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族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民间舞蹈及作品表演赏析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多样,兼具秀雅、柔美、潇洒和刚柔并济。在朝鲜舞重音乐和舞蹈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的韵律节奏感强劲。
朝鲜族舞蹈通常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含蓄的美,这类舞蹈的表现形式就是松弛有度、含胸收肩、收肩提臀、气息缓缓下沉。这种体态上的特征和表现出的形象能够反映出朝鲜人民的独特性格:温柔小意却又柔中带刚和勇于斗争的精神。
在朝鲜民间舞蹈中,最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它对气息的运用,在朝鲜族的舞蹈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气息的运用。它的韵律、动作、内在美的完美融合,都是要经过专有的律动节奏来和它保持一致来实现对艺术的升华。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应贯彻全身并带动身体,用心里的感悟来做肢体上的动作,好比寻常可见的舞蹈的气息和“古格里”鼓点节奏的相互配合。“古格里”的表现形式是深情含蓄的,呼吸均匀节奏缓慢,用气息来带动膝部的动作并贯彻到全身,在有极强连贯性的同时还保证了舞蹈的流畅和延续性。呼吸的运用会有一个有力的起点在它做“起法儿”时,在这之后,它的连续性就会越来越缓慢。比如,朝鲜族的舞蹈在做动作时大多数在做下肢屈伸动作的时候就配合呼吸来完成;在做准备时,吸半口气半蹲着再用膝盖配合吸气,使气息能够向上延展开,使呼吸瞬停。而这种停顿往往是朝鲜舞中的故意设定,在这个间歇的瞬间把后半口气慢慢的吸入,然后膝盖再跟着伸展开。在这呼吸的过程里能够体现出动和静、刚和柔表现出的强烈对比。也正是因为这从刚到柔,从动到静的过程,蕴含了朝鲜舞中令人神往的刚中带柔,动静结合的娇媚性情。
朝鲜舞的律动是朝鲜民族对姿态和内在的完美融合,通过对固有的律动方式和对气息运作的升华的结果,表现出朝鲜族人民对鹤神韵风姿的崇敬。在朝鲜族人民心中,鹤代表的就是单纯善良和长寿,这种心理在受到长期的升华和艺术上的美化后就产生了舞蹈里最基本的步伐,也就是“鹤步”,而飘逸柔美的“鹤步”恰恰也是形成秀雅柔美兼具潇洒风格的基石。
(三)作品表演欣赏
1.《长鼓舞》
《长鼓舞》由李仁顺老师改编,崔三明老师作曲,崔美善老师首演。是一种由朝鲜女子独舞的朝鲜族舞蹈。主要表现出朝鲜族女子的高雅、柔美、温柔、含蓄的气质。
舞蹈演出中出现的长鼓起源发展于宋代,随后辗转落于朝鲜半岛,最初,它只是作为一个打击乐器存在由男主手持表演,直到20世纪后,渐渐的成为了舞蹈中女子使用的道具,在传统的农乐舞中抽身以独立自主的表演形式存在。
《长鼓舞》可以分为三段表演,首先是普通雕塑的女性形象,透漏出生命的气息;手臂时而柔若无骨,时而骨骼分明,形象和气息律动节奏保持一致。律动的节奏均匀又轻缓,舞蹈者用气息来带动身体去把朝鲜族的韵味和舞姿完美融合,这表现出来朝鲜女性外表柔弱,内在坚韧的性情。舞蹈的第二段中表现出的情绪十分欢快,音乐的节奏适中,“总在抖动的双臂和飞速运转的双脚就是动作的着力点”,舞蹈的路径和一个大的圆圈还有八字线路为主,着重关注气息的稳定连贯和动作与力量的交织顿挫,舞蹈的动作体现出来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主要特点。最后一段用的是豪放欢快的快餐,在舞蹈里还交织着双鼓点。在舞蹈中把与击鼓速度相当的步伐和一些技巧与舞蹈中表现的内涵融合起来。
崔美善的表演风格被很多人评论为:高雅、精致、柔美,他的舞蹈就好像是雕塑稀品。在崔美善的舞蹈里,人们能够看到东方女人性格上的含蓄和深情,也能看到东方各个国家舞蹈都具备的曲线美。
2.《残春》
《残春》为朝鲜族的男性独舞,第一次公开演出是于晓雪在1988年的北京国际俱乐部剧院举办,孙龙奎和李玲作为编导,张静一和杜国政担任舞美制作,音乐选用韩国的民间歌
曲。在1988年曾荣获由文化部举办的新人新作奖;在1994年荣获第四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奖;1995年荣获全国第三届舞蹈比赛的演员表演一等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奖。
在无声的环境里,漆黑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正在完背屈膝的男子背影,伴随着锣声响起,男子沉沉的摔落在舞台上,开始对过往青春的追念……
作品音乐的选择是采用了一个对古代朝鲜王朝兴衰更替能够反映出来的朝鲜族民歌,其曲调凄婉哀怨,让人在聆听的过程中就能感到伤感。编剧通过音乐来表达了自己对逝去青春美好回忆的追思以及对时光飞逝,生命易逝的感慨,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体悟。这个作品要表达的含义发人深省。作品中的动作设计用到了朝鲜族男性在传统舞蹈里的拍胸舞和萨尔扑里等等动作,有一部分的动作做了夸张的处理,同时,表演者的表演特点,给朝鲜舞中一部分传统动作审美带来了冲击,比如:收缩体态等动作用了非常夸张的动作形态把对痛苦的体会,奋力挣扎的姿态表现出来,进一步使观众的视觉效果得到增强。
编剧在舞台的空间结构上冲破了传统的审美结构理念不再只在二度空间上进行表演,灵活运用一度、三度空间互补,就是把跳跃的动作和地面的动作融合在一起,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张力得到爆发。这种冲破传统理念的创作手段,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在当时的创作实践背景下。舞者在对作品进行表达时,应做到跌宕起伏,动中有静,错落有致。
在动作处理上,既强调朝鲜族原型动作的发展、变形、再创造,又格外强调用呼吸体现心境的做法。通过用长短有制的呼吸控制动作时间来实现,强调大起大落、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的多节奏处理模式。该作品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剧场化民间舞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学院派民间舞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五、傣族民间舞蹈及作品表演赏析
傣族是通过跨国家来定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并散居临沧、澜沧等30多个县。傣族多居住在山川秀丽、物产富饶、土地肥沃的坪坝地区,这些地区适宜于农作物生产,傣族居住的西双版纳赋有天南谷仓的称号,这一地区还以森林茂密,到处长满奇花异草的绮丽风光而著称。傣族舞是傣族人民最钟爱的舞蹈也是傣族最古老的民间舞蹈,在傣族地区十分盛行。傣族的各种节日,虽然每个地方的表现形式都大不相同,但是基本都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在一些傣族聚居区,如德宏、西双版纳等,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开门节等,人们大多称傣历新年为“泼水节”。傣族人民非常喜欢水,爱干净,炎热的天气下、在水田上要进行长时间的劳作,这更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水的感情。傣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有古越人的遗风、孔雀与象的意境、水文化的特征。动律安详、舒缓——傣族的人民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于万物皆有灵性这样的观念都有所保留,他们认为大自然十分亲切,尊崇“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人与人之间相处交流融洽。因为古时候百越人对水有深厚的感情这才出现了舞姿造型“三道弯”;“一顺边”也是在高原上的劳作生活中产生。它的风格特色:“一顺边”和“三道弯”完美融合后,能在傣族专有的平缓安逸的节奏律动中表现出来,作为民族审美意趣与舞蹈者心理活动具像化存在。傣族从事农业生产,过安定的农耕生活,其民间舞均有恬静、优雅、细腻的特点。地处中外交通的陆、海通道上,得以广泛吸收中原与外来文化,民间舞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一)傣族民间舞蹈分类
傣族舞蹈大概可分成以下三类: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宗教祭祀性舞蹈。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嘎光舞、象脚鼓舞、孔雀舞、跳龙舞等。
1.嘎光舞
在傣语里“嘎”是跳或舞;“光”指鼓,也有集拢之意,“嘎光”也就是指围绕着鼓跳舞。嘎光是傣族最古老的民间舞蹈,曾在20多个县里流传,每到逢年过节,丰收喜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