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_071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b5f6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6.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技巧。
二、实验原理1. 信号传输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是实现通信的基础。
信号传输主要包括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三个过程。
信号的产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或模拟信号发生器等设备完成。
调制过程将产生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解调过程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号。
2. 信道编码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移动通信中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主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纠错码等。
三、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通过实验设备产生信号,并进行调制和解调操作。
观察信号的变化和传输效果,了解调制解调的原理和过程。
2. 信道编码实验使用信道编码器对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进行传输和解码。
观察编码前后信号的差异,了解信道编码的作用和效果。
3. 通信质量测试通过实验设备进行通信质量测试,包括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通信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信号传输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干扰、调制方式等。
合理选择调制方式和增强信号强度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 信道编码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采用适当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
3. 通信质量测试是评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信号强度、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通信质量问题。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8e4d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d.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状态下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它采用无线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移动通信的场景,理解移动通信原理,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所需材料- 方式实验平台- 移动通信模拟器软件实验步骤步骤一:设定信号传输参数1. 打开移动通信模拟器软件。
2. 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设定所需的信号传输参数,包括频率、速度等。
步骤二:建立通信连接1. 在模拟器中,选择一台方式作为发送方,另一台方式作为接收方。
2. 发送方方式输入要发送的信息,并发送按钮。
3. 接收方方式接收到信息后,显示在屏幕上。
步骤三:观察信号传输过程1. 在模拟器中,打开信号传输监测界面。
2. 观察信号的传输过程,包括信号的发送、接收、解码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建立了一个移动通信的场景,并完成了信息的传输。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并对信号进行解码。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对移动通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移动通信的场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移动通信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延迟,这对于实时通信是一个挑战。
我们还发现,移动通信系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X,年。
-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X,年。
以上是对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的报告,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实验为我们今后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
![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f07a2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b.png)
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一台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
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
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
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
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
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1ede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6.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日新月异。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和特点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1、移动通信实验箱2、频谱分析仪3、信号发生器4、示波器5、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三、实验原理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和传输链路等部分组成。
移动台是用户终端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控制和管理整个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则负责信息的传输。
2、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在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等。
常用的传播模型有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等。
3、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变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形式,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移动通信系统的搭建按照实验设备的说明书,连接好移动通信实验箱、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设备,构建一个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信号发射与接收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作为发射信号。
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将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和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使用天线接收信号,经过解调、滤波等处理后,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3、路径损耗测量在不同的距离上测量接收信号的强度,计算路径损耗,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
4、多径衰落观察通过改变实验环境中的障碍物和反射物,观察接收信号的多径衰落现象,分析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分别采用 ASK、FSK 和 PSK 等调制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测量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路径损耗测量数据记录在不同距离上的接收信号强度,并绘制路径损耗曲线。
移动通信原理实训报告(3篇)
![移动通信原理实训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9afa5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6.png)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移动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通信服务。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2)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2. 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线信道的特性(2)无线信道的传播模型(3)无线信道的干扰3. 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制的基本原理(2)解调的基本原理(3)调制与解调方式4.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多个用户同时通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频分多址(FDMA)(2)时分多址(TDMA)(3)码分多址(CDMA)5. 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蜂窝移动通信技术(2)无线局域网(WLAN)(3)无线城域网(WMAN)6.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线资源管理(RRM)(2)切换技术(3)功率控制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1)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通过课堂讲解,深入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2. 实际操作(1)使用实验室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如搭建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
(2)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过程,观察和分析系统性能。
3. 实验报告撰写(1)根据实训内容,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2)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综合实践报告(2篇)
![移动通信综合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24035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f.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我们组织了一次移动通信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学习2. 移动通信设备组装与调试3. 移动通信信号测试与分析4.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故障排查三、实践过程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学习首先,我们对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学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技术。
它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终端、核心网和传输网组成。
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核心网负责处理移动通信业务;传输网负责将信号传输到远端。
(3)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包括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同步技术等。
2. 移动通信设备组装与调试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组装移动通信设备。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元器件和工具。
(2)按照电路图连接元器件,组装成移动通信设备。
(3)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移动通信信号测试与分析组装完成后,我们对移动通信信号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2)将测试信号输入到移动通信设备中,观察设备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情况。
(3)分析测试结果,评估设备的性能。
4.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故障排查最后,我们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了优化与故障排查。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基站进行优化配置。
(2)利用网络优化工具,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
(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四、实践成果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d320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实验目的........................................................................................................................... .. (2)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2、网管操作实验 (2)二、实验设备........................................................................................................................... .. (3)三、实验内容........................................................................................................................... .. (3)1、TD_SCDMA系统认识 (3)2、硬件认知........................................................................................................................... ..3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四、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网管操作实验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三、实验内容1、TD_SCDMA系统认识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62ef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b.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性能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重要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移动通信领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计算机等。
移动通信实验箱是核心设备,集成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能够模拟不同的通信场景和参数设置。
三、实验原理(一)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携带了信息。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干扰、多径效应等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三)信道编码为了提高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四)多址接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需要同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常见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信号传输特性测试1、连接实验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
2、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的发射模块将信号发送出去,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幅度和波形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信号传输的衰减特性和障碍物对信号的影响。
(二)调制解调实验1、在实验箱中设置不同的调制方式(如 AM、FM、PM),输入一个数字或模拟信号。
2、观察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频谱和带宽的影响。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b444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2.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通信信息传递到移动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移动通信原理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 学习和熟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3. 分析和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实验内容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如基站、移动终端、调制解调器等。
3. 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4. 分析实验结果,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四、实验步骤1. 初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如基站、移动终端、调制解调器等。
3. 搭建实验环境,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4. 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分析实验结果,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模拟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并观察到了一些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如信号干扰、信道容量限制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并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
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也认识到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日后的研究和改进奠定了基础。
七、参考文献1.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张旭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
2.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李文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
3. 《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王新华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1]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d38474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f.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和理解移动通信原理,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并在实际的实验中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搭建和测试。
实验器材移动方式终端(方式)电脑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和声音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方式终端、基站和交换网组成。
移动方式终端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基站主要负责将移动方式终端发送的信号转发到交换网中,交换网则进行信号的路由和处理。
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址技术来实现多用户通信的能力。
多址技术将频率、时隙和码分用于多用户的通信,使得多个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频率进行通信而不互相干扰。
实验中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
CDMA技术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码片序列,使得多用户可以在同一个频段进行通信,而无需频率的划分和复用。
实验步骤1. ,将移动方式终端和电脑连接起来,确保电脑可以识别到移动方式终端。
2. 打开移动通信实验平台的控制界面,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参数包括基站的频率、码片等信息。
3. 在移动方式终端上登录到移动通信系统,并设置相关的用户参数。
用户参数包括方式号码等信息。
4. 开始进行通信测试。
可以发送短信、拨打方式等方式进行测试。
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信号质量和通信质量等指标评估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我们成功地搭建了移动通信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通信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号质量和通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移动通信原理和CDMA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的搭建和测试过程使我们更加熟悉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的设置。
我们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方式、无线网络等领域。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一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ddb1005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c.png)
2.连接BBU保护地线,检查RRU是否上电成功(绿灯即为成功);3,连BBU,BPL极到RRU。
查询(一)到(六)配置结果。
(七)LMT配置
1.进入LMT终端并双击“EMOS jar”进入“LMT配置中心”;
(二)组网与维护
1.基带射频组网:ZXSDR、B8200、TL200支持和RPU的星形链形组网、两者通过光纤连接。
2.对ZXSDR,B8200,TL200的操作维护包括远端维护的本地维护E1接口:
物理接口:
VSB:CC数据更新;RET:CC与GPS天线相连的外部接D
BE:BUGLMTCC ;ET:HD/ETH1
9.创建宽带资原组;
10.创建静态路由3条,分别到MME,XGW.OMC;
11.创建SCTP在信令的地址,配置CMO通道;
12.配置天线设备,创建天线组(2根);
13.增加RF Cable,再加一个2号端口的RF Cable;
14.无线资源口,基带资源配;
15.创建信令SIAP端口,创建小区;
16.版本下载并升及单板(查看进度条是否有无配通,若不通,进行部分修改);
内移动性管理功能负管理功能,负荷管理小区间干扰协调。X2接口管理和错误处理功能、跟踪功能。
四、实验方法
(一)物理设备配置:
1.进WIN;2.打开网关服器; 3.打开客户端;4.创建子网;5.创建网元(建一个);6.运营商配置;7.填写RLMN信息(移动国家码:460,移动网各码:07);8.添加BBU例设备(各单板放置的位置和实验机柜中所用的BBV一致); 9.配置RRU(有2个RRU需要增加2次); 10.配置BPL无D设备(设备有3个光D,要修改2个,先把无D率修改为10G); 11.光纤配置(2个RRC需要2条光纤); 12.时钟配置。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81af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f.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次实验以移动通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实验目的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步骤
3.1 基础知识准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准备。
包括移动通信的概念、基本原理、常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2 实验仪器和设备准备
准备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基站等。
3.3 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3.4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讨论,探讨不同移动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景。
4.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1:
实验数据2:
实验数据3:
5.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
1:
2:
3:
6. 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验证了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 . 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2] , 赵六.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前景[J]. 电信科技,2023,10(2):12-18.。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2023版)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84c7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d.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
1.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移动通信原理,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实验设备和材料
●移动通信设备终端
●基站接入控制器
●移动通信网络
●电脑和相关软件
3.实验步骤
3.1 设置实验环境
●连接移动通信设备终端和基站接入控制器
●打开电脑并安装相关软件
3.2 进行信号传输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输入指定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点名称(APN)
●通过基站接入控制器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数据,观察数据的传输情况
3.3 进行通话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拨打方式号码
●观察呼叫成功率和通话质量
3.4 进行短信发送测试
●在终端设备上发送短信
●观察短信发送成功率和传输时间
4.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移动通信原理下的信号传输、通话、短信发送等方面的表现和性能。
5.实验总结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
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快速、稳定地进行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识别终端设备的标识符。
●基站接入控制器: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处理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控制的设备。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56c2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8.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学习,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搭建与方法。
2. 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实现不同地点之间的通信。
它主要涉及无线信号的传输和调制解调技术、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和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模拟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到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解调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目标终端设备。
3.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包括模拟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的连接。
2. 配置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的通信参数,确保双方能够正常通信。
3. 进行实验,观察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移动通信原理的有效性。
5.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和讨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并完成了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通信参数配置下,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移动通信原理的几个重要结论: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对信号的传输有较大影响,合理的信道参数配置能够提高通信质量。
调制解调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进行传输。
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是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信号的传播效果和覆盖范围。
5. 实验与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移动通信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际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并进行,我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实验指导老师的帮助,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移动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08842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1.png)
5.RRU与BBU连接配置,修改的是BBU侧BPL单板的光口速率。参数改为“4G[4]”把我们配置的2个光口连接起来。
2.双击GPS天线,把刚刚4/1Feeder的B端接到GPS天线上,GPS天线与我们的“CC”板连接完成,“CC”板可以通过我们的GPS天线获取时钟基准。
六、RRU天线安装及电源连接
1.进入BBU 机框选择BPL板选择“Transmission cable”—“OpticalFiber”第一组光纤 把该光纤的A端拉拽到BPL的第一个光接口。
20、数据配置完成;
21、测试网管与BBU是否建立连接,数据同步;
22、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
(6)实验最终结论及感受
在网管数据配置过程中,注意数据的填写;本次实验要两个RRU,两条基带资源,创建两个小区,基带资源参考信号功率都得低于19.9;通过整表同步,若同步失败可根据错处进行改正。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与掌握无线网络设备之中各个网元设备的工作配置原理,可以通过反复多做几次,加深印象。
2.双击“EOMS. Jar”进入 “LMT”配置中心,点击“OK”进入配置界面进行参数的设置修改保存,查询配入我们的EMS客户端,创建网元,选择北京时区填写OMC的IP地址。
2.配置网元代理,创建子网,选择配置填写相应设备的IP地址。
3.创建运营商,设置公共陆地移动码“PLMN”;国家码460,网络码 11点击保存。
6.给BBU机架DCPD4电源接入,选择“Power cable and grounding cable”-“Power cabie”里面的黑色和蓝色线,其中黑色接我们的-48VRTM蓝色接-48V;进入直流电源机柜,接入我们的电源,接好后的-48V GND。返回到BBU PM电源板,观察电源指示灯。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147e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f.png)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在无线环境下进行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传输。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相关技术。
2. 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配置和调试移动通信网络设备3. 实验设备与材料移动通信实验设备电脑数据线移动通信网络模拟软件4. 实验内容1. 搭建移动通信网络实验环境2. 配置移动通信网络设备3. 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测试4. 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5. 实验步骤5.1 搭建移动通信网络实验环境在实验室内搭建移动通信网络实验环境,包括基站、接入网、核心网等设备,并连接电源和数据线。
5.2 配置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电脑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并通过网络配置工具进行设备的初始化和参数配置。
5.3 进行移动通信网络测试在配置完成后,进行移动通信网络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包括信号传输、数据传输等。
5.4 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
6.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移动通信网络正常工作,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网络中存在一些瓶颈,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网络配置。
7.本实验通过搭建移动通信网络实验环境和进行实验测试,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原理和相关技术。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较好的信号传输和数据传输性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8.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移动通信原理和网络配置技术。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移动通信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1]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某某出版社,2008.[2] 无线通信技术导论,某某出版社,2010.致谢感谢实验室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和鼓励!。
移动通讯的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讯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3096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和干扰;4.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道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终端、交换中心等组成。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干扰,如多径干扰、噪声干扰等。
三、实验仪器1. 移动通信实验箱;2. 台式计算机;3. 移动终端(手机);4. 光纤收发器;5. 双绞线。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将移动通信实验箱与台式计算机连接,通过光纤收发器将实验箱与基站连接,将移动终端与实验箱连接。
2. 设置实验参数:在实验箱中设置基站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方式等;设置移动终端参数,如频率、功率等。
3. 发送信号:在移动终端上输入待发送信息,按下发送键,实验箱开始发送信号。
4. 信号传输:信号通过光纤收发器传输到基站,基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双绞线将信号传输到台式计算机。
5. 接收信号:台式计算机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6. 分析信号: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多径干扰、噪声干扰等因素对信号的影响。
7. 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实验参数,如基站频率、移动终端功率等,观察信号变化。
8. 实验结束:关闭实验设备,整理实验场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发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畸变等现象。
2. 多径干扰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基站频率和移动终端功率,观察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多径干扰会导致信号衰减、畸变,影响通信质量。
3. 噪声干扰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噪声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噪声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通信质量。
4. 实验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实验参数,观察信号变化。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f7813bcfc789eb162dc80d.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日期实验一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连续,观察呼叫连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综测仪)及示波器观察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实验报告内容1.画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框图,给出系统功能,并说明它是如何由常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保持基本特征不变条件下合理简化而来。
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移动台能与有线电话或其他移动台通话(或传输数据等信息)。
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呼叫通话功能:(1)无绳手机呼叫有线电话(无线呼叫有线);(2)有线电话呼叫无绳手机(有线呼叫无线);(3)有线电话呼叫有线电话(有线呼叫有线)。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主、被呼用户才可能建立话路,进入通话:(1)被呼用户空闲;(2)主、被呼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条空闲路径。
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2.总结主呼方从摘机、拨号、通话到挂机的各个阶段听到那些信号音。
主呼方摘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拨号音主呼方拨号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回铃音主呼方通话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对方的答音主呼方挂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忙音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 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 有线电话 SDT : 实验箱 SDT MS BS EX TEL TEL3.由实验结果回答,有线电话挂机时用户线是处于开路状态吗?开路。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a231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ff98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8.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传递了信息和推动了社会发展。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所参与的一次移动通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基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2. 实验步骤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S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GSM系统由移动台(Mobile Station)、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和网络子系统(Network Subsystem,NSS)组成。
移动台包括手机和SIM卡,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和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NSS包括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和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搭建实验环境。
我们使用了一台计算机作为MSC,通过连接BSC和BTS来模拟GSM系统。
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配置网络参数,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测试了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操作,我们验证了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接着,我们对通信系统进行了负载测试。
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和通信量,我们测试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
同时,我们还对通信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信号强度、通话质量等指标。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改进建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量与并发用户数和通信量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
告范文_0711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范文_0711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1、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和锁定状态。
2、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的关系。
3、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1、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
一台一台
1、安装好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按下开关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发光,CDMA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均开始工作。
3、发射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扩
频”均拨下,“编码”拨上,接收机拨位开关“信码速率”、“扩频码速率”、“跟踪”均拨下,“调制信号输入”和“解码”拨上。
此时系统的信码速率为1Kbit/s,扩频码速率为100Kbit/s。
将“第一路”连接,“第二路”断开,这时发射机发射的是第一路信号。
将拨码开关“GOLD3置位”拨为与“GOLD1置位”一致。
4、根据实验四中步骤8~11的方法,调节“捕获”和“跟踪”旋钮,使接收机与发送机GOLD码完全一致。
5、根据实验五中步骤6~7的方法,调节“频率调节”旋钮,恢复出相干载波。
6、用示波器双踪同时观察“整形前”和“整形电平”,并将双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电平、电压设为一致。
调节“整形”旋钮,使整形电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
用示波器观察“整形后”的波形,并与“整形前”比较,如完全相同,则整形电平调节正确。
7、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机“BS”信号,该点即为接收机恢复出的位同步信号,将其与发射机的“S1-BS”进行比较。
8、改变系统的信码速率,按“发射机复位”和“接收机复位”键,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BS”信号的变化。
9、将“第一路”断开,再连接,通过与发射机的“S1-BS”对比观察接收机“BS”信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