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1)老年人口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印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

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9.996增长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6.7%增长到11.2%。

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亿人,比重达3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2亿多人,比重达22%。

届时每3—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总之,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之大,变动之快,直接影响到养老问题的解决,给我国学界和政府提出理论和现实挑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区等主体积极努力共同解决养老问题。

(如图1所示)图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计变动比率o(2)我国硌岁以-ECgkkt及舯岁高龄老龄老人人数的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出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趋势加速(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1.4岁),未富先老的特征。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即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到4亿的规模·。

我国高龄化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为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计生委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载于中国人口同.o图表资料来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发展预测,课题.。

数据来源于首届西部研究生精品课程曾毅教授内部资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养老模式的选择(如图2所示,纵轴表示年份,横轴表示人口数(亿人))..图2:我国65岁以上老人数及舳岁高龄老龄老人数的增长(3)我国城乡硌岁及以上老人比倒: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0/60,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0o,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o。

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养老服务中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等传统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使其在养老过程中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还能够为他们提供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

同时,文化传承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聚人心,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二、养老服务中的文化传承问题然而,在现实中,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老年人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得不到传承。

其次,养老机构中的文化环境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包容性,无法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此外,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还面临着传承渠道不畅、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创新养老服务中的文化传承为了解决社会养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我们需要创新养老服务,注重文化传承。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供老年人参与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书法绘画班、舞蹈表演等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其次,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展在线文化传承。

通过建立老年人文化交流平台,让老年人可以在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与其他老年人分享经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文化体验,让老年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化创新在社会养老中的作用除了传承传统文化,社会养老中的文化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创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可以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产品,如特色手工艺品、传统美食等,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地域文化的向往。

同时,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文化创作,提供他们展示才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五、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在社会养老中,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家庭养老模式中国未来养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家庭养老模式中国未来养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

家庭养老模式中国未来养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始终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养老模式成为中国未来养老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本文将探讨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并分析其对未来养老的影响。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优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老人一直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责任。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养育和照顾,亲情、责任和尊重是其核心价值观。

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 亲情的纽带: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强调亲子关系,凝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纽带。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和互助的关系,有助于维系家庭的和谐。

2. 人情的凝聚: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注重人情关系的维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邻里互助、亲朋好友帮助彼此是常见的现象。

这种互助关系可以提供老人在家庭养老中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3. 照顾的连续性: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强调代际传承和责任传递。

子女会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并将这一传统传承给下一代。

这种连续性可以保障老人的照顾和关爱。

二、现代化家庭养老模式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庭养老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需求。

现代化家庭养老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的护理服务:现代化家庭养老模式中,家庭可以聘请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老人的特殊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社会资源的利用:现代化家庭养老模式鼓励借助社会资源来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社区养老中心、康复机构等可以提供各类服务,为家庭养老提供必要的支持。

3. 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能化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三、传统与现代家庭养老模式的结合在中国未来养老的发展中,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和现代化家庭养老模式将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这种模式以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旨在为老人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养老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陈智慧摘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能满足更多不同的老年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

关键词: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员;政府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代开始先人们就明白老有所养的道理,不过,在当时大多是“以儿防老”,自家子女负责老人的养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加强,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明显,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子女的责任,国家和社会也担负起这一重任,在全国很多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每个家庭子女数量减少,每一对夫妇赡养至少两对老人,人民倍感压力很大,因此社会养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社会养老的现状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并且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

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

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

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1﹞1、我国社会养老的机制类型﹝2﹞(1)老年社会福利院。

中国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创新融合

中国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创新融合

中国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创新融合中国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创新融合意味着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养老服务体系中。

这种融合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满足现代养老服务的需求。

在中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但通过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并结合创新科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出家庭对年长者的尊重和关爱。

在养老服务中,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老人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的尊老观念强调尊重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注重回报和关爱老年人。

在养老服务中,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

其次,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养老服务中,我们要将这种传统的孝敬父母的观念融入到服务中,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再次,团结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在养老服务中,我们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为老年人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创新科技对养老服务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科技在养老服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首先,智能科技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养老服务。

例如,智能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自理,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监测等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其次,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和交流平台。

老年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的喜乐和忧愁,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再次,虚拟现实技术为老年人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老年人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名胜古迹、欣赏艺术展览等,丰富他们的养老生活。

三、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与创新的融合实践养老服务的传统文化与创新的融合并非只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首先,一些养老院将传统文化纳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书法班、太极拳等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健康养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健康养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健康养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今天的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健康养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推动健康养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我们应当注重文化的价值和创新的方法,以实现老年人的全面幸福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前的创新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健康养老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它潜含着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健康养老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康养”文化的传统观念来推动健康养老。

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康养”观念注重维护身心健康,通过保持内外平衡来实现健康长寿。

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方法,如饮食调理、养生保健、适度锻炼等,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可以在健康养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孝道,通过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老年人可以在家人的关爱和照顾下享受幸福晚年。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倡导家庭观念的传承,鼓励家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为老年人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二、创新措施的引入除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外,创新措施也是促进健康养老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老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取医疗保健、社交娱乐、日常照料等服务。

例如,智能健康监测仪器可以帮助老年人监控身体状况,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组织和公共机构可以联合起来,推动健康养老服务的创新。

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社区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可以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我们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提高身心健康的综合能力。

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义工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学习培训等,保持社交活动和思维运动的活力。

这不仅能够增加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和幸福感,还可以延缓老龄化进程,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的全面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在当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养老智慧和价值观念,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养老精神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传统文化的养老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养老智慧,这些智慧凝聚了几千年的民族智慧和智慧。

例如,孝道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强调尊敬和关爱老人。

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敬,也包括对祖父母、长辈以及社会上的老人的尊重和关怀。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可以激发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

此外,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养生的智慧。

中医养生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可以引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养老精神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这种价值观念可以激发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

另外,佛教文化中的“舍己为人”观念,强调个人的无私奉献和利他精神。

这种价值观念可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还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理解。

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和人性的完善,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可以引导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促进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参与和发展。

三、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为了促进社会养老精神融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教育是提升社会养老精神融合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对老年人的关爱意识。

此外,社区组织和老年人协会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
收稿 日期 :0 0 1— 3 2 1— 2 1
基金项 目: 黑龙 江省社会 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 与龙 江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项 目编号 :6 0 1 阶 ( 0D 0 )
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 唐晓英 (9 9 )女 , 1 7 一 , 黑龙江大庆人 , 东北石 油大学人文学 院讲师 , 士。 硕
2 1 年 6月 01
西北 工业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U N L O O T WE T R O Y E H 1A NV R r YSc l c ne O R A F N R H S E N P L T C NC LU 1E ST ( i i cs I o aS e
民族学意义来说 , 乃是包括知识 、 信仰 、 艺术 、 道德 、 建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 、 养生健体 、 学习娱乐 、 文化 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 休闲的活动平台 , 以达到使老年人心态开朗平衡 , 精 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个定义 , 至今仍为人 神世界充实 , 实现 自我追求 , 享受快乐生活 , 强身健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 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类学界普遍接受 。存 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 会议公报》 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 的精神和灵 魂 , 是 “ 文化是生命 的一种形式 ;它的骨干是精神 的锻炼 、
国 家 发 展 和 民族 振兴 的强 大 力 量 。“ ” 繁荣 发 展 文 化 思 考 的能 力 ; 的领 域 是 秩 序 井 然 的知 识 。文 化 是 它 ” 事 业 和文化 产 业 ”推 动 文化 产 业成 为 国 民经济 支 柱 历史 地凝 结 成 的稳 定 的生存 方 式 , 括生 产 方 式 、 “ 包 消 性 产业 ”可 以说 文化 产业 的理念 在 “ 。 十一 五 ” 的规 划 费方式 、 交往方 式 及人 的思 维方式 。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2、养老金赤字加大。
1)越来越少的缴纳者与越来越多的领取者。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在老龄化急速加剧的同时,人口生育率逐步降低。由于现收现付制度本身的代际再分配特征是从工作的一代向上一代再分配养老金。所以,我国不得不面对工作的人口减少,而退休人口正在增加的困局。工作一代人已经不能为退休一代人提供足够的养老金,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
4、传统观念导致家庭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方式。
传统、观念、舆论都使得老人与子女排斥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老人有被遗弃的感觉,家庭会被社会舆论非议。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家庭不会选择将老人送去养老院。
5、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并且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1﹞
(注:在此,不得不提到男性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窘状。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男性寿命短,退休时间晚,能够享受的老年时光相对来说被压缩了很多。如何提高老年男性的晚年生活质量,是摆在我国社会保障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4、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重重。

养老与文化中国未来养老的文化创新

养老与文化中国未来养老的文化创新

养老与文化中国未来养老的文化创新养老与文化:中国未来养老的文化创新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在未来的养老发展中,文化创新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养老与文化的关系,并展望中国未来养老的文化创新路径。

一、养老——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养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与养老紧密相连。

在传统家庭中,子女有责任照料年迈的父母,尊敬和关爱老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面临挑战。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子女难以照料年迈的父母。

此时,养老产业的发展就需要融入文化创新的元素。

二、文化创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文化创新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可以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例如,通过文化创意活动,让老年人参与其中,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文化创新还可以通过艺术表演、书画、舞蹈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多体验式的养老服务。

同时,还可以推动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为养老阶段塑造更加积极、丰富的人生。

三、文化旅游——养老与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文化旅游在养老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充实、有意义的养老生活。

例如,景区可以侧重于文化内涵的打造,提供老年人感兴趣的文化展览和表演。

同时,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四、科技创新——智慧养老的新路径科技的发展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智慧养老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例如,通过智能医疗设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时监测,提供定制化的医疗服务。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增加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五、社会共享——跨代交流与传承养老不应只是子女所承担的责任,应该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都面临着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的问题。

在解决养老问题的过程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养老模式,通过研究和比较这些养老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养老问题。

本文将研究国内外的养老模式,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一、国内养老模式的研究1. 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社区养老模式是我国推行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建设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

社区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

然而,社区养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2. 家庭养老模式的研究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家庭中由子女或其他亲属照料老人。

这种养老模式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庭成员的工作压力增加、照料能力不足等。

3. 养老院养老模式的研究养老院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领域的一种常见模式,老年人可以入住养老院,由专业机构进行照料。

这种模式可以提供较好的生活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院资源有限、生活环境单一等。

二、国外养老模式的研究1. 欧洲的养老模式欧洲国家在养老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普遍采取了社会化的养老模式,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提供养老服务。

欧洲国家重视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居家养老、养老院等。

这些举措使得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2. 日本的养老模式日本是一个高龄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他们采取了多层次的养老模式。

一方面,日本鼓励家庭照料老人,通过提供相关政策和福利来支持家庭养老。

另一方面,日本建设了大量的养老院和社区养老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美国的养老模式美国的养老模式以市场化为主导,通过民间力量提供养老服务。

在美国,老年人可以通过购买养老保险、租赁养老公寓等方式来保障养老。

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摘要】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度,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尊老敬老尤为受到重视,并崇尚反哺式的传承模式。

传统文化也对中国的养老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国的养老问题上,家庭式的养老模式占主要地位。

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建立于传统文化根底上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这对社会养老机制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养老;机制1.中国老年人口现状1.1 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2021年,我国总人口增长到14亿人,在这一数据中,劳动年龄即1564岁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4%,相比拟2021年,比重下降了0.3%;但老年人口数量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5%,比重提升了0.3%。

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且增幅较大;另一方面,在这一增长过程中,老年化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2 老年人口区域分布发生转移我国老龄化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地区分布来看,中东部兴旺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于西部欠兴旺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

从时间走势来看,人口老龄化严峻的现状正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老年化现象严峻的地区不断增多,这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养老消费将不断增加,占总体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另一方面,养老消费又受到受各方面的影响,开展并不成熟,其中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2.传统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2.1 孝文化对养老消费的影响“孝〞源于人类对父母生养的感恩意识,生命创造和养护的客观事实产生了自然的人性意识。

因此“孝〞实际上就是一种侍奉父母,赡养父母的行为。

子女出于“尽孝〞,在选择老人的养老方式中,往往倾向于选择家庭式养老。

家庭养老模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形成和完善的一种以家庭的存在为必要条件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养老服务的文化传承与传统艺术保护

养老服务的文化传承与传统艺术保护

养老服务的文化传承与传统艺术保护养老服务的文化传承与传统艺术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如何将文化传承与传统艺术保护融入养老服务,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一、养老服务与传统文化的结合1.1 传统文化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审美情趣,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滋养和情感寄托。

在养老服务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开展传统节日庆祝、举办文化讲座、组织书画培训等形式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

1.2 养老服务中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了加强养老服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老年大学、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展览等形式。

传统文化老年大学可以开设中国文学、中国传统绘画、中医养生等课程,让老年人有机会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

传统文化讲座可以请专家学者为老年人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老年人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传统文化展览可以组织老年人参观各类传统艺术品展览,让他们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2.1 传统艺术的保护意义传统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传统艺术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合养老服务,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有效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2 传统艺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将传统艺术融入养老服务中,可以通过举办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表演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文艺娱乐。

传统音乐可以组织老年人合唱团、乐器演奏等活动,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对养老服务的启示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养老服务的启示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对养老服务的启示与传承养老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照料、陪伴和关怀等服务,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孝顺和家庭观念一直被重视和传承。

这些价值观对于养老服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从敬老、家庭、传统文化积淀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养老服务的启示与传承。

一、敬老观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敬老观念是一种基础的道德准则。

尊敬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照顾,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这种敬老观念对于现代的养老服务很有启示意义。

在养老服务中,应该尊重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提供适宜的活动和社交环境,以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社交需求。

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提供合适的营养和健康管理,使他们能够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养老。

二、家庭观念的传统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也是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持系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对父母的敬孝具有重要的道德义务。

这种家庭观念对于现代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庭可以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子女可以为父母提供亲情、关怀和照顾,让他们享受温暖和安宁的晚年生活。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为子女提供更好的帮助,减轻他们的养老压力。

三、传统文化积淀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其中蕴含着关于养老服务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身心健康的平衡以及重视社会关系的和谐。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养老服务有着深远的启示。

养老服务应该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合适的养生活动和健康管理,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养老服务要重视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区环境,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养老服务的启示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敬老观念的传承、家庭观念的传统以及传统文化积淀的启示都对于我们构建和发展现代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传统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问题

文化传统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问题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引导企业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一定的补贴、减税等优 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领域,增加养老服务的供给。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养老服务认知度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 施的建设,包括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康 复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条件。
优化资源分配
政府应通过合理规划,优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 资源分配,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文化传统视角下城市社区居 家养老服务发展问题
2023-11-04
目录
• 文化传统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 •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 文化传统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挑战 •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化策略 • 案例分析
01
文化传统对城市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的影响
文化传统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关联
问题案例剖析
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
该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经 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服务提供方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不畅,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南京市鼓楼区某街道
该街道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内容五花八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给老年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经过深入了解,主要原因是服务提供方的管理和监合理性
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必须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适应,才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与当地的 文化传统不匹配,那么老年人可能不会接受这种资源配 置方式,从而影响养老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同时,还需 要考虑不同地区老年人的需求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文化中的老年人关怀与养老

中国文化中的老年人关怀与养老

中国文化中的老年人关怀与养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年人一直被视为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成员,受到广泛的关怀和尊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关怀与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中国文化中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养老。

首先,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儿女对待父母的关怀、尊重和照顾被认为是一种道德义务。

这种观念根植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年长者、孝敬父母。

中国人普遍认为,尊敬和照顾年长者是一种美德和传统。

因此,在中国的家庭中,儿女通常负有照料年迈父母的责任,他们会尽力为他们提供支持和照顾,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其次,中国的社区文化强调邻里关系和社会互助。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居住在紧密的社区中,社区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社区是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重要场所。

在老年人的关怀与养老方面,社区通常设有养老服务中心或者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文娱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除了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社区还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保持社会联系和精神健康。

此外,中国的养老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政府意识到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扶持和发展养老院和护理院,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参与养老,通过开展老年人志愿者活动、培训和教育等方式,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

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在晚年的幸福和尊严。

最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价值。

这种价值观也在老年人关怀与养老方面得到体现。

在中国的家庭中,老年人一般会与子女和孙辈生活在一起。

这种多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有助于老年人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养老需求。

总之,中国文化中的老年人关怀与养老体现了传统的尊老敬老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国内外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养老模式,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本文将对国内外养老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国内养老模式1.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养老的主要方式。

传统上,子女会照顾年迈的父母,并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然而,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面临挑战。

子女们常常无法在身边照顾父母,而父母又不愿意离开熟悉的住所。

因此,家庭养老模式存在不足之处。

2.养老院模式: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国城市建设了大量的养老院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这些养老院提供基本的居住和生活保障,让老年人能够在安全和有人照顾的环境中生活。

然而,养老院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不完善、护理人员短缺等。

3.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通过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活动和日常照料服务。

这种模式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生活,同时享受社区的关怀和服务。

二、国外养老模式1.瑞典养老模式:瑞典是养老问题解决得较好的国家之一、瑞典政府提供丰富的福利制度,包括健康保险、退休金等,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权益。

此外,瑞典注重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

2.日本养老模式: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养老问题,包括建设养老院、推动家庭养老、提供日本式护理院等。

此外,日本还推广“银发经济”,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

3.美国养老模式:美国的养老模式注重个人自主和选择。

美国政府提供养老金、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但老年人也可以选择在养老院或独立居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

三、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国内外养老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国内养老模式鲜明的家庭养老传统,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受到冲击。

养老院模式相对较多,但设施和服务质量不一、社区养老模式是发展较快的新兴模式,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的开题报告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如今,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针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传统儿女供养模式的合理性正在受到挑战,需要尝试采用更多元、更科学的养老模式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养老这一问题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一些被认为是文化养老的传统方式日益失传,我国老年人面临的养老服务问题愈加突出。

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如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探究我国养老模式选择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1. 帮助政府和社会了解传统文化中养老的内涵与特色,为养老服务的制定和改进提供思路和借鉴。

2. 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养老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3. 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老年人自尊、自信、自立的能力,从而实现老年人晚年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三、研究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分析,比如孝道、尊老、及其影响;2. 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研究,了解国内外养老方式的优缺点,并思考如何将国外先进的养老方式应用于我国;3. 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养老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和资料的查询和整理,了解国内外养老模式的现状。

2. 定性研究法: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态度、观念和需求,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 经济学方法:通过业务模型的设计与建模,分析各个养老模式的经济运行机制,为探索我国最适合的养老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五、预期成果1. 探讨传统文化背景下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2. 分析养老服务中的文化差异,为我国养老服务提供建议和借鉴;3. 针对我国现有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文化传统对中国养老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中国养老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中国养老观念与模式的影响中国养老观念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养老观念一直秉持着尊老、敬老、孝道等传统价值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养老模式与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国养老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一、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尊老敬老,弘扬孝道精神。

尊老敬老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被广泛传承,对养老观念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观念使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老人应该得到尊重与照顾,在养老模式上更倾向于家庭养老而非集体养老。

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普遍重视家庭责任与孝道观念。

子女对于父母的供养与照顾被视为是一种道德义务,这种责任感在中国养老观念中得到了体现。

即便在当代社会,家庭养老的模式依然是主流,虽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压力,但这种传统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二、家族观念与养老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观念,强调家族责任和家族传承。

这种家族观念在养老观念与模式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族观念强调子孙家庭的传承与延续,父母的晚年生活得到子女们的关爱和尊重。

这种传统养老模式中,晚辈不仅在经济上给予父母支持,还在精神上给予陪伴和照顾。

家族观念使得家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共同度过养老时光,形成了亲情与情感的纽带。

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家族观念正在不断减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导致家庭观念的渐弱。

这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迫使中国社会需要思考转变养老的方式与模式。

三、文化传统对养老机构的影响中国的养老机构也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传统的养老机构在中国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或者跟子女同住。

这种现象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尊老敬老的价值观有关,老人们更愿意依靠家庭来满足养老需求,同时也得到了子女的陪伴和关爱。

然而,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趋于无法满足充分的养老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影响,我国已于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快,老年人口基数大,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因此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自然就使养老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而在社会养老代替家庭养老的大趋势下,许多学者提出大力借鉴西方的福利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而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特有的崇老文化的影响,突出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模式具有很大的经济效应。

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家庭、社区和政府相结合的复合型养老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的需求,实现养老的功能。

此外,对于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我国老龄化产生的一些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传统文化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131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逐渐成为当今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

笔者试图从传统文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养老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养老模式对于解决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年人要充分发挥自助行为,家庭要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社区等机构要充分发挥辅助性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支持性作用,共同构建一个复合型的养老模式,以满足城市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一、传统文化与养老模式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传统文化的涵义。

本文所指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与养老相关的文化。

2、养老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养老文化,是以孝道为主要依托的传统的“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

3、养老模式的涵义。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着做的标准形式。

因此,根据上面的有关定义,笔者认为,养老模式是指在一定宏观背景下,由各主体提供的内部存在一定规律的系统性养老方式的组合。

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自己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方式。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1、“孝”是养老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道德基础就是“以孝为本”,以“孝道”为中华民族的美德。

中国孝文化提倡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在精神上要尊敬父母,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营造融洽的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

2、“尊老敬长”是养老文化的重要理念。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孝道观从家庭向社会的一种延续和蔓延,也是养老文化的一种重要理念。

孔子及其继承者将
子女对父母的孝从单层次的“养”。

提升到“尊”与“敬”的高度,提高到了全方位的道德范畴。

孟子开辟了尊老敬老观念的先河,提倡将孝文化推至整个社会,呼吁人们不仅仅孝敬家中的老人,更应该孝敬全社会的老人,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树立了整个社会尊老敬老的道德理念。

3、崇老文化是养老文化的基础。

父子之间是一种反馈式的血缘关系。

在传统生产方式的环境中,父母们既然养育了子女,那么老年父母接受子女的侍养,自然是天经地义的;子女们既然受恩于父母,那么侍养父母,遵从父母的意志,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

所以,父子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老则贵”和“唯父是从”观念的基础。

(三)传统文化对养老模式选择的作用。

回顾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内容可以知道,传统社会中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同时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以家庭为纽带的崇老文化在两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

1、“孝”文化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

(1)在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孝文化直接影响到养老模式的选择。

在《周礼》所列的中央政府管理及其职责中强调尊老孝亲,并把提倡“孝”视为带动引导规范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的纲领。

(2)在孝文化的约束下,父辈有义务养育子女,为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作为一种回报,子女在父辈年老的时候要承担起赡养老年人的责任。

这也正是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反馈模式”,子女和
父母是一种双向交流、均衡互惠的代际交换模式。

2、“崇老文化”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

崇老文化是由老年人的“老则贵”观念,子女们“唯父是从”观念和社会上“以老为尊”观念组成。

崇老文化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侍养。

二、我国城市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
在研究我国老年人选择哪种养老模式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我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我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我国老年人日数量多。

(2)“未富先老”现象严重。

(3)高龄化趋势显著,高龄人口越来越多。

我国老龄化的特征决定了养老问题在现实中的突出地位,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意味着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不断上升,传统的养老模式也受到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老年人口分布状况。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农村地区快于城市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

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三、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
结合上文分析,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解决中国老龄问题要依靠国家、社会、集体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

因此,本文提出建立以老年人自助为原则、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和其它助老机构为依托、以政府支持为保障的复合型养老模式,以满足城市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四、结语
笔者认为要建立以老年人自助为原则、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和其它助老机构为依托、以政府支持为保障的复合型养老模式。

按照养老资源与养老主体多元化的现状,对于老年人的三个需求层次提出如下设想:提倡老年人的经济来源自主解决,如离退休金或者其他收入来源;社区和其他助老机构来提供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医疗及基本生活需求;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家庭成员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并极大的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对特殊老年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体现社会公平性。

总之本文提出的复合式的养老模式最终是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多
层次的养老需求。

(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参考文献:
[1]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26页.
[2]李桂梅.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湖南师范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8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