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02 姓名:孙威学号: 091302224第一部分任务书《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帮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环节应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它需要控制理论、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融合。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学生控制算法设计的认识,学会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组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编程调试,为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和系统的调试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设计以89C51单片机和ADC 、DAC 等电路、由运放电路实现的被控对象构成的计算机单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1. 硬件电路设计:89C51最小系统加上模入电路(用ADC0809等)和模出电路(用TLC7528和运放等);由运放实现的被控对象。
2. 控制算法:最少拍控制。
3. 软件设计:主程序、中断程序、A/D 转换程序、滤波程序、最少拍控制程序、D/A 输出程序等。
四、课程设计要求1. 模入电路能接受双极性电压输入(-5V~+5V ),模出电路能输出双极性电压(-5V~+5V )。
2. 模入电路用两个通道分别采集被控对象的输出和给定信号。
3. 每个同学选择不同的被控对象:510(),()(1)(0.81)(1)(0.41)G s G s s s s s ==++++ 45(),()(0.41)(0.81)G s G s s s s s ==++ 58(),()(1)(0.21)(0.81)(0.21)G s G s s s s s s s ==++++55(),()(0.81)(0.31)(0.81)(0.21)G s G s s s s s ==++++4. 设计无纹波最少拍控制器。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热自 111学号:207110638姓名:周经鹏2014年12月11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任务 (2)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简介 (2)三、控制系统画面设计 (3)3.1喷雾干燥塔控制要求 (3)3.2控制系统画面设计 (5)3.3创建报警 (7)四、NT6000分散控制系统(DCS) (8)4.1熟悉NT6000上位机软件 (9)4.2水箱PID调节组态 (11)4.3主汽温监控系统设计 (13)4.3.1绘制主汽温监控系统画面 (13)4.3.2编辑系统功能 (14)五、心得体会 (1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1设计目的1.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2.结合《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内容,掌握人机界面和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的原理、通讯的方式;3.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4.结合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加深对有关热工控制系统、保护控制系统的理解;5.拓展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1.2设计任务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熟悉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Vijeo Citect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上位机控制系统画面,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
之后利用NT6000实现上位机、下位机通讯,调试监控系统。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简介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
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
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
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
在很多行业作为原料制备或成品制备的系统设备。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伴随着一杯热咖啡的香气,我开始构思这个“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要体现计算机控制的精髓,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技能,下面是我的思路。
一、课程目标我们要明确课程目标。
这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师。
二、课程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的前半部分,我们会重点讲解计算机控制的基础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控制器设计等。
这部分内容虽然枯燥,但却是后续实践的基础。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这些理论产生兴趣。
2.编程实践是编程实践环节。
我们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来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如何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3.硬件接口除了编程,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硬件接口,如串口、网络接口等。
这部分内容会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为后续的实践项目打下基础。
4.项目实践在课程的我们会安排一系列项目实践。
这些项目将涵盖不同的应用领域,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
学生将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程实现,全方位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我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经典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核心。
我会安排大量的实验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项目,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背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仿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系统仿真的方式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程设计阶段,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设计、实现和仿真计算机控制系统,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仿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3.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4.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5.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理论和方法;6.计算机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的使用。
课程设计任务在完成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学生需要完成本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实现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然后通过系统仿真工具进行仿真。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任务要求1.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完成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和控制;2.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控制算法,编写程序进行控制;3.使用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验证设计的控制算法是否正确;4.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仿真结果分析和总结等。
设计要求1.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等;2.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3.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控制算法;4.使用仿真工具对系统进行仿真,记录仿真结果和分析结果数据。
设计思路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根据设计要求,以温度、湿度为控制参数,需要选取合适的传感器进行检测,以及选取合适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控制器的选取需要考虑控制要求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特点。
在确定了系统的结构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进行程序设计。
对于温度和湿度控制,最常用的控制算法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它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自动调节控制器输出,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
在编写控制程序之后,需要使用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系统稳定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性能指标;2.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优化;3.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2. 掌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课程设计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本科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控制系统设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引论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数学描述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4.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讲解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观测器设计等。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 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传感器的选用原则;3.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如MATLAB)进行控制系统仿真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并进行调试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计算机控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势与应用2.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控制器硬件结构- 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 执行器及其接口技术3. 计算机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 模糊控制算法原理- 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4.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调试5.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控制问题- 创新性控制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第二周:控制系统硬件组成第三周:计算机控制算法第四周: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第五周: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涵盖教学内容1)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硬件与接口技术(涵盖教学内容2)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算法(涵盖教学内容3)第四章: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涵盖教学内容4)第五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涵盖教学内容5)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等理论知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控制算法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模拟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混合计算机控制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反馈元件等。
4.计算机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5.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楼宇自动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及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已经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控制系统,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控制系统项目,并完成系统设计、硬件搭建、程序编写等全部工作;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有负责硬件设计和搭建、编程和算法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等角色;3.至少设计一个控制循环,并通过传感器等外部信号输入进行控制;4.控制算法需要包括控制器参数调整、PID控制等部分;5.最终项目需要演示系统性能、测试数据和评估结果。
三、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及过程1.第一周:授课介绍和项目选择。
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应用、项目设计和实现方法,并让同学自主选择并确定项目主题和团队成员。
2.第二周:项目基础搭建和算法设计。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系统框架和基础硬件搭建,并开始编写控制算法和程序。
3.第三周:项目功能完善和调试。
小组成员继续完善系统功能和算法设计,以及调试整合各个模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第四周:项目演示和测试。
每个小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演示控制系统性能,并对测试数据和评估结果进行汇报和分析。
四、课程设计评估及考核方式1.项目方案评估占比:20%•组建团队、确定课程设计方案;•设计项目目标、计划和步骤;•确定所需设备、材料和资金预算;•撰写项目方案报告。
2.项目进度评估占比:30%•设计稿、演示稿、小组协作进度;•系统设备算法设计、编程进度。
3.项目成果评估占比:50%•每个小组提交最终产品和测试数据,并进行评估;•在控制能力、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小组报告书、演示视频、测试数据、评估数据等成果。
五、课程设计收获及建议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在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项目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前言计算机仿真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阐述如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和步骤设计内容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建模: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3.控制器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4.系统仿真: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设计步骤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的设计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建模掌握控制系统建模方法,能够从实际物理系统中抽象出控制对象、控制器等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2.系统分析使用数学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包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等。
3.控制器设计使用控制理论,设计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和参数,实现闭环控制。
掌握 PID、根轨迹、频域等控制器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4.系统仿真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预测实际系统行为。
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仿真实验设计、仿真模型编写、仿真实验执行等。
5.实验验证在实验室、车间等实际环境中,利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并通过实验优化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例分析在本节中,我们将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
案例背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车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通过红绿灯控制车辆的通行。
系统从入口指示车辆能否进入高速公路,在出口将车辆计数和收费。
由于车辆的流量较大,系统的控制效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优化。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4.案例分析:
-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讨论不同场景下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解决方案。
5.课程设计任务:
-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结合实际案例,自主选择控制器类型,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优化;
-探讨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出改进方案。
3.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分析各自设计的控制系统性能,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
4.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4.教学评估:
-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5.跨学科融合:
-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如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6.报告撰写与评价:
-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分析、实验结果等;
-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3、教学内容
1.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实际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设备;
-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调试和优化控制器参数,观察控制效果。
2.设计优化:
6.未来规划:
-与学生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规划;
-鼓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12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分配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与设计要求指导教师:一、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本课程设计共列出9个同等难度的设计题目,与前九组对应。
(一)内容如下。
[1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0.1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2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最少拍有波纹控制系统234521358717)149(1000)(s s s s s s s G +++++=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0.2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3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0.2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4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0.05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具体要求见(二)。
[5号题]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和仿真设连续被控对象的实测传递函数为:用零阶保持器离散化,采样周期取0.05秒,分别设计一单位加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有波纹8)+(s 5)+(s 1)+(s s 6)+(s 2)+(s 668)(2=s G 2345645614)5)(3(789)(s s s s s s s G +++++=2345215239)1610(868)(s s s s s s s G +++++=8)+(s 4)+(s 1)+(s s 9)+(s 2)+(s 968)(2=s G控制器Dy(z)和一单位速度信号输入时的最少拍无波纹控制器Dw(z)。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邱博学号:2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班级:自动133题目: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教师:赵波,姜文娟职称: 副教授2016年6月27日目录1 题目背景及意义 (1)2 设计题目介绍 (2)2.1 设计要求 (2)2.2设计意义 (2)3 系统总体框架 (2)3.1 系统设计思路 (2)3.2 系统框架 (2)4 系统硬件设计 (3)4.1单片机部分 (3)4.1.1单片机引脚介绍 (3)4.1.2单片机的最小实现 (4)4.2 A/D转换电路 (5)4.2.1 芯片选择 (5)4.2.2 电路连接 (6)4.3 D/A转换电路 (6)4.4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 (9)4.5 键盘模块 (10)4.6 数码管显示电路 (11)4.6 报警电路 (12)5 系统软件设计 (13)5.1主程序框图 (13)5.2键盘控制程序框图 (13)5.3数据转换程序框图 (14)5.4 显示程序框图 (15)5 结论 (17)参考文献 (18)1 题目背景及意义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检测被测对象的一些物理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速度等,这些参数都是模拟信号的形式。
它们要由传感器转换成电压信号,再经A/D转换器变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号。
同样,计算机控制外设,如电动调节阀、模拟调速系统时,就需要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变换成外设能接受的模拟信号。
本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基于51单片机,A/D和D/A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的设计及编程应用,使我们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帮助同学们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以及A/D和D/A功能的实现。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掌握常见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能运用至实际控制系统中;3.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2. 掌握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对控制系统的仿真和优化;3. 能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具备初步的控制系统调试和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合作与分享;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系统建模方法3. 常见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算法- 其他先进控制算法简介4.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工业控制应用案例- 智能家居应用案例- 其他领域应用案例5.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仿真- 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 故障排查与优化6. 课程项目实践- 项目任务书与要求- 项目实施步骤与方法-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周: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4周:常见控制算法第5-6周: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第7-8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9-10周:课程项目实践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第2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章:常见控制算法第4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第5章: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第6章:课程项目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控制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方法;(3)熟悉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分析;(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控制系统问题;(2)具备使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并分析其性能;(4)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和分析;3.控制器设计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器设计方法;4.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5.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
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调试等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课程设计项目,来展示他们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设
计的范围和内容。
在确定设计的范围和内容时,需要结合课程学习的知识和实际需求,确保设计的项目既符合课程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其次,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
合理划分系统的功能,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扩展性,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实际需求。
另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根据系统的
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同时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设计和实现系统的控制算法和界面。
在完成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问题和bug,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项目,需要学生充分
运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设计,努力完成设计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技术课程设计方案华蛀#力*芳课程设计报告(--年度第2学期>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题目:嵌入式处理器技术及其应用发展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日期:年月日《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经过本课程设计教案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结合工程问题,培养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相关资料以及组织素材的能力;3.培养锻炼学生结合工程问题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根据工程问题和实际应用方案的要求,进行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分析评估;5.报告原则上要求依据相应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制图、分析和撰写等。
二、主要内容1、数字控制算法分析设计;2、现代控制理论算法分析设计3、模糊控制理论算法分析设计4、过程数字控制系统方案分析设计;5、微机硬件应用接口电路设计;6、微机应用装置硬件电路、软件方案设计;7、数字控制系统I/O通道方案设计与实现;8 PLC应用控制方案分析与设计;9、数据通信接口电路硬软件方案设计与性能分析;10、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方案设计;11、数控系统中模拟量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数字处理方法;12、基于嵌入式处理器技术的应用方案设计13、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与安全可靠性措施分析设计14、计算机控制系统差错控制技术分析设计15、计算机控制系统容错技术分析设计16、工程过程建模方法分析三、进度计划四、设计成果要求1.针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应用发展概述;2.课程设计正文内容,包括设计方案、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以及综述、分析等;3.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以及参考文献;4.要求设计报告规范完整。
五、考核方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依据如下:1.撰写的课程设计报告;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3.答辩时回答问题情况。
成绩以五级分制综合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电子密码锁一:电子密码锁的特点电子密码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
它的种类很多,有简易的电路产品,也有基于芯片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现在应用较广的电子密码锁是以芯片为核心,通过编程来实现的。
其性能和安全性已大大超过了机械锁,主要特点如下: 1.保密性好,编码量多,远远大于弹子锁。
随机开锁成功率几乎为零。
2.密码可变。
用户可以经常更改密码,防止密码被盗,同时也可。
3.以避免因人员的更替而使锁的密级下降。
4.误码输入保护。
当输入密码多次错误时,报警系统自动启动,防止试探密码。
二.设计目标本次设计使用ATMEL公司的AT89C51实现一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的设计,其主要具有如下功能:1.设置6位密码,密码通过键盘输入,若密码正确,则将锁打开。
2.密码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设定(只支持6位密码),锁打开后才能修改密码。
修改密3.码之前必须再次输入旧密码,在输入新密码。
4.报警、锁定键盘功能。
密码输入错误数码显示器会出现错误提示,若密码输入错误次数超过3次,蜂鸣器报警并且锁定键盘。
三.设计的具体体现1.系统概述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4×4矩阵键盘接口电路、密码锁的控制电路、输出八段显示电路。
另外系统还有LED 提示灯,报警蜂鸣器等。
密码锁设计的关键问题1.密码输入功能:按下一个数字键,一个“-”就显示在最右边的数码管上,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所有“-”向左移动一位。
2.密码清除功能:当按下清除键时,清除前面输入的最后一位值,并清对应显示。
3.密码更改功能:将输入的值作为新的密码。
4.开锁功能:当按下开锁键,系统将输入与密码进行检查核对,如果正确锁打开,否则不打开。
系统结构图一系统组成如图二所示系统主要由AT89C51(51系列)、六位位数码管、蜂鸣器、LED、4×4矩阵键盘、复位电路等组成。
系统可行性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使用AT59C51单片机、4×4矩阵键盘、LED、蜂鸣器等。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编程、调试和优化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计算机控制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涉及课本第二章内容。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性能指标:稳定性、快速性、精确性等2.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结合课本第三章实例进行分析。
- 工业自动化控制- 医疗设备控制- 智能家居控制3. 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包括控制器硬件设计、编程环境搭建以及软件编程,涉及课本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
- 控制器硬件设计: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等- 编程环境:C语言、汇编语言、开发工具等- 软件编程:控制算法、程序设计等4. 计算机控制系统编程、调试和优化:以实际项目为例,讲解编程、调试和优化方法,涉及课本第六章内容。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要求:针对一个具有大纯时延时间的一阶惯性环节)1/()(+=-Ts Ke s G s θ和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控制性能如下:0=θ或2/T =θ时︒︒=60~30γ,B d L h 6>其中:)](*log[10C sqrt C C K -=;rand (‘state ’,C ),T= rand (1);C 为学号后三位。
本人的学号是200433110073,学号的后三位是C=073 由上述公式在MATLAB 中代入运算可得 K=85.79, T= 0.1482 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861)sG s es θ-=+二、控制对象:依据设计要求,可设想控制对象为电烤箱,控制温度C T ︒=200,误差C T ︒±=∆3。
三、系统原理图:图1,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三。
对象特性分析:(1) 当0=θ时 系统变为86()0.151G s s =+,是典型的一阶系统。
下面采用MATLAB 对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如下: 1.频域分析>> num=[86];den=[0.15,1];w=logspace(-1,2);bode(num,den,w) >> margin(num,den)2. SIMULINK 进行时域分析由以上两种方法分析,由bode 图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幅值裕度h L 为无穷大,满足要求的B d L h6>,相角裕度为091,没有能满足要求的0060~30=r ,在时域分析中,阶跃响应没有超调量,调节时间也很短,系统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
二;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 (1)当0=θ时,86()0.151G s s =+,采用工程设计的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如下:(其中,零阶保持器等效为121+=Ts G h (T 是采样周期))第一步:确定预期的典型系统,因为被控对象是一阶的惯性环节,所以可以将系统设计成工程上的典I 型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流程、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物理系统、生产过程等进行控制的系统。
它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控制算法、编程语言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能够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设计流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设计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选择硬件和软件平台。
3.软件设计: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
4.硬件设计:选择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进行硬件测试和调试。
5.系统集成:将软件和硬件部分进行集成,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6.系统应用:将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场景,进行实际测试和应用。
四、设计要点1.需求分析要充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尽量避免遗漏或不准确的需求。
2.系统设计要合理:在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选择硬件和软件平台,设计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软件设计要规范:在软件设计阶段,要编写规范的程序代码,注意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进行软件测试和调试,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超前滞后矫正控制器设计姓名:学号: 10级自动化2013年12月2日《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2013年 11 月 25 日1.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1.1实验要求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11.0(100)(++=s s s s G ,采用模拟设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不小于100,相角裕度不小于40度,截止角频率不小于20。
1.2系统分析(1)使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s 0s 0100lim ()lim1000.1s 10.011V K s G s s →→=•==++(2)用MATLAB 画出100()(0.11)(0.011)G s s s s =++的Bode 图为:-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0.828 dB (at 31.6 rad/s) , P m = 1.58 deg (at 30.1 rad/s)Frequency (rad/s)由图可以得到未校正系统的性能参数为: 相角裕度0 1.58γ=︒, 幅值裕度00.828g K dB dB =,剪切频率为:030.1/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31.6/g rad s ω=(3)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0.20.40.60.811.21.41.61.82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可以看出系统产生衰减震荡。
(4)性能分析及方法选择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都很小,很容易不稳定。
在剪切频率处对数幅值特性以-40dB/dec 穿过0dB 线。
如果只加入一个超前校正网络来校正其相角,超前量不足以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可以先缴入滞后,使中频段衰减,再用超前校正发挥作用,则有可能满足要求。
故使用超前滞后校正。
1.3模拟控制器设计(1)确定剪切频率c ωc ω过大会增加超前校正的负担,过小会使带宽过窄,影响响应的快速性。
首先求出幅值裕度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约为30/g rad s ω=,令30/c g rad s ωω==。
(2)确定滞后校正的参数22113/10c rad s T ωω===, 20.33T s =,并且取得10β=112110.33/rad s T T ωβ===, 13T s = 则滞后校正的控制器为10.331()31c s G s s +=+此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16.9 dB (at 26.5 rad/s) , P m = 26.9 deg (at 8.73 rad/s)Frequency (rad/s)滞后校正后的性能参数为:相角裕度 026.9γ=︒, 幅值裕度 016.9g K dB dB =,剪切频率为:08.73/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26.5/g rad s ω= 系统仍需要进行超前校正 (3)确定超前校正的参数在图中过(c ω,0dB )作-20dB/dec 线,与原先的Bode 相交,交点的角频率为:3313/rad s T ω==, 30.3T s = 443130/rad s T T βω===,40.03T s = 超前矫正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20.31()0.031c s G s s +=+(4)超前滞后校正同时作用时系统的Bode 图:-150-100-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210-110101102103104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13.5 dB (at 62.1 rad/s) , Pm = 48.4 deg (at 24.4 rad/s)Frequency (rad/s)相角裕度 048.4γ=︒, 幅值裕度 013.5g K dB dB =,剪切频率为:024.4/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62.1/g rad s ω= 校正后的系统性能已经满足了性能指标要求。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0.20.40.60.811.21.4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6)设计好的控制器传递函数为:(0.331)(0.31)()(31)(0.031)c s s G s s s ++=++1.4用模拟法设计数字控制器(1)模拟控制器离散化采用双线性变换法。
(2)采样周期选择取采样周期T=0.01s,因为考虑到A/D ,D/A 转换的时间以及单片机计算的时间,采样时间不能选的太小,但是为了保证离散控制器的控制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采样时间不能取得太大。
取采样周期为10ms,给程序运行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而且由后面可见控制效果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所以取采样周期为10ms 。
(3)将模拟控制器离散化离散化后得脉冲函数为:220.9715 1.8820.9116() 1.7110.7119c z z G z z z -+=-+ (4)被控对象离散化离散化的被控对象为:2320.012870.039840.007441() 2.273 1.6060.3329p z z G z z z z ++=-+-(5)绘制出离散系统的Bode 图-50050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1010101010-360-270-180-9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Gm = 9.11 dB (at 47.7 rad/s) , P m = 41.3 deg (at 24.4 rad/s)Frequency (rad/s)相角裕度 041.3γ=︒, 幅值裕度 09.11g K dB dB =,剪切频率为:024.4/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41.3/g rad s ω= 离散化的控制器仍旧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合理。
(6)离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00.51 1.50.20.40.60.811.21.4Step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6)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220.9715 1.8820.9116() 1.7110.7119c z z G z z z -+=-+1.5控制系统的编排结构(1)编排结构的选择如果使用直接型编排结构,如果控制器中任一系数存在误差,则将使控制器所有的零极点产生响应的变化,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在控制器设计时采用了超前滞后校正,所以采用串联型结构比较简单,而且任何一系数有误差,不会使控制器所有的零极点产生相应的变化。
因为()c G z 有复数零点,故可以写成12121 1.9370.9383()0.9715*1 1.7110.7119c z z G z z z -----+=-+(2)转换为差分方程的形式:0.9715可以通过一个比例环节实现,可以不用考虑。
只需在设计好的控制器上加个比例因子即可。
u()() 1.937(1)0.9383(2) 1.711(1)0.7119(2)k e k e k e k u k u k=--+-+---2.硬件电路设计2.1元器件选择(1)控制器选择选择8051单片机,外接晶振为2MHz.(2)A/D选择选择ADC0809,该AD有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分辨率为8位,转换时间为100sμ,(时钟为640KHz时),130sμ(时钟为500KHz时);单个+5V供电,模拟输入电压范围为0到5V,不需要零点和满课度校准;内部没有时钟,所以需要外接时钟,时钟从单片机的ALE引脚引出。
在经过两个D触发器分频,从而达到500KHz的时钟信号。
D触发器选择74LS174。
A/D转换时间为130sμ,应该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3)D/A选择选择DAC0832,分辨率为8位;可单缓冲,双缓冲或者直接数字输入;只需要在满量程下调整线性度;单一电源供电+5V到+15V;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输出电压值为:82refout D VU* =-2.2电路的设计(1)A/D转换电路的设计将AD转换的ADDA,ADDB,ADDC接地,选择IN0锁存器。
EOC接P2.2,转换结束则输出1,否则输出为0;OE接P2.1,选择是否输出数据。
OE=0,输出高阻态,OE=1输出数字量;ST接P2.0,转化开始信号。
由1变零转换开始;IN0接输入的模拟数据e(t);IN1-IN7悬空;Clock接分频器SUN7474的输出端,输入500HZ时钟信号;Vref(+)接+5V,Vreft(-)接地,VCC接电源,GND接地;ALE地址所存,上跳沿所存,可以接在P2.O口。
D0-D7接单片机的P1.0-P1.7;(2)D/A转换电路设计D0-D7接单片机的P0.0-P0.7,数字量输入;将CS,WR1,WR2,XFER,引脚接地;ILE引脚接+5V,Vref选择+5V,GND接地;此时DAC0832处于直通工作方式,一旦有数字量输入,就直接进入DAC寄存器,进行D/A转换。
(3)8051单片机的电路设计:P0.0-P0.7接D/A转换数字输入端;P1.0-P1.7接A/D转化数字输出端;P2.0接A/D转换ST端;P2.1接A/D转换OE端;P2.2接A/D转换EOC端;外接2MHZ的时钟电路输入到时钟端XTAL1,XTAL2;外接复位电路到RET;2.2硬件电路图3.用单片机实现控制算法3.1流程图(2)程序编写#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ST=P2^0;sbit OE=P2^1;sbit EOC=P2^2; //A/D转换结束标志位void main(){float uk_1=0.0;float uk=0.0;float ek=0.0;float ek_1=0.0;//初始化float ek_2;float uk_2;ST=0;OE=0; //输出高阻态/*定时器中断初始化*/TMOD|=0XF9;// 设置T1工作在方式1,16位定时器方式TH1=0x7E;TL1=0xE0; //装初值,定时10msEA=1;//开总中断ET1=1;//开T1中断TR1=1;//启动定时器1while(1){if(EOC==1){uk_2=uk_1;ek_2=ek_2;uk_1=uk;ek_1=ek;OE=1;//输出转换数据ek=P1;//给单片机输入数据OE=0 ; //输出高阻态}uk=ek-1.937*ek_1+0.9383*ek_2+1.711*uk_1-0.7119*uk_2; //差分方程 P0=(uchar)uk;//数据输入到D/A转换器while (EOC==0) ;//等待A/D转换结束}}/*************定时器中断处理************/void time(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TH1=0XF9;TL1=0x7E;//重装初值ST=1;ST=0;//开始下一次转换数据}4.设计总结与体会4.1设计过程总结:(1)首先用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超前滞后校正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