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2

合集下载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运动

量纲:取决于水头梯度。如果水头梯度取长度比长度则导水率的量纲完全与 通量相同,也是速度的量纲(LT-1),经常使用。其它量纲不直观,应用很 少。
一、饱和土壤中水分运动 Flow of water in saturated soils
影响导水率因素: (1)土壤性质: A.质地: Ks(sand)=10-2~10-3(cm/秒) Ks(clay)=10-4~10-7 (cm/秒) B.结构:饱和导水率取决于能够导水的大孔隙的孔度,并不是取 决于土壤总孔度;田间裂隙、根孔和虫孔都是饱和导水的主要通 道(这些孔道往往在灌水入渗期间成为发生优先流的地方。有结 构土壤饱和导水率大于无结构的土壤。 总孔隙度大的土壤未必是饱和导水率最高的土壤 注意: 由于土壤基模特性的不稳定性,导致实际上土壤饱和 导水率往往不是常数。如土壤中离子代换作用、土壤胀缩过程、 以及封闭气体作用等。饱和导水率是一个常数是理论概念,它建 立在土壤基模特性稳定的基础上。实际上却并不是一个常数。 (2)环境温度:温度会影响到土壤中封闭空气的溶解度、会影响 到土壤中溶质离子溶解度,同样影响到水分的物理性状。所以, 影响到土壤导水率。 (3)流体性质:液体的粘滞系数(viscosity)和密度(fluid density) 也是影响导水率的主要因素。
一、饱和土壤中水分运动 Flow of water in saturated soils
2.达西定律(Darcy’s law) 1856年法国工程师Henri Darcy在Dijon城解决城市人口用水问题时总结发表 了达西定律,他指出:细沙过滤器中水流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压力差成正比例,而 与过滤器的长度成反比。(达西定律诞生背景) 达西定律表达式: 一维情况下: Q q = A⋅t = − K ∆H ∆Z q : 流速( flux density ; LT -1) Q :流量 ( quantity of water ; m 3 ) A:土柱横截面积 ( cross − sec tional area ; m 2 ) t:时间( time ; s) K :导水率 ( hydraulic conductivi ty; m/s) ∆H :压力差( hydraulic head; m) ,水分移动的驱动力 ∆Z:土柱长度 (column length; m) ∆H :水势梯度 ( hydraulic gradient ; m / m ) ∆Z “ −”:表示水流的方向由 水势高出流向水势低处

第三章土壤水分3节

第三章土壤水分3节

不同点:
1.
二者土水势的组成不同,饱和土壤中。任一点的土水势包括重力势 和压力势;在非饱和土壤中,无须专门考虑溶质势、温度势,任一 点的土水势只包括重力势和基质势。 导水率不同,在饱和土壤中,由于土壤孔隙全部充水,导水率是常 数,称为饱和导水率 Ks或渗透系数或水力传导度,在非饱和土壤中 ,由于部分孔隙被水充填,故非饱和导水率的值低于该土壤的 Ks, 而;而且非饱和导水率是土壤水基质势或土壤含水量的函数。
• 质地 水通量与孔隙半径
4次方呈正比。 •结构 土壤结皮对土壤饱和 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 •粘土矿物种类。
沙质土 > 壤质土 > 粘 质土
Clay
Silt
土壤饱和导水率Ks (cm/s)的变化范围 Clay 10-9 – 10-6 Silt 10-6 – 10-4 Silty Sand 10-5 – 10-3 Sands 10-3 – 10-1 Gravel 10-2 – 1
底层,利于防止蒸发; 表层,利于土壤回润。
第三节土壤水分运动
2、“冻后聚墒”现象
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 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 集聚、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 所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现象。
“冻后聚墒”的多少,主要决定于该土壤的含 水量和冻结的强度。含水量高冻结强度大, “冻后聚墒”就比较明显。一般对土壤上层 增水作用为2-4%左右 。
2.
第三节土壤水分运动
二、土壤气态水运动 土壤气态水的运动表现为
水汽扩散和水汽凝结两种现象
水汽扩散运动的推动力是水汽压梯度 土壤水吸力梯度 水汽 凝结
低 高
土壤水势梯度
温度梯度
主要推动力

土力学第三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84页,内容丰富)

土力学第三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84页,内容丰富)

竖向平均渗透系数:
kv
q FI
q F
h1 h2 H
q F
h1
H1
h2
H2
q h1 h2 h1 h2
F q1h1 q2h2 h1 h2 F1k1 F2k2 k1 k2
kv
hi hi
ki
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
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结合水膜的厚度 土的结构构造 水的粘滞度 土中气体
正常毛细水带
又称毛细饱和带。
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 与地下潜水连通。
主要由潜水面直接上 升而形成,几乎充满 全部孔隙。
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 而作相应的移动。
正常毛 毛细网 细水带 状水带
毛细悬 挂水带
土粒 气泡 毛细水 结合水
地下 水位 潜水
地面渗入水 0 含水量(w%)
深度Z
毛细网状水带
位于毛细水带 的中下部,呈 网状分布。
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wnlF —土柱隔离体内水的重力,其方向为竖直
向下;
动水力的计算
土柱隔离体内水的受力
w (1 n)lF—土柱隔离体内土颗粒作用于水的力
(水对土颗粒作用的浮力的反作用力),其方 向为竖直向下;
lFT —水渗流时,土柱隔离体中的土颗粒对水
的阻力,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动水力的计算
(m
s)
F—过水断面面积(m2) q—渗流流量(m3/s)
ΔF— 过 水 断 面 F 中 所 包含的孔隙的面积。
平均流速与真实流速
v
v0
F F
n
n < 1.0
v < v0
渗流模型的平均流速小于真实的渗流流速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人类行为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土壤水分的变化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化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土壤的温度和结构,从而影响着土壤在进行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性质和有效性,可以使土壤表面恢复特有的水分平衡,从而使土壤中的水分平衡以及土壤生物活动得以恢复。

因此,研究和了解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以求估计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为主要目的。

土壤再分布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温度的影响,因此,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以分析研究介质中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变化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综上所述,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是准确估计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根据研究目的,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野外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变化;二是室内实验,通过室内实验得到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结果。

首先,在野外实验中,需要收集不同时期土壤水分的测试数据,然后确定蒸发时,土壤水分在深度上的分布情况,其次,对野外实验结果进行处理,探究室外蒸发时,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研究的发现,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改善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状况。

室内实验是收集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有效数据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表征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变化,并且可以更直观地模拟室外蒸发实验中发生的过程。

室内实验不仅可以研究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变化,而且还可以研究其它影响,比如土壤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变化对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在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动力学研究中,实验和实测的分析是实现研究目标的重要环节。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 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成为 基质势。 一般以纯自由水的水势为零作为参比标准,所 以基质势是负值。 含水量越高,基质势的绝对值越低。 当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时,基质势趋于零。 因此,基质势对非饱和土壤的水势运动和保持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压力势(ψp) 、压力势(ψ
毛管上升水的高度与孔隙的半径成反比。 但当孔隙过细时,管壁对水份运动的阻 力增加,因而上升高度反而变小。
4、重力水
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 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 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 重力水对作物是有效的,但由于它渗漏很快, 不能被保持,所以对旱作而言是无效的。 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份 时,土壤的含水量就称为饱和持水量。
4、重力势(ψg) 、重力势(ψ
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 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 的水势称为重力势。 重力势可正可负,它是与参照面相对而 言的。参照面以上的土壤水重力势为正 值,参照面以下的为负值。 通常选择剖面内部或底面边界。
土水势代表土壤水分总的能量水平。土 水势的绝对值越小,土壤水分的能量水 平就越高。 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高(即绝对值)低 处移动。 如果只考虑土壤水分运动,而不考虑植 物对水的吸收,溶质势可以忽略。其余 三个分势和称为水力势: ψh = ψm+ ψp+ ψg
(1)水深(Dw) 指在一定厚度(h)和一定面积土壤中所 含水量相当于同面积水层的厚度。 Dw= θv.h 单位可以用cm或mm,

(2)绝对水体积(容量)
指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壤所含水量的体 积,量纲为L3。 V方/公顷,
V方/亩
二、土壤水的能态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是一门研究农业水资源特征、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水资源量分析方法,掌握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二)能力目标通过理论教学,能对区域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

为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细心踏实、思维敏锐、勇于创新、科学认真的职业精神。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和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了解灌溉水源、水质标准、农用小型蓄水工程的类型及组成、取水方式的类型。

(二)理解理解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析方法;理解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理解灌水方法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理解田间排水的形式和作用。

(三)掌握渠道灌溉系统、管道灌溉系统的组成与规划设计;掌握喷灌和微灌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第二节变化中的世界之水第三节我国的节水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点: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利用、我国的节水农业现状。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念的由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和作用,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进行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第三章土壤水分ppt课件

第三章土壤水分ppt课件

吸湿水 (hydroscopic water) 物理束缚水
膜状水 (membrane/film water)
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
自由水
(capillary water)
(ascending capillary water)
(free water)
重力水
毛管悬着水
(hanging capillary water)
•Water which is absorbed from atmospheric vapor and held tightly to the soil granule.
氢键
HH
范德华 A
A
力 库仑力
EE
HH
A
A
EE
water vapor
土壤学与农作学
H
H
R
R
E
E
hygroscopic water layer
土壤吸湿水的最大值;水吸力3.1MPa
2. 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植物产生永久凋萎 (permanent wilting)时土壤的含水量。植物可利用的土壤 水量(有效水)的下限。
吸 湿 水 + 部 分 膜 状 水 ; 水 吸 力 1.5MPa ; 吸 湿 系 数 的 1.5~2.0倍
土壤(学gra与vit农atio作na学l water)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吸湿水(紧束缚水)
hygroscopic/hydroscopic water
• 吸湿水:干燥土粒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

03-第三章-土壤水的有效利用-节水农业概论-山西农业大学

03-第三章-土壤水的有效利用-节水农业概论-山西农业大学

水势梯度
水分在介质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二、土壤水的有效性
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需要由土壤来提供,所以土壤含水量 的多少对作物需水和作物生长极为重要。
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对根系生 长产生副作用;
土壤含水量过低,根系就吸收不到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长时间缺水会导致作物茎叶枯萎。
(4)可调控性
四、农田水分调控和管理
农田水分调控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来调控土壤水—大 气水界面和土壤水—地下水界面这两个界面的水分交 换,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在土壤根区形成有利于作物根 系发育的适宜土壤水分剖面和水势剖面,同时减少地下 水和土壤水分的无效损失,促进水分的有效利用。
(一)调控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和形状,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
修建控制地下水位的明沟或地下暗沟,防止地下水位过 高对物生长产, 使地下水位抬升,促进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 井灌和引黄灌溉相结合,使地下水位在有利于作物生长 的范围内波动。
(四)土壤水分适时适量的人工补给
这主要是指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作物生长期适时适量进行人工灌 溉。
土壤水—大气水界面是降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土壤水蒸发进入大气的界 面,其构成和界面形状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和大气水的转化和运移,即 表层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根区土壤水分的消耗与补给。
改变土壤水—大气水界面结构的措施有:
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的无 效蒸发。
可以通过平整土地和采用垄作技术改变土壤表面形状, 使降水和灌溉水均匀入渗,防止产生地表径流,增加降水 和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水量,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壤“水库”的 库容。
农田覆盖增加了水分从土壤散失到大气中的阻力,是一项 人工调控土壤—作物间水分条件的栽培技术,是降低农田 水分无效蒸发,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农业措施之一。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

其三是空气紊动扩散作用。刮风时,空气发生紊动,风速 愈大,紊动作用也愈大。紊动作用将使蒸发面上空的空气 混合作用大大加快,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冲淡,从而大大 促进了蒸发作用。也称空气平流作用。
§2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因此水面蒸发率与水面蒸 发能力是完全相同的。水面蒸发是目前研究得较为成熟的一种 蒸发现象,而且其公式可间接用于土壤蒸发计算。
E0

Qn


Ea
水体吸收净辐射 热量引起的蒸发
风速和饱和差 引起的蒸发
§3 土壤蒸发
§3 土壤蒸发
1 土壤蒸发过程
土壤水分汽化并向大气扩散的过程。 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 下层土壤通过毛细管向土表输送水分,水汽通过 土壤的孔隙到达表层逸出土表。
§3 土壤蒸发
1 土壤蒸发过程
0 s d s
s
a
s
a
H E0 P S
H E0 P
§4 公式推导
由于由下向上传输水汽和传输热量在本质上一样,所以 由下向上传输水汽决定于水汽压差 e e 传输热量决定于温度
s d

Ts Ta , s T
T 理解为蒸发面温度, 理解为空气温度。因此可求得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 E0
r
Ts Ta es ed
谢谢大家的听讲。
水面而跃入空气中。因此,水面蒸发量随水温的
增加而增加。气温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因子,但不
像水温影响水面蒸发那样直接。
§2 水面蒸发
湿度:在同样温度下,空气湿度小时的水面蒸发
量要比空气湿度大时的水面蒸发量大。空气湿度
常用饱和差表示。饱和差越大,空气湿度越小,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第4章-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讲课讲稿

如果未知函数改用土壤水吸力s,则相应的定解
问题为
K
s
ds dz
1 E
解为:z
s
0
s
1
0
dS
E/K
s
z0
为了对上式进行积分,Gardner(1958)
将导水率用下面的函数形式表示:K
s
sm
a1
a2

再令 E / a1 a2 1
从而
z
1 sm
ds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4.3.1 稳定蒸发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及吸力分布
4.2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定解问题
4.2.2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运动的定解问题
(2) 边 界 条 件
1)当土柱底部为不透水层,显然土壤水通量在底部 边界处为0,即
J wz L 0;
2)又如土柱底部为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处土壤基质势
为0,即 m zL 0
3)又如实为无限长土柱但只分析有限长土柱,且蒸发
Ks
aa21/s,m上式可H近似aE1取aE11为a2 :1
arctan
EsH 2 a1 a2E
当m=2时,由上一幻灯片中(1)可得:
H
a1 E
arctansH
E a1
4.3 定水位条件下均质土壤的稳定蒸发
ez
EDv
ed
e0
d
(3)
式中:
Dv为水汽在干土层中的扩
散系数,与土壤质地、 结构有关;
ed 为干土层以下蒸发区的
水汽压力,与有关;
d 为干土层厚度。
干土层 e0
d
ed
From Eqn. (2) & Eqn. (3)

3土壤水分

3土壤水分

土壤水的再分布,对研究植物从不同深度土层 吸水有较大意义。某一土层水的损失,不完全是植 物吸水所致,还与上、下层水的再分布有关。
(三)气态水的运动 土壤水汽运动是以扩散形式进行的。气态水和液态水 之间相互转化,转化的过程分别是汽化和凝结。 生产中无论是液态水还是气态水都受温度梯度的影响, 水分移动与凝结事例有: (1)夜潮现象:多出现在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土壤质地为 壤质的土壤。白天土壤表层被晒干,夜间降温,底土温度高 于表土,液态水和气态水由底土移动到表层,遇冷凝结,使 得表层土壤墒情得到恢复。给作物有一定补给效果。---潮土 (2)冻后聚墒:
可以使用统一的观点和尺度来研究土壤一植物一 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运动和相互关系; 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热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来定量 地处理土壤水问题; 在研究手段上也提供了一些更准确的方法。 土壤水分能量概念与土壤水分数量概念结合才是 最完美的-----水分特性曲线
(二)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概念:表示土壤含水量(数量)与土壤基质势(能 量)的关系曲线叫水分特性曲线。
学习目标

什么是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如何对土壤水分形态进行划分? 运用能量学观点来研究土壤水分有何优点? 土壤水分的运动问题
一、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一) 质量含水量 质量含水量是以土壤中所含水质量与烘干土质量 的比值,多用百分比表示,也有用质量分数表示:
水重(%)= 土壤水重(g) 烘干土重(g) ×100%= 湿土重-烘干土重 烘干土重(g)
T 3 D ,(T:mbar;D:mm) 茹林公式
孔隙的毛管力与孔径成反比关系。
另外,土壤水分除过受上述两种力
的作用以外,还普遍受到重力作用,但

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分析

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分析
威胁 , 也影 响着地 基承载力 , 在相 同含水率时 , 裂 隙 粘 土 相 比
水 分运移方程存在 3个未 知参 数 : 基质 吸力 , 温度 , 土
中水蒸 汽压 P 三者 的相互关系 为 :
P = P ( e p )=P … h ( 3 )
完整粘土更易压缩 , 有 较低 的抗 剪强度和较高 的透水性 , 膨胀 土干缩开裂的原 因就是 由于蒸发 作用失 去 了水 分而产 生 的。 因此 , 本 文将 基于蒸发作 用对 大气环境 下土壤 水分 的运移规 律 展开分析 , 以便 为非饱 和土壤 的性 状变化研究提供依据 。
1 2
福建建设科技
2 0 1 4 . N o . 1
■地基 基础 工程
蒸 发 条 件 下 的土 壤 水 分 运 动 分 析
陈昊 海 ( 福建 省建 筑科 学研究 院
[ 摘
福 建福州
3 5 0 0 2 5 )
要] 本 文对 大气环境 下的土壤 蒸发 作用进行数值模拟 , 分析 了蒸发作 用 中土壤 的 水分运移 规律 , 其 中包括 将饱 和土
2蒸 发 效 应 数值 模 型 的 建 立
2 . 1土 壤 水 分 运 动 方程
式 中: W为水蒸汽分 子量 ; 为空气相 对湿 度 ; 为气 体 常数 ; P 为饱 和蒸 汽压 ; 其它符 号同式( 1 ) , ( 2 ) 。
2 . 2非 饱 和 土 水 流 边 界 条 件
bi l i t y i s b e t t e r .
K e y wo r d s :e v a p o r a t i o n; mo i s t u r e mo v e me n t ;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 1 9 9 8年 ) ] ' [ 通过 考虑 土 表相 对 湿度 的变化 ,

2 土壤水分运动

2 土壤水分运动

§2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运动的两种途径:毛管理论、水势理论。

毛管理论仅适用于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分析。

水势理论则是根据在土壤水势基础上推导出的扩散方程,研究土壤的水分运动。

这种方法理论严谨,适用于各种边界条件,因而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一、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在一般情况下,达西定律同样适用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

根据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则,可推导出水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的两种形式:式(1-11)和式(1-14。

在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可求解式(1-11)和式(1-14),得各点土壤含水率(或负压)和土壤水流量的计算公式,或用数值计算法,直接计算各点土壤含水率(或负压)和土壤水流量。

二、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除雨和灌水入渗是补给农田水分的主要来源。

教材中针对地面已形成一薄水层情况,推导了如下基本公式:
(1)剖面含水率分布,式(1-19')
(2)入渗速度公式,式(1-20)
(3)入渗速度挖计算公式,式(1-21)
(3)在单间t内入渗入总量计算公式,式(1-21')
菲利普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由一维土壤水运动方程,推导出了入渗速度的近似计算式,式(1-22),以及t时间内总入渗量计算公式,式(1-23)。

我国习惯采用考斯加可夫经营公式计算入渗速度和入渗水量。

即式(1-25)和式(1-26)。

本课程专门安排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考斯大林加可夫公式。

第三章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2

第三章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2

第三章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发生在土壤表面和植物体上。

植物体的蒸发一般称为蒸腾,土壤表面蒸发称为土面蒸发。

本章主要讨论土面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土面蒸发所消耗的水分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指直接消耗地下水面以上土层中水分,一部分消耗地下水,消耗地下水部分称为潜水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有稳定蒸发和不稳定蒸发两种状态,当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平衡时为土壤水分的稳定蒸发状态,一般在连续干旱期,且地下水有侧向补给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土壤水蒸发量不等于地下水补给量时,土壤水分为不稳定蒸发状态,在降雨或灌水后的蒸发初期或地下水无侧向补给时,常处于这种状态。

土壤水蒸发一方面决定于外界(大气)蒸发能力(常以水面蒸发表示),另一方面决定于土层从地下水面向地表输水的能力,其输水能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土质条件,同时也决定于表土含水率。

由于土壤水蒸发的水分是从土表散失,因此为了研究土壤水蒸发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表土蒸发规律。

第一节 表土蒸发一、形成干土层前的表土蒸发过程由于表土蒸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其蒸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表土蒸发保持稳定阶段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主要是由于土壤水汽压力与地表大气中水汽压力有一定差值,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土壤中水汽向大气中扩散而产生的。

压力差越大,土壤中水汽扩散的水量越大。

在这一阶段,表土含水率越高(在某一定值以上),土壤水汽压力基本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改变,其数值趋近于饱和水汽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取决于外界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壤水分的蒸发将不随含水率降低而变化,因此这一阶段称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可用下式表示:)(0101P P -=βε(2-3-1)式中:1ε––––稳定蒸发阶段土壤水分蒸发强度(m 3/d ·m 2 或 m/d );0β––––质量交换系数,与外界条件有关;1P ––––土壤表层的水汽压力(Pa ); 0P ––––大气中的水汽压力(P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发生在土壤表面和植物体上。

植物体的蒸发一般称为蒸腾,土壤表面蒸发称为土面蒸发。

本章主要讨论土面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土面蒸发所消耗的水分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指直接消耗地下水面以上土层中水分,一部分消耗地下水,消耗地下水部分称为潜水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有稳定蒸发和不稳定蒸发两种状态,当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相平衡时为土壤水分的稳定蒸发状态,一般在连续干旱期,且地下水有侧向补给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土壤水蒸发量不等于地下水补给量时,土壤水分为不稳定蒸发状态,在降雨或灌水后的蒸发初期或地下水无侧向补给时,常处于这种状态。

土壤水蒸发一方面决定于外界(大气)蒸发能力(常以水面蒸发表示),另一方面决定于土层从地下水面向地表输水的能力,其输水能力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土质条件,同时也决定于表土含水率。

由于土壤水蒸发的水分是从土表散失,因此为了研究土壤水蒸发问题首先必须了解表土蒸发规律。

第一节 表土蒸发一、形成干土层前的表土蒸发过程由于表土蒸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其蒸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表土蒸发保持稳定阶段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主要是由于土壤水汽压力与地表大气中水汽压力有一定差值,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土壤中水汽向大气中扩散而产生的。

压力差越大,土壤中水汽扩散的水量越大。

在这一阶段,表土含水率越高(在某一定值以上),土壤水汽压力基本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改变,其数值趋近于饱和水汽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取决于外界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壤水分的蒸发将不随含水率降低而变化,因此这一阶段称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可用下式表示:)(0101P P -=βε(2-3-1)式中:1ε––––稳定蒸发阶段土壤水分蒸发强度(m 3/d ·m 2 或 m/d );0β––––质量交换系数,与外界条件有关;1P ––––土壤表层的水汽压力(Pa ); 0P ––––大气中的水汽压力(Pa )。

在这一阶段内土壤水蒸发强度接近水面蒸发强度,而与土壤含水率无关。

此阶段土壤含水率的下限(临界含水率)即是蒸发强度与土壤毛管输水能力保持平衡之点;临界含水率即为毛管输水能力显著降低之点,其值大小视外界条件和土壤性质而定。

在外界条件一定时,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土壤结构、容重等因素。

一般细粒结构土壤含水率大约相当于60%~70%田间持水率;在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该含水率大约相当于田间持水率90%~95%。

2.表土蒸发强度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阶段 在土壤含水率降低至临界含水率以下时,土壤蒸发进入第二阶段,当土壤含水率高于枯萎点时,土壤表层水汽压力减小比较缓慢,其数值基本上与饱和水汽压力接近。

根据式(2-3-1),如果土壤内部能不断向表层补给水分,蒸发强度仍然可以保持与第一阶段相同,但实际由于土壤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后,输水能力减弱,表层土壤蒸发消耗的水量得不到补充,使表面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蒸发量随之减少。

裸地表土蒸发主要受气象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影响,总的是受外界蒸发能力和土壤输水能力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关系的影响。

表土蒸发常以试验资料拟合经验公式确定,以下仅列举两种经验公式形式。

(1)R .Bernard 等(1981)[22]依据表土以下10cm 的负压及相应于田间持水率的负压值资料,提出以下确定裸地表土蒸发的经验公式:⎪⎩⎪⎨⎧>-=<-⨯-=-e pe e ph h E E h h h h E E 0004)](102exp[ (2-3-2) 式中:0h ––––表土以下10cm 处负压值(Pa 或 mmH 2O );e h ––––临界负压值,即相当于土壤田间持水率的负压值(Pa 或 mmH 2O );p E ––––蒸发力或潜在蒸发强度,常用水面蒸发强度0E 表示(mm/d );E ––––表土蒸发强度(mm/d )。

(2)以表土蒸发强度与水面蒸发强度之比E/E 0(即为蒸发系数)与表土含水率θ(表土以下10cm 处)关系表示的经验公式[23~24]:⎩⎨⎧<+≥=ccba E E θθθθθ1/0 (2-3-3)式中:E ––––表土蒸发强度(m 3/d ·m 2 或 mm /d )0E ––––水面蒸发强度(m 3/d ·m 2或 mm /d )c θ––––表土蒸发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含水率,即临界含水率(体积含水率,表土以下10cm 处);a ,b ––––与土质有关的试验常数。

临界含水率只是表土蒸发与土壤输水能力相平衡之点,即在某一气象条件下,达到极限输水能力时所对应的表土含水率,该值随土质条件和外界蒸发力而变。

如图2-3-l 所示,同一土质条件下,潜在蒸发强度(常以水面蒸发ε0表示)越大,临界含水率只值θc 也越大。

在同一气象条件下,土质越粘重,临界含水率θc 值越小,如图2-3-2所示。

河北临西县排灌试验站轻壤土和砂壤土表土蒸发试验结果,砂壤土的临界含水率θc =28%(体积%),轻壤上的θc =25%。

二、形成干土层后表土蒸发当土壤含水率变化在枯萎点与最大吸湿水之间时,土壤表层的水汽压力显著降低,土壤水分运动主要是薄膜形式,输水能力极微,下层土壤水分补给缺乏,表层逐渐形成干燥土层。

此时,土壤水分蒸发不是发生在土壤表层,而是发生在土壤内部,即干燥层以下。

干土层以下土壤水分的运动以液态为主,蒸发区形成的水汽,则以汽态扩散运动的形式,穿过干燥层,进入大气。

由于水汽所经过的路径加长,压力坡降减小,汽态水移动的速度减弱。

在形成干土层后,蒸发强度的变化可用以下公式定性地加以说明。

土壤表面水汽的扩散速度(蒸发强度),根据式(2-3-l )可以写成:)(0102PP -'=βε (2-3-4) 式中:1p '––––形成干土层后土壤表面的水汽压力。

自干燥土层以下蒸发区至土壤表面的水汽扩散速度,也即土壤的蒸发强度为:δεδ)(12P P D v'-= (2-3-5)式中:v D ––––水汽在干燥土层中的扩散系数;δP ––––干燥区以下蒸发区的水汽压力,决定于土壤含水率的大小;δ––––干土层厚度。

由式 (2-3-4)和式 (2-3-5)可知:)(11002P P D v-+=δδβε(2-3-6)式(2-3-6)表明,在这一阶段的土壤蒸发强度不仅决定于外界条件(0β,0P ),同时也与土壤性质v D 、土壤含水率(直接影响δP )以及干土层厚度δ有关。

例如,根据砂壤土土柱蒸发试验得到的蒸发系数与干土层厚度δ关系曲线如图2-3-3所示。

图2-3-4为干土层厚度的变化过程图[25,26]。

将实测值代入式(2-3-6),当外界蒸发力0E 较大时,得表土蒸发强度E 的表达式为δ09.05774.11+=E (2-3-7)综上所述,在表土含水率降低至临界含水率θc 以下时(包括于土层形成前后),蒸发系数可用下式表示:⎪⎩⎪⎨⎧≤+=>+=00001//θθδθθθD c E E b a E E (2-3-8)式中:a ,b ,c ,D ––––均为试验常数;0θ––––形成干土层时蒸发面含水率。

上式表明,在土质相同且外界蒸发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土壤蒸发强度在形成干土层前,受土壤表层含水率制约;在形成干土层后,土壤蒸发强度主要受干土层厚影响[25]。

由于干土层形成可抑制土壤水蒸发,在农业生产中可采用中耕松土等措施,促使表土干土层形成,达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第二节 潜水的稳定蒸发在地下水位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外界蒸发条件保持不变,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与地下水补给量达到平衡时,地下水面以上土层中土壤水分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土壤水蒸发等于潜水蒸发。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河流、长期输水渠道、平原水库两侧和水稻田附近。

这种地区如果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则含盐的地下水随着土壤水分蒸发不断向上补给,盐分将在表层积累,促使向土壤盐碱化发展。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潜水蒸发将达到很大数量,在水量均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而研究土壤水分稳定蒸发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均质土的土壤水稳定运动均质土的稳定蒸发问题,W .R .Gardner 在1958年已求得理论解[27]。

在土壤水分稳定运动情况下,表土蒸发与土壤水流量相等,即()()⎪⎭⎫⎝⎛-=+--=⎪⎭⎫⎝⎛-==1dz dh k dz z h d kdz dH k q θε (2-3-9) 式中:ε——表土蒸发强度;q ——土壤水流量;k —一水力传导度;z ——垂直坐标,自地下水面算起,向上为正。

自式(2-3-9)对z 求解得:⎰+=kdh z ε1 (2-3-10)方程(2-3-10)可根据某些k 与h 关系式进行积分,即可求得z ~h 关系式。

如前述水力传导度与土壤负压的关系式可写作以下一般形式:bh ak n+=(2-3-11) 或ch ae k -= (2-3-12)式中:a 、c 为常数;a 值为土壤饱和时的渗透系数,将式(2-3-11)、式(2-3-12)代入式(2-3-10)后积分,即可求解。

W .R .Gardner [27]根据n=1,32,2,3,4分别求得了地下水在固定埋深时,稳定状态下土壤负压和高程的关系式。

例如在n=2时:()⎰++=bh adh z 21ε(2-3-13)令aεα=代入上式:⎰⎰+=++=βαα221h dhab h dh z (2-3-13’) 公式中的1+=ab β,上式积分后得:c h z +⎪⎪⎭⎫⎝⎛=-βααβ1tan 1(2-3-14) 式中,c 为积分常数,自边界条件确定。

例如,在地下水面处z=0,h=0代入式(2-3-14)得c =0,所以式(2-3-14)可写作:⎪⎪⎭⎫⎝⎛=-h z βααβ1tan 1(2-3-14’)上式中除负压h 外,表土蒸发强度ε也为未知值,若已知表土蒸发强度ε,则可求得βα ,值,自式(2-3-14')求得任一点z 时的负压。

若表土蒸发强度ε未知,而已知表面z=d 时的负压d h ,代入式(2-3-14’)得:⎪⎭⎫⎝⎛+⎪⎭⎫⎝⎛+=-1tan 111b a h a d a a d dεεεε (2-3-14”)将上式用试算法推求表土蒸发强度ε,然后代入式(2 –3-14’)求得z ~h 值。

根据上述同样的方法可求得n=1,23,3,4时地下水面以上z ~h 关系式 n=1时, ()c h z ++=βααln 1(2- 3-15)n=23时, ()c h h h h z +⎪⎭⎪⎬⎫⎪⎩⎪⎨⎧⎥⎥⎦⎤⎢⎢⎣⎡⎪⎪⎭⎫ ⎝⎛-+++-=-32tan 31ln 612122γγγγγγγα (2-3-16) 式中αβγ=3n=3时, ()c h h h h z +⎪⎭⎪⎬⎫⎪⎩⎪⎨⎧⎪⎪⎭⎫ ⎝⎛-+⎥⎦⎤⎢⎣⎡+++=-32tan 31ln 611122222ηηηηηηηα (2-3-17) 式中αη=3n=4时, c h h h h h h z +⎪⎪⎭⎪⎪⎬⎫⎪⎪⎩⎪⎪⎨⎧⎪⎪⎭⎫ ⎝⎛-+⎪⎪⎭⎫ ⎝⎛+-++=-213222232tan 22122ln 2411ρρρρρρρρα (2-3-18) 式中,αβρ/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