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课程设计
城轨管理课程设计
城轨管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城轨管理的专业兴趣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熟悉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
3.了解城轨交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4.具备一定的城轨管理实际操作能力,如数据分析、决策制定等。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轨管理概述:城轨交通的发展历程、城轨管理的意义和目标等。
2.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线路规划、列车运行图、调度管理、票务管理等。
3.城轨交通安全管理:安全风险识别、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4.城轨交通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服务改进策略等。
5.城轨管理前沿动态:城轨交通新技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城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城轨管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城轨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挑战。
4.实验法:安排城轨管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轨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城轨管理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城轨管理模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城轨管理的资讯和案例。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设计原则和布局方法。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技术参数及其对线路运营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表达场站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的兴趣,增强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规划观念,注重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 场站定义、功能及分类- 场站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 场站设计的基本原则- 场站布局方法与技巧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 场站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技术参数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场站案例分析- 案例启示与优化建议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软件应用与技巧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概述(1课时)2.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原则(2课时)3.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技术参数(1课时)4.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案例分析(2课时)5.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计实践(3课时)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讲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技术参数。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轨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特点和功能。
2. 学生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进行初步的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知识,增强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交通事业发展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及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参数-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车辆类型、性能及其运行原理- 信号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的设计要点- 简单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实例分析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影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和安排。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
城轨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进行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城市交通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学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
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布局-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及功能。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如客流量、运行速度等。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5. 城市轨道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城轨的课程设计
城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3. 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协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原则-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方法与步骤4.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上)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下)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信号系统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城轨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行车组织原则和相关规定;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线路运行图、车站作业标准等基本知识;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处理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图,并进行简单的运行图绘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轨行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判断和应急处理;3. 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释城轨列车的运行控制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为我国城轨交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2. 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结合实际操作,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城轨行车组织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介绍城轨交通行车组织的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及运行要求,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信号系统与运行图:讲解城轨信号系统的类型、原理及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分析不同运行图的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车站作业标准:阐述车站作业流程、岗位职责及作业规范,分析车站作业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运行安全保障:探讨城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程序,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运行图绘制、信号系统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原则第二周:信号系统与运行图第三周:车站作业标准第四周:运行安全保障第五周: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
城市轨道四门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四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车站、车辆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布局和站点分布。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分析其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知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情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 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 线路、车站、车辆及信号系统- 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布局原则及站点分布- 利用地图、资料等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4.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 分析线路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运营组织、调度及安全管理- 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6. 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保措施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组成部分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分析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第六周: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课本相关章节制定,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实际操作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符合教学实际。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和布局。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城市轨道线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地理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城市轨道规划的整体认识。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城市轨道规划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轨道交通的功能与优势-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与现状2. 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规划原则:系统性、前瞻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规划流程:需求分析、线路规划、站点布局、运营组织等3. 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线路走向与类型- 站点选址与规模- 线路敷设方式与施工技术4. 教材关联内容- 《地理》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的相关章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教材相关内容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第二课时:城市轨道规划原则与流程- 第三课时:城市轨道线路规划要点-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设计城市轨道规划方案6. 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轨道交通设施,了解实际运营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案例- 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城市轨道规划方案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城市轨道规划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知和理解。
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4.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5.能够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
1.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
2.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以及它们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3.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如高速、大运量、准时等。
4.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5.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和运营管理。
4.实验法:学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城市轨道交通教材,提供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知识。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线路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轨道线路特点及其适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设计原则,包括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的关键参数,如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案例,评价其设计的合理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展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或工具,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线路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团队协作,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轨道线路设计,认识到科学规划对城市交通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原则:讲解线路走向、站点布局、换乘设计等基本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3.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阐述线路长度、曲线半径、坡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线路关键参数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交通线路案例分析5. 小组合作设计与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模拟城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成果展示。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实践6. 轨道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授绘图软件或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制作轨道线路图并进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线路图绘制与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场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布局及类型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掌握场站设施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场站规划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低碳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感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探究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场站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特点;2. 场站布局与规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布局的原则、方法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3. 场站设施设备:介绍场站的主要设施设备及其功能、原理;4. 场站运营管理:探讨场站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当地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布局、设施设备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基本概念(1课时)2. 第二节:场站布局与规划(2课时)3. 第三节:场站设施设备(1课时)4. 第四节:场站运营管理(1课时)5. 第五节:实践活动(2课时)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场站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分类;2. 第二章第四节:场站布局与规划原则、方法;3. 第二章第五节:场站设施设备介绍;4. 第二章第六节:场站运营管理概述。
城轨站场课程设计
城轨站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站场的布局、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2. 使学生了解城轨站场设计与城市规划、交通需求的关联性;3. 帮助学生理解城轨站场的安全运营原则和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轨站场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城轨站场初步方案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城轨站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培养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概述- 站场定义、分类与功能- 站场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 城轨站场设计与规划- 站场选址原则与影响因素- 站场布局设计方法与步骤- 站场设施规划与配置3. 城轨站场运营与管理- 站场运营原则与安全措施- 站场客流组织与管理- 站场设备维护与管理4. 城轨站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城轨站场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教学环节- 现场参观与调研- 城轨站场初步设计实践- 课程汇报与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站场概述第二周:城轨站场设计与规划第三周:城轨站场运营与管理第四周:城轨站场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课程汇报与交流)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轨交通课程设计
城轨交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掌握城轨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理解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和管理模式;3.了解城轨交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能够分析城轨交通线路规划和设计;5.能够分析城轨交通车辆和设备的选型;6.能够分析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城轨交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营管理知识。
1.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城轨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城轨交通的运行模式、信号系统、列车控制;3.城轨交通的管理模式:城轨交通的结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4.城轨交通的发展趋势:国内外城轨交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城轨交通的技术创新。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管理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城轨交通的运行原理和管理模式;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城轨交通的设备和运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轨交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城轨交通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城轨交通的相关知识;4.实验设备:配置城轨交通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 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布局及设施规划的基本知识;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轨道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2. 轨道交通规划流程与方法- 轨道交通需求分析- 线路走向与站点布局设计- 轨道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3.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4. 轨道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案例- 探讨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5. 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应用- 介绍常用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及其功能- 指导学生运用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优化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轨道交通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轨道交通规划流程与方法第三周: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四周:轨道交通规划案例分析第五周:轨道交通规划软件应用与实操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展开,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规划相关知识。
城市轨道信号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信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号设备的功能与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轨道信号及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和运行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模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进行基本信号的设置和变更。
2. 学生能够分析简单的信号系统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3.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兴趣,提高对现代交通技术的认识。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理解信号系统在保障交通运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信号系统运行维护的必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实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信号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可塑性强的年级,他们对现代交通工具有浓厚兴趣,善于接受新技术,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2. 信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轨道电路、信号机、道岔控制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模拟操作信号设备,进行信号设置与变更3. 轨道交通信号类型与应用- 固定信号与移动信号的特点及运用- 不同信号显示意义及其在运行中的具体应用4. 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与运行标准- 信号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行标准及操作规范5. 故障分析与处理- 常见信号故障案例分析- 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6.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 模拟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操作- 小组合作,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第二周:信号设备及其操作方法第三周:轨道交通信号类型与应用第四周:信号系统的安全规则与运行标准第五周:故障分析与处理第六周: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信号系统的知识。
城轨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城轨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掌握城轨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和编制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城轨列车的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策略,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绘制简单的城轨列车运行图。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数据,优化城轨列车运行图,提高运行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城轨列车运行的相关数据,为运行图的编制和调整提供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轨列车运行图,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意识到城轨列车运行图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城轨交通的基本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本知识:讲解城轨列车运行图的构成、运行规律、运行间隔和运行时间等关键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基础知识3.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教授运行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运行线、运行时间、运行间隔等方面的编制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轨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4. 城轨列车运行调整策略:分析不同情况下城轨列车的运行调整方法,如晚点、故障等情况的处理。
城市轨道车站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车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城市轨道车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城市轨道车站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构成部分。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车站的运营管理及服务设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车站的布局和规划。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城市轨道车站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城市轨道车站的查询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轨道车站对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轨道车站的安全、环保和人性化设计,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轨道车站的设计与运营。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车站基本概念- 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城市轨道车站的功能与作用2. 城市轨道车站设计原则与构成- 设计原则: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环保性- 构成部分:站房、站台、轨道、换乘设施等3. 城市轨道车站运营管理- 运营模式:独立运营、综合运营- 服务设施:售票、检票、候车、导向系统等4. 城市轨道车站规划与布局- 站点选址原则: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经济发展- 布局设计:平面布局、立体布局、换乘布局5. 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城市轨道车站的优点与不足- 设计实践:分组设计城市轨道车站方案- 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城市轨道车站,了解运营情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相关章节,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城市轨道车站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城市轨道车站设计原则与构成第三课时:城市轨道车站运营管理第四课时:城市轨道车站规划与布局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设计实践、参观学习)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
城轨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 掌握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 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
-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城轨车辆架构课程设计
城轨车辆架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城轨车辆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包括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关键部分。
2. 学生能够掌握城轨车辆的运行原理,了解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工作,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3. 学生能够了解城轨车辆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城轨车辆的实际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故障进行初步诊断。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城轨车辆模型,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城轨车辆的相关资料,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轨车辆架构,培养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城轨车辆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还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城轨车辆概述- 了解城轨车辆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 熟悉城轨车辆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 车体结构及功能- 学习车体的结构设计、材料及主要功能。
- 掌握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方式及其对运行性能的影响。
3. 转向架及制动系统- 研究转向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
- 学习制动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制动效能。
4. 供电与信号系统- 掌握城轨车辆的供电方式、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了解信号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其在城轨车辆运行中的作用。
5. 城轨车辆运行原理- 学习城轨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
- 掌握各系统之间如何协调工作,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城轨车辆制动课程设计
城轨车辆制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掌握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操作流程及制动参数,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轨车辆制动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使用制动系统设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轨车辆制动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制动系统在城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制动技术对于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贡献。
本课程结合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实际应用,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识水平,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城轨车辆制动系统原理:讲解制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制动、空气制动、摩擦制动等,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及功能:介绍制动系统中各个关键部件,如制动阀、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等,及其作用和相互关系,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制动系统操作流程与参数计算:详细讲解制动系统的操作流程,包括制动指令的传递、制动力的施加与解除等;介绍制动参数计算方法,如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制动系统常见故障现象,教授诊断与排除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制动系统维护保养:讲解制动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包括检查、清洁、润滑等,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1姓名:许刚学号: 200909004指导教师:李亚宁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 年 7月 20日1设计原始材料1.1具体题目某地铁五号线呈东西走向,全线共设24座车站,如图2所示。
正线线路全长约31.8km ,其中29.59km 为地下线路,2km 为高架线路,0.21km 为路基或路堑线路。
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了明挖法、明暗结合、矿山法、沉管法、盾构法等多种施工方法。
滘口广州火车站珠江新城员村东坡南三溪文冲大沙地图2 某地铁地铁五号线线路图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进行设计。
1.2要完成的内容1)详细介绍了杂散电流产生、腐蚀机理和危害; 2)建立地铁杂散电流分布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3)探讨杂散电流监测点选取的问题以及排流法保护方式、排流网设置形式; 4)进行杂散电流排流量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及杂散电流排流计算程序的编制。
2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杂散电流的形成和分布2.1.1杂散电流的形成机车所需电流由牵引变电所提供,通过接触网(轨)向机车送电,并利用走行轨把牵引电流返回牵引变电所负极。
由于钢轨很难做到完全对地绝缘,所以牵引电流并非完全由钢轨流回牵引变电所,而是有一部分有钢轨泄露入大地,再由大地流回钢轨并返回牵引变电所,从而形成杂散电流。
如图2.1所示,I 1和I 2分别为一个供电区间两个牵引变电所向机车提供的电流,I 3和I 4分别为通过走行轨向两个牵引变电所回流的电流I 5和I 6分别为泄露到地下的杂散电流。
I 1I 2图2.1 地铁供电系统及杂散电流的形成示意2.1.2地铁杂散电流的分布地铁由多个区间隧道组成,对每个地铁供电区段至少有两个变电所供电,因此在轨道上运行时符合会发生变化。
由于每个区段的地址条件 不同,轨道过渡电阻列车的走形而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区段,轨道过渡电阻也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地铁杂散电流分布很难确定。
主要的结论有:1)变电所附近的轨道电位为负极大值,埋地金属体对地为阳极杂散电流腐蚀严重;列车底部轨道轨道电位为正极大值,轨道对地为阳极杂散电流腐蚀严重。
2)变电所供电电流对走行轨电位和杂散电流都有影响,供电电流取值越大,泄露的杂散电流也越大,腐蚀电流也越大。
3)轨地过渡电阻对轨道电位和杂散电流影响最大,过渡电阻越小,泄露的杂散电流越大。
当过渡电阻大于15Ω∕km 时,杂散电流和腐蚀电流可以不计;小于5Ω∕km 时,应采取措施。
2.2金属结构杂散电流腐蚀机理与判断依据2.2.1金属的腐蚀机理腐蚀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在无电流作用下产生的化学腐蚀是在潮湿和酸性环境中产生的,以铁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242243()2Fe SO H O Fe Fe O H O H--++=++其中Fe (OH )2就是铁锈的重要成分。
由于电流的影响,发生在金属与周围环境间的化学反应导致了电化学腐蚀。
这种腐蚀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金属材料为阳极及另一个阴极区;2)金属材料为阴极及另一个阳极区; 2)在阴极和阳极间存在电解质; 4)在阴极和阳极间形成电子流动路径。
根据电化学理论,金属体为阳极时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4Fe Fee+-=+金属体为阴极时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44O H O e O H--++=在无氧酸性环境中,阴极反应将氢离子还原为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2442He H +-+=↑在无氧中性环境中,阴极反应将水还原为氢气和氢氧根离子。
化学方程式为:224442H O e O HH --+=+↑2.2.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基本原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示意图如图2.2所示。
D (阳极区)图2.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原理图由图可见,杂散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可概括为3个腐蚀电池。
电池Ⅰ:A 钢轨(阳极区)─B 道床、土壤─C 埋地金属管线(阴极区) 电池Ⅱ:D 埋地金属管线(阳极区)─E 土壤、道床─F 钢轨(阴极区) 电池Ⅲ:O 埋地金属管线(阳极区)─P 土壤、道床寸Q 钢轨(阴极区) 当杂散电流由图2.2中三个阳极区─钢轨A 、埋地金属管线D 和埋地金属管线O 流出时,该部位的金属(主要为Fe)便与其周围电解质发生阳极过程的电解作用,此处的金属随即遭到腐蚀。
由金属的腐蚀机理可将发生腐蚀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种为析氢反应和吸氧反应。
1)析氢反应:阳极 2224F e F e e +-=+阴极 2442H e H --+=↑(无氧酸性环境) 224442H O e O H H --+=+↑(无氧环境) 2)吸氧反应:阳极 2224F e F e e+-=+ 阴极 22244O H O e O H --++= 杂散电流腐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腐蚀激烈; 2)腐蚀集中于局部;3)由防腐蚀层时,往往集中于防腐蚀层的缺陷部位。
2.3地铁杂散电流腐蚀的危害1)在列车下部,列车处于阳极区,容易处于阳极区,容易发生腐蚀。
2)杂散电流通过混凝土时对混凝土本身并不产生影响。
但若有钢筋存在,则钢筋起汇集电流的作用并把电流引导到排流点处。
地铁运营一段时间后,要对由于杂散电流腐蚀钢筋而发生破坏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维修和更换将是十分困难的。
3)杂散电流对埋地管线也产生电流腐蚀。
4)再把线路引入修理库、交检库及运转库等建筑物时,如绝缘施工不良,可使钢轨与建筑物发生某种程度的点连接,从而使泄露电流增大,产生异常激烈的杂散电流腐蚀。
3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设计3.1杂散电流的防护系统为防止杂散电流的干扰,该地铁线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畅通的牵引负极回路、回流轨采用绝缘垫、对地铁的各种管线及设备采取绝缘措施、利用整体道床内的结构钢筋构成杂散电流手机网。
该地铁线路的监控系统是由杂散电流手机网测量端子、埋置式参比电极、测量信号电缆、数据转换箱以及微机监测装置构成。
微机与数据转换箱连接,对个监测点的电位进行实时监测。
3.2地铁杂散电流的分析3.2.1杂散电流的数学模型单边供电模式轨道─排流网─大地电阻分布示意图如图3.1,轨道电压及电流分布原理图如图3.2和3.3所示。
图3.1 单边供电模式轨道─排流网─大地电阻分布示意图i(x)图3.2 电压节点图图3.3 电流节点图3.2.2杂散电流监控系统的组成图3.4 杂散电流监控系统组成框图由图3.4可知,检测系统主要是由上位机系统和自动检测装置两部分构成。
自动检测装置是以ARM7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完成模拟量、开关量的采集和存储。
上位机主要功能是通过USB接口与自动检测装置相连,通过系统软件可实时显示各种信息,可方便查询历史数据和故障记录,同时达到远程修改自动检测的系统时间等功能。
3.3排流网的设置排流网是在轨道与埋地金属之间设置一个低电阻的杂散电流流通路径,地铁工程中利用整体道床和浮制板道床内结构钢筋以及隧道结构钢筋形成杂散电流手机网也就是排流网。
3.3.1排流网截面积的选取单边供电模式下,分析知轨道泄露到地下的任一点电流为:s s g s xs xx s()=()()()R R R i x I i x Ith ax Ich as IR R R R R R -=-++++杂散电流排流网的总电流为:sr r 0x s )1+)2L L R alI i x dx Ith shax chax dx R R ==-+⎰⎰(( 排流网最大电位降为:s rs rmax r s r s22=1)Im 1)Im 2R R R R al U Lth ax Lax R R al R R L -=-++((3.3.2排流网的结构排流网的结构如图3.5和3.6。
手机网纵向钢筋焊点收集网横向钢筋5m5m5m5m钢轨绝缘混凝土枕横向联接钢筋跨接钢筋纵向钢筋混凝土道床图3.5 杂散电流排流网示意图 图3.6 杂散电流排流网铺设示意图3.4设计结论由以上的分析设计可知对于本段地铁正线处采用杂散电流收集网系统、杂散电流检测系统、接地系统并存的设计方法;高架线处主要是以杂散电流收集系统和检测系统并存的设计方法;路基和路断处以接地系统单独作用为主。
4设计的评论(结论)通过验证可以证明以上设计方法符合杂散电流防护的基本要求,可以有效的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以及延长钢轨的使用年限,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铁路工人的检修及维修的工作量,铁路工人的工作条件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节约了投资资金以及运行中的维修费用,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1] 于松伟,杨兴山,张巍,韩连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6.[2] 王立天《杂散电流防护介绍》[M].天津:天津电气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