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实验六 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及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多源汇地下水流系统设计与演示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砂箱物理模拟直观再现托特理论的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局部、中间、区域的水流系统;
2.通过调整降雨量大小,模拟不同降雨入渗补给强度对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
3.通过均质砂箱和非均质砂箱多级水流系统的模拟演示,分析介质场渗透性对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
二.仪器介绍
多级水流系统演示仪主要包含潜水砂箱、降水系统、河流排泄系统、示踪点、测压点、测压板
1.潜水砂箱主体装的是石英砂,模拟砂粒介质,可以是均质含水层,也可以是非均质含水层;
2.降水系统:砂箱补给源为3个独立的降水装置,从右到左为三段补给源。每个降水装置的进水口都与蠕动泵相连,可以独立并精确的控制降雨量大小;
3. 河流排泄系统:砂箱有三个低洼河谷,构成可能的势汇,三个河谷从右往左依次降低,河流的流量可以用量筒和秒表测量;
4.流线示踪系统:砂箱正面上方有一排示踪点,示踪点外面套有红色中空橡皮头,以便注入红色墨水,可以示踪地下水流线;
5.水位观测系统:砂箱背面有多排测压点,连接测压板,可以测定砂箱中不同测压点的水头值。
三、实验步骤
1. 熟悉地下水流系统模拟演示仪的结构及功能。
2. 观察均匀介质中的地下水流系统。
1号砂箱为均匀介质,通过调节蠕动泵转速,使得降雨强度中等,砂箱中出现三级地下水流系统。水位稳定以后,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1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
减小蠕动泵转速,减小降雨强度,向简单水流系统转变(局部、区域两级水流系统),分析降水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
3. 观察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地下水流系统。
在2号砂箱进行中等强度的降水,水位稳定以后,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2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
与1号砂箱中等降水强度下的水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介质渗透性对地下水流系统
发育模式的影响。
4. 观察透镜体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
3号砂箱分别装有一个高渗透介质透镜体和低渗透介质的透镜体,观察中等降水强度下的地下水流系统,根据示踪流线和测压点水位,在图6-3中绘制流网图。测量各个蠕动泵的转速,砂箱各个排泄点的流量,并记录在表6-1中。
与1号砂箱中等降雨强度下的水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介质非均质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
四、实验成果提交
1. 根据上述步骤完成表格6-1,并在图6-1、图6-2、图6-3上绘制流网图。
2. 根据步骤2,分析降雨强度对地下水流系统发育模式的影响。
3. 根据实验步骤2、3、4,对比1号、2号、3号砂箱的流网图,分析含水层介质对地下水流系统模式的影响。
4. 根据表6-1,思考:每个砂箱总的排泄量是否应该等于总补给量?为什么?
表6-1 砂箱各补给和排泄点流量观测
表6-2 地下水流系统实验参考数据---各测压点水头观测
备注:实验数据为《水文地质学基础》MOOC开课小组提供。
图6-1 均匀介质砂箱(K1粒径:0.25~0.4mm)
图6-2 层状非均质介质砂箱
(K1粒径:0.25~0.4mm;K2粒径:0.098~0.25mm)
图6-3 含透镜体介质砂箱
(K1粒径:0.25~0.4mm;K2粒径:0.098~0.25mm;K3粒径:0.42~0.84mm)实验报告日期;报告人;注册号(网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