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形态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二 中学写作课程形态 What 写什么 How 怎么写
Why 为何写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写什么
阐述课文 学 术 性 的 实 践 活 动
表现生活 (an extra)
处理日常 工作和事物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怎么写
写作教材 对话 阅读教材 文本
写(锁)
第三部分 本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本研究的构想及框架
微观操作(第五六章)
中观策略(第四章)
宏观理念(第二三章)
第三部分 本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本研究的方法及其论证框架
1.
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问题的提出——研究发现——制定策略——实践检验”
1.
第三部分 本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4.
“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文化环境 ;
行动研究(推介活动) 。
一、“新读写结合”观
读 写
具 体 知 识
共 享 策 略 知 识
具 体 知 识
读写结合双向交流模式图
二、“新读写结合”观的表现形式

针对四类“选文”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 ;


读与写的关系框架(三种逐渐深化的框架建构) ;
“新读写结合”观的两种取向
以学为主 读写结合
从“述而不作”到“述而能作”
本研究的不足

理论探讨还不够深入; 个别语言表述,显得随意了; “新读写结合”观遭遇的困境 ……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 !
1.措置不当及矫正教学实例1:“图 表”写作的意义:
俄国作家契科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小职员之死》,课后的 “学习建议”分“阅读”和“表达”两类题 ▲ “阅读”题是:1.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戏之初作者写他 “感到无比幸福”有何用意?2.比较“小职员”几次道歉前 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思考他最终郁郁而死的原因。 ▲ “表达”题是:1.课文最后一段写切尔维亚科夫“来到街 上,步履艰难地走着”,请你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理感受, 请你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2. 措置及矫正教学实例2:“样本”误用为“用 件” 美国登月宇航员鲁斯· 坎贝尔的文章《可爱的地球》, 是一篇科技小品文,课本的“练习”设计: ★“阅读”题是:1.安德森上校说地球是一个“微小、 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 与太阳系的其他星球相比,哪些特点决定了地球 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表达”题是: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更 多地了解它。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适当参考相 关资料,为地球写一份“自我介绍”。



教师总结,能引起学生反思与分析(或曰批判性) 的阅读,需要一种对话的碰撞与思维的火点。由 此,本人总结如下: ☆阅读“完整版”,“倾听”作者真实的“言 说”,分清 “编者言说”与“作者言说”之间的 差别,打破教材的神话,为学生能进行真正的反 思与分析(或曰批判性)的阅读铺平道路(教材 选文大多为“删减版”)。 ☆传统的“字面的理解”教学,不能占领整个课 堂,应有适宜的反思与分析,适宜的探究性写作。 学完本文,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删减” 会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深入“原 版”“活”的文化氛围之中,会真实地体验作者 的“意图”,会感受到更加“波澜起伏”的内容 所透露出的文化意蕴。

“复述”样本:


深秋的寒意阵阵袭来,凋零了季节,也凋 零了那份心情。荷花怜惜着最后的一缕残 香,竹席也浸透着一份冷清。 一排又一排的大雁渐渐消失在夕照的暮色 之中,可是没有盼来丈夫的信。月儿从远 方也慢慢升起,照明了这座孤楼,却照冷 了斯人的心。
“复述”的意义:


阅读文学作品,实际是一种形象或情景再现,而 写作只是完成了这种再现,因为阅读绝非单个的 字词,或者所谓的好词好句的再现。 人“生活在他人话语世界里……以掌握他人话语 开始……以掌握人类文化终”,每一个表述都充 满了他人的话语,注入了另一个表述的回声和对 他人的回答,而且“这些他人话语还带来了自己 的情态、自己的评价语调,我们对这一语调则要 加以把握、改造、转换。”(巴赫金)

▲“减法”(“摘要”):理解思想或 读懂
1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月球、金星、火星要强 得多。 2地球不仅有气温变化,而且有大气层。 3地球有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4地球旋转的速度一天24小时。 5地球的重力强。 6地球上的气候有变化。 7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特点。
▲“加法”:体味用词的佳妙
“我眼中的范进”稿二:

归根结底,范进在我眼里不过为一个可怜、可悲 又可笑的人。自年轻时就年年赶考,前后二十余 次却连秀才也未中。年过半百时终于进学,却还 要整天被杀猪的老丈人教训和辱骂,毫无尊严可 言。身为一介文人社会地位却如此低下,对此我 们只能抱有怜悯之心。饱读圣贤诗书,家里却一 贫如洗。只有在老母的指使下才能慌乱地抱鸡出 去卖,但是连鸡也卖不出去,实为一介可悲的 “可呆子”。得知自己中举后,立刻变得疯癫起 来,读书人端庄、儒雅的体态被神志不清、狼狈 不堪的形象所取代,又令人感到滑稽可笑。融可 怜、可悲、可笑为一体,这便是我眼中的范进。

1.确定学习目标
《花脸》的写作意图与原文《花脸》的写作 意图。 2.解决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支架性的知 识)

教师也展示了冯骥才先生自己确实在 “喜爱传统文化”方面所说的一些话语: 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都 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 无息的死去”,“如果还不进行抢救,再 过二十年,中国一半的民间文化将化为乌 有!
解 释
评价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
评论性写作,主要指文学评论或文艺评论。
探究性写作,主要包括综述、读后感、调查报告、研究性小 论文等。
知识与阅读技能、写作类型的关系框架
文本类型维度 阅读技能维度 理解 解释 评价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 ○
(知识维度)
定篇(主题知 积累性写作、学习性写作 评论性 识和形式知识) 模仿性写作 写作★ 例文(形式知 积累性写作、学习性写作 识或写作知识) 模仿性写作 ★ 样本(主题知 积累性写作、学习性写作 识、形式知识) 模仿性写作 ★ 用件(主题知 积累性写作 识) ○ ○ ○
本研究的价值
1. 2.
为“读写结合”的研制提供学理依据和策略参考; 引导教师反思读与写这两个学习手段,从而深刻领会语 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 试图扭转语文课程读与写分离的现状,努力实现学生读 写双赢的理想目标。
3.
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 2.
“新读写结合”观 ; “新读写结合”观的表现形式
3.

气温、大气层:值得夸耀、冷热宜人、美妙、恰到好处、美好 斜轴、四季变化:人人称道、可喜的
旋转、昼夜更替:幸运、刚好合适、热烈赞成、恰到好处
可爱的
可爱的 重力适中:足以相抵、相信、很有价值 气候变化:好 运转不停:乐土、不容抹杀
3.措置不当及矫正教学实例3:针对 “用件”的探究性:
六年级(第一学期)冯骥才的《花脸》中的“学习建议”设 计,是较为典型的“用件”“用”得浅近或不当的例子, 即“用件”的“探究性”不足: ★“阅读”题:1.想一想,“我”为什么最喜欢花脸,尤其 是那个被称为“关老爷”的花脸。课文先写“花脸”的外 貌,再写“我”的感觉,然后叙述舅舅讲关云长的故事。 这样由外貌到具体事迹,逐步加深了“我”对“花脸”的 理解,也加深了“我”对“花脸”的爱。在课文中找一找 描写这个认识过程的句子,并用线画出来。 ★“表达”题:1.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5回和第27回。在这些故事中,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一段?有兴趣的话,不妨举行一次 “关公故事会”。

1.
国外“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读写结合”形态研究:历史与现状 “读写结合”的方式:以写作介入阅读为主 国外母语教材编制及教学特点:读与写的巧妙结合 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多读比多写更有效
2.
3. 4.
第二部分
中外“读写结合”研究现状
“读”与“写”及“结合点”三者的关系模 式
“结合点” (钥匙)
读(锁)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为何写
写而学 writing-to-learn 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而学 reading-to-learn
第二部分

1. 2. 3.
“读写结合”研究现状
国内“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读写结合”的方式:以模仿性写作为主 读与写之间的“结合点”:钥匙功能 “读写结合”的理论:“迁移理论”与“图式理论”
“样本”与“模仿性写作”之间的关系模式
例 文

学 习 性 写 作
“例文”与“学习性写作”之间的关系模 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i
定篇
评论性 写作
“定篇”与“评论性写作”之间的关系模式
用件
探究性写作
“用件”与“探究性写作”之间的关系 模式
三、“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文化环 境
文体分析
作者
读 者
写作共同体
四、深化了行动研究的水平
学生1的“表达”内容:
学生2的另一种“表达”内容:
“图表”写作的意义: 这种“表述”显然有可谓“一图胜千言” 的效果,即图表具有直观、一目了然的 优越性,是其他载体难以具备的。 图表也是诸多“文本”中的一种,用图 表进行“写作”,在国外中学写作中是 常规要求。 学生用图表进行“写作”,会形成这样 的看法:图表不仅省却了许多文字的记 述,而且有时会比文字记述更形象、更 直观地显现事物的全貌。
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 究
答 辩 人: 朱建军
指导教师:倪文锦教授
答辩时间:2010年5月24日
主要内容

研究的缘起


“读写结合”研究现状
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本研究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语文课堂教学形态:读与写教学分离

写作课程形态
第一部分 论文研究的缘起
○ ○

探究性写作 ★
“新读写结合”观的两种取向
“新读写结合”观 的两种取向
写作种类
培养目标
写作介入阅读(以写 积累性写作、模仿性写作、学 促读,读是目的) 习 性写作、评论性写作、探究性 写 作 阅读介入写作(以读 促写,写是目的) 模仿性写作、探究性写作
指向阅读目标
指向写作目标
样 本
积累性写作 、 模仿性写作
四级阅读技能目标与四级写作技能目标大致的对应框架
阅读技能目标
理解
写作技能目标
包括重写、缩写、翻译、摘抄、概述、摘要、 提要等,以及套用、仿写、改写、扩写、续 写等; 对写作知识点或某一规则的演练和学习以期 掌握这些知识; 主要指文学评论或文艺评论。。
解释
评价性(批判性) 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主要包括读后感、综述、调查报告、研究性 小论文等,如传统的“引”。。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写作改变阅读1:深化读书笔记
学生读书笔记(吴敏君): 答1:上片写了红藕、荷花、竹帘、用木头 制成的小船、锦书、鸿雁,西楼。 答2:上片写了秋景的红藕、玉簟秋、鸿雁、 皎洁的月光,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生活的渴望和爱的执着。 答3:上片写了秋天凋谢的荷花,有凉意的 竹席,排着队伍飞行的鸿雁,和西楼上皎洁 的月光。提高这四种景物表达了诗人别后孤 寂等待音信、相思之情难以排遣的思夫之情, 写出了作者孤独、忧愁和寂寞的心理。
写作改变阅读2:将“对比”进行 到底



胡屠户眼中的范进:对比表格1 张乡绅眼中的范进:对比表格2 众邻居眼中的范进:对比表格3 宗师眼中的范进:对比表格4 我眼中的 _(范进或胡屠户等) (艺术小评论)
艺术小评论1(陈慧)

“我眼中的范进”稿一:
在我眼里,范进着实为一个可怜、可悲且 可笑的人。身为一介文人,且年过半百,却 还要被整天杀猪的老丈人指教和辱骂,毫无 尊严可言,不禁使人心升怜悯之情。饱读圣 贤书,家里却一贫如洗,自己连一只鸡也卖 不出去,着实为一个可悲的的“书呆子”。 得知自己中举后,立刻变得疯癫起来,毫无 举人应有的体态,范进这一行为又极其滑稽 可笑。融可怜、可悲、可笑为一体,这便是 我眼中的范进
四级阅读技能目标、四级写作技能目标及五种功能性写作关系框架
阅读技能目标 写作技能目标
理 解
积累性写作包括重写、缩写、翻译、摘抄、概述、提要等; 模仿性写作包括:套用、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篇幅 短则一两句,长则几百字。 学习性写作,主要指根据写作知识点或某一规则(“例文”) 而另写一个,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例文”所呈现的知识。 其文体形式多样,篇幅有长有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