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合集下载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CASNo:CAS No:7782-41-4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a)地方状询问:重点询问腰背、四肢疼痛等骨骼系统病史及相关症状,
b)体格检查:
1)内科常规检查;
2)口腔科常规检查;
3)骨科检查:主要是骨关节检查;
b)体格检查:同上岗前;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骨盆正位X射线摄片、一侧桡、尺骨正位片及同侧胫、腓骨正、侧位片、尿氟;
2)选检项目:胸部正位X射线摄片、腰椎正位X射线摄片、骨密度。
【健康检查周期】1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病:工业性氟病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
2)选检项目:尿氟、骨密度、骨盆正位X射线摄片、一侧桡、尺骨正位片及同侧胫、腓骨正、侧位片。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a)职业病:工业性氟病(见GBZ 5);
b)职业禁忌证:同上岗前。
【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腰背、四肢疼痛等骨骼系统疾病症状及食欲不振、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等症状;

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

压>12kPa(>慢性阻塞性肺病
羰基镍
(2)支气管哮喘
同上岗前
(3)慢性间质性肺病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英 (1)地方性氟病

(2)骨关节疾病
同上岗前
(1) 血 常 规 检 出 有 如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 下异常者:
脾功能亢进 甲苯参照执行) 白细 胞计数低 于 4.5
×109/L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泛发慢性湿疹 (2)泛发慢性皮炎
同上岗前
(1)癫痫
(2) 晕 厥 ( 近 一 年 内 有 晕厥发作史)
(3) Ⅱ 期 及 Ⅲ 期 高 血
压 (4)红绿色盲
同上岗前
(5) 心 脏 病 及 心 电 图
明显异常(心律失常)
(6) 四 肢 关 节 运 动 功 能障碍
(1)高血压 (2)恐高症
同上岗前
序号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支气管哮喘 (3)慢性间质性肺病
同上岗前
(4)支气管扩张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慢性间质性肺病 (3)支气管哮喘
同上岗前
(4)支气管扩张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支气管哮喘 (3)慢性间质性肺病
同上岗前
(4)支气管扩张
(1)慢性阻塞性肺病
(2)支气管哮喘 (3)支气管扩张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职业病危害因素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四乙基铅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氧化锌 砷
胂/砷化氢(砷化三氢)
职业禁忌证
上岗前

第八章 氟化物

第八章 氟化物

第八章氟化物8.1 氟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8.1.1 氟的基本性质氟在地壳的存量为0.072%,存在量的排序数为12,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

自然界中氟主要以萤石(Fluorite)存在,其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冰晶石(3NaF·AlF3)及以氟磷酸钙[Ca5F(PO4)3]为主的矿物。

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当时这种矿石被用作熔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以降低熔点。

因此氟的拉丁名称fluorum从fluo(流动)而来。

它的元素符号由此定为F。

拉瓦锡在1789年的化学元素表中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

到1810年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同一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

他并建议参照氯的命名给这种元素命名为fluorine。

但单质状态的氟却迟迟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国化学家弗雷米的学生莫瓦桑制得。

莫瓦桑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

正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密度1.69克/升,熔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

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产物是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

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

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氟与烃类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快速反应。

氟气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氟与NaOH反应:2NaOH+2F2=2NaF+H2O+OF2氟与水反应:2H2O+2F2=4HF+O2。

土壤氟污染综述

土壤氟污染综述

土壤氟污染综述姓名:高明辉班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201230770040摘要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成分,日常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预防蛀牙,而氟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是对人体不利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氟被人们排放到大自然中。

水中氟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世界上有29个国家不同程度的遭受饮用水含氟浓度超标的困扰,尤其是我国,目前饮用高含氟水的人口超过 2.6亿,饮水除氟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氟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对产生的危害以及土壤氟污染的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氟;土壤;污染及防治;一、土壤中氟污染概况1.1污染来源氟是地球上分布广泛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为丰富,约为0.06%一0.090%,居第13位,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几乎能与其它所有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自然界中不存在氟单质,大都以无机化合物的状态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和一切有生命的物质中。

氟在常温下为淡黄色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和水可以立即反应,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显出与氟化氢同样的毒性,在酸性介质中氟能形成可溶性有机物,在碱性介质中多以氟离子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矿物、岩石、土壤中都含有氟元素,矿石中氟化物的含量范围为804700 m妙g。

地下水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氟离子,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所流经的矿石、土壤情况以及温度、pH等因素。

含氟的矿石主要有:萤石(CaFZ ),氟磷灰石(CaF2}3 Ca3(P04)z)和冰晶石(Na3AlF6 ) 。

氟是以不同形态进入环境的,进入大气的氟主要以气态的四氟化硅( SiF4 ),氟化氢(HF)和含氟粉尘的形式存在,进入水体的氟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进入固体废弃物中的氟则以氟化钙(CaF2)等稳定的化合物形态存在。

由于氟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由于含氟矿石的开采、氟化盐生产、金属冶炼、铝加工、焦碳、玻璃、电子、电镀、化肥、化工、农药及火力发电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含氟废水大量得排放,导致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壤中的氟含量增加。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氟化物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氟化物

1、氟及其化合物氟为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各种组织和体液含氟,人体每日需摄入1~1.5mg,最多不超过4mg。

过量的氟进入人体是有害的。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氟气体或粉尘可引起慢性氟中毒(工业性氟病)。

(1)理化性质元素氟(F)为黄色气体,一种强氧化剂。

分子量38,密度1.318g/L,熔点-219℃,沸点-188.1℃。

气态氟具有高度化学活性,能与大量的物质发生强烈反应。

遇水产生臭氧和氢氟酸,与氢接触发生爆炸,能与氯、溴、碘发生反应形成含这些卤素的氟化物,能使溴、碘、硫、晶体硅、碱金属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如苯和乙醇)着火燃烧。

(2)主要毒作用侵入途径氟的无机化合物以气体、蒸气或粉尘形式经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随各种氟化物的水溶性而不同。

气态的氟化氢、四氟化硅,以及氟化钾、氟化钠等水溶性氟化物在呼吸道吸收很快而完全。

氟化钙、磷灰石及冰晶石等水巍性差的物质吸入其粉尘也能经呼吸道吸收在消化道中,水溶性的氟化物,如氟化钾氟化钠、氟硅酸、氟硅酸钠等几乎全被吸收(吸收摄入量的93%~97%)。

溶解性差的氟化钙、冰晶石、磷灰石约吸收摄入量睁60%。

大多数氟化物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但氟化物经被灼伤的皮肤可大量被吸收。

分布、蓄积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氟量不大时,大部分很快通过肾脏排泄。

氟与骨骼有亲和性,当大量的氟进入人体后,有50%沉积于骨骼,以这种方式清除血氟的半减期是30min,另约50%通过肾脏排泄。

在稳定状态下,身体负荷的氟化物,99%是在骨骼系统和牙齿。

由于饮水、食物或接触等因素摄入的氟化物不断地蓄积于骨骼内,因此,人体内氟化物的总负荷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是,过多的氟化物在骨骼的沉积是可逆性的,当氟吸收减少时,或工人终止接触氟后,蓄积于骨骼的氟可缓慢排出,在数周或更长时间内尿氟排泄超过摄入量,直到骨氟的负荷达到一定水平,排泄和摄入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过量吸收氟化物就会发生骨骼氟化物的超负荷沉积。

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证1.贫血: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铅中毒会导致贫血。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四乙基铅等铅化合物。

2.卟啉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除了贫血,铅中毒还会导致卟啉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四乙基铅等铅化合物。

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和各种精神疾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各种精神病和慢性口腔炎、肾脏疾病汞中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除了各种精神病,汞中毒还会导致慢性口腔炎和肾脏疾病。

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各种精神病和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除了导致各种精神病,锰中毒还会导致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

活动性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间质性肺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除了导致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间质性肺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支气管哮喘、慢性间质性肺病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慢性皮炎和慢性肾炎也是职业禁忌证。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慢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间质性肺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8.氧化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肝炎也是职业禁忌证。

9.砷:周围神经病和严重慢性皮肤病除了贫血,砷中毒还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和严重慢性皮肤病。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砷。

10.胂/砷化氢: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牙周炎和牙本质病变也是职业禁忌证。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下颌骨疾病和慢性肝炎、肾炎除了导致下颌骨疾病,磷中毒还会导致慢性肝炎和肾炎。

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是职业禁忌证。

12.磷化氢:慢性间质性肺病、心肌病和慢性肝炎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该避免接触磷化氢。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病概念与分类习题》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病概念与分类习题》

阅读资料?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为: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眼病;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五、职业性化学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八、职业性传染病;九、职业性肿瘤;十、其他职业病。

一共10类132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尘肺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过敏性肺炎2棉尘病3哮喘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二、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接触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白斑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那么?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4爆震聋五、职业性化学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21化碳中毒21硫化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溴丙烷中毒57碘甲烷中毒58氯乙酸中毒59环氧乙烷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7冻伤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那么?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八、职业性传染病1炭疽55分类目录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习题一、什么是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我们通常说的职业病跟法定职业病的关系是什么?参考答案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

职业禁忌证
紫外辐射 (紫外线)
微波 布鲁菌属 炭疽芽孢杆菌 (简称炭疽杆菌) 电工作业 高处作业
职业禁忌证
上岗前
在岗期间
经常出血的痔疮、各
类隐睾及颅脑、胸腔
及腹腔手术史等外科
疾病
(3)眼、耳、鼻、喉及
前庭器官的器质性疾

(4) 曾 发 生 不 明 原 因
昏厥者未治愈的疝
气、过敏体质、口吃、
明显的皮肤病及广泛
的皮肤疤痕
(2) 严 重 自 主 神 经 功 同上岗前 能紊乱性疾病
(3)各类精神疾病
(1)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器 质性疾病
(2)各类精神病 (3)慢性口腔炎 (4)慢性肾脏疾病
同上岗前
(1)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器 质性疾病
(2)各类精神病
同上岗前
(3) 严 重 自 主 神 经 功
能紊乱性疾病
(1)活动性肺结核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支气管哮喘 (4)支气管扩张 (5)慢性间质性肺病
(5) 加 压 试 验 不 合 格 或氧敏感试验阳性者
(见附录 E)
(6)年龄超过 50 岁者
(1)活动性角膜疾病
(2)白内障
(3)面、手背和前臂等 同上岗前
暴露部位严重的皮肤

(4)白化病
(1) 神 经 系 统 器 质 性
疾病
同上岗前
(2)白内障
(1)慢性肝炎
(2)骨关节疾病 (3)生殖系统疾病
同上岗前
(4)晕厥病
同上岗前
(5) 双 耳 语 言 频 段 平 均听力损失>25dB
(6) 心 脏 病 及 心 电 图
明显异常(心律失常)
未治愈的肺结核病 同上岗前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篇一: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188-2014)信息一览表篇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篇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 -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uideline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2007 发布 2007 年10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对卫生部原颁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附件》修订的基础上制订的。

本规范是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技术规范。

根据不同的职业病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效应的特点,本规范对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除在规范中明确注明为推荐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外,其余均为强制性健康检查项目。

本规范的附录A、C、D 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E 是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参加单位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德鸿、江朝强、王祖兵、余晨、王佩丽、徐孝华、周伟民、刘移民、杨磊、王建新、李霖、齐放、侯强、卢伟等。

目录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定义3.1 职业健康监护 3.2 职业病 3.3 职业禁忌证4. 总则4.1 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4.2 责任和义务 4.3 工作程序4.4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5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6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4.7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8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4.9 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10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11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2 常规医学检查的内容5.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5.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5.2 四乙基铅 5.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5.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5.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5.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5.8 氧化锌 5.9 砷5.10 胂/砷化氢 (砷化三氢) 5.11 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5.12 磷化氢5.13 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5.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5.15 有机锡化合物 5.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5.17 羰基镍5.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5.19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5.20 二硫化碳5.22 甲醇 5.23 汽油 5.24 溴甲烷 5.25 二氯乙烷 5.26 正己烷5.27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5.28 三硝基甲苯 5.29 联苯胺5.30 氯气 5.31 二氧化硫 5.32 氮氧化物 5.33 氨 5.34 光气 5.35 甲醛 5.36 一甲胺 5.37 一氧化碳 5.38 硫化氢5.39 氯乙烯 5.40 三氯乙烯 5.41 氯丙烯 5.42 氯丁二烯5.43 有机氟 5.44 二异氰酸甲苯酯 5.45 二甲基甲酰胺 5.46 氰及腈类化合物5.47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48 五氯酚5.49 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50 丙烯(来自: 小龙文档网: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酰胺 5.51 偏二甲基肼 5.52 硫酸二甲酯 5.53 有机磷杀虫剂 5.54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55 拟除虫菊酯类 5.56 酸雾或酸酐 5.57 致喘物6.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6.1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2 煤尘(包括煤矽尘) 6.3 石棉粉尘 6.4 其它粉尘6.5 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7.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7.2 振动 7.3 高温 7.4 高气压7.5 紫外辐射(紫外线) 7.6 微波8. 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1 布鲁菌属8.2 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9. 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9.1 电工作业 9.2 高处作业 9.3 压力容器作业 9.4 结核病防治工作 9.5 艾滋病防治工作 9.6 肝炎病防治工作9.7 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9.8 视屏作业 9.9 高原作业 9.10 航空作业附录A 正确使用本规范的说明(资料性附录)附录B 职业健康监护中医学常规检查方法(规范性附录)附录C 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资料性附录) 附录D 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资料性附录) 附录E 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周期
27
硫化氢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3年(推荐性)
28
氯乙烯
慢性肝病;类风湿关节炎
肝功能检查每半年1次;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II级及以上的
1年1次:
作用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级的2年
1次
29
三氯乙烯
慢性肝病;
过敏性皮肤病;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上岗后前三个月,每周皮肤科常规
检查1次;
健康检查3年1次
30
致喘物:异氟酸酯类;苯酎类;多胺固化剂;珀复合炎;剑麻;部分青霉素类和头狗菌素类;甲醛;过硫酸盐
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的4~5年
1次;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I级及以上的2~3年1次
38
噪声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IOOO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
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阈240dB;
任一耳传导性耳聋,平均语频听力损失24IdB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的2年1次;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级及以上的1年1次;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患者按前2款执行;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35
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根据职业病目录,系指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电焊烟尘等粉尘)
49
视屏作业
腕管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
矫正视力小于4.5
2年
50
高原作业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脏病;

三氟化铝,三氯化铁,二氯化铁的共价成分

三氟化铝,三氯化铁,二氯化铁的共价成分

三氟化铝,化学式为AlF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由铝和氟原子共价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三氟化铝通常是白色结晶粉末,其晶体结构属于六角晶系。

三氟化铝可溶于水,也可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

三氟化铝的共价成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1. 化学成分三氟化铝的化学成分是由一个铝原子和三个氟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铝原子通过共价键与三个氟原子结合,形成了Al-F共价键,使得三氟化铝具有较强的化学惰性和稳定性。

在晶体结构中,铝原子与氟原子之间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相互作用,稳定形成六方密堆积的晶体结构。

2. 物理性质三氟化铝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为1291摄氏度和1450摄氏度,因此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

它的结晶结构为六方晶系,呈白色粉末状。

三氟化铝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并且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因此在空气中具有腐蚀性。

3. 化学性质三氟化铝是一种良好的路易斯酸催化剂,可以与许多有机物发生反应,产物易于分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它还可以与金属氟化物和卤代烷基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烃化合物。

同时也可用于铝冶炼、电镀和制备其他铝化合物等工业生产中。

4. 应用领域在工业上,三氟化铝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和氟化工艺中的催化剂。

它还可作为铝冶炼的助熔剂,用于提高铝的提纯度。

三氟化铝还被用于制备其他铝化合物,如四氧化三铝、氢氧化铝等。

三氟化铝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

它的共价成分是由铝和氟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化学性质和工业应用。

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氟化铝的共价成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由铁和氯原子共价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呈现为深褐色或橙黄色的固体。

三氯化铁的共价成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1. 化学成分三氯化铁的化学成分是由一个铁原子和三个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硝酸氟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硝酸氟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硝酸氟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硝酸氟(化学式:HNO3)是一种强酸,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由氮、氧和氢元素组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硝酸氟可存在于无水和水合态,其中无水硝酸氟的化学性质相对较为活泼。

硝酸氟具有很高的腐蚀性,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产生金属硝酸盐和氮氧化物等物质。

在有机化学中,硝酸氟可以用作引发剂、氧化剂和硝基化试剂等。

由于硝酸氟具有较高的活性,使用时需要谨慎处理,避免与有机物、易燃物和还原剂等发生剧烈反应。

除了其化学性质外,硝酸氟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由于其较高的蒸汽压,硝酸氟易挥发,在常温下能迅速释放出刺激性气体。

此外,硝酸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

硝酸氟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它被广泛用作腐蚀剂、氧化剂和催化剂。

此外,硝酸氟还在石油和燃料工业中用于脱硫和脱氮等工艺。

在实验室中,硝酸氟用于合成和分析化学,例如制备硝酸酯和硫酸铵等化合物。

总而言之,硝酸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活性。

它在化学工业及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工艺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较高的危险性,使用硝酸氟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期待硝酸氟在更多领域中发挥新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业带来更大的便利与益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叙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介绍硝酸氟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念。

文章结构部分用来说明本文的组织结构,让读者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

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撰写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硝酸氟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硝酸氟的化学性质部分会详细介绍硝酸氟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其化学特性。

氟及其化合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

氟及其化合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

氟及其化合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氟为无色或淡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很快变为氟化合物,广泛用于工、农业,用于农业杀虫剂有剧毒。

常用的氟无机化合物有氟化钠、氟硅酸钠、氢氟酸等。

【毒理】1.体内吸收的氟化物主要贮存于骨、软骨及牙齿中,小部分蓄积在肾、脾、心、肺、肝等处,并能通过胎盘屏障。

体风氟及氟化物,约50%从尿中排出,肠道、唾液、汗腺及乳液中都可排出少量。

2.氢氟酸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刺激,浓度高时能引起腐蚀。

浓度低的氟化物粉尘或蒸气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汗液中的氟化物对皮肤亦有刺激作用。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物,除引起黏膜充血、肿胀、出血,甚至坏死以外,还可发生骨的病变及肝、肾变性。

3•由于氟离子的亲钙性,能大量夺取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为比较稳定难溶解的氟化钙而沉淀,产生血钙降低,血磷增加,因而出现神经应激性增加,骨骼及牙齿的变化(氟斑牙和氟骨症)。

这是无机氟化物中毒时对人体最主要的毒性作用。

4.氟化物可与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或焦磷酸酶和烯醇化酶作用时所需镁离子结合,阻碍它们在糖原合成和三竣酸循环中的作用。

部分氟形成氢氟酸与草酰乙酸起作用,生成氟柠檬酸,使三竣酸循环不能继续进行,糖类代谢紊乱,细胞和组织能量供应不足。

5.氟可以抑制胆碱酯酶,使组织中乙酰胆碱增高,可出现有机磷中毒症状。

6.氟化物对心肌有直接损害作用,并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先兴奋后麻痹)。

7.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脑部可有脑软化,胶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脑炎等改变。

8.氟离子阻碍凝血酶的形成,故可影响凝血功能。

9.由于氟血色素的形成,而致组织缺氧,出现发给。

【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1)内服中毒:多出现流涎、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呕血、便血,亦可有眼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等。

(2)吸入中毒:多见鼻黏膜出血、溃疡、支气管炎及肺炎的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①肢体痉挛、肌肉震颤、手足抽搐或癫痛样惊厥、眼球震颤;②四肢蚁走感、肌肉无力、步行困难、吞咽肌麻痹、语言障碍等;③循环系统症状: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发生室颤)、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四肢发凉及脉弱等;④呼吸系统症状:毒物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及变性血色素(氟血色素)的形成,故有缺氧、呼吸浅快、发缙,以至呼吸衰竭等;⑤肝损害:出现黄疸、血尿、无尿等;⑥皮肤损害:皮肤接触氢氟酸数小时后,疼痛逐渐加重,皮肤发白或发红,形成水疱、坏死、溃疡等。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ORD (1)

C 60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14- 05-14发布201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发布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34总则…………………….3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3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4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4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4 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4.6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5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6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84. 10常规医学检查………………….8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0)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0)5.2四乙基铅………….……………1l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2)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3)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4)0.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5)5. 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16)5. 8氧化锌...............“ (17)0.9砷…….……- 185. 10砷化氢(砷化三氢)…………..……- 195. 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05. 12磷化氢............. (21)5. 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2)5. 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35.15三烷基锡………一……- 23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45. 17羰基镍…………“……- 255. 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一……- 265. 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75. 20二硫化碳………一……- 285. 2l四氯化碳………一……- 29GBZ 188-2014GBZ 188-20145. 22甲醇 (30)5. 23汽油 (31)5.24溴甲烷 (32)5. 25 1,2二氯乙烷 (32)5.26正己烷 (33)5. 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5. 28三硝基甲苯 (34)5. 29联苯胺 (34)5. 30氯气 (36)5.31二氧化硫 (37)5. 32氮氧化物 (38)5. 33氨 (39)5. 34光气 (40)5. 35甲醛 (41)5.36 一甲胺 (43)5. 37 一氧化碳 (44)5. 38硫化氢………………- 445. 39氯乙烯 (45)5. 40三氯乙烯 (46)5. 41氯丙烯 (47)5.42氯丁二烯 (48)5. 43有机氟 (49)5. 44二异氰酸甲苯酯 (50)5. 40二甲基甲酰胺.... (50)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51)5. 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525.48五氯酚 (53)5. 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53)5.50丙烯酰胺 (54)5. 51偏二甲基肼 (55)5.52硫酸二甲酯 (55)5. 53有机磷杀虫剂 (56)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7)5.55拟除虫菊酯类 (58)5. 56酸雾或酸酐 (59)5. 07致喘物 (60)5. 58焦炉逸散物 (62)6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3)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 (63)6.2煤尘 (64)6.3石棉粉尘 (65)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6)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8)GBZ 188-20146.6有机粉尘 (68)7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0)7.1噪声 (70)7.2手传振动………………………7l7.3高温 (72)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73)7.5紫外辐射(紫外线) (75)7.6微波 (77)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7)8.1布鲁菌属 (77)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79)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0)9.1电工作业 (80)9.2高处作业 (81)9.3压力容器作业 (82)9.4结核病防治工作 (82)9.5肝炎病防治工作 (83)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3)9.7视屏作业 (80)9.8高原作业 (85)9.9航空作业 (87)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9)附录B(规范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医学常规检查方法 (90)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IOO 附录D(规范性附录)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102)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104)ⅢGBZ 188-20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中毒表现:
一、急性中毒生产中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或蒸气,立即引起眼、鼻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有咳嗽、咽部灼痛、胸部紧束感等。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或反射性窒息等。

皮肤或粘膜接触氢氟酸则致灼伤。

也有过敏性皮炎的报告。

口服氟盐中毒者,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抽搐、休克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二、慢性影响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可引起以骨骼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病损,这称为工业性氟病。

临床上,眼、上呼吸道、皮肤出现刺激症状和慢性炎症;腰背、四肢酸痛,神经衰弱综合征,食欲不振、恶心、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较常见。

尿氟量常超过当地居民的正常值。

骨骼的改变最有意义,可由X线摄片检查发现。

最先出现于躯干骨,尤其是骨盆和腰椎,继之桡骨、尺骨和胫骨、腓骨也可累及。

骨密增高,骨小梁增粗、增浓,交叉呈网织状,似"纱布样"或"麻袋纹样",严重者如"大理石样"。

上述骨膜、骨间膜、肌腱和韧带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萌芽状、玫瑰刺状或烛泪状等)的钙化或骨化等骨周改变。

严重者可致关节运动受限、骨骼畸形和神经受压症状。

尚未见长期接触氟化物的致癌性研究报告,也无氟化物与癌症死亡率间相关的论证。

三、地方性氟病这是长期饮用含氟高的饮水后所致的一种地方性疾病。

受工业"三废"严重污染的地区,也常可发现这类病变。

患者诉剧烈头痛、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尚伴有四肢麻木感、肌肉酸痛、腰背钝痛、关节活动受限等。

典型所见为氟斑牙及氟骨症。

氟斑牙:初期,牙面无光泽,偶见苍白色斑点,随后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斑点或斑块,分布面扩大。

齿质脆弱,易被磨损。

本症主要是幼年牙生长期受到氟的影响所致。

当成年后再移居高氟饮水区域,可免受侵害。

氟骨症:长期吸收多量氟化物,可引起特有的骨质硬化症,个别也见骨质疏松症。

患者常诉腰酸背痛。

至后期,其关节活动,特别是弯腰动作明显受限,甚至行动困难。

在环境中含氟高的地区,妇女(尤其是50岁以上的经产妇中)患病率较高。

如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低下;老年人钙、磷、维生素D代谢改变等,也是发病的有关因素。

诊断:
根据职业史和临床表现,特别是骨骼X线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

我国的"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中规定,其骨骼X线改变分期如下
1.观察对象骨质密度在正常范围内,骨小梁稍增粗,骨周有轻微改变。

2.Ⅰ期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浓,交叉呈"纱布样"表现;桡、尺骨或胫腓骨骨膜、骨间膜有明确的钙化或骨化。

在骨质或骨周改变中,如有一项显著而其他改变轻微者,亦可诊断。

3.Ⅱ期除躯干骨外,其他部位亦受累。

骨质密度明显增高,骨小梁明显增粗,呈"麻袋纹样"表现。

骨周改变较明显广泛。

4.Ⅲ期全身大部分骨骼受累。

骨质密度显著增高,骨小梁模糊不清如"大理石样";长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

骨周改变更明显、广泛,椎体间可有骨桥形成。

治疗: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静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口服者宜先选用0.15%石灰水或1%氯化钙100ml及时洗胃抽吸,再口服镁乳15-30ml或牛乳100-200ml。

慢性氟病可给维生素C,低脂食物。

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