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预防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f9875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答案:D
油脂酸败引起的后果,哪项是错误 脂溶性维生素破坏 油脂理化指标改变 感官性状的变化 不饱和脂肪酸升高 对机体的酶系统有破坏作用
1
2
第三节 预防措施
低温保藏 高温保藏 脱水保藏 提高渗透压 提高 H+浓度 辐射保藏(冷灭菌) 防腐剂保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环境
腐败变质
0 1
食品
举例:肉、蛋、鱼腐臭 粮食霉变 水果腐烂 油脂酸败
0 2
微生物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3
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4
成分 感官性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添加标题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蛋白质
(3)水分含量高食品易于微生物繁殖
腐败
酸败(理化因素)
产酸发酵
答案:C
油脂酸败的主要原因是
0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D
C
B
A
微生物的作用
重要原因
酶
细胞外酶 细胞内酶
E
食物水解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蛋白质腐败 脂肪酸败 碳水化合物腐败变质
第二节 鉴定指标
蛋白质腐败
食品中蛋白质分解:pr腐败变质的特征 pr→肽 →氨基酸 →脱氨、脱羧 、脱硫→腐败产物
(二)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最为敏感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4678f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a.png)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保鲜技术不断创新: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 更新,如冷链物流、真空包装等,能够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也在不断提升,能够实现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管和追溯。
建立完善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与监管要 求
制定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消费者有权了解食品的安全信息 消费者有权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消费者有权投诉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有权获得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
营养价值损失:食品腐败变质过 程中,营养物质分解,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
经济损失:腐败变质的食品造成 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成本增加和 销售收入减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品安全风险:腐败变质的食品 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食品安 全风险。
消费者健康危害:腐败变质的食 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引发疾病或不适症状。
,
01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危 害 02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原 因 03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控 制 措 施 04 食 品 防 腐 剂 的 使 用 与 注 意 事 项 05 食 品 安 全 法 规 与 监 管 要 求 06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与 挑 战
食品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如细菌、毒素等对人体的侵害,引发食物中毒、疾病等健康问题 食品腐败变质对经济的危害:导致食品浪费、经济损失,影响食品产业的发展 食品腐败变质对环境的危害:腐败食品的丢弃和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食品腐败变质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食品变质腐败的防止措施
![食品变质腐败的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fc75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d.png)
食品变质腐败的防止措施食品变质腐败是指食品在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可逆转的质量变化,使得食品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方面出现异常,甚至导致食品变得不适合食用或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食品变质腐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措施。
1.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食品在较低的温度下变质的速度较慢,因此,控制食品存储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是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
•存储温度:不同种类的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应根据食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存储温度。
一般来说,低温能有效延缓食品的变质速度,尽量将存储温度控制在0-4摄氏度之间。
•加工温度: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加热杀菌,以去除潜在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
同时,适当的加热还可以改变食品的结构,提高其质量和口感。
因此,在加工食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杀菌彻底。
2. 包装和密封包装和密封是防止食品变质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包装和密封可以有效地隔绝食品和外界环境的接触,减缓食品的氧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包装材料选择:应选择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级塑料、金属和玻璃等。
同时,包装材料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包装方式:不同种类的食品适用于不同的包装方式。
如蔬菜和水果可以采用透明的塑料袋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度;肉类和鱼类可以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
3. 防腐剂的使用防腐剂是指能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酶和氧化反应的物质。
适当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腐败。
•天然防腐剂:如盐、糖、醋等,这些常见的天然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能力,可以应用于食品的加工和保存中。
•人工合成防腐剂:如亚硝酸盐、苯甲酸和山梨酸等,这类防腐剂具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能力,但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超标使用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合理储存和使用时间食品的储存和使用时间也是影响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
14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14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f0f38cf0c22590102029d19.png)
食品微生物学
1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 食品变质与食品类型相关性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2
第一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 基本条件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 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 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 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 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 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物的污染等。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 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
二、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 (2 1)脂肪水解 )油脂的自身氧化 脂肪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的 油脂的自身氧化是一种自由基(游离基) 首先是过氧化值上升,这是脂肪酸败最早 “哈喇”气味。人们一般把脂肪发生的 微生物的解脂酶等 氧化反应,其过程主要包括:脂肪酸 (RCOOH) 期的指标;其次是酸度上升,羰基(醛酮)反 食物中脂肪 脂肪酸 + )。 甘油 + 其它产物 变质称为酸败( rancidity 在热、光线或铜、铁等因素作用下,被活化生 应阳性。脂肪酸败过程中,由于脂肪酸的分解 成不稳定的自由基 R· 、H· ,这些自由基与O2 其固有的碘价(值)、凝固点(熔点)、比重、 食品中油脂酸败的化学反应,主要是油 脂肪酸可进而断链而形成具有不愉快味道 生成过氧化物自由基;接着自由基循环往复不 折光指数、皂化价等也必然发生变化,因而脂 脂自身氧化过程,其次是加水水解。 的酮类或酮酸;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可形 断地传递生成新的自由基,在这一系列的氧化 肪酸败所特有的“哈喇”味;肉、鱼类食品脂 成过氧化物;脂肪酸也可再氧化分解成具有特 过程中,生成了氢过氧化物、羰基化合物(如 肪的超期氧化变黄;鱼类的“油烧”现象等也 臭的醛类和醛酸,即所渭的“哈喇”气味。这 醛类、酮类、低分子脂酸、醇类、酯类等)、 常常被作为油脂酸败鉴定中较为实用的指标。 就是食用油脂和含脂肪丰富的食品发生酸败后 羟酸以及脂肪酸聚合物、缩合物(如二聚体、 感官性状改变的原因。 三聚体等)。
第2章__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
![第2章__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0f0e70fbb68a98271fefa17.png)
4.2.4推荐标注内容 4.2.5对食品标签的要求
A.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误导的形式欺骗消费者; B.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
消费者将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种产品混淆;
C.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符合相应 产品标准的规定;
D.必须通俗易懂、准确、科学。
A.食品名称;
通过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使食品中原来
隐蔽的亲水集团裸露出来,增加对水 分子的约束。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2.1.3
控制水分状态
——玻璃化储藏理论
2.1.4 控制pH值
pH<4.0 能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繁殖。改变食品介质 的pH值从而抑制或杀灭微生物,是用某些酸做防腐剂保 藏食品的基础。
2.1.5 控制渗透压
氧气
好氧菌——产膜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有氧的情 况下才能生长;氧气浓度降低,生长繁殖速 度下降; 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有氧或无 氧的情况下均能生长; 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无氧的情况下能生长 并产生毒素。
水分
耐旱性:霉菌>酵母>细菌
营养成分
食品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供微生物生长,尤其是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高压杀菌法:> 101.325kPa, >100 ℃;
蔬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等
(3) 杀菌原则 ① 杀菌方法的选择,一般以pH值4.5为界限。
pH<4.5常压杀菌;pH>4.5 高压杀菌。
对于不耐高温的低酸性食品,可采用加酸的
方式使pH<4.5,然后低温杀菌或冷杀菌。
②以食品中耐热性最强的细菌为对象菌。
防治措施:降低产品温度、添加亚硫酸盐溶液。
食品腐败变质的防控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bff9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d.png)
食品腐败变质的防控措施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打开冰箱,然后被一股奇怪的味道袭击,就像被一个臭臭的小怪兽打了一拳的感觉?那很可能是食品在悄悄搞腐败变质的小把戏呢。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防控食品腐败变质的超酷措施,就像给我们的食物穿上超级防护盔甲一样。
首先呢,温度控制可是个大关键。
想象一下,冰箱就是食物的冰城堡,低温能让那些想要捣乱的细菌像被施了魔法的小妖怪一样,变得行动迟缓,甚至直接被冻得“瑟瑟发抖”,失去搞破坏的能力。
所以啊,把那些容易坏的食物,像娇嫩的小公主一样,赶紧放进冰箱这个冰城堡里冷藏或者冷冻起来。
可别让它们在常温的“热战场”上被细菌大军围攻啦。
然后呢,包装也很重要哦。
包装就像是食物的保护罩。
那些真空包装,就像是给食物穿上了一件密不透风的铠甲,把细菌这个大坏蛋隔绝在外。
比如说,像香肠之类的食物,有了真空包装,细菌就只能在外面干瞪眼,像馋嘴的小孩看着糖果却吃不到一样。
还有密封罐装的食品,那罐子就像一个坚固的小堡垒,把食物安全地保护在里面呢。
水分管理也不能马虎。
食物要是湿哒哒的,就像一个湿漉漉的小海绵,那可是细菌最喜欢的生长环境啦。
我们得把食物弄干一点,像把一个刚洗完澡的小宠物吹干毛发一样。
比如说干货类的食物,就像木耳啊,香菇啊,把它们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那些细菌就只能望“干”兴叹了,就好像是沙漠里的小虫子找不到水源一样可怜。
新鲜度的把握也是个大学问。
买菜的时候啊,就像挑选超级英雄一样,要挑那些新鲜又强壮的食材。
不要选那些看起来病恹恹的菜,就像不要选一个走路都不稳的小老头去参加比赛一样。
新鲜的食物本身就有更强的抵抗力,能更好地抵御细菌的入侵。
储存的位置也有讲究呢。
把食物分类存放就像给它们安排不同的宿舍一样。
生肉要和蔬菜水果分开,不然的话,就像调皮的孩子混在一起容易打架一样,细菌会更容易在它们之间传播。
再说说防腐剂吧,虽然它有点像食物的小保镖,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依赖它。
毕竟,我们还是希望吃的是比较天然健康的食物,而不是像吃一个充满防腐剂的“化学小炸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86ce560b1c59eef8c7b4e5.png)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收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一)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温度(≥100℃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pH、气体成分、Aw、基质条件。
(二)害虫和啮齿动物:害虫、啮齿动物、寄生虫。
二、化学因素(一)酶的作用:①酚酶:酶促褐变需要酚酶或多酚氧化酶、氧气和底物三要素;脂氧合酶,可作用于脂肪酸,产生多种不完全氧化产物。
②酯酶,催化酯键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水溶性酶。
③果胶酶,可使细胞壁及细胞间的果胶物质转变为水溶性的果胶,质地变软。
④蛋白酶,催化蛋白质中肽键水解。
(二)非酶褐变:1、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反应生成棕色甚至黑色的大分子物质。
食品为加热或长期贮存后褐变的主要原因。
防止美拉德反应的措施:降低储藏温度;调节食品水分含量;降低食品pH值,使食品变为酸性;用惰性气体置换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氧气;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添加防褐变剂如亚硫酸盐等2、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脱水与降解发生褐变3、抗坏血酸氧化褐变①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进而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产红褐色产物;②抗坏血酸在缺氧的酸性条件下形成糠醛并进一步聚合为褐色物质的结果。
防止措施:降低产品温度;用亚硫酸盐溶液处理产品,抑制葡萄糖转变为5-羟甲基糠醛,或通过还原基团的络合物抑制抗坏血酸变为糠醛,从而防止褐变。
4、食品成分与包装容器发生的的化学反应。
(三)氧化作用:食品中含有的不饱和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
脂肪的氧化酸败,主要是脂肪水解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双键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的结果。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30424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6.png)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咱老百姓过日子,吃可是件大事儿!可有时候,买回家的食品没放多久就坏了,这是咋回事呢?其实啊,食品腐败变质有好多原因呢。
你想想看,那些微生物就像一群小捣蛋鬼,在食品里安营扎寨,不断繁殖,把好好的食物给搞坏了。
就好比家里进了一群调皮孩子,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还有啊,酶也在里面捣乱呢,它会让食品的成分发生变化,就像个不安分的家伙在悄悄搞破坏。
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呀!温度不合适,太高或者太低,食品能受得了吗?湿度大了,食品也容易变质,就跟人在潮湿的环境里会不舒服一样。
氧气也是个关键,有的食品见了氧气就像遇到了克星。
那咱怎么防控食品腐败变质呢?嘿,这可得好好说说。
首先呢,咱得注意食品的加工和处理。
就像给食品打造一个安全的小窝,加工的时候要干净卫生,别给那些捣蛋鬼留机会。
储存也很关键呀,把食品放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就像给它们找了个舒适的家。
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可得长点心眼儿,别买那些看着就不太好的食品。
就跟找对象似的,得找个靠谱的呀!而且买回来要尽快吃掉或者妥善保存,可别让它们在外面流浪太久。
还有啊,包装也很重要呢!好的包装就像给食品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能挡住那些捣乱的家伙。
要是咱自己在家做食物,那更得注意卫生啦!把手洗干净,厨房收拾整洁,可别让细菌有机可乘。
食品腐败变质这事可大可小,咱可不能马虎呀!要是不小心吃了变质的食品,那可不得了,肚子可能会疼,还可能会生病呢!所以呀,咱得时刻警惕,把好食品的关,让自己和家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总之呢,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挺多,但咱也有办法对付它们。
只要咱多留意,多用心,就能让食品乖乖听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味和健康。
咱可不能让那些坏家伙得逞,是不是?让我们一起守护好我们的食品,守护好我们的健康生活吧!。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82e527c1eb91a37f1115c79.png)
02-29
1.2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用
1.2.1 食品的败坏
1.2.2 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
1.2.3 与食品变质速度有关的因子
02-31
1.2.1 食品的败坏 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指食品 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 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有害的变化, 即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 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 商品价值的过程。 牛乳的腐臭 脂肪的酸败 水果蔬菜的腐烂 粮食的霉变等
02-22
1.1.4 乳与蛋原料及其特性
二、蛋的特性及保鲜 (一)蛋的结构 1. 蛋壳的组成 ① 角质层(又称外蛋壳膜) ② 蛋壳(又称石灰硬蛋壳) ③ 蛋壳膜 2. 蛋白 3. 蛋黄
02-23
1.1.4 乳与蛋原料及其特性
(二) 蛋的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营养价值 1. 化学组成 2. 理化性质
蟹肉 7.0
小虾肉6.8~7.0 牛乳 6.5~6.7
洋葱 5.3~5.8
番茄 4.2~4.3 萝卜 5.2~5.5
橘子 3.6~4.3
02-39
1.2.2.1 生物学因素 绝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 pH6.5-7.5 ,非酸 性食品是适合于多数细菌生长。 酵母生长的最适 pH 是 4.0-5.8 ;霉菌生长的 最适 pH3.8-6.0 。酸性食品则主要适合于酵 母、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的生长。
1.1.5 食品初加工产品及加工辅助原料 一、食品初加工产品 (一) 糖类 1. 淀粉糖浆 2. 果葡糖浆 (二) 脂肪 1. 种类 2. 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 (三) 蛋白粉
02-27
1.1.5 食品初加工产品及加工辅助原料 二、食品加工辅助原料 (一) 调味料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e21fa2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d.png)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 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 污染的种类、污染的数量、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
❖b.食品成分
▪ 酸度 、水分活度、脂肪、盐、糖、蛋白质、植物杀 菌素。
❖c.热处理条件
▪ 温度、时间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一)微生物
3)营养成分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一)微生物
4)氧气 微生物可以分为:好氧性微生物、微需氧微生物、 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厌氧性微生物。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一)微生物
5)温度
微生物种类 嗜冷微生物 嗜温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二)微生物的控制 ❖3 )杀菌原则
❖ 杀菌方法的选择,一般以PH值4.5为界限 ❖ 杀菌时一般以该食品中耐热性最强的细菌为对象菌 ❖ 加热杀菌时应充分考虑到食品的热敏性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 食品易受到外来和内在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
食品表面的微生物 食品内部的酶 空气中的氧 ……
感官品质的下降
营养价值的损失 安全性的降低。
食品坏了、不能食 用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十一分。
§1. 1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定义 ❖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结合水
游离水
❖ 微生物生长繁殖只能利用游离水;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67ea687cc22bcd126ff0c99.png)
2、脂酶(lipoidase) 存在于含脂肪的组织中,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 肪酸,食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食品变质、 变味、酸败。如哺乳动物的胰脂酶,粮食、干果、乳 制品中含有脂肪酶。 3、果胶酶(pectinase) (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果胶甲脂酶、 (3)果胶裂解酶。 果蔬成熟时果胶酶活力增加,分解果胶质(细胞 壁、胞间层)变成水溶性物质,使果蔬软化。
(2)脂氧合酶(lipoxygenase)。存在于多种植 物种子中,以大豆中含量最高。 该酶破坏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损害某 些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造成食品变质。 该酶具较强的抗低温能力,故低温储存青豆时应 热烫,以钝化脂氧合酶。 有些脂氧合酶对食品品质有益,如面粉中该酶催 化胡萝卜素氧化,促进面粉漂白;制作面点时该酶催 化二硫键形成,有利于面筋形成。 (3)其它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引起食品颜色、风味的变化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3、食品的种类和完整性
完整性不好,破损的食品易发生腐败变质。
①不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盐、糖、干燥的
粮食及其制品、灭菌后真空密封的食品等。 ②较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水果、蔬菜等。 ③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新鲜水产品、肉 类、破损的水果等。
第二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各种变化 感官变化、化学变化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感官变化 1、变粘 。主要由细菌代谢产生多糖所致。 2、变酸。主要由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酸所致。 3、变臭。主要由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有机胺、 三甲胺、甲硫醇、粪臭素等所致。 4、发霉变色。主要由霉菌生长繁殖所致。 5、变浊。主要由微生物代谢物和酶的分解产物 溶于液体中或形成水溶液所致。 6、变软。果蔬内果胶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所致。 以上变化多是几种同时出现。
食品微生物学-第十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微生物学-第十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0aadbf5be1e650e53ea995b.png)
Aw = P / P0
Aw的实质是对介质内能参与化学反应水分的估量,是用以衡量微 生物忍受干燥程度的能力。
微生物最适生长繁殖的Aw值: 0.98~0.99
Bac.
<0.90 不生长
嗜盐菌 <0.75 不生长
Yeast
<0.88 不生长 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0.60不生长
Mold
<0.80 不生长
干性霉菌 <0.65 不生长
②Mold :许多霉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比细菌强,尤其是 天然蛋白,霉菌分解天然蛋白的能力比细菌强。
③酵母菌: 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弱,只能使凝固的蛋白缓 慢分解。
(2)分解碳水化合物的优势微生物
A 少数微生物可以利用淀粉、单糖、双糖,如枯草芽孢
细菌:
杆菌、马铃薯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细菌
B 大多数细菌只利用单糖、双糖。
(3)防止水的污染:食品加工用水要根据加工要求进行处理。
(4)加工机械设备要定期清洗杀菌:自动化全封闭式生产线必须 有CIP清洗杀菌系统,防止加工过程中污染,有脂肪的物质用热水 清洗,而蛋白类食品污物用冷水冲洗。
CIP清洗杀菌系统 (Cleaning In Place )——工业化的生产设备、 管道、装置无须进行拆卸和安装下就能进行周期清洗和消毒系统。 CIP包括: ① 清洗剂站:(清洗剂、消毒剂的调配等)
1 污染的控制:从原料到餐桌过程中要减少微生物污染, 保证原料在贮藏和加工时是优质的原料。
(1)防止原料的污染:原料的微生物数量少,品质好, 抑制其生长或商业灭菌也易达到,食品的保质期和货架期 就有保证。如肉类原料、乳类原料均有要求。
降低原料的带菌率是保障质量 的关键环节
加工前: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带菌率比加工后在微生 物的种类和数量上都多;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0f4b333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0.png)
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者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者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
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非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
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导致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
食品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除含有一定的水分外,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在因素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决定食品是否腐败的重 要外在因素。
即使是在较低温度下,如果相对湿度较高 (冰箱处于未除霜状态),微生物也能很 快生长。
将较干燥的食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食 品表面会吸收水分,从而最终导致微生物 的生长。
食品贮藏处的空气情况也很重要,尤其是 对包装的压缩食品。
乳酸链球菌肽Nisin:又称乳酸链球菌 素,是目前唯一允许作为防腐剂在食 品中使用的细菌素。
,是我国允许使 用的两种国家标准有机防腐剂之一。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人体有极微弱的毒性, 是近年来各国普遍使用的安全防腐剂,也 是我国允许使用的两种国家标准的有机防 腐剂之一。
辐射线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D值:杀灭食品中活菌菌数90%所需 要吸收的射线剂量,单位为“戈瑞” (Gy,即1kg被辐射物质吸收1J的能 量为1Gy)
环境对辐射杀菌的影响:
氧气:氧气的有无对杀菌效果有显著影响, 有氧存在杀菌效果更好,但是无氧条件下 对食品成分的破坏不及有氧的1/10,所以 一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
无机元素、水和生长因子 食品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
食物成分不同,其腐败变质的现象也不同:
以糖类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变质过程中不会 产生异味。
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或脂肪时,其腐 败变质过程会产生大量恶臭的气味。
(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下的食品。 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的食品。 食品的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
盐腌和糖渍是实际生产生活中常用的 保存食品的方法。
嗜高渗微生物(嗜盐,嗜糖)能在高渗透 浓度的介质里面或其表面生长。
(5)许多食品含有天然抗微生物的物质, 包括复杂的化学抑制物和酶类:
水果和蔬菜里的香豆素显示出抗微生物的 活性。
牛奶和鸡蛋含有抗菌物质,鸡蛋里富含溶 菌酶。
香料和调料中通常含有很强的抗微生物的 物质,一般而言真菌比绝大多数细菌敏感。
食品的腐败与变质
一、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的基本 条件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四、腐败变质食品的卫生学意义及
处理原则 五、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微生物引起食物变质的基本条件: (一)、食品的基质特性(内在原因): 1、食品的营养条件: (1)、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含有蛋白质、
温度:温度高,辐射对食品成分的破坏大, 故在低温下进行。
放射辐照对食品中原有的毒素的破坏几乎 是无效的。
应用:放射线辐照具有节约能源、杀菌效 果好、可改善某些食品品质、便于连续工 业化生产等优点,被70多个国家批准应用 于食品保藏。
安全性: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 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专家委员会 根据10年的研究结果和有关安全性数据得 出结论:任何食品总体平均剂量低于 10kGy,没有毒理学危险,用此剂量辐照 的食品不再做毒理学实验,同时在营养和 微生物学上也是安全的。
2、分解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微生物:
能高活性分解淀粉主要是细菌中的芽 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
能分解纤维素: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 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八叠球菌属的一些 种;霉菌中常见青霉属、曲霉属和木 霉属的几个种。
能分解果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 欧氏植病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的 一些种;霉菌中的曲霉属,毛霉属等、 极少数酵母种类。
肉类变质的现象(感观变化):
发黏:当肉表面有发黏,拉丝现象时,其表 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cm2。
变色:细菌和酵母生长产生。最常见的绿色, 除此之外还有红色,蓝色,黄色,白色,灰 色等。
霉斑:霉菌生长产生,形成霉斑。在干腌制 肉制品种更为多见。
气味:肉制品腐败变质通常伴随一些不正常 或难闻的气味。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pH值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不 同: 非酸性食品:多数细菌及酵母、霉菌 酸性食品:酵母、霉菌
微生物的活动影响食品的pH值。
(3)、食品中的水:
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决定了生长微生物 的种类。
含水量多的食品,容易被细菌污染。
含水量少的食品,容易被霉菌和酵母 污染。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一、食品防腐保藏方法 二、食品防腐保鲜理论 三、加强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
一、食品的防腐保藏方法
原理:围绕着防止微生物污染、杀灭 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延缓食品 自身组织酶的分解作用,采用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使食品在尽可能长 的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营养价值,色、 香、味及良好的感观性状。
四、腐败变质食品的卫生学意义及处 理原则:
一切处理前提都是必须确保人体健康 为原则。
五、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肉类的腐败变质
主要的微生物:腐生微生物和病原微 生物
腐生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 污染肉品后,使肉品腐败变质。
病原微生物主要影响不在使肉腐败变 质,而是传播疾病,造成食品中毒。
(三)、物理指标
主要根据蛋白质分解时低分子物质增 多来先后研究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 导电度、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 升等指标。
(四)、微生物检验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据此判 断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是否发 生变质,同时这也是判定食品生产的 一般卫生状况以及食品卫生质量的一 项重要依据。
方法:
MA:用改良气体建立气调系统,在储存期 不再调整。
CA:在储藏期,气体浓度一直控制在一个 恒定的范围或恒定的值
(三)、加热杀菌保藏
原理:通过加热杀菌和使酶失活达到 使食品久储不坏的目的。
为保证不再第二次染菌,必须在装罐 后灭菌或灭菌后在在无菌条件下充填 装罐。
加压杀菌(罐头行业)
水分活度(AW ):表示食品中可以被微 生物利用的水,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 内的水蒸气压(P )与纯水蒸汽压 (P0 )之比。
食品的水分活度(AW )值在0~1之间。
一般认为:食品水分活度(AW )在0.64 以下,是食品安全储藏的防霉含水量。
AW 值在0.80~0.85之间的食品,一 般只能保存几天,在0.72左右是食品 可以保存2~3个月,在0.65以下的, 则可以保存1~3年。
(二)、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 化,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因此可 以直接测定腐败产物作为判断食品质 量的依据。
1、挥发性盐基总氮: 衡量含氮高的食品需氧性败坏的化学指
标。是在样品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 蒸气一起蒸馏出的总氮量。 2、三甲胺:可用气相色谱法进喜定量测定。 3、组胺:圆形滤纸法进行定量测定。 4、K值:适于鉴定鱼类早期的腐败 5、pH值变化:
于新鲜果蔬和短期储藏食品。
2、食品的冷冻保藏 将保藏物降温到冰点以下,使水部分
或全部呈冻结状态。 温度在-18℃以下 适用于保藏动物性食品。 冰晶的形成情况跟温度下降速度有关。
肉的冻结速度:单位时间内,肉体由 表面伸展向内部的冻结速度,分为缓 慢冻结,中速冻结和快速冻结。
解冻:在解冻过程中温度控制在0~ 10℃可以防止食品微生物和酶的活动, 防止水分蒸发。
蛋白质水解和变质是在高蛋白质物质中微生物 导致腐败的典型后果。
未经消毒的牛奶腐败经历4个连续的阶段: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生长产酸;
诸如乳杆菌之类的更耐酸的有机体生长,同时 伴随更多的酸产生;
随着酸度增加,酵母菌和霉菌成为主要的菌种, 并分解积累的乳酸,酸度下降。
最后能消化蛋白质的细菌变得活跃,结果产生 腐败恶心的气味,牛奶由开始的不透明变得清 澈透明。
嗜干微生物偏爱AW值低的环境,这是 引起AW值低的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了方便常用 含水量百分率表示食品中的含水量, 并作为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一项衡量指 标。
(4)、食品的渗透压:
一般而言,微生物在低渗透压的食品 中容易生长,在高渗食品中,难以生 长。
食盐和糖是形成不同渗透压的主要物 质。
(二)、食品的气调保藏(CA)
是指用阻气性材料将食品密封于改变 了气体的环境中,从而抑制腐败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化活性,达到延长 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原理:增加食品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氮 气比例,降低氧气比例,控制食品变质的 因素,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鲜或保藏期的 目的。
应用范围:果蔬保藏、鲜肉、谷物、蛋类、 鱼、产品等
D值:在一定温度下,细菌死亡90%(即 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
F值:在一定基质中,在121.1℃下加热杀 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四)、非加热杀菌保藏
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他灭菌 机理杀灭微生物,从而避免了食品成 分被热破坏。
辐射杀菌:食品的辐射保藏是指用放 射线辐射食品,借以延长食品保藏期 的技术。
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腐败: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 的 变质
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胺类多具有挥发 性和特异的臭味。
氨基酸分解产生具有臭气的物质
2、食品中脂肪的分解:
酸败:一般是指脂肪的变质,脂肪发 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的“哈 喇”气味。
油脂酸败主要是油脂自身的氧化过程、 其次是加水水解
其它杀菌方法: 常压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 微波杀菌 远红外线杀菌 欧姆杀菌
(五)、食品的干燥和脱水保藏
原理: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 得不到充足的水而不能生长。
(六)、食品的化学保藏法
防腐剂保藏
食品防腐剂在我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 个品种。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 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 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 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 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 如乳酸链球菌素等
(一)、食品的低温保藏
原理:低温能延缓食品本身酶活性及 化学反应,同时食品总残存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速度大大降低或完全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