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 杜牧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题乌江亭》比较
杜牧王安⽯李清照《题乌江亭》⽐较杜牧王安⽯李清照《题乌江亭》⽐较原⽂:叠题乌江亭①王安⽯有战疲劳壮⼠哀,中原⼀败势难回。
江东⼦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来③?译⽂: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常的悲哀,中原⼀败之后⼤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卷⼟重来?疑难点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兵败⾃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诗,表现了王安⽯对项⽻失败的看法。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胸襟不够宽⼴,如果项⽻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重来。
⽽王安⽯则根据⾃⼰的理解,认为项⽻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弟还在,项⽻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弟卷⼟重来,以为他们不⼀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咏史诗。
“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刎之处。
项⽻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兄,羞愤⾃杀。
这⾸诗针对项⽻兵败⾝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普通常识,并暗⽰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
项⽻遭到挫折便灰⼼丧⽓,含羞⾃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呢?“男⼉”⼆字,令⼈联想到⾃诩为⼒能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羞愤⾃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地⽅千⾥,众数⼗万⼈,亦⾜王也”的艺术概括。
杜牧古诗词《题乌江亭》PPT
感谢聆听
——主讲人
诗词内容
本部分包括诗词、关键字词解释、诗句翻译,是古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 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少能诗文
十几岁时,杜牧就将兴趣与时事相结合,为《孙子兵法》 做注,并理论联系实际,给讨伐藩镇的领导出谋献计,大 获成功。 二十三岁时,杜牧写下名震天下的《阿房宫赋》。至今, 学生们还在背诵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二十六岁时,杜牧参加科举考试,以第五名的名次,金榜 题名。 杜牧天生就有女人缘,而他也同样钟情于女人,他用他的 才华,将女人写进诗中,他赞美女人“娉娉袅袅十三余”; 他怜惜女人“落花犹似坠楼人”;他将女人融入历史“铜 雀春深锁二乔”…
张好好
进士及第后,杜牧在自己的上司——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家中,邂逅 了年仅13岁的张好好。张好好是乐籍的一位歌女,她年轻貌美、色 艺双绝,杜牧当时还是一个单身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可是,张好好出众的才貌同样吸引了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他利用 手中的权势将张好好纳为小妾。而在别人屋檐下觅食的杜牧只能临 渊羡鱼隔山空好音。 没想到,几年后在洛阳又遇张好好,此时的她已被沈述师抛弃,沦 落到以当垆卖酒为生。当年风姿绰约的女神成了“卖酒女”,美人 风姿不再,造化弄人,杜牧深为唏嘘同情。感慨之下,他写下长篇 五言诗《张好好传》。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 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 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 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 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 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 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 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 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杜牧的古诗词全集加上译文
杜牧的古诗词全集加上译文杜牧的诗全集加上译文11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杜牧的诗全集加上译文21遣怀杜牧〔唐代〕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江湖一作:江南;纤细一作:肠断)想当年,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专爱那纤细的腰身能在掌中起舞,婀娜轻盈。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到头来,只落得青楼楚馆内一个“薄幸”的声名。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3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安登高杜牧〔唐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题乌江亭写作背景【唐】杜牧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 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预料。 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 辱。 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写作背景:
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
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 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 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 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
《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
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 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项羽(史书)是力能 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 项羽不仅武勇出众,还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 歌》。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 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 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 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题 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未可知。
解说:
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
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
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 说不定还能在整旗鼓卷土重来。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 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 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不可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
上船渡江吧!”
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我,渡江还有什么意
思呢?何况,当年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江东子弟,
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 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 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
题乌江亭 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杜牧《题乌江亭》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包羞忍耻就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据说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尽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实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船等待,曰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肢王也。
愿意大王急渡。
今独臣存有船,汉军至,无以涧。
’项王苦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并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到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为于心乎?’······实乃自尽而死去。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指大丈夫能屈能伸,理应承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利以后,整顿以期一触即发。
【白话译文】胜负这种事就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就是就可以出众的人,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就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肢王也”的艺术归纳。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杜牧的《题乌江亭》阅读答案
赏析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要求:1.简单描述诗歌的前两句所叙述的事情。
2.说说这首诗和上面说选杜牧的哪首诗的风格最接近?
3.赏析诗歌的后两句,并体会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和下面两首进行比较)
相关链接
王安石:《题乌江亭》: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答案:
古诗阅读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
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杜牧《题乌江亭》PPT
翻译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 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 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写作背景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 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 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 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 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 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感谢聆听
——主讲人
成就综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 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 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 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 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 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 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这样, 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 弟”“卷土从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评、讽刺之余,又 表明了“败不馁”词、关键字词解释、诗句翻译,是古诗词的重 点内容。
原文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 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 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翻译
题乌江亭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一首关于:励志的诗翻译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题乌江亭
• (河一参废2春步)考,李色描:抒诗,写(发以二 汴了1描)句 水对写李就 春隋为诗春 色王主重色的朝,在常典衰触通在型亡景过、代和生叙豪表对情写华─物。汴不─是一河再隋人句春。堤非正色三柳的面和、色感重隋四来慨笔宫句抒。写的进写皮汴荒诗 感看慨似。为皮汴诗河以洗议刷论“为罪主名,”欲,夺实故则予巧,妙虽地用对了亡翻国案之法君,进 实行际了上强只烈为的大斥运责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 罪反倒更加坐实了,角度独特。
•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 明。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 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 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 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 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西施 罗隐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三、四句运用对比、反问。
• 通过吴、越兴替史实的对照,表达作者对 历代亡国者推诿责任的痛恨,对真正祸国 殃民者的痛恨。
• 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 题乌江亭秒懂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乌江亭,顾铺十里长云外,江上春风生,桃李芬菲,苍茫有归客。
翠色手亲自,寥寥鱼玲玲。
别字史人间,独倚西江冷〖一〗。
漠漠自云北,涛涛任沙东。
而我羡真不悦。
忘南以求西,欲为英魄凤。
侍郎怀庙堂,益若情兰倾。
不糊枣、不寒杨,远芳侵别京。
甚哉乎君子,悬托传世情。
天下苍茫,何时会相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翻译的作品,原作是苏轼的《题乌江亭》。
杜牧将苏轼的诗意翻译成了以汉字编写的纯文字,通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原作中的情感与意境。
首先,杜牧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乌江亭的景象。
他描述了乌江亭的位置相对于顾铺的距离,以及江上春风的感觉。
接着,他用几个简练的词语描绘了周围的桃树和李树花开的美景,以及茫茫大地上游子归乡的情景。
在第二段,他使用了“翠色手亲自,寥寥鱼玲玲”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对远方故乡、亲人以及渔家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简单的描写,将诗中的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杜牧写到自己远在北方,沙漠广袤,却心系南方,渴望回到家乡的愿望和决心。
他希望以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展现英勇与美丽。
接着,杜牧用深情的语言将忧国忧民之情与对自己清官志向的期待结合在一起。
他表达了对神圣职责的思考,以及自己对乡土情怀的思念。
最后一段,杜牧以感慨之情表达了对世道混乱的忧虑,同时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他用“天下苍茫,何时会相见!”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杜牧通过诗意的翻译,再次展现了他对苏轼原作的深刻理解和创造力。
他用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将苏轼的诗意翻译得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这样的翻译方式,使得他的诗词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上内容为模型生成,故与原文、诗词原意有所出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乌江亭》杜牧
杜牧的《题乌江亭》是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白话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
如项羽愿重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
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
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
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拓展阅读:杜牧其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家。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
与并称“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