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纱技术课程教案——细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01 制订日期:2007.8

项目七细纱

模块一细纱概述

一、细纱工序的任务

1、牵伸

2、加捻

3、卷绕成形

二、细纱机工艺流程

模块二细纱机机构

一、喂入机构与作用

1、喂入部分机构

粗纱架、粗纱支持器(托锭式、吊锭式)、导纱杆、横动装置

2、喂入作用分析

喂入机构的作用:粗纱顺利退绕并均匀地、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喂入细纱机牵伸装置。

二、牵伸机构与作用

1、牵伸部分的机构与特点

(1)组成元件

牵伸罗拉、罗拉轴承、皮辊(胶辊)、皮辊轴承、皮圈、皮圈销、集合器、加压机构、吸棉装置等。

2、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形式

(1)三罗拉长短皮圈普通牵伸

(2)三罗拉长短皮圈V形牵伸

三、加捻卷绕机构与作用

(一)细纱的加捻过程

须条一端被前罗拉握持,另一端通过钢丝圈的回转而加上捻回,钢丝圈回转一转,加上一个捻回。

(二) 加捻卷绕元件

1、锭子:

由锭杆、锭盘、锭胆、锭脚和锭钩组成。实用锭速为12000~18000r/min左右.

2、筒管:有经纱管、纬纱管之分。

(1)经纱管长度:根据钢领板升降全程和纺纱线密度决定的,一般比钢领板升降全程大12%左右。

(2)直径:一般为钢领直径的40%~50%;

(3)纬纱管用于纺直接纬纱,其长度和直径取决于梭子内腔长度和宽度。

3、钢领:平面钢领和锥面钢领两种

①平面钢领

PG2(边宽4.0mm) 适纺粗特纱(普通钢领)

PG1(边宽3.2mm) 适纺中特纱(高速钢领)

PG1/2(边宽2.6mm) 适纺中特纱(高速钢领)

规格代号:PG×-×× ××

例:PG1-4251

1-边宽3.2mm;42—内径42mm;51—底外径51mm

②锥面钢领:HZ7系列;ZM系列(ZM-6,ZM-20)

4、钢丝圈

(1)钢丝圈的作用:与钢领、锭子配合完成细纱的加捻、卷绕。生产上通过调整钢丝圈型号(几何形状)、号数(重量)来控制纺纱张力、稳定气圈形态,达到卷绕成形良好、降低细纱断头的目的。

(2)钢丝圈的工艺要求

钢丝圈的几何形状与钢领跑道截面的几何形状要正确配合,钢丝圈的重心要低,使其回转稳定。线材截面形状利于散热与降低磨损。钢丝圈的尺寸、开口大小必须与钢领边宽、尺寸配合,避免两脚碰撞钢领颈壁,同时又要保证有较宽畅的纱线通道。

(3)钢丝圈的规格和选用

钢丝圈:平面钢领用钢丝圈、锥面钢领用钢丝圈

①现在使用的新标准(平面钢领)

钢丝圈号数:1000个同型号钢丝圈公称质量的克数值

钢丝圈的圈形:按其形状特点分为C型、FL型(椭圆形)、FE型(平背椭圆形)和R 型(矩形)四种,

②以往使用的标准

钢丝圈号数:100个同型号钢丝圈公称质量的克数值

钢丝圈的圈形:按其形状特点分为G型系列(G、GO型钢丝圈);O型系列(O、OS、CO、OSS型钢丝圈);GS型系列(GS、6802、6903、FO、FU型钢丝圈)三种系列。

编码:01 制订日期:2007.8

四、管纱的卷绕成形

1、成形要求:卷绕紧密、层次清楚、不相纠缠、后续工序高速退绕时不脱圈、有较大的卷装容量。

2、形式: 短动程圆锥形交叉卷绕。 卷绕层:钢领板上升,向上卷绕得密 束缚层:钢领板下降,向下卷绕得稀

3、对钢领板运动要求:

①短动程升降:上升慢--卷绕层;下降快---束缚层 ②钢领板每次升降后,有级升。

③管低成形:绕纱高度和级升距由小逐层增大。 4、实现细纱卷绕的条件

①在同一时间内前罗拉实际输出的须条长度,必须等于细纱管上的绕纱长度。

ω

πn d v x f =

②锭子与钢丝圈的速度差即为卷绕速度

t s n n n -=ω

x

f

s t d v n n π-

=

③钢领板的升降速度随着卷绕直径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

x

f

r d v h

v π=

模块三 细纱机工艺

一、牵伸工艺

(一)总牵伸倍数

依据:所纺细纱的线密度、喂入粗纱的线密度。还受纤维性质、粗纱质量和细纱机本身的影响。

表8-4 常见牵伸装置总牵伸倍数的范围

(二)前区牵伸工艺

1、浮游区长度(自由区长度):指皮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的距离。 缩短浮游区长度的意义:

①减少浮游区中未被控制的纤维数量 ②使皮圈钳口摩擦力界相应向前方伸展,使纤维在皮圈部分的摩擦长度增加,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

浮游区长度小,对提高牵伸的均匀性有利。但应根据加工纤维的长度、长度整齐度等因素考虑。

2、下销上托

采用曲面阶梯下销,其最高点上托1.5mm,使上、下皮圈工作面形成缓和的曲线通道,以防止皮圈的中凹现象。

3、皮圈钳口隔距

皮圈钳口由一对皮圈与上下销子组合而成。

皮圈钳口的作用:①有效地控制浮游纤维②使前纤维能顺利通过

对皮圈钳口的要求:①与纱条相适应的钳口隔距②良好的弹性自调作用

4、罗拉加压

罗拉加压的目的是为了罗拉钳口有足够又可靠的握持力,以适应牵伸力的变化。

如果后罗拉握持不足,纱条会在后罗拉钳口下打滑,恶化纱条的长片段均匀度。

如果中罗拉握持力不足,影响前区和后区牵伸,从而影响纱条的中长片段和短片段的均匀度。

如果前罗拉握持力不足,须条不能按前罗拉表面速度运动,在前罗拉钳口下打滑,造成牵伸效率低,输出纱条条干不匀,甚至出“硬头”。

中特纱的罗拉加压(N/双锭):前/中/后:140/100/140

(三)后区牵伸工艺

细纱机后区牵伸的作用是为前区牵伸作准备,使喂入前区的纱条具有良好的结构和一定的紧密度。

1、后区牵伸倍数

目前提高细纱机牵伸能力的方法主要是:保持后区较小的牵伸倍数,通过提高前区的牵伸倍数来提高细纱机总牵伸能力。

①机织纱工艺:后区牵伸倍数为1.25~1.5

②针织纱工艺:后区牵伸倍数为1.02~1.15

后区采用较小的牵伸倍数,对提高成纱条干有利。

2、罗拉握持距

罗拉握持距大,牵伸力小;罗拉握持距小,牵伸力大;根据粗纱定量、纤维长度、粗纱捻系数、温湿度等决定。

3、粗纱捻系数

依据原料品质和粗纱定量,同时考虑细纱用途、车间温湿度、细纱后区工艺、粗纱断头率等因素。

一般:(1)细绒棉108~120;

(2)涤纶(38mm)65~75;

(3)粘胶(38mm)70~85;

◆后区工艺总结:

后区牵伸采用较小的牵伸倍数(1.5倍以下),适当增大后区罗拉隔距,提高粗纱捻系数,对减少细纱断头,提高成纱均匀度有利。

◆纺针织纱细纱后区工艺

“二大二小”工艺

①适当大粗纱捻系数(105~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