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8篇)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2、回忆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过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1、默读议花生部分,出示默读要求:(1)勾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2)勾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

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赞花生(1)指名朗读7—10段,想一想:大家议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父亲的观点是什么?(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并回答: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3)感受花生的可贵品质。

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通用10篇)

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通用10篇)

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落花生》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

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

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分几局部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2、指名说板书种花生过收获节3、课文就这两大局部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不长,但是这篇*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身的*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一)1、下面俺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怎样知道*哪一局部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点呢?3、对。

重点段俺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俺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学默读。

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俺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俺们就重点学。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6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6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6篇)五年级《落花生》优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五年级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统计讲评)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主角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状况。

4、提名四人分主角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主角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主角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

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

(发挥想象,踊跃发言)2、名字能够言志,亦能够证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

落花生的教学设计篇二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花生》教案(通用20篇)

《落花生》教案(通用20篇)

《落花生》教案(通用20篇)《落花生》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板书课题、落花生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认识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父亲的话(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七、讲读“我”的话1、什么叫只讲体面?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小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落花生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落花生》教案篇2【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落花生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师板书课题:19.落花生(齐读课题)二、作者介绍:许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

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

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过度: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落花生”是他的笔名。

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了解大意,理清结构1.学习生字词亩尝吩咐茅榨榴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落花生》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开辟爱慕(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买种种类种田种地黄种种植(“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应该答应应有尽有供应随机应用(“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通过完善的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评估工具和评价标准,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确保课堂进度的合理性和紧凑性,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这篇课文的内容是:(1)介绍一种物品( )(2)记一件事 ( )(3)写一处景物 ( )(4)描写几个人物(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落花生是他的笔名。

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2、学习学习提示。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悄悄奉献的品质;概括课文中心,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培育同学观看思索的力量,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练习依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有名散文《落花生》。

板书:落花生。

一提起花生,我们就会想起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来,说真的,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抓一把往口里一嚼,立即便会香气四溢,吃着花生,那真是满口生香,吃完了花生,那真是回味无穷啊。

在许先生的笔下,花生不仅具有令人心动的美味,更具有一种独特的品行,那么,花生究竟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行呢?请听录音:二、分析课文。

〔一〕录音播放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索:1、大家听到的是课文的第几部分?你能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吃花生、谈花生〕2、“实在很难得”。

你是怎样理解的?〔让同学自由发言,老师引导:父爱的宏大,参与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友爱我们的详细表达。

〕3、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分角色朗读、听录音中的角色对话等,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快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廉价〕5、理解“廉价”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珍贵之处在什么地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行?〔不求虚名、悄悄奉献〕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

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行,用意是什么?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

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的用“成熟”造句。

《落花生》教学设计(最新13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最新13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最新13篇)《落花生》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七个,其中“榨、榴”注意读准确,重点正确书写“茅、榨、榴”,特别注意“榴”的变音。

这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课标表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写字的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对“议花生”这一部分的详写,及花生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式。

【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终结性评价)2.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2;(过程性评价)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及课下完成评价单第三题,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的话语,评价目标3。

《落花生》教案(优秀10篇)

《落花生》教案(优秀10篇)

《落花生》教案(优秀10篇)落花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教案(通用3篇)

落花生教案(通用3篇)

落花生教案(通用3篇)落花生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同学懂得不要只讲风光,只求外表美,应当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育同学借助详细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技能。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竟然、成熟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珍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预备:投影仪,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读课文,自同学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揭示课题,理清思路简介生平,理清课文线索,明白思路。

板书课题,提问题: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可以有几种写法?让同学思索,争论。

①介绍花生生长周期,特点,描述花生外形、用途等的说明文;可以落花生为线索,通过写事,来揭示某一种道理。

②介绍。

二、质疑回答同学回答后,老师设悬念,引导同学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次写的?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次写的,来揭示做人的道理。

三、自同学字、词,读准多音字1、同学按肯定的自学方法自同学字、词。

开拓〔p@〕榨〔zh4〕油喜爱〔m〕〕。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在课文中理解词义;通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和常用词语。

2、检查同学掌控状况。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和课后读读写写中常用词语,让同学认读。

②说说简单错的字,区分:辟与僻;慕与暮、幕、墓。

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④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读后说说哪个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大家争论。

四、指名读课文,把握段意,明白重点概括段意:①我们姐弟几个在我家后园的半亩空地上种花生,几个月后竟然收获了。

《落花生》教案(精选9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9篇)

《落花生》教案《落花生》教案(精选9篇)《落花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六个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以及查资料、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正确抄写第十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4、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

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实践,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体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逐步培养边观察边感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

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花生最可贵之处,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

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启示,尝试着写一写。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借以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

三、教学策略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自主学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设置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多种表达手法,学会观察即生活、思考即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1、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我们来听听这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落花生课文教案(精选10篇)

落花生课文教案(精选10篇)

落花生课文教案落花生课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课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生课文教案篇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落花生》一文正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范本,因此,本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重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花生的图片,搜集关于作者许地山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2.搜集关于花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PPT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

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篇以趣味谜语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花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暗示课文主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落花生》教学设计(4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4篇)

《落花生》教学设计(4篇)落花生的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

)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

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

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3、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花生(实物),生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植物。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根根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2、出示花生实物,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又叫落花生。

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

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

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作者以“落华生”作为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二、复习生词。

出示词语:吩咐、常常、便宜,石榴,收获、榨油、爱慕、分辨、体面。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哪几件事?2、指名回答。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四、再读课文,抓重点内容,感悟做人的道理1、课文先写了什么?(种花生、收花生)在哪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来。

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导读好多音字:空地,买种,翻地,播种。

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

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精选14篇)语文课文《落花生》教案篇1一、说教材《落花生》一文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通过介绍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同学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竟然”、“榨油”、“廉价”、“喜爱”、“风光”、“叮嘱”、“辨别”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悄悄奉献的品行,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悄悄奉献的品行,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二、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本课通过采纳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同学对`课文中花生品行的学习,使同学深刻熟悉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纳多种新奇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由于课文采纳到借物喻人的写法。

为了让同学通过学习花生形状不美却很有用的熟悉,我特意采纳这一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同学对新内容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

使用讲授法是由于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老师要讲解,这样同学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同学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

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

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口头表达力量。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老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教导,指导同学学习,培育他们的独立思索力量和探究力量。

《落花生》教学案例(精选12篇)

《落花生》教学案例(精选12篇)

《落花生》教学案例(精选12篇)《落花生》篇1背景说明:《落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文章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生动地描述了花生不同于其他果实,从而启发做人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实实在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案例描述:师:今天,看到同学们这么精神,老师真高兴。

送你们两幅画:梅花和竹子。

{出示梅、竹图}师:梅、竹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它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出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出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学生齐读}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接触这一写作方法。

在学完本课后,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小练笔是这样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不难看出,教材编排的意图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标,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案例描述:师:学完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花生虽然外表并不好看,却很实用,做人也应该像花生那样,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出花生的这一品格的?生:采用对比的手法。

师:能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来谈一下?生:(生读文)作者在这一自然段是拿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作比较,突出了花生的品格。

落花生的语文教案精选六篇

落花生的语文教案精选六篇

落花生的语文教案精选六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当的进展,通常大家都会打算一份教案来协助教学。

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沟通,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当怎样写呢。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落花生的语文教案精选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落花生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静默奉献的品行,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风光,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1. 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 这节课我们接着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珍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尽然”收获了?(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尽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探讨:(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意外在的漂亮,而有内在的珍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静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索(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2)你怎样理解“风光”?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行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当做怎样的人;父亲教化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行,注意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花生》教学案例
背景说明:
《落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文章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生动地描述了花生不同于其他果实,从而启发做人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实实在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案例描述:
师:今天,看到同学们这么精神,老师真高兴。

送你们两幅画:梅花和竹子。

{出示梅、竹图}
师:梅、竹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它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
[出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
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
[出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学生齐读}
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知作者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接触这一写作方法。

在学完本课后,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小练笔是这样的: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不难看出,教材编排的意图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标,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案例描述:
师:学完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花生虽然外表并不好看,却很实用,做人也应该像花生那样,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出花生的这一品格的?
生:采用对比的手法。

师:能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来谈一下?
生:(生读文)作者在这一自然段是拿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作比较,突出了花生的品格。

师:你真会读书!而且很会思考!
生: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我觉得作者主要是想通过苹果、石榴、桃子爱炫耀这一特点反衬出花生的默默无闻!
师:谈得真深刻。

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突出花生品格的?
生:是通过对话描写!
师:你们发现了吗?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写让人读来感觉很亲切。

生:没有深奥的语言,浅显易懂。

生:对话你一句,我一句,层层推进,进而揭示文章主旨,非常有头绪。

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怎样写好对话又能表达自己所要表述的内容呢?
生:我觉得像作者那样,对话应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

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还应该注意与对话人的意思的衔接。

师:对话是互动的,因而应该顺着前面人说的话接着往下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生:写对话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的说话格式,可以使文章不呆板。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课文在描写对话时也是这样做的。

有的把“说”字放在人物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还有的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这样看起来形式就比较活泼了!
师:我们来试着练写一下好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生:默默无闻的小草。

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生:不畏严寒的青松。

生: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

师:现在请你们自由结合,分组讨论。

要求针对一种事物,分角色对话,谈出这件事物的特点。

(学生兴趣盎然地自由分组,对话描述物品的特点及内在品格。


师:把你们刚才对话的情景写下来好吗?(生动笔练写。


课后的小练笔并没有让学生去模仿作者的写法完成对一种事物的描写。

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

而且从纯写作的角度分析,这篇课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对话描写。

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二者合二为一呢?把原来的题目具体化,让学生用几个人对话的形式写一种事物,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课文,学课文,自己设计谈话场景,于是小练笔便变得简单可行了!
在练写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口语交际中谈话的基本要点:一是前一个人说过的意思,后一个人不能重复,而且要补充前面的意思,随着对话的进行,意思表达得越来越充分。

二是后一个人接前一个人的话,也是从意思上接,不岔开话题去说别的事。

做到这两点,说话才不会罗嗦,意思也就连贯了。

这不仅对写作文,就是对平时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好处。

阅读和写作如何相结合,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我们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

我觉得教师应该吃透课文内容,抓住文章写法中的重点之处引领学生仿写,使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范文作用,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