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道和噪声
第三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习题解答
,
,求
,
,
和
;
(2) 求该信道的信道容量及其达到信道容量时的输入概率分布。
解:
(1)先写出
:
根据公式
计算联合概率:
信宿端符号分布概率:
根据公式
计算:
3
求各熵: 信源熵:
比特/消息
信宿熵:
比特/消息
可疑度:
平均互信息量: 噪声熵: (2)二元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比特/消息 比特/消息
比特/秒
信源等概分布时(
解:设下标 1为原状况,下标 2为改变后状况。由
可得:
,
倍
如果功率节省一半则
倍 ,为 了 使 功 率 节 省 一 半 又 不 损 失 信 息 量 I,根 据
,可以: (1) 加大信道带宽 W,用带宽换取信噪比
,
,
7
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 (2) 加大传输时间 T,用传输时间换取信噪比,同理可得:
缺点是传输速度降低了。
噪声熵:
(5)平均互信息量:
2.有一个生产 A、B、C、D四种消息的信源其出现的概率相等,通过某一通信系统传输时,B和 C无误,A 以 1/4概率传为 A,以 1/4概率误传为 B、C、D,而 D以 1/2概率正确传输,以 1/2概率误传为 C,
(1)试求其可疑度?(2)收到的信号中哪一个最可靠?(3)散布度为多少? 解:(1)
,
将各数据代入: 解得:
如果
则
将各数据代入: 解得:
14.在理想系统中,若信道带宽与消息带宽的比为 10,当接收机输入端功率信噪比分别为 0.1和 10时,试
比较输出端功率信噪比的改善程度,并说明
与
之间是否存在阀值效应。
通信原理信道与讲义噪声第3章
通信中常见的几种噪声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ω <+∞)内是常数,即服从均匀分布。我们称它为白噪声,因为它 类似于光学中包括全部可见光频率在内的白光。
理想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通常被定义为
Pn
()def
n0 2
( )
式中n0的单位是W/Hz 。
通常,若采用单边频谱,即频率在0到无穷大范围内时,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又常写成
在通信理论分析中,常常通过求其自相关函数或方差来计算噪 声的功率。
高斯分布的密度函数
正态概率分布函数还经常表示成与误差函数相联系的形 式,所谓误差函数,它的定义式为
互补误差函数
er(fx) 2 xez2dz
π0
er(x f)c1er(xf)2 xez2dz
高斯型白噪声
所谓高斯白噪声是指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满足正态分布 统计特性,同时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常数的一类噪声。
(a) 一对输入端, 一对输出端; (b) m对输入端,n对输出端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式可表示成
eo(t)f[ei(t) ]n(t)
式中, ei(t)——输入的已调信号; eo(t)——信道输出波形; n(t)——信道噪声(或称信道干扰); f[ei(t)]——表示信道对信号影响(变换)的某种函数关系
通信原理信道与噪声第3章
精品jin
3.1 信道特性
信道的定义 通俗地说,信道是指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媒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抽 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 号以限制和损害。 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信道及噪声模型》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课程《信道及噪声模型》,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信道 模型和噪声模型,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和技术应用。
信道模型
• 信道定义和分类 • 传输信道 • 交换信道 • 广播信道 • 信道参数
噪声模型
• 噪声类型 • 热噪声 • 内部噪声 • 外部噪声 • 噪声功率谱密度 • 噪声温度
各种信道及其噪声模型
传输信道的噪声模型
传输信道的噪声模型描述了在信道传输中噪声 的特点和影响。
广播信道的噪声模型
广播信道的噪声模型涉及信号传输过程中噪声 的干扰和衰减。
交换信道的噪声模型
交换信道的噪声模型考虑了交换系统中各种因 素对噪声的影响。
其他信道的噪声模型
除了传输、交换和广播信道之外,还有其他类 型信道噪声模型的研究。
总结
1 信道与噪声的关系
信道和噪声紧密相关,了
2 信道及噪声模型的应
用
3 未来的信道及噪声模
型趋势
解这种关系对通信系统的
信道及噪声模型应用于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设计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
号传输领域,帮助理解信
信道及噪声模型将持续演
道特性和噪声对通信系统
化Hale Waihona Puke 优化,以适应新兴的的影响。
通信需求。
第3章1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卫星微波
物理特性:中继站、相对静止、同步卫星、匹 物理特性:中继站、相对静止、同步卫星、 配高度: 配高度:35784km. 传输特性:频率范围: 传输特性:频率范围:1GHz-10GHz。 。 4/6GHz频段:上行:5.925-6.425GHz 频段: 频段 上行: 下行: 下行:3.7-4.2GHz(饱和) (饱和) 12/14GHz频段:上行:14-14.5GHz 频段: 频段 上行: 下行: 下行:11.7-12.2GHz 应用:电视转播、远程电话传输、 应用:电视转播、远程电话传输、企业网络
对称电缆 典型应用:通信电缆 每条电缆中有数十甚至上百个线对,用它们 接电话或者信号,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区 分它们的顺序。 国际标准: 正:白红黑黄紫 负:兰橙绿棕灰
微波频谱: 高度定向射束。 微波频谱:2GHz-40GHz,高度定向射束。 高度定向射束 分为:地面微波、卫星微波。 分为:地面微波、卫星微波。 红外线频谱: 封闭区域。 红外线频谱:300-20000GHz,封闭区域。 封闭区域
光电转换器
光纤的连接方式
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损耗 连接头并插入光纤插座:损耗10%到 到 20%的光 的光 机械方法接合:套管钳起来, 机械方法接合:套管钳起来,光的损失 大约为10% 大约为 融合:有一点衰减(用专门的工具 用专门的工具) 融合:有一点衰减 用专门的工具
光纤的类型
单模光纤:轴心直径较细, 约 5~10 微米, 单模光纤:轴心直径较细 微米 传输距离长,散射率小,传输性能极佳。 传输距离长,散射率小,传输性能极佳。 多模光纤 轴心直径较宽,约 多模光纤:轴心直径较宽 约50~100 微 传输距离短 米,传输距离短, 传输性能略差。 传输距离
第三章
信道
通信原理知识要点
通信原理知识要点第一章概论1 、通信的目的2 、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模拟信号、模拟通信系统、数字信号、数字通信系统●两类通信系统的特点、区别、基本构成、每个环节的作用3 、通信方式的分类4 、频率和波长的换算5 、通信系统性能的度量6 、传码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的计算第二章信息论基础1 、信息的定义2 、离散信源信息量的计算(平均信息量、总信息量)3 、传信率的计算4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5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掌握香农信道容量公式第三章信道与噪声了解信道的一般特性第四章模拟调制技术1 、基带信号、频带信号、调制、解调2 、模拟调制的分类、线性调制的分类3 、 AM 信号的解调方法、每个环节的作用第五章信源编码技术1 、低通、带通信号的采样定理(例 5 - 1 、例 5 -2 )2 、脉冲振幅调制3 、量化:●均匀量化:量化电平数、量化间隔、量化误差、量化信噪比●非均匀量化: 15 折线 u 律、 13 折线 A 律4 、 13 折线 A 律 PCM 编码(过载电压问题- 2048 份)5 、 PCM 一次群帧结构( P106 )6 、 PCM 系统性能分析7 、增量调制 DM 、增量脉码调制 DPCM :概念、特点、与 PCM 的比较第六章数字基带信号传输1 、熟悉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2 、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3 、无码间干扰的时域条件、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4 、怎样求“等效”的理想低通()5 、眼图分析(示波器的扫描周期)6 、均衡滤波器第七章数字调制技术1 、 2ASK 、 2FSK 、 2PSK 、 2DPSK 的典型波形图2 、上述调制技术的性能比较3 、 MASK 、 MFSK 、 MPSK 、 MDPSK 、 QPSK 、 QDPSK 、 MSK ( h=0.5 )、APK 的含义、特点4 、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措施第七章复用与多址技术1 、复用与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目的(区别)2 、同步技术的分类、应用第九章差错控制技术1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 ARQ 、 FEC 、 HEC )、优缺点2 、基本概念3 、最小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4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概念、特点、编写)5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特点6 、汉明码的特点6 、循环码●概念●码字的多项式描述、模运算、循环多项式的模运算●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根据生成多项式求循环码的:码字、(典型)生成矩阵、监督多项式、(典型)监督矩阵较大题目的范围1 、信息量的度量2 、信道容量的计算3 、 13 折线 A 律 PCM 编码4 、均衡效果的计算5 、数字调制波形的绘制6 、 HDB3 编码、解码7 、循环码重点Part I 基础知识1. 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 , 数字 / 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
信道中的噪声
信道中的噪声
目录
01
02
加性噪声
常见噪声
01. 加性噪声
(1)无线电噪声 它来源于各种用途的外台无线电发射机。这类噪声的频率范 围很宽广,从甚低频到特高频都可能有无线电干扰存在,并且干 扰的强度有时很大。不过,这类干扰有个特点,就是干扰频率是
固定的,因此可以预先设法防止或避开。特别是在加强了无线电
01. 加性噪声
(3)天电噪声
它来源于闪电、大气中的磁暴、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天 体辐射波)等。可以说整个宇宙空间都是产生这类噪声的根源。 因此它的存在是客观的。由于这类自然现象和发生的时间、季节、 地区等很有关系,因此受天电干扰的影响也是大小不同的。例如,
夏季比冬季严重,赤道比两极严重,在太阳黑子发生变动的年份
01. 加性噪声
1)单频噪声 它主要指无线电干扰。因为电台发射的频谱集中在比较窄的频
率范围内,因此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单频性质的。另外,像电源交流
电,反馈系统自激振荡等也都属于单频干扰。它的特点是一种连续 波干扰,并且其频率是可以通过实测来确定的,因此在采取适当的 措施后就有可能防止。
01. 加性噪声
天电干扰更为加剧。这类干扰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并且不像无 线电干扰那样频率是固定的,因此对它所产生的干扰影响很难防 止。
01. 加性噪声
(4)内部噪声 它来源于信道本身所包含的各种电子器件、转换器以及天线
或传输线等。例如,电阻及各种导体都会在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下
产生热噪声,电子管或晶体管等电子器件会由于电子发射不均匀 等产生散弹噪声。这类干扰的特点是由无数个自由电子作不规则 运动所形成的,因此它的波形也是不规则变化的,在示波器上观 察就像一堆杂乱无章的茅草一样,通常称之为起伏噪声。由于在 数学上可以用随机过程来描述这类干扰,因此又可称为随机噪声, 或者简称为噪声。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
《通信原理》第一章绪论1.1什么是通信?通信系统是如何分类的?1.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是什么?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优缺点是什么?1.4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并说明各个环节的作用?1.5对于二进制信息源,在等概发送时,每一符号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否等于其平均信息量?1.6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1.7 设英文字母中A,B,C,D出现的概率各为0.001,0.023, 0.003,0.115试分别求出它们的信息量。
1.8已知某四进制信源{0,1, 2,3},当每个符号独立出现时,对应的概率为P。
,P1,P2,P3,且P°+P1+P2+P3=1。
(1)试计算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指出每个符号的概率为多少时,平均信息量最大,其值为多少?1.9已知二进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为4800bit/s,若码元速率不变,试问变换成四进制和八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率各为多少?1.10在强干扰环境下,某电台在5min内共接收到正确信息量为355Mbit,假定系统信息速率为1200kbit/s。
(1)试问系统误码率P b是多少?(2)若具体指出系统所传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P b 值是否改变?为什么?(3)若假定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系统码元传输速率为1200kBaud,则P b是多少/1.11设一信息源的输出为由256个不同符号组成,其中32 个出现的概率为1/64,其余224个出现的概率为1/448。
信息源每秒发出24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试计算该信息源发送信息的平均速率及最大可能的信息速率。
1.12二进制数字信号一以速率200bit/s传输,对此通信系统连续进行2h的误码测试,结果发现15bit差错。
问该系统的误码率为多少?如果要求误码率在1*10 7以下,原则上应采取一些什么措施?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2.1判断一个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条件?2.2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什么特点?2.3窄带高斯噪声的三种表示方式是什么?2.4窄带高斯白噪声中的“窄带”、“高斯”、“白”的含义各是什么?2.5高斯过程通过线性系统时,输出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如何?输出过程和输入过程的数学期望及功率谱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6设变量的分布为正态分布,E()=2, D()=1,求〈2的概率为多少?2.7某随机过程X(t)二Acos(t+ ),其中A,,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其中A的均值为2,方差为4,在区间(0, 2 )上均匀分布,在(-5, 5)上均匀分布。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传播特性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传播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和传播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和传播特性,并探讨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一、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在通信系统中,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其传输是指将信号从发送端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发送端与接收端发送端是指信号的发出地,也就是信息的来源;接收端是指信号的接收地,也就是信息的目的地。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信息编码成信号后发送到信道,而接收端则从信道接收信号并将其解码成原始信息。
1.2 信号编码和解码信号编码是指将原始信息转换为可传输的信号的过程,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常通过调制的方式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1.3 信道和噪声信道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不同的媒介。
而噪声是指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号,会对信号的质量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需要采取一定的信号处理技术来降低噪声的影响。
二、信号传播特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和衰减。
因此,了解信号的传播特性对于优化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信号传播特性:2.1 衰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衰减现象,如传输媒介的阻抗、传输距离和信号频率等因素会导致信号的衰减。
衰减会使信号的幅度减小,影响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距离。
2.2 延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传播延迟,即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时间间隔。
延迟会导致时序失真,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如实时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中,需要控制延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3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经过不同路径导致的多次反射、散射和干涉等现象。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通信原理电子教案第3章信道与噪声学习目标:信道的数学描述方法;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重点难点:调制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高斯白噪声;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起伏噪声;噪声等效带宽;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三要素”。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课外作业: 3-5,3-11,3-16,3-19,3-20本章共分4讲《通信原理》第九讲知识要点:信道等义、广义信道、狭义信道,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
§3.1 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1、信道定义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信道即允许信号通过,又使信号受到限制和损害。
研究信道的目的:建立传播预测模型;为实现信道仿真器提供基础。
狭义信道仅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广义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
图3-1 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2、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实际物理信道的特性,它对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十分方便的。
下面我们简要描述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这两种广义信道的数学模型。
1. 调制信道模型图3-2 调制信道模型二端口的调制信道模型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有一般情况下,可表示为信道单位冲击响应与输入信号的卷积,即或其中,依赖于信道特性。
对于信号来说,可看成是乘性干扰,而为加性干扰。
在实际使用的物理信道中,根据信道传输函数的时变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即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固定的或变化极为缓慢的,这类信道称为恒定参量信道,简称恒参信道;另一类信道是传输函数随时间随机快变化,这类信道称为随机参量信道,简称随参信道。
4-3 信道中的噪声与干扰
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 (二)复杂电磁环境下战场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信道中的干扰
② 敌方施放的恶意干扰 包括: z 定频式干扰 z 瞄准式干扰 z 阻塞式干扰 z 扫频式干扰
8
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
通常将加性噪声Ν (t)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干扰两类 信道噪声和干扰降低了接收信号的信干比,从而影响了 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导致模拟通信产生失真、数字通信产生 误码
3
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
一、信道中的噪声
① 自然噪声包括自然界辐射的噪声和接收机内部的热噪 声
② 热噪声是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电子设备所固有 的。热噪声来自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自然噪声的影响
大气噪声
太阳噪声
银河噪声
影响频段
主要对超短波低端的 是一个宽带噪声,辐射强 频率较高,是超短波波段
无线电通信系统产生 干 扰 , 30 ~ 100MHz
度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宽 带通信系统比窄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系
干扰的重要来源,据测 量,在18~160 MHz波段
内的干扰电平和频率的立
频段,干扰强度有限 统受太阳噪声影响严重
方成正比
6
_《__通__信__原__理__》____国__防__科__技__大__学__电__子__科__学__与__工__程__学__院_____马__东__堂___
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 (二)复杂电磁环境下战场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信道中的干扰
① 己方和民用设备造成的干扰 包括: z 同频干扰;邻频干扰 z 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 z 谐波辐射干扰
4
_《__通__信__原__理__》____国__防__科__技__大__学__电__子__科__学__与__工__程__学__院_____马__东__堂___
通信原理第六版_思考题答案解析_樊昌信_曹丽娜_编著
第一章绪论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2 数字通信有那些特点?答:第一,数字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尤其在中继时,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积累;第二,传输差错可以控制,从而改善了传输质量;第三,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第四,数字信息易于做高保密性的加密处理;第五,数字通信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使通信系统功能增强。
1-3 按消息的物理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根据消息的特征不同,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第一:电报通信系统;第二:电话通信系统;第三:数据通信系统;第四:图像通信系统。
1-4 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5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6 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可以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
1-7 通信方式是如何确定的?答:通信方式是根据消息的传送方向与时间关系确定的。
1-8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1-9 什么是误码率?什么是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所谓误码率,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起的说,误码率即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所谓误信率,又称误比特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送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表示差错率的。
1-10 什么是码元速率?什么是信息速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常用符号“B”表示。
信息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递的信息量,单位是比特/秒。
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二进制下,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只是单位不同;在N进制下,设信息速率为Rb(bit/s),码元速率为Rbn(B),则有:RbnN=bitRb•2)/(log s1-11 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1-12 什么是信源符号的信息量?什么是离散信源的信息熵?答:信源符号的信息量是它出现的概率P(x)的函数。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缩写
W—BL BL
W—O O
W—G G
W—BR BR
非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特点
电缆的传输损耗比较大 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 并且价格便宜 安装容易
3.2.4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由一根空心 的外圆柱导体及其所包围的单根内导线所 组成。
柱体同导线用绝缘材料隔开,其频率特性 比双绞线好,能进行较高速率的传输。
Twin lead (双线线路) is another form
of two-wire parallel-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
The spacers between the two conductors are replaced with a
continuous solid dielectric (固体绝缘
( )
td
td
O
O
3.4.2 相频失真
解决方案:可以采取相位均衡技术 进行补偿。
相频失真通常对视频的影响较大, 因为人的视觉很容易察觉相位上的 变化。
3.5 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
随参信道的参数随时间而随机变化。
典型的随参信道是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太阳耀斑爆发短波通讯或受影响
3.5.1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静止卫星:若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离地 面高度为35780km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 间恰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同步。
移动卫星:不在静止轨道运行的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续)
工作频段有:L频段
(1.5/1.6GHz)、 C频段
(4/6GHz)、Ku频段(12/14GHz)、
Ka频段(20/30GHz)。
双绞线颜色标示
通信原理(Ⅱ)信道噪声
窄带噪声:置通常是确知的或可以测知的。可以看作是一种
非所需的连续的已调正弦波。
起伏噪声: 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 宇宙噪声等。
讨论噪声对于通信系统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起伏噪声,特别 是热噪声的影响。下面讨论热噪声和窄带噪声.
2
4.5 信道中的噪声
4.5 信道中的噪声
噪声:信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电信号。又称加 性干扰。
一、按噪声来源分类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
噪声
1
4.5 信道中的噪声
二、按噪声性质分类
脉冲噪声:是突发性地产生的,幅度很大,其持续时间比间
隔时间短得多。其频谱较宽。例如电火花.
Pn (f0)
Pn(f0) - 原噪声功率谱密度曲
线的最大值
接收滤波器特性
Pn(f)
噪声等 效带宽
利用噪声等效带宽的概念,在后面讨论
通信系统的性能时,可以认为窄带噪声
图4-19 噪声功率谱特性
的功率谱密度在带宽Bn内是恒定的。
5
1.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 1012 Hz。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V 4kTRB
(V)
式中 k = 1.38 10-23(J/K) - 波兹曼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ºK); R - 阻值(); B - 带宽(Hz)。
Pn(f) - 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
4
4.5 信道中的噪声
3.噪声等效带宽
Bn
Pn (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f 2Pn ( f0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_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
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
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
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
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
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
通信原理第3章信道
图3.1-5 无线电中继
➢ 平流层通信:利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 基站的通信。
11
第3章 信 道
三、电离层和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大气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散射 吸收
衰 减
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设有中继器 (也可不设)。中继器有两种类型:直接中继器和间接中继器。 所谓直接中继器就是光放大器,它直接将光信号放大以补偿光 纤的传输损耗,以便延长传输距离;所谓间接中继器就是将光 信号先解调为电信号,经放大或再生处理后,再调制到光载波 上,利用光纤继续进行传输。在数字光纤信道中,为了减少失 真及防止噪声的积累,每隔一定距离需要加入再生中继器。
电离层
电离层:约60 ~ 400 km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地面
0 km
6
第3章 信 道
3.短波电离层的传播路径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在电 离层, 或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射或多次反射所形成 的信道。
离地面60~4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由分子、原子、离子及自由电子组成,形成的 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X射线。 当频率范围为 3~30 MHz (波长为10-100m)的短波(或称为高频)无线电 波射入电离层时, 由于折射现象会使电波发生反射,返回 地面,从而形成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制 器
光
光
纤
探
线测
路
器
基
基
带
带
处 理
电 信 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信号是 由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组成。这样如果衰 减和时延不一致的话,就会变形。 • 如果不同频率的信号衰减一致的话,频谱 形状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没有频率失真。 • 但如果一些衰减大,一些衰减小,那就会 产生变形。
3.1.2 如何弥补?
• 对于像有线信道这样的有固定幅频特 性或相频特性的信道,可以添加一个补偿 电路,使总的信道特性趋于平坦,这种通 过校正幅频特性或相频特性来补偿失真信 号的处理方法,也称为频域均衡。还有一 种均衡是通过产生波形去补偿失真波形的, 这种均衡则称为时域均衡。有关时域均衡 我们讲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时再继续。
• (4) 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 的损耗; • (5)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 仍可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 •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如下图1所示。
ei(t)
f [ei(t)]
e0(t)
eo (t) f [ei (t)] n(t)
n(t)
图 1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
-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eo (t ) -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n(t ) - 噪声电压。
有线信道 狭义信道 无线信道
信道 调制信道 广义信道
(简称信道)
通信效果的好坏,很大 程度上将依赖于狭义信 道的特性。
编码信道
从研究信息传输的角度 出发,使一些基本问题 的研究比较方便。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 所谓有线信道是指传输媒介为明线、对 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及波导等一类能 够看得见的媒介。 • 有线信道是现代通信网中最常用的信道 之一,如对称电缆(又称电话电缆)广泛 应用于(市内)近程传输。但信号在传输 过程中肯定会有衰减,也肯定会有时延。
3-30 MHz 30-100 MHz 100-4000 MHz
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信道、
超短波超视距绕射信道 等 。
30-60 MHz
通信原理 2008年
随参信道举例
• a) 陆地移动信道 • 陆地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主要在VHF和 UHF频段,电波传播特点是以直射波为主 。 • 但是,由于城市建筑群和其它地形地 物的影响,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 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电波传输 环境较为复杂。 • 因此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 。
明线
• b) 对称电缆 • 对称电缆是在同一保护套内有许多对 相互绝缘的双导线 的传输媒质。 为了减小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每 一对线都拧成扭绞状。电缆的传输损耗比 较大,但其传输特性比较稳定,并且价格 便宜、灵活、安装容易。
对称电缆(双绞线)
c)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同轴的两个导体构成,外导体 是圆柱形的导体,内导体是金属线,它们之间 填充着介质。 实际应用中,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接地,对 外界干扰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同轴电缆 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大量采用同轴电缆。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 调制信道是指从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 输入端所包含的发转换装置、媒介和收转 换装置 三部分。 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 入端的部分。即包括调制器、调制信道和 解调器。
3.2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的数学模型用来表征实际物理信道 的特性,它对通信系统的的分析和设计是 十分方便的。
如何解决?
• 1、路径衰落 • 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加一个中 继放大器来加强信号。 • 有时这种衰落还有很大的好处。
• 2、阴影衰落 • 可以加一些信号放大器,这些信号放大器 有时也称为直放站。目前,解决电梯、地 下室、隧道、偏远山区的信号覆盖,多采 用这种方法。
• 3、瑞利衰落 • 可以多用几面天线来进行接收,这种方法 叫做分集接收。
Pe P(0) P(1/ 0) P(1) P(0 / 1)
(式2)
• 在图2所示的编码信道模型中,由于信道噪 声或其它因素影响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是统计独立的,因此这种信道是无记 忆编码信道 。
即码元是否发生差错与其前后码元的取值 以及前后码元是否发生差错都无关。 根据概率的性质可知:
3.1.1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 信道就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也可以说是 传输媒介。 •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电缆、光纤、天线、 电磁波等都是信号的传输媒介,都可以成 为信道。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 除了这些传输媒介外,信号在传输过程 中还会经过编码器、调制器、发送机、接 收机、解调器和译码器等设备,这些设备 也是信号信号传输过程中要经过的道路。 因此,通常把传输媒介称为狭义信道,而 把信号必须经过的各种通信设备统称为广 义信道。
• 对于大多数有线信道,由于它们的传输参 数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幅度-频率 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就是它们的主要特性。
• 对于信号而言,幅度、频率、相位是信号 的基本特性,因此我们希望信道经过信道 后,幅度不变,相位不变,频率也不变, 这样信号就不可能失真了。 • 但这是不可能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肯定 会衰减,也肯定会有时延。
通信原理 第三章:信道与噪声
★ 3.1 信道定义与分类
★ 3.2 信道的数学模型 ★ 3.3 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举例与
噪声
★ 3.4 信道容量的概念 ★ 3.5 扩频通信
3.1 信道
• 信号的传输通道是信道,信道是通信 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道中的噪声也 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了解信道和噪声对了 解信号的传输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 下面通过一个小动画来简单了解一下 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所经历的一切。
• b)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是利用地面发射 的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一次反 射或 多次反射所形成的信道。 • 离地面60~600 km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电离层是由分子、原子、离子 及自由电子 组成。 • 形成电离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的紫外线和x射线。
• 第一种衰减是自然的衰减。电磁波即使在 无遮无挡的自由空间传播,功率也会随传 输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衰减量大约是传输 距离的3~4倍,这种衰减成为路径衰减。
• 第二种衰减是遇到起伏的地形、建筑物或 障碍物时,因为阻塞而发生的衰减,这种 衰减称为输引起的, 也叫瑞利衰减。由于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 距离不同,因而各个路径来的反射波到达 时间不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 个信号在接收端迭加,有时迭加而加强 (方向相同),有时迭加而减弱(方向相 反)。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 即产生了衰落。
通信原理 2008年
• d) 微波中继信道 • 微波频段的频率范围一般在几百MHz至
几十GHz范围,其传输特点是在 自由空间 沿视距传输。 • 由于受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两点 间的传输距离一般为30km~50km,当长距离 通信时,需要在中间建立多个中继站。 • 微波中继信道具有传输容量大、长途 传输质量稳定、节约有色金属、投资少、 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来传输 多路电话及电视等。
P (0 / 0) P (1 / 0) 1 P (1 / 1) P (0 / 1) 1
•
由二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可以容 易的推广到多进制无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 • 如果编码信道是有记忆的,即信道噪 声或其它因素影响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是不独立的,则编码信道模型要复杂 得多。
地球
• e) 卫星中继信道 • 卫星中继信道 是 利用人造卫星作为 中继站 构成的通信信道。 • 若卫星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离地面 高度为35780Km 时,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 间恰为 24小时 与地球自转同步,这种卫 星称为 静止卫星 。 • 不在静止轨道运行的卫星称为 移动卫 星 。
• f ) 光纤信道 • 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 为传输媒质、 光波 为 载波 的光纤信道。 • 组成:光源、光纤线路 及 光电探测 器 等三个部分。
3.1.3 无线信道
• 无线信道的传输媒介比较多,它包括 短波电离层反射、对流层散射等。可以这 样认为,凡不属有线信道的媒介均为无线 信道的媒介。无线信道具有方便、灵活、 通信者可移动等优点,但无线信道的传输 特性没有有线信道的传输特性稳定和可靠。 • 移动通信是最为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
移动通信系统多建于大中城市的市区, 城市中的高楼林立、高低不平、疏密不同、 形状各异,这些都使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 的传播路径进一步复杂化,并导致其传输 特性变化十分剧烈。使得移动台接收到的 电波一般是直射波和随时变化的绕射波、 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这样就造成所接 收信号的电场强度起伏不定,这种现象称 为衰落。
3.3 恒参及随参信道举例
• 恒参信道的信道特性不随时间变化或 变化很缓慢 。 • 由架空明线、电缆、中长波地波播、 超短波及微波与光波的视距传播、人造卫 星中继、以及光导纤维等 传输媒质构成的 广义信道都属于恒参信道。
3.3.1 恒参信道举例
• a) 明线 • 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优 点:传输损耗低;缺点:易受气候和天气 的影响,并且对外界噪声干扰敏感。目前, 已逐渐被电缆所取代。
狭义信道
信道
有线信道,如 电缆、光纤 等 无线信道,如中短波、微波信道等
恒参信道
调制信道 随参信道 有记忆编码信道 无记忆编码信道
广义信道
编码信道
3.2.1 调制信道的模型
• 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 现它具有如下共性 : • (1)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 输出端; • (2) 绝大多数信道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 叠加原理; (3)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或时变的延迟 时间;
架空明线
有线电信道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恒参信道
光纤信道
微波中继信道
无线电视距中继信道 卫星中继信道
3.3.2
随参信道举例及其传输特性
随参信道 是指 信道传输特性 随时间 随机 快速 变 化的信道 。 常见的 随参信道 有: 陆地移动信道、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信道、 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