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所优质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0所优质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情况

(2009-04-09 14:24:23)

转载▼

“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哪些官方标准?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领导接受本报专访时,对“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多条标准。为深入剖析北京部分优质中学,使读者对北京基础教育有更深的了解,我们拟从学校的德育、校长影响力、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学校的区域影响力、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发展的能力(通称“加工”能力)、中高考成绩、特色教育等10个方面与您一道对部分优质校予以解读。前两期,我们已与您一道解读了部分学校的“校长影响力”和“学校德育”。

本期视角为“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的自主权,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及办学实力、教师专业拓展能力的体现。

□人大附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人大附中致力于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发展”的办学思想。

人大附中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多元性,主要体现在:(1)课程来

源多元性。目前每学期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种类达150多门,涵盖新课程的八大领域。课程来源包括:学生需求、学校课程体系需要、社会需要、教师特长;(2)师资的多元性。开课教师包括本校教师、外请教师、本校毕业生、在校学生,甚至还有食堂的食品雕塑师(开设《面塑》);(3)教学场地及方式的多元性。选修课上课场地多样,包括教室、实验室、操场、艺术宫、游泳馆、食堂等,也让学生到社区、到大自然中开展学习、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学方式灵活,有以教师讲授为主,也有以学生动手为主、活动为主;(4)评价的多元性。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上,允许多层次要求。

为了便于管理,学校还研发了“选修课管理平台”,实现了网上选课、网上管理。

□北京十二中:以校为本,创新发展

北京十二中在“求真、崇善、唯美”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素质全面、学有所长、勇于创造、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紧抓学校课程文化这一根本,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课外活动、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以实现学校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育人追求。

学校校本课程以培养师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差异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学校编写了学科拓展、实践活动、研究课题、专题教育四个系列的校本教材,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的校本课程体

系。现已出版的《中学形体课教程》是我国第一部形体课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学生活动采取“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在校本选修基础上成立学生社团,社团核心成员组成竞赛队,形成高水平学生发展团队。如:模拟联合国、程序设计、国学社、机器人等社团。

校本课程开发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教师们通过团队研修,更新专业知识,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敬业乐群、论学创新、明志笃行、方正和谐”的文化氛围。

□一零一中学:拓展师生成长空间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一零一中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的。为此,一零一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开发校本课程。

第一,选修课程模块化。一零一中开发了包括“大文化选修课”、“STS系列选修课”和“荣誉课程”在内的100余门校本课程,其中包括“品经典品古人”、“企业实战模拟”、“壶中品乾坤”等特色课程。

第二、高端讲座系列化。学校邀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党政军高级官员和著名企业家,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权威性研究人员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并将其纳入到校本课程体系中。多位诺奖得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央视主持人朱军等专家学者的讲座,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科学、艺术、文化的大门,引领学生高品位的发展。第三,社团活动课程化。目前,已有包括连心社、京剧社、话剧社、

动漫社、志愿者社团等在内的近30个学生社团。学校将优秀社团课程化,社团活动纳入到选修课程内。

校本课程不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组织老师撰写了很多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反思或活动案,在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组织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征文评选中获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北京八中: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北京八中坚持“出优秀毕业生、出优秀教师、出先进办学经验和理论”的办学目标,课程改革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校本管理方法,成为了西城区研究性学习课程样本校和北京市高中课改的先进学校,并获得了北京市第五届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上世纪80年代创设的学法、劳技、艺术欣赏等多学科校本课程与铃声仪式、成人仪式,科技、体育、艺术节和“特优生”“希望之星”等教育活动,写就了八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悠久历史。

八中积极投身新一轮高中课改。除了高质量的必修课教改实践外,学校通过教师建议选题与学生自提选题相结合的方法,尊重学生自主选课权利,开设了数10门校本选修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如影像人生,《红楼梦》文化、文学,中国诸子,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汉初级笔译,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旅游地理,风险与决策等),形成了一个多门类(学科教学、科学探索、心理健康、品德教育、社区体验、宗教认识、艺术创作等)、多时空(课内外、校内外、节假日)、多形式

(跨学科、跨班级)、多层次(一般性学习过程、市区获奖级水平、国家实验室)的开放式学习领域;同时在法定学生在校时间里,还根据学生个性需要提供每日1小时的重点、难点延展学习。

□北京五中:为师生共同发展提供自主空间

蒸馒头、做酸奶、酿制葡萄酒、做酱豆腐,老师们品尝到孩子们的作品,生活多么好玩有趣,这原来是“微生物发酵”选修课的上课情境。微生物发酵主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问题,五中鼓励老师立项市级课题,专门研究。

校本课程是五中传统优势。早在1996年,五中就承担《东城区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重点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设学科校本课程,开设全校性选修课,十多年来形成受学生欢迎的系列校本课程162项,包括文学戏剧语言类、思维科技类、心理发展类、生活操作类及体育、艺术、美学类课程。

五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三个特色:首先将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需要相结合;其次充分体现课程开发的连锁效应:做研究、出课程、促专业成长;第三,为学生外请专业教师讲授流行课程,补充校内资源不足。

1996年,五中在北京市最早开设“心理”校本必修课;“中国京剧文化学研究”课程请专业演员来校现场教授;“智能机器人”,在专业教室专业配备,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最新科技探索;“青年理财”让孩子们感受到经济社会中生活的必备素质;“学科体育”让学生学到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