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董恒;王建友;卢会霞
【期刊名称】《化工进展》
【年(卷),期】2010(029)002
【摘要】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MED)是利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界面层内发生水解离生成H~+和OH~-这一电化学特性,通过将双极膜与阴、阳离子交换膜适当组合,可实现不同的特种分离功能.与传统工艺相比,BMED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操作便捷等突出技术优势.本文介绍了3种不同的BMED工作模型以及BMED在有机酸生产、水除盐、蛋白分离、超纯水制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BMED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6页(P217-222)
【作者】董恒;王建友;卢会霞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8
【相关文献】
1.发酵过程与双极膜电渗析的集成操作——介绍一个分离与反应技术一体化的化学工程实验 [J], 冯红艳;徐铜文;王晓林;杨伟华
2.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中的应用 [J], 夏敏;操容;叶春松;刘通;林久

3.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唐宇;王晓琳;龚燕;余立新
4.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 [J], 闫凯旋; 郑强松; 刘俊生; 陈向荣; 檀胜; 杭晓风
5.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孙文文;唐元晖;张春晖;安康;林芷婧;林亚凯;王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第3 期
徐芝勇等 : 双极膜 电渗析技术在有 机酸生产中的应 用进展
‘ 7・ 7
3 双极膜 电渗 析在 有机酸发酵生产 中 应 用 的研 究进 展
在 过去 的 1 年 里 , 球 有 1 家 知 名 的 工 0几 全 0几 厂共装 备 了大约 250m2的双极 膜 .96年 双极膜 0 18 电渗析技 术首 次在 W ahn tnSelUS 公 司用 于 sigo te( ) 从不锈钢 浸 洗 液 中 回 收氢 氟 酸 和 硝 酸 . 19 从 9 5年
t dayiwi i lr mba eE B 的理论 和 r i s t Bp a o l s h o Me rn , D M)
1 双极膜 电渗析技术生产有机酸的原理
双极膜 是 近年来 发 展 比较 迅猛 的一 种新 型离 子 交 换 复合膜 , 由阴 、 膜 层缔 合 而 成 , 电场 的 作用 阳 在
极 膜 的理论 电势 只有 0 8 而 电解需 2 1V, .3V, . 因此
渗 析技术 可 以浓缩 发 酵 液 中 的有 机 酸 , 以除 去 发 可
酵液 中的无机 盐离子 . 于发 酵产 物为 有机 酸盐 的 , 对
还 可 以实 现从 有机 酸 盐 到有 机 酸 的转 化 , 不 需 要 而 另外 加 酸 , 不产生 任何 酸碱盐 废 液 . 也 因此 能够减 少
作者简介 : 芝勇(9 6一) 男 , 江省 淳安市人 , 徐 17 , 浙 硕士生 , 理工 程师 , 助 从事生物 医药产品研 发. *通讯 联系人 t a r
t t j.d .n r e ue uc ) a @Z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3期

大同双极膜电渗析

大同双极膜电渗析

大同双极膜电渗析
大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利用电场作用将离子分离出来,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双极膜将电解质溶液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富含阳离子,另一个部分富含阴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会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分离方式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化学药品,因此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

大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工领域,它可以用于分离有机酸、有机碱、金属离子等物质。

在制药领域,它可以用于分离药物中的杂质,提高药品的纯度。

在食品领域,它可以用于分离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大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高效:该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提高产品的纯度。

2. 节能:该技术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化学药品,因此可以节省能源。

3. 环保:该技术不会产生有害的废物,对环境友好。

4. 可控性强:该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场强度和温度等参数,实现
精确的分离。

5. 适用范围广: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离子的分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大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分离技术,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该技术将会在更多
的领域得到应用。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MED)集成了双极膜和电渗析技术,充分利用了双极膜界面水解离速度快的性能,通过将双极膜与阴、阳单极模适当组合,实现不同的分离功能。

与传统工艺相比,BMED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资源化利用率高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BMED的技术原理和设备构型,并对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BMED技术的未来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酸碱;碳捕获;新能源近十年来,双极膜电渗析技术(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BMED)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快速发展,双极膜材料及制备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应用领域已从化工领域的脱盐和酸碱制备拓展到环保领域的废水和废气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BMED在化学储能、水电解制氢和太阳能利用等新能源领域也表现良好的应用潜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已开展了BMED的工业化应用,而目前国内还多停留在实验研究和小规模应用阶段。

因此,加强BMED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于推动其在新能源利用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1. BMED的技术原理和设备构型1.1 BMED的技术原理双极膜(Bipolar Membrane,BPM)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膜,通常由阴离子选择性层(AEL)、阳离子选择性层(CEL)和中间界面层(催化层)等3部分复合而成[1]。

当BPM两端施加反向电压时,阴、阳离子选择性层中的离子将分别通过阴、阳层向主体溶液迁移,由于固定电荷基团的静电排斥,溶液中同离子渗透进入离子交换层被阻止,于是在BPM中间界面层出现了一个狭窄区域,该区域的电场强度高达108V/m[2],此时该区域中的H2O分子快速解离生成H+和OH-[3],并通过膜层迁移到主体溶液之中,消耗的水分子通过扩散作用由膜外溶液向中间界面层补充,双极膜水解离的速率为常规水解离速率的5×107倍。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展电渗析(ED),作为膜分别中进展较早的分别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别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别过程。

1956年,V. J. Frilette发觉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

随着膜分别技术和膜材料的进展,消失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

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进展,成为了ED工业进展的新增长点。

BMED是由BPM、阴离子交换膜(AEM)、阳离子交换膜(CEM)等基本单元根据肯定的排列方式组合而成的。

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的H2O快速解离为H+和OH-,将盐溶液转化为酸和碱。

近年来,BMED多用于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利用、污染零排放中,同时作为新兴的绿色技术,BMED与其他化工技术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进展。

本文从BMED的基本工作原理动身,回顾BMED技术的进展过程,并总结其近年来在酸碱生产、资源分别和污染掌握等方面的讨论和应用进展,最终依据目前双极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讨论的重点和将来进展的方向。

01 双极膜电渗析1.1 BMED的工作原理BMED运行时,在电场作用下离子进行定向迁移,当双极膜中的离子都迁向主体溶液时,中间层的水会解离产生H+和OH-对电流进行负载。

然而双极膜中发生的水解离现象不同于通常的水解离,讨论者们对其解离的过程机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讨论,但限于过程的简单性,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结论。

依据水在双极膜中间层解离过程的不同,主要提出3种解释水解离机制的物理模型,见图 1。

SWE模型认为,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阴阳离子尖锐结合区)会因离子迁移而消失薄的无离子区域,认为水解离发生于此。

H2O 的解离跟弱电解质在高压条件下的解离过程相同,H+和OH-的产生速率为H2O的解离速率,解离常数与电压成正相关;在SWE模型的基础上,为了解膜上荷电基团对水解离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化学反应模型(CHR),该模型认为由膜基质中的羧酸基、叔胺基和膜内的金属离子等影响水解离速率的现象可知,膜上固定基团通过质子化反应进行水解离产生H+和OH-,且解离更易发生在AEM侧;为解释双极膜中间层较大的能量消耗,提出中和层模型(NL),结果发觉,双极膜的AEM、CEM界面处存在中和层区域,水解离发生在电荷区和电荷与中和层区域的界面处。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是由渗析反应和材料结合在一起,是一项重要的现代技术。

它可以使阴离子在阳离子的引力下迁移,质量渗透是一种不断转变的有机化学过程,可以实现受调控的分离。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是一种电化学制备酸碱的方法,它利用了双极膜特性,通过过滤、渗析和充电等方式制备两种不同性质的Ion,如离子水,去离子等。

它有较为显著的优势,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变离子的浓度,控制生成的游离质,比传统的电化学制备技术更有效。

此外,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也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以从复杂混成溶液中有效分离出酸碱,有助于研究及控制化学反应,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现代技术。

在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的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渗析电解质溶液及相应的操作工艺,确保该技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以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可确保酸碱的实施效果。

总之,双极膜电渗析是一种有效的可控分离技术,用于研究和开发酸碱。

它有着其独特的优点,以及可控性和灵敏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化学反应领域,为人类提供新的潜力。

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TextMark

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TextMark

2004年第23卷第10期 化 工 进 展CHE MIC A L I NDUSTRY AND E NGI NEERI NG PROG RESS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唐 宇 王晓琳 龚 燕 余立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摘 要 从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阐述了双极膜中水解离、水迁移、离子迁移以及双极膜电渗析过程等理论研究新进展,介绍了它在有机酸的回收制备、环境保护和食品医药工业及其他领域中的新应用,并展望了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双极膜,电渗析,水解离,水迁移中图分类号 T Q02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613(2004)10110706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复合膜,它通常由阳离子交换层(N型膜)、界面亲水层(催化层)和阴离子交换层(P型膜)复合而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应膜。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可将水离解,在膜两侧分别得到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

利用这一特点,将双极膜与其他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成的双极膜电渗析系统,能够在不引入新组分的情况下将水溶液中的盐转化为对应的酸和碱,这种方法称为双极膜电渗析法。

双极膜电渗析法不仅用于制备酸和碱,若将其与单极膜巧妙地组合起来,能实现多种功能并可用于多个领域[2]。

有关双极膜的研究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是双极膜发展十分缓慢的时期,双极膜仅是由两片阴阳离子交换膜直接压制,性能很差,水分解电压比理论压降高几十倍,应用研究还处在以水解离为基础的实验室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由于双极膜制备技术的改进,成功地研制了单片型双极膜,其性能大大提高,已经在制酸碱和脱硫技术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这一阶段出现了商品双极膜。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是双极膜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对双极膜工作过程机理的深入研究,从膜结构、膜材料和制备过程上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双极膜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主要是对阴膜和阳膜接触界面的改进,从最初简单的“压层型”或“涂层型”结构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单片型”结构,随后又出现带有中间“催化层”的复杂结构,大大降低了膜电压[3]。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2.2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化学过程方面的应用包括:有机酸制备回收,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氨基酸制备中的废水处理,钾钠无机矿物盐工业中KCl的转化、制备高纯水等[9]。特别是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应用于精细有机化工中,可制备回收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等高附加值产品,此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11]。
2.2.1分离制备有机酸
Yang JinxianZhang J unliangYe YanchunGuo Yanwen (School of Science ,Beijing Instit 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echnology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介绍其在精细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另外还述及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生产状况,探讨了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在生产中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关键词 双极膜,双极膜电渗析,应用,环保
T echnology of bipolar 2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fine chemistry were introduced.The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is technology were also dis 2cussed.
K ey w ords
bipolar membrane ,bipolar 2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al 2protection双极性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通常由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复合而成,中间是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r——以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为实例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r——以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为实例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r——以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为实例梁红波;张伟;吴涛;沈江南;张荣强;吴建平【摘要】采用两室型双极膜电渗析从羟乙基哌嗪乙磺酸钠中制备羟乙基哌嗪乙磺酸,考察了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操作电压、电流效率、能耗等技术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 V的操作电压下,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的纯度可达到96%以上,平均能耗为4.3 kWh/kg,平均电流效率可达到68%.【期刊名称】《过滤与分离》【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作者】梁红波;张伟;吴涛;沈江南;张荣强;吴建平【作者单位】浙江中凯瑞普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科学技术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科学技术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省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浙江湖州313000;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科学技术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省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浙江湖州 313000;浙江中凯瑞普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浙江中凯瑞普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8羟乙基哌嗪乙磺酸作为一种生物缓冲剂,主要用于细胞体内遗传物质的诊断与检测。

由于传统的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的制备是在羟乙基哌嗪乙磺酸钠溶液中加入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哌嗪基团的荷正电性而使羟乙基哌嗪乙磺酸根被吸附,然后采用氨水解吸,但此工艺物质消耗较高,而且产品的收率低。

双极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水在其中间层发生解离,产生H+和OH-离子。

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就是将这种特殊功能的双极膜与常用的阴、阳膜进行组合,构成多个重复单元,从而实现酸、碱的生产或再生。

目前,双极膜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有机酸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双极膜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双极膜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1 期双极膜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罗芬,杨晓琪,段方麟,李小江,吴亮,徐铜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摘要:双极膜是一类具有特殊“三明治”结构的离子交换膜。

在反向偏压下,双极膜界面层独特的水解离行为使其具有在线生成H +和OH −能力,因而在酸碱生产、资源分离回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水解离反应电阻。

然而,大部分双极膜由于界面层构筑不当使其存在水解离电压过高、膜层结合力差、催化剂泄漏以及第一极限电流密度大等问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制备及应用。

因此,本文立足于双极膜及技术近期研究进展,从双极膜的水解离机理出发,综述了界面层催化剂的种类、界面构筑方式及膜层的复合工艺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度分析了浸蘸法、涂覆法、静电组装、原位生长、层层堆叠等界面催化剂固定方式的优缺点,力求为双极膜的规模化制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文中也指出了双极膜在工业化酸碱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不对称双极膜电渗析在工业化酸碱生产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对双极膜的电化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应该努力探索双极膜在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还原、电化学合成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此来推动双极膜的发展。

关键词:双极膜;界面层;催化剂;水解离;电化学应用中图分类号:TQ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1-0145-19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polar membrane and its applicationsLUO Fen ,YANG Xiaoqi ,DUAN Fanglin ,LI Xiaojiang ,WU Liang ,XU Tongwe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nhui, China)Abstract: Bipolar membranes (BPMs) with a unique “sandwich ” structure are a particular class of ion-exchange membranes. Under reverse bias, the unique water dissociation (WD) feature and the local pHcontrol extensively apply the BPMs in acid/base production, resourc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The WD resistanc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via the introduction of catalyst at the interfacial layer (IL) of BPMs.However, due to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IL, most BPMs have unwanted behaviors, such as high WD voltage, severe membrane delamination, catalyst leakage and high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which leads to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BPMs being unachievabl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es of BPMs, beginning with the WD mechanism of BPM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ree aspects: the types of interfacial layer catalys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IL and the composite process of the membrane layers. Also,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interfacial catalyst fixation methods such as immersion method, coating method, electrostatic assembly,特约评述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1260收稿日期:2023-07-21;修改稿日期:2023-09-28。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_图文(精)
2.2.2分离蛋白质
以大豆蛋白质分离为例,食品工业中用到的大豆蛋白质大部分以离析蛋白形式存在。现在工业过程普遍采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等电位沉淀法,等电位p H值范围是412~416。工艺流程包括:萃取、沉淀、洗涤、再增溶、干燥五步。首先把脱脂的大豆碎片溶于水中,p H值为9±2,萃取步骤大约需要30min;然后加盐酸把溶液的p H值调到等电位点, p H值约为415,此时蛋白质析出;离心法分离出凝结物,用水洗涤除去可溶杂质,然后用NaO H再增溶获得蛋白盐,以保证蛋白质的可溶性,最后干燥得产品。大部分商业出售的大豆蛋白质产品都用这种方法制备,该方法的缺点是:和酸碱接触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杂质较多,再水化后蛋白质溶解性能改变,局部p H值过高(或低会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变性。根据双极性膜电渗析系统的特点,即双极性膜的阳膜析出H+,阴膜析出O H-,可以把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的分离:即将萃取得到的蛋白质溶液在双极性膜的阳膜外循环,阳膜区的H+和蛋白质接触,能把蛋白质溶液的p H值调到等电位点,使蛋白质沉淀;洗涤沉淀后,利用双极性膜阴膜外生成的NaO H再增溶蛋白质,得蛋白盐,或让沉淀完的蛋白质溶液在阴膜外循环得到蛋白盐。与传统工艺相比,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分离蛋白质有很多优点: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添加酸和碱,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耗水少,分离出的蛋白质中盐含量电渗析的研究开始较晚,现在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制取的膜的性能与国外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双极性膜的主要性能指标都有了很大提高,运行也稳定了,其技术特点如价廉、实用、好管理等更适合我国国情,应给予重视。今后还需要继

8
6

第2期杨金贤等: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
续开发高性能的双极性膜,改进膜的制备工艺,降低膜的成本。

双极膜电渗析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应用

双极膜电渗析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应用
(4)水的电透 反离子和同名离子,实际上都是水合离子,由于离子的 水合作用,在反离子和同名离子迁移的同时,将携带一定数
量的水分子迁移。 (5)压差渗漏 溶液透过膜的现象。当膜的两侧存在压差时,溶液由压
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漏。因此在操作中,应使膜两 侧压力趋向平衡,以减小压差渗漏损失。
(6)水的解离 水的解离也称为极化。是指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溶液中 离子未能及时补充到膜表面时,膜表面的水分子解离成H+ 和OH-的现象。当中性的水解离成H+和OH-以后,它们会透过 膜发生迁移,从而扰乱浓、淡水流的中性性质。这是电渗析 装置的非正常运行方式,应尽力避免。
162
郑淑英:双极膜电渗析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应用
生同名离子迁移。 (2)电解质的浓差扩散
也称为渗析,指电解质离子透过膜的现象。由于膜两侧 溶液浓度不同,受浓度差的推动作用,电解质由浓水室向淡 水室扩散,其扩散速度随两室浓度差的提高而增加。
(3)水的渗透
淡水室的水,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向浓缩室渗透,渗透量 随浓度差的提高而增加。
电 渗 析 的 研 究 始 于 上 世 纪 初 的 德 国 。 1952 年 美 国 [1]Ionics 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渗析装置,用于苦咸水 淡化。至今苦咸水淡化仍是电渗析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在锅 炉进水的制备、电镀工业废水的处理、乳清脱盐和果汁脱酸 等领域,电渗析都达到了工业规模。另外,在上世纪 50 年 代末,由日本开发的海水浓缩制食盐的应用,虽仅限于日本 和科威特等国,但也是电渗析的一大市场。目前,电渗析以 其能量消耗低,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 工艺过程洁净、无污染,原水回收率高,装置使用寿命长等 明显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城市废 水处理等领域。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与回收中的应用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与回收中的应用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与回收中的应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与回收中的应用1. 引言有机酸是一类在许多行业应用广泛的化学品,包括食品、制药、农业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有机酸制备方法通常存在诸多问题,如反应产物难以分离纯化、化学试剂消耗大、对环境不友好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寻找新的酸基制备和回收技术。

近年来,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离和浓缩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与回收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2.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是利用带电的聚合物膜,基于电渗析和电解质选择性渗透原理,实现分子的选择性转移和纯化。

传统的反渗透膜技术仅适用于纯水处理,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则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酸制备与回收过程中。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单高效: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从而减少了废物产生和环境污染。

2) 选择性渗透:通过调节膜的特性,可以实现对特定有机酸的高效分离和回收,同时去除杂质和水分。

3) 可调性强: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节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分离效果。

3.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中的应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柠檬酸的制备为例,传统的方法通常采用化学合成或酶法合成,但存在分离困难和反应条件容易受到限制的问题。

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中,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聚合物膜以及优化操作条件,使得柠檬酸通过正负极膜的渗透和选择性转移,实现柠檬酸的纯化和回收。

该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在柠檬酸制备中显示出了广大市场和应用前景。

4.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回收中的应用有机酸回收是有机酸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回收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产生大量废液等问题。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回收中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调节膜的特性和操作条件,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可以实现有机酸的高效回收。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

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是一种高效的离子分离技术,在制酸碱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的原理、过程及应用。

一、原理双极膜电渗析利用了双极膜的离子选择性通透作用和电解质的电荷性质,实现了对不同离子的有效分离。

在制酸碱过程中,将待分离液体加入电渗析装置的中央,连接电源后,在双极膜的电场作用下,离子会被分离排列。

双极膜由正负交替排列的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组成,两种膜材质在电场作用下对离子的通透性存在差异。

正极为正离子交换膜,阴极为阴离子交换膜。

在电压的作用下,带电离子会在膜的两端分别被吸附,而非带电离子则通透膜而直接进入阳阴两侧的废液室。

二、过程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制酸碱所需离子、溶液和设备。

2、将待分离液体加入电渗析装置的中央。

接通电源,在双极膜的电场作用下,带电离子向阳阴两侧分离。

3、从废液室收集分离出的离子,保证废液的排放达到环保标准。

4、调节电场作用的电压、电流、时间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5、分离完成后,收集分离出的酸碱。

对于制酸碱工业生产,还需要后续的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

三、应用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电子、环保等领域。

1、制药领域: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技术可用于制取各种药品中的酸碱成分,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2、化工领域: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技术可用于制取各种化工中的酸碱成分,如醋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电子领域: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技术可用于制取各种半导体材料中的酸碱成分,如硅酸、氯化铵等。

4、环保领域:双极膜电渗析制酸碱技术可用于处理污水中的酸碱成分。

四、优缺点1、优点(1)可高效地分离不同类型的离子,分离效率高。

(2)过程控制简单,易于操作。

(3)生产效率高,制酸碱的时间和成本较低。

(4)环保,产生的废液可通过后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2、缺点(1)装置体积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

(2)对于特殊的酸碱成分,如氢氟酸等,双极膜电渗析可能不适用。

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

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

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一、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的基本概念双极膜电渗析,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啊,就是一种很厉害的技术呢。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的分离大师,可以把各种物质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分开。

比如说在一些工业生产中,有很多混合在一起的东西,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混在一起,不好管理。

双极膜电渗析就能把它们一个个揪出来,让它们各就各位。

二、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中的实际应用1. 在水处理方面大家都知道,现在水资源很宝贵,有些水被污染了,里面有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像重金属啊,一些化学物质啊。

双极膜电渗析就可以把这些脏东西从水里分离出去,让水变得干净又健康,可以重新被我们利用。

就像给生病的水做了一场大手术,让它恢复活力。

还有在海水淡化中,它也能发挥大作用。

海水又咸又苦,不能直接喝,也不能直接用于很多工业生产。

双极膜电渗析可以把海水中的盐分去掉,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缺水的问题啦。

2. 在化工行业在化工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反应产生的混合溶液,里面有产品还有很多副产物。

双极膜电渗析可以把产品和副产物分开,这样就能提高产品的纯度,让化工产品的质量更好。

就好比从一堆混杂的宝石里把真正的宝石挑出来,让它更加璀璨。

对于一些酸性或者碱性很强的溶液,双极膜电渗析也能调整它们的酸碱度,让它们符合生产的要求。

这就像是一个酸碱度的魔法师,能把太酸或者太碱的溶液变得刚刚好。

三、双极膜电渗析工程案例中的优势1. 高效节能这个技术啊,它在工作的时候不像一些老的分离技术那样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它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助手,能以比较少的能量完成任务。

比如说,和传统的蒸馏法相比,双极膜电渗析在处理同样多的溶液时,消耗的能量要少很多呢。

2. 环保友好因为它能精准地分离物质,所以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就比较少。

不像一些粗糙的分离方法,会产生很多没用的东西,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双极膜电渗析就像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碱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碱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碱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有机酸和有机碱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工、医药和食品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但存在反应条件严苛、产物纯度低、致废物多等问题,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制备方法十分必要。

双极膜电渗析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分离技术,通过电场作用,将含有离子的溶液分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个部分,从而实现有机酸、碱的分离和制备。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产物纯度高、污染少等优点。

因此,应用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有机酸、碱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项目旨在研究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制备有机酸、碱的方法和机理,探索其最佳参数,并对不同有机酸、碱的产率、纯度、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试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不同离子的运动规律和电迁移率,探究有机酸、碱在电场中的分离机理。

2. 设计制备体系,确定最佳参数,包括温度、电场强度、溶液pH值等。

3. 对制备的有机酸、碱进行性质分析,包括产率、纯度、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和评价。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在有机酸、碱制备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2. 原料准备: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酸、碱作为制备原料,对其进行纯化处理和溶解,使其达到一定浓度。

3. 实验设计:设计不同组合的制备体系,设定不同的参数,包括电场强度、过膜时间、溶液pH值等。

4. 实验操作:借助双极膜电渗析设备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分离后的阳离子、阴离子部分,检测不同有机酸、碱的产率、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关的图表和曲线,探索有机酸、碱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机理。

四、研究预期结果1. 确定不同种类有机酸、碱的双极膜电渗析制备工艺条件,对产率、纯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为有机酸、碱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2. 探究有机酸、碱在电场中的分离机理,为深入研究其分离机制提供参考。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49卷第1期2020年1月应㊀用㊀化㊀工AppliedChemicalIndustryVol.49No.1Jan.2020收稿日期:2019 ̄07 ̄03㊀㊀修改稿日期:2019 ̄08 ̄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06235)作者简介:闫凯旋(1994-)ꎬ男ꎬ江苏宿迁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师从刘俊生教授ꎬ从事化学传递及分离工程㊁废水处理和再利用研究ꎮ电话:13856562903ꎬE-mail:735895964@qq.com通讯联系人:刘俊生ꎬE-mail:jsliu@hfuu.edu.cn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闫凯旋1ꎬ2ꎬ郑强松1ꎬ刘俊生1ꎬ陈向荣2ꎬ檀胜2ꎬ杭晓风2(1.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ꎬ安徽合肥㊀230601ꎻ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ꎬ北京㊀100190)摘㊀要:介绍了近年来为提高双极膜性能出现的新型制备工艺ꎬ分析了不同膜堆构型在酸制备过程中的适用性ꎮ综述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备有机酸㊁无机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ꎬ特别是将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与现有技术的耦合应用方面以降低双极膜电渗析制酸成本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ꎮ最后对实现制酸产业 零排放 的前景进行了展望ꎮ关键词:双极膜电渗析ꎻ有机酸ꎻ无机酸ꎻ耦合应用中图分类号:TQ628.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3206(2020)01-0196-06Advanceof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intheproductionofacidYANKai ̄xuan1ꎬ2ꎬZHENGQiang ̄song1ꎬLIUJun ̄sheng1ꎬCHENXiang ̄rong2ꎬTANSheng2ꎬHANGXiao ̄feng2(1.SchoolofBiologicalFoodandEnvironmentalSafetyꎬHefeiUniversityꎬHefei230601ꎬChinaꎻ2.InstituteofProcessEngineering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Beijing100190ꎬ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newmembranepreparationprocessinrecentyearstoimprovetheperformanceofbipolarmembranesꎬandanalyzestheapplicabilityofdifferentmembranestackconfigura ̄tionsinacidpreparation.ThelatestresearchprogressofBMEDinthepreparationoforganicacidsandin ̄organicacidsisreviewed.ItisproposedthatthefutureresearchshouldfocusonthecouplingapplicationofBMEDandexistingtechnologytoreducethecostofacidproductionandimproveitsmarketcompeti ̄tiveness.Finallyꎬtheprospectofrealizingzeroemissionsoftheacid ̄producingindustryisforecasted.Keywords: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BMED)ꎻorganicacidꎻinorganicacidꎻcouplingapplication㊀㊀酸产品是重要的工业生产资料ꎬ可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两大类ꎮ有机酸主要是由微生物发酵液酸化沉淀制得ꎬ该过程包含酸化㊁沉淀㊁过滤㊁蒸发等繁杂操作ꎬ而无机酸的制备工艺多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ꎮ传统制酸工艺不仅引入大量的化学药剂ꎬ生产成本高ꎬ且工艺过程复杂ꎬ所排放的 三废 更是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1 ̄3]ꎮ离子交换法是常用的制酸工艺ꎬ凭借树脂的廉价和工艺的高度成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生产ꎮ但树脂再生会产生大量的酸㊁碱废水ꎬ处理难度大㊁易造成环境污染ꎮ为了克服这些问题ꎬ有研究者尝试采用电渗析技术以盐溶液制备酸产品ꎬ该工艺过程相对简单ꎬ污染较少[4]ꎮ但电渗析能耗较高ꎬ设备安装复杂ꎬ且不能为酸根提供H+ꎬ需要引入大量外源酸ꎬ极大地增加了产品酸受污染的风险ꎬ产生的盐水也成为重要的环境负担ꎮ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绿色化㊁节能化㊁高效化产酸方面更具优势ꎬ在将盐同步转化为对应碱和酸的同时ꎬ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且几乎不副产废水ꎬ相比普通电渗析ꎬ其能耗更低ꎬ效率较高ꎮ1㊀双极膜水解离机理双极膜(BPM)是一种由阴离子交换层(AEL)㊁阳离子交换层(CEL)和中间界面层(IL)组成的复合离子交换膜[5]ꎮ当在双极膜两侧施加反向电压时ꎬ带电离子分别通过阴㊁阳离子交换层向双极膜两侧主体溶液迁移ꎬ中间界面层内离子耗竭并形成高电势梯度(108V/m)ꎬ从而使水分子发生解离ꎮ水解离生成的OH-和H+在电场力作用下分别迁移进入两侧的主体溶液[6]ꎬ同时溶液中的水通过扩散作第1期闫凯旋等: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用进入中间层补充被解离的水分子(见图1)ꎮ对于发生在双极膜的水解离电化学现象目前还未有统一的理论解释ꎬ常用于描述双极膜水解离的模型主要有Secondwieneffect模型(SWE)㊁化学反应模型(CHR)和中和层模型[7]ꎮSWE模型假设双极膜紧密结合无缝隙ꎬ通直流电后ꎬ中间层的电解质离子分别通过阴㊁阳膜迁移出来ꎬ形成 耗尽层 ꎮ阴㊁阳离子膜结合处只剩下未被补偿的固定电荷ꎬ可移动的离子浓度很低甚至没有ꎬ此区域的水分子发生解离ꎮ由于 耗尽层 场强非常高ꎬ水的解离相当于弱电解质解离ꎬ离子产生的速率可以视为水的解离速度ꎬ重新结合的OH-和H+忽略不计[8]ꎮ但是ONSAGER提出的SWE模型只适用于E=107~108V/mꎬ对更高场强的适用性尚无人证实ꎮCHR模型是由Simons提出的另一个水解离理论ꎬ该理论认为水的解离主要是由于双极膜内阴离子交换层或阳离子交换层上的离子交换基团夺取水分子的质子ꎬ然后通过官能团传递释放质子到双极膜外ꎬ即活性基团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ꎮ目前ꎬ通过在中间层添加催化剂以降低双极膜电势㊁降低水解离活化能㊁加快水解离速率成为增强双极膜性能的重要手段[9]ꎮ中和层模型[10]认为阴㊁阳离子交换层膜界面处还存在中性层(中和层)ꎬ水的解离发生在单个离子交换层中ꎬ也发生在离子交换层与中性层的接触界面中ꎮ目前该理论较少被提及ꎬ且不适用于没有中性层的双极膜ꎬ比如在同一基膜两侧引入不同交换基团制成的双极膜就没有中性层ꎮ图1㊀双极膜结构示意图Fig.1㊀Bipolarmembranestructurediagram2㊀双极膜的制备和膜堆构型2.1㊀双极膜的制备工艺双极膜作为BMED的核心部件ꎬ其自身性能直接影响到双极膜电渗析的制酸碱能力ꎬ制备高性能的双极膜对推动BMED技术在制酸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ꎮ为了增强双极膜的各项性能(如跨膜电压降㊁水解离速率㊁膜层稳定性㊁耐酸碱及耐温性等)ꎬ出现了包括热压成型法㊁粘合成型法㊁延流成型法㊁基膜两侧分别引入阴阳离子交换基团法㊁无机材料粘合法等在内的多种双极膜制备工艺ꎮ其中延流成型法制作的双极膜结构紧密㊁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ꎬ制作工艺简单ꎬ成本较低ꎬ是目前制备双极膜的主流工艺[6]ꎮ但上述方法在膜层厚度的精确控制和中间层结构的可塑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ꎮ特别是中间层作为水的解离区域ꎬ对双极膜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ꎮAkihik等[11]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用离子交换树脂在商业化AciplexK501阳膜上制出纳米纤维中间层ꎬ利用纳米纤维较高的比表面积增加反应活性位点进而促进了水的解离ꎮ但由于双极膜的阴㊁阳层仍为延流法制作ꎬ该方法制备的双极膜普遍存在各膜层间结合力不强㊁相互渗透严重㊁膜整体结构不稳定等问题ꎮ为此ꎬ陈晓等[12]尝试将不同聚合物纺丝材料按照阳离子交换层(或阴离子交换层)㊁中间层㊁阴离子交换层(或阳离子交换层)的顺序连续静电纺丝ꎬ再通过化学交联或者热压稠密化得到完整的多层结构双极膜ꎬ制成的APAM/CS ̄PVAL型纳米纤维双极膜显示出较好的溶胀性和界面结构稳定性ꎬ将膜置于60mA/cm2条件下ꎬ测得该双极膜跨膜电压6.1Vꎬ远低于延流法制备双极膜的8.1Vꎮ为进一步增强双极膜的稳定性ꎬ提高BMED的制酸性能ꎬShen等[13]分别以QPPO㊁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为阴阳离子交换层的纺丝液ꎬ以Al(OH)3纳米颗粒为中间层催化剂制备出拥有阴阳膜互穿3D结构的双极膜ꎮ该3D结构有效控制了双极膜在高电流密度条件和频繁启停条件下膜分层起泡现象ꎬ同时处在3D孔道内的催化剂大幅增加了水解离效率ꎮ实验还测得双极膜在1000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ꎬ且未发生严重的不可逆损伤ꎮ另外ꎬ致密的外层离子束提高了离子膜的选择性(几乎不发生同离子泄露)ꎬ这对制备高纯度酸具有重要意义ꎮ虽然通过诸如静电纺丝㊁雾化喷涂等新工艺能够通过精准控制膜层厚度㊁均匀喷涂催化剂㊁甚至塑造更牢固的中间层结构来提高双极膜的各项性能[14]ꎬ但所制备的双极膜在频繁启停㊁长运行时间㊁高温等复杂条件下使用的稳定性还有待检验ꎮ2.2㊀BMED膜堆构型为了提高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制酸效率ꎬ除了要提高膜性能外ꎬ还需优化膜堆构型ꎬ不同的膜堆构型在制酸时的能耗㊁效率㊁产率㊁产品纯度差别较大ꎮ目前3种典型的BMED构型见图2ꎬ仅由双极膜和阴离子交换膜构成一个单元的两隔室构型称为阴离791应用化工第49卷子交换膜 ̄双极膜构型(BP ̄A)ꎮ由双极膜和阳膜构成的构型称为阳离子交换膜 ̄双极膜构型(BP ̄C)ꎮ由双极膜同时结合阴㊁阳离子交换膜构成的三隔室则称为双极膜 ̄阴 ̄阳离子交换构型(BP ̄A ̄C)ꎮa.BP ̄A两隔室构型b.BP ̄C两隔室构型c.BP ̄A ̄C三隔室构型图2㊀BMED经典构型Fig.2㊀TypicalconfigurationofBMED㊀㊀BP ̄A ̄C三隔室构型是化工生产及高盐废水处理和无机酸制备的常用结构ꎬ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将盐同时转化为相应酸和碱ꎬ多适用于处理在水中易解离的盐溶液和产生纯度较高的酸液和碱液ꎮ但三隔室结构由于膜层较多ꎬ相应电阻较大ꎬ当物料只需要酸化或碱化处理时ꎬ两隔室构型反而在降低能耗和成本方面更具优势ꎬ特别是在有机酸的生产中ꎬ由于许多发酵液中弱酸盐的弱解离特点ꎬ电导率低ꎬ电阻高ꎬ此时两隔室构型的高效率㊁低能耗优势更加明显ꎮ例如Xu等[15]在研究不同隔室构型对不同价态有机酸处理时ꎬ从能耗㊁电流效率㊁产酸率等方面考虑ꎬ得出两隔室构型更适合于多数有机酸制备的结论ꎮ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无机盐产酸过程更加适合两隔室构型ꎬCao等[16]在用模拟氯化铵废水产酸碱的研究中ꎬ发现三隔室构型中碱室所产的高浓度一水合氨易挥发ꎬ不易解离ꎬ高电阻极大地影响了BMED制酸性能ꎬ而利用BP ̄A型两隔室构型将氯化铵盐液和一水合氨混流ꎬ极大降低了BMED过程的电阻和能耗ꎮ以上述三种基本构型为基础ꎬ还可根据需要将双极膜和均相膜以不同的形式组合组装成多步BMED构型[17]㊁BP ̄C ̄C构型[18 ̄19]㊁BP ̄A ̄A ̄C构型[20]等多种新构型ꎮ3㊀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制酸研究3.1㊀BMED制备有机酸3.1.1㊀BMED制取可溶性有机酸㊀Szczygielda等[21]采用模拟琥珀酸钠溶液确定最优的操作参数ꎬ然后以实际发酵液为原料ꎬ当系统运行到180min时琥珀酸浓度达到20.2g/Lꎮ与以模拟溶液为进料液相比ꎬ琥珀酸离子的转移减少了35%ꎬ推测是无机化合物和其他生物成分沉积造成的膜污染阻碍了离子的跨膜运输ꎮ为减轻类似因发酵液内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对膜表面造成的污染ꎬ可以在实际发酵液进入双极膜前对其进行预处理ꎮ例如冯涛等[22]发明的一种BMED制酸工艺将含葡萄糖酸钠的发酵液经过预过滤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再经过微孔过滤器截留大分子量污染物ꎬ降低了BMED膜堆受污染的程度和清洗频率ꎮ为放大BMED制酸工艺的绿色节能优势以提高其竞争力ꎬ学者们通过将其他技术的引入降低BMED产酸的能耗和碳足迹ꎮ采用BMED技术制取柠檬酸的相关研究较早被提出ꎬ早期研究表明用BMED制取柠檬酸是一种能耗低㊁污染少的新工艺[23 ̄24]ꎬ但目前还没有将BMED用于柠檬酸回收的工业化应用报道ꎬ其主要原因是膜堆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25]ꎮ为进一步降低BMED制备有机酸的能耗从而降低成本ꎬ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被引入BMED制备有机酸的研究ꎮ将BESs产生的外源电子与BMED整合构成了微生物电解脱盐化学生产单元(MEDCC)[26]ꎮMEDCC工艺由于部分电源是由BESs提供ꎬ所以能耗很低ꎮLiu等[27]将MEDCC用于生产苹果酸(图3)ꎮ在恒压1.0V条件下ꎬMEDCC能将0.3mol苹果酸钠转化为0.23mol苹果酸ꎬ最大电流密度是BMED工艺的5倍ꎮ由于50%的能量由阳极的微生物提供ꎬ能耗仅为普通BMED过程的10%~30%ꎮLuo等[25]研究了用MED ̄CC制备柠檬酸ꎬ在最佳操作模式下ꎬMEDCC的最低电耗为(0.81ʃ0.03)kWh/kgꎬ仅为其他电渗析过程891第1期闫凯旋等: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能耗的10%~40%ꎮMarta等[28]通过反馈控制回路将太阳能产生的可变电流用于BMED产酸ꎬ将单位产酸能耗从7.3kWh/kg降低到4.4kWh/kgꎬ进一步减少了BMED过程的碳足迹ꎮ图3㊀MEDCC生产苹果酸结构原理图[27]Fig.3㊀MEDCCproductionofmalicacidstructureschematic3.1.2㊀BMED制取难溶性有机酸㊀基于双极膜的水解特性ꎬ将有机盐转化为有机酸不是十分困难ꎬ但一些酸ꎬ如葵二酸㊁水杨酸等难溶或者不溶于水的有机酸因其极低的溶解度会给膜堆带来巨大的叠加电压降甚至堵塞膜堆ꎬ限制盐的转换ꎮ虽然通过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酸的溶解度ꎬ但由于离子交换膜的使用温度区间有限ꎬ高温会减少膜的使用寿命ꎬ甚至会损毁膜片ꎮZhang等[29]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介质与BMED组成两相双极膜电渗析(TPBMED)以达到将葵二酸钠转化为葵二酸的目的ꎮ乙醇溶解葵二酸的同时ꎬ水相还能溶解更多无机电解质减小堆电阻ꎬ结果表明ꎬ由于BP ̄C型TPMBED对葵二酸的溶解度高且成本容易接受ꎬ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制葵二酸方法ꎮLiu等[30]也采用类似的TPBMED系统制备水杨酸ꎬ所用膜堆有效膜面积7.07cm2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ꎮ通过添加有机溶剂提高有机酸溶解度的方法虽然可以实现BMED生产难溶有机酸ꎬ但是双极膜膜层与有机溶剂接触会发生溶胀现象ꎬ特别是大尺寸的膜片溶胀现象更为严重[29]ꎮRottiers等[18]通过使膜反向偏振来分离阴离子交换和阳离子交换层ꎬ将阴㊁阳离子交换层分别放入由不同有机溶剂与0.5mol/L水杨酸钠和水的组成的混合液中ꎬ24h以后发现含不同有机溶剂的混合液会对阴㊁阳离子交换的厚度产生影响ꎬ这种溶剂混合物引起的溶胀行为会导致双极膜的形态发生变化ꎬ进而导致高电压降ꎬ甚至造成双极膜损坏无法使用ꎮ上述Liu等[30]实验中双极膜与有机溶剂混合液直接接触ꎬ却没有明显溶胀现象的发生ꎬ这主要是因为其膜片有效面积仅为7.07cm2ꎬ小膜堆的膜片拥有更大的边缘表面积比ꎬ膜更容易夹紧ꎬ拥有更好的抗形态变化能力ꎬ所以受溶剂混合物影响较小ꎬBMED性能未受明显影响[18]ꎮ为了使大尺寸膜片也能生产难溶有机酸ꎬRot ̄tiers等[18]设计了一种BP ̄C ̄C构型BMED(见图4)ꎬ膜片有效面积64cm2ꎮ该设计用两张阳离子交换膜包裹含有机溶剂和盐的共混物料ꎬ从而避免双极膜和有机溶剂的直接接触ꎬ解决了双极膜由于受有机物浸泡而产生的溶胀问题ꎮ图4㊀BP ̄C ̄C构型示意图[18]Fig.4㊀BP ̄C ̄Cconfigurationdiagram3.2㊀BMED制备无机酸由于BMED制酸工艺投资成本高ꎬ与传统制酸工艺相比经济性优势不明显ꎬ特别是无机酸的制备规模较大ꎬBMED的成本劣势更加突出ꎮ许多无机酸制备研究以处理高浓度无机盐废水[17ꎬ31 ̄32]或者回收重金属等为目的展开ꎮ不过BMED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产酸品质较高ꎬ有利于提高酸产品的价值ꎬ因此出现了一批围绕清洁制备高品质无机酸的实验研究ꎮ乔婧等[33]用BMED技术以提溴吸收完成液(NaBr)为原料制备HBr和NaOHꎬ考察电流密度㊁盐浓度㊁盐室pH等操作条件对BMED性能的影响ꎬ实验表明在电流强度2.5~3Aꎬ盐初始浓度40~50g/Lꎬ酸碱初始浓度0.1~0.2mol/L时电流效率较高ꎬ能耗较低ꎮ解决了传统精制溴产品工艺中操作程序繁琐㊁设备占地大㊁污水产量大等问题ꎮ次磷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ꎬ特别是高纯品次磷酸在精密电子加工领域有重要应用ꎮ为克服离子交换工艺的固有缺陷ꎬ杭晓风等[34]发明了一种用三隔室构型BMED制备次磷酸的工艺ꎬ以次磷酸钠为原料精制次磷酸ꎮ该工艺简单㊁单位产酸能耗低㊁无二次污染㊁易进行工业化放大ꎮ中试制备的次磷酸浓度高达35~180g/Lꎬ副产物NaOH浓度为15~100g/Lꎬ可用于次磷酸生产过程中的pH调节ꎮ但由于双极膜的非理想选择透过性ꎬ碱室内的Na+通过双极膜泄露进入酸室ꎬ这种同离子泄露现象降低了次磷酸的纯度和品质ꎮ为进一步提高次磷酸纯度降低Na+污染ꎬ沈江南等[35]将离子交换技991应用化工第49卷术应用于BMED精制次磷酸的后处理ꎬ将Na+含量从200mg/L成功降低至20mg/Lꎮ通过BMED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的耦合应用ꎬ实现了高纯品次磷酸的清洁化制备ꎮ4 结束语近年来ꎬBMED技术在酸制备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ꎮ但双极膜的性能和成本问题仍是限制其在制酸领域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ꎮ虽然静电纺丝等新工艺制备的双极膜在低膜层电阻㊁强界面层稳定性㊁中间层高水解离效率㊁耐高电流密度等方面取得一定进步ꎮ但所制双极膜在复杂料液环境㊁长时间㊁高温等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ꎮ另外ꎬ膜堆构型对BMED制酸性能具有重要影响ꎬ要综合考虑制酸过程中的酸碱的溶解度㊁解离程度㊁挥发性等特性ꎬ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膜堆构型ꎮ制备高性能双极膜和设计新构型膜堆有利于提高制酸效能并降低系统成本ꎬ但现阶段双极膜的制备和膜堆构型发展相对平缓ꎬ近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ꎮ从近几年BMED在制酸领域的最新进展来看ꎬ将BMED技术与生物电池㊁RO㊁离子交换㊁电渗析㊁太阳能等现有成熟技术耦合应用或许是降低BMED成本ꎬ提高制酸性能的可行策略ꎮ未来ꎬ更多新型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将有助于促进BMED技术在制酸领域的工业化应用ꎬ并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 零排放 ꎮ参考文献:[1]㊀SzczygiełdaMꎬProchaskaK.Alpha ̄ketoglutaricacidpro ̄ductionusing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7ꎬ536:37 ̄43. [2]GuoAHꎬWangFSꎬZhangBG.Electrodialyticproduc ̄tionofhypophosphorousacidwithsix ̄compartmentelec ̄trolyticcellandTi ̄PbO<sub>2</sub>anode[J].Ad ̄vancedMaterialsResearchꎬ2010ꎬ96:67 ̄70. [3]AchohAꎬZabolotskyVꎬMelnikovS.Conversionofwater ̄organicsolutionofsodiumnaphtenatesintonaphtenicacidsandalkaliby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s[J].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ꎬ2019ꎬ212:929 ̄940.[4]DuanXꎬWangCꎬWangTꎬetal.Comb ̄shapedanionex ̄changemembranetoenhancephosphoricacidpurificationbyelectro ̄electrodialysis[J].JournalofMembraneSci ̄enceꎬ2019ꎬ573:64 ̄72.[5]WangQꎬWuBꎬJiangCꎬetal.Improvingthewaterdisso ̄ciationefficiencyinabipolarmembranewithamino ̄func ̄tionalizedMIL ̄101[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7ꎬ524:370 ̄376.[6]刘颖ꎬ王建友.双极膜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ꎬ2016ꎬ35(1):157 ̄165.[7]夏敏ꎬ操容ꎬ叶春松ꎬ等.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工业高含盐废水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ꎬ2018ꎬ37(7):2820 ̄2829.[8]MartinezRJꎬFarrellJ.Quantifyingelectricfieldenhance ̄mentofwaterdissociationratesinbipolarmembranes[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ꎬ2019ꎬ58(2):782 ̄789.[9]朱雯.双极膜的制备及水解离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ꎬ2014.[10]SimonsRꎬKhanarianG.Waterdissociationinbipolarmembranes:Experimentsandtheory[J].JournalofMem ̄braneBiologyꎬ1978ꎬ38(1/2):11 ̄30.[11]WakamatsuYꎬMatsumotoHꎬMinagawaMꎬetal.Effectofion ̄exchangenanofiberfabricsonwatersplittinginbipo ̄larmembrane[J].JournalofColloid&InterfaceScienceꎬ2006ꎬ300(1):442 ̄445.[12]陈晓ꎬ陈丽金ꎬ陈日耀ꎬ等.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壳聚糖 ̄聚乙烯醇双极膜[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ꎬ2015ꎬ31(5):154 ̄158.[13]ShenCꎬWyciskRꎬPintauroPN.Highperformanceelec ̄trospunbipolarmembranewitha3Djunction[J].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17ꎬ10(6):1435 ̄1442. [14]朱希ꎬ沈春晖ꎬ金怀洋ꎬ等.静电纺丝技术在双极膜制备中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ꎬ2018(2):137 ̄142.[15]WangYꎬNiZꎬHuangCꎬetal.Productionofmonoproticꎬdiproticꎬandtriproticorganicacidsbyusingelectrodialy ̄siswithbipolarmembranes:Effectofcellconfigurations[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1ꎬ385(1/2):226 ̄233.[16]LiYꎬShiSꎬCaoHꎬetal.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 ̄sisforgenerationofhydrochloricacidandammoniafromsimulatedammoniumchloridewastewater[J].WaterResꎬ2016ꎬ89:201 ̄209.[17]NoguchiMꎬNakamuraYꎬShojiTꎬetal.Simultaneousre ̄movalandrecoveryofboronfromwastewaterbymulti ̄step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J].JournalofWa ̄terProcessEngineeringꎬ2018ꎬ23:299 ̄305.[18]RottiersTꎬBruggenVDBꎬPinoyL.Productionofsalicyl ̄icacidinathreecompartmentbipolarmembraneelectro ̄dialysisconfiguration[J].JournalofIndustrialandEngi ̄neeringChemistryꎬ2017ꎬ54:190 ̄199.[19]HuangCꎬXuTꎬJacobsML.Regeneratingflue ̄gasdesul ̄furizingagentsby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J].AicheJournalꎬ2010ꎬ52(1):393 ̄401.[20]MiaoMꎬQiuYꎬYaoLꎬetal.PreparationofNꎬNꎬN ̄trime ̄thyl ̄1 ̄adamantylammoniumhydroxidewithhighpurityvia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J].SeparationandPur ̄ificationTechnologyꎬ2018ꎬ205:241 ̄250.[21]SzczygiełDaMꎬAntczakJꎬProchaskaK.Separationand002第1期闫凯旋等: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制酸领域的研究进展concentrationofsuccinicacidfrompost ̄fermentationbrothby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EDBM)[J].Separation&PurificationTechnologyꎬ2017ꎬ181(30):53 ̄59.[22]冯涛ꎬ邓传东ꎬ易家祥.一种葡萄糖酸的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工艺:CNꎬ104328452A[P].2015 ̄02 ̄04. [23]PinacciPꎬRadaelliM.Recoveryofcitricacidfromfer ̄mentationbrothsby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 ̄branes[J].Desalinationꎬ2002ꎬ148(1):177 ̄179. [24]XuTꎬYangW.Citricacidproductionby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s[J].ChemicalEngineering&Pro ̄cessingProcessIntensificationꎬ2002ꎬ41(6):519 ̄524. [25]LuoHꎬChengXꎬLiuGꎬetal.Citricacidproductionusingabiological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7ꎬ523:122 ̄128. [26]ChenSꎬLiuGꎬZhangRꎬetal.Developmentofthemicro ̄bialelectrolysisdesalinationandchemical ̄productioncellfordesalinationaswellasacidandalkaliproductions[J].EnvironSciTechnolꎬ2012ꎬ46(4):2467 ̄2472. [27]LiuGꎬLuoHꎬWangHꎬetal.Malicacidproductionusingabiological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4ꎬ471:179 ̄184. [28]Herrero ̄GonzalezMꎬDiaz ̄GuridiPꎬDominguez ̄RamosAꎬetal.Photovoltaicsolarelectrodialysiswithbipolarmembranes[J].Desalinationꎬ2018ꎬ433:155 ̄163. [29]ZhangFꎬHuangCꎬXuT.Productionofsebacicacidusingtwo ̄phase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ꎬ2009ꎬ48(16):7482 ̄7488.[30]LiuXꎬLiQꎬJiangCꎬetal.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 ̄sisinaqua ̄ethanolmedium:Productionofsalicylicacid[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5ꎬ482:76 ̄82. [31]TangYPꎬLuoLꎬThongZꎬetal.Recentadvancesinmembranematerialsandtechnologiesforboronremoval[J].JournalofMembraneScienceꎬ2017ꎬ541:434 ̄446. [32]BunaniSꎬArdaMꎬKabayNꎬetal.Effectofprocesscondi ̄tionsonrecoveryoflithiumandboronfromwaterusing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BMED)[J].Desalina ̄tionꎬ2017ꎬ416:10 ̄15.[33]乔婧ꎬ孙玉柱ꎬ宋兴福ꎬ等.双极膜电解提溴吸收完成液制备HBr和NaOH[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1):1 ̄10.[34]杭晓风ꎬ万印华ꎬ陈向荣.一种双极膜电渗析法制备次磷酸的工艺:CNꎬ105688676A[P].2016 ̄06 ̄22. [35]QiuYꎬYaoLꎬLiJꎬetal.Integrationofbipolarmembraneelectrodialysiswithion ̄exchangeabsorptionforhigh ̄qual ̄ityH3PO2recoveryfromNaH2PO2[J].ACSOmegaꎬ2019ꎬ4(2):3983 ̄3989.(上接第195页)[43]李传宪ꎬ阎孔尧ꎬ杨爽ꎬ等.CO2溶胀和CH4协同作用下长庆原油流动性的改善[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ꎬ2017ꎬ30(5):86 ̄92.[44]WangXꎬLuoPꎬErVꎬetal.AssessmentofCO2floodingpotentialforBakkenformationꎬSaskatchewan[C].Alber ̄taꎬCanada:SocietyofPetroleumEngineersꎬ2010. [45]JerauldGR.Timingofmisciblehydrocarbongasinjectionafterwaterflooding[C].TulsaꎬOklahoma:SocietyofPetro ̄leumEngineersꎬ2000.[46]韩海水ꎬ李实ꎬ马德胜ꎬ等.全直径砾岩长岩心水驱后烟道气驱油与埋存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ꎬ2018ꎬ45(5):847 ̄852.[47]刘学伟ꎬ梅士盛ꎬ杨正明.CO2非混相驱微观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ꎬ2006(3):91 ̄93ꎬ110.[48]杨正明ꎬ姜汉桥ꎬ周荣学ꎬ等.用核磁共振技术测量低渗含水气藏中的束缚水饱和度[J].石油钻采工艺ꎬ2008(3):56 ̄59.[49]李佳琦ꎬ陈蓓蓓ꎬ孔明炜ꎬ等.页岩油储集层数字岩心重构及微尺度下渗流特征 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ꎬ2019ꎬ40(3):319 ̄327.1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在最近的10几年里,双极膜电渗析技术(Elec-Trodialysis with Bipolar Membrane,EDBM)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双极膜的应用研究已经深入到环境、化工、生物、食品、海洋化工和能源等各个方面。

但是真正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主要也就是在有机酸发酵生产中的应用了。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可以浓缩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可以除去发酵液中的无机盐离子。

对于发酵产物为有机酸盐的,还可以实现从有机酸盐到有机酸的转化,而不需要另外加酸,也不产生任何酸碱盐废液。

因此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工原料和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环境效益。

同时因其产品回收率高、纯度高,而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令人振奋。

所以从1995年后,在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和德国等都纷纷建立了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有机酸或氨基酸的工厂,而国内大多还只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

我们也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双极膜价格贵,设备一次性投入很大,因而在大规模生产上还不是很普及。

所以若能在双极膜本身的生产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会非常乐观。

1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生产有机酸的原理双极膜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猛的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由阴、阳膜层缔合而成,在电场的作用下,阴、阳膜层的界面就会发生水的解离,产生H+和OH-.H+可与阴离子结合成酸,OH-可与阳离子结合成碱,这就是双极膜能够实现制酸、制碱的关键所在。

据理论计算,制备1mol/L 25℃的酸和碱,双极膜的理论电势只有0.83V,而电解需2.1V,因此利用双极膜进行水解离制备酸和碱比直接电解水要经济得多。

双极膜电渗析技术是在离子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膜分离技术,其基本依据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和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以及双极膜特有的水解产生H+、OH-的能力。

在此法中同时还有配套使用的阴膜和阳膜。

阳膜通常含有带负电的活性基团,能透过阳离子,阴离子则受到阻挡;而阴膜通常含有带正电的活性基团,能透过阴离子,但排斥和阻挡阳离子。

这就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双极膜因其由阴阳膜缔合而成,所以兼具阴阳膜的特性;同时产生了新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能解离水,产生H+和OH-。

双极膜电渗析法有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三室式和两种二室式。

如图1(略)所示的三室式中,一个单元由双极膜、阴膜和阳膜分隔组成酸室、盐室和碱室。

有机酸盐MX进入中间的盐室后,在电场作用下,其阳离子M+通过阳膜进入碱室,与双极膜分离出来的OH-形成碱MOH;而阴离子X-则通过阴膜进入酸室,与双极膜分离出来的H+形成有机酸HX。

所以,应用这种电渗析法可由盐同时制得纯酸与纯碱。

二室式电渗析有两种,图2(略)所示的可称为产碱的二室式。

两张双极膜间用阳膜分隔成盐室和碱室。

有机酸盐MX的溶液进入左边盐室,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阳膜侧析出的H+直入盐室,与有机酸阴离子X-结合成有机酸分子;M+则在电场作用下通过阳膜进入右边碱室,与双极膜产生的OH-形成碱。

这种电渗析法可由有机酸盐制得一种纯碱和酸与盐混合液。

另一种可称为产酸的二室式。

如图3(略)所示,两张双极膜间用阴膜分隔成酸室与盐室。

有机酸盐MX进入右边盐室,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阴离子X-通过阴膜进入左边酸室,形成酸HX;而在盐室中的M+与双极膜产生的OH-形成碱。

这种电渗析法可由有机酸盐制得一种纯酸和盐与碱的混合物。

2 双极膜电渗析法与传统工艺相比的优势传统的有机酸发酵生产下游处理工艺大多是酸化沉淀法。

因为很多有机酸的发酵过程是先得到有机酸盐,然后进一步转化成相应有机酸的。

酸化沉淀法一般是用硫酸酸化有机酸盐,生成硫酸盐和相应的有机酸。

这一生产工艺包括酸解、沉淀、过滤等过程,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硫酸,而且过程复杂,生产劳动强度大,形成大量废液、废渣污染环境,特别是产品收率低。

所以很多人就试图采用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ED)以及新型的双极膜电渗析法(EDBM)。

离子交换法是使有机酸盐溶液通过酸型阳离子交换柱,其中金属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氢交换,从而转化成有机酸。

这种方法所用的离子交换柱体积庞大,离子交换树脂需反复再生,操作复杂,还要消耗大量的酸碱和洗涤用水,并产生大量废液。

普通电渗析法利用离子交换膜(阴、阳膜)在电场作用下的选择透过性,处理有机酸盐发酵液,得到有机酸,过程相对简单,消耗化工原料相对减少,污染也少。

但其不能自行产生H+,所以依然要加入大量的酸,然后产生大量相应的盐。

若用双极膜电渗析直接从发酵液生产有机酸,借助于双极膜离解的H+将发酵液中的有机酸根转化为有机酸,离解的OH-和发酵液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碱,再回用于发酵。

这样极大程度地减少废物排放、环境污染,降低化工原料和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环境效益;且过程简单,产品回收率和纯度高,而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表1就用直观的列表方式对这四种方法进行简单比较。

表1 双极膜电渗析法与传统工艺的比较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EDBM and traditional technics3 双极膜电渗析在有机酸发酵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10几年里,全球有10几家知名的工厂共装备了大约2500m2的双极膜。

1986年双极膜电渗析技术首次在Washington Steel(US)公司用于从不锈钢浸洗液中回收氢氟酸和硝酸。

从1995年后,在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和捷克等都纷纷建立了双极膜电渗析法生产有机酸或氨基酸的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Eurodia Industrie在法国建成了一个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将有机酸盐转化为有机酸的工厂,年运行8000h,年产2600t.两个膜组型号为EUR20-240,组装膜81m2。

其有机酸的转化率(纯度)98%,浓度达到390g/L,但原文中未透露具体是哪种有机酸。

3.1 柠檬酸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柠檬酸发酵生产中研究较多。

Novalic等深入地研究了三室式双极膜电渗析法分离柠檬酸的特性,研究的电流密度范围在30-100mA/cm2之间,其产出的柠檬酸浓度为20%-60%,产生的碱为1-3.5mol/L.Pinacci等研究了用双极膜电渗析法从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方法。

他们比较了双极膜电渗析器的3种结构模式(如图1,2,3略),认为“双极膜-阳膜-双极膜”的模式(如图2)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另外两种模式不适合柠檬酸的生产。

结果还显示在连续生产中转化率以80%为宜,再提高转化率时电能消耗就会陡升;在单批试验中转化率可达92%.Xu Tongwen等也分析了这3种结构模式,得出与Pinacci相同的结论。

另外他们认为柠檬酸钠的最佳起始浓度为0.5-1.0mol/L。

3.2 乳酸在1989年,Nispen等发明了一种用双极膜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乳酸的方法。

Habova等进一步改进,采用两步法从发酵液中分离乳酸,并对影响结果的条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最佳结果是:第一步用普通电渗析(ED)浓缩乳酸盐达到175g/L,第二步再用双极膜电渗析转化乳酸,使含量达到151g/L.Li Hong等直接制作了一个双极膜电渗析生物反应器,整合在发酵设备中,实时提取生成的乳酸。

生物反应器还备有自动pH传感器,在不另加碱的情况下,就能自动调节好pH。

另外还发现通过这样的生物反应器及时地分离乳酸,降低了发酵的产物抑制,提高了乳酸的产出率。

3.3 酒石酸林涛、余立新通过实验证实了二室式和三室式双极膜电渗析法用于从酒石酸盐制备酒石酸过程的可行性,系统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电流效率、能耗、产品浓度和纯度等技术指标。

实验表明:在二室式中,以15%的钠盐进料,循环210min,可以使97.12%的钠盐转化为酸,平均电流效率为82.9%,电能消耗2.09kW·h/kg酸;三室式中以10%的钾盐进料,318min后可得到纯度为99.9%的酒石酸溶液,电流效率为91.8%,能耗为7.04kW·h/kg。

同时他们指出两个重要问题,其一是当酒石酸盐浓度较高时,电渗析过程中容易形成酒石酸氢钠晶体而损害膜;其二是要得到高纯度酒石酸溶液就必须延长转化时间,但是电渗析到后来时,电流效率是相当低的,势必会耗费大量电能而造成经济上不合算。

他们建议除去少量Na+的任务可再加一步小负荷的离子交换来完成。

这可能也是今后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4 其他有机酸早在1992年,蒋维钧等就申请了“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制备有机酸的设备与工艺”的专利。

他们以葡萄糖酸为例,采用1.2mol/L的葡萄糖酸钠液为原料,电流密度100mA/cm2,循环6h后转化率达到98%。

Trivedi、Yu Lixin等就双极膜电渗析在乙酸回收或生产中的应用也有相应的报道。

Yu Lixin还对双极膜电渗析在维生素C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过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转化率高达98%,平均电流效率达70%,平均耗电1.0kW·h/kg,制得的粗维生素C产品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另外,Alvarez等在水杨酸,余立新等在牛磺酸,曾小君在亚氨基二乙酸方面都有相应的研究报告,但都限于实验阶段。

4 展望虽然国内外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茶,国外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也有将近20年历史,但由于双极膜的价格一直比较贵,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非常大,所以国内基本未见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国内生产的双极膜与国外高质量的双极膜还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因此需要大力加强膜本身的研究,降低膜的成本和膜电阻,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同时开发更适合于有机酸生产的低价的双极膜电渗析器。

总的来说,双极膜电渗析技术生产有机酸,过程简单,消耗化工原料少,无污染,产品回收率高、纯度高,易于工业放大和实现自动化及连续操作,并且可以和发酵偶联,降低产物反馈抑制效应,提高发酵产率。

所以只要在双极膜本身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双极膜的生产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低的话,那么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将会很快普及并代替传统的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