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魏晋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魏晋清谈
——以《世说新语》为例
中文1304 钟蜀宁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魏晋清谈存在的社会背景,清谈的起源、思想内容、
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文中论述多以《世说新语》一书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清谈文化。
关键字:魏晋时代清谈起源清谈思想清谈发展及影响哲学思想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不能忽略的朝代,它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自由解放的时期,其风尚也曾为历代文人感兴趣的话题。
魏晋之际,早在西汉萌芽的世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已经是根深蒂固压倒一切而成为当日社会的核心,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更是为世族的存在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证,世族支配下的政治必然会产生各政治集团的激烈斗争。原来弹劾朝政的士人们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故东汉末年的清议转为了清谈。魏晋时代的政治是混乱的,但是魏晋时代的思想却是自由的,这使魏晋时代成为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的解放。正如宗白华所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这是在魏晋混乱政治下的充满活力的思想文化。此时的魏晋,以虚静无为为主旨的道家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这为魏晋清谈提供了讨论话题。除此之外,激烈的政治斗争导致了对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对人才的鉴别品评也是当时清谈的热门话题。所以清谈成为谈论魏晋风尚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持续了三百年左右的清谈在《世说新语》中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阐述。
那么“清谈”一词是什么时候提出,又应该如何解释清谈呢?范子烨曾在《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中提出说,清谈最早见于汉末建安时期的文献,如刘祯在《赠五官中郎将诗》中写道:“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又如曹丕在《又报钟繇书》中说:“至于荀公之清谈,孙权之斌媚,执乎嗢噱,不能离手。”从时间上看,刘诗和曹文最早用“清谈”一词,这应该就是清谈之语源。关于“魏晋清谈”的概念,我国著名魏晋文化史专家唐翼明在《魏晋清谈》一书中曾提出:“所谓‘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这是目前普遍为大家认可的关于魏晋清谈的解释。唐翼明在这个概念中从清谈的主体、内容、方式等多方面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清谈这一活动,让我们对清谈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我们对清谈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基础。
关于清谈思想的起源学术界暂时还是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贺昌群说,他认为魏晋清谈之起,在学术上盖上承东汉方术道家与老易思想之一部
分,而革弃儒家思想之一部分,其新兴之一部分,则为先秦诸子学之重光,与印度思想之流入。也就是说魏晋清谈的思想包括了方术道家、老易思想、部分儒家思想和印度佛教思想。第二种是杜守素说,他认为清谈思想与东汉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含老庄思想。第三种是孙道昇说,他认为王充的哲学思想是魏晋清谈家之思想的唯一源泉,魏晋清谈家之思想,滥觞于王充,导源于王充之《论衡》,将王充的哲学思想看做唯一源泉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化。根据唐翼明所总结的魏晋清谈的内容来说,第一种贺昌群说是相对较为全面的,但是也无法确认为完全正确的,毕竟清谈作为一种绵亘中谷三百年之久的学术思辨,它的文化渊源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这一点从《世说新语》中可以得到论证,在《世说新语》中曾提到关于老庄的道家思想,易经思想,还有由支道林引入清谈的佛教思想等多种思想的讨论,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断定清谈的思想来源于某个方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了解的清谈的思想,它的来源应该是由多种文化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成的。
清谈的发展首先从魏说起,220年曹操去世,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在魏初太和年间便是清谈的雏形期,这个时期最早的清谈领袖是荀粲,是他为清谈打开了大门,在《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裴徽善沟通义理记载荀粲与傅嘏的清谈,“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言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从时间和《世说新语》中的记载来看,基本可以认为荀粲是魏晋清谈的先驱。
紧接着是正史时代(240-249),这是魏晋清谈的第一个高潮,其中清谈士人以何晏、王弼和夏侯玄等人为代表,基本奠定了清谈的架构,从哲学的角度史称“正始之音”。在《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记载了王弼与裴徽关于无与有的辩论。他与何晏和夏侯玄等人均倡导玄学,竟事清谈,开一时风气。与此同时的竹林七贤在玄学上也颇有成就,虽然在《世说新语》中关于竹林七贤清谈的记载甚少,在栖逸第十八中第一篇文章中记载阮籍曾试图和一位得道的隐者清谈,然而隐者不应,原文为“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当时政治上的紧张导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喝酒著书,不能畅快地清谈。
在公元262年,此时曹魏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政治上的不稳定直接导致清谈在这一时间的沉寂,直到公元265年曹魏政权从历史上消失。公元265年一个新的朝代——晋代开始了。
随着晋政权的稳定,清谈迎来了第二个高潮。在西晋(265-316),清谈的代表人物是王衍和郭象,在《世说新语》中记载王衍和诸葛宏谈论义理,诸葛宏在王衍鼓励下阅读老庄成为了王衍不相上下的思想家,在《晋书》中也曾记载王衍经常手持白玉柄的塵尾进行清谈,凡是他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称“口中雌黄”。郭象也善于研究老庄,善清谈,这一点也曾在晋书有过记载。但是西晋东晋之交的八王之乱持续了十五年,战乱让清谈再次大面积中止。
在八王之乱结束后,东晋中以王导、谢安等人为代表的再次开始清谈,《世说新语》中虽未直接记载谢安、王导等人的清谈,但是记载了谢安同子侄辈的谈论咏雪的技巧,从这里可以看出清谈的影子。同时,支道林引佛理入清谈。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关于支道林剖析三乘教义的事例,“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这也印证了上文中的贺昌群说,佛教思想也是清谈思想内容来源之一。这是魏晋清谈的最后一次鼎盛时期,随后清谈开始逐渐衰落,直到隋唐科举制建立后彻底衰落,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清谈自此销声匿迹。
其实清谈在汉末之际已有萌芽,但是在汉末清谈这种学术社交活动被认为是误国,后来的三国时期虽无贬义,但也并不神圣、高雅,直到魏晋时代清谈才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知识分子之间的学术讨论活动。我们的古人从政治角度对清谈的评价是“清谈误国”,但是我们现在从哲学思想史及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魏晋三百年间,中国思想学术的演进所凭借的主要手段便是思想家的聚会——清谈。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清谈主要是剖玄析微,对我国哲学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清谈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冲击了传统儒家经学,这是春秋战国后的又一次思想上解放。而且当今我们所看到《左传》《庄子》《老子》等老庄及其他古书的注释大部分都是魏晋时期进行清谈的文人进行注释的,所以说清谈在文献方面也有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在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下,清谈有益于消弭士族各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在动乱中寻求相对安定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环境来研究哲学以及文化,为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书目:
《世说新语精粹》原著:[南朝宋]刘义庆主编:陈才俊
海潮出版社2009年版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唐翼明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年版
《世说学引论》刘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范子烨著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蒙思明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