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一、词语解释1. 辞藻:指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华丽、优美的词汇表达方式。
2. 比喻:指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或说法的修辞手法。
3. 古体诗:指使用古代汉字和规范的古代汉语语法写成的诗歌形式。
4. 押韵:指诗歌中音韵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在句末的排列。
5. 修辞:指使用特定的言辞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二、文学流派1. 诗歌:用抒发情感、描写景物等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2. 散文:以平实的语言风格,自由组织结构,抒发感情或叙述事物的文学形式。
3. 小说:以长篇的方式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叙事文学形式。
4. 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示故事情节的文学形式。
三、文学元素1. 主题:作品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
2. 情节:小说或戏剧中展开的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4. 描写:用文字详细展示人物、景物、事件等。
5. 对白:文学作品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说明另外一事物,增加表达的效果和形象性。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强形象感。
3. 对偶: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结构形式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4. 夸张:夸大表达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引起强烈的反应。
五、常见修辞手法示例1. 比喻:如"月亮像一轮银盘悬挂在天空"。
2. 拟人:如"风向使得树叶低头,听从它的指引"。
3. 对偶:如"红日东升,白日西沉"。
4. 夸张:如"她跑得飞快,比闪电还要快"。
以上是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
大学语文常见百科知识大全1. 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观念。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多种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红楼梦》等。
3. 典故典故是指古代文献中的引文或有较高文化价值的故事,常用于修辞和比喻手法。
如 "望洋兴叹" 来自《红楼梦》。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等。
常用于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5. 修辞格修辞格是修辞手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比喻、拟人、借代、象征等,常用于修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6. 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代表作品有杜甫、李白等人的诗作。
7. 修辞三问修辞三问是指修辞手法应当回答的三个问题:为什么用、怎么用、用在哪里。
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8.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中国社会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文字学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与语言学、古文字学等有关。
通过文字学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
10.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研究的学科,包括文学批评、文学评论理论等。
通过文学评论,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
以上是大学语文常见的百科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可以进一步详细了解相关内容。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完整版)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了解语文文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文学常识概述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表达形式,它通过语言来描绘和表现人类的内心感受、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它是一种对现实的再现和诠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每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1. 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艺体裁,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可以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2.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感的文学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来加强表达的效果。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等。
3. 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叙事方式来表达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4. 戏剧戏剧是一种具有舞台表演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历史剧等。
三、古代文学名著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的文学名著,它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大家族的命运展开叙事,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沉沦。
2. 《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起义斗争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英勇正义的斗争者形象,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抗争斗争的意志。
3.《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通过描述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之路,告诉人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和艰难性。
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作为大学大一学生,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我们的学术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基本功:大学语文学习中,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包括:词义推测、句法分析、修辞手法辨析等。
2. 修辞手法: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仗、反问、设问等。
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是大学语文学习中的经典。
我们要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
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 词语辨析:汉语词汇丰富多样,许多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存在差异。
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常用词语的正确用法,避免使用词义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2. 修辞手法: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排比、夸张等。
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有趣。
3. 阅读理解:大学语文学习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思维能力。
三、写作技巧1. 论述文写作:论述文是大学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我们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
2. 写作结构:写作时,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
可以采用总分总、对比分析等四种常见的写作结构。
3. 作文素材丰富:写作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引用相关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丰富作文的内容。
四、修辞与鉴赏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
2. 文学常识: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了解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对我们的文学触觉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 作品鉴赏: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大学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考试必备!)一、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汉代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诗经》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 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性意象。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中国历史散文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
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 “慷慨悲哀” 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所谓“ 田园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自然朴素清简平淡。
.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 “孤篇盖全唐” 。
该诗以 “月”之升落为线索。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杜甫。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大学语文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1、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 篇。
其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等,各具特色。
2、散文先秦散文中,《论语》以简洁的语录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庄子》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颇高,如韩愈的气势磅礴、柳宗元的清新自然等。
3、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达到鼎盛,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影响深远。
二、现代文学1、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2、散文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如《热风》《华盖集》等。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美,《背影》《荷塘月色》等作品脍炙人口。
3、小说茅盾的《子夜》展现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巴金的《家》《春》《秋》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衰落。
三、外国文学1、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19 世纪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全景。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革。
四、文学理论1、文学的本质探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还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
2、文学的体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3、文学批评掌握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还对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大学语文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文学1、先秦文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主要包括《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楚辞》则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如《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2、秦汉文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文学发展相对缓慢。
到了汉代,出现了赋这一重要文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
同时,汉代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3、魏晋南北朝文学这一时期文学自觉意识逐渐增强,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人的作品各具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后世所称道,如《归园田居》等,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出现了众多流派和杰出诗人。
初唐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等,中唐有白居易、李贺等,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此外,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5、宋元文学宋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柳永、李清照等为婉约派代表,苏轼、辛弃疾等为豪放派代表。
元代则以杂剧和散曲闻名,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是杂剧的经典之作。
6、明清文学明清小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此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优秀作品。
二、现代文学1、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1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42则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艺术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趣的创作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艺术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 语言性:文学创作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词句的选用和句式的运用来构建作品的结构与意义。
- 可读性: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
- 综合性:文学既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与思想,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与历史。
2. 文学的分类文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体裁分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 内容分类: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科幻文学等。
- 创作语言分类:中文文学、英文文学、法文文学等。
3. 古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4. 现代文学批评流派现代文学批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多种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批评观点和方法。
代表性的流派有:- 传统批评:注重作品内在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创作的规范性。
-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强调语言符号的意义。
- 释义学派:注重对作品的解读和理解,重视文本的深层含义。
5. 世界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展现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不可忽视的名著包括《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学创作与读者文学创作需要作家的深厚语言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需要读者的理解和欣赏。
作为读者,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去感受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批评眼光,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
7. 文学与社会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关照和批判。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1一、课程内容概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
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
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
后者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概括起来有三种:(1)时间顺序,如《菊花》。
(2)空间顺序,如《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3)逻辑顺序,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最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方式有两种:(1)总分关系。
“总一分”方式,如《苏州园林》:“总一分一总”方式,如《桥的运动》:“分一总”方式,如《白丝翎羽丹砂顶》。
(2)并列关系。
如《菊花》。
3、常用的说明方法(1)下定义法。
其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属十种类。
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对“物理”的说明。
(2)诠释法(解释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的特点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
(3)比较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村的特点,就与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比较。
(4)比喻法,如《桥的运动》用人坐板凳造成板凳变形,比喻说明车过桥上引起“变形”的力学原理。
(5)图表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运用箭头图表示工序。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语文大学知识点总结
语文大学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古代汉语发展至晚期的语言形式,主要流通于先秦至清代。
2. 文言文的特点:规范、庄严、含蓄、缜密、婉约。
3. 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排比、对偶、典故等。
4. 文言文的分类:经典文言与白话文体的区分,文章、诗、词、曲、剧、赋等文体的认识。
5. 文言文的语法:文言文独特的词序、时态、语态、语气,以及常用的虚词、句末助词、疑问句表达、否定句表达等。
二、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研究对象:文学的定义、起源、发展趋势、文学三大体裁、文学理论、文学文化等。
2. 文学体裁:诗、词、曲、剧、赋等大类的体裁,及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古代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文学丛书知识、经典文学名句等。
三、文言辞章1. 文言文词语:汉字的本体与组词规律,古汉语以及文言文的词汇与词义。
2. 文言文辞章:如何甄别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辞章特点,以及辨认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中词句辞章的能力。
3.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与古代文言语的语法差异,以及现代汉语中的古代文言词。
4. 古代文学作品辞章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辞章修辞手法,常用古代文言词汇,辞章手法鉴赏。
四、中国古代文学史1.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论语》、《庄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作品,及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2. 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魏晋文学与南北朝文学特点和发展趋势。
3. 唐宋诗词:唐诗宋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唐宋诗词艺术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4. 元明清文学:元曲、明清散文代表作品及其特色,元明清文学的发展趋势。
5. 现代文学:新文学运动、五四文学、现代散文、现代诗歌及其代表作家及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五、国外文学史1. 古希腊罗马文学:希腊罗马神话、史诗、哲学、戏剧及其文学特点,古希腊罗马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综述》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点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一、古代文学1. 先秦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首。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 诸子百家的散文也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各具特色。
2. 秦汉文学-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形式,其特点是铺陈夸张、辞藻华丽。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等都是汉赋的经典之作。
-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
3. 魏晋南北朝文学- 这一时期诗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以及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派。
-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文学价值。
4. 隋唐文学-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更是将唐诗推向了极致。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诗人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诗人的诗歌则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唐代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的浮华之风。
5. 宋元文学-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形式。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等都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杂剧作品,以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散曲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秦汉文学贾谊的《过秦论》:通过对秦亡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为汉文帝提供治国方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的作品风格自然质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4、唐宋文学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如“三吏”“三别”;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等。
宋词:柳永的婉约词,如《雨霖铃》;苏轼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元明清文学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我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2、现代散文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现实。
3、现代小说茅盾的《子夜》: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工业的困境。
大学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语文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有基础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也有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文学常识等内容。
下面将对大学语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一、词汇知识点归纳总结1. 同义词与近义词:指具有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词语,通过学习同义词和近义词的用法可以丰富词汇量,提升表达能力。
2. 反义词与对义词:指意思相反或互为对照关系的词语,了解反义词和对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3. 词义辨析与词语辨析:指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使用和理解的差异,需通过阅读和积累来提高辨析的准确性。
4. 词类辨析:指不同词类的词汇之间的差异,例如名词与动词的转化,形容词与副词的使用等。
二、语法知识点归纳总结1. 词法:指词语本身的屈折变化、构词法和句法规则等,例如动词的时态、语气的变化等。
2. 词序:指在一段语言中,词语出现的顺序与排列方式,包括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以及状中结构等。
3. 句法: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如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定语从句等句型的运用和理解。
4. 语法规则运用:指在写作和阅读中,正确应用语法规则来表达意思,例如使用时态、主谓一致以及虚拟语气等。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1. 比喻与拟人:指通过将事物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2. 夸张与设问:指通过夸张或问句来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思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 排比与对偶:指通过列举相对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有节奏和韵律感。
4. 反复与象征:指通过反复强调某个词语或形象的重要性或象征作用,以加强表达效果。
四、阅读理解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主旨概括与判断推理:指通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推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2. 细节理解与事实归纳:指通过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和事实依据,来推断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一、汉字的构成和演变汉字是中文的基本单位,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演变对于理解语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构成主要包括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和转注五种方式。
在演变过程中,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字体的变化。
二、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确保文字清晰、美观的基础。
正确使用笔画顺序、笔画的长短、水平线、垂直线和撇捺等基本要素,可以使汉字书写工整规范。
三、汉字的发音和拼音汉字的发音是了解、掌握语言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拼音,我们能准确地读写汉字,并且对于学习汉字的记忆和理解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对于学习汉字和语文知识有着重要影响。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我们必须了解和读过的文学经典。
五、古代诗词和唐诗宋词古代诗词是汉语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唐诗宋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华丽的词藻和深邃的意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和审美能力。
六、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是汉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方式,通过使用这些方式,言语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通过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现代小说和散文现代小说和散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文学形式,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提高我们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九、修辞方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修辞方法在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十、阅读与写作的提升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词汇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和结构的完整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结:以上是大学语文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语文大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语文大学必学知识点总结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语言文字学语言文字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研究语言的起源、演变、结构和规律。
学生需要了解诸如语言的交际功能、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理解语言文字的相关原理和规律。
2. 汉字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结构、造字原理、字形演变、字音规律等内容,提高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能力。
3. 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技巧的学科,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现代汉语语法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规范,包括句法结构、词类、句子成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等内容,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文学知识1. 文学史文学史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掌握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文学流派的发展轨迹。
2.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作品,学生需要熟悉古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和作者,了解古代文学的风貌和影响,并学习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技巧。
3.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涵盖了近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包括五四新文学、抗战文学、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态,学生需要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提高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世界文学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概况、各大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拓展文学视野,增进对各国文学的了解和欣赏,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修辞学知识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对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进行比较,来产生某种效果。
学生需要了解比喻的基本原理、分类和运用方法,提高识别和运用比喻的能力。
2. 夸张夸张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夸大表现,以突出某种感染力。
学生需要掌握夸张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技巧,提高夸张手法的取舍能力。
3. 对比对比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对事物的相同或相反之处进行对比,来产生一种鲜明的效果。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语言基础知识1.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1.2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1.3 语言的功能1.4 语言与文化2. 文学基础知识2.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2 文学史概览2.3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元素2.4 文学与社会3. 写作基础知识3.1 写作基本原则3.2 写作风格与技巧3.3 写作的审美价值3.4 写作与传播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1.1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古代文言文阅读方法1.3 古代文言文写作技巧1.4 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阅读2. 文言文作品分析2.1 文言文作品的结构与题材2.2 文言文作品的语言特点2.3 文言文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文言文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三部分: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1.1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方法1.3 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技巧1.4 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影响2.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2.1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题材2.2 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语言2.3 现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评价第四部分:写作与表达1. 学术论文写作1.1 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1.2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逻辑1.3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撰写1.4 学术论文的修改与完善2. 创意写作2.1 创意写作的概念与方法2.2 创意写作的表达技巧2.3 创意写作的审美特点2.4 创意写作的创新与突破第五部分:语言学与文学批评1. 语言学基础知识1.1 语言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2 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1.3 语言变迁与方言现象1.4 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文学批评理论2.1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2.2 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2.3 文学评价标准与观点2.4 文学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上是一份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的基本大纲,这些知识点将涵盖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
学习目标语言知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了解孔子;识记《论语》的编著者、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文阅读分析:•说明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文中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认知本文的驳论性质,说明本文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说理方式;•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理解其表达作用,具体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一比喻的双重喻意;•熟记并理解文中含义隽永、后来演化为成语的词句。
教学导航孔子及《论语》简介题解/背景课文朗读文体知识重难点字词理解语言知识点概括思考题层次结构分析写作特色重难点问题解答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2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是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化、教育思想等各方面,是后人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
孔子生平、孔子身世、孔子年谱、箴言名句、孔子哲言、儒家著作、教育生涯、政治生涯、历代评孔、学术书库、孔府、孔庙、孔林、《论语》文章:孔子及其思想题解/背景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
他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
他与孟孙、叔孙同是鲁桓公的后代。
后来这三大家族“四分公室”。
颛臾,是鲁国境内的小国,附属于鲁国,且与鲁国公室亲近,只对鲁国国君负责。
季康子所以要伐它,一方面是为了扩大领土,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结成联盟,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同冉求等人制定了攻打颛臾的计划。
文体知识本篇是一篇记言散文,属于论说文中的驳论文。
主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
文章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重点字词理解(一)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
冉求、季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们吧?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重点字词理解(二)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去任职;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看到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重点字词理解(三)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来,龟甲、玉器毁坏在匣子中,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池)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攻取它,将来必然成为(季氏)子孙的祸患。
”重点字词理解(四)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说:“冉求!君子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想获得它’却一定找个借口掩饰(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不管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大夫,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不平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重点字词理解(五)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富平均了就无所谓贫穷,上下和睦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了(国家)就不会被倾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文化教育,修治仁义礼乐来使他们归顺,既来之,则安之。
他们已经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居下去。
重点字词理解(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服,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境之内发动战争。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的内部呢。
”语言知识点(一)1、古今异义①是社稷之臣也(代词,此,这。
)②有国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
)③陈力就列(就,担任,充任;列,职位。
)2、词类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使……来)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既来之,则安之。
(使……生活安定)语言知识点(二)3、一词多义相:①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②相夫子(辅佐,动词)是:①是谁之过与(此,这,代词。
“是社稷之臣”的“是”同此)②尔是过与(提宾标志,助词)过:①尔是过与(责备,动词)②谁之过与(过失,名词)③尔言过矣(错,形容词)为:①何以伐为(呢,语气助词)②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动词)③而必为之辞(给,替,介词)④以为东蒙主(做,动词)语言知识点(三)4、特殊句式①介词结构后置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谋动干戈于邦内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②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是”起将宾语“尔”提前的作用)③固定格式A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B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呢”)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写孔子听到冉有、季路通报季氏将伐颛臾后的回答。
主要阐明季氏不该攻打颛臾的理由。
第二段:写孔子听到冉有说出推卸责任的话以后做出的回答,主要说明冉有、季路对事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段:写孔子听到冉有为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辩解时所做的回答。
指出问题的要害不在于季氏忧虑颛臾近于费,而在于萧墙之内之患,同时阐明治国治家应用文教德化的主张,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课文第一段结构首先交代了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后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起此事。
后孔子陈述了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
①以为东蒙主——不可伐②在邦域之中——不必伐③是社稷之臣——不当伐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
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
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
朱熹《论语集注》课文第二段结构冉有、季路推脱责任。
孔子进行反驳。
①先是引用周任的话。
②然后运用两个比喻反驳冉有和季路的错误。
第三段课文结构冉有、季路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丘也闻……既来之则安之。
”季路、冉有违背了这些原则。
孔子指出了季氏“忧”之所在。
思考题1、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2、当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3、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4、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思考题答案1、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2、①列名言。
②用比喻。
3、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
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5、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开柙出虎。
写作特点(一)应驳的靶子明确,批驳的论点鲜明。
文章的开始就提出了应驳的靶子,同时批驳的论点也鲜明,正如第一段孔子批驳的"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不仅观点鲜明,甚至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写作特点(二)论据的多样性。
本文运用了三种论据:(1)是以历史材料作论据,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是以现实事件作论据,如颛臾在邦域之中,而且是社稷之臣,冉有、季路不能辅佐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是以名人名言作论据,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写作特点(三)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了驳论,破中有立。
文章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了孔子的三段议论:1、先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事,孔子用历史和现实批驳了他们之后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既而冉有推卸责任,即“夫子欲之,是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以史书之名言为论据,及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他们之后,又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最后,冉有又提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此时义正辞言的提出自己的主张,指出应该以修文德来治国,并尖锐地指出其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些地方都是都是破中有立。
写作特点(四)运用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以增强说理的力量。
1、比喻句——“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这一比喻有双重语意。
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
“虎兕出于柙”比作季氏攻打颛臾。
“龟玉毁于椟中”比作颛臾被消灭,这是一层语意。
第二层语意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
“虎兕出于柙”行凶,“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含义丰富,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写作特点2、文中的排比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文中的反诘句有:第一段中"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第二段中"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这些反诘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比正面阐述更有力,更能引起人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