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化学物质--碳和碳化合物-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初三学
科化学版本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
课程标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碳和碳的化合物
编稿老师洪响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王慧姝
一、考点突破
课标扫描考点展示常考题型分值
知道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题、实验题1~5分
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
性质和用途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和用途
选择题、填空题1~2分
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
影响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选择题、填空简答
题
1~2分
自然界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选择题、填空题1~2分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碳单质的还原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难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区别;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
碳的
单质
金刚石、石墨
的物理性质
及用途
碳的
氧化物
化学性质:可
燃性和还原
性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取
用途
对人类生活和
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的碳循环
木炭、活性炭
的吸附性
CO2
CO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例题1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思路导航:此题是一道CO还原CuO的实验题,在该实验中,CO夺取CuO中的氧元素生成CO2,即CO发生
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根据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实验过程中,剩
余的CO随CO2进入锥形瓶中,但CO不能被石灰水吸收,若直接排入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根据CO的可燃性,
实验中将其点燃用于加热,既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答案:D
例题2现有21. 2 g碳和氧化铜组成的黑色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中,高温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把生成
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结果生成10.0g白色沉淀。则黑色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 5.7%
B. 94.3%
C. 75.5%
D. 75.5%或94.3% 思路导航:设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y 。
g
2.1%10010012
g 0.10x =⨯⨯=
↑++2CO Cu 2CuO
2C 高温
12 160
1.2 g y
g 2.1y 12160=
解得y=16 g
因为m (C )+m (CuO )=1.2 g +16 g =17.2 g <21.2 g ,则有4 g 固体剩余。 讨论:当剩余的4 g 固体为碳时:
当剩余的4 g 固体为氧化铜时:
4g 16g
w(CuO)100%94.3%21.2g
+=
⨯=
答案:D
例题3已知X 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 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 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 、Y 、Z 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 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Z 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X 、Y 都含有______元素和_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请举出X 、Y 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航:根据CO 燃烧能生成CO 2,CO 2通过灼热的碳层又可生成CO ,CO 2与石灰水反应能转化成CaCO 3,CaCO 3与稀盐酸反应又能生成CO 2,再结合题给信息,即可确定X 是CO ,Y 是CO 2,Z 是CaCO 3。CO 和CO 2都是由C 、O 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例如,从物理性质来看,CO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而CO 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从化学性质来看,CO 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有毒性,不能与石灰水反应,而CO 2没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能与石灰水反应,没有毒性。
答案:(1)CO (2)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3)碳 氧 CO 有毒,CO 2无毒
例题4 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 (2)C 的化学式为,D 的化学式为,由此推出固体B 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 显蓝色,则溶液A 的溶质的化学式为,说明样品中含有,则证明猜想成立;如果溶液A 无色,则证明猜想成立。
思路导航:这是一道确定反应后的固体成分的实验探究题,考查了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操作、物质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结合给出的前三种猜想,可知猜想IV 应为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木炭。(1)从溶液中分离出不溶性的固体物质是用过滤的方法,溶解和过滤时用到的共同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2)根据气体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其为CO 2,说明固体B 中含有木炭,根据黑色固体D 与稀硫酸混合得到蓝色溶液E ,可知黑色固体D 为CuO ,由此可推知固体B 中还含有Cu 。(3)如果溶液A 显蓝色,则溶液A 的溶质为CuSO 4,根据样品粉末与稀硫酸混合得到溶液A ,说明固体样品中含有CuO ,证明猜想IV 成立;如果溶液A 为无色,说明固体样品中没有CuO ,证明猜想III 成立。
答案:猜想IV :木炭 (1)过滤 玻璃棒 (2)CO 2 CuO C 和Cu CuO+ H 2SO 4=CuSO 4+ H 2O (3)CuSO 4 氧化铜(或CuO ) IV Ⅲ
例题5()工业上用“碳捕捉”技术将CO 和CO 2混合气体中的CO 2捕捉并回收CO ,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 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进行。将NaOH 和CaCO 3分离的操作是;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捕捉到的CO 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思路导航:此题是以“碳捕捉”技术为背景而设计的一道流程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示中的转化关系。由图示关系可知,CO 2首先在“捕捉室”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接着Na 2CO 3溶液与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