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策略

合集下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保护农作物,提高产量。

一、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策略,包括物理控制、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三个方面。

物理控制措施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来阻止和消灭病虫害。

比如,覆盖农作物的育苗棚、大棚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使用各种网罩、粘虫纸等工具,也能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注意清理田间的落叶和病虫害源,定期清洗农具和设施,都是物理控制措施的重要内容。

生物控制措施是通过利用天敌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有益组成部分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引进捕食性昆虫或鸟类来捕食害虫,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繁殖等。

同时,合理调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增加病虫害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是生物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

化学控制措施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防治方式之一,即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农药使用应该慎重。

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掌握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机,严格按照药剂说明和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等,都是化学控制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治不仅仅局限于病虫害发生后的应对,更应该注重预防为主,以综合防治为基础。

首先,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有病虫害抗性的农作物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侵害。

其次,加强农田管理,保持土壤肥沃,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注意植物疏苗,避免过密种植,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是预防为主的重要内容。

三、科学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科学施肥是提高植物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以及微量元素,能够平衡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注意施水、灌溉,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湿度条件,也是维持植物健康和防治病虫害的必要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方面来探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通过引进天敌生物或增加它们的数量,建立自然的生态平衡,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措施:1.引进天敌生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如昆虫寄生蜂、捕食性的蜘蛛等,让它们与病虫害进行互动,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2.增加种类多样性:通过合理的农田生态设计,增加种类多样的作物和植被,吸引更多的天敌生物栖息,形成复合种植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合理利用微生物:在农田中合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如利用各种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护作物的健康。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并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1.留意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农田排水系统,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避免农作物出现水渍,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病虫源,如稻田中的秧苗残余、遗留的虫卵等,减少害虫的繁殖。

3.设置障碍物:在农田周围建立障碍物,如水沟、电网等,以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的效果较为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如污染环境和农产品。

因此,在实施化学防治时,应慎重选择药剂并遵守使用规程,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以下是几点化学防治的要点:1.科学使用农药:选择经过国家认证的农药产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使用合适的药剂。

2.合理喷洒农药:在喷洒农药前,务必阅读药剂的说明书,按照要求用适量的水稀释药剂,并采取适当的喷洒方式和时间。

3.注意药剂残留:严格遵守药剂的使用间隔和农产品的安全期,确保农产品不含有害残留物。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第1篇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一、背景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产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作物损失。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三、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

4. 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四、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3)合理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

(4)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传播。

2. 物理防治(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

(2)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

(3)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隔离病虫害。

3. 生物防治(1)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2)引进和释放天敌昆虫。

(3)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4. 化学防治(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3)合理混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五、防治方案具体实施1.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制定防治预案,明确防治时期、防治对象和防治措施。

3.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能。

4. 加大农业投入,保障防治措施落实。

5. 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药质量。

6.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效果。

六、效果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2. 对防治效果显著的措施予以推广,对效果不佳的措施进行改进或淘汰。

3. 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优化防治方案。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操作指南,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产量和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定期施肥补充营养。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作物过密造成株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3. 轮作和休闲:定期轮作作物,尤其是与同一科目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

冬季休闲土地,使病虫害得不到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种群数量。

4. 清除杂草和残根: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根,减少病虫害的温床。

二、合理施用农药当农作物病虫害已经出现时,农民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使用农药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农药效力,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要过量施药,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3. 设定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增加防治效果。

4. 规范施药方式:正确使用农药喷洒器具,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表面,避免漏施或浪费。

三、利用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为了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例如蜘蛛、寄生蜂等。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制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

3. 保护性植物: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的花草植物,吸引更多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四、科学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灌溉管理措施:1. 控制灌溉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的滋生。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需要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手段。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预防措施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首先,选择优质种子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农民在选用种子时应选择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其次,合理密植、轮作轮种和间套作物,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灾害源,保持作物生长环境整洁,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治是一种无污染、环保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段。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覆盖、包括、拔除、疏通等。

例如,覆盖地膜可以减少土壤温度波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包括人工捕捉器、黄板和粘虫球等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拔除病虫害患部、定期清除田间垃圾等可以清除害虫滋生地。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病原体和抗性作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无毒、无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在实际生产中,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化学防治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具有速效、广谱、便捷等优点。

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病虫害耐药性的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宜剂量、遵守用药周期、减少滥施滥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综合而言,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需要综合运用预防、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四种手段。

仅靠单一防治措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多手段结合,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2篇)

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给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病虫害当前水稻种植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三、防治策略1. 病害防治策略(1)合理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利用抗性品种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供应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施肥时要注意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施肥过量。

(3)合理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有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减少病菌在水中的传播。

避免在高湿度条件下灌溉,减少病害的发生。

(4)定期病害监测和防控:定期对水稻病害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防止病害扩散。

2. 害虫防治策略(1)生态控制:通过调整田间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减少害虫的繁殖和生存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可采取种植一些具有结构和花期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害虫天敌的天敌效应,降低害虫密度。

(2)农药合理使用:在害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避免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轮作休闲:适时采用休闲轮作措施,利用低风险的轮茬作物种植休闲农田,使害虫无法在种植面积内连续繁殖和生长。

(4)精准施药:通过精准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损耗和环境污染。

四、管理措施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2.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水稻种植区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操作手册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操作手册

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操作手册第1章病虫害防治基础 (3)1.1 病虫害类型与危害 (3)1.1.1 病害类型与危害 (3)1.1.2 虫害类型与危害 (4)1.2 防治原则与方法 (4)1.2.1 农业防治 (4)1.2.2 生物防治 (4)1.2.3 化学防治 (4)1.2.4 物理防治 (5)第2章农业防治措施 (5)2.1 农业耕作防治 (5)2.1.1 轮作与间作 (5)2.1.2 深耕与晒垡 (5)2.1.3 土壤改良 (5)2.2 农业栽培防治 (5)2.2.1 品种选择 (5)2.2.2 种子处理 (5)2.2.3 合理密植 (5)2.2.4 灌溉与排水 (5)2.3 农业生物防治 (5)2.3.1 天敌昆虫利用 (5)2.3.2 寄生性微生物利用 (6)2.3.3 植物源农药 (6)2.3.4 生物制剂应用 (6)第3章生物防治策略 (6)3.1 天敌昆虫的应用 (6)3.1.1 概述 (6)3.1.2 常见天敌昆虫种类 (6)3.1.3 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价 (6)3.2 病原微生物防治 (6)3.2.1 概述 (6)3.2.2 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 (7)3.2.3 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方法 (7)3.3 植物源农药防治 (7)3.3.1 概述 (7)3.3.2 常见植物源农药种类 (7)3.3.3 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方法 (7)第4章化学防治技术 (7)4.1 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7)4.1.1 农药种类选择 (7)4.1.2 农药剂型选择 (7)4.2 喷雾技术要领 (8)4.2.1 喷雾器选择与维护 (8)4.2.2 喷雾时机 (8)4.2.3 喷雾方法 (8)4.3 农药混用与轮用 (8)4.3.1 农药混用 (8)4.3.2 农药轮用 (8)4.3.3 农药混用与轮用的注意事项 (8)第5章物理防治方法 (9)5.1 人工捕杀与诱杀 (9)5.1.1 人工捕杀 (9)5.1.2 诱杀 (9)5.2 防虫网与色板诱杀 (9)5.2.1 防虫网 (9)5.2.2 色板诱杀 (9)5.3 灯光诱杀与辐射防治 (9)5.3.1 灯光诱杀 (9)5.3.2 辐射防治 (10)第6章病虫害监测预警 (10)6.1 监测方法与设备 (10)6.1.1 田间调查 (10)6.1.2 遥感技术 (10)6.1.3 电子监测设备 (10)6.2 预警系统与数据分析 (10)6.2.1 预警系统建立 (10)6.2.2 数据分析 (10)6.3 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11)6.3.1 预防措施 (11)6.3.2 应急预案 (11)第7章主要作物病虫害防治 (11)7.1 水稻病虫害防治 (11)7.1.1 病害防治 (11)7.1.2 虫害防治 (11)7.2 小麦病虫害防治 (11)7.2.1 病害防治 (11)7.2.2 虫害防治 (12)7.3 玉米病虫害防治 (12)7.3.1 病害防治 (12)7.3.2 虫害防治 (12)第8章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2)8.1 棉花病虫害防治 (12)8.1.1 棉花主要病虫害种类 (12)8.1.2 防治方法 (12)8.2.1 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 (13)8.2.2 防治方法 (13)8.3 水果病虫害防治 (13)8.3.1 水果主要病虫害种类 (13)8.3.2 防治方法 (13)第9章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14)9.1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 (14)9.1.1 基因编辑技术 (14)9.1.2 微生物防治 (14)9.1.3 生物农药研发 (14)9.2 遥感技术与GIS应用 (14)9.2.1 遥感技术监测病虫害 (14)9.2.2 GIS空间分析与应用 (14)9.2.3 遥感与GIS结合的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 (14)9.3 精准农业与智能化防治 (14)9.3.1 精准农业技术 (14)9.3.2 智能化防治设备 (14)9.3.3 信息化管理平台 (15)9.3.4 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15)第10章病虫害防治管理与评估 (15)10.1 防治效果评估 (15)10.1.1 评估方法 (15)10.1.2 评估指标 (15)10.1.3 评估流程 (15)10.2 防治成本分析 (15)10.2.1 成本构成 (15)10.2.2 成本计算方法 (15)10.2.3 成本控制策略 (16)10.3 防治政策与管理措施 (16)10.3.1 防治政策 (16)10.3.2 管理措施 (16)第1章病虫害防治基础1.1 病虫害类型与危害农业病虫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引言概述: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它们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一),包括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灭杀病虫害的手段、保持农田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病虫情况和控制病虫害传播途径。

正文:一、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1. 选择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步骤,经过选育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增强农作物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合理施肥可以保持作物的生长健康,并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调整作物密度:通过合理调整作物的密度,可以避免作物间的过于拥挤,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的机会。

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源,如枯叶、病体等,使病虫害无法繁殖,从而减少害虫的发生。

二、灭杀病虫害的手段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态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但需遵循使用农药的技术规范,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伤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如粘虫板、黄色粘质液、灯光等,吸引和捕捉病虫害,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4. 栽培措施防治: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如适度修剪枝叶、整地、松土等,改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防治措施组合:根据具体病虫害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的组合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保持农田环境卫生1. 农田清洁:及时清除杂草、残株残茬等有害物质,保持农田的清洁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病害虫害物处理:将病虫害源进行彻底的销毁或深埋,在处理过程中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3. 病虫害防治设施的清洁:对防治病虫害的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如温室内的排水沟、病虫害监测设备等,以防止病虫害在设施中滋生。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治策略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生长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一、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病虫害是指植物遭受真菌、细菌、病毒和害虫的侵害,造成植株的叶片、茎、果实等遭受损害。

这些病虫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空气、水源、虫媒等。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农作物产量:病虫害会使植株受损,导致减产甚至完全死亡。

例如,普通稻瘟病会导致水稻的死亡,给稻米产量带来极大的损失。

2. 影响农作物品质: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的外观和品质下降。

例如,在苹果上产生的病斑会使苹果丧失市场价值。

3. 增加农作物耕作成本: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农药、肥料和劳动力等,这会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4. 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杀虫剂对益虫的毒杀作用也会导致益虫数量减少,进而增加其他害虫的侵袭。

二、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为了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防治策略:1.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新品种,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这些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农作物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

2. 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对虫类、病原体等进行生物控制的方式。

例如,引进或培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对特定病虫害有控制作用的天敌和寄生性昆虫,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3. 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改良土壤结构也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4. 加强田间管理:农民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注意田间卫生,清除病害和虫害的源头,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机会。

5. 合理使用农药:在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1. 引言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绿色防控策略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绿色防控病虫害的策略和措施,以帮助农民有效地应对病虫害问题。

2. 预防措施-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经过育种改良的抗病虫害品种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平衡,提高作物的抵抗力。

-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田内的自然控制能力。

3.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和益生菌:选择适合目标病虫害的天敌和益生菌进行引种,建立生物防治系统。

- 制作储备培养基:制作储备培养基来增殖和储存益生菌,以供需要时使用。

-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轮作、间作、套作等,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4. 物理防治- 陷阱捕捉:设置合适的陷阱捕捉装置,如黄色粘虫板、黄色捕虫灯等,吸引和捕捉病虫害。

- 隔离和剪除: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病株或虫体,进行隔离和剪除,防止其传播。

-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温度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生长,如使用温室或覆盖物等。

5. 植物保护剂的绿色应用-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等。

- 生物源肥料:使用生物源肥料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 植物提取物:利用植物提取物制备植物保护剂,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6. 法律名词及注释- 农药管理法:对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等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法律法规。

- 生物安全法:对生物安全的管理和防控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

- 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

7.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虫害防控案例分析、绿色防控技术手册、相关研究报告等。

请联系相关部门获取附件。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植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农民不仅需要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还需要综合管理策略来提高防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农艺措施等。

一、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是一种利用生态因子来调节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的方法。

通过调整农田周围的环境,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

其中包括以下措施: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可以降低植物感染病害的概率。

2. 合理轮作:轮作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适当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使病虫害的发生周期中断,减少其危害。

3. 混作种植:适当地将不同的作物进行混合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不同作物之间的生长周期和密度差异可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4. 优化土壤环境:合理施肥和保持农田的水分平衡,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抵御病虫害的侵害。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线虫、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 引入天敌:鼓励天敌的存在和繁殖,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鸟类和蝙蝠等,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2. 利用寄生线虫:寄生线虫可以寄生于害虫体内,控制害虫数量。

通过人工释放寄生线虫,可以实现对某些害虫的有效防治。

3. 利用细菌杀虫剂:某些细菌可以对害虫产生致病作用,利用细菌杀虫剂可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虽然化学防治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和残留问题。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使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程度合理选用农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2. 控制农药的剂量和频次: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使用,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频次。

3. 定期更换农药:随着病虫害的耐药性增强,单一农药的效果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药的抵抗力。

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策略

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策略

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策略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药防治和种植技术措施。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益生菌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中,天敌是指能捕食害虫的自然敌害生物,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而益生菌则是利用有益菌株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温度、湿度和气体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高温熏蒸、冷冻和紫外线照射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降低其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三、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通过喷洒或施放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农药能够迅速杀灭害虫或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但是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遵循剂量和使用规范,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

四、种植技术措施种植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的方式和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目前常见的种植技术包括轮作、间作、合作、适宜密植和间作等。

这些技术措施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采用多种防治策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可以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种群,再通过高温熏蒸杀灭部分害虫。

同时,注意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虫能力。

此外,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药防治和种植技术措施等综合应对病虫害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的
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自然界的生物来控制
病虫害。

例如,引入益虫来捕食害虫,或使用有益的微生物来防害。

2. 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利用
隔离网、陷阱、捕虫板等来阻止虫害入侵。

对于病害,可以使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

这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4. 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轮作、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
害能力。

5.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
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
严重损害。

7.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耐受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治的压力。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综合选择和调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种类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作者:冯德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9期摘要: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虫害类型以及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对症下药,同时要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标准,科学控制药量,积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观念,以此在消灭病虫害基础上,有效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

本文以我国榆林市子洲县的农作物管理作为此次探讨的主题,重点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分析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25前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品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带来周围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因为药品残留超标,控制力减弱而对人员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害虫消灭掉,以此确保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病虫害管理[1],及时为农作物提供一个优良,健康的生长环境,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将农药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以此有效保证使用者的健康。

1 实例分析农作物种植状况我国榆林市子洲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近年来在种植户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农作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林市子洲县粮食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地膜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瓜果,蔬菜等种植面积稳定增加,据工作人员统计,2013年榆林市子洲县农作物产量比2012年农作物产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

2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研究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病原物和微生物之间抵抗作用来进行防治,以此更好保证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

目前在农作物虫害防治中主要采用了抗霉菌素,链霉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等方式,及时消灭了害虫,确保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实现农作物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分点列出具体步骤和方法。

综合防治策略的目标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以最小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以下是具体的综合防治策略:1. 养成良好的农田管理习惯:a. 深耕翻松土壤,促进土壤通气、保水;b. 种植病虫害抗性品种,降低感染风险;c. 控制病症流行的相关因素,如草地水管理、冷热交替等。

2. 实施合理的田间农业措施:a. 精确施肥,避免过量施肥产生繁殖环境;b. 播种前加工种子,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病菌;c. 进行适当的植株间距和行距安排,增加通风和阳光照射。

3. 加强生物防治:a. 种植对病虫害具有天敌作用的植物,调节生态平衡;b. 使用昆虫和动物捕食者、寄生虫、病毒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c. 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景观布局,增加寄生虫栖息地。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a. 根据病虫害类型和程度选用合适的农药,并遵循使用说明;b. 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用;c. 使用农药后,根据规定的间隔期进行再施用,及时消除耐药性。

5. 搭建监测与预警体系:a. 设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检测并记录病虫害种类、密度和分布情况;b. 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如遥感、图像识别等,提高监测效率;c.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期和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6. 定期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评估:a. 对已实施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b. 调查和记录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并改进防治策略;c. 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量的产出。

请注意,本文所提及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措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健康和提高产量,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1.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通过在同一田地不同区块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传播和大面积损害。

这种种植方式被称为轮作,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2. 生物农药的应用传统的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地杀死病虫害,但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使用生物农药成为了一种更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生物农药对环境友好,并且可以降低农作物上农药残留的风险。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策略之一。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的营养失衡,使农作物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农民应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并避免过度施肥。

4.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预警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监测可以通过安装监测器、巡视田地、观察作物叶片和果实等方式进行。

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可以帮助农民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5. 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也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策略之一。

包括定期除草、翻土、及时清除农田杂草和秸秆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注意农作物的适宜排水并保持适宜的灌溉,也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6. 引入天敌和有益生物某些有益生物如蜥蜴、瓢虫、寄生蜂等对某些病虫害有很强的天敌作用。

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和有益生物,可以帮助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利用天敌和有益生物的优势来防治病虫害,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三篇)

农业病虫害防治指导方案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案,内容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原则、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等。

一、病虫害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综合治理,包括农艺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2. 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措施、良种选用和种植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综合防治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无公害、环保的防治方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

4. 绿色防治原则:鼓励使用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更加环保和安全的防治方法,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方法1. 田间监测: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病虫害的发病情况、种群密度、生长状况等。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病虫害的形态特征,或者采用黄板、黄水桶等方式进行监测。

2. 实验室检测:对病虫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以及虫类的分类鉴定。

可以借助PCR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3. 经验判断: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经验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三、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1. 农艺措施(1)良种选用:选择抗病虫害性较好的品种,或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病虫害的新品种。

(2)合理间作和轮作:通过合理的间作和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连作和同作。

(4)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2. 物理措施(1)清除病毒源:及时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毒的扩散。

(2)清洁田间:清除作物残体、采集病虫害标本、清除病虫害危害物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防风网和温室:利用防风网和建设温室等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侵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策略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主要是由一些具备
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服务组织,并借助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病虫害进行专业化防治。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还能够降低化学农
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采取专业化
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1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原因
农作物病虫害传播流行过程中,主要会受到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病虫害耐药性、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使得农作物病虫害呈现进
一步加重趋势,危害日趋严重。

另外很多农民群众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作物处于
最佳的生长环境,长期过量的使用磷肥导致土壤出现了大面积的板结硬化、盐碱,土壤耕作
层变浅,多种药物的防治效果变差。

另外农药的过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结构,导致土壤
当中的微生物死亡,土壤的抵抗能力逐渐变差。

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同一个农作物,
使得同一块土地没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这也是造成病虫害逐年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2.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不高
我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对于国外而言较为薄弱,人们缺乏有效的防治意识。


阶段我国农业病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方法的单一性,与国外先进的、多样化的防治方式相比,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尚需完善。

相关技术部门没有农作物病虫害防
治工作意识,导致种植农作物的农民不重视,甚至不知如何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民作
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若缺乏该方面的意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农药不合理使用
近年来,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无公害防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但从整体
的推广应用范围来看,应用面积相对较少,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农药防
治为主。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
同一种农药或者大剂量多种类使用农药的话,会对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得农田
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病虫害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多种药物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逐渐陷
入到多种类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危害日趋严重的趋势。

此外,在农药选择和使用过
程中,需要按照病虫害的种类综合确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农药的使
用规范,科学选择农药,使用农药,这也是造成农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2.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率不高
现阶段大多数农民群众都是自行选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加上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模
式相对较为分散,农作物种植不集中,不能够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统一用药,统一防治。


家庭为单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也会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新时期农村病虫害中药防治措施
3.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伴随着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和外来新物种
的引进,在未经检疫的情况下尤其是外来物种是携带未知病虫害的最大因素,极大的提高了
人为传播农作物病虫害的几率,而外来未知病虫害的入侵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加强对农作物植物在育种、运输、销售和种植等环
节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工作。

要对农作物种植当地的病虫种类、威胁程度、环境的影响作
用等进行实地严谨地调查,确定农作物检疫的病虫害目标对象,确定检疫的目标主体,一旦
检疫中发现病虫害传染源则禁止进行推广播种,并需要及时采取退回、销毁等病虫害防疫措施,严格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将病虫害威胁遏制在源头阶段。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措施和策略,利用农作物生长
的规律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配合的耕种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对农作
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改变病虫害滋生的条件,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
的概率,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首先,要根据农作物生长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种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
抗病虫害能较强的农作物品种,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在栽培。

其次,要在农作物的
生长培育环节加强肥水管理,对土壤承载量进行综合控制,确保农作物能够有更大程度的营
养系或许,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疫、身体自能力的提高。

幼苗期的农作物需要时刻观察,
并且为幼苗及时施加绿肥、化肥等,促进农作物的又好又快的成长,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和
抗病虫害的能力。

第三,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对田间进行清理,及时清除病虫作物植
株以及病虫果等携带有病虫害传染源的农作物并且转移出种植区域进行集中焚烧和深埋处理,防止病虫害的传染扩散以及清理不彻底而造成的再次入侵的几率。

另外,也可以在农作物播
种之前对种植土壤和种子进行处理。

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经土壤残留或者繁
殖而产生的病虫害,而对种子进行处理鞥能够通过人工的方式提高种子的免疫能力和作物抗
逆性,增强种植在发芽过程中字体对抗病虫害的能力。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病虫害自身自然天敌或者人工培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
农用抗生素或者其他生物制剂等来进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病虫害控制和防
治措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几率,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
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
使用,是现代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

生物防治中的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为例,人工繁殖并且释放的广赤眼蜂能够有效地防
治菜青虫、瓜绢螟等病虫害,螟黄赤眼蜂则能够感知棉铃虫、烟青虫;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病
虫害天敌就需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例如瓢虫、食蚜蝇、捕食螨等就是蚜虫的有效天敌,
抑制蚜虫的繁殖与数量的增加,而多种甲虫、蜘蛛或者蛙类能够在水田中进行害虫的捕食。

因此,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来保护自然界存在的病虫害的天敌生物,充分发挥这些天敌
的有效防护作用。

而病原微生物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中,目前主要的方式有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制剂来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鳞翅目、双翅目等害虫的幼虫,将病
虫害从源头进行有效防治,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
利用蚜霉菌这种真菌来有效抑制蚜虫的繁殖与增长。

白僵菌、绿僵菌产生的白僵素、卵孢霉
素和草酸钙结晶,能够使200多种昆虫和螨类例如松毛虫、玉米螟、蛴螬、蝗虫、马铃薯甲
虫等中毒死亡。

3.4化学防治
化学药物的喷洒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最主要防治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化学药物的使用中要注意药品使用剂量和药物配比的科学性。

由于药物过度使用而导致的病虫抗药性的增加而造成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科学指导,提高药物防治的效果。

结论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及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综合利用农业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等各种方法,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增加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强英琴.探究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4):16-17.
[2]张美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9(3):33-34.
[3]陆显华.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9(7):118,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