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讲述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对象:首先,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

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显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地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最后,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只有物质资料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一部分人从物质资料生产中脱离出来,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二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规律的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以生产力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把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评价生产关系好坏的唯一标准。

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答:同: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异:(1)自然规律是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而经济规律是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具有阶级性的。

4、经济规律的含义、类型及客观性答: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类型:(1 )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

( 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客观性:(1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起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5.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 )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提纲+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提纲+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提纲+思考题第⼀讲导论本章主要概念⽣产关系:指社会⽣产过程中⼈与⼈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产过程中的⽣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系列关系的总和⽣产——直接⽣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产资料直接结合⽣产出产品的过程。

分配——对直接⽣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交换——⼈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②⽣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平⾯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定条件下对⽣产有反作⽤。

⽣产资料所有制:指⼈们以⼀定形式占有⽣产资料⽅⾯形成的关系经济制度:指⼀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该社会的经济性质,⽀配和影响着其他⽣产关系的发展经济体制:指⼀定社会⽣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般包括⽣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第⼀,经济规律产⽣的条件是客观的;第⼆,经济规律的作⽤是客观的,其作⽤过程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范畴:指揭⽰社会⽣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复习与思考⼀、你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产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产是⼈类⽣存的基础——它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活资料,物质资料的⽣产还是⼈类发展的基础——⼈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2)⼈与⼈间有多种关系,物质⽣产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产关系,亦称⽣产关系。

⽣产关系的含义:指社会⽣产过程中⼈与⼈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产过程中的⽣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系列关系的总和。

(2)社会⽣产过程包括四环节:⽣产——直接⽣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产资料直接结合⽣产出产品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教材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导论-第八章)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堂在线)(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一章商品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一定量的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进行量上比较的可能性。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内,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由于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所有者都是独立的进行生产并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他们私人的行为。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是:(1)私人劳动有时不能在事实上转化为社会劳动。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导论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2.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3.经济范畴:也叫范围经济。

是指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4.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5.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讨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讨论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时代和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理论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已被实践所证实,是普遍适用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讨论3: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解答: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在经济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对于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

2.社会分工:即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3.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4.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是一种以直接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形式,即生产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P5)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展,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之中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P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2)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4、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P8)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P9)(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政治经济学(马经)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马经)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问题与思考名词解释交换价值: 能用来同别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属性。

即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时在数量上的比例。

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范畴。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属性,属于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属于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的效率或能力。

(两种表示法)价值形式:商品交换时,将价值和价值量通过交换价值而间接或相对表现出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出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价格标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货币流通规律:(流通手段时)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支付手段时)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代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的价格总额-互相抵消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答: 问题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属于自然范畴。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课后思考题.doc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课后思考题.doc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本章主要名词概念生产力劳动过程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再生产交换分配生产消费个人消费消费资料分工生产要素必要产品剩余产品必要劳动剩余劳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物质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什么含义?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它们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5、分工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6、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7、扩大再生产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8、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9、工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10、知识经济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本章主要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证券债券股票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2、商品具有哪两重属性?商品的二重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是何关系?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为什么商品的价值是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6、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并由此说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7、货币具有哪些职能。

8、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种演变?9、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10、价值规律具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是如何发挥这些作用的?11、信用具有哪些特性?信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哪些作用?12、为什么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信用能取代商业信用而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第三章本章主要名词概念供给需求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供求规律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 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 资源配置有哪几种方式?其各有何利弊?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 怎样理解市场体系?各类市场有什么特点?5. 市场机制是怎样运行的?第四章本章主要名词概念经济制度资本原始积累劳动力商品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工资成本价格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市场价值生产价格职能资本借贷利息企业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在现实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加速这些条件的形成?2.试述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3.怎样理解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理解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7.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资本集团和大土地所有者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8.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有什么区别?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什么?10.什么是资本积累?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必然性?11.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就业的影响。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政经思考题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关系,即研究⽣产关系及其规律。

(2)由于⽣产⼒和⽣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产⼒,即从⽣产⼒和⽣产关系的⽭盾运动中来研究⽣产关系。

(3)⽣产关系:⽣产关系是⼈们在物质资料⽣产和再⽣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因为它代表⽆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包含了鲜明的批判性和⾰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内在统⼀。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研究资本主义⽣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3)揭⽰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政经研究⽣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经济运⾏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经济规律和⾃然规律⼀样都具有客观性。

这是因为:第⼀,经济规律产⽣和发⽣作⽤的条件是客观的.第⼆,经济规律的作⽤是客观的。

所以⼈们处理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时:⼈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们可以认识并利⽤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依其产⽣和发⽣作⽤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第⼀,普遍经济规律;第⼆,共有经济规律;第三,特有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的?答:①历史背景。

A.产业⾰命⽤机器⼤⼯业代替了⼿⼯⽣产,奠定了资本主义⽣产⽅式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总的来说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总的来说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时,重在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规律性;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重在说明如何巩固、重在说明如何巩固、重在说明如何巩固、发展和完善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答:概括为以下几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而阐明两个从而阐明两个阶级对立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科学的阐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展现出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的远景。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抓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还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措施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准则。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考题.
6、“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 全相同的物资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 本。”这种说法对吗?请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此加以分析。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 因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是什么?
8、联系股份制的特点和作用说明发展股份制对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
9、实践证明,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必 须把计划和市场这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 此,请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说明,并结合我国的 实际,论述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 观调控体系。
10、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考题
1、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 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为什么企业还要千方百计提高劳动 生产率?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加以说明。 2、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 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实现。”这段话说明了 什么道理?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了, 劳动强度减轻了,收入提高了,人们由此看到的现象是 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减轻了。请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理对此现象加生产价格理论不仅 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报酬在形式上的矛 盾,而且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个阶级之间的经济对 立性质? 5、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房地产价格 上涨的现象,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上涨幅度较大;与 此相反,一些偏远地区房地产价格不仅不涨,反而有所 下降。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此现象加以分 析。

【政治】13级政治经济学重点课后思考题by陈子豪

【政治】13级政治经济学重点课后思考题by陈子豪

【关键字】政治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思考题提醒:①在答每道题前,先解释题目中出现的名词。

②代词还原为原有名词。

③每点根据理解拓展,尽量多写。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休息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休息时间决定。

(2)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休息生产率成反比。

②部门休息生产率越高,一定休息时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③个别休息生产率提高,每一单位产品的价值量降低,但社会必要休息时间没有减少,因此商品可按原价值量出售,处于有利地位。

2、为什么说私人休息和社会休息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原因:①它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②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③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3)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纸币的流通规律?(1)①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②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流通中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思考(一)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思考(一)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思考(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思考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政治经济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既是政治学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它研究的是政治与经济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以及经济活动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府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影响市场经济,如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调整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

2.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基础,经济衰退可能导致政治动荡。

–政治权力:经济实力往往可以转化为政治权力,影响政府决策。

经济全球化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对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相关的问题: - 国际收支不平衡:全球化导致资金和商品的跨国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国家间的竞争和不平衡。

- 跨国公司权力:跨国公司的崛起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它们具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跨国影响力。

- 政府治理能力:政府的治理能力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如如何应对跨国经济问题和协调国际合作等。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正逐渐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经济政策研究:更加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如如何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来促进社会发展。

2.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通过运用更多的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来揭示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和机制。

3. 跨学科合作:政治经济学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全面理解和解决问题。

结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领域,涵盖了政治与经济的广泛话题。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政治经济学中的问题,以提高对社会运行规律的认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思路。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

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2、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及第一~二篇【圣才出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及第一~二篇【圣才出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及第⼀~⼆篇【圣才出品】导论⼀、概念题1.⽣产⼒答:⽣产⼒是⼈们改造⾃然和控制⾃然界的能⼒,它反映⼈与⾃然界之间的关系。

⽣产⼒包含三个要素,即⼈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的劳动是⽣产⼒的决定性要素。

劳动资料包括⽣产⼯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起到划分时代作⽤的⽣产⼯具。

⽣产⼒中也包括科学。

科学技术不仅提⾼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并使劳动者创造出新的劳动资料和⼯艺⽅法,从⽽推动⽣产⼒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产⼒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并发挥着越来越⼤的作⽤。

社会⽣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产⼒,在社会化⽣产中,对⽣产过程进⾏有意识的监督和调节,对⽣产者及⽣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合理分配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产⼒的有效途径。

2.⽣产关系答:⽣产关系是指⼈们在物质资料⽣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由⽣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产关系是⼀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包括⼈们在⽣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产关系是由⽣产⼒所决定、不以⼈们的意识为转移的。

⽣产关系是⽣产⽅式的社会形式,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类历史上从低级到⾼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产关系。

3.经济范畴答:经济范畴是对经济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是⽣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作的结果。

有了经济范畴系列,就可以构筑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4.经济规律答:经济规律⼜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经济规律依⼀定的条件⽽发⽣作⽤,不以⼈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经济事物本⾝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变化。

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类:(1)在⼀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的经济规律,如⽣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2)在⼏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的经济规律,如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社会⼤⽣产规律;(3)在某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规律等;(4)在某种特定经济领域起作⽤的经济规律,它主要表明在⼀定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变动关系,如投⼊与产出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映收⼊和消费之间变动关系的恩格尔定律等。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3.劳动
答: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劳动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要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因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13.经济范畴
14.基本经济规律
15.经济规律体系
二、思考题
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
3.社会生产力是怎样形成的?
4.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正确认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7.生产方式
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是经济学领域划时代的科学变革,代表作就是《资本论》。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围绕着生产的各种因素即生产力要素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会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生产关系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3.什么是经济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各种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只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存在,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4.为什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彻底颠倒,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是普遍的宇宙规律。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划时代的革命。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导论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2.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3.经济范畴:也叫范围经济。

是指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4.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5.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讨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讨论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时代和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理论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已被实践所证实,是普遍适用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讨论3: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解答: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在经济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经济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学科,政治经济学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对于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

2.社会分工:即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3.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4.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是一种以直接以交换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形式,即生产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

5.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这些商品生产者的局部劳动具有私人的性质,可称为私人劳动。

6.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构成整个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的性质,可称为社会劳动。

讨论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自然经济是自己自足的经济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第四、自然经济是从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讨论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一、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的主体所有讨论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的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讨论4:怎样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自然经济只限于自然分工,排斥劳动的社会分工和协作,限制和延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第二、自然经济中各经济单位分散生产、互不往来,具有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特性,约束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中个经济单位互相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互相竞争中该井技术,在开拓市场中搞活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讨论5: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模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章商品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4.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反映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5.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主体。

它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正常的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8.简单劳动: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时间到劳动的倍加。

9.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10.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一是单位时间的产品数量。

1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讨论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同一关系?第一、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第二、另一方面,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讨论2: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一、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它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基础之上的。

讨论3: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是否违背价值规律?解答一: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此时处于卖方市场,商品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下降,短暂平衡。

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时,此时处于买方市场,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短暂平衡。

解答二:不违背,这是因为:1.从孤立的以此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

讨论4:试论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自发的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发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第三章货币1.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2.简单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的表现在与它想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3.扩大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4.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5.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6.货币拜物教:当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时,将其看作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力量的现象。

7.货币流通规律:即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8.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

其发行限于它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与需求量相互均衡,则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需求量,则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需求量,则纸币升值物价下跌。

9.通货膨胀:即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10.通货紧缩:即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

11.信用:以偿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2.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卖买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14.国家信用:是指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

15.企业信用:是指资本所有者与企业作为资本使用者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融资关系。

16.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者其它信用机构向缺乏货币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活动。

讨论1:价值形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解答: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讨论2: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第一、价值尺度第二、流通手段第三、贮藏手段第四、支付手段第五、世界货币讨论3:货币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式?1.最初采用金银条块的形式2.铸币3.信用货币4.银行券讨论4: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特点;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局限性;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

第二、商业信用也要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讨论5: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较之商业信用有何进步性?特点:首先、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其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在次、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即工商及农业企业,债权人是银行。

进步性:银行信用的特点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讨论6:论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解答:货币起源或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其本质是从商品中抽取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讨论7: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信用的本质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的本质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

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信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

具体表现详见课本P52。

第二篇经济制度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第一次大分工的标志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第二次大分工的标志是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第三次大分工的标志是商人阶层的出现以及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

2.资本原始积累:实质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得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