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
网络传播概论考研题库一、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1. 简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
2. 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相比有哪些特点?3. 论述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和去中心化特征。
二、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1. 描述互联网的起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
3. 论述社交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与模式1. 列举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2. 讨论网络传播的传播模式,如病毒式传播、口碑传播等。
3.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扩散机制。
四、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讨论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
2. 分析网络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问题。
五、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1. 论述网络传播对公众意见形成的影响。
2. 分析网络传播对政治参与和民主进程的影响。
3. 讨论网络传播对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影响。
六、网络传播的策略与技巧1. 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品牌推广。
2. 分析网络传播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 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分析和定位策略。
七、网络传播的未来趋势1. 预测未来网络传播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2. 讨论人工智能在网络传播中的应用前景。
3. 分析大数据技术对网络传播的影响。
八、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成功的网络传播案例,讨论其成功的原因。
2. 讨论一个网络传播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网络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语网络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考研题库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环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题库能够为考研学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基础知识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互动性、即时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网络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文字信息传递到多媒体信息传播,再到社交网络、微博、直播等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传播形式不断创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和传播、信息的加工和利用等。
通过互联网,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传输、加工和利用,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共享。
二、网络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网络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代表性理论包括香农-韦纳模型、传播噪声理论等。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理论体系,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经典理论有传播四大功能、符号互动论、使用与满足论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关注网络传播中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传播对社会群体的影响。
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观众认知、媒介依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4. 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新闻识别和确定的规律。
代表性理论有门户价值理论、认知日程理论、权威信源理论等。
5. 传播伦理理论传播伦理理论研究的是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包括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信息道义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伦理理论包括西方传统伦理理论、公共关系伦理理论以及网络伦理理论等。
三、网络传播媒体和平台1.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基础设施,是利用TCP/IP协议簇相连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移动互联网则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播的新型网络形式。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 2、实现多元化,助长强势文化霸权,边缘化弱势文化 如何理解?
?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 例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 1、传统把关受到挑战:
? 可行性弱化、海量速度、操作简单、角色泛化。信息无限多源,职业把关人缺失,传播权利共享,加速信息自由流通;
2、原因
? 网络将职业传播者的采集加工和发布信息的技术手段普及到全体网民,使得网络上的传播者为数众多;受众在因特网上比从传统媒体那更容易获取信息,尤其是因特网传播方式导致注意力经济 的兴起;
?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方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㈡全球性、个性化、超文本、开放性
? 超文本:指构成网页的信息类型不限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也表明,网页之间不是孤立的,超链接构成复杂关系
? 3、调节情绪 满足心理需求
第四节 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 一、网络群体传播
群体,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集。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
? 可见,互联网融合了媒体传播和通信,也融合了几乎所有介质形态。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大众传播
? 一、传播观念的变化
? ㈠传受关系的变迁
? 1、网络发布、接收和反馈工具合一的特性,刺激了网络受众的主动性;
? 泛化,人成为信息客体,媒介即人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1.1946年2月ENIAC的揭幕,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最早)2.第一台实用的计算器由帕斯卡于1642年制造。
3.莱布尼茨研制出“步进计算器”,可做四则运算。
4.査尔斯·巴贝奇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5.Mark-I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机电式计算机。
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6.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形结构7.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规模全球性、网址唯一性、规则统一性、功能服务性。
8.CANET为我国第一个互联网国际电子邮件出口。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功能与特征1.网络传播定义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
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它提供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2.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54页)⑴作为大众媒介,其主要功能是监视环境、决策参与、文化传承和教育以及提供娱乐等。
监视环境功能,即及时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和最新变化的功能,被认为是大众传播媒介最基本的功能。
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传统传媒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则大大增强了自己监视环境的功能。
⑵决策参与功能,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⑶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网络传播以其特有的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网络学校。
⑷娱乐功能,传统大众传媒所能提供的各种娱乐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游戏。
3.网络人际传播的功能⑴传递信息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传播的过程,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首先是信息传递、交换和分享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
⑵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人们往往通过人际传播、交流意见,达成共识。
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这些限制因素不复存在,任何有特殊兴趣的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进行分享与交流,真正实现人际交流的平等。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即时性B. 互动性C. 单向性D. 广泛性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媒介形式?A. 社交媒体B. 新闻网站C. 电视广播D. 论坛答案:C3. 网络传播中的“病毒式营销”主要依赖于:A. 广告投放B. 用户口碑C. 搜索引擎优化D. 政府法规答案:B4.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哪些影响?A. 传统媒体的消亡B.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C. 传统媒体的单一化D. 传统媒体的价格上涨答案:B5.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是指:A. 用户只接触单一类型的信息B. 用户在网络中建立私人空间C. 用户对信息的过度依赖D. 用户在网络中形成封闭的社交圈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网络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获取信息,与全球的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同时,网络传播的门槛较低,个人和组织都可以轻易地发布信息。
然而,网络传播也存在一些劣势,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误导。
此外,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匿名性也可能导致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2. 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网络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其次,网络传播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和观念能够快速交流和融合。
再次,网络传播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在线教育的普及等。
最后,网络传播还影响了政治参与和社会运动的形式,如通过网络进行的公共讨论和社会动员。
3. 请解释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麦克库姆斯和肖提出的,主要指媒体通过反复报道某些话题或事件,影响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在网络传播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
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网络新闻与其他媒体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2、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它既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走向,也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共同趋向。
媒介融合的5个层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
3、“数字鸿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指信息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贫富差距”。
4、网络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
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是软监督。
5、传播主体:网络传播主要有政党,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传统媒体以及作为个体的网民等。
这些主体通过创办不同的网站或使用不同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其特定的目标。
6、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等权力监督相比,它不具有迫使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强制力,而是借助网络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
7、提高实效性的编辑手段:新闻网站的更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天定时更新。
另一种是根据新闻稿件的情况,即时进行更新,应该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填空:1994.4.28中国大陆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5.1.12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中国杂志是《神州学人》。
1995.10.20中国贸易报率先将自己的母体信息新闻搬上互联网。
1996.12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国内广播电视台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1996.12.10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国内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2000.2.15台湾第一家网络原生报纸《明日报》诞生。
3.7北京千龙新闻网开始启动。
《网络传播概论》 必考知识点 超详细笔记
网络传播概论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第一节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万维网的功能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破了平面文字的限制,可展现图形、动画、声音、影响等,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二是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这是一种有关采集、储存、管理、浏览离散信息,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任何超文本系统都是由存放信息的节点和表示信息之间的链接组成的。
2、这一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3、1992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网络版报纸,从此各类传统媒体先后向互联网进军。
四个发展阶段:1992—1996;1996—1997;1997—2003;2003—至今。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1、第一阶段: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从网络管理模式上看,可称为非开放性的学术网络阶段。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BBS站。
2、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特点,即网络用户急剧增多,网络媒体功能充分展现及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
搜狐是中国第一个分类搜索引擎网站。
3、第三阶段:三网融合并不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限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面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面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面上趋向使用统一的TCP/IP协议,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目的是想网络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章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第一节Web2.0的传播理念1、网络界一般将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Web1.0),而将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Web2.0)。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复习资料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复习资料1.1有关传播及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传播●概念➢①即传布。
如:传播消息。
②在传播学中,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P.258}➢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P.21-22}➢所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出版社20011年版P.4}●渊源据考证,“传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400多年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
{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卷第1期}●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时代⏹传播媒介●概念➢传播活动中承载、传递信息的中介物。
广义包括语言、文字、电话、电报、传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一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狭义指新闻媒介。
{《辞海》1999年版P.259}➢广义的传播媒介是指实现人类信息传递的所有中介物。
我们课程中所指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指经常性向社会大众传递众多新闻和信息的各类手段与工具,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和手机。
●传播媒介的演变言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以及手机媒介1.2传播的类型⏹按信息的特质划分从信息角度看,传播实质上是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流动变化。
因此,根据信息的特质,传播可以划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类型⏹按信息的表达形式划分信息只有被各种符号系统组织为不同形式的符号序列(也即信息)才能进行传播。
因此,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符号,传播可以划分为:言语传播(或称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传播(或称非言语交流)两种类型⏹按传播媒介的特质划分人类传播离不开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工具——传播媒介。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1.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28.9%,手机上网网民2.33亿,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为3.46亿,农村网民数10681万。
2.如何理解中国农村网民的增长: a. 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底,已经达到10681万人,但其增长速率放缓。
.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b. 农村网民结构偏向年轻化、低学历.c. 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交流、沟通信息,使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息结构,缩短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差距。
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本身的“双刃剑”特征以及农村上网环境、上网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网吧”目前的集中式管理以及日趋严格、完备的制度,农村地区目前上网呈自由、管理呈空白状态,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互联网新技术关键词核心技术:是服务器+客户端,基本思想是网络信息共享IPv6: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
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
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
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址。
P2P:P2P是英文Peer-to-Peer(对等)的简称,又被称为“点对点”。
“对等”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P2P还是英文Point to Point (点对点)的简称。
它是下载术语,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载的同时,自己的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在写的同时还要读),还有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一、互联网的演进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网络历程发展@web1.0 Tim Berners-Lee (蒂姆伯纳斯-李)1---·Web2.0和Web1.0相比,到底有些什么区别?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时代;从受众到用户;从专业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语义网(Semantic web) :蒂姆伯纳斯-李: web3.0就是一张涵盖大数据的语义网络,它的核心应该就是通过给全球信息网上的文档添加能够被计算机理解的语义元数据(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二、网络媒体的演变(一)从复制到创新:网络新闻业务形态的变化①多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②粘贴——整合——解读:网络新闻编辑方式的发展③单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丰富④必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二)从单一到多维:网络新闻分发平台的延展·传统媒体平台·资讯整合平台(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个性化推荐平台·视频和VR/AR平台·专业化服务平台·混合型平台(三)从“大众门户”到“个人门户”: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个人门户”模式: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这些节点既包括个人用户,也包括媒体或其他机构用户。
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握动力工4.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5.传播路径易于观测6.传播是多层级的7.整个传播格局呈现出去中心化一再中心化的周面“大众门户”模式:1.网站通过内容来聚集用户2.网站是传播的控制者3.同站提供的是无差异化胺务它4.网站内容的传播效果测量手段有限5.整个互联网传播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中心化”倾向三、大变局: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一)从独立向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与生产机制①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媒体之间界限的模糊、功能的交叉、市场的汇聚。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网络传播概论总复习第一章:网络传播的基础技术第二章网络信息的制作与发布1、作为一种媒介,网络发展经历了三阶段:1、阿帕网(APPAnet)时期(1969-1986);2、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时期(1986-1995);3、国际互联网(Internet)时期(1996-至今)2、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互联网的结构:集中型------安全分散型------可靠分布型------去中心化3、互联网对人类最大贡献:扁平式(扁平化造成互联网“无中心”和“去中心化”)4、万维网和internet的关系:万维网只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服务,internet 包含万维网。
5、IP与域名的区别:1)IP地址:为标识Internet上主机位置而设置的,具有唯一确定性。
2)目前IP地址有32位二进制数组成。
3)域名地址:字符型地址,与IP地址一一对应,可重名。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与广域网、有线网与无线网、互联网7、媒介与媒体:1)媒介:传播的介质、通道或载体(报纸、广播、电视)。
2)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或实体(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
8、解释网络是第四媒介:网络是前三者(报纸广播电视)的集大成者,与前三者并不并列,以时间角度看可以作为第四媒介。
9、因特网在中国:1994年4月28日,中国正式联入因特网。
第一阶段,单一的电子邮件连接阶段(1986-1993)第二阶段,基于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阶段(1994-现在)1987年9月20日22时55分,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中国四大互联网络1).中国科学技术网络2).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4).中国金桥信息网10、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 1969诞生于美国互联网技术核心:无中心、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使得网络中得任意节点被破坏之后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导言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
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音响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给用户以视、声、光、画并存的全新的视听感受。
超文本是包含与其他资料相链接的资料,它既能处理文本,也能处理图形和声音。
分组交换指将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传输,这些被分为相同大小的“块”的数据上都有标记,并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传递,每一站都有记录,直至到达目的地。
交互性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受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
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
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上网媒体指的是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网上媒体是指以比特为原生态形式出现的网站。
第二章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数量巨大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十分广泛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资料十分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传统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体传输信息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多媒体技术使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9——1986年(用于科研及高校),TCP/ IP协议,互联网标准协议的产生,标志互联网正式产生。
Internet一词在1986年正式使用。
第二阶段从1986——1995年,商业机构发布广告,并开始面向普通百姓。
第三阶段从1995年至今,多媒体出现,政府企业纷纷上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4——1995年,只限于部分高校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今,开放性的商业网络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1)1995——1998年,网络媒体开始进入,传统媒体上线1997年人民网上线1996年搜狐建立2)1999年至今网络成为传媒形态网络自生媒体分为两类:新闻媒体和非新闻媒体非新闻媒体分为商业网站,专业网站,个人网站三类人际传播特点:双向交互性,非制度化,私密性强网上人际传播形式:E-mail,即时通讯(QQ,MSN,飞信,ICQ),网上聊天室特点:文字符号为主,匿名性,复杂性电子邮件的类别:POP3邮箱,纯Web邮箱,具有上述两种功能的免费邮箱网上群体传播的表现形式:BBS,网络社区,usenet(新闻组)群体非常态事件传播条件:结构性压力,非常态传播机制活跃, 触发事件组织传播,纵向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横向组织之间网络传播主体:企业,媒体,个人,政府,机构,ISP社会控制与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把关人形式:政府把关,网站把关,行业组织的把关,网络自我的把关受众群体分类:基本群体,参照群体,偶然群体;按现实的工作生活状况,可分为:工作关系群体和生活关系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按规模大小1)大众传媒能覆盖的特定区域的能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2)对特定传媒和特定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3)不但接触了传媒信息,而且在态度和行为上受实际影响的人信息侵入的特征:侵入成本低(最具本质性的特征),侵入隐秘性,侵入后果无法设想网络传播的伦理意义:人性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需要网络传播伦理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网络传播的伦理原则:全民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网络新闻内容特点:广容性,多样性,快捷性,综合化,个性化,交互性,全息性中国网络新闻业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5-1998年),激活阶段(1998-2000年),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2005年),网络公民新闻时传播效果分微观的效果和宏观的效果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概论复习资料导言网络新闻传播,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
广义上,互联网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较笼统的称为“网络媒体”。
严格来说,网络媒体是指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新闻传播学一般划分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历史新闻传播学。
第一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技术的网络,称为ARPANET互联网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略具雏形的ARPANET(1969-1986)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1986-1992)在商业化运做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两大领域。
这种技术可以集文字、图像、录像、动画、音响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给用户以视、声、光、画并存的全新的视听感受。
超文本是包含与其他资料相链接的资料,它既能处理文本,也能处理图形和声音。
分组交换指将资料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传输,这些被分为相同大小的“块”的数据上都有标记,并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传递,每一站都有记录,直至到达目的地。
交互性指人们在信息交流系统中发送、传播和接受信息时表现为实时交互的操作方式。
世界上第一家报纸网络版: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中国第一家网络电子日报:《中国贸易报》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和正在变动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
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切新闻性信息及其评说,狭义的网络新闻是指网络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及其评论。
上网媒体指的是先以原子形态出现的传统媒体所设立的网站。
网上媒体是指以比特为原生态形式出现的网站。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数量巨大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十分广泛网络新闻传播的历史资料十分巨大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传统大众传媒与网络媒体传输信息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别,多媒体技术使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大众传媒的优势。
超文本技术改变了信息组合方式,实现了新闻内容“跳转”,体现读者的主体地位,符合自由联想的思维规律。
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多元化概述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体与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区别网络新闻传播主体有:传统媒体网站商业网站网络原生媒体个人网站或网页网络新闻的接受主体:个人化、主动化个人主动控制信息的接受行为个人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信息“我”成为真正的“我”,即传媒把“我”当作真正的有个性的一个人,而不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分子。
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快捷性网络新闻在传、受速度上优于传统新闻:网络新闻拆除传统新闻的地域藩篱网络新闻在采、写、编、发布等,时间快网络新闻不受制作周期和截稿时间的限制,可以随到随发网络新闻传播的快捷性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即时上网、网上新闻的及时刷新网络新闻的传、受关系:交互性交互性的四个层次:观看、浏览、使用和控制互联网体现互动功能的主要有:E-mail、线上聊天室、讨论区、网站调查、个别文章评述、订阅服务、数据库搜寻、多媒体、超链接等。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交互性具体表现:受者-传者的纵向意见反馈受者-受者的横向意见反馈传、受双方的多元动态交流网络新闻的传、受范围:全球化因特网创造了一种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方式。
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新闻的选择和发布更加个性化网络新闻传播全球化特征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第三章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
新闻价值的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时新性-----指新闻在时间上的新鲜性质重要性-----指新闻对人们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生活有较大影响的性质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在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上的接近程度。
显著性-----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的知名度或突出度趣味性-----指新闻所具备的新异奇特、富有趣味和人情味的性质。
宣传价值:新闻满足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权利要求等需要的属性。
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为“实时性”。
实时性的定义网络新闻对软新闻更加重视和突出,在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上表现为对趣味性的侧重。
网络新闻中,实用性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或者价值要素。
网络新闻价值判断的新标准是:实时性、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
第四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新闻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如实的描述、解释、分析新近变动的事实、使新闻报道与其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合、相一致、不可有些许的误差和歪曲。
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必须确有其事 对事实的描述必须真实 对事实的分析必须符合实际影响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因素:网络新闻采访(电子邮件)影响新闻真实性通过互联网搜集新闻素材不能保证新闻真实性网络黑客对信息篡改影响新闻真实性不规范的网络新闻传播威胁新闻真实性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坚持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体现网络新闻真实性是满足网络受众新闻需求的重要保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是网络媒体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障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就是指新闻记者本着客观的态度并运用客观的报道的手法来报道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不因为主观偏见而歪曲事实。
客观性原则的具体内涵:对事实的高度重视将事实与言论分开公正的报道立场客观的报道方法网络环境下凸显出来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一)不可避免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主观性受制的因素:社会控制(政府、金融财团、公众舆论)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掌握:新闻倾向性的含义及新闻倾向性的表现方式(二)交互式的网络新闻传播有利于人们对主观意见的表达。
(三)对复杂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使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信息在传播中表露坚持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大力强化新闻客观性的根基作用——只有建立在客观性基础上的倾向性,才是有说服力的。
善于在客观报道中表达自己的倾向性。
充分发挥新闻倾向性的主导作用。
总之,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辨证统一关系,客观性是基础,倾向性是主导。
倾向性在总体上制约着客观性,客观性又在微观上支撑着倾向性网络新闻应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网络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把关人”的职能,把握好网络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准。
处理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把握好网络新闻中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比例;要灵活处理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报道风格。
网络新闻可运用高质量的深度报道来增强雅正性。
第五章 网络新闻采访记者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获取型、人际联络型、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信息获取型包括:浏览万维网、使用网络检索工具、查阅网上数据库 人际联络方式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网络寻呼工具信息获取与人际联络结合型包括使用各种电子论坛、聊天室及新闻组、邮件列表等。
网络记者指为网络媒体采集新闻、报道新闻的职业新闻工作者。
网络记者的分类: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持有记者证网络媒体自身工作人员,不持有记者证,平时主要担负编辑工作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为网络媒体采写稿件第六章 网络新闻写作一、消息写作的可能掌握:网络媒体最主要的新闻样式是消息,最主要的报道方式是深度报道。
(一)网络重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特点:报道量大、消息来源多、消息篇幅短小 (二)网络单篇新闻的写作方式时政性新闻网络消息的标题:主题集中,表达清楚,通俗,口语化;软新闻的标题:刺激。
可见,单篇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与传统最大的不同是:网络新闻标题需要很多的信息量、刺激度。
网络消息主体之后的链接能使消息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设置链接时要注意:均衡。
(三)flash新闻网络新闻中典型的多媒体新闻就是flash新闻,它极大软化了新闻,使新闻具备动漫的性质,表现更生动、有趣,更具可看性。
深度报道方式的变革过去的深度报道是记者对整个事件的阐释,而网上的深度报道不是一篇报道的微观系统,而是多篇报道的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认知构架。
网络深度报道多以新闻专题的方式展现,涉及更多层次的网页。
第七章 网络新闻编辑编辑通常有两种含义:编辑工作、编辑职业(即专业人员)网络新闻编辑是指基于网络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手段,对网络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组织的编辑工作。
在网络媒体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员。
把关人含义:1947年,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认为大众传媒的决策者、编辑、记者充当着传播把关人的职能,他们居于信息网的中心,高高在上,决定着信息的采编、汇总、过滤和流向,形成了配置信息资源、控制信息传播的特权。
网络新闻编辑要重建信息权威,做好把关人:网络新闻编辑应成为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者。
网络新闻传播中怎么样做好舆论导向呢?(一)利用各种适合网络特点的编辑手段引导舆论。
运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运用稿件集合的合力指向表达编辑意图;运用多媒体形式凸显编辑意图;在网页中以特殊手段形成“强势”(二)利用言论功能来引导舆论,即网络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撰写评论、配置评论来进行“直接发言”。
(三)利用交互式手段来引导舆论,即网络媒体要通过网络论坛更好地观察自己所要引导的舆论方向与现实民意见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判断自己的舆论导向是否合理,需要做哪些调整,如何进行调整。
新闻资源整合,即通过分析媒体、组织及个人提供的新闻资源,运用筛选、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方法,编辑出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进而增加其新闻价值。
新闻资源整合的具体操作:1,新闻的筛选(标准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与平衡性)2,新闻的梳理新闻的梳理是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主要包括新闻的纠错与综合两个方面新闻的梳理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事实性差错,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文字性差错进行纠正。
新闻综合包括对同类事件的综合,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对同一事件的综合,新闻综合还要在吃透新闻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创新。
3,标题的制作掌握标题的制作的5点要求:新闻标题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标题必须是一行实题;标题要求新求活,富有内涵;当日最重要的新闻标题应被特殊处理;网页内标题应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新闻报道策划的含义:不是指策划新闻事件,而是指策划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指策划新闻报道,是编采人员对具体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效益。
新闻报道策划的类型:阶段性报道策划,即对一个时期的报道做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
专题性报道策划,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或事件所作 的系统报道。
即时性报道策划,是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