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五中文科学霸高中地理笔记_地球上的大气_2015高考状元笔记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 地球大气的组成1.1 地球大气的结构1.2 大气的组成1.3 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2.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2.1 温度分布2.2 气压分布2.3 影响温度和气压分布的因素3. 气压与风3.1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3.2 风的产生原因3.3 风的分类4. 大气环流4.1 副热带高压带4.2 赤道低压带4.3 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5. 大气的湿度和降水5.1 湿度的表示方法5.2 降水的形成过程5.3 降水的类型6. 大气污染与保护6.1 大气污染的源头6.2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6.3 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地球上的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一,了解地球大气的构成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气象变化、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必修一的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温度和气压的分布、气压和风、大气环流、大气的湿度和降水,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内容。
我们将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和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大气环境的变化。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也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特点。
了解温度和气压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情况,对于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气压与风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分布对风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而风的产生又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环流。
了解气压和风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风向和气候变化的规律。
进一步地,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以及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的存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了解大气环流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中,大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地球的气候、气象等内容。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来总结大气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1. 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了大气的78%左右,氧气占据了21%左右。
2. 大气层的分布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高度大约为0-12公里,是人类生活和大部分气象活动发生的地方。
平流层高度约为12-50公里,其特点是风力较小,保持较稳定的大气条件。
同温层的高度在50-80公里之间,温度变化很小。
臭氧层位于同温层上方约20-40公里处,可以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地球生物的作用。
热层则是大气层最外层,高度在80公里以上。
3. 大气的热量传递大气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包括辐射传递、传导传递和对流传递。
辐射传递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地球表面再向大气中释放热量的过程。
传导传递则是指由于地球表面与大气、地表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交换。
对流传递是指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而导致的热量传输,主要通过气团的上升和下沉实现。
4. 大气压力的分布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压力是由大气层上方气体的重力作用而形成的。
在地球表面,大气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大气层越往上,气体的密度逐渐降低,所以对地表单位面积的压力也会减小。
5. 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
气压的增加通常预示着天气的好转,气压的减小则表示天气即将变坏。
例如,在一个高气压系统中,空气下沉,空气的压强增大,天气通常晴朗;而在一个低气压系统中,空气上升,空气的压强减小,常伴有阴雨天气或暴雨。
6. 大气循环系统大气循环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水和热通过风等运动而进行的循环过程。
其中,热带气候区的太阳辐射较强,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极地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距离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表面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距离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距离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生产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高中地理】学霸总结高考地理一轮备考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

【高中地理】学霸总结高考地理一轮备考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大气环境必备知识点,供考生学习。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 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 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 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 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 害。
二、热力环流1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T 空气的垂直运动T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T太隔暧:大地大地暧大气. 大气还大地.貝低过程农闭辐射到达启 轆 ___________i ;戏向匚亍」:汇水汽幻“.应弋地面辐射*使木气壇温(地面是 近地面大气主爰、直搖旳热遽h 去卫逼龜把热量归还世SL 孙偿地面翔斟a 失的热量导致昼夜温差大。
H粧浅*4附 长渡看决相甸表示能<量齐护i大气水平运动T 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②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③ 城市风: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 间形成热力环流。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完整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它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天气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大气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补充知识,全面解析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和氖气)以及水蒸气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所占比例最大,分别约为78%和21%。
大气可以分为四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对流层位于地表上方,是最为重要的一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空气质量和水蒸气。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逐渐下降。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气温开始逐渐上升。
顶层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层。
二、大气循环与天气气候大气循环包括全球大气环流和局地大气环流两个层面。
全球大气环流是指经纬度差异引起的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等。
这种大气运动对地球气候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局地大气环流一般分为垂直和水平的大气运动,比如风、气压、空气湿度等。
这种局地大气环流会直接影响到天气的变化。
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的状态和变化。
而气候则是对长期时间内某地的天气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的。
三、大气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环境容纳量,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此外,全球变暖也是当前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主要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四、大气学科与应用大气学科主要包括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等。
这些学科研究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规律、变化等,为人们提供了气象预测、气候调查等服务。
应用上,大气学科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比如,气象预测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出行安排、农业生产规划等。
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锋前。
22.气旋水平方向: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
天气;反气旋水平方向: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
天气。
23.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
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其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有利一面是丰沛的降雨
冬季漫长 而寒冷, 降水少, 且集中于
夏季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 洋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带; 驼鹿、紫貂
苔原气 寒候
极地附近
全年严寒, 所处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 寒带苔原带
降水少,
极少
驯鹿、北极狐
带 冰原气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
所处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 极地冰原带
全年酷寒
候
岛内陆
极少
北极熊、海豹
松鼠、黑熊
温
终年干旱
温带大 陆性气
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内陆
少雨,冬 冷夏热, 气温年变
带
化大
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草原带; 黄羊、旱獭、
双峰驼
温带海 洋性气
南北纬 400―600 终年温和 全年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大陆西岸
湿润
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松鼠、黑熊
亚 亚寒带
寒 针叶林
带 气候
南北极圈附近
-3-
★附表:全球气候类型比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主要成因
自然带及动物
热带雨
全年高温
南、北纬 100 之间
林气候
多雨
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
热带雨林带; 猩猩、河马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汇总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汇总笔记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____。
(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________。
该层22~27 km高度,____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50~85 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_______运动为主。
(5)C层中有________层,_______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______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生活在________层的底部。
(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答案:(1) 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18km,在高纬度为8~9km(2)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 O3(臭氧) 臭氧(4)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5) 电离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电短波(6)对流(7)逐渐变小解析:本题以地球大气垂直分层为载体,考查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根据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就纬度而言,在低纬度高17-18千米,在中纬度高10-12千米,在高纬度高仅8-9千米。
读图可知,对流层高度为12千米,由此推断是中纬度。
(2)各种天气现象主要指云、雾、雨、雪等,对流层(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原因:一是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由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根据所学,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根据这一规律画出气温变化曲线(见下图)。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高考状元地理学科复习笔记

高考状元地理学科复习笔记
高考状元地理学科复习笔记
地理知识复习有方法,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与大家分享高考状元地理学科复习笔记,望考生们认真阅读,取得好成绩。
地理兼具文理两科的学科特点,还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结合点,所以不论是文科综合还是文理大综合,它都能提供情景并可以作为试题的切人点甚至是题目的主干。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繁杂,内容较多且内部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广泛而密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
有些同学谈到方法就很容易与便捷的途径联系起来,而在我看来,讲究方法并不是意味着就可以偷懒,要想学到知识,不下苦功夫绝对不行。
在高三复习中我仍然进行大量的做题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做题的数量来保证知识的积累。
我喜欢解题的过程,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题海中畅游。
我说的畅游,是说每一次训练题做完后,我都会认真总结对与错,以便在下一次的训练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觉得在冲刺阶段加大做题量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像地理科,记忆量是很大的,概念也好,图形也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总结,林林总总的知识点得到了强化记忆。
因此,题做得多了,总结出方法然后成竹在胸才能活学活用,才能不慌不忙应对考试。
培养地图技能对于学好地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分析过。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归纳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归纳笔记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2)图中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温,气流流入房屋时气压____(填“高于”或“低于”)气流流出房屋时气压。
(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4)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填“晴天”或“阴天”)。
答案:(1)D(2) 低于高于(3)C(4)晴天解析:本题以过堂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以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2)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
所以气流流入房屋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3)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不是为了增加地面平整度,A错误;石质地面会减少下渗,B错误;不是为了降低野外庭院温度,D错误。
所以选C。
(4)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________。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④空气垂直运动(2)甲、乙、丙、丁四点的温度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笔记大气是地球上一层由气体组成的包围物,它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下面将针对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记忆。
主要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1. 大气的组成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主要成分为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以不同的比例存在,形成了大气的组成结构。
2. 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次,气温逐渐下降,气压逐渐降低;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保持稳定,气压逐渐下降;中间层是平流层与热层之间的过渡层,气温递增,气压逐渐下降;热层是最靠近外部空间的层次,气温急剧升高,气压很低。
3.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表现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上升运动通常发生在赤道地区和低压区,导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湿度增加,形成云雨天气;下降运动通常发生在高压区和副热带地区,导致气温下降、气压增加,形成干燥天气。
水平运动包括气团的水平流动和气流的水平切变,它们对气象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 大气的变化大气的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
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状态的变化,包括温度的升降、降水的增减以及风向风速的变化等。
天气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5.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大气的水平运动。
其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热气上升,形成低压;而副热带地区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这种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气压差异引起了风的产生,并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等。
6. 大气现象与地球环境大气现象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等对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3.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21%)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0.038%)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2.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4.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的差异。
2.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天气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上部热、下部冷,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