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简答题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4.什么是租界?5、简述三元里抗英斗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哪些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8、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二、论述题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能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是一组义和团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

[北京]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民,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

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并不伤害良民。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辰刻,义和团拳民(攻打使馆)冲锋冒镝,当子弹如雨之中,蜂拥齐人,赶至法国府门首……二十六、七广等日,甘军昼夜施放枪炮,互有伤亡。

目前洋楼洋房焚毁业已殆尽,洋枪洋炮日夕不闻响声,此乃最好机会,如鱼游釜中,燕巢幕上,穷蹙已极。

予等(使馆)之损失,今细细察明,亦殊可惊。

法人在五十水手、十六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二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摘要:最近,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甚至蔓延到学校的校园之中。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的。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反对各种非科学的历史观的前提;而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也是对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进行批判的前提。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纲要”课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非常重要。

那么当前在大学生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有历史观是什么呢?那么这种历史观有哪些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划清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之间的界限?这些问题是我们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起点。

因此,对最近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必要的爬梳。

一、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一种思想右倾的思潮,是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曲折进行错误的反思和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主要是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社会主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

历史虚无主义有四个重要的内容,其他的观点都是从这个方面发展出来的:第一是“告别革命”与“只要改良”。

认为中国近代从辛亥革命开始,就不应该采取革命的方式进行。

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一百年来,从辛亥革命开始总是选择暴力革命的办法,并把它视为唯一合理的方法。

但是,历史经验证明,这种办法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后遗症太大。

”历史虚无主义竭力宣扬革命只具有破坏作用,没有建设性,对革命进行诬蔑性的描述,在《告别革命》中对“革命”进行大肆地“批判”,“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革命残忍、黑暗、肮脏的一面,我们注意得很不够”。

“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积累”。

“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

“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

”第二是主张利用现代化史观来重写历史。

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代替革命史观。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康氏及其伙伴代表中国的统治者满清朝廷第条找出了第三条的道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主义的自上而下的变政的道路民族觉醒戊戌变法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民族觉醒的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意义?政治改革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思想启蒙大力传播西方先进的学说宣传进步批判封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昙花一现变法不足一百天就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原因?代表中国资产阶级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相对狭窄会基础相对狭窄?只能把实行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加上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的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半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教训半中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1911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革命近代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同宰割之下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先进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只能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潮中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改良与革命
石工九班:巩法成
框架
背景
1
2
改良与革命
3
总结
背景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 年时间里,代表着中国的近代历史
➢ 中国近代史是用血和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
——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 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 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
昙花一现
变法不足一百天就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
▪原因 ▪代表中国资产阶级,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社
会基础相对狭窄 ▪只能把实行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简论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简论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简述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就是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何正确的评价革命与改良,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对于革命与改良的得失,必须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都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中国的近代化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逐步探索中的选择。

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

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了历史舞台主角,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革命改革旧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中国共产党近代的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几近亡国。

近代史是用血与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也是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百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的事件,它们如实的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自主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他们分别是一林则徐、魏源等为主要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 、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

正是一位位仁人志士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中国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在各位仁人志士的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的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令人讨论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己划的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己划的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言(2学时)(上篇)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答: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2、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所以要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所以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教学讲义PPT

函数 y=x2-2x+1 和 的零点分别是什么?
y
y3
y=x 2+2x+3
y
o
1
x
(1)
o -1
x
(2)
-1 o
3x
(3)
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
Hale Waihona Puke △=b2-4ac△>0
△=0
ax2+bx+c=0 两个不等根 (a>0)
两个相等根
f(x)=ax2+bx+c (a>0) 图象
y x1 o x2 x
y o x1=x2 x
结果
清帝退位,民国建立,袁世凯上台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改良与改革之辩
早在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 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 一场大论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数学运用
例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y x 2 3 x ; (2) y 2 x 2; ( 3) 函 数 的 图 象 如 下 :
.y
0 1 4 56 7
x
小结: 求函数零点 的方法
( 1 ) 图 像 法 : 即 函 数 图 像 与 x 轴 交 点 的 横 坐 标 ;
( 2 ) 代 数 法 : 令 y 0 ,解 出 x .
中国近代史纲要——如何正确 认识革命与改良
目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改良与革命之辩 我们的看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 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 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 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 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

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

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回首百年,有人感叹,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良之路该有多好,遂有“告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等等说法。

然而,历史选择并非由一个理想化的愿望所决定,任何事后的讨论都应该回归历史现场,观察其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而不应脱离具体时空作臆测与推理。

革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因此,选择改良、避免暴力对抗为一般常情。

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

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并成为一波波不可阻遏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鼓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陆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民生,国家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是给了改良机会的。

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再到辛丑之耻后的清末新政,清朝统治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局部的改良来挽救将倾之大厦。

客观地说,清末十年的改良不能说毫无成就。

然而,清政府的改良和社会期待落差巨大。

清政府期望通过细枝末叶的改良,将无所不包的君权法制化,为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

1908年8月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赋予了皇帝极大权力。

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出台,则向社会公开了清廷皇族的集权之心,使人们对预备立宪的前途丧失信心。

清政府阻塞了改良之路,使社会普遍弥漫着革命情绪,只是等待着有人出来登高一呼。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条道路 2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条道路 2

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条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

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

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

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作为反清革命的指导思想,较为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目标、纲领和斗争方式。

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激起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政治上的保皇派的激烈反对,一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理论上的争辩势不可免。

为此,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思想大论战。

思想论战围绕是否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是否要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否要实行平均地权的社会革命等方面进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230002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学时:32 学分:2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适用专业:本科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的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进分子和普通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会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开展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重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折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1)(1)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知识点(1)(1)

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1.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钱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4.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⑤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⑥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主义的矛盾。

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机器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3. 《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4. 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6.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8.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答案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胜利的意义;(答案在课本P46)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势力及争取中间势力需要的条件;(答案在课本P112)09 3.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答案在课本P131-132)4.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答案在课本P148)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答案在课本P201)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7.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荐清朝统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率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联系。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10.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辨析题:1.在近代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社会改良。

错误。

要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绝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绝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

2.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错误。

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与压迫。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相互勾结,残酷地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完全剥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未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也阻止了人民发展生产的可能性。

3.义与团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错误。

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弄明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等在后期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出路的一种新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4.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与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与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正确。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与现实的道路,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展现。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大题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大题整理

《纲要》简答题+论述题绪论简答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答:(1)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社会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趋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一章简答题: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根本原因。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和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是什么?答: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1)在近代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论述题: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他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本章主要内容归述本章讲授的是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里面讲了近代以来来自中国各个阶层的试图挽救或改变中国的政治尝试,也曾讲了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运动。

但我们称作“早期”探索。

本章显然不属于“早期”范畴。

为什么呢?就是毛泽东讲过“辛亥革命才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这就是说,辛亥革命超越了早期那些运动,真正摸索到了改造中国的正确方式——革命!在这一点上它即继承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也继承超越了戊戌变法,打开了中国近代进步的闸门,造成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认为孙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20初期10年左右的社会情况: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者不能再继续统治下去。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准备:(1)从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2)宣传工作。

革命派的主要鼓吹者和文章,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3)首要的是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从1905年未遂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4)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武昌起义所引发的辛亥革命高潮。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及其政权性质(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以及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4)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历史局限)二、各节分别讲授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即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辛亥革命是与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在政治控制前提下,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_自然科学论文

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_自然科学论文

主持人:危兆盖(本刊编辑)
特邀学者:金冲及(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胡绳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林华国(北京大学教授)
主持人: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局面。在纠正过去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简单化、片面性倾向以及扩展研究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近年来,近代史研究中却出现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有些论者提出了一些歪曲历史真相的观点,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譬如,有的论者提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是把事情搞糟了。他们说:“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搞掉,反而糟了。”今天,想请各位就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和改良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有人认为,英国式、日本式的“温和的改良”比法国式的暴力革命好,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林华国:把英国、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概括为“温和的改良”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事实上,英国和日本的改良都是在以暴力推翻旧政权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们津津乐道的英国的改良,指的是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当时,资产阶级没有经过武装斗争就废黜了代表旧势力的国王詹姆士二世,并取消了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使此后的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但我们不应忘记,在此之前,英国曾发生过1642-1649年的暴力革命,资产阶级用武力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还绞死了国王查理一世。这场革命一点也不温和,与法国革命并没有实质差别。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压制下层民众,与封建势力妥协,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但1642-1649年革命的主要成果仍保留下来,资产阶级的实力明显超过封建势力。这样,在资产阶级与詹姆士二世发生尖锐矛盾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不必发动新的暴力革命就可以顺利地把国王赶下台。用1688年的改良来否定暴力革命,是割断历史,是不科学的。要知道,没有1642-1649年的暴力革命,就不可能有1688年和平的改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以武装倒幕为基础的。维新势力用暴力推翻了反动的幕府政权,把政权掌握到自己手里,才有可能和平地推行明治维新。倒幕斗争算不算革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这是一场以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则是毫无疑义的。人类的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旧制度迟早总要被新制度取代。至于取代的方式是通过革命还是通过改良,则是由各国的具体历史情况决定的。如果原统治集团对改良采取拒绝或敷衍的态度,革命便不可避免。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篇一:《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毛泽东也讲过: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

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

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

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

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

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近代史纲要主观题

近代史纲要主观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简答题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4.什么是租界?5、简述三元里抗英斗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哪些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8、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二、论述题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能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是一组义和团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

[北京]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民,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

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并不伤害良民。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辰刻,义和团拳民(攻打使馆)冲锋冒镝,当子弹如雨之中,蜂拥齐人,赶至法国府门首……二十六、七广等日,甘军昼夜施放枪炮,互有伤亡。

目前洋楼洋房焚毁业已殆尽,洋枪洋炮日夕不闻响声,此乃最好机会,如鱼游釜中,燕巢幕上,穷蹙已极。

予等(使馆)之损失,今细细察明,亦殊可惊。

法人在五十水手、十六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二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1、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
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 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2、倡导商业
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 奖励实业办法。 3、教育改革
改良与改革之辩
早在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 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 一场大论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我们的看法
• 我们认为不管是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 的时代要求。也就是说,革命与改良,不是某一部分 人主观地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造成的。 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受着外国资 本主义的侵略,内还忍受这地主阶级的压迫。再加 上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的冲击。中国只有改 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那么革命与改良 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
时间
1901年—1911年
性质
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背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 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在忠臣随 扈下出宫避祸西安。回銮之后,接受八国 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 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大家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次讨论课 PPT模板下载:/moban/ 论如何正确认识革命与改良
目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改良与革命之辩 我们的看法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1、清末新政
•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 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 大事件之一。
我们的看法
• 那么就只有革命了,这必定带来流血和牺牲,但确实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改良与革命有着紧密的关系——每次激烈的 变革甚至革命发生之前都有改良的思想启蒙,改良运动 甚至间接为革命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准备。革命者的革命 活动,又促使当权者必须以改良来压制革命。革命和改 良都是推动历史刻矛盾 的对立面
我们的看法
• 先行的必然是改良。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 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成为强国。改良可以 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 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后,可 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效果却往往因为传统的阻碍势 力、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变得微不足道。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清 末新政,都是统治阶级改良的尝试。但这样的改良在当时的中国注 定是失败的,先拿洋务运动来说,它的封建性和自身管理的腐朽性 首先制约了其发展,而更致命的是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对 于资产阶级性质政治改良运动的维新运动同样是不可能成功的。维 新派本身除了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外,还惧怕 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 圈子,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 • 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是完全 行不通的。
结果
清帝退位,民国建立,袁世凯上台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改良与改革之辩
早在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 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 一场大论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 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 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 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 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 4、改革官制
“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纳”,并对统治机构作了一些改变。 5、现代法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月13日,清廷下达一道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 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 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 几经反复,直至20世纪终结,尚未完成。不过,基本架构已在晚清新政时期奠定。 6、筹蒙改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