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建设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建设分析
一、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现状
1.教材出版市场缺乏规范计算机教材的需求量大,定价高,其发行往往能够给出版单位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很多出版单位都涉足这一专业领域的教材出版。不过,因为计算机教材出版市场没有统一规范,导致各类教材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标准。例如,一些新的计算机名词、概念和计量单位等术语,出现了多版本称谓,如“复制”和“拷贝”“;默认”和“缺省”“;Windows”和“WINDOWS”等。教材出版物中,若出现这类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则很容易引起教材使用上的混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严重脱节,存有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业发展对教材内容更新的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纸质教材出版涉及编写、排版、印刷和发行等多个环节,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行业来说,教材落后于实际的局面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3.教材形式单一迄今为止,很多高校计算机教材的形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图书上,对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手段借鉴不足,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元素,不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单一的教材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的教学需求,而且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4.教材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教材体现一定的应用性和创造性。虽然部分计算机教材的内容充足新颖,知识体系更新也比较快,但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灌输,缺少与实际案例的结合。从根本上讲,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其实用性非常重要。例如,针对编程语言的学习,很多计算机教材里是一种纯理论讲解的语法结构知识,而没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案例供学生参考。这种教材往往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学生动手编程能力却比较弱。
二、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多维属性分析
1.目标属性——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科学的培养目标体系是开展专业
化教育的关键,更是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就高校而言,
计算机学科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拥有系统性
和创造性思维,并能够胜任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
等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不过,因为学校类型与办学定位的差异,
不同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而,计算机
专业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特殊性。例如,综合性院校的计
算机专业,其教材建设便可以发挥学科交叉的资源优势,体现多学科
融合的特点;而研究型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其教材应特别注重理论知
识的丰富化,教材内容紧跟学科理论前沿,并且要注重学生对专业领
域理论研究兴趣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则应该在教材建设中加入更多
的实用性元素,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应用能力。总之,计算机专业教
材中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和内容编排等要素,都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
标进行设定。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建设应着重考虑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教材更好地服
务于计算机学科的长远发展。
2.内容属性——以先进性为原则自计算机技术诞生并获得广泛应用
以来,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等新兴技术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快速地更新换代。而专业教材的编写、排版、印刷和发行等环节却存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计算机专业教材出
版跟不上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使得教材内容在一定水准上与实际
脱节。从内容属性的角度上看,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出版建设应体现出“新、用、适、精”的基本要求。“新”指的是教材内容应及时跟进
研究前沿,一方面,要体现本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案例等;另一方面,要剖析这些新
成果在制造、金融、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运用情况。另外,对于一些
新兴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也应该有
深入浅出的讲解。“用”指的是教材建设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即要求
计算机专业教材反映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可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适”是指教材内容的知识量及难度应适合所服务的办学
层次,应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匹配,并具有一定的
启发性。“精”明确了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对质量的追求,符合当前
国家对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精”是指计算机专业教材建
设在“新、用、适”的前提下完成质量的提升。教材内容质量的出版
建设对教材编写者的知识体系具有较高要求。
3.对象属性——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的对象属性,即强调学生在教材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
教育价值理念的延伸。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材出版建设,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教材的出版建
设可以通过学科渗透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计算机专业是典型的科
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材编写可以
基于计算机学科体系,适当增强计算机与数学、物理、电子和自动化
等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的融合,提升计算机教材的综合性特征,从而
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二,教材的出版
编排应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作为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个体,
其认知心理、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出特定的规律。因此,计
算机专业教材的出版建设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
和特点为依据,遵循适用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
的知识技能。第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应结合相关案例和问题情境。计
算机教育说到底还是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三、多维属性下的计算机教材出版对策
1.做好教材出版建设的“顶层设计”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的顶层设计
工作需要由出版单位牵头,分别召集教育界和计算机产业界的多名专
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经长时间、广泛地调研整理,逐步形成计算机专
业教材出版的指导性方案,然后,围绕这一主体思路确定教材建设的
组织框架,制定出教材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另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