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
【2017年整理】蒙古国资源优势考察报告
![【2017年整理】蒙古国资源优势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e2ca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1.png)
蒙古国资源优势考察报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Ulan Bator)。
这个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是一个拥有大片草原,戈壁,河流和山川以及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国家。
这个面积几乎5倍于德国的国家,却只有255万人口,是一个真正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这些一方面为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这又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就蒙古的区位特征、资源状况、今年发生的城市化状况、经济政策以及对外商的投资政策等方面分析蒙古国的经济环境现状。
一、区位特征: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蒙古也许是世界上最闭塞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被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夹在一起,与它相邻的是人烟稀少沙漠面积相当大而且经济也比较落后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与严寒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国家没有出海口,距离它最近的出海口是1500公里之遥中国的天津港,对于宏观经济学家来说,几乎是一个极好的现实中的"封闭系统"。
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位于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地形上明显地分为西北部高山区、北部山地高原区、东部平原区和南部戈壁区。
没有出海口,使得其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但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腹背相邻这两个大市场,也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中俄两大邻国开展贸易自有方便、可靠和实惠之处。
蒙古国北部与俄罗斯接壤,边界线长3485公里;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这些地理区位优势都为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畜牧业资源: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
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
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份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1998年8月,蒙古决定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1日期间对面粉、土豆和蔬菜征收进口关税。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2008年持平,通膨率高于2008年,对外贸易额比2008年有所减少,贫困人口有所增加。
《2024年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
![《2024年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0e4a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0.png)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篇一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摘要:本文以蒙古国中部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实验室分析,对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二者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
本文旨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地区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以其广袤的草原而闻名。
其中,中部草原作为该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植被和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蒙古国中部草原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
(二)研究方法1. 植被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记录植被类型、分布及生长状况。
2. 土壤采样:在草原不同区域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3. 微生物分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植被多样性分析(一)植被类型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草原、草甸、沼泽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草原植被为主,分布广泛。
(二)植被分布与生长状况不同植被类型在草原上呈斑块状分布,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景观。
各类植被生长状况良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
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一)微生物种类与数量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蒙古国中部草原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其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对较少。
(二)微生物分布与功能土壤微生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养分循环、土壤结构形成等过程。
不同类型微生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但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五、结论与讨论通过对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该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
蒙古国矿产资源
![蒙古国矿产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074bf56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2.png)
蒙古国矿产资源蒙古国地处亚洲大陆的心脏和亚欧板块腹地,由于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年轻岩层和"微板块"岩心的增积,蒙古地质活动很大程度在古生代已经得到发育,基本上在中生代时期终止。
蒙古国中部和南部的地质构造主要是由于海西期造成的变形和结晶形成,主要地质成分为原生代和下古生代岩石组成的图瓦岩层和包括二叠纪到侏罗纪侵入岩。
东部地质构造主要形成于后二叠纪期,地质成分主要是非造山侵入岩体(主要是碱性),沿深外壳断口的新生代玄武岩在局部出现。
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其地质勘探专业队伍很少,技术装备落后,因此,地质勘查工作开展较晚,程度较低。
1900年以前,曾有多批俄国人对蒙古蕴藏矿产资源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1925年以后,蒙古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勘查。
1945年以后,蒙古和苏联专家在西欧等国的援助下开始了广泛而系统的勘探工作,但进展较缓慢。
近几年,为了吸引国外的勘探队伍和吸收国外资本进入矿业市场,蒙古国先后颁布了《矿产资源法》、《外国投资法》,对外资进入矿产勘查和开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根据以上法律及相关政策规定,外国公民、法人同蒙古国公民一样,都有权申请并获得矿产资源勘探、开采许可证。
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吸引了蒙古国内外的投资,一些外资公司和合资公司纷纷前往蒙古国进行地质勘探。
在蒙古国,矿山开采领域投资居前8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巴西、俄罗斯、韩国和中国。
蒙古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普查探明的有80多种矿物、6000多个可采矿点,主要有铜、铁、煤、锰、铬、钨、钼、铝、锌、汞、铋、锡、砂金矿、岩金矿、磷矿、萤石、石棉、石墨、云母、水晶、绿宝石、紫晶、绿松石、石油、页岩矿等,这些矿藏绝大部分有待于开采。
自1997年《矿产资源法》颁布以来,蒙古国矿产领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截至2005年2月15日,蒙古国矿产石油管理局共审批发放勘探许可证5200份,其中发放给外国独资和蒙外合资公司的矿产资源勘探许可证占其发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批准勘探总面积达6263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df1d90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3.png)
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感受近期,我参与了一次去蒙古国进行地质勘探的任务,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具有广阔的地质勘探潜力,因此,这次勘探任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蒙古国的地质条件非常有利于勘探工作。
蒙古国地处中亚高原的北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在勘探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地质钻探等多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地质特征,确定了勘探区域的潜力。
这些勘探方法的应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原理和技术。
蒙古国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在勘探任务的间隙,我们有幸游览了蒙古国的一些著名景点,比如著名的戈壁沙漠、呼伦贝尔草原等。
这些美丽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蒙古国的文化和民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善良、勤劳,并且对待客人非常友好。
在勘探任务期间,我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我还有幸品尝到了蒙古国的传统美食,比如烤全羊和奶茶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
此次蒙古国地质勘探任务的收获不仅仅是地质数据和勘探成果,更重要的是对于地质勘探工作的认识和对于蒙古国这个国家的了解。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勘探的技术和方法,还深入了解了蒙古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总的来说,这次去蒙古国地质勘探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和难得的经历。
通过这次勘探任务,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深切感受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这次宝贵的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蒙古国地质报告
![蒙古国地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0c9636dd36a32d737581cf.png)
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韦星林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本文扼要介绍蒙古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矿业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国地质矿业投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矿管理蒙古国2003年6至9月间,笔者两次赴蒙古国进行地质矿业考察。
在蒙古期间,先后访问了蒙古国地质矿产局、国家地质资料中心、蒙古金矿公司、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蒙古小型矿业协会、阿德玛斯矿业公司(ADAMAS MINING CO.LTD)等数十个单位;驱车行程近万km,开展东蒙古和南蒙古地质路线调查,沿途对贝尔赫萤石矿、查布铅锌矿、乌兰铅锌矿、哈马台铜金矿、奥由陶勒盖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等著名矿产地进行考察,对找矿靶区开展详细地质调查,办理了6 个找矿远景区勘查许可证。
现以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蒙古国地质矿业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地质矿产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
其大地构造格架总体为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由南北两大地块七个次级构造单元复杂拼贴而成。
以贯穿国土中南部的中央大断裂为界,北属加里东地块,南属海西地块。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成矿特征,中央大断裂带是蒙古国地史演变和区域成矿时空定位最重要的地质要素,也是南北地理地貌天然分界线。
中央断裂带北部为山地,发育北西走向的杭爱山脉和北东走向的肯特山脉,是亚洲寒流发源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为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是亚洲沙尘暴发源区,亦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蒙古国地处中亚东西向巨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东段,矿产资源丰富。
据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资料,蒙古国已发现和评价了800多个矿床,4500多个矿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铅、锌、铀、锰、萤石、磷、盐等80多种矿产探明了储量,约150个矿床正被开采。
目前,蒙古最有勘查开发远景的金属矿产是铜、金、铀;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萤石、盐、天然碱、磷块岩是其优势矿产。
蒙古国矿区资料报告(14713)
![蒙古国矿区资料报告(14713)](https://img.taocdn.com/s3/m/635c7b7001f69e3143329458.png)
罕-包格德煤矿矿产场地证件14713X场地14713X场地(翻译件)14713附证1 14713附证1翻译件14713附证2 14713附证2翻译件14713X场地14713X场地地理位置,行政管辖区场地位于南戈壁省南部的罕-包格德县境内,离我国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只有40公里的距离,占地总面积为31656公顷。
甘其毛都与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隔界相望,是中蒙边境最大的煤炭过货口,这表明对于进口煤炭的途径来说交通很便利。
特殊许可证场地说明编号场地名称特殊许可证编号地理坐标场地面积特殊许可证批准日期北纬东经地质勘探特殊许可证场地地质构造“扎布和楞特”地质勘探场地属于下-中古生代时期生成的弧形范围内的“古日奔赛汗”陆源地带。
本地带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地质板块及混酸成分推进,同时本地带范围内主要存在下-中古生代火山沉积物和中生代覆盖沉积物。
也就是说本矿区属于南部蒙古南戈壁大地区域(图-2)图-2:地质勘探场地地理位置,“古日奔赛汗”地带和“杭盖”圆丘形地带显示及南部蒙古新生代时期较大的断裂显示图以上区域1971年由俄罗斯地主学家和1985年由蒙古国地质学家杰.宾巴分别进行地质勘探考察验证工作过程中确定的。
本地区的金-铜矿属于岛状弧形地形类,同时火山生成的岩石属于石化碱性类。
“古日奔赛汗”地带范围内所散布的志留纪时代的沉积物底部存在的细小颗粒砂石、泥板岩在较小海洋作用环境中重叠形成结构。
留纪时代的沉积物上部存在的大颗粒砾石结成岩、砂石在较大海洋作用环境中形成结构。
留纪时代的沉积物最顶部堆积的砂石层含有石英,同时含有火山生成的岩石小碎片。
结成岩层中主要含有深层火山生成岩石碎片和石英岩碎片。
泥盆纪时代的沉积层底部散布较密的石灰石、泥板岩成分,泥盆纪时代的沉积层中部和上部存在含有砾石、石河的结成岩层,并且结成岩层与安山岩-玄武岩流状岩浆重叠形成结构。
石炭纪时代的沉积物岩石以火山碎片砂石、结成岩、各种岩石的碎片、火山岩浆混合的流纹岩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玄武岩-流纹岩形成结构(1977年由拉莫波和巴德尔奇等地质学家做了总结)。
《2024年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
![《2024年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27cf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c.png)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其地理环境独特,特别是中部草原区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
随着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蒙古国中部草原的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通过详尽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深入探讨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蒙古国中部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主要采用了野外实地考察、样地设置、植被样本采集、土壤样本采集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三、植被多样性研究1. 植被组成通过实地调查与样本分析,我们发现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少量的乔木组成。
其中,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蒿属植物、针茅属植物等。
灌木主要为锦鸡儿、沙棘等。
乔木则以杨树、桦树等为主。
2. 植被分布与演替研究发现在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植被的分布与演替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草本植物种类增多,形成较为丰富的群落结构。
而在干旱区域,则以耐旱性强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但整体上,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1. 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蒙古国中部草原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
这些微生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营养元素的循环等过程。
2. 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气候、土壤类型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异。
例如,在湿润区域,真菌的数量较多;而在干旱区域,细菌的数量占优势。
此外,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因此,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对于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地质矿产考察报告
![蒙古国地质矿产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94128b6529647d272852a4.png)
蒙古国地质矿产考察报告应蒙古国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地质处(蒙古地质调查局)主任Javkhlanbold D.的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李俊建、李承东、李效广和发展研究中心陈正博士一行4 人于2007 年9 月15—10 月15日对蒙古国进行了为期30 天的工作交流和野外地质考察。
考察团首先参加了“中蒙边界1∶100 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与相关地质研究”第二次工作会议,参观了蒙古国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收集了有关蒙古国边界地区的地质矿产资料,与蒙古国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地质处主任D.Javkhlanbold 、Kh.Bayarkhangai 处长、信息中心主任G.Altankhuyag 和Ts.Enkhbat 总工等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拜会了中国总商会矿产业分会、酒泉钢铁公司蒙古矿业分公司等,并对南蒙古、东南蒙古和东蒙古的蒙古边界地区进行了地质矿产考察。
代表团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主要考察情况简报如下。
一、“中蒙边界1∶100 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与相关地质研究”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中蒙边界1∶100 万系列地质图件编制与相关地质研究”合作项目第二次项目工作会议于2007 年9月17 日—9 月19 日在蒙古乌兰巴托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蒙古国工业贸易部、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地质处、信息中心和蒙古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的20余位中蒙地质学者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蒙双方工作组工作情况的交流,交换各自完成的地质图和大地构造图,就下一步工作计划签署了会议纪要,并就编图工作中存在的关键地质矿产问题在蒙古国中、东部边界地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此次合作活动是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蒙古国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2006 年11 月签署的合作协议和2006 年12 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与蒙古矿产资源与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在天津召开的第一次项目工作会议上签署的合作工作计划方案而安排的。
蒙古萤石调研报告
![蒙古萤石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5a5c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f.png)
蒙古萤石调研报告
蒙古萤石调研报告
萤石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轻工、医药等多个行业。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蒙古国的萤石资源状况及其应用情况。
首先,我们对蒙古国的萤石资源进行了调查。
根据数据显示,蒙古国境内分布着丰富的萤石矿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
这些矿床储量大,质量好,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
与其他国家相比,蒙古国的萤石资源储量在亚洲排名靠前。
其次,我们了解了蒙古国对萤石的开发利用情况。
据了解,目前蒙古国主要通过采矿和加工的方式进行萤石的开发。
萤石矿石经过粉碎、浮选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萤石粉、萤石矿液等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
此外,蒙古国还将萤石用于提取氟化铝、制取冰晶石等高附加值产品。
通过萤石开发利用,蒙古国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加国内产值和外汇收入。
最后,我们分析了蒙古国萤石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挑战方面来看,蒙古国萤石开发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市场需求不稳定等问题。
另外,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蒙古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加上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规划方面取得的成绩,为蒙古国的萤石开发提供了机遇。
蒙古国政府将加大对萤石开发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蒙古国的萤石资源状况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蒙古国政府应加大对萤石开发的支持力度,并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以实现萤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蒙古国巴彦查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初探
![蒙古国巴彦查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f1b990e650e52ea5518986e.png)
一
复式 背斜 。
本 区地 处戈 壁 阿尔 泰构造 岩浆 带 的东段 , 广 泛 发
育不同时代的各种侵人岩和喷发岩。区域上的岩浆活
动 从前寒 武 纪 的里菲 期持 续至 白垩 纪 , 但 自侏罗 纪开
始岩浆 活动表 现 为喷发岩 系为主 。侵 人岩 以花 岗岩类
( 1 ) 都直接或间接与绿泥石片岩有关; ( 2 ) 都产于具
质板岩 ( s t  ̄ 1 ) 、 泥质粉砂质凝灰质板岩( s l f s 1 ) 、 含辗滚 硅化 的挤压构造带上 。 按照区内矿化和蚀变特征, 共划分出4 个带, 即: I 、 支 、 Ⅱ号 矿化 带 和 Ⅲ号 蚀变 带 。在 4 个带 中划 分 出 造 角砾 岩 ( 专 s b ) 、 石英 绿 泥石 片岩 ( q l s c h ) 、 绿泥 石 片岩 1 ( c h l s c h ) 、 玄武安山质绿片岩(  ̄ a l s c h ) 和磁铁石英岩( Mt q ) 3 个 矿体 , 即: I 一 1 、 I 一 2 、 Ⅱ一 1 号矿体 , 各矿体特征分述
关 键 词
彦食十 赋矿层 系 沉 积建造 地质特
控矿
1 区域地 质特征
蒙古 同巴彦 查干铜矿 区域大 地构造位 置为戈 壁阿
带状沿深 大断裂构 造分布 ; 基性岩类有辉 长岩 、 辉 绿玢
岩等 , 区内分布较少。
尔 泰岩 浆构 造带 东 段 , 伊 赫努 尔 一戈 壁 阿尔泰 一努 鲁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区内地 层主要 包括 第 四系 ( Q) 和泥 盆 系 ( D) 。
第 四系 ( Q) : 主要 为粘土 、 砂、 碎石 等 冲( 洪) 积物 、 残坡 积物 。泥盆 系下统格 其格 尼组 ( D ) 为一套 海相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f7fb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f.png)
蒙古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内陆国家。
蒙古国以其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蒙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开发情况以及当地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
二、经济发展状况蒙古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大部分能源和制造业产品需要依赖进口。
其次,蒙古国的土地干旱缺水,限制了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
此外,蒙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如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资源开发情况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牧草、矿产、水资源等。
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了许多外资和国际公司的投资。
蒙古国的铜、煤炭和稀土等矿产资源具有世界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品质,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此外,蒙古国的牧草资源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之一,为蒙古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自然资源开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土壤水源的被破坏以及空气质量的下降等。
其次,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
因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蒙古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文化和人民生活状况蒙古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国家,被誉为“蓝天白云的国度”。
蒙古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深受牧民的影响。
牧民居住在传统的蒙古包中,以畜牧业为生,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
蒙古国的传统服饰和音乐舞蹈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象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蒙古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
首都乌兰巴托是蒙古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乌兰巴托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和投资。
然而,蒙古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是蒙古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非常有限,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许多居民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3e2fb701f69e3142329405.png)
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是近几年在蒙古国东部发现的一处中型斑岩型矿床。
该矿床位于中亚褶皱带蒙古-外贝加尔褶皱系与中蒙古褶皱系接壤处。
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阿布达尔陶勒盖构造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通过对含矿岩系、构造及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床成因,并指出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成因分析1引言蒙古国铜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矿化点众多,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主,正在开发的额尔登特铜钼矿、奥云陶勒盖铜矿及查干苏布拉格铜矿均为世界级的铜矿。
以蒙古国东方省某铜矿为例,介绍了其地质概况和矿体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2区域地质概况(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昂给尔特岩组和白垩系白音图门工岩组。
各地层概述如下:①昂给尔特岩组(D2-3):为含矿岩体的直接围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砂岩、泥质页岩、片理化流纹岩及硅质砂岩等。
②都其河岩组(P2-T1dg2):分布干区域的东部,为一套互层产出的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组成的沉积岩系。
③白音图门工岩组(K1dt1):分布于区域东南部和西北部,为中酸性火山喷发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流纹岩、霏细岩、流纹斑岩、粗面流纹岩等。
④古尔班孔嘎拉岩组(K1dz):分布在测区北东部,出露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岩及白云岩。
(2)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其次为褶皱构造。
区域上的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2组构造系统。
北西向断裂主要为乌思奇一度乞果力构造体系,该断裂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与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北东向断裂主要表现为沙不苏里构造体系,该构造系为一系列逆断层-平移断层,断裂构造走向为30°~50°,主滑动面陡倾斜。
褶皱构造分布在区域中部,为由泥盆系昂给尔特岩组的砂页岩建造构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f9055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研究采用多种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对草原植被的组成、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蒙古国中部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原,是该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
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蒙古国中部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类型。
(二)研究方法1. 植被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遥感技术,获取草原植被的组成、分布及密度等信息。
2. 土壤采样:在研究区域内设置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3. 微生物分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功能进行分析。
三、植被多样性分析(一)植被组成研究区域内草原植被主要由多种草本植物组成,包括蒿属、菊科、豆科等植物种类。
不同植物种类的分布和密度受到气候、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二)植被分布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考察,发现研究区域内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和季节性变化。
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植被的分布和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一)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域的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不同微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分布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二)微生物功能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分解有机物、固定氮素、促进植物生长等。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国地质报告
![蒙古国地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81bb6e31b765ce050814a2.png)
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韦星林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本文扼要介绍蒙古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矿业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国地质矿业投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矿管理蒙古国2003年6至9月间,笔者两次赴蒙古国进行地质矿业考察。
在蒙古期间,先后访问了蒙古国地质矿产局、国家地质资料中心、蒙古金矿公司、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蒙古小型矿业协会、阿德玛斯矿业公司(ADAMAS MINING CO.LTD)等数十个单位;驱车行程近万km,开展东蒙古和南蒙古地质路线调查,沿途对贝尔赫萤石矿、查布铅锌矿、乌兰铅锌矿、哈马台铜金矿、奥由陶勒盖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等著名矿产地进行考察,对找矿靶区开展详细地质调查,办理了6 个找矿远景区勘查许可证。
现以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蒙古国地质矿业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地质矿产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
其大地构造格架总体为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由南北两大地块七个次级构造单元复杂拼贴而成。
以贯穿国土中南部的中央大断裂为界,北属加里东地块,南属海西地块。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成矿特征,中央大断裂带是蒙古国地史演变和区域成矿时空定位最重要的地质要素,也是南北地理地貌天然分界线。
中央断裂带北部为山地,发育北西走向的杭爱山脉和北东走向的肯特山脉,是亚洲寒流发源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为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是亚洲沙尘暴发源区,亦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蒙古国地处中亚东西向巨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东段,矿产资源丰富。
据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资料,蒙古国已发现和评价了800多个矿床,4500多个矿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铅、锌、铀、锰、萤石、磷、盐等80多种矿产探明了储量,约150个矿床正被开采。
目前,蒙古最有勘查开发远景的金属矿产是铜、金、铀;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萤石、盐、天然碱、磷块岩是其优势矿产。
内蒙锡林郭勒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生产实习报告
![内蒙锡林郭勒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生产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f6ae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d.png)
内蒙锡林郭勒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生产实习报告地质调查生产实习报告系专业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止日期:××年×月~××年×月××大学生产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生产实习,掌握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熟悉实习区的地质概况,构造背景,对岩石的定名等。
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单独完成一条地质路线的观察描述,并在室内进行整理工作,并能通过团结协作完成地质图的勾绘工作。
熟悉地质软件的操作如Mapgis,Coreldraw等。
完成岩石样品的切片、磨片、化学分析等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生产实习内容:本次实习所参加的项目为内蒙古1:5万贺根山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主要进行了区内的化探采样工作及区域地质调查任务。
其中化探采样30天,区域地质调查约60天。
专题研究为工作区内出露的中-晚泥盆系塔尔巴格特组的构造环境分析及岩性组合。
主要参与了该组路线的测绘及相关C pg火山岩、超基性岩的剖面测绘。
共完成路线16条,参与剖面测制3条。
生产实习时间及地点:2013年5月19号—2013年8月27号内蒙古锡林郭勒贺根山地区教师评语: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二、实习概况 (2)第二章化探采样 (3)第三章地质概况 (4)一、地层 (4)二、侵入岩 (8)三、火山岩 (9)四、蛇绿岩 (9)五、变质岩 (10)六、矿产资源 (11)第四章专题研究—塔尔巴格特组(D2-3T) (13)一、概述 (14)二、塔尔巴格特组岩性分段 (14)三、构造环境分析 (16)四、总结 (17)第五章下一步工作计划 (18)第六章实习体会 (19)第一章绪论一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工作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管辖。
工作区面积为1829km2,属中低山丘陵草原区,旗、苏木之间均有旗县级公路或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101省道穿越测区北部(见图1-1),但第四系覆盖广,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70%,基岩露头少,不利于开展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蒙古国矿产资源及开拓矿产业务分析报告
![蒙古国矿产资源及开拓矿产业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140f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3.png)
蒙古国矿产资源及开拓矿产业务分析报告蒙古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国家,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稀土、铜、煤炭、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蒙古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本国矿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致力于开发矿产业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及开拓矿产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蒙古国矿产资源现状1.稀土元素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稀土元素资源,总储量在全球稀土储量中占有重要位置。
蒙古国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稀土资源储量。
蒙古国的稀土主要以富含稀土的矿物为主,如独居石、磷灰石、鸭绿石、白针石等。
目前蒙古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开采和利用于国外市场,特别是中国等国。
2.铜铜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蒙古国的铜储量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之一。
蒙古国的铜资源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戈壁盆地地区,其中奥尻罕和戈壁苏木铜矿是蒙古国最大的铜矿。
目前,蒙古国已经开展了多项铜矿开发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全球铜价下跌,以及政治和环境问题等因素,蒙古国铜矿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煤炭蒙古国的煤炭储量也是丰富的,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
蒙古国的煤炭储量约为150亿吨,其中绝大多数为无烟煤和贫瘠煤。
目前,蒙古国的煤炭主要用于出口,供应中国等国的市场。
除此之外,蒙古国还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大力开展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将煤炭业务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蒙古国矿业业务发展现状1.政策背景及措施蒙古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本国矿业的发展,针对矿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政府在法规制度、投资环境、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权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激发了矿业投资的热情。
另外,政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蒙古国矿业产品的国际流通。
2.开发现状及产业形态目前,蒙古国矿业业务主要以稀土、铜、煤炭为主,目前依然处于初步开发和开发初期阶段。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3c77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09.png)
《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篇一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国中部草原的植被与土壤微生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特点,以期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植被类型、分布、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引言蒙古国中部草原作为亚洲最大的草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蒙古国中部草原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蒙古国中部的几处典型草原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2. 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等基本情况。
(2)样品采集:在研究区域内设置样方,采集植被样品和土壤样品。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植被的种类鉴定、群落结构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指标的测定。
三、植被多样性研究1. 植被类型与分布研究区域内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草原、荒漠草原、草甸等。
不同植被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2. 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植被样品的鉴定和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的植被群落结构复杂,包括多种植物种类。
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状况、竞争优势等存在差异,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
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1. 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研究区域内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类型。
通过实验室分析,发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7e56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d.png)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背景介绍蒙古国是位于亚洲东北部的内陆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合旅游观光的地方。
南戈壁省是蒙古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其中的罕博格德县以其特有的地质景观和文化风情而著名,成为蒙古国南部旅游的热门地点之一。
本文就是笔者于xxxx 年在罕博格德县进行的一次旅游考察报告。
行程规划我们一行5人从乌兰巴托出发,乘坐长途客车约10小时到达罕博格德县,在当地住宿两晚,全程4天3夜。
考察中,我们主要分别了解了以下3个方面:1. 地质自然景观罕博格德县地处南戈壁省的中央,拥有许多特殊的地质景观。
我们在此次旅行中主要考察了雅鲁藏布盆地和格尔木湖(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 Lake Gurvan Saikhan)两个地方。
雅鲁藏布盆地是一个地球南北两极之一的喜马拉雅山脉贡布斯脉(Gongga Shan)的起源地,以封闭式盆地和独特的岩石地貌日益成为全球地质学家进行科考和研究的康庄大道,也是一个绝佳的探险生态旅游目的地。
我们在雅鲁藏布盆地进行了地质游览,领略了盆地内的壮美景观。
格尔木湖则是蒙古国最大的内陆盐湖,地质特征明显,湖水颜色多为蓝色或者绿色,景色十分壮观。
2. 罕博格德县文化特色罕博格德县是地处蒙古国的一个著名的草原牧区,这里有浓郁的蒙古民俗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藏医文化,我们主要在考察中了解到了当地的牧民文化与藏医文化。
首先是牧民文化,我们去了当地的牧民家庭,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养殖方式等,还了解了骏马、驼鹿等特色养殖方式。
其次是藏医文化,罕博格德县是蒙古国最大的藏医药基地之一,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藏医药市场和滨湖藏文化博物馆,了解了藏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文化。
3. 其他特色旅游除了地质和文化风情,罕博格德县还有其他特色旅游景点。
我们主要参观了玛尼峰国家自然保护区(Mani Mointain National Nature Protection Area)和鹰巢山(Eagle’s Nest Mountain)两个地方。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b3c9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e.png)
蒙古国考察报告引言本文是对蒙古国进行考察的报告。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考察主要关注蒙古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蒙古国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北临俄罗斯,南接中国,东西宽约2400公里,南北长约1250公里。
蒙古国地势辽阔,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与山地,同时还有广阔的草原和沙漠。
蒙古国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锁定区,是全球少数没有直接通往海洋的内陆国家之一。
二、经济发展1. 农业蒙古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畜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
草原面积广阔,适合放牧和畜牧业的发展。
蒙古国畜牧业主要以饲养牛、马、绵羊和山羊为主,产品包括牛肉、羊肉、马肉和奶制品。
然而,由于气候条件恶劣,畜牧业产出较为不稳定,蒙古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推动农牧业现代化和技术改进。
2. 矿产资源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铁、金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增加,蒙古国矿业发展迅猛。
蒙古国政府积极吸引外国投资,促进矿业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加强环保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3. 旅游业蒙古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蒙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如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
此外,蒙古国还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蒙古国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努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质量,并加强营销推广。
三、社会文化1. 牧民文化。
蒙古国考察报告
![蒙古国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76fe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f.png)
蒙古国考察报告一、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处中亚和东亚的交汇点,被誉为“蓝天白云国度”。
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合作的不断深化,对蒙古国进行考察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考察蒙古国的经验和收获,为深化中蒙合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蒙古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境内草原广阔,资源丰富。
同时,蒙古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金等。
这些优势使蒙古国在外贸和经济发展方面具备巨大潜力。
此外,中蒙两国在交通、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有较大合作空间。
因此,我们选择蒙古国作为考察对象,旨在进一步了解蒙古国的发展现状和合作机会。
三、考察内容1.政治和经济状况我们首先考察了蒙古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蒙古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政权实行总统制。
经济上,蒙古国近年来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畜牧业和矿业,并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
然而,蒙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和金融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2.交通和基础设施我们还考察了蒙古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
蒙古国地广人稀,交通发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蒙古国在交通运输方面正加大投入,修建和改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便利国内外贸易。
此外,蒙古国还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多个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有望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
3.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蒙古国的农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农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蒙古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发展农牧业。
我们了解到蒙古国在畜牧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与中国等国家开展了农牧业合作。
我们认为,中蒙两国在农牧业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市场开拓。
4.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铜、金等是其重要矿产资源。
我们考察了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环境保护措施。
蒙古国正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国地质考察报告韦星林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摘要本文扼要介绍蒙古国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矿业管理体系,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国地质矿业投资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矿产资源地矿管理蒙古国2003年6至9月间,笔者两次赴蒙古国进行地质矿业考察。
在蒙古期间,先后访问了蒙古国地质矿产局、国家地质资料中心、蒙古金矿公司、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蒙古小型矿业协会、阿德玛斯矿业公司(ADAMAS MINING CO.LTD)等数十个单位;驱车行程近万km,开展东蒙古和南蒙古地质路线调查,沿途对贝尔赫萤石矿、查布铅锌矿、乌兰铅锌矿、哈马台铜金矿、奥由陶勒盖铜金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等著名矿产地进行考察,对找矿靶区开展详细地质调查,办理了6 个找矿远景区勘查许可证。
现以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蒙古国地质矿业状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地质矿产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
其大地构造格架总体为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由南北两大地块七个次级构造单元复杂拼贴而成。
以贯穿国土中南部的中央大断裂为界,北属加里东地块,南属海西地块。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具不同的成矿特征,中央大断裂带是蒙古国地史演变和区域成矿时空定位最重要的地质要素,也是南北地理地貌天然分界线。
中央断裂带北部为山地,发育北西走向的杭爱山脉和北东走向的肯特山脉,是亚洲寒流发源地;东部为丘陵和平原,为一马平川的天然牧场;南部是戈壁,是亚洲沙尘暴发源区,亦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蒙古国地处中亚东西向巨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东段,矿产资源丰富。
据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统计资料,蒙古国已发现和评价了800多个矿床,4500多个矿点,煤、铜、钨、金、银、钼、铝、铁、铅、锌、铀、锰、萤石、磷、盐等80多种矿产探明了储量,约150个矿床正被开采。
目前,蒙古最有勘查开发远景的金属矿产是铜、金、铀;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贫乏;萤石、盐、天然碱、磷块岩是其优势矿产。
1.1 铜(钼)蒙古的铜(钼)矿产丰富而且潜力巨大,集中在三条近东西向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火山岩带中,由此形成三条近东西向的铜(钼)矿带,分别称之为北蒙古带、中蒙古带、南蒙古带。
1.1.1 北蒙古带以额尔登特-达尔汗矿集区该区最为重要。
矿集区走向北东东,长达500km,宽200km左右,分布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陆内裂陷带中。
已发现斑岩型Cu-Mo矿床(点)56处,如额尔登特铜矿、尚德铜矿;矽卡岩型Cu矿点19处;玄武岩型Cu矿点11处;矽卡岩型Fe-Cu矿床(点)8处。
额尔登特铜钼矿带地处古大陆边缘(板块缝合带),受北西西向大断裂带控制,长28km,宽1.5-3km。
矿带内已知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为蒙古最大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世界十大斑岩铜矿床之一,铜储量1000万t,平均品位铜0.75%。
矿区曾有古人采矿活动,1963年评价,1964-1970年普查勘探,1971-1972年详勘,1978年矿山投产。
额尔登特斑岩型钼铜矿床其成矿母岩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侵入的花岗杂岩体(245~229Ma,K-Ar法)。
矿区面型蚀变带长2.8km,宽0.3-1.5km。
铜钼矿体为一巨大的细网脉浸染状体,赋存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周围的花岗闪长岩中,与面型蚀变范围基本吻合。
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正相关,由蚀变中心带向外,随着蚀变减弱,矿石品位降低,即矿化强度由矿床中部向边部和深部逐渐变弱。
蚀变中心为绢云母次生石英岩带,含铜达1%,含钼0.012-0.015%;向外弱硅化和绢云母化带含铜达0.2-0.3%,含钼接近0.01%。
矿化深度大,原生矿一直延深到500m深处仍很稳定,但在边部矿化随深度加大而变弱,在1200m到1100m 深处铜含量0.2-0.25%。
矿床具明显的垂直分带,即淋滤带、氧化带、次生硫化富集带和原生矿石带,后二者有巨大的工业价值。
次生硫化富集带矿石量占矿床总量86%,原生带矿石量约占矿床总量10%。
1.1.2 南蒙古带沿蒙古中央大断裂带产出一系列铜(钼)矿化集中区,是亚洲最有潜力的广义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区带。
其中,戈壁矿集区地处中、东、南戈壁三省交界地域,与我国白云鄂博矿集区毗连。
戈壁矿集区分布于晚古生代成熟岛弧构造带,走向北东东,长达270km,宽180km左右。
已发现斑岩型Cu(Mo、Au)矿床(点)49处,已知有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田、哈马台金(铜)矿田、奥由陶勒盖铜金矿田和哈尔迈泰贡特、纳杯胡达格等铜矿床。
1.1.2.1 奥尤陶勒盖(Oyu Tolgio)斑岩铜金矿奥尤陶勒盖斑岩铜金矿田是澳大利亚 BHP 公司发现、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取得重大突破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田。
矿田中心位于东经106°51′、北纬43°附近,在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北约80km处。
奥尤陶勒盖矿田地处蒙古中央大裂带南缘,汗博格多花岗岩基西侧。
赋矿地层属泥盆系,主要岩性有的碱性玄武质、玄武质流纹岩、沉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等;石英二长闪长岩等岩脉与铜金矿化在空间上密切相伴,对成矿起叠加改造作用。
矿田各矿床矿化主岩为蚀变凝灰岩、碱性玄武岩,矿床成因应属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工业类型属斑岩型。
矿田长4.5km,宽2km,面积9 km2,划分为五个矿区,即西南区、南区、东南区、中心区和远北区。
西南区工作程度较高,远北区找矿潜力最大。
据加拿大蒙古艾芬豪矿业公司2003年5月资料,以Cu0.3%为边界,矿田控制和推断的铜资源量1001.04万t,伴生金资源量580.08t。
西南区主矿体呈筒状,直径约250m,垂深超过700m,高品含高品位铜金矿化(金品位>1g/t)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斑状玄武岩中。
以Cu0.3%为边界,西南区控制铜资源量169.45万t(Cu0.40%),金301.39t(Au 0.59g/t)。
矿区钻孔结果显示,随深度增加,矿体金和铜变富。
南区地表存在氧化带,铜矿化发育于蚀变玄武质火山岩中。
与西南区相比,热液石英脉、黑云母、磁铁矿少,而后期的绿泥石-绢云母化增多。
推断铜资源量87.71万t(Cu0.39%),金资源量34.21t(Au 0.13g/t) 。
东南区矿体埋藏在200m厚的砂土层以下,矿化体为蚀变火山灰流凝灰岩和其它多孔状火山碎屑岩,与其他矿区比较,特别富含硫化物(含量>10%),未发现明显的金矿化。
由于目前钻孔数量过少,潜在资源量不明。
中心区从地表向下,上部为40-60m厚的无矿砂土层(发育有褐铁矿),往下依次出现次生富集带—席状辉铜矿层、铜蓝带、原生带。
席状辉铜矿层厚20-35m,最厚处达40m。
估计的资源量:铜28.5万t(Cu0.75%);铜蓝带资源量:铜17.5万t(Cu0.7%);原生带铜金体为泥质或绿泥石化玄武质火山岩,推断铜资源量131.00万t(Cu0.67 %),金资源量42.3t (Au0.18g/t)。
远北区位于矿田北侧,通过验证激发极化异常发现的新矿带。
矿体埋深100-200m,矿化主岩为蚀变的凝灰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硫化物(黄铁矿)特别发育,包括沿层状火山灰流凝灰岩发育的块状硫化物,具有一定层控特点。
矿区钻孔见矿长度114m—334m,最厚达638m,已有工程Cu平均 1.19%,目前推断铜资源量537.09万t(Cu0.81 %),金资源量55.99t (Au0.07g/t)。
据资料称,远北区是奥尤陶勒盖矿田最有找矿远景的矿区。
1.1.2.2 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查干苏布尔加铜钼矿田地处蒙古中央大断裂南缘,属蒙古国南部戈壁矿集区的一个重组成部分,位于奥尤陶勒盖斑岩铜金矿田北东50°约160km处。
查干苏布尔加矿田由察日温苏克哈特、新Ⅰ、Ⅱ、新Ⅱ、Ⅲ、Ⅳ、Ⅴ、Ⅵ、Ⅶ、神山十个铜钼矿床、矿化点组成,集中产于查干苏布尔加正长闪长岩杂岩体(面积90平方km)北西部,以内接触带为主,细脉浸染型铜矿化带矿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
在十个矿床(点)中,以察日温苏克哈特矿床规模大、工作程度高,其他矿点资源尚待查证。
察日温苏克哈特铜钼矿床在2000年前是蒙古国第二大铜钼矿床。
矿床于1964年据群众报矿被发现,1965-1968年普查,1978-1982年勘探,至今尚未开发。
矿床产于查干苏布尔加侵入杂岩体北西缘。
铜钼矿化带紧贴岩体北东向构造接触带下盘产出。
在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交叉处矿化最强。
矿化原岩为蚀变碎裂化正长闪长岩。
矿化带主要由石英—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硫化物细脉带组成,地表出现强烈的孔雀石化和铜蓝。
矿化蚀变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以及细脉为主的硅化矿体与矿化围岩依样品圈定。
主矿体呈大透镜状,长1900 m,厚20-300m,倾斜最大控制延深420 m。
矿床氧化带深20-30 m ,次生富集带不发育。
矿石工业类型为典型的细脉浸染型矿石,由蚀变碎裂化红色正长闪长岩及少量浅灰色闪长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是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辉钼矿,少见方铅矿、闪锌矿。
原生矿石含铜0.3-1.5 % ,含 Mo 0.001-0.1 %。
1982年勘探圈算铜金属量118万t,Cu 0.54%,Mo0.018%。
该矿床交通便利,矿山建设工业场地具备,水源地较近,主矿体裸露,矿石可选性能良好,矿床开发万事俱备。
1.2 铅锌集中分布在蒙古东部中央大断裂两侧,以矽卡岩型为主,火山岩型为次。
较重要的矿床有苏赫巴托省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东方省乌兰铅锌银矿、查布铅锌矿。
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属矽卡岩型,矿床矿石量770万t,锌11.5%;乌兰铅锌银矿床属火山岩型,矿石量6800万t,含锌2%、铅1.2%、银53g/t、金0.21%。
1.3 金(银)已发现金矿产地300多处,探明储量140t(B+C1+C2)已经开采和正准备开采的有50处,分布在16条金成矿带中,最重的金成矿带有北东走向的北肯特金成矿带、北西走向的巴彦洪戈尔金成矿带、中央断裂带南缘金铜成矿带。
已探明储量的金矿类型限于石英脉型岩金矿床和砂金矿床。
砂金集中于色楞格河流域及肯特山脉、爱杭山脉的山前河谷盆地。
北肯特金矿带是蒙古国工作程度较高而且开发条件最好的金矿带,全国探明金储量的94.6%都集中在此。
矿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长400km,宽30-100km,有砂金储量83.1t,岩金储量52.2t。
矿带中有著名的博鲁(Boroo)金矿,距乌兰巴托西北130km,主矿脉带长2.5km,宽800m,深300m,矿床金品位3-4g/t,局部达10g/t,金资源储量40t,可露天开采。
博鲁金矿南东产有扎马(Zamar)金矿,已发现150条矿脉,含金10-20g/t。
巴彦洪戈尔金成矿带位于蒙古国中部杭爱山脉南坡,是蒙古国最有找矿潜力的金成矿带,呈北西-南东走向展布,长250km,宽60-9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