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约瑟难题”的ppt

合集下载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岳麓版必修3)1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岳麓版必修3)1

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6、(2009高考浙江文综)随着计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探究二
请概括出古代科技成就与近 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为主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 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 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 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此外,传统科技相较于近代科学缺乏科学 精神,和科学的应用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20世纪指 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 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3、 什么原因使西方能够把从中国传入 的三大发明“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 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而在三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却 未能产生这种效应呢?
探究四
通过探讨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
A 印刷术、造纸术
B 火药、指南针
C 指南针、造纸术
D 火药、印刷术
A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原因包括( )
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人们的思想解放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
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探究三 观察教材中“16世纪中叶到18 世纪末西方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 较”的表格,回答: 1、这一时期西方和中国各处在怎样的 时代背景

李约瑟难题及启示ppt课件

李约瑟难题及启示ppt课件
12
三、“李约瑟难题”研究现状
口 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口 其他解答
13
李约瑟本人的努力
口 官僚体制论 口 思维决定论 口 科举制度和激励结构
14
官僚体制说
李约瑟认为,中国是“官僚体制”,而欧洲是“贵 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 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 成长,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 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 起。
8
• 第三种则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更为全面的表述:
•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 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理论? 如果事情确立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 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 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 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 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 元前3至公元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 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17
“李约瑟难题”的其他解答
18
(1)社会原因说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独尊儒术 历代封建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都要采用愚民政策, 其中使用的主要法宝就是儒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 是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以及论证这种秩序的神圣性与永 恒性,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
索的兴趣,“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 一追求。
19
(2)经济原因说 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直接原因是自 然经济没有过渡到商品经济
中国工商业发展没有独立性是经 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中西方经济环境的差异也是 导致中国经济落后的关键因 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共2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件(共20张PPT)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在官方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下,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 科技之风,把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把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
——《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 造出燔肠枪和威远将军炮,然而统治者抱着“齐射乃满洲根本”,不仅 不采用,反而听信谗言,将他充军关外。
5、《四库全书总目》 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
实 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 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反映 ()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6、下图为中西科 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公元1001-1500年 公元1501-1840年
世界科技 发明总量
67
中国 发明 38
472
19
其他国 家发明 29
453
——选自2013年新课标高考40题
探究三:李约瑟难题 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
史料分析
材料一: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率天下农民 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始尽”
西方近代科技成就
天文学:哥白尼、伽利略 物理学:牛顿力探究二: 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
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
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
个人:科学家的个人努力 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的诞生

【高中历史】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ppt

【高中历史】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ppt
第17课
综合探究——
破解 “李约瑟难题”
所谓“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博士是西方的汉学家,对中国的 历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 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 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探究一 1、什么是“近代科学”? 2、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 上远远超过西方”的史实有哪些?
探究二
请概括出古代科技成就与近 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为主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 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 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 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此外,传统科技相较于近代科学缺乏科学 精神,和科学的应用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 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 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的总结。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1、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 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 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 外; 4、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5、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20世纪指 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 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3、 什么原因使西方能够把从中国传入 的三大发明“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 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而在三大发明的故乡中国,却 未能产生这种效应呢?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ppt(岳麓版必修3)PPT课件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ppt(岳麓版必修3)PPT课件

第六章“均输”: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盈不足”:即
双设法问题;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
202“0年勾10月股2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种问题。
7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 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 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英国经济史编》
2020年10月2日
19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四、对外闭关锁国 五、政府政策:激励政策、专利技术的保护 六、个人动力缺乏
2020年10月2日
20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
《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它 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 的丈量、仓谷的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 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实际问题。 “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并不意味着 中国计算人员对真理不感兴趣,但他们感兴趣 的不是希腊人所追求的那种抽象的、系统化的 学院式真理。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硫磺块
木炭块
硝石块
2020年10月2炼日 丹引爆图
《武经总要》记载的三个火药配方 4
关于哈雷慧星的探索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文公十四年》
这是世界上关于慧星的最早记录。
2020英年1国0月著2日名天文学家哈雷
2020年10月2日
8
第17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探究一:
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区别

李约瑟难题解读 ppt

李约瑟难题解读  ppt
中国古代技术 从领先到夭折原因
12哲学 孟仕康
文化的发展水 平,不仅在汉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到南宋 末年也就是13世纪的时候,也还有许多方面明显高 于同时期的欧洲的发展水平。只是到了后期才逐 渐落后于西方的。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 肯尼迪在他的著作中写 道:“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 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可以说,14~16世纪是中国由先进变落后,西 方由落后变先进的转折时期。
五、技术失传
1.战争不断的影响 中国封建史最长寿的西汉也不过持续了300年不到,其他朝代延 续时间更短,中国文明史一大段时间都处于动乱的战争时代。在战争 中的人口剧烈下降、社会上层重新洗牌的过程中造成诸多技艺失传。 2.世家消亡: 世家的手工作坊是中国先进技术的开发和保存地点,只有豪门大 族才有很多机会去接触更深奥的书和知识。而普通的手工业者地位低 下、缺乏条件难以形成精良的科技,然而伴随世家豪族受打压、战争 条件下被洗牌、家族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影响,世家的毁灭往往伴随 技术的消失。 3.技术传承劣势 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等观念深人人心,知识技术往往局限与一 家一姓、一门一派。家族断绝往往意味着家族绝学消失。
2.“地大物博”的影响。 内部挖掘动力大于向外扩张 较好地保留传统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文化固化提供可能。
四、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3..专业科学机构缺失 第二次科学革命:西方讲科学机构的革命为“第二次科学命”, 在这次革命中,科学共同体成立,各种科学组织和专业科学杂志的建 立。例:《物理学杂志》、《英国科学促进会》。 第三次科学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是科学研究、管理 机构有效控制和扩大的时代。例:大学成为大规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 心,一批专门支持研究的新大学和老大学实验室的成立;与大学无关 的科研机构。 第四次科学革命时期(二战后): 政府的巨额支持和研究 ps: 原子弹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共31张PPT)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共31张PPT)

“中国开启了一个 时代,而不再是跟 随一个时代!”
新“四大发明”!
回眸古代史:千年辉煌,独领风骚,后劲不足!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02021/9/102021/9/109/10/2021 9:23:3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02021/9/102021/9/10Sep-2110-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02021/9/102021/9/10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民意测验: 给你喜欢的人投上一票!
内忧
日前公布的中国名人收入榜中,榜首范冰冰2.4亿,黄晓明第六名1.7亿,而院士、 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涵盖隆平高科1.64%的股份及23项奖励,合计不足一亿元。
外患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4.马克思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其中“变成新教的工具”是指 印刷术 ?
5.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唐末 ? 6.改进造纸术的科学家蔡伦是哪个朝代的人东汉?
7.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最先是发明的是 雕版 印刷? 8.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使用的材料是 胶泥 ?
1000多年
9.东汉张衡量关于地球是圆的见解比欧洲人早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37张)(共37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课件(37张)(共37张PPT)

晶片植入手掌取代智能手环
科幻电影常有把身 体植入晶片的桥段,现 在瑞典Epicenter公司 就开始提供将米粒大的 晶片植入人体的服务, 这样就能使人体与电子 产品相结合,以后只要 靠手掌就能通过需要门 卡的门禁或是解锁手机 ,甚至升级成信用卡到 商店买东西。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 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 ,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 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 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 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 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通过探讨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
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2、国家要发展经济,保持领先,就必须要 重视科技。 3、科教兴国
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 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祖冲之
四、农学成就
1、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农书》 以生产工具的改革为重点 3、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水转大纺车(王祯《农书》)
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农书》插图)
记载月食的甲骨文 这块牛骨属商朝晚期,长24.5厘 米,上宽5厘米。牛骨上刻的文字 大意,是有关一次月食的记录。据 推算,此次月全食时间为公元前 1173年7月2日。
《春秋》 (公元前 613年), 有最早关 于哈雷彗 星的记录 。
郭守敬(1231— 1316)元朝天文学 家、数学家和水 利学家。
简仪 突破了浑仪环圈交错不便观 测的缺点,将环组分别架立,装置简 便,而效用更广,是当时世界最先进 的天文仪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优质课件(29张,吴志华) (共2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优质课件(29张,吴志华) (共29张PPT)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请将下列事件分别按相应时间填入下图中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宗教改革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闭关锁国
文字狱
文1艺6世复纪兴至19世启纪蒙西运方动与中国工重业大革科命学技术宗成教就改比革较表
政治:
文化:
君主专制 传统儒家
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
综合探究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 的社会生产力, 必须加大对科学 技术的投入
我们的 启示
经济的发展既为科技发展提 供物质基础,也会推动科技 的持续创新与进步,应该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技的进步 离不开人才 的培养。
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被科举毒害的范进
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论语》被世人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明史观解读“李约瑟难题”
经济: 小农经济
破解 “李约瑟难题”
沈阳第四中学 吴志华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中国 古代在经验技术的 发展水平远远超过 西方,但为什么近 代科技却首先在西 方诞生,而中国反 而远远落后于西方 呢?
近代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概念 近代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科学特点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 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 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 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
牛顿
牛顿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 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牛顿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发 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晓楠,王良滨:近20年来“李约瑟难 题”研究进展,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018年11月23日
14
社会经济角度
• 杜石然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982)中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需求, 西方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就必须要 求大力发展工商业生产,这样就为 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目的性。中国 长期处于保守的封建社会,缺乏像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由于对经 济的发展而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社 会本身需求的缺少,会使得社会在 科学与技术投入的减少。
2018年11月23日
3
1.1 李约瑟其人
• Joseph Needham (1900-1995),约瑟夫. 妮达姆,英国人。中国 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 以撰著多卷本《中国的 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常译《中国 科学技术史》,简称 SCC)闻名。曾任英国 驻华使馆科学参赞。
3.我的看法
2018年11月23日
2
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 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 文明中成长?……为什么在公元 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 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 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 明有成效得多?” ——李约瑟. 东西方的科学 与社会(1990)
2018年11月23日 13
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角度
• 从该角度思考的学者认为,中西方 人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他 认为东方人种的思维方式是唯物辩 证的、宏观的有机统一,而西方人 种的思维方式则是形而上学的、微 观分解的机械分析观。东方科学技 术发展道路是从宏观实用到微观观 控,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是从 宏观实用到微观把握,而近代的科 学技术则是微观分解阶段,他由此 推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 (1)肯定:从社会结构决定论、 思维决定论、地理环境论等方面 进行求解(在下面的求解方法中详细论及) • (2)否定:伪问题说(江晓原)、 逻辑矛盾说(张秉伦)、修正说 (钱兆华)等 • (3)怀疑,和修正说关系密切

2018年11月23日 10
伪问题说(江晓原):
• “那种认为中国科学 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 界领先的图景,相当 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 的——事实上西方人 走着另一条路,而在 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 的情况下,中国领先 又从何说起呢?”
2018年11月23日 16
文化系统角度
• 该角度源于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的特点: • 第一是实用性。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以围 绕发展生产而产生了实用观念,很少去 思考与生产无关的抽象问题。 • 第二是工匠传统。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 方式和方法常常局限于个别经验事实的 总结与归纳。这一特征限制了古代科学 向高级形态发展。 • 第三是整体观。与西方科学发展相反, 古代中国科技思想强调综合,而不是对 错综复杂事物进行分析。
2018年11月23日 8
2.学界的不同观点
• 据统计,从1980年以来,国内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已 发表论文不下260余篇,出版 著作达30余种。参与的讨论者, 既有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 者,也有科技界、经济界、教 育界等方面的人士。
2018年11月23日
9
2.1 对待“李约瑟难题”的三种态度
2018年11月23日 19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8年11月23日
20
——“李约瑟难题”是 伪问题?,南方周末, 2001.5.30
2018年11月23日
11
逻辑矛盾说(张秉伦):
• 首先,“李约瑟难题”中所定义的 近代科学指的就是近代以来产生于 西方的各种科学理论与传统的一个 集合。产生于中国或印度的科学就 不会被称为近代科学。 • 其次,近代科学是西方多个国家和 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不能 在中国产生,而且也不可能产生于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
——洪晓楠,王良滨: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进展,洛 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018年11月23日 17
3.我的看法
2018年11月23日
18
参考资料及推荐阅读:
1.董英哲、吴国源:对“李约瑟难题”质疑 的反思[J],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3(3) 2.洪晓楠,王良滨: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 研究进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第1期 3.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4.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 然辩证法研究,Vol.20,No.6 Jun.,2004 5.王钱国忠:东西方科学文化之桥——李约 瑟研究(2003)[M],科学出版社,2003 6.王文章, 侯样祥: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 文.科学卷[J],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018年11月23日 6
1.3 “李约瑟难题”的基本含义
• (1)“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 世纪期间” • (2)“自然知识” • (3)“近代科学”
回顾“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 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为 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 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 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
——王哲:李约瑟问题近十年研究综述,内蒙 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3期
2018年11月23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2.2“李约瑟难题”的三方面求解方法
(1)内史研究:如从中西方人的思维
方式、具体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角度解 答
(2)外史研究:如从社会经济、社会
制度、自然环境角度解答
(3)综合研究:从文化系统角度解答

2018年11月23日 4
1.2 “李约瑟难题”形成的背景
• 坚信人类在文化、政治、科学和 技术上的普遍进步是必然的。 • “SCC”出版前的讨论: • “李约瑟难题”的文本史略:

2018年11月23日 5
“SCC”出版前的讨论:
• 关键词:
(1)16C传教士提出了中国的 “落后问题”
(2)17-18C欧洲学者的分析 (3)20C前半叶中国学者的论证
2018年11月23日
7
转述后:
• 第一问:与罗马共和国后期到 文艺复兴前期之间的西方文明 相比,从西汉武帝天汉元年到 明孝宗弘治年间的中国文明在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其应用 于实际需要方面,都取得了更 多更高成就。其原因何在? • 第二问:以数学化的原理和方 法为最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 为什么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 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关于“李约瑟难题”
About Needham Problem 张学渝 人文学院09科技史专业
2018年11月23日
1
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1.1 李约瑟其人 1.2 “李约瑟难题”形成的背景 1.3 “李约瑟难题”的基本含义
2.学界的不同观点
2.1 对待“李约瑟难题”的三种态度 2.2“李约瑟难题”的三方面求解方法
2018年11月23日
15
自然环境角度
•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渊源于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冲击平原, 人们世代过着农耕生活。农耕由于 是随季节变化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 的特点,这导致了从事农耕生活的 人们缺乏创新动力,限制了人们对 形而上问题的研究,把目光只局限 于主体自身,即去研究人的行为与 环境是否相符,其结果是只重人文 不重科学。与之相反的是,古希腊 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他们主要从 事商业贸易,面临的是海洋。当他 们面对变化无常的大海时,古希腊 人感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不懈 的探索大自然来获得内心的慰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