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按表3-14确定,如b为4m,z 取0.6m。
天然地面
Zi
Zn
基底
p0 b
Zi-1
i1层 i1
i层 i
n
平均附加应力
系数曲线
Z
5-7。
p0z深z度 范围 A的 内等
3-11
2.6.3 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意义: 影响因素: 计算:
End
查 e~p线 e1i;p2i
e2i
si
e1i e2i 1 e1i
hi
n
S si i1
si E z siih i (1 aie1i) zh ii(e1 1i ee 1i2i)h i
地基最终沉降量:
s = s1+ s2+ s3+……+ sn
n
si
i1
n (e1i e2i i1 1e1i
引入沉降系数ψs,使S计≈S实
2、计算原理
从式(3-15′)有:
si
zi hi
E si
式中: zi hi 代表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 面积,如图cdef所示:
zi hi zi-1
p0
a
b
a i1
c
d z
第i层 a i
曲 线
ef
ai p0
由图: zh iiA cd eA fab eA fabcd
zi
i1
dz zi 1
0
z i 1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i 指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 底面范围全部土层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值,而非
地基中第i层土本身的附加应力系数。
p0zii
p0zi1 i1
则:
Acde f Aabef Aabcd
SiA E csdiefE P 0 si(Zi i Zi1 i1)
)hi
n i1
ai 1e1i
zihi
n i 1
zi
E si
hi
(3-38)
式中:σzi — 作用在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kPa); ai — 第i层土的压缩系数(Mpa-1); e1i, e2i — 分别为第i层土在自重应力和自重 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孔隙比;
Esi — 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hi — 第i层土的厚度(m);
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数。
例: 有一矩形基础,地基土的自重应力 和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如图例题附 图一所示。地基土的压缩曲线如 例图附图二所示,求第二层土的 变形量。
第一层 17.1kPa
第二层 24.7 34.2
第三层
100kPa 52
35
47.5kPa
25.5kPa
0.7m 0.5m 0.4m 0.9m
4、 沉降计算深度zn
1) 无相邻荷载影响,b=1~30m时:
zn= b (2.5-0.4lnb)
(3-43)
2) 存在相邻荷载影响
要求满足:
Sn
n
0.025
Si
i 1
(3-44)
式中:
si — 在计算深度zn范围内,第i层土 的计算沉降值;
sn — 在计算深度zn处向上取厚度为z (图3-38)土层的计算沉降值;
e1i e2i 1 e1i
hi
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与沉降观测比较有 以下规律:
中等地基 S计≈S实 较弱地基 S计<S实 坚硬地基 S计>S实
原因:假定与实际不完全符合;试样代表性存在问题;
未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2.6.2《规范》推荐法
《规范》法是从分层总和法公式导 出的一种简化形式。 1、实质
式中:Acdef — 表示cdef附加应力面积; Aabef — 表示abef附加应力面积; Aabcd — 表示abcd附加应力面积;
令
Aabefp0zi i
A abcdp0zi1 i1
即: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z
i
Aabef p0zi
0 zdz
p0zi
z
p0
dz
0
p0 zi
z
0 dz
Si n 1Sii n 1E p0 si(Z i iZ i1 i1)
3、《规范》公式:
ssSsi n1E P 0 sizi i- zi- 1 i- 1
(3-41)
式中:
s — 地基最终沉降量(mm);
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
资料及经验确定,也可按表3-11取用; 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2-6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概念
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断地产生 压缩,直至压缩稳定后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即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地基沉降的原因(内、外因) 计算目的 计算方法
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求基底接触压力p及基底附加压力p0; 求各分层处的附加应力zi, 并绘应力曲线;
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
1.00
e1 0.e920
0.80
0.75
0 p1 50 p2 100
150 200
p(kPa)
解:(1) 计算第二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
cz2.7 4 23.2 42.4 9k5aP
(2) 计算第二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
z5.2 0 23.5 04.3 5ka P
(3) 求p1及p2
p 1cz 2.4 9k5 aP
p2ຫໍສະໝຸດ Baiduzz
2.4 9 5 4.5 3 72.95kP a
(4) 由p1, p2查压缩曲线得: e1=0.95 e2=0.88
(5) 求si:
si
e1 e2 1e1
hi
0.950.88500 10.95
1.7 9m 5 m
S=153mm
si
ai 1e1i
zihi
si
zn0.2 (软 土 0.1) czn
计算
1
p1i czi2( czi1 cz)i ;
1
p2i p1izip1i2( z i1z)i
d
zi hi zi1
线
cz
czi 1
czi
czi
e P0
z
线
e1i
zi 1 zi
zi
e2i
zn
czn
zn
P1i P2i
P
据 p1 i
p0 — 对应于荷载标准值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 压力(kPa);
Esi —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按实际 应力范围取值(m);
zi,zi-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的 距离(m);
-i, - i-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
的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查表3-12。(注:条形基础可按l/b>10查)
天然地面
Zi
Zn
基底
p0 b
Zi-1
i1层 i1
i层 i
n
平均附加应力
系数曲线
Z
5-7。
p0z深z度 范围 A的 内等
3-11
2.6.3 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意义: 影响因素: 计算:
End
查 e~p线 e1i;p2i
e2i
si
e1i e2i 1 e1i
hi
n
S si i1
si E z siih i (1 aie1i) zh ii(e1 1i ee 1i2i)h i
地基最终沉降量:
s = s1+ s2+ s3+……+ sn
n
si
i1
n (e1i e2i i1 1e1i
引入沉降系数ψs,使S计≈S实
2、计算原理
从式(3-15′)有:
si
zi hi
E si
式中: zi hi 代表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 面积,如图cdef所示:
zi hi zi-1
p0
a
b
a i1
c
d z
第i层 a i
曲 线
ef
ai p0
由图: zh iiA cd eA fab eA fabcd
zi
i1
dz zi 1
0
z i 1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i 指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 底面范围全部土层的附加应力系数平均值,而非
地基中第i层土本身的附加应力系数。
p0zii
p0zi1 i1
则:
Acde f Aabef Aabcd
SiA E csdiefE P 0 si(Zi i Zi1 i1)
)hi
n i1
ai 1e1i
zihi
n i 1
zi
E si
hi
(3-38)
式中:σzi — 作用在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kPa); ai — 第i层土的压缩系数(Mpa-1); e1i, e2i — 分别为第i层土在自重应力和自重 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的孔隙比;
Esi — 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hi — 第i层土的厚度(m);
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数。
例: 有一矩形基础,地基土的自重应力 和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如图例题附 图一所示。地基土的压缩曲线如 例图附图二所示,求第二层土的 变形量。
第一层 17.1kPa
第二层 24.7 34.2
第三层
100kPa 52
35
47.5kPa
25.5kPa
0.7m 0.5m 0.4m 0.9m
4、 沉降计算深度zn
1) 无相邻荷载影响,b=1~30m时:
zn= b (2.5-0.4lnb)
(3-43)
2) 存在相邻荷载影响
要求满足:
Sn
n
0.025
Si
i 1
(3-44)
式中:
si — 在计算深度zn范围内,第i层土 的计算沉降值;
sn — 在计算深度zn处向上取厚度为z (图3-38)土层的计算沉降值;
e1i e2i 1 e1i
hi
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与沉降观测比较有 以下规律:
中等地基 S计≈S实 较弱地基 S计<S实 坚硬地基 S计>S实
原因:假定与实际不完全符合;试样代表性存在问题;
未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2.6.2《规范》推荐法
《规范》法是从分层总和法公式导 出的一种简化形式。 1、实质
式中:Acdef — 表示cdef附加应力面积; Aabef — 表示abef附加应力面积; Aabcd — 表示abcd附加应力面积;
令
Aabefp0zi i
A abcdp0zi1 i1
即: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z
i
Aabef p0zi
0 zdz
p0zi
z
p0
dz
0
p0 zi
z
0 dz
Si n 1Sii n 1E p0 si(Z i iZ i1 i1)
3、《规范》公式:
ssSsi n1E P 0 sizi i- zi- 1 i- 1
(3-41)
式中:
s — 地基最终沉降量(mm);
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
资料及经验确定,也可按表3-11取用; 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2-6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概念
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断地产生 压缩,直至压缩稳定后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即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地基沉降的原因(内、外因) 计算目的 计算方法
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法
求基底接触压力p及基底附加压力p0; 求各分层处的附加应力zi, 并绘应力曲线;
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
1.00
e1 0.e920
0.80
0.75
0 p1 50 p2 100
150 200
p(kPa)
解:(1) 计算第二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
cz2.7 4 23.2 42.4 9k5aP
(2) 计算第二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
z5.2 0 23.5 04.3 5ka P
(3) 求p1及p2
p 1cz 2.4 9k5 aP
p2ຫໍສະໝຸດ Baiduzz
2.4 9 5 4.5 3 72.95kP a
(4) 由p1, p2查压缩曲线得: e1=0.95 e2=0.88
(5) 求si:
si
e1 e2 1e1
hi
0.950.88500 10.95
1.7 9m 5 m
S=153mm
si
ai 1e1i
zihi
si
zn0.2 (软 土 0.1) czn
计算
1
p1i czi2( czi1 cz)i ;
1
p2i p1izip1i2( z i1z)i
d
zi hi zi1
线
cz
czi 1
czi
czi
e P0
z
线
e1i
zi 1 zi
zi
e2i
zn
czn
zn
P1i P2i
P
据 p1 i
p0 — 对应于荷载标准值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 压力(kPa);
Esi —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按实际 应力范围取值(m);
zi,zi-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的 距离(m);
-i, - i-1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土底面
的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查表3-12。(注:条形基础可按l/b>10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