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论文

摘 要

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因为大多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在叙述上具有强烈的慕史意识,在叙述的自然化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品质----强烈的逼真性。他的诗史性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杜甫;杜甫诗歌;诗史性;思想基础;价值与影响

Abstract

As our literary history du the great realistic poet, his poem because most rich social content and reflected the distinctive times colour and political bias, and full of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love the people, the lofty spirit at self-sacrifice. Therefore, his since the tang poetry is known as "epic," on the narrative with strong covet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the process of natural narrative form unique quality - strong lifelike. He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sex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lofty, status unshakable, hav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eory of Du Fu's Poetry Epic Value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

题 目 (中、英文)

Keywords: Du fu;Du fu's poetry; history of poetry characteristic; Thought foundation; Value and effect .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 引言 (1)

一、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 (1)

二、杜甫“诗史”的思想基础 (4)

三、杜诗的“诗史”价值与影响 (5)

(一)实录历史,补正历史,以诗证史 (5)

(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概括,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他坎坷颠簸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杜甫的诗歌创作紧密联系历史,他的一生是反映历史的一生,他的作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他的诗就如同读史。本篇文章就是结合杜甫的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性的诗歌创作来解读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它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

一、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

杜甫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统治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社会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他不同于李白,它代表的是盛唐精神中深沉老练的一面。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朝由盛转衰,唐初那种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正值此时,也是杜甫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来得及考取功名,施展政治抱负,后来爆发战争,唐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处在社会生活底层的杜甫生活艰难,个人的境遇使诗人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从切身经历更能感受现实,并通过诗歌表达反映社会。其人生也由游历祖国山水时的青年意气风发到没有考取功名的失意、落魄,战争的颠沛流离,国家、个人遭遇的变故导致其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忧国忧民成为其思想主流。

据杜甫年谱记载,杜甫出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其间,杜甫在天宝五年(746)35岁时从山东来到陕西长安,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48岁时离开长安,前后在陕西长安生活近十三年时间,长安生活直接影响了杜甫写作风格和思想发生深刻变化。[1]同时,在长安生活的这段时间也是杜甫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多表现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忧国忧民的大我形象,没有像李白那样表现出一幅自负的天才不甘寂寞、不甘落空的小我形象。他总是热切关注现实,总是投身社会洪流,从没想过退缩和隐退,政治再黑暗,再腐败,他总是积极用世,而这一切决非为自己谋私利,也非趋炎附势,而是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