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震动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震动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震动强度检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震动强度检测,研究不同震动强度对物体的影响,并探究震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震动强度是指震动产生的机械能传播的强度大小,可通过测量物体振动时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来进行评估。

在本实验中,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物体振动时的加速度值。

实验装置与材料:- 加速度传感器- 数据采集仪- 物体样品- 电脑实验步骤:1. 将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物体表面,并连接到数据采集仪上。

2. 将物体置于固定平台上,并确保固定平台与地面接触良好,以减小外界干扰。

3. 打开数据采集仪的软件,并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4. 启动数据采集,并对物体进行震动。

5. 震动结束后,停止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至电脑。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加速度-时间(a-t)曲线。

2. 分析曲线的特征,包括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和周期等。

3. 绘制不同震动强度下的峰值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震动强度与物体所受的加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震动强度越大,物体所受加速度越大。

2. 震动强度对物体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视为线性关系。

3. 震动强度对物体的持续时间和周期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震动强度增大,物体所受的持续时间和周期也会增加。

实验应用:震动强度检测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 工程领域中,可用于评估建筑物或桥梁的抗震能力,以保证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2. 汽车工业中,可用于评估汽车零部件的振动状况,以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3. 生物医学领域中,可用于评估人体器官在振动环境下的安全性,以指导手术和医疗设备的设计。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地进行了震动强度检测,并分析了不同震动强度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震动强度对物体的加速度、持续时间和周期具有一定影响。

震动强度检测在工程、汽车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振动设计分析实验报告

振动设计分析实验报告

振动设计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振动设计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结构设计以及产品开发等领域。

振动设计分析实验通过对不同振动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系统的振动性能和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振动系统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以及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来探索振动设计的理论与应用。

2.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振动测量设备和仪器;- 了解振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熟悉模态分析的操作流程;- 掌握振动设计分析实验的基本技巧。

3. 实验设备和仪器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包括:1. 振动传感器;2. 振动测量仪器;3. 示波器;4. 计算机。

4. 实验步骤1. 配置振动传感器并连接到振动测量仪器;2. 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待测试振动系统上,确保其与系统紧密接触;3. 打开振动测量仪器和示波器,并进行仪器校准;4. 调节振动系统的频率和振幅,测量并记录不同参数;5. 进行模态分析实验,记录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6. 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7.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振动系统的性能和特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不同振动系统的频率和振幅;2. 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振动系统的性能和特性,并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例如,通过调整振动系统的频率和振幅,我们可以使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达到最佳的振动效果。

6.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振动设计分析实验,我们学习了振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熟悉了模态分析的操作流程。

同时,我们掌握了使用振动测量设备和仪器的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振动设计分析是有效评估振动系统性能和特性的方法,能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7. 参考文献[1] 振动设计与分析原理教程, XX出版社, 20XX.[2] 振动工程学, XX出版社, 20XX.[3] 振动设计与控制, XX出版社, 20XX.附录- 实验数据表格;- 模态分析结果图表。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的测定-实验报告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的测定-实验报告
3、根据幅频特性测试数据,在同一图上绘出几条幅频( )特性曲线,分析阻尼的影响并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
4、根据相频特性的测试数据,在同一图上绘出几条相位差频率( 特性曲线,由此分析阻尼的影响并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
5、根据实验现象和绘制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试分析对于不同阻尼的振动系统,几种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量方法的优劣以及原因。
首先,在水平振动台面上不加任何重物,测量系统在自由衰减振动时的固有频率;之后在水平振动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已知的砝码,再次测量系统在自由振动时的固有频率。记录两次测得的固有频率,并根据其估算水平振动台面的等效质量。
4、测定自由衰减振动特性:
撤去水平振动台面上的砝码,调整励磁电流至0.6A。继续使用“自由衰减记录”功能进行测试。操作方法与步骤3基本相同,但需按照数据记录表的提示记录衰减振动的峰值、对应时间和周期数i等数据,以计算系统的阻尼。
假设实验使用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中,水平振动台面的等效质量为 ,系统的等效刚度为 ,在无阻尼或阻尼很小时,系统自由振动频率可以写作 。这一频率容易通过实验的方式测得,我们将其记作 ;此时在水平振动台面上加一个已知质量 ,测得新系统的自由振动频率为 。则水平振动台面的等效质量为 可以通过以下关系得到: 。
、 的意义同拾振器。但对激振器说, 的值表示单位电流产生的激振力大小,称为力常数,由厂家提供。JZ-1的力常数约为5N/A。频率可变的简谐电流由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提供。
4、计算机虚拟设备:
在计算机内部,插有A/D、D/A接口板。按照单自由系统按测试要求,进行专门编程,完成模拟信号输入、显示、信号分析和处理等功能。
6、教师签名的原始数据表附在实验报告最后,原始数据记录纸在实验课上提供,必须每人交一份,可以采用复印、拍照打印等方式进行复制。原始数据上要写清所有人的姓名学号,不得使用铅笔记录。

工厂振动测试实验报告(3篇)

工厂振动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确保工厂生产的安全和高效,本报告对工厂振动进行了系统测试,以了解振动源、振动传播路径以及振动对设备的影响,为振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工厂振动产生的来源及传播路径。

2. 测量不同区域的振动强度和频率。

3. 分析振动对设备的影响。

4. 为振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振动测试仪:用于测量振动强度和频率。

2.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

3. 摄像头:用于观察振动现象。

4.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方法1. 确定测试点:根据工厂布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包括振动源附近、振动传播路径上以及设备附近。

2. 测试振动强度和频率:使用振动测试仪分别测量各个测试点的振动强度和频率。

3. 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设备与振动源的距离。

4. 观察振动现象:使用摄像头观察振动现象,记录振动形态和频率。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源:通过测试发现,工厂振动的主要来源为机械设备运行、物料运输以及空气流动等。

2. 振动传播路径:振动主要沿地面、墙壁以及设备本身传播。

3. 振动强度和频率:不同区域的振动强度和频率存在差异,振动源附近振动强度较大,频率较高;振动传播路径上振动强度逐渐减弱,频率降低;设备附近振动强度较小,频率较低。

4. 振动对设备的影响:振动可能导致设备疲劳、磨损,甚至损坏。

长期处于高振动环境下,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

六、振动控制措施1. 优化设备布局:将振动源与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振动传播。

2. 使用减振设备:在振动源附近安装减振垫、减振器等,降低振动强度。

3. 改善物料运输方式:采用低速、平稳的运输方式,减少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悬架震动实验报告

悬架震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悬架系统震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路面条件下汽车悬架系统的震动特性。

4. 评估悬架系统减震性能对汽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汽车悬架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和缓冲来自路面的冲击,保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悬架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和减震器组成。

本实验通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震动实验,分析其震动特性。

三、实验设备1. 汽车一辆2. 震动传感器3. 数据采集器4. 激励器5. 路面模拟器6. 悬架系统参数测试仪7. 计算机8. 相关软件(如ADAMS、MATLAB等)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确保车身平稳。

(2)连接振动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汽车悬架系统上。

(3)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并打开相关软件。

(4)设置实验参数,如采样频率、路面模拟条件等。

2. 实验实施(1)启动激励器,模拟不同路面条件(如平坦路面、坑洼路面、波浪路面等)。

(2)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汽车悬架系统的震动数据。

(3)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滤波、降噪等处理。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路面条件下汽车悬架系统的震动特性。

(3)评估悬架系统减震性能对汽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路面条件下汽车悬架系统的震动特性(1)平坦路面:汽车悬架系统震动较小,减震性能较好。

(2)坑洼路面:汽车悬架系统震动较大,减震性能较差。

(3)波浪路面:汽车悬架系统震动较大,减震性能较差。

2. 悬架系统减震性能对汽车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1)舒适性:悬架系统减震性能越好,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客的舒适性越高。

(2)稳定性:悬架系统减震性能越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越稳定,操控性越好。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范文(3篇)

振动测试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振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3. 学会分析振动测试结果,了解振动特性;4. 为振动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振动测试是研究物体在振动下的特性和行为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了解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

本实验采用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进行振动测试。

三、实验仪器1.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振动加速度;2. 振动分析仪:用于分析振动信号,获取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3. 振动测试支架:用于固定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4.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振动信号;5. 激励装置:用于驱动振动测试支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加速度计和振动分析仪固定在振动测试支架上;2. 将加速度计安装在激励装置上,调整加速度计的测量方向;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激励装置,设置振动信号的频率和幅值;4. 启动激励装置,开始振动测试;5. 利用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加速度信号,并进行分析;6. 记录振动测试结果,包括振动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7. 分析振动测试结果,了解振动特性;8. 对比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研究振动对物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频率:通过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频率。

在本实验中,振动频率约为100Hz。

2. 振幅: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幅值。

在本实验中,振动幅值约为0.5g。

3. 相位:振动分析仪实时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可以计算出振动相位。

在本实验中,振动相位约为-90°。

4. 振动特性分析:通过对振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振动频率与激励信号的频率一致;(2)振动幅值随激励信号的幅值增大而增大;(3)振动相位与激励信号的相位差约为-90°。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振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2.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了解物体的振动特性,为振动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 振动测试结果与激励信号的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密切相关。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机械振动实验旨在深入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特性和规律,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掌握振动系统的频率、振幅、相位等重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探究振动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为工程实际中的振动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x = A\sin(\omega t +\varphi)$,其中$A$为振幅,$\omega$为角频率,$t$为时间,$\varphi$为初相位。

对于一个弹簧振子系统,其振动周期$T$与振子的质量$m$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有关,满足公式$T = 2\pi\sqrt{\frac{m}{k}}$。

通过测量振动系统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振动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参数。

三、实验设备1、振动实验台2、弹簧3、质量块4、位移传感器5、数据采集系统6、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设备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振动实验台上,另一端连接质量块。

将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合适位置,使其能够准确测量质量块的位移。

2、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使用砝码和天平,对弹簧施加不同的力,测量弹簧的伸长量,通过胡克定律$F = kx$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3、调整实验系统确保质量块在振动过程中运动平稳,无卡顿和摩擦。

4、进行实验测量启动振动实验台,使质量块做简谐振动。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5、改变实验条件分别改变质量块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重复实验步骤 4,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振动参数。

6、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振动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参数。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原始数据记录以下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量得到的质量块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实验条件|质量(kg)|弹簧劲度系数(N/m)|时间(s)|位移(m)||||||||实验 1|1|100|01|001||实验 1|1|100|02|002|||||||2、数据处理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得到振动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参数。

船舶振动设计实验报告(3篇)

船舶振动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船舶振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船舶振动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

3. 分析船舶振动特性,优化船舶结构设计。

二、实验原理船舶振动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波浪、风力、发动机等)引起的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现象。

船舶振动不仅影响船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对船体结构造成损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振动测试和分析,了解船舶振动特性,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振动测试仪:用于测量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2. 激励器:用于模拟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的波浪、风力等激励。

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振动测试仪的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4. 船舶模型:用于模拟实际船舶的振动特性。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船舶模型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振动测试仪、激励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激励器的频率、幅值等参数,以及振动测试仪的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

3. 进行振动测试:启动激励器,模拟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的激励,同时采集振动测试仪的信号。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滤波、频谱分析等处理,得到船舶振动特性参数。

5. 优化船舶结构设计:根据振动特性参数,分析船舶结构设计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通过振动测试仪采集到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可以看出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加速度较大,尤其在波浪激励下,振动加速度更为明显。

2. 振动速度测试结果:振动速度测试结果表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速度也较大,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3. 振动位移测试结果:振动位移测试结果表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位移较大,尤其在波浪激励下,振动位移更为明显。

六、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船舶振动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局部振动实验报告范文(3篇)

局部振动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局部振动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掌握局部振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局部振动的特征,研究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局部振动是指结构或构件在特定位置产生的振动,通常由外部激励或内部缺陷引起。

局部振动实验旨在研究振动对结构的影响,以及振动传递和衰减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样品。

2. 激振器:用于产生外部激励。

3. 振动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信号。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记录和分析振动数据。

5. 实验样品:如梁、板等结构构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将实验样品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样品稳固。

2. 连接仪器:将激振器、振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好。

3. 调整激振器:调节激振器的频率和振幅,使其产生所需的外部激励。

4. 测量振动信号:启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样品在不同位置的振动信号。

5. 分析振动数据:对振动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研究振动特征和传递规律。

6. 实验重复:改变激振器频率和振幅,重复实验步骤,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时域分析:通过时域分析,可以观察到实验样品在不同位置的振动曲线,分析振动幅值、频率和相位等信息。

(2)频域分析:通过频域分析,可以提取实验样品的固有频率、共振频率和振动能量分布等信息。

2. 分析(1)振动幅值: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在不同位置的振动幅值存在差异,这与实验样品的结构和激振器的频率有关。

(2)固有频率:实验样品的固有频率与实验样品的结构和质量分布有关,可通过频域分析得到。

(3)共振频率:当激振器的频率接近实验样品的固有频率时,实验样品会产生共振现象,振动幅值显著增大。

(4)振动传递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在实验样品中传递时,振幅逐渐减小,这与实验样品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研究了局部振动的特征,验证了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局部振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类似实验提供了参考。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 年 7月 10日研究生签名:学号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编号S0802013课程名称振动测试技术学位类别硕士任课教师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模态试验大作业0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 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 、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 MIMO) 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完整word版)强度振动实验报告(包含梁模态实验和转子动力学实验)

(完整word版)强度振动实验报告(包含梁模态实验和转子动力学实验)
动力吸振器主要用在外力角频率不变的场合,或者当外力角频率改变时,能控制动力吸振器的固有角频率 随外力角频率成正比变化的场合。
四、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江苏联能力学教学装置、力锤、位移传感器、YE6251数据采集仪、计算机、激振器等。
五、实验步骤
1、将系统安装成单自由度无阻尼系统,利用锤击法,得到系统的大致固有频率。
二、实验内容
选取一端简支一端固支结构的梁,利用两种模态测试方法对梁进行模态实验,对比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利用模态理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差异。
三、实验原理
当系统的所有阻尼均为比例阻尼或小阻尼时,阻尼矩阵为对称实数矩阵,可经模态坐标变换后解耦变成对角阵,系统频响函数可按实模态展开。若在 点激励,在 点测量,则对于粘性阻尼频响函数可表示为:
图4
七、实验分析
单自由度系统在固有频率下发生共振,产生较大的响应幅值。接入吸振器后,系统成为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在原固有频率正弦激励信号下,可以发现原系统的振动幅值几乎为零,达到吸振目的。理论上,当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和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原系统振幅为零。
实验二 梁模态实验
一、实验目的
分别利用多点激励单点响应方法、单点激励多点响应方法得到梁的模态参数,观测实验现象,理解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理解模态模型验证的必要性。
表1两种方式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固有频率(Hz)
一阶
二阶
三阶
四阶
理论值
87.3
283.2
590.73
998.57
结构强度与振动实验技术报告
学 院:能源与动力学院
姓 名:
学 号:SX1
导 师:
指导教师:沈 承
同组人员:
2015年6月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的测定-实验报告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的测定-实验报告

1
DC 输出:0~30V,2A
PAB 32~2A KIKUSUI(日本)
7
微型计算机
1
内部有 A/D、D/A 插卡
通用型
-3-
五.实验步骤
1. 打开微型计算机,运行进入“单自由度系统”程序。 2. 单击“设备虚拟连接”功能图标,进入设备连接状态,参照图六对显示试验设备进行联
线。连线完毕后,单击“连接完毕”,如连接正确,则显示“连接正确”,即可往下进 行,否则重新连接,直至连接正确。 3. 接通阻尼器励磁及功率放大器电源,调励磁电流为某一定值(分别为������ = 0.6A, 0.8A, 1.0A) 4. 测定自由衰减振动: 单击“自由衰减记录”功能图标,进入如图七显示界面。单击 (Start)键,开始测试。由 一电脉冲沿水平方向突然激励振动台,微机屏幕上显示自由衰减曲线。用鼠标调节光标 的位置,读出有关的数据。改变周期数 i 的数值,即可直接显示相应的周期和频率。 5. 测定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单击“简谐激励振动”功能图标,按图八所示,单击“信号输入显示框中的频率,将弹、 出一个对话框,可以直接输入激励频率。也可单击频率的单步步进键进行激励调节。单 击 (Start)键,开始测试,开始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测量,其中2Hz~15Hz内大致 相隔1Hz设一个测点;15Hz~30Hz 内每隔5Hz设一个测点。 在显示检测框显示力信号和相应信号波形,以便观察信号的质量。幅值比显示振动位移
注:由于实验时间所限,加之读数难度较大,在������������ 附近没有加密测量相频点。这是实验中的失误。
-5-
七.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自由衰减振动记录的有关数据,分析计算系统的固有圆频率������������及阻尼比ζ。

振动噪声测试实验报告(3篇)

振动噪声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振动噪声测试技术,对某一特定机械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为后续的设备优化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实验内容包括振动和噪声的测量、数据分析、噪声源识别以及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的建议。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 测试设备:- 三向振动传感器- 声级计- 数据采集器- 移动式支架2. 分析软件:- 频谱分析仪- 噪声识别软件3. 其他设备:- 精密水准仪- 风速仪- 温湿度计三、实验原理与方法1. 振动测量原理:振动测量是通过振动传感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利用数据采集器对电信号进行采集和记录。

通过频谱分析仪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确定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2. 噪声测量原理:噪声测量是通过声级计测量声压级,进而计算噪声的强度。

通过频谱分析仪对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确定噪声信号的频率成分、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3. 噪声源识别:通过对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识别出主要的噪声源部件和振动源。

结合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1. 现场调查:对实验设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和运行状态。

2. 测试点选择:根据设备的结构和振动噪声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点。

3. 测试数据采集:利用振动传感器和声级计,对设备的振动和噪声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数据采集器中。

4. 数据分析:利用频谱分析仪对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频率成分、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5. 噪声源识别:根据频谱分析结果,识别出主要的噪声源部件和振动源。

6. 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建议:针对识别出的噪声源和振动源,提出相应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测试结果:通过频谱分析,发现设备的振动信号主要集中在低频段,振幅较大。

分析原因可能是设备的支撑结构不够稳固,或者存在共振现象。

2. 噪声测试结果:通过频谱分析,发现设备的噪声信号主要集中在高频段,声压级较高。

环境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环境振动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振动测试技术,对特定环境中的振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该环境是否符合预定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通过对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为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精密设备对环境振动要求较高,因此,对设备安装环境进行振动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针对某大型精密设备公司无尘车间内即将安装的某精度较高的设备,对其进行环境振动测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试验仪器:-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研制的INV3062C云智慧数据采集分析仪- 941B型拾振器(水平4只、垂直2只)- DASP V10专业版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软件2. 测点布置:根据现场实验条件和测试要求,在仪器基础的不同工况下,布置两个测点,分别检测仪器基础在三个方向(水平、垂直)的振动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测试前准备:-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

- 根据VC-B标准,确定测试参数和测试范围。

2. 测试过程:- 将拾振器固定在仪器基础的不同位置,确保其稳定可靠。

- 启动数据采集分析仪,记录测试数据。

- 对仪器基础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包括设备运行、停机、人员走动等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振动数据进行1/3倍频程分析,并与VC-B标准进行对比。

- 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找出振动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结果:- 振动频率主要集中在4-80Hz之间,符合VC-B标准的要求。

- 振动振幅在测试范围内,未超过VC-B标准规定的限值。

2. 分析与讨论:- 测试结果表明,该无尘车间的振动环境基本符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求。

- 在设备运行期间,振动主要来源于设备本身和周围环境因素,如人员走动、空调运行等。

- 针对振动的主要来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设备进行减振处理,如加装减振垫、减振器等。

铁路振动技术实验报告

铁路振动技术实验报告

铁路振动技术实验报告引言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舒适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会对列车和乘客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控制铁路振动成为了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实验旨在探究铁路振动以及可能的控制方法。

实验目的1. 理解铁路振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 掌握铁路振动检测和测量的方法;3. 了解和评估铁路振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借助真实的铁路模型搭建实验场景,包括铁轨、列车模型和振动传感器;2. 实验步骤:- 在模型的适当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 将列车模型放置在铁轨上,使其处于运行状态;- 启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下振动数据;- 重复实验过程,尝试不同列车速度和不同铁轨材质下的振动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到如下实验结果:1. 不同列车速度下的振动数据列车速度(km/h)振动幅度(mm)50 2.580 3.2100 4.0从上表可以看出,列车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振动幅度的增加,即列车速度与振动幅度呈正相关关系。

2. 不同铁轨材质下的振动数据铁轨材质振动幅度(mm)A 3.5B 3.8C 4.2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铁轨材质对振动幅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材质C的铁轨振动幅度最大,材质A的振动幅度最小。

结果分析与讨论1. 列车速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列车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振动幅度的增加,这是由于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与铁轨之间产生的撞击和摩擦所引起的。

当列车速度较小时,振动幅度较小,当列车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振动幅度也随之增加。

2. 铁轨材质与振动幅度的关系:不同材质的铁轨对振动幅度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材质的铁轨表面粗糙度、弹性模量和减震性能不同,这会导致振动传导效果的差异。

材质A的振动幅度最小,说明该材质的减震性能较好。

结论本实验通过铁路模型的搭建和振动传感器的使用,成功地分析了列车速度和铁轨材质对铁路振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列车速度的增加以及铁轨材质的不同都会导致振动幅度的增加。

声振检测实验报告

声振检测实验报告

声振检测实验报告1. 引言声振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物体的声音和振动信号来评估其结构的健康状况。

声振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机械设备以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声振检测实验,了解声振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2. 实验目的- 了解声振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学会使用声振检测仪器进行实验;- 验证声振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3. 实验设备- 声振检测仪器:包括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等;- 计算机:用于采集和分析检测信号;- 实验样品:选取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样品以进行实验。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 将实验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并保证其稳定性;- 连接麦克风和加速度传感器到声振检测仪器上;- 打开计算机,启动声振检测软件。

4.2 实验数据采集- 在检测软件中设置相关参数,如采样频率、采样时间等;- 选择要检测的信号类型,如声音或振动;- 开始数据采集,并记录采集的数据。

4.3 数据分析与处理- 将采集的数据导入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初步的信号处理;- 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操作,以提取有用的信号信息;-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时域分析等,得到检测结果。

4.4 结果评估与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实验样品的健康状况;- 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声振检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5.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材料和结构的三个样品进行声振检测实验。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样品A:在频谱分析中,我们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该峰值频率低且幅度较大,说明样品A存在结构松动或损坏的情况;- 样品B:在时域分析中,我们观察到了样品B振动的周期性变化,该变化与样品的工作状态相一致,表明样品B正常工作,没有明显的结构问题;- 样品C:在声波信号分析中,我们观测到了一个明显的异常声音,该异常声音与样品的预期工作状态不一致,可能存在故障或磨损。

光纤震动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震动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在震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2. 测试不同震动强度和频率下光纤的衰减情况。

3. 评估光纤在震动环境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4. 为光纤在震动环境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二、实验原理光纤震动测试实验主要基于光纤的振动传输特性。

当光纤受到震动时,其内部的光信号会发生衰减,衰减程度与震动强度、频率及光纤本身的特性有关。

本实验通过模拟震动环境,测试光纤的衰减情况,从而评估其在震动环境下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纤振动测试仪2. 震动模拟器3. 光功率计4. 光纤跳线5. 光纤连接器6. 光纤测试平台四、实验步骤1. 搭建测试平台:将光纤跳线连接到光纤振动测试仪和光功率计,确保光纤连接稳定。

2. 设置震动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震动模拟器的震动强度和频率。

3. 进行测试:启动震动模拟器,记录不同震动强度和频率下光纤的衰减情况。

4. 数据采集:使用光功率计实时监测光纤的衰减情况,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光纤在震动环境下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震动强度下的衰减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震动强度的增加,光纤的衰减程度也随之增大。

在较高震动强度下,光纤的衰减率明显提高。

2. 不同震动频率下的衰减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光纤的衰减情况与震动频率有关。

在特定频率下,光纤的衰减程度达到最大值,该频率称为光纤的共振频率。

3. 光纤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通过实验分析,可以评估光纤在震动环境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合理的震动强度和频率范围内,光纤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六、实验结论1. 光纤在震动环境下,其衰减程度与震动强度和频率有关。

2. 光纤在共振频率附近,衰减程度较大,应尽量避免在该频率下使用光纤。

3. 在合理的震动强度和频率范围内,光纤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七、实验建议1. 在设计和使用光纤通信系统时,应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光纤和连接器。

2. 在震动环境下,加强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监测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振动测试技术模态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振动测试技术研究生:提交日期:2014年7月10日研究生签名:1模态试验大作业0 模态试验概述模态试验(modal test)又称试验模态分析。

为确定线性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所进行的振动试验。

模态参数是在频率域中对振动系统固有特性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的是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和模态质量等。

模态试验中通过对给定激励的系统进行测量,得到响应信号,再应用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由于振动在机械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振动信号中包含着机械及结构的内在特性和运行状况的信息。

振动的性质体现着机械运行的品质,如车辆、航空航天设备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也反映出诸如桥梁、水坝以及其它大型结构的承载情况、寿命等。

同时,振动信号的发生和提取也相对容易因此,振动测试与分析已成为最常用、最基本的试验手段之一。

模态分析及参数识别是研究复杂机械和工程结构振动的重要方法,通常需要通过模态实验获得结构的模态参数即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模态实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典的纯模态实验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当激振频率等于结构的某阶固有频率,激振力抵消机构内部阻尼力时,结构处于共振状态,这是一种物理分离模态的方法。

这种技术要求配备复杂昂贵的仪器设备,测试周期也比较长;另一类是数学上分离模态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法是对结构施加激励,测量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矩阵,然后再进行模态参数的识别。

为获得系统动态特性,常需要测量系统频响函数。

目前频响函数测试技术可以分为单点激励单点测量( SISO)、单点激励多点测量( SIMO) 、多点激励多点测量( MIMO)等。

单点激励一般适用于较小结构的频响函数测量,多点激励适用于大型复杂机构,如机体、船体或大型车辆机构等。

按激励力性质的不同,频响函数测试分为稳态正弦激励、随机激励及瞬态激励三类,其中随机激励又有纯随机、伪随机、周期随机之分。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报告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报告
采集”
从对话框中点击按钮“选择采集卡型号” ─>“select”,扫描通道设置为 0. 点击按钮“采集”,记录软件界面右边的频率与增幅。 根据公式 V 采/100mv 计算出加速度(TS5863 功率放大器设置为 100mv/UNIT 时适用)。 重复步骤 4、5 五次,制成下面表格后计算平均值。
(2)数据表格
l台
6、电脑
l台
7、测试软件
l套
四、 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方法及步骤:
打开所有仪器电源,将 TS1212B 信号发生器(开关在后面左边)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 TS5863 功率放大器设置为 100mv/UNIT。设置信号发生器为“手动”模式,调节“手 动扫频”至固定频率(30~60Hz 任意自选),调节幅值旋钮使其输出电压为 2V(左边起 每过一个点代表加 1V)。 打开桌面程序“测试技术教学实验软件最新版”,点击菜单“高速采集”─>“中断
次数 V采
1
2
3
4
5
平均值
加速度 m/s2
由公式 a=V 采/100mv 计算得出五次不同的加速度
2
五、 实验结果及讨论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实验原理
双简支梁的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原理如图 1 所示:
加速度传感器
双简支梁
激振器
电荷放大器
电脑
信号发生器
功率放大器
图 1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原理图
1
三、 仪器及装置
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安装双简支梁)
1套
2、激振器及功率放大器
1套
3、加速度传感器
1只
4、电荷放大器
1台
5、信号发生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报告2020-11-17目录实验一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内容 (2)三、实验系统框图 (2)四、实验原理 (2)五、测量过程 (4)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4)实验二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系统框图 (6)三、实验原理 (6)四、实验方法 (8)实验三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系统框图 (10)三、实验原理 (10)四、仪器参数设置 (12)五、实验步骤 (1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3)七、思考题 (15)实验四用正弦扫频、随机和敲击激励测简支梁的频率响应函数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系统框图 (16)三、实验原理 (16)四、实验方法 (19)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20)六、思考题 (21)实验五用锤击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23)一、实验目的 (23)二、实验系统框图 (23)三、实验原理 (23)四、实验步骤 (26)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29)实验六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 (31)一、实验目的 (31)二、实验系统框图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2)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33)实验一 机械振动基本参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配套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动式激振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3、熟悉简谐振动各基本参数的测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实验内容1、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振动位移。

2、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

3、用电动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速度。

三、实验系统框图实验设备及接线如图所示四、实验原理在振动测量中,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可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图1-2-1 测试系统框图动态信号采集器简支梁激振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电荷放大器变换器计算机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设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x 、v 、a ,其幅值分别为B 、V 、A ,当sin()x B t ωϕ=-时,有sin()2v x B t πωωϕ==-+2sin()a x B t ωωϕπ==-+式中:ω — 振动角频率, ϕ — 初相角, 则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关系为V B ω= 2A B ω=由上式可知,振动信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幅值之间有确定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只要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测出其中一种物理量的幅值,在测出振动频率后,就可计算出其它两个物理量的幅值,或者利用测试仪或动态信号分析仪中的微分、积分功能来进行测量。

简谐振动位移幅值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如测幅尺、读数显微镜、CCD 激光位移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加速度和速度传感器等。

下面介绍测幅尺和读数显微镜的测量原理。

1、测幅尺。

是在一小块白色金属片上,画上带有刻度的三角形制成。

使用时,将三角形按直角短边平行于振动方向粘帖在振动物体上,当振动频率较快时,标尺上的三角形因视觉暂留效果看起来形成上下两个灰色三角形,其重叠部分是一个白色三角形。

振动幅值与测幅尺尺寸之间的关系为2x A b l=其中A 为振动信号的幅值,l 和b 分别为测幅尺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的长度,x 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交点到顶点的距离。

测幅尺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它不能用于频率小于10Hz 、振动幅值小于0.1mm 的振动信号测量,且由于测幅尺尺寸的限制,最大测量位移为三角形短直角边长度的二分之一。

2、读数显微镜。

有内读数和外读数两种,外读数最小可测位移为0.01mm ,内读数最小可测位移为0.05mm 。

测量时,首先在振动物体上贴一反光线或细砂纸,并用灯照亮,当结构静止时,调整显微镜位置,以清晰的看到许多亮点,当结构振动时,由于视觉的暂留效果,这些亮点就成为许多直线。

直线的长度与被测位移的幅值关系为2x A k=其中A 为振动信号的幅值,x 为读数显微镜读取直线的长度,k 为读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五、测量过程1、安装激振器:把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将激振器和支架固定在实验台基座上,并保证激振器顶杆对简支梁有一定的预压力(不要超过激振杆上的红线标识),用专用连接线连接激振器和扫频信号源输出接口。

2、连接仪器和传感器用磁铁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惯性式速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简支梁上(注意:速度传感器不能倒置),用磁性表支架将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固定,传感器头与梁表面保留一定间隙。

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分别通过电荷放大器和变换器与采集器连接,而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直接接到采集器输入端。

3、仪器参数设置在检查测试系统连接无误的情况下,打开采集器电源开关,并双击计算机显示器上的采集器控制软件,进入数采分析软件主界面,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选择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量的工程单位并输入它们的灵敏度;输入方式:压电和速度传感器选AC,位移传感器选SIN_DC;打开三个窗口,分别显示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时域信号波形。

4、采集并显示数据对测量信号进行平衡、清零后,调节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幅值到300mv,输出频率到给定值,当梁产生振动时,测量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波形,读取它们的最大值。

5、将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装到同一点上(装在梁的下方),测量同一点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加速度幅值。

6、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见数据记录表)2、由测量的位移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加速度幅值,并与测量的加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23、由测量的加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位移幅值,并与测量的位移值进行比较。

见表34、由测量的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加速度值。

并与测量的加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45、由测量的加速度幅值和振动频率,计算速度幅值,并与测量的速度值进行比较。

见表55、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有无差别?若有差别原因是什么?答:有差别,测量过程中存在系统误差。

实验二 用自由衰减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的有关概念。

2、学会用分析仪记录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的波形。

3、掌握由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确定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方法。

二、实验系统框图实验系统框图如图1-2-5所示三、实验原理给系统(质量m )一初始扰动,系统作自由衰减振动,其运动微分方程式为0mx cx kx ++=上式两边除以质量m ,得20020x x x ζωω++=式中: 20kmω=为系统固有圆频率 2ckmζ=为系统阻尼比当阻尼为欠阻尼时,上述方程的解为0sin()t d x Ae t ζωωϕ-=+式中:A 为振动振幅,φ为初相角, d ω为有阻尼固有圆频率,且201d ωωζ=-力锤简支梁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器计算机图1-2-5 实验系统框图电荷放大器质量块设0t=时,x x=,x x=,则2200002000()ddx xA xxtgx xζωωωϕζω+=+=+其自由衰减时间历程曲线如图1-2-6所示由图可知,阻尼的存在对自由振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另一是振幅衰减。

记T为无阻尼时的振动周期,则有阻尼时的振动周期为222211ddTTππωωζζ===--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时振动周期之间的关系为02111dfT Tζ==-由于振幅按指数规律衰减,定义减幅系数为()1idi dtTit TiA AeeA Aeζωζωζωη--++===对数减幅系数为1ln ln idiATAδηζω+===对数减幅系数也可以用相隔n个周期的两个振幅之比来计算212ln1ii nAn Aπζδζ+==-图1-2-6 自由衰减曲线则 222ln4(ln)i i ni i nA A A n A ζπ++=+当ζ较小(<0.3)时,上式可近似为1ln2ii nA nA ζπ+=四、实验方法1、将质量块安装在简支梁的中心位置,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质量块上,测试系统按框图连接好。

2、打开仪器电源,进入控制分析软件,设置采样频率、量程范围、工程单位和灵敏度等参数,在数据显示窗口内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信号,选择时间波形,在进行平衡、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3、测试和处理:用锤或手敲击简支梁使其产生自由衰减振动。

记录质量块与简支梁构成的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波形,然后设定i ,利用双光标读出n 个周期经历的时间t ∆,则d T t n =∆;再测出相距n 个周期的振幅值i A 和i n A +,按公式计算出阻尼比ζ,再按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算出0f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记录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波形图。

2、根据实验数据按公式计算出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时间t∆/s周期数n 周期dT/siA/mmi nA+/mm阻尼比ζ固有频率0f/Hza 0.450 10 0.045 1.618 1.049 0.00690 22.22 a 0.449 10 0.045 1.733 1.017 0.00848 22.22 A 0.455 10 0.046 0.305 0.203 0.00648 22.22 A 0.457 10 0.046 0.276 0.184 0.00643 22.22实验三 用共振法测简支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共振法测量连续体结构振动系统一、二、三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及振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初步学会怎样在振动系统选择激振点与测量点。

3、比较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二、实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信号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本实验中采用单点激振,分别使振动系统处于各阶共振响应状态,测定共振频率、振型,而阻尼比借助它相应各阶自由衰减过程或半功率点的方法确定。

此法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比较分离、阻尼比值比较小时,测试值可以达到较高精度。

当单自由振动系统受简谐信号激励时,其运动方程为:0sin mx Cx Kx F t ω++=方程式的解由自由振动解1x 和强迫振动解2x 两部分组成:图1-2-13 测试系统框图 计算机 简支梁激振器 力传感器 扫频信号源变换器 变换器 动态信号采集器变换器 电荷放大器功率放大器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0 101sin() tdxxe tζωωϕ-=+式中21dωωζ=-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解随时间逐渐消失。

最后只剩下强迫振动部分,即202sin()x x tωφ=-式中002222200()(2)xωωζωω=-+222arctgζωϕωω=-当强迫振动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响应幅值迅速增加,相位也有明显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