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大致包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大致通过(秦岭)和(淮河),与一月(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北方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

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5、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交错分布的(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北部。

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而且多为(内流河)。

7、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8、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牧场和主要畜种有各具特色。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臧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的畜种。

2024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美排版)

2024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美排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北方、西北方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南方、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大致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一致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大致与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一致大致与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分界线一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北部。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面积约占全国的20% 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地形地形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六盘山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气候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位于季风区主要河流黑龙江(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黄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文特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的含沙量较大自然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林地: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林区,天然林水资源水资源缺乏,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和东线方案调水至华北地区海洋资源黄渤海渔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农业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长城以北:春小麦,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冬小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糖料作物:甜菜油料作物:花生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枣、葡萄等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 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三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其中,湘教版的八年级地理教材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球简介在地理学中,地球是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八年级地理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自转、公转的知识,还引入了地球基本理论——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并对不同板块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介绍。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地球的经纬度系统和地图制图方法,以及重要的坐标概念和符号表达法,为后续在研究地球各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时所需要的空间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中国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众多的国家。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介绍了中国地形地貌分布的基本特征。

其中包括东南沿海地形特点、中部丘陵地带和较广阔的西北高原,以及广袤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地形特点。

教材还涉及到地貌类型,包括冰川地貌和水力侵蚀地貌等。

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地球内部和大气层中一系列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如地震、洪涝、水灾、风暴潮、火山爆发等。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涉及到了传统危害天气灾害的概念和特点,还介绍了新型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威胁。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地质和气象现象的科学研究,探讨了自然因素引发灾害的原因,同时讲述了科学技术在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上发挥的作用。

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重点阐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提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环境的方针,探讨了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

此外,教材还提倡和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共存方式,通过入门式的环保教育,唤醒年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五、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海水、盐、藻类、矿物质、鱼类等。

在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介绍了中国周边海岸线、港口及海洋资源的基本情况。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污染海洋、垃圾等海洋问题的危害。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8.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耕地类型:旱地。

1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

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河北省—开滦、峰峰煤矿,迁安、武安铁矿,华北油田。

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

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八年级下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下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下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湘教版【篇一】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 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称为(可再生资源)。

4、煤炭、石油、铁矿等,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 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 几乎不可再生, 用一点就少一点, 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1、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3、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 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其中, 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4、(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用于牧业。

5、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6、(土地)是立国之本。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7、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第三节水资源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2、从时间分配看, (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3、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建水库)。

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5、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我国的(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篇二】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 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没有寒带。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西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省区。

青藏地4.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平均海拔)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陵。

二.北方地区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一)秦岭—淮河线风气候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1.6.年降水量: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800毫米以上。

意义7.作物熟制:以东。

一年两熟到三熟。

℃等温线经过的地)1月0(18.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毫米等降水量线经)800方(2充足、降水丰沛。

﹪,人口约占全国的的2040 过的地方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4)乡”。

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 5.温带落叶阔风气候分界线(5)9.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6)线(鱼和热带作物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分界线7)(10.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安岭、长白山。

洞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8界线()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8.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9)分界线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10珠江三角洲。

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界线11.两熟。

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2.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理差异南部。

豆、甜菜、棉花、谷子。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2.耕地类型:旱地。

11.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0℃>0 <1月平均气温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封冻不封冻河流封冻状况油棕源丰富。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经过★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划分了我国东部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北侧秦岭—淮河南侧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情况结冰不结冰年降水量<800mm >800mm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柚、茶叶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P4 5-8图)★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了东南半壁、西北半壁) P5 阅读秦岭—淮河线(在东南半壁划分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青藏高原边缘线(大致将西北半壁划分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主要分界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需要掌握:(1)秦岭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秦岭的阻挡作用;(2)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降水(3)青藏地区与其它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比较表格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所临海洋渤海、黄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地形特征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复杂,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主要矿产煤、铁、石油有色金属主要能源煤、石油水能经济特点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水稻、油菜主要水果苹果柑橘特色产品东北三宝等热带经济作物:橡胶、剑麻等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传统运动项目溜冰游泳传统住宅特点火炕(防寒保暖)竹楼(通风散热)知识点:北方:①主要矿产:石油:大庆(黑龙江)、胜利(山东)煤矿:山西大同、陕西神府②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③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方: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②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主要产区。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第一节岭—淮河线2、在中国地图上根据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理区域。

四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的河流有(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半岛工业区。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的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1、南方地区:指我国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区。

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1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部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最早种桑养蚕,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2 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冬小麦),油料作物为花生(山东、河南为主要产区),糖料作物为甜菜;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籽,糖料作物为甘蔗(华南、四川盆地、广西)、我国主要产茶省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3 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有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出口产品有: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畜禽等。

粮食集中产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潘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4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5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石油是第二大能源,水力资源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我国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有东部沿海的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等,长江沿岸的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等.6 我国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四大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眼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7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

铁路运输运速较快、运量较大、运价较低、适宜长途运输,主要铁路干线有”六纵(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四横(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沿海航线以福建厦门为界分为北方沿海航线(中心为大连、上海)和南方沿海航线(中心为广州、香港),远洋航线以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湛江等为据点。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 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1.(1) 地方 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 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 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 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 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 流域分界线(9 )水田与旱 地分界线 (10 )北方地区 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 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 的地理差异河流封冻状 况温度带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主要粮食作 物主要经济作 物 主要经济林 木 主食主要运输方 式民居特点(二) 四大地理区域1. 分界线:秦岭一淮河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 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3. 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 (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1. 位置:秦岭一淮河以北, 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 安岭以东。

2. 面积和人口 :面积约占全 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 .3.地形:以平原和高 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 风气候5. 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6. 商 疋岭、长白山封冻8. 年降水量:400-800作物温制、长温以北一年 长城_ ,润地区小米玉米、 大豆、甜菜、棉毫米苹果东柿—兖州 枣利油田、招远金矿 ―平顶 、与河南省 甘田O 公路安 ~ 、坡度 14. |工业区:东北重丄业区、 京津唐丄业区和山东半岛 工业区。

15. 工业中心:太原、郑州、 西安、兰州等。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 洛阳、幵封。

.南方地区I. 位置: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 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 % .人口约占全国的55 % .3. 民族:本区拥有 30多个 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 最多的省区。

4.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 南丘陵。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分布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地区北方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东北是XXX麦,华北是冬小麦南方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特色花生和大豆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油菜子甜菜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华南黑龙江、吉林、黄河流域的主产区。

是热带经济作内蒙古、新疆物基地:椰子、XXX、咖啡甘蔗棉花长江流域新疆长绒棉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棉花长江流域是油华南、四川盆地菜子最大产区,和广西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畜牧业漫衍:农耕区畜牧业的家畜占主要(80%)两类畜牧地区分布地区主要畜禽种类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新疆细毛羊、XXX水草肥壮,畜牧业历史悠久。

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藏绵羊、藏牦牛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四川、湖南、河南、生猪、鸡、鸭、鹅等农耕区饲料丰富养殖业江西、江苏二、影响农业的身分:气候、地势、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量体裁衣: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工业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革: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本地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精选全文完整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走向和流向:均为 东西 方向 通过的主要行政区: 甘、陕、豫、皖、苏 ① 1月0℃ 等温线经过此线② 8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此线 ③ 旱地与水田 的分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的分界线⑤南方与北方 的分界线⑥ 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 的分界线⑦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分界线 (参考课本第77面表格)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界线:秦岭-淮河、400mm 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概况:位置、范围、面积见书了解地形:平原、高原为主(尤其平原广阔)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土壤:东北平原的黑土和黄土高原的黄土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温带水果:苹果等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地方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旅游资源:名胜古迹众多,如古代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资源丰富 煤:山西最多,有我国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矿产资源 石油:五大油田-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等工业: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环境问题: 华北的旱情、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概 况 : 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范围、面积略地形:西高东低,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主要地形区) 自然环境 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景观:平原地区有典型的 南国水乡特色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农 业 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热带作物基地: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丰富 锡—云南个旧 锑—湖南锡矿山 铜—江西德兴 资源丰富钨—江西大余汞—贵州铜仁 铅锌矿—湖南水口山旅游资源:云南能源资源:水能核能(核电站)工 业: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以 藏族 为主(信仰佛教)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 高寒珍希动物的保护:藏羚羊、雪豹、野驴河流源头环境的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农业生产条件:低温,光照强、温差大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农业主要分布区: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聚宝盆”,有丰富的 钾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太阳能(空气稀薄)、水能、地热能(板块交界处)等丰富旅游资源:拉萨的 布达拉宫 是藏传 佛教 圣地公路:以拉萨为中心的 新藏、青藏、川藏、滇藏、中尼 公路青藏铁路 (北段:西宁-格尔木 南段:格尔木-拉萨)航空:以 拉萨 为中心的航空网范围、略2/3,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地形:高原、盆地为主(新疆“三山夹两盆”)气温:温差大(气温变化剧烈),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从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主要自然特征: 干旱 分布:内蒙古大草原、天山牧场、河西走廊 牧业 问题: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页脚内容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3.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鱼米之剑麻、矿产资湾日月潭等四.西北地区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10.古草原、11.矿,12.短缺。

14.1.金山—西部。

2.的25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2)东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

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

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1)—(2械、足发展。

(3油田。

(4世纪90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8.辽中南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运输。

(2)主要工业部门:沈阳—机械工业、鞍山和本溪—钢铁工业、抚顺—石油化学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地理概况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面积:陆地面积1104平方船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航空: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1.旅游业: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2.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每年有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在此举行。

3.国际信息中心:香港拥有先进的电信系统,是重要的国际信息中心。

香港的报业、电视、广播、出版、邮政都很发达,4.产业升级(1)20世纪60~70年代:制造业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珠江三角洲等地大规模转移,香港制造业的地位不断下降,而房地产、贸易、信息、金融、旅游等行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3)目前:香港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钟表、成衣、玩具、食品、首饰等。

现代服务业已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成为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地理概况1.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毗邻珠海经济特区。

2.范围或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人口分布:澳门半岛集中了澳门的大部分人口,澳门半岛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地。

4.二.120特色,2.门400名。

3.降。

(2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珠江三角洲的成因: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江三角洲”。

2.位置及重要性: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3.地形:以平原为主。

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发展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充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6.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组成:该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7.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1)政策条件:国家政策优4.主要城市及发展(1)广州:①广州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②广州是着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③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④广州长期作为外贸通商口岸,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家航空枢纽。

⑤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2)深圳: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珠海:珠海位于珠江口西侧,南邻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会展、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5.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6.上海港: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

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各港口第一位。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2.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3.浦东新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1.②苏州:地。

2.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中国丝都”。

杭州是着名的旅游观光城市,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境内,南至宁波市慈溪境内,跨越杭州湾海域,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大桥的区域合作与交流。

)②宁波:宁波隔杭州湾与上海相望,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

3.区域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一.城市群概况1.位置:长株潭三市位于湖的交通运输加强了三市之间的联系,加强一体化建设,把各自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2.建设“两型社会”的措施:长株潭城市群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制定了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地形:地形特点:以平原山地为主。

地势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河流及流向: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大多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均属海河水系。

3.气候类型及特点:北京属多年的建多的城6处世5.城市职能:北京是中国首都,是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三.城市建设成就1.城市建设: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2.交通运输枢纽:北京城市仅供个人学习参考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