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第九章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第九章老残风险与保障ppt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第九章老残风险与保障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fca7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b.png)
第四节 老年福利
• 老年福利的基本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 活而采取的各种经济与服务措施的总称 • 老年福利的特点与分类
1. 特点: • 福利对象的普遍性 • 福利政策的多层次性
• 福利功能的多样性 • 福利提供的多元化 • 福利资金的社会化
• 老年福利的分类 ① 按照福利内容分类 ② 按照福利性质分类 ③ 按照福利政策实施分类
第三节 老残护理服务
• 老残护理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 基本概念 由国家、社会或者家庭为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
照料、医疗护理的一体化服务。 2.特点: • 服务风险不确定 • 服务内容要求高 • 服务形式多样化 • 服务技能专业性强
• 老残护理制度的结构 ① 服务需求对象 ② 服务于供给主体 ③ 服务提供场所 ④ 服务提供内容 ⑤ 服务标准和规范 ⑥ 管理与监督
替代率
40% 中国
102% 美国
美国数据:(1)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和1980年《国内税法 改革法案》推生401(k)养老金计划和市场;2017年底美国拥有31.2 万亿美元养老金资产[公共2.892亿,私人28.302万亿],超过美国银行资 产(17.7万亿美元)、GDP规模(19.4万亿美元)、公募基金(19.4万 亿美元);占家庭资产的33%;(2)培育了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 和养老金市场的信托文化和治理机制。
• 老年福利制度的结构与模式 ➢ 老年福利制度的结构 ① 老年经济福利 ② 老年福利服务 ③ 老年发展福利
• 老年福利制度的模式 ① “自由主义”老年福利模式 ② “保守主义”老年福利模式 ③ “社会民主主义”老年福利模式 ④ 家庭型老年福利模式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9章 农村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赵曼 第09章 农村社会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4e9d8e7fcc22bcd127ff0c62.png)
专栏9-1: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主要条目如下:
(1)基本原则
(2)任务目标
(3)参保范围
(4)基金筹集
(5)建立个人账户
(6)养老金待遇
(7)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8)待遇调整
(9)基金管理基金监督 (10)经办管理服务
(11)相关制度衔接
(12)加强组织领导
(13)制定具体办法和试点实施方案
在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2014年政 府重点工作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合并要点 要点1 待遇支付与合并前基本一致 要点2 基金筹集采取3种方式 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 要点3 全额补助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给予50%补助 要点4 地方政府扶助困难群体。 要点5 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保卡
图9-1 1956-2000旧农合覆盖面发展的总趋势
旧农合的基本做法是: (1)旧农合的基金来源。旧农合的基金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农民个人缴纳的保健费,保健费很低;二是集体经济 组织中的公益金。 (2)旧农合的保障范围,主要是针对小病和疾病预防。 (3)旧农合的统筹层次,一般以乡或行政村为统筹单位。 (4)旧农合的管理模式,旧农合在全国不同地区存在着 “村办村管理”、“村办乡管理”、“乡村联办型”、 “乡办乡管理”等多种管理形式。
三、农村医疗保障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
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 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薄弱环 节。 当务之急:推进农村尤其是加快 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 系的建设;打破目前城乡割裂的 二元社会格局,尽快构建一个城 乡统筹、一体化联动的疾病预防、 控制、治疗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dbd2f4524de518964b7d1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九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九章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c7de4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f.png)
一、社会救助体系
• 1.最低生活保障 • 2.特困人员供养 • 3.受灾人员救助 • 4.医疗救助 • 5.教育救助 • 6.住房救助 • 7.就业救助 • 8.临时救助 • 9.社会力量参与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
•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
• 除明确政府供款责任外,《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还同时规定“国 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捐款、资助;所 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因此,社 会捐献构成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 充供款渠道。
三、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救济
• 1.农村五保制度及其发展 • 2.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
• 1.提供救助是政府和社会的一项法定责任 和义务,而享受社会救助亦是符合法定资 格者的一项权益。
• 2.社会救助是只看结果,不看原因的制度 • 3.社会救助的对象具有“选择性” • 4.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 5.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的 • 6.社会救助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
政,列入国家总预算支出
• 一、外国社会救助概况 • 二、外国社会救助现状
一、外国社会救助概况
• 1.外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2.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况
二、外国社会救助现状
• 1.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 2.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三节 我国社会救助
• 一、社会救助体系 •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三、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救济 • 四、农村扶贫 • 五、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及其他社
第九章 社会救助
• 第一节 社会救助概述 • 第二节 外国社会救助 • 第三节 中国社会救助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社会保险)【圣才出品】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社会保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61460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4a.png)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社会保险)【圣才出品】第九章社会保险⼀、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答: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种⽣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和义务的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式,⽬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2.养⽼保险答:养⽼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符合法定退休条件)⽽退出社会劳动后,使其能够获得满⾜其基本⽣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年风险的能⼒,同时弥补家庭养⽼的不⾜,⼿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保障。
3.医疗保险答: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因⼯伤害时提供的社会保险项⽬,既包括医疗费⽤的给付,也包括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的是恢复劳动者的劳动能⼒和补偿劳动者在病假期间的⽣活开销,在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是仅次于养⽼保险的⼜⼀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4.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丧失经济来源时,按照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险项⽬。
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也必须满⾜⼀定的条件,如⼀定的⼯作年、参与失业保险并承担缴费义务、有再就业愿望并在失业保险部门登记、接受⼯作介绍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就业通常由竞争机制发挥主导作⽤,失业现象不可避免。
5.⼯伤保险答:⼯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种社会保险制度。
6.⽣育保险答:⽣育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性劳动者因⽣育⽽导致收⼊暂时丧失⽽对其提供⽣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项⽬,是⼀项维护⼥性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保险。
⼥性劳动者在怀孕、⽣育和护理婴⼉期间,必须离开⼯作岗位,因⽽会⾯临⼯资收⼊暂时丧失的风险,⽣育保险的实施便可保证⼥性劳动者在⽣育期间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使⾃⼰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2023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2fe4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五章失业保险- 第六章工伤保险- 第七章生育保险- 第八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十章社会保险待遇- 第十一章社会统筹与服务-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本法为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规定社会保险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第一节建立和使用第一条为满足公民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需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
第二条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社保费的缴纳- 国家财政补助- 社会捐助及其他合法来源第三条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运行费用、开展社会保险事业以及其他用途。
第二节收入与支出管理第四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使用应当公开透明,经济合理,依法使用。
第五条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确保收支平衡。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一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化、个人化、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七条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第二节养老金待遇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金待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确定,并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工资水平、退休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十二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十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不同人群。
第二节医疗保险待遇第十六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的报销和给付、门诊费用的报销和给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课件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课件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7f23ccf5f61fb7360b4c65e0.png)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国在“七五”计划中 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国在“七五”计划中 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同狭义社会保障制度概 念相一致,主要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 念相一致,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 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 四项内容。 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2010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规划目标纲要》 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同广 义社会保障制度概念相一致, 义社会保障制度概念相一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 包括社会保险、 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 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三、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
(四)社会保障的改革 1979年英国首先采取新经济政策, 1979年英国首先采取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保 首先采取新经济政策 障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障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 英国改革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有两条: 指导思想有两条 英国改革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有两条:一 是不应由国家包揽,应当公私合作; 是不应由国家包揽,应当公私合作;二是不能 养成单纯依靠国家供给的懒汉思想, 养成单纯依靠国家供给的懒汉思想,要鼓励个 人用劳动争取福利。 人用劳动争取福利。 其他福利国家改革的内容, 其他福利国家改革的内容,从总体上是相 同的。改革社会保障的内容是开源与节流 开源与节流, 同的。改革社会保障的内容是开源与节流,绝 非扔掉“福利国家”的桂冠。 非扔掉“福利国家”的桂冠。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 1.社会保险 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 .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000896604a1b0717ed5dd80.png)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课程结构:《社会保障学》教材共有十三章的内容,总体由四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基本理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思想原则、制度模式、历史发展等。
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基本制度。
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内容。
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包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主要介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四模块:社会保障运营与管理。
包括第三章和第十三章。
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监管,社会保障行政和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第二章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平等关系关系公平关系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比工薪分配更注重平等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救助的原则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福利的原则社会优抚的原则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特征:强制性专项性储备性互济性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国家社会保障储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完全积累部分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章养老保险定义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支付责任模式覆盖范围、资金筹集、领取条件、保险支付、保险水平、遗属年金、基金运营和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定义医疗保险特点国民健康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强制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基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中国现行制度安排为例)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待遇水平、两定点三目录、转诊转院和保险支付公费医疗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章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特点失业预防失业保险构成就业保障制度失业补救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等待期、支付水平、支付办法、支付期限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等第七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定义雇主责任制模式各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社会保险制模式普遍保障模式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待遇优厚原则救治、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认定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内容:劳动功能障碍鉴定工伤保险待遇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等第八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定义生育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对象,资金来源,保险待遇和水平,支付条件,基金管理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的意义:中国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第九章社会救助绝对贫困贫困相对贫困定义社会救助功能特征预算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1天1美元”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生活形态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8ba8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此文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的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七章社会救助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第十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的规定,为满足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风险发生时所需要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经济和其他支持。
第三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
第四条工人、职员、农民、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社会保障权益。
第五条国家应当维护和发展公共社会保障事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加社会保障事业。
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向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
第七条具有社会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享有权利,但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八条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
第九条凡在国家规定的年龄、工龄和其他条件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并随经济和物价变动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发展,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十三条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给予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帮助。
第十四条失业人员按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在失业服务机构登记,参加职业介绍和求职培训,按时申请并参加失业保险待遇审查。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第九章社会保险制度
![第九章社会保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943b1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png)
• 5、福利性。社会保险以帮助劳动者摆 脱生活困难为目的,属于公益性的非 营利服务事业,国家对保险所需资金 负有一定的支持责任。
• 6、差别性。社会保险待遇不是对所有 劳动者采取平均支付的办法,而是和 劳动者的劳动联系在一起,劳动者享 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水平往往由于劳动 者个人的工龄长短、保险事故发生的 原因、缴纳保险费的多少等因素不同 而有所差别。
(五)养老保险待遇的内容
• 1、退休待遇的主要内容包括: • (1)退休金,从劳动者退休的第二个月起
停发工资,根据劳动者退休的原因和规定 的相应标准每月发给退休金; • (2)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与在职职工相同; • (3)其他待遇,易地安家补助费、易地安 置车旅费、住房补贴、物价补贴、取暖补 贴等,均按规定的标准执行。
• (3)可预见性。由于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由法律 法规明文规定,因此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缴费 情况预计出自己将来的待遇水平,具有可预见性。
(二)养老保险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 1、类型 • (1)深化城保 • (2)推进镇保:以征用地人员为重点,继
续扩大“镇保”的覆盖面 。无地、无业、 无保障”的失地农民有了基本保障。 • (3)完善农保:将“农保”统筹层次从乡 镇提升到区县的相关工作 • (4)扩大综保: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 险的覆盖面 。工伤、医疗、养老。
• 2、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帐 户解决,最高支付限额以上费用全部 由个人支付或通过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起付标准 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 主要由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也要负担 部分医疗费用。
第二节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一、失业保险
(一)失业和失业保险
• 结论
• 社保经办机构为俞某核定养老金的行为是 正确的,复议机关应当予以维持。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课件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3cb03f02d276a200292ecb.png)
含义:
• 农村社保的对象主要面 向农村人口(农民,农 业工人)
• 农村社保制度是一国社 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 的中间产物,是社会保 障成果惠及全民的必由 之路。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 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广大农 民面临的养老、疾病等风险,从而缓和农村生活中 的各种矛盾;
• 1992—1998
• 1998
衰第 退三 期阶 (段
: 农 年村 以社 来会 )养 老 保 险
发第 展二 初阶 期段 (:
农 村 社 会 养 年老 )保 险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一
建第 制一、 度农源自初阶 期段 (:的村 发养
农 村 社
展老 保
会 养 年老
障 制
)保
险
小资料: 农村的五保户
制度
绍会二
•
我国能建立起城乡统一的 社会保障制度吗? 请谈谈你的观点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第二节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本节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个 组成部分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掌握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有制度中的 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 解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 1986—1992
• 目前,农村的就业主要依靠土地,保障主要依靠家庭。这是符合中国国情 和伦理道德的。在“十五”计划里已经提到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4000万 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来,他们中间一部分将在乡镇企业就业,一部分到 城市里来务工或经商。另外,每年农村还有四五千万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打 工,这也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一个方法。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多种提高农 村收入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施行,将加强和提高农民就业的社会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法(第六版)第九章
![社会保障法(第六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4d4ced68cfc789eb172dc88a.png)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星蓝海学习网
第九章 社会优抚法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三、抚恤优待对象的法律责任
抚恤优待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 予警告,限期退回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停止其享受的抚恤、 优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冒领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的; 2.虚报病情骗取医药费的; 3.出具假证明,伪造证件、印章,骗取抚恤金、优待金、补助
原是农业户口,原征集地区有条件的,可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
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规定增发伤残抚恤金,保证他们的生活
(三) 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伤残人员
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伤残人员,享受所在
单位因公(工)伤残人员的保险福利待遇,其伤口复发所需医药费
不得包干。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星蓝海学习网
第九章 社会优抚法
第一节 社会优抚制度的沿革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优抚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军人的 优抚。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纲 领》就要求要改善兵士生活,为兵士提供土地和工作。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抚制度
府,由革命烈士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审核无误
后,填写“革命烈士证明书”,代民政部颁发。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星蓝海学习网
第九章 社会优抚法
第四节 死亡抚恤
三、因公牺牲、病故的审批程序和证书发放
(一) 审批程序
现役军人(含武警指战员)因公牺牲、因病死亡或因意外事故死
亡不属于因公牺牲范围的,以及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自杀身亡的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e3276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b.png)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Social Security Introduction Syllabus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总学时(学分):48(3学分),其中讲授44学时,自修4学时。
面向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社会保障思想的起源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过上有保障的、幸福的、安定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追求。
而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则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具体说来产生于十九世纪,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无论是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保障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课程结合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入手,探讨社会福利思想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并尽可能从理论与实例上阐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保险等概念,并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内容进行具体讲解,旨在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状况有基本的框架理解。
前续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问题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后续课程: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本课程总学时48,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自学学时4学时,共3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概论》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状况。
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了解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测定,以及社会保障管理。
2、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社会保障所涉及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险中基本的四种险种;了解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相关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学第九章
![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学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9db9eb49763231126edb11bc.png)
第九章 社会福利
一、社会福利概述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 三、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来自与发展一、社会福利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二)社会福利的特点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 p195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社会福利” 一词的界定与阐述各有不同。人们常常 对社会福利这一概念从狭义和广义两个 角度来理解。
(2)服务对象公众化
面向社会开放,实行有偿,减免或无 偿等多种服务。
(3)服务方式多样化 (4)服务队伍专业化
要专业化服务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p206 统筹规划 规范管理 有序发展
统筹规划
(1)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 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安排。
(2)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应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统一规 划。
(2)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离, 健全了宏观的管理规范。(建立统一的专 门管理机构----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办公室, 实现宏观行政管理)
(3)转换社会福利企业的经营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 结构调整,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
(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国家对社 会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
C、稳步出售公有住房 D、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社区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p215
1、含义: p215
社区服务是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 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政府倡 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小型 多样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是社 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基层组织载体。
广义的社会福利等同于社会保 障,也叫“大福利论”,它是国家 通过立法为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提供的各种 津贴补助,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 社会保险)【圣才出品】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九章 社会保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eb9e26cc22bcd126ff0caf.png)
第九章社会保险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答: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力和义务的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着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2.养老保险答: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符合法定退休条件)而退出社会劳动后,使其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3.医疗保险答: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社会保险项目,既包括医疗费用的给付,也包括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目的是恢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补偿劳动者在病假期间的生活开销,在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是仅次于养老保险的又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4.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丧失经济来源时,按照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险项目。
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一定的工作年、参与失业保险并承担缴费义务、有再就业愿望并在失业保险部门登记、接受工作介绍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就业通常由竞争机制发挥主导作用,失业现象不可避免。
5.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6.生育保险答:生育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女性劳动者因生育而导致收入暂时丧失而对其提供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项目,是一项维护女性劳动者权益的社会保险。
女性劳动者在怀孕、生育和护理婴儿期间,必须离开工作岗位,因而会面临工资收入暂时丧失的风险,生育保险的实施便可保证女性劳动者在生育期间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而使自己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期 甲(富人) 现期 近期 消费 消费 储备 远期 福利 消费 量 储备 乙(穷人) 现期 近期 消费 消费 储备 远期 消费 储备 福利 量 全社会福利总 量
3
3 2.5 2
3
2.5 2.5 2
9
6 3 0
585
563 520 340
1
2 2 2
0
0 1 2
0
0 0 0
100
190 240 450
第一期
甲(富人) 如果 转移 支付 0 1 2 3 现期 消费 2 2 2 2 近期 消费 储备 2 2 2 2 远期 消费 储备 6 5 4 3 福利 量 550 540 520 500 乙(穷人) 现期 消费 1 2 2 2 近期 消费 储备 0 0 1 2 远期 消费 储备 0 0 0 0 福利 量 100 190 270 340 全社 会福 利总 量 650 730 790 820
•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 保障的实际水平,除了考虑社会保障总支 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主要指标外, 还要考虑其他指标; • 如:人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 盖率等。
• 穆怀中教授的研究: – S=Sa/W· W/G=Q· H •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 保障支出总额;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 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 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
四、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 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 社会保障支出总 额 ÷ 国内生产总值 ×100%
• 我国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 我国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社会保险费用 支出+社会福利费用支出+社会救助费用 支出+ 社会优抚费用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经济社会(即 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 2、政治和社会结构 • 政治和社会结构因素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产生着影响。 • 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西方国家政治和社会 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各政治派别为了在 竞争中获取胜利,往往把社会保障制度的 建设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作为其竞争砝 码之一,这就不可避免的促进了社会保障 供给的增加,从而促使了社会保障水平的 提高。
685
753 760 790
如果转移支付
第一期全社会福利总量 第二期全社会福利总量
0
1
650
730
685
753
2
3
800
830
760
790
• 结论:考察社会保障水平是有价值的。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 社会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是指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 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GDP 的比值来反映。 • 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和体现社会保障程度 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标准与功能
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标准
• 社会保障水平是“质”与“量”的统一。 “量”指社会保 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应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程度, “质”指它是否“适度”。 • 社会保障是否“适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1、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 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 2、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 3、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 4、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就业和统一的劳动市场的形 成。
•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 制度年龄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 一般而言,制度年龄的长短与社会保障水 平成正比关系。 • 人口结构主要是指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 口总量以及特殊群体占到总人口的比例。 不同年龄的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老 年人较大。
•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 社会保障需求的高低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历史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 如:瑞典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导致人 们普遍追求一种稳定安全的保障制度与心 理环境,而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 的国家,国民普遍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 的过多介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保障水平曲线轨迹
• 从理论上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仅能维持人 们生存的历史时期,只存在家庭的自己生存,不可 能存在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前社会保障时期”。 • 当国民经济发展到很高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 远超过人们生存基本需求水平线时,两极分化严重, 社会保障水平也会迅速上升,并达到较高限度,我 们可以把它称为“社会保障水平迅速上升时期”。 • 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中产阶层占绝对多数,贫困人口 逐渐减少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将会下降,我们可 以把它称为“社会保障水平回落时期”。这样,从 上升到回落,也就形成了一个社会保障水平的曲线 发展轨迹。
五、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 (一) 动态性。即社会保障水平会随着社会结构的 变化、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保 障制度本身而变化。 • (二) 刚性特点。是指它缺乏弹性或只具有单向度 的弹性,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提高不能 下降,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社会保 障项目只能增不能减。
一、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规律
• (一)社会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 – 1、社会保险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 – 2、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具有 收入再分配性质
• (二)福利最大化规律 – 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 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 – 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交换
(三)收入再分配合理的“量”
六、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 它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提供的 经济资源总量。它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 终来源,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 高低。 • 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表现: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财政收入。(3)用人单位效益。(4) 社会保障基金增值。
• (三) 适度性的特点。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过高时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削弱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制约经济发展;过低时,会 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 •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处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 个范围之内,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良性运行,并 能够促经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