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与政治瓜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与政治瓜分
1.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2.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几种方式及危害。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概况。
4.“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5.在瓜分中国问题上列强之间的表现出来的相互勾结与斗争。
6.“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目的实质及影响。
7. 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过程。
8.近代史上列强攫取中国权益的主要方式及主要危害。
1.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是西方资本主义对外经济侵略的两种主要方式。它是与资本主义发展紧密相联的。商品输出是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而资本输出体现的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经济特征。
以《马关条约》为界,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二者本质相同,都为掠夺财富;但商品输出主要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特权,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等进行掠夺。资本输出主要是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及修筑铁路等进行掠夺,其危害性更大。
2.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几种方式及危害
⑴贷款:俄国与法国最先取得向清政府贷款的特权。
影响: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⑵修路:
①法国最先:于1896年取得开采从越南到中国云南境内的铁路修筑权。
②俄国特殊:1896年同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修中东铁路(至海参崴)为俄国把中国东北划作它的势力范围打下基础。
③英国最长(结合表格)
影响:列强除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外,还控制了铁路和沿线地区,以运输军队等。这样帝国主义修筑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侵略势力就伸向哪里。
⑶开矿:
①法国最先于1895年取得云南、广西、广东三省的采矿权,英德俄也相继取得了采矿
权;②俄国取得在中国开采金矿的特权。
影响: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
⑷办厂: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开始,日本最先取得这一特权;英国投资最大。
影响:使中国经济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概况
4. “租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⑴“租界”是在通商口岸开辟的居留贸易区域,面积较小;“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用强迫租借的方式,在中国一块或几块土地,它的租期一般是九十九年;“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划分某一地区,宣称自己在这里享有特殊利益,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⑵租借地、“势力范围”的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官吏任命及管辖权、司法权均属殖民国家,而在租界内只有开辟租界的国家享有领事裁判权和行政管理权。
⑶承租“租界”的外国政府或侨民在租地时,须向所在国的业主或政府交纳租金、地税,而辟有租借地、“势力范围”的权利在规定期限内完全属于租借的国家。租借地、“势力范围”实际上是半殖民地中的局部殖民地。
甲午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拼命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发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为了缓和矛盾,各帝国主义又互相勾结起来,彼此承认在中国划定的“势力范围”,在各自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直接进行殖民统治,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在瓜分中国问题上列强之间关系的特点——相互勾结与斗争
⑴“三国干涉还辽”:俄国纠合法国和德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①俄国早已确定侵占辽东半岛的野心;
②德国是要把俄国拖进远东的纠纷,疏远俄法联盟,减轻自己在西方的压力,同时为了趁机从中国获得一个海军基地,扩张其在远东的侵略势力,所以积极参加干涉。
③法国是俄国的盟国,同时也不希望日本在华势力过于强大,影响自己在华的利益。
⑵英国与德国均插足于山东地区,显示了英德之间的矛盾;英德与俄国都控制渤海湾地区,都欲加大对清政府的控制力度。
⑶法国租借广州湾,与英国强租的“新界”对峙。
6.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⑴背景:①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加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势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③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
④国内的反战运动。
为改变这种局面,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⑵目的与实质:
①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而丧失自己的利益。
②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③企图用自已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⑶影响:①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
降。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②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
③“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7.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过程
近代中国“门户”被迫开放,经历了被迫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中国全境向列强完全开放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中国沿海或内河沿岸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烟台、南京、镇江、九江、汉口、汕头、淡水、台湾、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被迫开放。
第二阶段: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进行直接殖民统治,并且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德国控制山东地区,俄国控制中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地区,法国控制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区,英国也控制了广东、云南及长江流域,日本控制福建地区。
第三阶段:1899年美国为了与列强分享侵略权益,提出与列强合作侵华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中国全境对列强开放。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其他列强的势力范围里也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的目的,实际上使西方列强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8.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攫取权益的主要方式及主要危害
⑴割占领土,以英国、俄国和日本为代表,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⑵索取赔款,主要是英国和日本攫取的侵略利益,使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强了列强的侵略权益。
⑶开埠通商。1842年五口通商,1858年十口通商;1860年,天津开埠;1885年,中越边界开埠;1895年长江四城市开埠。便于列强输入商品,输出原料。
⑷控制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①1842年协定关税;②1861年控制海关;
③1895年后的借款担保。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财政的控制。
⑸资本输出
①争做债主,列强在政治和经济上控制清政府。
②争夺路权,列强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和种种侵华条件。
③争夺矿权,列强掠夺大量中国矿产资源,并且阻碍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④开办工厂,使列强的工厂处于有利地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⑹划分势力范围,列强对中国这些地区进行直接殖民统治。
⑺控制清政府,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独立自主,成为半殖民地。
①运用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分析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侵略本质和为美国谋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