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悬架设计
双横臂衍生悬架的设计计算
![双横臂衍生悬架的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4e5b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f.png)
双横臂衍生悬架的设计计算
双横臂衍生悬架的设计计算涉及多个步骤和因素,具体包括:
1. 确定设计参数:根据车辆规格、性能要求和目标,确定悬架系统的设计参数,如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角等。
2. 确定轮胎尺寸和规格:根据车辆规格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轮胎尺寸和规格。
3. 确定悬挂点位置:根据车轮定位参数、车架结构和空间要求,确定悬挂点的位置。
4. 计算悬挂点间距离:根据悬挂点位置和车轮定位参数,计算悬挂点间的距离。
5. 确定横臂长度和角度:根据悬挂点位置、车轮定位参数和车轮运动轨迹,确定双横臂的长度和角度。
6. 计算车轮运动轨迹:根据车轮定位参数、悬挂点位置和横臂长度及角度,计算车轮的运动轨迹。
7. 校核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分析或实验验证,校核悬架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需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8. 确定材料和工艺:根据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强度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9. 绘制设计图纸和制定技术规范:完成上述步骤后,绘制悬架系统的设计图纸,并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和制造工艺流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汽车工程师,获取专业的设计计算方案。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计算说明书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9fbe6375168884868762d6b1.png)
-20,-10.2101084243783,-10.7839217185358,-11.19616
-18,-9.20289398968651,-9.66615773468722,-9.998395
-16,-8.19365106897065,-8.55861816924079,-8.819671
α0——转向节臂与汽车纵轴线的夹角。
图3四轮汽车转向示意图
图3为一种含驱动滑块的常用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所谓驱动滑块,实际上是齿轮齿条式转向机的齿条。即,方向盘的转向操纵,由齿轮齿条式转向机变换为齿条(滑块)的直线运动,从而驱使转向梯形机构实现左右前轮转向。
为了避免汽车转向时产生路面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所有车轮在汽车转向时都作纯滚动。因此,图2中,左右前轮转向角α和β应满足阿克曼转向几何学关系,
信息完整
材料、热处理方法的技术条件
3.*独立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4000-8000字)
包括内容、流程、理论方法、方案、公式、计算过程、成果归纳和设计心得等
2.问题描述
图1所示为汽车前轮采用的一种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简化),导向机构ABCD由上横臂AB、转向主销BC和下横臂CD及车架AD构成。其中,A、D分别为上、下横臂与车架联接的铰销中心(假定两铰销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B、C分别为转向主销BC与上、下横臂联接的球铰中心。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上、下横臂相对水平面的摆角分别用、表示,转向主销内倾角用0表示。
转向传动机构采用由齿轮-齿条转向器驱动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GFE EFG(F与F,G与G对称,未画出)。其中,左轮转向梯形机构EFG由齿轮-齿条转向器输出齿条EE、左轮转向横拉杆EF、左轮转向节臂FG及车架构成。E、E分别为转向器齿条上与左右转向横拉杆铰接的球铰中心, F为左轮转向横拉杆EF与左轮转向节臂FG铰接的球铰中心,G为左轮转向节臂FG与左轮转向主销BC连线的交点,且FGBC。另外,车轮轴线KH与转向主销BC交于H,与车轮中心面交于J。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b3d8bb02768e9950e73883.png)
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问题描述及参数范围图1所示为汽车前轮采用的一种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简化),导向机构ABCD由上横臂AB、转向主销BC和下横臂CD及车架AD构成。
其中,A、D分别为上、下横臂与车架联接的铰销中心(假定两铰销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B、C分别为转向主销BC与上、下横臂联接的球铰中心。
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上、下横臂相对水平面的摆角分别用ϕ、ψ表示,转向主销内倾角用β0表示。
转向传动机构采用由齿轮-齿条转向器驱动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GFE E'F'G'(F'与F,G'与G对称,未画出)。
其中,左轮转向梯形机构EFG由齿轮-齿条转向器输出齿条EE'、左轮转向横拉杆EF、左轮转向节臂FG及车架构成。
E、E'分别为转向器齿条上与左右转向横拉杆铰接的球铰中心,F为左轮转向横拉杆EF与左轮转向节臂FG铰接的球铰中心,G为左轮转向节臂FG与左轮转向主销BC连线的交点,且FG⊥BC。
另外,车轮轴线KH与转向主销BC交于H,与车轮中心面交于J。
图 1 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描述悬架ABCD导向机构运动学的机构几何参数主要有:上横臂杆长AB=h1,转向主销球铰中心距BC= h2,下横臂杆长CD=h3,上、下横臂的摆角α、ψ(横臂向外下倾时,取负值),转向主销内倾角β0。
为简便计,不考虑主销后倾角的影响,并假设上、下横臂与车架铰接的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则图示导向机构ABCD的上、下横臂AB、CD和转向主销轴线BC 将始终在过前轮轴线的汽车横向垂直平面内运动。
在水平面俯视图中,描述EFG左轮转向梯形机构运动学的机构几何参数主要有:EE'=L1,EF= L2,FG= L3,车架上齿条移动方向线EE'与前轮轴线的偏移距Y(前轮轴线在前方时,取正值),转向节臂FG相对于汽车纵向的安装角α0。
另外,左右车轮的转向角分别用α、β表示。
汽车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
![汽车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8998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6.png)
汽车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崔敏【摘要】This paper is mainly to analysis a light truck’s computing method of the front independent suspension design and testing of design experiment. Firstly, it goes with the stress analysis and the trajectory calculation of the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and then continues with the suspension design calculation such as the design of torsion bar spring , front suspension’s stiffness, offset frequency calculation, stabilizer bar’s design, roll stiffness calculation, shockabs orber’s design, and finally the suspension offset frequency and riding comfort can be verified through the test.%文章主要研究某轻型载货汽车前独立悬架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独立悬架的设计试验验证,首先对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轨迹计算,然后对悬架进行设计计算如扭杆弹簧的设计、前悬架的刚度、偏频计算、稳定杆的设计、侧倾刚度计算、减震器的设计,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悬架的偏频、平顺性。
【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轻型载货汽车;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平顺性【作者】崔敏【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210.16638 /ki.1671-7988.2016.06.005CLC NO.: U463.33+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6-11-04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一个重要总成,他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
272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设计
![272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7abcc708a1284ac85043a8.png)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设计
作者: 导师:
QQ 64134703
主要设计内容
§ (1)对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各主要部件如减振 器、横向稳定器、螺旋弹簧和导向机构进行选 型设计分析。 (2)用UG完成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三维实体模 型。 (3)将悬架UG三维实体模型转换为CAD二 维图纸,完成两张A0设计图纸的图量。
QQ 64134703
二 对悬架提出的设计要求
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 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 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 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 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 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 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f
c1
5 = n 1
2
5 = 1
2
= 250
mm
QQ 64134703
刚度:
P 416 3 C1 = = = 1.7kg / mm = 16.66 × 10 N / mm f c1 250
QQ 64134703
二、转向轮定位参数
主销后倾角 :γ 主销内倾角 :β 前轮外倾角 :α 前轮前束 :(A-B)
QQ 64134703
储油筒直径 Dc=1.45D=1.45×40=58mm 前减振器的安装角α=18°; 根据QC/T491—1999《汽车 筒式减振器 尺寸系列及技术 条件》中规定的,取 L2=140mm,外径 D1=65mm,外径 D2=75mm,活塞行程 S=120mm。 GH型减振器
QQ 64134703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的优化设计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2922eae87101f69f31955f.png)
【毕业论文】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的优化设计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悬架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减缓行驶中车辆受到由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力,保证乘坐舒适和货物完好,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运动。
悬架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平安性,所以研究悬架成为研究汽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ADAMS软件为研究汽车悬架运动学分析提供了帮助。
本次毕业设计首先利用ADAMS软件的View功能给定设计点,创立悬架模型,通过测试悬架模型得到一些曲线和数据,比照这些曲线和数据之后得出轮胎接地点的侧向滑移量变化是影响悬架的重要因素。
所以将目标函数定为车轮接地点的侧向滑移量。
然后通过ADAMS软件的后处理功能优化前悬架模型,最后得出使轮胎接地点的侧向滑移量变化最小的一组数据。
从而到达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双横臂独立悬架;运动学分析; ADAMSAbstractSuspen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a car. Suspense serves as a role that connects the axles and frames in a much bouncing way which cankill the unavoidable shock when the car is on a unsmooth road, thus making sure that the goods in the car cannot be damaged as well as guaranteeing a better driving pleasure. It can quickly kill the shock from the bouncing system to let the wheel move a the course of the car. Suspense determines the stability, riding comfort, and safety.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suspense becomes one of the greatest parts of the whole analysis. ADAMS software did a great help to the analysis of suspense kinematics.Thedesign of ADAMS software first given design points, View function tocreate suspension model, through the test suspension model get some curves and data, contrast these curves and data that pick up the tyres after the change of lateral sliding site is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 suspension. So will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s the wheels of lateral slip pick site. Then through the ADAMS software post-processing function optimizationmodel of the suspension, finally come to pick up the tire place lateral sliding the smallest quantity of set of data. This group of data isfinally wanted results.Key words: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kinematics analysis; ADAMS目录TOC \o "1-3" \h \z \u l "_Toc107663939" 1 绪论1l "_Toc107663940" 1.1课题引言1l "_Toc107663941" 1.2 汽车悬架简介1l "_Toc107663942" 1.3 汽车悬架分类1.4 ADAMS简介1.5 本文研究的内容2l "_Toc107663943" 2前悬架模型的建立3l "_Toc107663944" 2.1 创立新模型3l "_Toc107663945" 2.2 添加约束42.3本章小结........................................................................ .. (6)l "_Toc107663948" 3前悬架模型运动学分析7l "_Toc107663949" 3.1 添加驱动7l "_Toc107663950" 3.2测量主销内倾角7l "_Toc107663951" 3.3测量主销后倾角10l "_Toc107663952" 3.4测量前轮外倾角12l "_Toc107663953" 3.5测量前轮前束倾角14l "_Toc107663954" 3.6测量车轮接地点侧向滑移量17l "_Toc107663955" 3.7本章小结19l "_Toc107663974" 4细化前悬架模型21l "_Toc107663975" 4.1 创立设计变量21l "_Toc107663976" 4.2将设计点参数化21l "_Toc107663977" 4.3将物体参数化254.4本章小结 (25)l "_Toc107663982" 5定制界面32l "_Toc107663983" 5.1 创立修改参数对话窗 (3)2l "_Toc107663984" 5.2 修改菜单栏........................................................................ .. (36)l "_Toc107663984" 5.3 本章小结........................................................................ .. (37)6 优化前悬架模型........................................................................ . (26)6.1 定义目标函数 (26)6.2 优化模型 (26)6.3 观察优化结果 (27)6.4 本章小结 (31)l "_Toc107663988" 本文总结40l "_Toc107663989" 致谢41l "_Toc107663990" 参考文献42l "_Toc107663991" 附录A 汉语原文43附录B 英文翻译 l "_Toc107663991" 521 绪论1.1 课题引言在马车出现的时候,为了乘坐更舒适,人类就开始对马车的悬架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汽车开始普及,人们对汽车平顺性、稳定性、操控性及其舒适性也有了更高要求。
双横臂独立悬架安装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
![双横臂独立悬架安装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2c831a3169a4517723a3a0.png)
双横臂独立悬架安装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作者:王勖来源:《汽车科技》2017年第04期摘要:越野汽车由于经常通过复杂苛刻路况,对车辆的攀爬能力及通过性要求很高。
不等长双横臂独立悬架由于其较低的侧倾中心高度,且轮距变化小,轮胎偏磨少,采用到越野汽车上能提升整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通过性,但是这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车架纵梁安装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数越野汽车采用整体式车架,车架断面均匀,后悬多为连杆结构,同时在车架两侧布置安装结构,受限于悬架安装空间和车轮跳动行程。
本文主要设计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采用变截面分段式焊接车架,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了安装结构和布置空间,使整车通过性大幅提高。
关键词:越野车;车架;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优化;中图分类号:U4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7)04-0008-05Abstract: Off-road vehicles due to the often complicated and harsh road conditions, the vehicle's climbing ability and high pass requirements.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due to its lower roll center height, and the track of small changes, tire eccentric wear less used off-road vehicles can enhance the vehicle's driving stability and the vehicle, but the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rame mounting structure has a higher request. Most of the off-road vehicle with integral frame, frame section, rear multi link structure, while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layout and installation structure, due to the suspension of the installation space and wheel travel.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mounting structure is design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welding frame. Through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space are optimized.Key Words: off-road vehicle; frame;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design optimization越野车经常在坏路面甚至无路地带行驶,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在一定的悬架行程范围内,左右车轮的跳动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可有效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并减小车架及车身的扭转有利于延长底盘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转向轴而言有助于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整车操纵稳定性。
双横臂悬架设计
![双横臂悬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8f02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5.png)
5. 7双横臂式悬架设计5.7.1双横臂悬架的结构与力学模型简化图5. 7.1某货车的双横臂前悬架图5. 7. 1采纳前置转向梯形的货车的前悬架。
一根横梁用作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下方。
弹簧、限位块、减振器和两对横臂支承在横梁这一“受力中心”上。
只有横向稳定杆、转向器、转向直拉杆和下横臂的拉杆固定在车架纵梁上。
拉杆前部支承着一个具有纵向弹性的橡胶支座。
该支座缓和带束轮胎的纵向刚度。
双横臂式悬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运动规律的可设计性。
依据横臂的相互位置,即角度α和〃的大小,可定出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高度,转变横臂长度,还会影响上下跳动的车轮的角运动,即车轮的外倾角变化和(在极限状况下)与此相关的轮距变化。
当双横臂较短时,车轮上跳导致外倾角沿负值方向变化而车轮下落时导致外倾角沿正值方向变化,因此车身侧倾时的外倾变化规律正好与此相反。
纵倾中心0,对于前悬架来说,处在车轮后方;而对于后悬架来说,则在车轮前方。
假如Oh置于车轮中心上方,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抗转动纵倾性,而且还会减小驱动桥的启动下沉量。
这也是双横臂式悬架愈来愈多地在较高级的轿车中用于后驱动桥的缘由。
图5.7.2弯长臂式汽车的前轮转向节图5. 7. 2 Daimlcr Benz 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轮转向节。
它的有效距离C较大。
上横臂6上带有导向球锐链的壳体。
下承载钱链7压入车轮转向节5中。
图中可清晰的看到可通风的制动盘34,他正对直径较大的轮毂9自里向外伸出。
深槽轮辆43的底部不对称,从而为制动钳(图中未画出)留出了位置。
图5.7. 3双横臂式前悬架图5. 7. 3 DaimlCjBOnZ牌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悬架。
为了使得主销偏移距r s=0mm时, 可通风的制动盘具有较大的直径,该悬架的下承载钱链必需大致位于车轮中心处。
拉伸和压缩行程限位块布置在充气的单筒式减振器中。
先后伸出的支撑杆支撑着一根附S的隔音横梁。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运动仿真设计开题报告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运动仿真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9c0440964bcf84b8d57b2f.png)
[16] 时培成,韦山.双横臂扭杆弹簧悬架线刚度计算及动态仿真.机械工程师[J],2006(8):43~45.
[17] 杨阳,周谊等.双扭杆双横臂悬架有限元建模与分析.汽车工程[J],2006,11(28):27~28.
在悬架系统在运动学性能分析过程中,主要反映为车轮受上下跳动激励时车轮定位角的变化情况。在车轮行驶过程中正常轮跳行程内让车轮定位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汽车设计所期望达到的性能。车轮定位参数主要包括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量等。
传统悬架系统设计、试验、试制过程中必须边试验边改进,从设计到试制、试验、定型,产品开发成本较高,周期长。运用虚拟样机技术,结合虚拟设计和虚拟试验,可以大大简化悬架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大幅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量减少产品开发费用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系统性能,获得最优设计产品。
[6] 刘维信 汽车设计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7.1
[7] 陈家瑞 汽车构造(第4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8] 周松鹤 徐烈恒 主编 工程力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9] 肖生发,赵树朋.汽车构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0] 卞学良.汽车结构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五、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1、2015年2月底,对相关课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
2、2015年3月18日前,开题报告撰写阶段,结合题目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运动仿真设计查阅资料按时完成开题报告。
只要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因此,这种悬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是比较高级的悬架。
新型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设计及应力分析
![新型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设计及应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d1f5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c.png)
新型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设计及应力分析李吉康【摘要】车辆悬架是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传递冲击,配合缓冲元件进行吸振的重要结构,车架通过悬架与车轮弹性连接在一起.悬架可分为2种,一种是独立悬架,一种是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在车轮受到冲击而动作时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非独立悬架在动作过程中左侧车轮与右侧车轮会互相干涉.独立悬架由于拥有缓冲减震效果好、运动灵活、操纵平顺、乘坐舒适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于越野车辆、家用轿车以及农用车辆之中.本文在综合独立悬架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拥有缓冲幅度大、地形适应度高、运行平稳等优点的新型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使用SolidworksSimulation对其缓冲阻尼支撑架进行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8(049)015【总页数】2页(P47,50)【关键词】多连杆;独立悬架;应力分析Simulation【作者】李吉康【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1 独立悬架的发展现状伴随车辆的发展,独立悬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独立悬架主要分为横臂式独立悬架、纵臂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烛式独立悬架以及麦弗逊式悬架几大类,各类悬架的结构形式及优缺点如下。
1)横臂式独立悬架。
横臂式独立悬架包括单横臂式独立悬架、双横臂式独立悬架2种类型,单横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较为简单,车轮在上下跳动时沿横臂上的圆心做旋转运动,在大幅度跳动的状态下,轮胎与底面的接触面积会减小,同时左右两轮的间距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会使轮胎表面磨损加重。
上下不等长的双横臂式悬架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臂的长度比例以达到较优的运动参数。
2)纵臂式独立悬架。
纵臂式独立悬架包括单纵臂式独立悬架和双纵臂式独立悬架,双纵臂式独立悬架的2个纵臂一般做成相等长度,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保持主销的后倾角不变。
车轮跳动的过程为沿着纵向臂上的圆心旋转的过程,在跳动过程中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并且两轮的间距同样保持不变,纵臂式独立悬架多用于转向轮。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598938e2bd960590c677ce.png)
目录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III)1悬架的基本知识 (1)1.1认识悬架 (1)1.2国内外发展状况 (2)1.3悬架对汽车的影响 (3)1.3.1对汽车行使平顺性的影响 (3)1.3.2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3)1.4独立悬架的优点 (4)1.5独立悬架的缺点 (4)1.6悬架的设计要求 (4)1.7独立悬架的分类 (5)1.7.1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5)1.7.2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5)1.8本章小结 (5)2独立悬架的组成及其相关计算 (5)2.1弹性元件的选择 (5)2.1.1螺旋弹簧的分类和选择 (7)2.1.2圆形截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设计 (8)2.2减振器的选择和计算 (10)2.2.1减振器的选择 (10)2.2.2汽车对减振器的要求 (11)2.2.3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11)2.2.4减振器的参数计算 (12)2.3横向稳定杆 (17)2.4悬架的上、下横臂 (18)2.5悬架的导向机构 (19)2.5.1悬架的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 (19)2.5.2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20)2.5..3导向机构的布置方案 (21)2.5..4上下横臂的长度的确定 (22)2.6悬架的连接件轴销的校核 (23)2.7本章小结 (23)3 独立悬架的一些重要参数 (23)3.1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 (23)3.2悬架的静挠度和动挠度 (24)3.3悬架的弹性特性 (25)3.3.1悬架的线性弹性特性曲线 (25)3.3.2悬架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曲线 (25)3.3.3悬架的刚度计算 (26)3.4悬架的上、下横臂的确定 (26)3.5悬架的其他一些参数的确定 (27)3.6本章小结 (29)4总结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摘要汽车悬架是连接车架和车桥的装置,其作用是缓冲地面对于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产生的振动,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FSAE赛车双横臂悬架优化设计
![FSAE赛车双横臂悬架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151460a98271fe910ef92d.png)
3运动学仿 真分析
将激振 台架上下激振位移设置为 4 使 左右车轮 同步 0 mm, 上下跳动 , 计算悬架主要性能参数 的变化规律。 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 , 图 3 如 所示 。 外倾角变化范 围为( 1 3 - . )8 m。车轮跳动时外倾 一 . ~ 0 6 。 0m 9 2 / 角的变化对车辆的稳态响应特性等有很大 的影响 所 以应 尽量 , 减少车轮相对车身跳 动时的外倾角变化 。 内倾角变化范 围为( .  ̄ .7 。 0i 3 4 4 ) 8 l 3 8 1 ' l m。内倾角影响转 向盘
/ ● j、 hr● _1 +1 1、 1 , “ i i ¨ ● ~ … ¨ w …
中图分类号 :H 6 U 6 . 文献标识码 : T 1 ,4 3 3 3 A
1 『 弓 言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部件 ,双横臂独立悬架是 现代 汽车
定 和 全 有 重 的 响。 性安性着要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 4轮距 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
由上述分析可知 , 外倾 角 、 内倾角 、 前束角 3个参数在悬架
跳动行程范围内变化较大, 需要进行优化。
4多 目标优化设计
多 目标 优化 问题 的求解方法一般有线性加权和法 、 平方和
图 2双横臂悬架仿真模型
加权法 、 序列最优化法和各种遗传 、 进化算法等『, 于各种求解 1基 O l
图 2所示 。
车轮跳动行程/ m m
图 3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
轮距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 , 如图 4 所示。轮距 的变化范围
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说明书
![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4c73e0bed5b9f3f80f1c33.png)
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设计说明书姓名:李玲玉班级:车辆0803学号:3080401063江苏大学2012年2月20日目录目录 (2)一、前言 (3)二、悬架的选择 (3)三、悬架主要参数确定 (4)1、悬架静挠度 (4)2、悬架的动挠度 (5)3、悬架弹性特性 (5)4、悬架侧倾角刚度 (5)四、弹性元件设计 (6)1、扭杆弹簧分类 (6)2、扭杆弹簧的设计 (6)3、扭杆弹簧的校核 (12)五、导向机构设计 (13)1、对前轮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 (13)2、悬架导向机构参数 (13)3、纵向平面内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14)4、横向平面内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15)5、水平面内上、下横臂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15)6、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17)7、下摆臂结构的强度设计 (17)六、转向节设计 (18)1、转向节参数选择 (18)2、转向节的校核 (18)七、参考文献 (20)一、前言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悬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
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1]。
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
二、悬架的选择悬架可以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主要用于对乘坐舒适性较高的场合,如:乘用车和部分商用车的前悬架,非独立悬架主要用于商用车后悬架,成本相对较低。
本次设计任务是限乘5人的轿车前悬架,对舒适性要求很高,故采用独立悬架。
目前乘用车的前悬架广泛采用上下臂不等长的双横臂独立悬架和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悬架依据弹性元件的不同,目前主要有螺旋弹簧、钢板弹簧、扭杆弹簧及空气弹簧。
相比其他弹簧,扭杆弹簧有如下优点:1.单位质量的储能是钢板弹簧的3倍,所以采用扭杆弹簧的悬架质量轻、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FSAE赛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设计
![FSAE赛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36c00890c69ec3d5bb759d.png)
a n d 3 D mo d e l Wa S b u i l t b y u s i n g CAT I A s o f t wa r e . Ba s e d O i l ANS YS Wo r k b e n c h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i mu l a t i o n p l a f t o m ,t r h e i f n i t e e l e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3 1 4 2 . 2 0 1 3 . 0 8 . 0 0 5
F S AE赛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设计
王 军, 赵 世 明, 陈少 杰, 李文珊 , 康 一帆
( 2 1 0 0 3 1江苏省 南京市 南 京农业大学 工学院) [ 摘要 ] 双横臂 独立悬架对 F S A E赛车行驶平顺性 、 操纵稳 定性和安全性有 着重要影响 。依 据 F S A E大学生 方程 式大赛规则及参 照经验值对 包括轮 距、 轴距在 内的整 车参数 进行确定 。对轮胎、 轮辋 等部件进行选择 。 设 计悬 架立柱、 摇 臂部件 。 并 利用 C A T I A软件进行 三维模 型的 建立。基 于 A N S Y S/ Wo r k b e n c h协 同仿真 平 台. 对在 转向和制动复合 工况下的前 立柱进行 有限元分析 。 分析结果表 明 , 满足材料 的强度要求。 设 计的双 横臂 独立 悬架为车辆悬架 系统 的结构优 化和轻量化设 计提供 了参考 。 [ 关键 词] A E ; 双横臂独立悬架 ; 有限元分析 ; A N s Y s , r k b e n c h [ 中图分类号]U 4 6 3 . 3 3 1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1 6 7 3 — 3 1 4 2 ( 2 0 1 3 ) 0 8 — 0 0 1 7 — 0 4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毕业论文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dd83d8783e0912a3162ab5.png)
双横臂独立悬架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1)第一章悬架概述 (2)1.1 悬架设计的要求 (3)1.2 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3)1.2.1 悬架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3)1.2.2 悬架对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5)第二章独立悬架及弹性元件的结构形式与分析 (7)2.1 独立悬架的结构型式与分析 (7)2.2 弹性元件的特定分析比较 (8)第三章螺旋弹簧悬架设计 (10)3.1 悬架基本参数的选定 (10)3.1.1 悬架静挠度 (10)3.1.2 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11)3.1.3 簧载质量的确定 (11)3.1.4 其他参数的确定 (12)3.2 螺旋弹簧的选择 (12)3.3 减振器的选择 (15)3.3.1 减振器类型的选择 (15)3.3.2 减振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15)3.4 接头 (18)谢辞 (19)参考文献 (20)附录A外文翻译-原文部分 (21)附录B 外文翻译-译文部分 (36)附录C 实体图 (46)绪论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汽车的悬架系统对以上三种性能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分析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合理确定悬架系统的性能及结构参数,从而获得最优的行驶性能是汽车生产厂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
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人们利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
本文在进行悬架系统的设计时,首先应根据整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确定前悬架的性能参数(刚度和阻尼),然后进行结构设计。
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改型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
![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改型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c85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0.png)
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改型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是现代汽车中较为常见的独立悬架类型之一。
在车身结构紧凑、悬架要求低重心、低重量的轿车和跑车上使用较多。
本篇文章将介绍该悬架的设计改型和运动特性分析。
设计改型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由两个横向安装的悬架臂和一根垂直安装的扭杆构成。
设计改型主要针对悬挂结构材料的改进、减轻重量、提高刚度等方面。
首先,通过对扭杆进行轻量化设计,使用高强度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使其强度更高、重量更轻。
同时,考虑到悬挂部件经常受到冲击和振动,应采用抗疲劳材料,提高悬挂寿命。
其次,改进悬架臂的结构设计,采用多孔形式增加刚度,减少重量。
新型结构的悬架臂可以通过调整截面形状和孔洞位置,获得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可大幅降低重量。
同时,为提高抗扭强度,悬架臂的中空截面会尽量保持圆形或类圆形。
最后,改进悬架连接它件的设计,采用高强度合金连接头,在确保连接稳固的同时,尽可能缩小其尺寸。
在相同强度的情况下,新型连接头的尺寸相对更小,在重量和占用空间两个方面得到了优化。
运动特性分析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特性受到悬挂构造、悬挂几何学和悬挂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该悬架的运动特性分析:1. 压缩表现当车辆转向、行驶在崎岖路面上或路面高度变化较大时,车轮可能会不断向上压缩,导致悬挂处发生较大的位移。
这时,扭杆发挥了扭转作用,对弯曲作用产生了补偿,保证车身的稳定性。
2. 控制换向悬架的换向性能主要由车轮对车身的横向力传输效率、扭杆和横向连接件的弯曲刚度等因素共同决定。
较高的刚度可以减少转弯时的侧倾,使车辆行驶更加平稳。
3. 提高悬挂舒适度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中的横臂和扭杆是负责吸收震动的主要构件,在处理小幅路面起伏时非常有效。
此外,悬架臂长度的设计也对舒适性有直接影响。
较长的臂可以减少车身对细微路面不平度的反应,提高乘坐舒适度。
总之,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适用于运动型车辆的悬挂系统。
本科毕业设计---越野车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设计---越野车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7ef11daaa00b52acfc7ca3b.png)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是常见的悬架形式之一,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要求具有稳定的可靠性。
其突出优点是在于设计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空间导向杆系的接触点的位置及控制臂的长度,使得悬架具有合理的运动特性。
本设计2.0L越野车车型进行双横臂式悬架的设计,利用平面作图法和平面解析法对悬架的上、下横臂的尺寸和空间布局进行设计,计算选用双同时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匹配悬架系统,保证轮胎的几何定位参数在各种悬架的摆动情况下都符合汽车行驶的要求,反复核算以保证在各种形式条件下获得最佳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
关键字: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越野车;螺旋弹簧;双筒式减震器-I-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is a common form of suspension in the automotive sector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quires a stable reliability. Advantage lies in its outstanding design flexibility, a reasonable choice by the Department of guide bar contact point loca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control arm, making the suspension has a reasonable flow conditions. 2.0L SUV models the design of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design, mapping method and the plane using the plane analytical method the suspens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m of the size and spatial layout design, calculations also use double-shock matching device and the coil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Geometric alignment parameters to ensure that the tire swing in a variety of suspension cases a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obile driving, repeated in various forms of accounting to ensure the be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moothness and operational stability.Keywords: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off-road vehicles;coil spring;double-barrel shock absorber-II-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要研究内容 (2)第2章悬架 (3)2.1 悬架的功用和组成 (3)2.2 汽车悬架的类型 (3)2.3 双横臂独立悬架 (4)第3章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6)3.1 悬架静挠度 (6)3.2 悬架的动挠度 (7)3.3 悬架弹性特性 (7)3.4 小结 (7)第4章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9)4.1 设计要求 (9)4.2 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9)4.2.1侧倾中心 (9)4.2.2纵倾中心 (9)4.3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10)4.3.1纵向平面内上、下横臂轴布置方案 (11)4.3.2横向平面内的上、下横臂的布局方案 (11)4.3.3水平面内上、下横臂轴的布置方案 (12)4.4 悬架螺旋弹簧刚度及应力计算 (13)4.4.1螺旋弹簧材料的选择 (14)4.4.2弹簧几何参数的计算 (15)4.4.3弹簧的校核 (17)4.5 小结 (17)第5章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18)5.1 分类 (18)5.2 相对阻尼系数 (18)-III-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5.3 减振器阻尼系数的确定 (20)5.4 最大卸荷力的确定 (21)5.5 简式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21)5.6 小结 (21)第6章 CATIA V5三维建模 (22)6.1 关于CATIA V5 (22)6.2 CATIA应用现状 (22)结论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0)-IV-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当代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技术的综合水平,而且是否具有独自的开发技术关乎一个民族汽车工业的生死存亡。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fd5927cfc789eb162dc80e.png)
跟公路赛车不同,驾驶舒适性不在方程式弹簧的考虑范围,阻尼比也非常硬,以确保撞击路面颠 簸和路肩的影响尽可能快地缓和。弹簧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减震器在回程行程将能量释放,并阻止 振荡力产生。就像是把一个球抓住而不是任由它反弹的情形。
随着20世纪90年代禁止使用微机控制的可变悬架,所有的F1赛车的悬挂功能必须在没有电子控制 介入的前提下发挥出来。赛车开始使用前后多连杆悬挂,大致相当于一些公路汽车双横臂式布局,使 得转弯时可以通过调节悬架底部和顶部长度不等的悬臂来控制车轮外倾角。由于是离心力驱动车身前 进,越低的悬臂的有限辐射范围越广,可允许轮胎的底部相对于顶部可以倾斜的更远,这对最大限度 地发挥轮胎抓地力至关重要。
汽车悬架运动学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几乎是随着独立悬架的诞生就开始了。而汽车悬架弹性 运动学的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德国的耶尔森·赖姆帕尔著的《汽车底盘技术》对各种悬架运 动学及弹性运动学作了详细的分析,对车轮定位参数做了准确的定义,分析了他们的作用及其对操纵 稳定性的影响。在悬架运动学分析中,描述了弹簧变形过程中车轮定位值的变化过程;在弹性运动学 分析中,描述了弹簧各部件及交接处具有弹性,由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力和力矩引起的车轮定位值的变 化,并且给出了一些典型车型的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曲线,这些变化曲线都是实测得到的,可以用来 进行操纵稳定性的评价。阿达姆·措莫托著的《汽车行驶性能》和安培正人著的《汽车的运动与操纵》 介绍了悬架运动学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德国Matschinsky w.olfgang编写的《车辆悬架》从悬架 的理论建模、橡胶支撑的模型出发对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的理论分析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完整版)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
![(完整版)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bf42ae2f60ddccdb38a07e.png)
第1章绪论1.1、FSAE概述1.1.1、背景Formula SAE 赛事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简称SAE)主办。
SAE 是一个拥有超过60000 名会员的世界性的工程协会,致力与海、陆、空各类交通工具的发展进步。
Formula SAE 是一项面对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学生会员组队参与的国际赛事,于1980 年在美国举办了第一届赛事。
比赛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辆小型的高性能赛车。
目前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该项赛事。
比赛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工程设计、成本以及静态评比;多项单独的性能试验;高性能耐久性测试。
Formula SAE 发展的初衷是想创立一个小型的道路赛车比赛,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约20 竞赛因素的大型比赛,参与者包括赛车和车队。
Formula SAE 向年轻的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参与有意义的综合项目的机会。
由参与的学生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包括时间节点的安排,做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设计、采购设备、材料、部件以及制造和测试。
Formula SAE 为在传统教室学习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工程经历。
Formula SAE 队员在这个过程中将会经受考验,面对挑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出于此项比赛的宗旨,参赛学生们是被一个假象的制造公司雇佣,让他们制造一辆原型车,用于量产前的各项评估。
目标市场就是那些会在周末去参加高速穿障比赛(Autocross)的非专业车手。
因此,这些赛车在加速、制动、和操控性方面要有非常好的表现。
它们要造价低廉、便于维修并且足够可靠。
另外,这些赛车的市场竞争力会因为一些附加因素,比如美观、舒适性和零件的兼容性而得到提升。
制造公司日产能力要达到4 辆,并且原型车的造价要低于25,000 美元。
对于设计团队来说,挑战在于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资金限制下,设计和制造出最能满足这些目的的原型车。
每一项设计将会与其他的设计一起参与比较和评估从而决出最佳整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双横臂式悬架设计5.7.1双横臂悬架的结构与力学模型简化图5.7.1 某货车的双横臂前悬架图5.7.1 采用前置转向梯形的货车的前悬架。
一根横梁用作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下方。
弹簧、限位块、减振器和两对横臂支承在横梁这一“受力中心”上。
只有横向稳定杆、转向器、转向直拉杆和下横臂的拉杆固定在车架纵梁上。
拉杆前部支承着一个具有纵向弹性的橡胶支座。
该支座缓和带束轮胎的纵向刚度。
双横臂式悬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运动规律的可设计性。
根据横臂的相互位置,即角度α和β的大小,可定出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高度,改变横臂长度,还会影响上下跳动的车轮的角运动,即车轮的外倾角变化和(在极限情况下)与此相关的轮距变化。
当双横臂较短时,车轮上跳导致外倾角沿负值方向变化而车轮下落时导致外倾角沿正值方向变化,因此车身侧倾时的外倾变化规律正好与此相反。
纵倾中心O,对于前悬架来说,处在车轮后方;而对于后悬架来说,则在车轮前方。
如果O h置于车轮中心上方,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抗转动纵倾性,而且还会减小驱动桥的启动下沉量。
这也是双横臂式悬架愈来愈多地在较高级的轿车中用于后驱动桥的原因。
图5.7.2 弯长臂式汽车的前轮转向节图5.7.2 Daimler_Benz 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轮转向节。
它的有效距离C较大。
上横臂6上带有导向球铰链的壳体。
下承载铰链7压入车轮转向节5中。
图中可清楚的看到可通风的制动盘34,他正对直径较大的轮毂9自里向外伸出。
深槽轮辋43的底部不对称,从而为制动钳(图中未画出)留出了位置。
图5.7.3 双横臂式前悬架图5.7.3 Daimler_Benz 牌 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悬架。
为了使得主销偏移距r s=0mm时,可通风的制动盘具有较大的直径,该悬架的下承载铰链必须大致位于车轮中心处。
拉伸和压缩行程限位块布置在充气的单筒式减振器中。
先后伸出的支撑杆支撑着一根附S的隔音横梁。
它的橡胶支座在图的左下方特别标出。
两横臂可使车轮的上下跳动符合所需的运动学特性,并由横臂传力给车身(图5.7.4)。
侧向力F sva 产生一个附加力矩。
该力矩使得曲线行驶时汽车车身的侧倾度增大.图5.7.4独立悬架的力学模型图5.7.4 在前独立悬架中,曲线行驶时的侧向力F sva在连接车身和车桥的横臂中引起反作用力F E和F G。
由此在车身的左右侧均产生力矩,这些力矩增大车身的侧倾。
不管这种情况如何,为了使得作用在车身和横臂支承处的力较小,并从而使支承中的橡胶件的变形不超出极限范围,应让双横臂式悬架中E点和G点之间的有效距离c尽可能大点。
因此PASSAT等新型双横臂悬架采用较长的转向节上横臂,以便增加c的长度, 同时,能提高侧倾中心的高度,以便减少侧倾(角与力矩). 摆臂需要用支座支承,这些支座会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并影响悬架刚度;普遍采用支座中的橡胶件的扭转使得刚度增大。
随着车身的侧倾,车轮也倾斜(图5.7.5)。
车身外侧车轮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分量,其外倾角沿正值方向变化,而车身内侧车轮的外倾角则沿负值方向变化,这会产生增大轮胎侧偏角的缺点。
为避免这种情况,外倾角的运动学变化应弥补这一缺点(见后面章节)。
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小曲线行驶时车身的侧倾。
通过采用较硬的弹簧,附加横向稳定杆或者是增大侧倾中心的高度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见后文)图5.7.5 曲线行驶中车身侧倾一个角度图5.7.5 如果曲线行驶中车身侧倾一个角度φ,车身外侧独立悬架的车轮的外倾角变化一个正值+γa,而车身内侧车轮的外倾角变化一个负值-γi。
轮胎的侧偏角增大,从而传递侧倾力F sa,i的能力下降。
M wv是车轮质量分配在前桥上的分量,F cwv是作用在质心S高度上的离心力。
一个车轮下跌,而另一个车轮上跳,即车身两侧车轮“反向跳动”,这时:F nva=F nv+ΔF nv ,F nvi=F nv-ΔF nv。
采用双横臂式悬架, 这种悬架在汽车的每一侧均有二根横臂,分别铰接在车架、副车架或者是车身上。
如果是用作前悬架,则横臂外端通过球铰与车轮支架,确切地说是与转向节轴。
横臂之间的有效距离c愈大(图5.7.4),作用在横臂及其支承上的力就愈小,即所有构件的变形就愈小,从而车轮的导向性愈精确。
5.7.2 悬架导向系统设计1 总论现在消费者更加希望他的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 影响汽车的操纵性能且彼此之间必须能相互很好的适应。
不管怎么说,与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的性质(侧倾中心、操纵性能、刹车和牵引抗倾以及转向几何图形)相比悬架类型的适当选择的内容要少得多。
根据5.7.2悬架运动学及弹性运动学的应用基础上, 导向杆系的设计直接影响悬架性能.2 悬架设计硬点的确定根据5.7.2悬架弹性运动学理论确定悬架的定位参数及曲线, 可以初步确定悬架设计的定位参数, 根据总布置设计的轮距和轴距及整车质量参数进行悬架结构设计. 选定车轮轮毂尺寸型号后便可初步确定制动器及转向节的重要尺寸, 这些尺寸也是重要的设计硬点, 悬架摇臂内铰链坐标位置要考虑车架纵梁的宽度, 一般副车架调孔用弹性元件与车身总梁的孔位配合, 因此悬架摇臂内孔坐标离纵梁比较近, 太靠近汽车中心线, 回使汽车离地间隙太小, 发动机不容易布置, 也会抬高发动机的重心高度, 对操纵稳定性和造型设计不利, 在布置时可以初步确定下摇臂长度及下摇臂内铰链轴线的坐标, 这也是设计硬点.只有当所有的铰接轴被安排在正前方向,车轮在横向的运动才能被影响。
如图5.7.6所示。
从理想滚动中心高度h Rz和理想车轮外倾改变车轮行程dγ/ds(其值等于杆长q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侧向极点的位置Q。
和已知的车轮架上的铰链点1、2一起,极点Q限定横拉杆的动作线路。
轮胎接触点A的运动路线的曲率中心的距离q'尊从于理想滚动中心高度值改变车轮行程dh RZ/ds,如以下的前提:dh RZ/ds= -(b/2)/q' (5.7.43)轮胎接触点A的运动路线的曲率中心A'和q'可由极线A-Q定出。
如果给出了横向拉杆的一个内铰接点,这里例如铰接1 ',可用Bobillier’s方法查出另一个拉杆的内铰接2 '。
在可控制的悬架上,横拉杆的状态也必须用这种方法给以确定。
当外部横拉杆铰接的环形路径偏离车轮架上相关点的理论路径,这一行程将导致前束的变化。
由于这个原因,严格的说,任何一个可操纵的悬架都是空间的机构(除了特殊类型的如前面提到的Dubonne系统)。
图5.7.6平面双叉臂悬架1930年早期对双叉臂悬架的介绍是:除其他原因(如重量和节约空间),对刚性轴上方向盘的震动的调查而引起的,这一认知表明,车轮行程的内倾和轨迹的变化是不利的,由于惯性矩的回转耦合大致垂直和轮胎接触点的直线轨迹表现为想得到的。
这意味着,滚动中心的高度与车轮行程保持恒定。
在横拉杆的平行位置(图5.7.7),Bobillier方法得出:极线A-Q从某一连杆的距离e一定与该连杆的相关杆D12与另一连杆的距离相等.平行于横拉杆,内倾对车轮行程的变化dγ/ds即时为零。
这对悬架的一般位置是不可想的。
尽管如此,图5.7.7规定——对空间悬架也适用——如果连杆的长度是与其到极线A-Q的距离(或到路面距离)的比率的倒数,轮胎接触点的直线轨迹总能得到。
图5.7.7轮胎接触点的直线轨迹滚动中心的高度随车轮行程变化很明显的由横拉杆的长度比决定。
通常,上连杆要比下连杆做的短,在车的横截面上也是如此。
如果上连杆比下连杆短的多,则内倾对车轮行程的变化dγ/ds是非线性的并快速增大,图5.7.8。
内倾角随bump增大经常被测试工程师用于达到某些增加在横向内倾力在外轮边缘为固定全载的车辆保留一个可接受的内倾角,并延缓侧偏角的增加。
由于这一要求可能远观某些具有这些性质的悬架(如双叉臂设计的悬架)显示一个小的滚动中心的高度随车轮行程变化,以及由此在拐角处促进jacking-up;想要的外轮上的高的负内倾角在行程中可能达到得相当晚或根本达不到,故这个方法被证明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而且,某些悬架类型随渐进的内倾角变化,产生一个相对于内车轮的车辆坐标系渐进的“反向”的内倾角,被添加在滚动角上并作为“正”的内倾角作用在路面上,迫使内胎骑在它的肩上而不是轮胎面上。
为了强调有关横向动力学的悬架参数的几个特征,前面提及的对平面悬架的考虑被指出。
这一点对空间的悬架也近似正确的。
图 5.7.8 在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架上典型的车轮行程曲率变非驱动轮牵引力支撑角是不重要的,因此空间的或平面悬架机构都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使用空间的悬架系能更好的满足弹性运动学的要求。
因为平面机构是空间机构的一个特例,即平面机构是特殊的空间机构,所以在满足运动学潜能方面它们具有同空间机构一样的水平。
通过铰链轴在空间的斜置(当然也可以平行布置),任何平面悬架在车辆的三维空间都能够被提供非线性的运动;当然,与空间的悬架相比,它不能在每一个三维平面内都给予运动学性质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选择。
如果空间的或平面的悬架应用于驱动轮,在悬架的五个特征之间采用折中的办法是必要的。
这五个特征是:滚动中心、碰撞操纵、曲率变化、制动力支撑角和牵引力支撑角(正常的总量通常也等于车轮行程角),通常牵引力支撑角不被给予重视考虑。
3 空间的悬架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叙述的很清楚,即在现代悬架设计中,有意识地服从其弹性运动学,不言而喻也应对运动特性进行优化。
这一状况在任何方面都不会削弱运动合成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想像,它有可能产生无限数量的变量来满足设想的运动特性,但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同样满足于弹性运动特性。
可以很容易地标注出其纵向和侧向几何形状的特征。
如果当作刚性系统来看,任何要避免在拐角出现弹性转向角的试图都是徒劳的,因为所有的横向拉杆都被安置在侧向力的同一侧。
因此,在悬架发展的初期,必须赋予需要考虑的事项以权力,用以满足具有充分尺度的橡胶铰链和连杆位置的弹性运动学小需要。
在运动合成交互迭代或分析正向弹性运动调查中,产生出新型的悬架设计过程,而至少,基本的要求如轮载,回转力,制动和牵引力等必须被测试。
悬架设计中自然要求考虑到大量的附加条件,如车辆的可利用空间。
悬架的铰接接头——特别是橡胶材料的铰接——也需要空间方面的考虑。
后者的设计取决于装配(这将在后面讨论到),对近似尺寸的恰到好处的估计(允许那些不可避免的修改以自由特权)是进行有效设计工作的重要的先决的条件。
当然,如果以一种被事先检验证实的同种类型的悬架作为新设计的基准,这将会是大有用处的。
在相当不可能的情况下,即完全无背景而根据想要的动力功能布置悬架臂作第一次尝试,下述方法是基于“即时螺旋”法则。
它至少适用于直接连接轮缘与车身或副车架的悬架类型,又不合并中间的连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