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五章第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选择题
1.(密码改编)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
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 .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
C.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解析:题图中缺少分解者,多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


于增长型种群,其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E种群也会随之增大。

图中B、C和F属于第二营养
级,其能量之和占A种群能量的10%〜20%。

答案:C
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羊同化量为()
A .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 .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 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 n
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 n
解析:摄入量包括同化量和粪便量,故羊的同化量为n—36% n = 64%n。

答案:A
3.请预测一段时间内,某食物链c中,a肯定比b具有()
A .更大的个体体积
B .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态区域 D .更多的个体数
解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贮存在有机
体内。

a为生产者含有的能量最多。

答案:B
4.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n、『w分别代表不同
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I和W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 .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I T H T M T W
C. 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与分解者,而W是消费者;题图代表一个生态
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不可能只有一条食物链;E1 是流入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的,不能循环使用。

答案:C
5.(密码原创)食草动物同化效率低,食肉动物同化效率高,但食肉动物净同化效率却低于食草动物,对以上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食草动物所吃植物中含有难消化的物质,通过消化道排出去的食物残渣多
B .食肉动物吃的动物组织营养价值高
C.食肉动物捕食时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D .食肉动物体内酶的催化效率高
解析:食草动物所吃植物中含有难消化的物质,通过消化道排出去的食物残渣多;食肉动物吃的
动物组织营养价值高,因而食草动物同化效率低于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捕食时比食草动物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而食肉动物净同化效率低于食草动物。

与酶的催化效率无关。

答案:D
6•假若某生态系统有食物链 b T C T 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
总量分别为m i、m2、m3、m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m i+ m2+ m3+ m4等于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在一段时间内,若C种群数量减少,则a种群数量增加,d种群数量下降
C.b种群的个体数量一定比a种群的个体数量少
D.d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不一定比C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解析:a固定的太阳能多数被呼吸消耗了,因此m i+ m2 + m3+ m4小于a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若C种群数量减少,b种群增加,则a种群数量减少。

b种群能量比a种群少,但数量不一定少。

d 种群能量少于C种群,但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不一定比C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答案:D
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
项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 > ③+④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①是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②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次级消费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② >3 +④。

答案:B
8•假如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另1/2来自牛肉,并且能
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现有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最多能使
人体体重增加(不计人体细胞呼吸所重新消耗的部分能量)…
()
A • G/10
B • 2G/11
C. G/55 D • G/280
解析:题中包含了两个食物链:①植物T牛T人,②植物T人。

假设最多使人体增重x , 则有x/2的重量是直接吃植物增重的,根据食物链②需要吃植物的量为10 5C/2,人有x/2的重量是吃牛肉增重的,根据食物链①需要吃植物的量为100X/2,根据题意:G = 10 x/2 + 100 -x/2 , x= G/55。

答案:C
9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T乙T丙T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 .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解析:甲为生产者,a是积累的能量,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去呼吸消耗之后的。


b>0.2a,能量流动效率超过20%,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甲种群含能量最多,但甲的一个个体所含总量不一定多。

该地域所有生物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只有这四种生物个体之和不能
构成群落。

答案:B
10.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级递减。

A项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数量较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与
能量流动关系不大。

C项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

D项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答案:B
11.有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生产效
2
玉米田荒地湖泊
入射太阳能 2 043 471 P118 872
收获的全部有机物25.3 4.95 111.3
呼吸7.7 0.88 23.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玉米田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因为玉米田中植物收获的有机物的能量与太阳辐射能比值最高
B .玉米田中收获的是玉米,玉米田和荒地如果固定了相等的太阳能,荒地能较多地把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
C.玉米田的光能利用率高,和人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D .因为玉米田的光能利用率最高,所以它的营养结构比荒地和湖泊的复杂解析:玉米田属于农业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要比荒地和湖泊的简单。

答案:D
12.右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中
无机环
错误的是()
A .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

B .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C.进入c的能量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约有10%的能量传给
d,另一部分传给f
D.由于长期使用DDT, 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
解析:从题图中得出的食物关系为:b T C T e, 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

大量捕杀e, d的天敌减少,d数量会增加,随之种内斗争加剧,数量又会减少。

进入c的能量一部
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约有10%的能量传给d,另一部分传给f被分解。

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DDT对c类群进行了筛选,不抗DDT的个体被淘汰。

答案:D
13.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A项,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由于每个营养级都有未利用的,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应大于各h产生的CO2量;B项,由于能量逐渐递
减,所以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项,k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
利用;
D
项,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循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4.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量。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一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I n 出
GP 和NP GP= 55.6 x 101
2;
NP = 1.3X 102GP= 176X 103 4 5
NP= 6 x 103GP= 59.3 x 106
NP= 49.5 x 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 x 102170 x 1038.8x 106
未利用一62.8% 99.7%
⑴n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⑵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该数据不在10% 〜20% 这一范围,原因是
图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 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
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____________ 所利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区因
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图1表示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
解析:(1)题表中根据总同化量知,川是植物、n是田鼠、I是鼬。

(2)由于动物呼吸作用旺盛,散失能量较多,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与植物不同。

(3)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X 103为9.3 x 106x 100% = 0.3%,能量传递效率较低,说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有较多的川未被n利用。

答案:(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 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3 0.3% 川未被n利用的能量多
15.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当做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 ________ 等不良后果。

针对这一
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

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产生的______ 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

解析:(1)题图1中A是空气中的CO2, 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
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

群落是该区域中所有的生物,包括图1中的B、C、D、E、F。

(2)在图2中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甲是三级消费者。

F是初级消费者,它的能量
除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和未被利用外,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3) 判断丙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大
小就看其数量的多少。

(4)E 大量出现白化苗,则F 由于缺少食物而减少,D 也随之减少。

粪便、废水等直接进入农田,将导致能量的浪费及环境污染等。

答案:⑴B、C、D、E、F(缺一不可)F
(2)分解者(3)a (4)F、D 数量都将减少(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病虫害传播、
农业成本高(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