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乐海泛舟优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乐海泛舟
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三)能够熟悉《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四)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二、教材分析
(一)《摇篮曲》
1.作者简介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
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姓氏的第一个字母都为B),由此可见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及合唱作品。
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他继承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的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两百首)。
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
他记录整理所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最大贡献。
2.歌曲分析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
作于1868年。
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听来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动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歌曲用F大调(学生演唱时可以用bE大调)。
单二部曲式。
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第一乐段(第1—8小节)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第1—4小节),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句(第5—8小节)也可分为两个乐节。
第二乐段(第9—16小节)同样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第9—12小节),其中也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句(第13—16小节)其中同样可分为两个乐节。
这首歌曲虽为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二)《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作者简介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小随父亲学音乐,很早便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
由于生活贫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
但他又从不愿依附于权贵,所以始终没能改变他的艰难处境,年仅31岁就在贫困中离开了人世。
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遍了不同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
他用席勒、歌德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的歌曲,把诗歌与音乐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现诗的意境。
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不仅对旋律起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些甚至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他创作的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极具艺术性,许多歌曲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因而被人们称为“歌曲之王”。
2.乐曲分析
《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A大调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继歌曲《鳟鱼》问世两年后应朋友之邀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
全曲共分为五个乐章。
因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音乐主题写成,故又称其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部作品里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多种变
奏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主题: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奏出,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
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
小提琴时而级进,时而用琶音上下流动,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钢琴以三十二分音符作急速变奏,小提琴和中提琴以痉挛似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激动起来,给人以一种不祥之感。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
它一开始就用了ff的强音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使人感到小鳟鱼遭到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终曲:主题在小提琴及其他各声部上重新出现,钢琴又奏起了鳟鱼的“固定音型”,音乐又恢复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预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
(三)《惊愕交响曲》
1.作者简介
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虽然他并非这种体裁的首创者,但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乐队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其中后期创作的12部《伦
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旋律和充满活力的节奏,并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它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是位多产的作家,除交响乐之外,他还创作了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
海顿的音乐之所以有不朽的价值,因为它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气息清新,朝气蓬勃,令人感到鼓舞。
也因为他在作曲技术上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从而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2.乐曲分析
海顿1791年至1794年曾两次旅居伦敦,在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12部交响曲一般被称为“伦敦”交响曲。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791年,首演便获极大成功。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
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据说是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女士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
但另有报道说海顿当时只是“想用一些新的东西来使我的观众感到惊奇,使首演更精彩”。
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第二乐章C大调行板是一首变奏曲,由主题和四次变奏另加12小节尾声组成。
主题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所含的两个乐段各自变化重复一次。
第一段为8小节,单纯而典雅的主题由第一、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复时改用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节的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第一次产生“惊愕”的效果。
第二段先用弦乐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果略微丰满一些。
第二乐章主题结构图式如下:
【A(a4+a4)+A(a4+a4)】+
【B(b4+a'4)+B(b4+a'4)】
第二乐章主题:
第一变奏完全保持了主题的结构,主旋律改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题琴则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一些。
第二变奏转到与主题同主音的c小调,结构有所扩大。
(第二乐段扩大为四乐句)在第二乐段的第三句,乐队的强奏加之定音鼓的衬托,再次出现了“惊愕”的效果。
第三变奏返回到C大调,旋律分别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音乐优美而舒展。
大管轻轻奏出;在第三乐段中,乐队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参加的全奏,第三次出现“惊愕”的效果。
最后的12小节尾声,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乐句。
整个乐章在渐弱中结束。
(四)相关知识
1.摇篮曲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曲的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6/8是摇篮曲中最常见的节拍,其次3/4拍、4/4拍也常见于这种体裁之中。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并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如:莫扎特、舒伯特等。
除了为人声合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器乐演奏而创作的摇篮曲。
这种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
器乐摇篮曲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2.室内乐
室内乐又称为重奏音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最初它是指在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供少数人欣赏的音乐。
近代的室内乐,指每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
室内乐的乐曲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在表达感情上以细腻见长。
它讲求各声部间的相对独立和个
性,但各声部又需要配合默契、协调一致。
室内乐的重奏形式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类,如: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
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古典主义时期是室内乐的黄金时代。
古典主义大师们逐渐完善了室内乐的各种体裁形式并赋予新的活力,浪漫乐派的音乐家又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室内乐的形式和内容。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曾写过许多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他们是古典室内乐的核心人物。
3.变奏曲式
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起源于民间音乐中的即兴变奏手法。
变奏曲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
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结构图式为:
A(主
题)+A1+A2+A3+A4……
变奏手法在音乐作品中运用较广。
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变奏手法,变奏曲式需要有两个条件来确立,一是变奏的原则,即变奏主题和各变奏大致平衡;二是主题和每一个变奏主题的规模都应是乐段或大于乐段的结构。
变奏曲大致有四种类型: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变奏、自由变奏。
后两者是最常见的类型。
三、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共用3课时。
课时分配可以有多种安排。
第一种方案:第一课时,学唱《摇篮曲》;第二课时,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结合学习有关变奏的知识;第三课时,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结合进行变奏的创作练习。
第二种方案:第一课时,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结合学习有关变奏的知识;第二课时,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结合进行变奏
的创作练习;第三课时,学唱《摇篮曲》。
(二)学唱《摇篮曲》
1.在教唱歌曲时,要启发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想像歌曲的意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这首歌曲。
2.可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听过的摇篮曲,使他们从中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音乐表现和情感
表达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
3.还可以另选一、二首其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欣赏。
(三)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熟悉歌曲《鳟鱼》。
《鳟鱼钢琴五重奏》是根据歌曲《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是一首有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艺术歌曲。
在欣赏之前,可让学生试着先唱一唱歌曲《鳟鱼》(或者仅唱歌曲的开头部分),再聆听歌曲《鳟鱼》的演唱录音,使他们熟悉音乐的主题,对歌曲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要引导学生认真
听辨音乐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切忌把音乐讲解得过于具体。
有条件的话,可让根据歌曲《鳟鱼》情节创造性编排音乐短剧。
3.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对变奏曲式和变奏方法的了解。
结合《鳟鱼钢琴五重奏》和《惊愕交响曲》给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变奏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变奏创作实践活动。
4.《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和《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虽然都是变奏曲,但是变奏的手法不尽相同。
可以引导学生对它进行比较,从中认知常见的变奏形式。
5.在聆听过程中,可适当结合作品向学生介绍有关西洋音乐、相关作者、历史背景等音乐知识,但是讲述务必要精炼,切忌过多的解释。
参考书目
《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研究所编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欧洲音乐简史》钱仁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欣赏讲话》钱仁康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走进音乐》谢嘉幸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管弦乐名曲解说》爱·唐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洋百首名曲详解》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外名曲欣赏》孙继南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音乐欣赏基础教程》匡惠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博览会》薛金炎著吉林教育出版社
《古典音乐欣赏入门》结城亨著张淑懿译志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