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9ca8e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e.png)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一、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节日既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人们团圆、祭祀、庆祝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应的节日风俗。
二、春节1. 节日概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历时15天。
这一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也是农历年度的开始。
2. 节日风俗•贴春联: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
•贴年画:家中贴年画,寓意祈求家庭安康和美满。
•放鞭炮:传统上,点燃鞭炮可以驱邪、辟邪,也是庆祝的一种方式。
•吃团圆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拜年:亲朋好友相互拜访,互相祝福,表示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和福运。
三、清明节1. 节日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节日是人们祭祖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2. 节日风俗•扫墓:人们前往祖先的坟墓,清理墓地,祭拜祖先,烧纸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踏青: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人们会外出踏青,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
•插柳:一些地方有在清明期间插柳的习俗,意在祈求来年丰收和五谷丰登。
四、端午节1. 节日概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节日既有纪念屈原的意义,也是人们驱邪和祈求健康的节日。
2. 节日风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组织划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
•粽子:人们会包粽子,粽子是节日的传统食物,象征着驱邪和祈求健康。
•悬艾叶:一些地方有悬挂艾叶的习俗,意在驱除疾病和邪恶。
五、中秋节1. 节日概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事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节日是人们祭月和团圆的时刻。
2. 节日风俗•赏月: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各种与月亮有关的活动。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02617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1.png)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引言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传统节日,人们都会根据习俗和庆祝方式来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尊重。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春节概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标志着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时间,人们会尽可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习俗1.贴春联和对联:这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寓意着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对联,以及一些吉祥寓意的图案,给家中增添节日的氛围。
2.年夜饭:中国人认为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的象征,因此在除夕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有鱼、鸡、肉等寓意着好运和吉祥的食物。
3.放鞭炮:燃放鞭炮是春节的传统之一,人们认为鞭炮能够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4.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送上新年祝福。
年轻人要给年长者拜年并向他们道贺,并接受他们的红包。
庆祝方式1.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热闹表演,有助于营造喜庆的氛围。
人们穿上狮子和龙的服装,表演精彩的舞蹈动作,以祈求吉祥和祝福。
2.灯笼和花灯展览:在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灯笼和花灯展览,用色彩斑斓的灯笼和花灯装饰街道和公共场所。
这些美丽的灯笼和花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愉悦。
3.春节晚会:春节期间,各大电视台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晚会。
这些晚会上精心准备了歌舞表演、小品节目、相声等,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清明节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或五庆祝。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和追思已逝的亲人或祖先,同样也是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习俗1.扫墓: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人们会去祖先的墓地祭拜和打扫坟墓,烧纸钱、烧香,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踏青: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季节,人们会利用这个节日的假日去郊外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摆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寓意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2c6b3c0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2.png)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寓意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有着特有的风俗和寓意,传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据传始于殷商时期。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此时万物始终新,寓意新春万象更新、万象复苏。
春节的风俗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等。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送红包、团圆饭等。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到7日之间,寓意慎终追远,缅怀祖先。
在清明节,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祭祖,还会烧纸钱、献花祭拜等。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
传统节日的特色食品——粽子就是这个节日的代表。
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吃雄黄酒等传统习俗,寓意传承民族精神和团结互助。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9月22日到24日之间。
中秋节代表团圆、欢乐和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象征性的节日之一,人们常用“月圆人团圆”的话来表达节日寓意。
此时,人们会欣赏月亮、赏花、祭祀和吃月饼等。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也称为“重九节”。
人们会爬山、吃重阳糕、赏菊花等,寓意祈求长寿、健康和吉祥。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种花样繁多的风俗习惯,而且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价值观。
这些节日通过习俗、礼仪、美食以及传统游戏等多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千年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1e7d5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7.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被人们确定并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给同学们介绍如下:除夕(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习俗有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现在给大家重点介绍几个节日的由来及习俗:除夕:农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叫“年”的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把“年”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b53fd7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1.png)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严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
在众多节日中,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纳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欢乐、五谷丰收、人畜兴隆,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闻。
随着社会的开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1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到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精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缔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0aecbc7e53a580216fcfefc.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中国节日和纪念日大全1月1日---元旦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4日---世界抗癌日2月10日---国际气象节2月14日---情人节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第二个周四---世界肾脏日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4月1日---愚人节4月4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最后完整周周三---国际秘书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3日---世界哮喘日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牛奶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14日---世界无偿献血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4日---世界卒中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29日---全国科普行动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二个周六---中国文化遗产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国际建筑日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中国航海日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2日---国际青年节9月4日---世界法律日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酒吧节9月10日---中国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2日---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老年痴呆日9月21日---世界停火日9月22日---世界无车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周日---世界清洁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9月最后一个周日---世界心脏日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国际音乐日•国际老年人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2日---国际口吃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0月31日---万圣节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11月11日---民间光棍节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5日---国际自愿者日12月7日---国际民航日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12月25日---圣诞节。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73f9809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1.png)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熏苍术/ 白芷、带五色线、做香囊
拜七姐、吃巧果、七夕储水、种生求子、迎仙、七 夕观星
舞火龙、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玩花灯、喝桂花 酒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 糕、饮菊花酒
8
除夕
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吃年夜饭、守岁、贴对联
9
青龙节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剃龙头、祭龙王、熏百虫、采龙气、拜土地、吃龙 须面
10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
祓禊祛病、郊外游春、祭祀高禖
11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钱、祭祀土地
12 寒食节
清明钱前一两日
禁火、吃冷食、祭扫、踏青、蹴鞠、斗鸡
13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王爷、吃灶糖、扫尘
序号 节日
时间
习俗
14
冬至
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
吃米团、吃饺子、冬酿酒、红豆饭
15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泡腊八蒜、做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粘 火勺、煮五豆
序号 节日
1
春节
2 元宵节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
时间
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
拜年、守岁、祭祀、舞狮、吃年糕、吃饺子、包春 卷、包汤圆、放鞭炮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吃汤圆、闹龙灯、赏灯、押舟、猜灯谜、 踩高跷、舞龙、舞狮子、踩高跷
3 清明节
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祭祖思远、踏青、放风筝、扫墓、插柳
4 端午节 5 七夕节 6 中秋节 7 重阳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0fe50e831b765ce04081485.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a68801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c.png)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习俗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的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一、春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团聚和祭祀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走亲访友,贴对联、剪窗花,吃饺子、团年饭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拜祭祖先,烧香祈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平安顺利。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是人们祭扫墓地,悼念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扫墓,烧纸钱,并在墓前祭奠祖先。
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家人朋友可以一起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等。
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会通过各种仪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赋诗作赋。
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
中秋节还有各种有趣的习俗,如玩柚子灯、拜月等。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驱邪祈福仪式。
龙象征着祥瑞和权势,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舞龙舞狮表演热闹、欢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典活动。
六、戏曲艺术中国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戏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七、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被誉为中国的国饮。
中国人讲究茶道,追求茶香,重视泡茶的过程。
泡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茶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八、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dc7cc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f.png)
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每年都会有很多重大的节日和庆祝活动。
这些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背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来说都有一定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进行。
春节的主要活动有贴年画、放烟花、吃饺子、拜年、舞龙舞狮等。
春节是中国人过年的最大节日,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一般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这个节日有着悼念祖先的重要意义,人们通常会扫墓、祭拜祖先,并做祭品。
除此之外还有吃清明节菜等传统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进行。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通常会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也有不少地方会进行赛龙舟比赛。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和家人团聚、赏月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5.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节日之一,一般在阳历10月1日。
这个节日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成立的日子,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举行阅兵仪式、升国旗等。
以上就是中国节日大全表及风俗介绍。
在这些节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悠久文化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传统的友好和善良。
恰当地了解和尊重这些传统习俗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友谊。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7b84bdb989eb172dec63b728.png)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七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同学们参阅。
一.春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有的地方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
春节习俗:1.喝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为腊八节。
人们“合五谷枣栗等果品为粥,祭先农,祭先祖”。
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日节,也称腊祭或蜡祭。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2.祭灶君腊月二十三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称“过小年”。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祭灶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米酒,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4.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拄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幅幅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期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挂年画年画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ff14741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8.png)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1、腊八节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来可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2、祭灶节(大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跟着《忙年》童谣的下一句,我们就来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节的日子。
祭灶节由来已久,晚在夏朝,灶君(灶王爷)就已经变成了民间推崇的一位大神。
据说每年至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必须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家访,禀报人间的世间不为,玉皇大帝以此做为对人们奖惩灾祸的依据。
所以啊,人们必须在这天好好地西凯努瓦县家中的灶王爷——给他喝美味的饺子,除此之外,送给灶王爷煎炒饴糖和面做的糖瓜儿,使他喝了以后粘粘糊糊地张不永记,就可以直观地跟玉皇大帝说道“不好”。
3、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冬日进令狐冲。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就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
传统名称分别存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春节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保佑丰年为主要内容,具有浓烈的各民族特色。
4、元宵节“见到说道马家滴粉不好,试灯风里买元宵。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作“上元节”,即为上元佳节,意义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为元宵、猜灯谜、耍龙灯等,喝美食元宵、汤圆。
5、清明节“南北山头多墓田,冬至凭吊各纷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
6、端午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端午节便存有赛龙舟、端午甲壳类粽、摆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7、七夕节“七夕今宵看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1ffd8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9.png)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下面介绍中国16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年节”、“大年”等。
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守岁、放鞭炮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之后的第15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是中国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烟火、写情书、吃巧果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是中国人祭月的节日,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登高的节日,中国人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8.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前三天,即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中国人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有吃寒食、放风筝等。
9. 除夕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中国人过除夕的传统习俗有贴春联、年夜饭、看春晚等。
10. 元旦元旦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1月1日。
元旦是中国人的公共假日之一,中国人过元旦的传统习俗有打烟火、聚餐、送礼等。
11.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节日,即每年的2月14日。
情人节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欢迎,中国人过情人节的传统习俗有送花、送礼、约会等。
妇女节是国际节日,即每年的3月8日。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5702ef40f7ec4afe04a1dfd6.png)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1.春节:一月一日(也叫元旦)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风俗习惯1、挂春联2、粘福字3、贴年画4、祭灶王5、迎财神6、逛花市7、逛庙会8、舞龙舞狮9、门神10、放鞭炮春节食俗蒸年糕,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1.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07c153810a6f524ccbf85b3.png)
同时置办各种过年食品等。汉族民间儿童唱的“迎年曲”称:“二十三祭灶倌,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去买花, 二十九去沽酒,年三十儿都捏鼻儿(包饺子)”或“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剃精细儿 (理发),二十八剃憨瓜(理发晚了),二十九装香炉(准备祭祖),年三十儿贴花门儿: (贴对联,挂年画),大年初一撅着屁股作揖儿(拜年)”。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 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 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 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
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 溢。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
避邪驱瘟之意。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 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 气的功效。
七夕节
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 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 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 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 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 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 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 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 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 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 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 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 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 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 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 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 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020210c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d.png)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63814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0.png)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贴窗花、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压岁钱等。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为“上元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祭拜祖先。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为“中秋节”。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等。
重阳节:重阳节是祭祖和登高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秋景、佩戴茱萸等。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也称为“腊八”。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熬制腊八粥,以示团圆和吉祥。
小年:小年也称为“祭灶节”,是中国民间祭灶的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灶神,并打扫厨房,以示送走旧岁,迎来新的一年。
以上是中国一些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活动,人们会在这些节日里庆祝、祭拜、祈福等,以表达对传统文化和祖先的敬意。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498f2827915f804d2b16c158.png)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 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 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 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 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 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 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 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 文学作品传世。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 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 九华,寄怀于言”。
重阳节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吃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 有登高的风俗,故重 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 等。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
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祠(湖北秭归)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植树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 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 植树节。
放风筝 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
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 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星星,被称 为“神灯”。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70b399f49649b6648d747db.png)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份左右)也叫上元节、元夕节,春节后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诗句有:灯转华夏千年过,些小佳节继开来。
香车宝马今何在?喜庆中原亿众安。
《元宵有感》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
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
《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元夕无月》作者:丘逢甲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明) 唐寅年到元宵灯火燃,龙腾狮舞夜难眠。
满帘花影月三五,一碗汤圆情万千。
《元宵夜思儿》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2、寒食节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习俗与清明节差不多。
3、清明节公历四月4-6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4、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跳湘江明志祭奠屈原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5、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八月节、“团圆节”。
人们祭月、拜月、玩月。
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合家人“千里共婵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中秋》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诗句:(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太常引》(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6、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我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大概公历10月份),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诗句有: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7、春节农历一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挂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吃年糕(谐音年高,意为年年高升)一、古代文化常识:襁褓:初生。
童年:孩提、总角、垂髫。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二、常见的借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