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83a9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b.png)
《夏日绝句》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课件背景与目标•《夏日绝句》古诗三首概览•古诗鉴赏与解读目录•知识点拓展与延伸•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01课件背景与目标本课件来源于互联网,由专业教育团队制作。
课件来源适应对象课件特色本课件适用于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用于学习和欣赏《夏日绝句》古诗三首。
本课件采用多媒体形式,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意境。
030201课件背景介绍掌握《夏日绝句》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作者及创作背景。
知识目标能够流畅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回顾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古诗和文学常识。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朗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02《夏日绝句》古诗三首概览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李清照在其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南渡时期创作此诗,以抒发对故国之思和亡夫之痛。
创作背景《夏日绝句》作者及创作背景借古讽今,抒发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表达对亡夫的深深怀念。
运用典故、借景抒情、对比等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夏日绝句》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其他两首古诗简介描写春天景色,寄托诗人的情感。
运用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秋思》描写秋天景色,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03古诗鉴赏与解读鉴赏诗句中的用字、押韵、对仗等艺术手法。
诗句分析探讨诗人通过《夏日绝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题思想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夏日的景象、诗人的心境等。
意象与意境《夏日绝句》鉴赏要点主题异同比较三首诗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点,如爱情、自然等。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夏日绝句》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夏日绝句》](https://img.taocdn.com/s3/m/862a60f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1.png)
小学语文-小学古诗注释及译文《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83fc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a.png)
(3)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识别并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对仗手法,以及描绘的美丽景色。
(4)文化背景的融入: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背景,如诗人的生活年代、社会环境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但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难点。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对应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章节。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夏日绝句的三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过故人庄》。
2.学习三首诗的作者、背景、意境及特点。
3.掌握生字词,如“晓”、“净慈寺”、“宿”、“过”等。
2.提升思维品质: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诗,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有过哪些难忘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意境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夏日绝句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的诗歌形式,具有严格的音律和平仄要求。它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才华。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古诗三首》PPT课件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PPT课件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272cc2e2bd960591c677bf.png)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李清照:(1084-约1151)自超号易越安居天士,下济南人章丘。人,形著名容女词力人。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1 古 诗 三 首 2、读一读李清照其它诗词背诵。
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诗的后两句,用一个“思”字转写项羽,特别赞扬他“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气概,这与南宋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思考: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想”、“不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诗的后两句,用一个“思”字转写项羽,特别赞扬他“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气概,这与南宋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背景链接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 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 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 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 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渡 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 时年31岁。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a70c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3.png)
检查预习
你对诗中提到的项羽了解多少呢?
检查预习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 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 民起义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项羽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检查预习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品:《声声慢》《武陵春》《如梦令》 《一剪梅》等词作。
02 学 习 字 词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学习字词
杰
亦雄
项
指导书写
“亦”下面是撇和竖钩。 “项”左边的“工”字横变提。
学习字词
你能读好下面的词语吗? 杰出 亦然 英雄 项目
04 理 解 诗 意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理解诗意
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李清照借古喻今,通过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来讽刺 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
05 课 堂 小 结 Enter your title content
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日绝句》这首诗,李清照提出人“生当作人杰”,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报 效朝廷,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搜集一些古代爱国题材的诗词。
感谢观看
理解诗意
给诗歌正确划分停顿。
指导朗读 语调铿锵有力,“作 人杰”“为鬼雄”应 重读。“至今思项羽” 读得高扬一些,“过 江东”读得重而悠长。
理解诗意
读前两句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夏日绝句 李清照 PPT课件
![夏日绝句 李清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377d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7.png)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 前202年),名籍,字羽,泗 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 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 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 孙。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 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 姬,自刎于乌江旁。
夏日绝句
题解:“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 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 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文大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 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 的英雄。
运用对偶的手法,赞美了项羽宁死 不屈的英雄气概。
赏析
本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 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 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当 时,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 中原河山,苟且偷生。由此,诗人想到项羽因突围乌 江,无脸见江东父老,苦战失败而自刎。诗歌借古讽 今,批判了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慷慨激昂,正气 凛然。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文大意: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 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 江东。 “不肯”二字充分表现了项羽的英雄豪气。诗人追 思项羽,借古讽今,鞭挞了南宋当权派苟且偷生的无 耻行径。
诗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在北宋南迁的动荡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当局 面对强敌仓皇渡江逃窜的丑态,与“不肯过江东” 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判 南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
古诗三首之
夏日绝句
生字复习
生字复习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1课《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教学课件)-( 统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1课《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教学课件)-( 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a0a8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疏通诗意
诗句大意: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 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 退回江东。
学习任务三
品读诗句,体悟情感
自学提示
再读古诗,思考:
1.古诗前两句阐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2.作者借“思项羽”要表达什么情感?
赏析感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态度——不论是生是死, 都应该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 英雄军,后来与刘邦争 夺天下,失败自杀。
疏通诗意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 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 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 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
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 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查阅资料,搜集积累更多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
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夏
古 诗
日
三 首
绝
句 李 清 照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学习任务一
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解读诗题
《夏日绝句》
“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 南北朝,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 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 五绝、七绝。本诗是五言绝句。
组词:英雄 雄伟 雄心壮志
造句:我终于登上了雄伟的万里长城。
自学提示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试着用 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疏通诗意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笔记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2c0ba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7.png)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笔记以下是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的笔记:
《出塞》
- 作者:王昌龄
- 主题:描写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 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凉州词》
- 作者:王之涣
- 主题: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战士的敬意。
- 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夏日绝句》
- 作者:李清照
- 主题: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 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677f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4.png)
《夏日绝句》诗歌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这首五言绝句以夏日为题,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慷慨豪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南宋当权者的强烈批评。
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李清照认为,人活一世,应当建功立业,生为人杰;即使死后成为鬼雄,也要慷慨悲壮,不失英雄气概。
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主义情怀,彰显出视死如归的凛然风骨,震撼人心。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
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他以战败逃亡为羞耻,不肯过江,其所为是不肯也,非不能也。
这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力透纸背,而这种英雄气概在南宋朝廷的统治者中则消亡殆尽。
诗中项羽的精神气节与南宋当权者的苟且偷安对比,表达出作者借古讽今的创作主题。
这首诗中,李清照对人生的评价标准和人生态度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她主张人应该活得有尊严,有气节,有骨气。
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夏日绝句》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强烈批判精神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李清照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优质课教学设计_9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优质课教学设计_9](https://img.taocdn.com/s3/m/bcf4a371852458fb770b565a.png)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十一册16课《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通过联系旧知,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德育目标: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情感朗读。
2、教师:指导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文本解读】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绝句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发了李清照的爱国激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君王是国家之首,是国家的代表,他的命运更应该与国家、人民联系在一起。
可是,南宋的的统治者,只顾自己逃命,不管国家与老百姓的安危,抛弃中原河山,到杭州苟且偷生,贪图享乐,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为英雄豪杰呢?正是因为他们的腐败无能,使国家沦陷,老百姓有的背井离乡,有的妻离子散,还有的横尸街头,血流成河。
当时的统治者犯下了如此弥天大罪,难道死后还能成为“鬼雄”吗?难怪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呢!绝句第三、四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古诗原文
![《夏日绝句》古诗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16b1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7.png)
小学古诗《夏日绝句》知识导学+教学设计+图片详解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创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译文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思:怀念。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
诗词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28953d4a7302768f99390a.png)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文及诗歌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最后p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创作背景编辑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诗歌赏析一]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9f1ec5f18583d048645978.png)
•
•
整
部
电
影
情
节
亮
点
颇
多
,
高
潮
迭
起
,
叙
述
小
心
铺
垫
,
扣
人
心
弦
,
引
人
深
思
。
不
解
的
是
,
故
事
里
围
绕
女
主
角
的
几
个
男
人
都
光
荣
的
牺
牲
了
,
为
什
么
不
杀
了
那
个
猥
琐
的
变
态
洗
衣
店
老
板
呢
,
真
的
是
因
为
这
个
老
板
好
心
收
留
她
,
留
他
一
条
命
?
算
了
,
不
要
在
意
这
些
细
节
,
这
并
不
重
要
,
重
要
的
是
什
么
还
是
留
给
观
众
去
思
考
吧
。
•
•
•
•
课后作业
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它诗词背诵。
•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会 有 个 好 心 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开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270b823186bceb18e8bb32.png)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肯过江东
不愿
想
同桌讨论:把
不能 ……
这些词放到诗 句中读一读, 说说能不能换?
不能换,因为“不肯”一词为比什其么他?几个语气更
强烈,程度更深,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
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
于“人杰鬼雄”之名。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 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 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 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 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 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 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 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 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 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 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 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 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zhui),常骑在胯下。而今…… 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 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 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 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夏日绝句》精品课件
![《夏日绝句》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18d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5.png)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宋代女 词人。宋代女词人。她擅长白描,善 用口语,其词清新俊逸,风格独特。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 日绝句》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体会:我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平定边患的 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壮志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 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体会:我从中可以读出将士们保家卫 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意思: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 要做鬼中英雄。
背诵指导:可想象画面背诵相关诗 句,也可结合体会背诵相关诗句。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 写。可先进行诗句填空式默写,再默写 整首诗。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只要还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 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不同:三首诗的(写作内容)不同,(表 达的情感 )不完全相同。
古诗中的爱国情
◎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凉州词》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 的气氛;后两句感情虽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 豪迈,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
《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时语调铿 锵有力。“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 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扬, “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对当朝统治者的 愤恨与谴责。
夏日绝句课文精讲
![夏日绝句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0ed08f0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png)
课文《夏日绝句》精讲一、学习目标熟练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句含义,感受其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爱国气息。
掌握“人杰”、“鬼雄”等关键词汇,理解李清照对项羽宁死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她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二、译文(翻译)《夏日绝句》的译文如下: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三、中心思想《夏日绝句》一诗,其主旨在于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
诗人以项羽的悲歌壮志为引,对南宋当权者苟且偷生、不思进取的行径予以讽刺。
此诗强调人生价值,即立志作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至死方休亦为鬼中英雄。
满腔的爱国激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
这二十字短诗,虽仅用了三个典故,却贯穿着正气,强烈的爱国情感震撼人心。
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用词也得到了改变,更具有诗意和吸引力。
四、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夏日绝句》中诗人李清照对哪位历史人物表达了赞赏之情?A. 项羽B. 刘邦C. 李广D. 岳飞答案:A2. 《夏日绝句》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夏日景色的喜爱B. 对项羽的敬仰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C. 对爱情的向往D. 对家乡的思念答案:B二、填空题1. 《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句,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追求。
答案:崇高(或伟大、磊落、豪迈等,表达类似意思的词语均可)2. 《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句,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来抒发诗人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 思:怀念。
明诗意,悟诗情
夏日绝句
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直到今天人们还在 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 不愿逃回江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不 论是生是死,都应该具有浩浩正 气、铮铮铁骨,读一读,背 一背。
• 如: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岳飞的 词《满江红》。
中心思想: 这首诗 ,借赞颂 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 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 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 国情怀。
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助所描写的事物 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 种精神或品格。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想想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读古诗,有韵味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知作者,解诗题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号易安 居士,历城(近山东济南)人。 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 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 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 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 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 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 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 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 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 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 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