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最佳处理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最佳处理思路

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一般依据的是电容的定义式Q C U =

、决定式r 4πS C kd ε=和匀强电场的基本关系式U E d

=,不过这一思路不是直线型思路,使教师讲解和学生分析都显得比较绕,对新授课和快速答题,这一思路都是较为困难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分析,得出了一种实际思路是直线型、理论上讲更符合逻辑的处理方式,在此与大家分享,也请各位不吝赐教。

铺垫一:平行板电容决定式的导出过程及高中阶段教学的设计

高中物理教材简单的交代了该表达式的来源——“理论分析表明”,然而并没有对这理论分析的思路提示零星半点。电容决定式导出的理论思路是:

1、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决定式:2q E k r

=,其中014πk ε=,ε0为真空介电常量。 2、基于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高斯定理),导出真空中无限大带电平板的场强决定式:e 02E σε=,其中σe 为电荷面密度,有e Q S σ=;用静电力常量k 表示,即为:2πkQ E S

=。 3、平行板电容器是两块相互靠近的金属板形成,每块板电荷量和大小相同,即电荷面密度e Q S σ=

相同,板间电场为两板电场的叠加,有:4π2kQ E E S

==0。 4、电介质的极化形成的极化电荷电场e E E χ'=合,其中χe 为电介质的极化率,仅与介质有关;则两板间合电场场强为:00e e 4π=++E kQ E E E S

χχ'-=合=1(1)。 5、由电容的定义式Q C U =和匀强电场关系式U E d =,有:e e +4π4π+S Q Q C kQ E d kd d S

χχ===合(1)(1), 定义r e +εχ=1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则r 4πS C kd

ε=。 为了把一些定性的结论告诉学生,高中阶段的教学可简单设计如下:

1、设问面电荷电场强度与电荷面密度的关系,引导分析得出定性结论:电荷面密度越大,电场强度越大;顺便介绍尖端放电原理——尖端电荷面密度极大,附近场强极大……

2、介绍理论分析结果r 2πkQ E S ε=,然后由电场的叠加原理得r 4π2kQ E E S ε==合,进而由电容的定义式Q C U =得到r 4πS C kd

ε=。 铺垫二、电容器充放电的具体机制 1、充电机制:如图1所示,开关闭合前,电容器不带电荷,则由r 4πkQ

E S ε=和U Ed =可知,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为零;取电源负极与电容器下极板为零电

势,则有电源正极电势高于电容器上极板电势,开关闭合,就必然在导线中形成

顺时针方向充电电流,直到电容器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等势。 E C

图1

当极板间距变小时,设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不变,则由r 4πkQ E S

ε=和U Ed =可知,两板间电势差减小,将导致电源正极电势高于电容器上极板电势,又将在导线中形成顺时针方向充电电流,直到电容器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等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充电的条件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低于与其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

2、放电机制: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容器上极板电势高于下极板,

则将通过电阻形成放电电流;图1中,若使两板间距增大,设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不变,则由r 4πkQ E S ε=和U Ed =可知,两板间电势差增大,将导致电容器上极板电势高于电源正极电势,将在导线中形成逆时针方向充电电流,直到电容器

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等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放电的条件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高于与其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

说明:在电容不是很大、电路电阻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充放电时间一般都很短,缓慢移动极板时,充放电几乎是瞬间完成。

正戏: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最佳处理思路

1、理论依据:U Ed =,r 4πkQ E S ε=

2、两类问题:

(1)保持与电源连接:U 不变,从公式U Ed =向公式r 4πkQ E S ε=

分析: 4r kQ

U

E E S d U E Q πε==−−−→−−−−→

(2)断开与电源连接:Q 不变,从公式r 4πkQ E S

ε=向公式U Ed =分析: 4r kQ U E E S

d U E Q πε==←−−−←−−−−

3、具体示例:

【例1】(2012·海南高考)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压、电场强度大小和极板所带的电荷量分别用d 、U 、E 和Q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持U 不变,将d 变为原来的两倍,则E 变为原来的一半

B .保持E 不变,将d 变为原来的一半,则U 变为原来的两倍

C .保持d 不变,将Q 变为原来的两倍,则U 变为原来的一半

D .保持d 不变,将Q 变为原来的一半,则

E 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由U =Ed 可知,A 正确,B 错误;Q 变为原来的两倍时,由r 4πkQ E S

ε=

可知,E 变为原来的2倍,由U Ed =可知,U 变为原来的两倍,C 错误;同理,Q 变为原来的一半,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变为原来的一半,D 正确。

【例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

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为了使液滴竖直向上运动,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断开开关,将两板间的距离拉大一些

B .断开开关,将两板水平地向相反方向移开一些

C .保持开关闭合,将两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

D .保持开关闭合,以两板各自的左侧板沿为轴,同时向上(即逆时针方向)转过一个小角度 C R

2

【解析】原来开关闭合时,液滴所受静电力F qE =向上与重力平衡,现要使液滴向上运动,就是要

使E 竖直向上且增大。A 、断开开关,Q 不变,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不变,不合题意;B 、断开开关,Q 不变,将两板水平地向相反方向移开一些,正对面积S 减小,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增大,合乎题意;C 、保持开关闭合,U 不变,将两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由U Ed =可知,E 增大,合乎题意;D 、保持开关闭合,U 不变,转动极板后两板间距变小,由U Ed =可知,E 增大,但是此时电场强度方向不是竖直向上了,故不合题意。

【例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 两极板水平放置,A 在上方,B 在下方,现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A 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一带电小球沿AB 中心水平射入,打在B 极板上的N 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移动A 板来改变两极板AB 间距(两极板仍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球带正电,当A

B 间距增大时,小球打在N 的右侧

B .若小球带正电,当AB 间距减小时,小球打在N 的左侧

C .若小球带负电,当AB 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N 的右侧

D .若小球带负电,当AB 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N 的左侧 【解析】极板间距增大时,设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不变,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不变,两极板间距增大,由U Ed =可知,U 增加,即A 板电势升高,高于电源正极电势,想在二极管处形成向左的放电电流,而这是不可能的,即无法放电,可知Q 保持不变,则E 不变,小球手里不变,运动轨迹不变,即小球仍然落在N 点,故A 、D 均错误; 极板间距减小时,设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不变,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不变,两极板间距减小,由U Ed =可知,U 减小,即A 板电势降低,低于电源正极电势,想在二极管处形成向右的充电电流,而这

是可以的,故极板所带电荷量Q 增大,由r 4πkQ E S

ε=可知,E 增大——若小球带正电,则电场力向下且增大,故小球所受合力向下增大,轨迹更弯,小球打在N 的左侧,B 正确;若小球带负电,则则电场力向上且增大,故小球所受合力向下减小(甚至可能减小为零或者变成向上),轨迹更直,小球可能打在N 的右侧,C 正确。

【总结】电容器本身变化时,为了弄清楚是充电还是放电,一般先假设电容器极板带电量不变,分析极板间电压与并联部分两端电压大小关系,进而判断出充电还是放电;对含理想二极管的动态电路问题,一般先把二极管去掉,看电路动态变化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然后把二极管放回去,看这个目标能否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