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十四讲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十四讲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人教(部编版)第十四讲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含义,知道说明文相关知识,明白阅读说明文注意方面。
2.通过说明文赏析,帮助学生清楚说明文阅读板块相关知识,掌握阅读说明文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说明文含义,知道说明文相关知识,明白阅读说明文注意方面。
2.通过说明文赏析,帮助学生清楚说明文阅读板块相关知识,掌握阅读说明文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学难点】通过说明文赏析,帮助学生清楚说明文阅读板块相关知识,掌握阅读说明文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2小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和练习文章。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40分钟)国学诵读——大展宏图师:读经典,学做人!翻开你们的书本第十四课“经典诵读”栏目,听老师先读一遍: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朗读,看看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学生齐朗读。
师:读得非常棒!读得有味道!请各位同学自行默读一遍,思考时间又来到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生自读诵读内容,思考。
师:同学们,读后有悟时刻来了。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或看法?生:我觉得今天的经典诵读内容告诉我们,不要去一些不好的地方,那些地方会让人学坏的。
生:去他人家做客,要有礼貌。
比如进门要和主人打招呼,这样主人才知道是谁。
师:看来,你们对于这段话基本上理解了。
生:老师,我听了××同学的话,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故事呢,能说说你此时的想法吗?生:孟母正是因为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才三次搬家。
最终,孟子也成为一个大名人。
这和刚才××同学解释的,我觉得是一样的。
环境好坏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师: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都听过。
你从中产生出的一个想法:环境好坏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我认同这个想法,但看待事情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因素就是绝对影响因素,只能强调主次之分。
六年级语文专题教案8-说明方法及作用

向沙漠进军 (节选)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问题: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文章把……与……进行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古代的地中海沿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地区变成了荒漠,形成强烈的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严重危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列图表(1)列图表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形象。
(2)作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直观清晰。
【经典范例】统筹方法(节选)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
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左边的箭头图来表示: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
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问题:选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幅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复杂的工序,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图表,简单明了,有利于理解。
参考答案:通过图表使统筹方法的原理能醒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课堂练习(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初中】教案分享:说明文阅读之对象特征概括+说明方法分析(附例题及解析)

【初中】教案分享:说明文阅读之对象特征概括+说明方法分析(附例题及解析)壹~对象特征概括~1.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2)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2.找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题目。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再如2010年河北《淘米水的妙用》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事理“淘米水的用处”。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提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
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说法都不可行,这时候,我们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3.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整合,并简明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定义”入手。
4.有关说明对象特征的内容理解与概括(1)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概括首先,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
③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初中说明文的阅读教案

初中说明文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3)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培养写作说明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感受说明文的魅力;(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说明文的定义;(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快速浏览,把握全文大意;(2)细读题目,明确阅读目标;(3)逐段阅读,理解段落大意;(4)抓住关键词,深化理解;(5)联系生活实际,提高阅读效果。
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选择恰当的说明对象;(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3)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4)准确运用说明语言;(5)注意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难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的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说明文;(2)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总结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2)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课后习题中的说明文;(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创作说明文。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课后习题中的说明文,并做好笔记;3. 结合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写作练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和作用专题讲解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专题讲解知识点讲解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打比方、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说明方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述说明内容,因此,辨析说明方法应从文章说明的内容出发,进而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下面着重讲一下上海中考考纲里要求掌握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四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1)定义:为了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解,人们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举例说明时常有“如”、“例如”等标志语。
(2)作用:①列举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特征,能收到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
②列举两个以上的实例,或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说明的内容具有普遍性,或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揭示说明对象的不同特性。
【经典范例1】生物入侵者 (节选)“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问题: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这类题目的答题基本步骤是:判断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内容——指出说明效果。
答题基本模式: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文章举出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本地物种造成的极大威胁,令人印象深刻。
【经典范例2】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五单元说明类文本阅读-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说明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说明方法的应用场景,分析其效果,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说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能够举例说明,而有的学生则对这些方法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难度的指导和练习。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具体篇章来让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这样的方式似乎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不够,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区分说明方法的适用场景:不同的说明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说明对象和场景。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举例:在说明一个复杂的概念时,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概念更易懂;而在说明一个具体的数据时,列数字的方法更为直接和准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五单元说明类文本阅读-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中是否注意过作者是如何让一个事物或现象变得更加清晰易懂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说明方法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电子教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标题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说明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空、逻)。
5、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二、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考核表示限制、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教学目的:1.明确说明文文体知识。
2.了解说明文阅读的考查要点和命题特点,通过尝试命题加深了解。
3.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方法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说明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文阅读的考查要点和命题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方法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说明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强调说明文阅读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一)归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提问,归纳整理,大屏幕投影)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
4、说明性语言的特点:有平实,有生动,要求准确。
(二)说明文阅读考试要求:(投影,简析)根据广东课改实验区考试要求,关于说明文阅读的考试要求有:1、整体感知文章,能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2、能抓住文章的有用信息,准确概括要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具体考试目标是:阅读一般说明文,能捕捉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 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三)选文和试题特点:说明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体现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涉及素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问题、最新科技等,注重文质兼美,适合考试。
在设题上,注重整体感知,注重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
主观型的简答题是说明文阅读题的主要题型,也有部分选择题与图表题。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案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语言的魅力”,着重探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第一节“说明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说明方法,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学会分析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举例法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3.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说明文,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2.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点;3. 例题分析;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说明方法,以“我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说明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说明现象,学以致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写作中;2.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说明文,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说明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说明文说明方法教学教案

1.自评自改 提示评 改重 点: ①有 错别 字吗 ?② 语句 通顺 、流畅
吗?③有新意吗?
2.互评互改
组内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6
提示评改方法和评改重点。
作业的 设置是 课堂 的延伸 和拓
(1)评改方法:
展,把课堂中说 的能力训练延 伸到写
①快速默读全文,总体感知习作内容;②快速浏览, 的能力训练上来,锻炼了学生的资料
作用:使说明语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
这种方法是学 生最容易理 解掌握 的,不用过多讲解。
尽量举学生学 习过的、容 易理解 的例子,举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
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4、作比较
概念:在说明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进行
比较,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巍峨、雄伟、庄严的总特点。
作用:灵活使用能将事物介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
下鲜明的印象。
7、列数字
3
概念:列举具体准确的数字对事物进行说明。 举例:《故宫博物院》一文,写故宫博物院“宫城呈长 方形,占地 72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 70 多座、房屋 9000 多间”,用了“72 万平方米”、“70 多座”、“9000 多间”这三 个数字,说明了故宫博物院的面积、宫殿和房屋的个数。 作用:能把事物说明得更精确、更直观。 所列数字应力求准确,条件允许能准确测算的必须用 确数,由于年代久远或条件所限不能准确测算的,才可以 用概数。 8、引用说明 概念:借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 语等进行说明。 举例:《国宝——大熊 猫》一文,引 用西班牙国王的 祝贺语,说明人工饲养大熊猫能繁殖出下一代是一件大喜 事。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容易让人信服。 9、摹状貌 概念:对事物形状相貌的特征进行描摹,使读者容易 认识所要说明的事物。 举例:如:《中国石拱 桥》一文,采 用摹状貌这种说 明方法,摹写卢沟桥柱头上雕刻的石狮子,展现了卢沟桥 形式的优美:“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 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看云识天气》一文,在描摹天气动态方面相当出色, 如:“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 ,形成高大的云山 ,群峰争 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 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 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 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作用:使说明语言富有形象性,直观性。 10、画图表 概念: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举例: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为了说明昆虫和花 色的关系,列了一个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4197 种 花中,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这三种颜色的花较鲜 艳,容易引起昆虫注意。 作用:比任何单纯的文字说明更一目了然。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知识讲解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能不能举一些我们学过的课文的篇目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
)据我统计,初中三年共169篇课文,其中说明文不超过10篇,所占的比例很小,似乎不那么重要。
但是在新课改以来,无锡地区每年中考都会考到说明文,看图。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课本上学的篇目少而忽视说明文。
今天我们这堂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就专门教大家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准确地解答说明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指导说明文阅读的思路1.初读文本在考场上,我们拿到一篇说明文之后,第一部是先看后面的问题呢还是先读呢?毫无疑问,应该初读文本,即快速浏览本身,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所以我们应带着任务读:定对象、明结构、理顺序。
定对象,就是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
一般可以通过看标题,找中心句等解决。
明结构,譬如是总分式,还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
理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原因——结果现象——本质主要——次要特征——用途概括——具体整体——部分)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实践初读文本这一解题思路。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之首。
人不可一日无水。
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
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 ;而刚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
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
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指导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课件44张)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 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
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 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2020“战”疫期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指导(一)
之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 貌等,其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 数字、打比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
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 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 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⑩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 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 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说明文指导教案(公开课)

说明文指导教案(公开课)章节一:说明文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和常见写作手法。
2. 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常见写作手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魅力。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编写简短的说明文,巩固所学知识。
章节二:说明文写作技巧1. 教学目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3. 教学过程: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编写说明文,巩固所学知识。
章节三:说明文语言表达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说明文内容。
2. 教学内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3. 教学过程: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语言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章节四:说明文实例分析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说明文实例,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文实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说明文鉴赏能力3. 教学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分析说明文实例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魅力。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说明文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章节五:说明文写作实训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2. 教学内容:说明文写作方法和步骤实训题目和指导3. 教学过程: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写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
实训指导:给出实训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一、只(只要、只有)……
指代性词语,如:这﹑这些﹑这种﹑这类﹑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
2.问题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表达效果)?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2、理清顺序 把握结构
(一)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适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适用说明建筑物、实物(实体)的形状、构造特征。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问题: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并谈谈其作用
本文使用________顺序对________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提示: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述)
④说明“××”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二)开放性问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发散创新方法指导:
1.平时多关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科技信息。
2.平时拓展知识领域。
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4.切记尽量能够表现出文章所介绍事物的特征。
5.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

说明文阅读——说明方法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类比,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的有效记忆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25分钟)探索新知识小学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
中学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
(15分钟)(15分钟)(5分钟)(20分钟)参考答案例1:解析:从“71米”“14.7米”“100多人”可以看出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从“快有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可以看出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再分别写出列数字和作比较的作用即可。
答案: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在本段的作用是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乐山大佛有多大。
作比较在本段的作用是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乐山大佛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2:1.解析:从“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可以看出使用的是作比较;从“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只”可以看出使用的是列数字;从“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可以看出使用的是举例子。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2.解析:从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中选择一个进行造句即可。
答案:作比较。
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答案:(1).列数字(2).分类别(3).打比方(4).作比较2,答案:列数字。
用准确的数字说明春笋的成长速度之快。
3,答案:列数字和作比较。
列数字的作用是用准确的数字说明大西瓜的利用率高。
作比较的作用是让王太太知道买大西瓜比较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作答】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3.作比较
}【判断标志】两方面内容,和、与、相对于……
}【规范作答】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差别),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打比方
}【判断标志】像、仿佛、犹如、如……
}【规范作答】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5、下定义
}【判断标志】“某某是什么”“某某是怎样的”“某某叫什么”
}【规范作答】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或科学道理加以揭示,从而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或道理。
} 6.分类别
}【判断标志】第一种……,第二种……;分为……;
(一)……,(二)……,(三)……
}【规范作答】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7.引资料
}【判断标志】引号(“”),诗文、新闻报道、趣闻轶事等各类资料。
}【规范作答】使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①引用故事、传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文,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8.作诠释
}【判断标志】:对事物做大概的介绍,常含有的词语有“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规范作答】: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
}
}9.摹状貌
}【判断标志】: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
}【规范作答】: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画图表
}【判断标志】: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
}【规范作答】: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
环节三练一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5.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6.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7.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学生回答后明确
环节四试一试
常考题型这一句(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示例1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
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
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
时,润墨性稍逊。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
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及至清
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
宣纸
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
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2017河南中考《宣纸的前世今生》)1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学生发言后明确
示例2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
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
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
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
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
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
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
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
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2016河南中考《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学生发言后明确
示例3
④在低海拔地区,尽管条件优越,但岳桦竞争不过云杉、冷杉等,只呈零星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越来越占据优势地位,并在海拔1700米一2100米处形成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岳桦林带,几乎为纯林。
当海拔高于2l00米,由于受风、雪等因素的影响,岳桦以斑块状分布于高山苔原带。
(2012河南中考《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15.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4分)
学生发言后明确
小结方法指导
(1)辨识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3)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4)一个句子或段落往往会使用一至三种说明方法,故在识别时尽量找全面。
(5)为保证答题的规范完整,有必要记住每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术语。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说明方法及作用专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