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实验报告汇总详解

合集下载

物联网技术实验报告

物联网技术实验报告

物联网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以其强大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对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准备: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Arduino开发板、传感器模块、执行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

通过这些材料的组合,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基本的智能家居系统。

2. 实验步骤:(1)搭建硬件平台:首先,将Arduino开发板与各传感器模块及执行模块连接,建立硬件平台。

(2)编写程序代码:利用Arduino IDE软件编写程序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执行模块的控制逻辑。

(3)测试系统功能:对已搭建的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功能测试,验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智能家居系统。

在系统中,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并通过执行模块控制空调的开关;光照传感器可感知环境光线强度,并控制窗帘的开合;门磁传感器可监测门窗状态,确保家庭安全。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我们还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和控制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深入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搭建系统并进行测试,对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家居市场的逐渐成熟,智能家居系统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五、参考文献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2. 《Arduino入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物联网实践报告总结(2篇)

物联网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热点。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将互联网、移动通信、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与实体世界相结合,实现万物互联、智能感知和高效管理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们开展了一次物联网实践项目,现将实践过程及总结报告如下。

二、实践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们选择了智能家居领域作为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家居系统,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实践项目内容1. 项目目标(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架构;(2)掌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3)验证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4)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2. 项目实施(1)需求分析:根据项目目标,我们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照明控制、温度控制、安防监控、家电控制等功能模块。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执行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

(3)硬件选型:针对各个功能模块,我们选择了合适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4)软件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我们开发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用户界面等。

(5)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搭建起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

(6)测试与优化:对系统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及时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践成果与总结1. 成果通过本次实践项目,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照明控制、温度控制、安防监控、家电控制等功能。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实训报告

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物联网工程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国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技术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实训项目。

本实训报告以某高校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实训过程、成果及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物联网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关键技术;2. 熟悉物联网设备选型、组网和配置;3. 学会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4.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物联网基础知识(1)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物联网技术架构:分析物联网的层次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

(3)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2. 物联网设备选型与组网(1)传感器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2)网络通信技术:介绍常用的网络通信技术,如ZigBee、WiFi、GPRS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3)组网方案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组网方案,如星型、总线型、网状等。

3. 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1)数据采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如串口通信、网络通信等。

(2)数据处理: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如数据滤波、数据压缩、数据融合等。

4. 物联网应用开发(1)嵌入式开发:介绍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概念、开发环境、编程语言等。

(2)移动应用开发: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概念、开发环境、编程语言等。

(3)Web应用开发:介绍Web应用开发的基本概念、开发环境、编程语言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学生分组,明确分工,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训设备。

2. 实训实施:按照实训内容,分阶段进行实训。

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实验报告汇总详解

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实验报告汇总详解

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指导教师实验一:OPNET环境安装一、实验目的:搭建环境,为OPNET仿真做基础二、实验内容:1.安装VC6.0后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可以在“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环境变量”中进行设置。

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atl\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mfc\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LIB=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mfc\lib;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MSDevDir=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Path=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Tools\Windows NT;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Tools;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直到可以在命令行正常运行cl, link等命令为准。

2.拔掉网线,如果有防火墙软件,打开UDP2047端口或者彻底关闭防火墙。

3.执行modeler_145A_PL1_7116_win.exe,按照提示安装OPNET Modeler软件。

物联网演示实验报告(3篇)

物联网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演示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联网技术概念、架构和实现方式的理解,掌握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过程。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 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等)- 云平台服务器- 计算机2. 软件环境:- 物联网开发平台(如Arduino IDE、NodeMCU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MongoDB等)- 云平台服务(如阿里云、腾讯云等)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环境(1)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将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通信模块与计算机连接,并确保通信模块与传感器、执行器之间的通信正常。

(2)配置无线通信模块:根据实验需求,配置无线通信模块的参数,如频段、信道、加密方式等。

(3)设置云平台服务器:在云平台服务器上创建相应的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服务。

2. 编写程序(1)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根据传感器类型,编写相应的数据采集程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2)编写执行器控制程序:根据执行器类型,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对执行器的远程控制。

(3)编写数据传输程序: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到云平台服务器。

3. 测试实验(1)测试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软件实时查看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验证数据采集是否正常。

(2)测试执行器控制:通过计算机软件远程控制执行器,验证执行器控制是否正常。

(3)测试数据传输:通过云平台服务器查看传输的数据,验证数据传输是否正常。

4. 分析实验结果(1)分析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果:对比实际采集到的数据与预期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2)分析执行器控制结果:对比实际控制效果与预期效果,分析执行器控制的可靠性。

(3)分析数据传输结果:对比实际传输数据与预期数据,分析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果:实验中,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与预期数据基本一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较高。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联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以温湿度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组成部分。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环境检测:在实验室中设置几个不同的环境,并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对这些环境进行监测,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

2.数据采集:使用嵌入式设备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通过I2C总线方式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硬件设备中。

3.数据传输:采用WIFI模块将存储在硬件设备中的温湿度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4.数据处理:在云平台上建立数据库,接收并存储从嵌入式设备传输过来的温湿度数据。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

5. 数据展示:通过网页或手机App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直观了解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内容,分别搭建好环境、连接传感器和嵌入式设备等实验所需的平台。

2.环境检测:设置不同的环境,并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硬件设备读取到每个环境的温湿度数据。

3.数据采集:通过I2C总线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硬件设备中。

4.数据传输:配置WIFI模块,将存储在硬件设备中的温湿度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5.数据处理:在云平台上建立数据库,并接收嵌入式设备传输过来的温湿度数据。

使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

6. 数据展示:通过网页或手机App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直观了解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搭建了物联网系统,并实现了温湿度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传输、处理和展示。

通过数据分析算法,我们得出了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并将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物联网实习报告

物联网实习报告

物联网实习报告介绍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物联网实习经历和所获得的经验。

物联网,即互联网与物理设备相互连接,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领域进行实习,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一家物联网公司进行的,该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实习期为三个月,我担任物联网开发工程师实习生的角色。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几个具体的项目,包括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等。

实习内容项目一:智能家居系统在智能家居系统项目中,我负责开发和测试与物联网设备交互的软件。

这些设备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和智能门锁等。

我使用了嵌入式开发语言和工具,如C语言和Arduino平台,对设备进行程序开发和调试。

同时,我还参与了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开发,以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控制和监控智能家居设备。

项目二: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在智能农业监控系统项目中,我主要负责开发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方案。

该方案可以远程监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自动控制灌溉系统和温室内的通风设备。

我使用了传感器和单片机等硬件设备,并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程序开发。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的农业场景中,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项目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项目中,我参与了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的开发。

这个系统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并记录交通信息和车辆数量。

我使用了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展示给城市管理部门和公众。

这个项目使我深入了解了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也锻炼了我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物联网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首先,我熟悉了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常用技术,并学会了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实际场景。

其次,我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尤其是在嵌入式开发和数据分析方面。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并有效地沟通。

物联网导论_实验报告

物联网导论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ZigBee组网、数据采集和RFID技术等,为后续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CC2530开发平台、SmartRF04EB仿真器、PC机、LED灯、ZigBee模块、RFID模块、USB串口驱动、串口调试助手等。

2. 软件环境:IAR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SmartRF Flash Programmer、ZigBee工具包等。

三、实验内容1. ZigBee组网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ZigBee模块、LED灯等硬件连接到PC 机。

(2)配置ZigBee网络:使用ZigBee工具包配置ZigBee网络参数,如网络ID、PAN ID、设备地址等。

(3)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ZigBee通信程序,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4)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5)调试与验证: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数据传输情况,确保节点间通信正常。

2. 数据采集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传感器、ZigBee模块等硬件连接到PC 机。

(2)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数据采集程序,读取传感器数据并通过ZigBee 模块发送到PC机。

(3)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4)调试与验证: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查看传感器数据,确保数据采集功能正常。

3. RFID实验(1)搭建实验平台:将CC2530开发平台、RFID模块、标签等硬件连接到PC机。

(2)编写程序:在IAR环境中编写RFID识别程序,实现标签数据的读取。

(3)编译与烧写:编译程序生成hex文件,使用SmartRF Flash Programmer将hex文件烧写到CC2530芯片中。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深入,物联网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

本次实习于2021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某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运维。

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为多个行业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

2. 实习岗位及职责实习期间,我担任了物联网工程师助理的角色,主要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物联网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以及日常运维工作。

3. 实习项目介绍(1)项目一: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该项目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我参与了该项目的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工作,并协助工程师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

(2)项目二: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该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我负责项目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学习了如何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4. 实习成果与收获(1)技术方面:掌握了物联网基本原理,学会了使用各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进行数据解析。

(2)项目经验:参与了两个实际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积累了项目管理与协作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团队协作:与工程师们共同工作,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进行团队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技术层面,我掌握了物联网基本原理,学会了使用各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利用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进行数据解析。

物联网工程实训综合报告

物联网工程实训综合报告

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培养具备物联网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并积极开展物联网工程实训。

本报告将结合物联网工程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物联网工程实训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物联网工程实训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

为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并积极开展物联网工程实训。

2. 目的物联网工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1)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等技能;(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物联网工程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物联网工程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基本原理:介绍物联网的概念、技术架构、关键技术等;(2)传感器技术: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等;(3)嵌入式系统开发:学习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开发工具、编程语言等;(4)物联网通信技术:介绍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移动通信等;(5)物联网平台技术:学习物联网平台架构、功能模块、开发工具等;(6)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等实践。

2. 实训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讲解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同时结合实训项目进行实践操作;(2)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掌握物联网技术;(3)分组实训: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训:利用线上实训平台,开展线上实训课程,同时结合线下实训设备,提高实训效果。

物联网大实验报告(3篇)

物联网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2. 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3. 熟悉物联网系统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感知层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传感器网络,实现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和传输。

(1)实验原理: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单总线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单片机,单片机再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

(2)实验步骤:1)搭建传感器网络,包括DS18B20传感器、单总线通信模块、单片机等;2)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通信;3)使用上位机软件(如LabVIEW)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实时显示。

2. 物联网网络层实验: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1)实验原理: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

(2)实验步骤:1)搭建ZigBee网络,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终端节点;2)编写节点程序,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接收;3)测试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通信距离等。

3. 物联网应用层实验:开发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实验原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

(2)实验步骤:1)选择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等;2)搭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3)编写控制器程序,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4)测试系统性能,如设备响应速度、数据准确性等。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组网实验报告二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组网实验报告二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二物联网组网定时无线传输实验实验课程名称物联网组网实验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程名称:_基于ZigBee 协议栈的物联网组网定时无线传输实验________T3CTL = 0x03; //不分频,清计数值,up/down模式T3CTL |=0x10; //启动定时器EA = 1; //开总中断T3IE = 1; //开定时器T3中断while(1){P2_0=~P2_0;delay();}} // end of main()(2)代码解释1.查看手册32M晶振以及128分频,CLKSPD 不分频2. 等待XSOC稳定,查看下表,将第6位置置1:3. 关闭不用的RC振荡器,SLEEPCMD |= 0x04;置第二位为14. T3不分频,清计数值,up/down模式二、定时器T1实验#include "ioCC2530.h"unsigned int counter;void delay(void){unsigned int i;unsigned char j;for(i=0;i<1500;i++){for(j=0;j<200;j++)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1.、实验现象(1).定时器T3和T4实验程序运行后,在实验板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光二极管D3在延时程序的控制下快速闪动。

发光二极管D2在定时器T3程序控制下1S闪动一次。

(2)定时器T1 实验运行程序,实验板上发光二极管D3在延时程序的控制下快速闪动。

发光二极管D2在定时器T3程序控制下0.5S闪动一次。

(3)看门狗定时器实验不注释watchdog()函数,现象是实验板上的D2、D3闪一下后常亮,;注释函数WatchDog()注释掉,则D2和D3一直在闪烁。

物联网工程实训总结-第八组

物联网工程实训总结-第八组

物联网工程实训总结-第八组第一篇:物联网工程实训总结-第八组实训报告-第八组一、网线的制作及相关知识总结(步骤)1.选取线材和水晶头;2.确认要使用的协议(线序):586B,即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排列顺序;3.T586标准的相关介绍:4.5.装入水晶头:将排列好的线装入水晶头,用夹线钳固定端口,并且压紧,防止脱落;6.检测:使用多功能网络检测工具RJ45检测仪进行测试,如果两端分别插入工具两个插口,两边灯同时一对一的依次亮起说明制作成功,否则失败。

二、网络电话的地址分配1.用户的建立:我们首先需要将3800的服务器用蓝色线将LAN 口接入电脑,来配置用户信息,确认服务器的网段是172.168.100.1之后,修改电脑的IP地址为172.168.100.X,(X为2~254),浏览器打开此网段,在用户管理界面操作添加用户信息,确认接入四部电话:分别为两台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SIP),执行添加操作;2.模拟电话的配置:直接从3800的接口直接连接到模拟电话,电脑完成用户的建立即可;3.数字电话的配置:我们需要将黑色线接到3800的WAN口,另一端接入交换机,将两部数字电话通过INTERNET口接入交换机,保证链路畅通,然后通过PC口接入电脑,修改电脑的IP地址为10.1.1.X,(X为2~254),打开浏览器,输入10.1.1.X(与电话机的地址对应),先注册用户(与前面建立用户时设置的用户名称要对应),统一密码,提交之后在网络配置界面修改地址电话机的地址,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第二部数字电话的配置;4.通话测试:使用任何一台电话拨打其他三台电话,测试配置结果。

注:1.配置用户信息时修改的PC的IP地址不可为172.168.100.1,配置数字电话地址时不可为10.1.1.1,防止冲突。

2.数字电话配置账户时,应注意密码的问题,要确保在建立账户时设定的密码与配置数字电话时的密码保持一致。

物联网网络技术实训报告

物联网网络技术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领域,逐渐成为我国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全面感知、智能识别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联网网络技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训活动,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1. 深入了解物联网网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2. 掌握物联网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维护;3. 学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物联网网络基础知识(1)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

(2)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应用层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

(3)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2. 物联网网络设备实训(1)传感器设备:本次实训选取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过学习如何安装、配置和调试传感器设备,掌握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2)无线通信设备:实训中使用了Wi-Fi、ZigBee、蓝牙等无线通信设备,学习了如何搭建无线通信网络,并实现了数据传输。

(3)网络设备: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掌握了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

3. 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处理实训(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感知。

(2)数据传输:学习了如何利用无线通信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

(3)数据处理:在云端服务器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智能管理。

4. 物联网应用开发实训(1)Android应用开发:实训中,我们学习了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UI设计、事件处理等,实现了物联网应用的开发。

物联网系统综合实践报告(2篇)

物联网系统综合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技术领域之一。

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小组开展了物联网系统综合实践项目。

以下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1.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爆发。

2. 物联网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3. 实践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物联网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小组决定开展物联网系统综合实践项目。

三、实践内容1. 项目选题本次实践项目选题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监控系统”。

该系统旨在实现对某个特定区域的实时监控,包括人员、车辆、环境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

2. 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次实践项目主要硬件包括:1)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人员、车辆等信息。

2)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

3)服务器: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

4)显示屏:用于展示监控信息。

(2)软件设计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发送到服务器。

2)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3)数据展示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信息展示在显示屏上。

4. 实施过程(1)硬件采购与组装根据系统设计,我们采购了相应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服务器和显示屏等硬件设备,并进行组装。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学习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实验内容1. 物联网系统搭建(1)硬件设备: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控制模块(如Arduino、ESP8266等)、PC机、电源等。

(2)软件环境: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等)、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Keil等)。

(3)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PC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软件配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关参数。

3.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模块的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4. 测试:将控制模块的代码烧录到控制模块中,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实验步骤:1. 采集传感器数据:使用控制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阈值判断等。

3. 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如实时曲线、图表等。

3. 通信模块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掌握通信模块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通信模块配置:配置通信模块的相关参数,如频率、波特率、地址等。

2. 数据传输:使用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3. 数据接收:在物联网平台上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4. 云平台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掌握云平台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项目参数。

物联网工程系实训报告

物联网工程系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技术。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物联网工程系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并掌握相关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实训内容1. 物联网基本原理学习: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架构以及应用领域。

2. 传感器技术应用: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3. 通信技术学习:掌握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Wi-Fi、蓝牙等,以及它们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4. 嵌入式系统开发:学习嵌入式系统编程,包括C语言编程、硬件电路设计等。

5. 物联网平台搭建:学习使用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IoT、华为云IoT等,进行设备接入、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操作。

6. 项目实践:以智能家居系统为例,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远程控制、数据监测等功能的系统。

(二)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包括传感器安装、电路搭建、编程调试等。

3. 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实践,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4. 总结与交流:各小组进行项目展示,分享实践经验,互相学习、交流。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一)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能力提升:掌握了各类传感器、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编程等实践技能。

3. 项目实践经验: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具有远程控制、数据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家居系统。

(二)实习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物联网公司实训总结报告

物联网公司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公司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物联网实训。

通过这次实训,我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掌握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调试和维护方法;(3)熟悉物联网平台的功能和应用;(4)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意义(1)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拓宽知识面,了解物联网行业最新动态;(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1)物联网基础知识学习;(2)物联网设备使用与调试;(3)物联网平台搭建与应用;(4)物联网项目实战。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课程,学习物联网相关基础知识,如传感器、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等;(2)设备操作:学习使用各类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网关等,掌握设备的使用、调试和维护方法;(3)平台搭建:学习使用物联网平台,如MQTT、CoAP等,了解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搭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4)项目实战:以实际项目为背景,进行物联网项目开发,如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成果(1)掌握了物联网基础知识;(2)熟悉了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调试和维护方法;(3)了解了物联网平台的功能和应用;(4)完成了物联网项目实战。

2. 收获(1)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2)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物联网行业最新动态;(3)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不足与改进1. 不足(1)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2)实际操作经验不足;(3)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学习物联网相关课程;(2)积极参与项目实战,积累实际操作经验;(3)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通用5篇)物联网专业工程实习报告(通用5篇)1实习内容:公司简介:xx教育,是国内物联网领军企业——xx科技集团下属子公司,作为信息产业实用型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面向全国高校、职业院校进行产、学、研校企深度合作,是xx科技集团产业报国、回馈教育的直接执行者。

xx教育,依托xx科技集团深厚的物联网产业背景,与院校合作成立校企联盟,形成全新的物联网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

实习岗位说明:本人刚进去是在软件开发部,之后转至产品支持部实习。

本岗位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每周提交一次周记,此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教材进行编写,审核。

实习项目要求:1、按照工位图进行高职、中职的硬件布置,软件安装、调试。

2、按照实训指导书完成智慧社区实训指导书的内容3、编写VOIP融合通讯实训指导书任务完成情况:工位图布置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熟悉,所以不知的进度稍慢而且不美观,但是经过多次的实际安装之后熟练的掌握了安装技巧;对教材的审核,主要任务是测试书内的实验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实验顺序是否流畅,以及是否有情节错误,对于这部分的实习内容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务;编写VOIP融合通讯指导书,我负责的部分为任务实现(就是实验内容),完成了指导书初级部分,之后由于离职之后就没有参与后续部分。

自我鉴定:此次两个多月的实习对我的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素养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自从实习以来除了学校周五有课以外其他时间均全勤实习,实习期间服从公司安排的任务,按时完成指导老师交予的任务,被安排外出学习产品知识时认真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应用于教材的编写中。

在公司中与同事相处愉快,本次实习虽然在离职时处理的稍微急迫了一些,但是最后还是妥善的解决了,取得了皆大欢喜的局面,这次意外我认为对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训,从中收获了巨大的经验,我相信这次的教训让我更加趋于成熟。

总之,通过这次的实习,我的收获是巨大的,相应的付出亦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感谢xx 教育公司给予我这次实习机会。

组网课程实验报告

组网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_物联网组网课程实验_2.设置Ethereal软件的过滤规则(1)点击菜单“Capture->Options…”弹出对话框“Ethereal: Capture Options”。

(2)可以直接在按钮“Capture Filter”右边的文本框中填写过滤规则。

如图。

ping 10.141.99.235根据ARP报文格式知道,所抓报文所在的硬件类型是以太网;协议类型是ip 硬件地址长度为6个字节;协议地址长度为4个字节。

4.分析FTP协议,DNS协议,HTTP协议(1)点击工具栏中的首个按钮,弹出对话框“Ethereal: Capture Interfaces”。

点击其中的“Capture”按钮进行捕获。

(2)在IE浏览器中输入ftp://202.206.41.8。

(3)连接上ftp地址以后,点击“stop”按钮,停止抓包。

观察抓包结果。

(4)注意观察与“ftp://202.206.41.8”建立连接之前有3个tcp报文,它的作用是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逐个观察这3个tcp报文的flags字段。

(6)观察HTTP协议所使用的运输层协议是tcp,它的upd报文中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如下图所示。

实验课程名称:_物联网组网课程实验_最终网络拓扑3. 搜集相关统计量服务器负载是一个关键的统计量反映整个网路性能。

搜集和服务器负载有关的统计量步骤如下:.比较、分析仿真结果(1).在服务器节点(node_31)右击在显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View Results.(2).从Results for 下拉菜单中选择Current Project。

(3).靠近场景清单的复选框都选中,这个拓扑包含Client, the Oracle App Server,和Oracle Auth Server,这个被分派业务配置文件根据导入的ACE文件。

访问链路连接交换机和路由器通过一个帧中继。

检查模型运行仿真观看结果(1)单击View Results按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物联网工程组网技术指导教师实验一:OPNET环境安装一、实验目的:搭建环境,为OPNET仿真做基础二、实验内容:1.安装VC6.0后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可以在“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环境变量”中进行设置。

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atl\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mfc\includ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LIB=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mfc\lib;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MSDevDir=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Path=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Tools\Windows NT;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Tools;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bin;直到可以在命令行正常运行cl, link等命令为准。

2.拔掉网线,如果有防火墙软件,打开UDP2047端口或者彻底关闭防火墙。

3.执行modeler_145A_PL1_7116_win.exe,按照提示安装OPNET Modeler软件。

最后选择License类型时,请选择Standalone模式。

安装流程如下:4.执行modeler_docs_28-Jan-2008_win.exe和models_145A_PL1_27Feb08_win.exe,按照提示安装文档和库文件(默认安装即可)。

5.配置:安装完后,进到安装目录找到modeler.exe。

6.将OPNET.Modeler.11.5.License.MakerFFS.exe拷贝到OPNET\14.5.A\ jre_models \ bin下。

7.运行OPNET Modeler,此时会提示无License,选择运行License Management,此时应该没有任何license。

8.双击bin目录下的OPNET.Modeler.11.5.License.MakerFFS.exe,回车继续,等到出现结束提示后,回车关闭该窗口。

9.安装完成后,可以测试一下,打开OPNET后,新建一个网络模型,Run后,如果成正常显示分析结束,则可以使用了。

实验二:创建Aloha Model一、实验目的:熟悉OPNET Modeler的project、node model、link model和process model创建的基本操作,并且创建一个the Aloha Model实例。

二、实验内容:创建一个the Aloha Model实例。

三、实验步骤:3.1 创建the Aloha Transmitter Process Model1. 打开OPNET Modeler。

2. 选择File > New>Process Model,然后选择OK。

3. 点击,创建3个状态在工作空间里。

4. 在3个状态中做下列变化,从左到右:A.右击第一个状态,改名为init ,并将其状态改为forced。

B.对于第二个状态,改名为idle。

C.对于第三个状态,改名为tx_pkt,并将其状态改为forced。

5. 向各个状态间添加关系。

设置完后,如下图:6.打开Header Block并且添加如下代码,保存退出。

/* Input stream from generator module */#define IN_STRM 0/* Output stream to bus transmitter module */#define OUT_STRM 0/* Conditional macros */#define PKT_ARVL (op_intrpt_type() == OPC_INTRPT_STRM)/* Global Variable */extern int subm_pkts;7.选择菜单栏上Code Blocks > State Variable Block,并填入下图所示信息:保存,退出。

8.右击init状态点,选择Enter Executives block,写入下面代码,保存,退出。

/* Get the maximum packet count, *//* set at simulation run-time */op_ima_sim_attr_get_int32 ("max packet count",&max_packet_count);9.右击tx_pkt状态点,选择Enter Executives block,写入下面代码,保存,退出。

10.选择interfaces > Global Attributes,并填入下图所示信息:保存,退出。

11.选择Interfaces > Process Interfaces,修改如下图所示:12.完成此进程的建立,命名为aloha_tx。

3.2创建the Generic Transmitter Node Model1.选择File > New >Node Model,然后选择OK。

2. 创建两个processor modules(即),一个bus transmitter module(即),并且如下图修改名字,创建关系。

3.打开gen的属性对话框,做下图所示修改:保存,退出。

4. 打开tx_proc的属性对话框,做下图所示修改:保存,退出。

5.再创建一个processor module和bus receiver module(即),并且如下图修改名字,创建关系。

6.右击statistic wire打开属性框,做如下修改:保存,退出。

7.右击tx_proc module,选择Show Connectivity,若如下图所示,则正确正确连接。

8.选择Interfaces > Node Interfaces。

做如下修改:保存,退出。

9. 将此模型命名为cct_tx,保存,退出。

3.3 创建the Generic Receiver Process and Node Models1. 选择File > New > Process Model,然后选择OK。

2. 画四个state transitions,如下所示。

3. 打开Header Block并且添加如下代码,保存退出。

4. 选择菜单栏上Code Blocks > State Variable Block,并填入下图所示信息:5. 选择菜单栏上Code Blocks > Function Block,填入下图代码:保存,退出。

6.右击init状态点,选择Enter Executives block,写入下面代码,保存,退出。

7. 选择Interfaces > Process Interfaces,修改如下图所示:保存,退出。

8. 将此模型命名为cct_rx,保存,退出。

3.4 创建一个新的Link Model1. 选择File > New >Link Model, 然后选择OK。

2. 在Supported link types中,照下图修改:保存,退出。

3. 将此link模型命名为cct_link,保存,退出。

3.5 创建一个the Network Model1. 选择File > New >Project, 然后选择OK。

2. 将Project命名为cct_network,并且将scenario命名为aloha。

其他步骤按照下图所示。

其他则按默认设置,知道完成创建项目。

3. 点击,弹出如下对话框,按对话框上步骤执行。

4. 点击Link Models按钮,添加cct_link,然后点击Ok关闭对话框。

5. 点击Node Models按钮,添加cct_rx和cct_tx,然后点击Ok关闭对话框。

6. 将object palette保存为cct,点击OK关闭object palette对话框。

7. 选择菜单栏中Topology > Rapid Configuration >Bus ,点击next。

然后照图修改,保存,退出。

8. 画一个接受结点,用连接网络。

9. 将此模型命名为cct_network,保存,退出。

3.6 执行the Aloha Simulation1. 选择Scenarios > Scenario Components > Import2. 选择Simulation Sequence,然后选择cct_network-CSMA,接着OK。

3. 将此Project保存。

4. 选择DES > Configure/Run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Advanced)5. 右击scenario (12 runs),选择Edit Attributes。

做如下修改:A. 点击Execution > ApplicationB. 点击Outputs >Statistics CollectionC. 点击Inputs >Global Attributes接着点击Object Attributes点击OK,关闭Simulation Sequence对话框。

6. 选择File > Save。

7.点击Running Man按钮8. 选择yes9. 结果如下:关闭对话框。

10. 选择菜单栏中View Results按钮11. 选择DES Parametric Studies12. 展开Scalar Statistics,右击Channel Throughput S,并选择Set as Y-Series。

结果如下:13. 点击show实验三:包交换网络创建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包和链路编辑器;2、学会自定义统计结果;3、熟悉节点和进程模型及其如何在网络模型中运作;4、学会评估网络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