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 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
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 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
航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以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 渤海直达天津再转入大都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古代中国
经过长期发展, 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手工业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 向周边国家及中亚、东欧、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输出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20世纪初期, 中国因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经济几乎崩溃。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通过国际贸易积极开拓国
际市场, 如1950年代签订的中苏友好合作条约、60年代的对外贸易“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政策等, 中方逐步加强与世界
各国的经贸关系, 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进口和出口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加入WTO, 逐步开放市场, 吸引了大量
外资和技术, 促进了国内外经济合作。

从1978年到2018年, 中国外
贸额已经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62万亿美元, 出口产品也从传统的
农产品、手工业品扩展到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 成为全球贸
易的重要角色。

未来, 中国将持续走向全球化,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 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促进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进程, 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夏代。

自商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端。

商代是中国古代贸易的起点。

商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跨越边境进行贸易。

商代的商人主要进行的是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的方式进行贸易,例如以青铜器、丝绸、玉器等交换食物、木材等物品。

商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随着商代的衰落,夏代的兴起,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夏商时期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玉器、青铜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夏商的贸易网络覆盖了整个东亚和南亚地区。

进入商周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周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周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周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也延伸至东海和南海地区。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系列的交通要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推动了中国与西亚和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汉朝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代的贸易不仅延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一系列的海上贸易航线,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唐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银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香料、药材等。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明朝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封闭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进出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进出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进出贸易发展历程
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通过丝绸、茶叶、瓷器等出口商品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交流,这些商品一直都是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封闭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较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进出口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1978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对外
贸易的放松和改善。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加强了进出口贸易的基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中国主要出口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服装等。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的出口产品逐渐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这些高附加值产品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和价值。

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之一,进口商品范围也从最初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扩展到了消费品和高端设备。

中国市场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世界各国的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总体而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也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外汇储备。

然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如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为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1979-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16.6%,高于全球8个百 分点;占全球进出口比重由0.78%上升到1995年的2.76%; 1980年突破300亿美元; 1981年400亿美元; 1984年500亿美元; 1988年1000亿美元; 1992年突破1500亿美元,达1655亿美元。 199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957亿美元; 1994年突破2367亿美元,保持第11位,成为第一个突破出口1000亿 美元的发展中国家。 1995年为2809亿美元,继续保持第十一位。 199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899亿美元; 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 2004年突破1.1万亿;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 国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17606.9亿美元; 2007年21738.3亿美元;2008年25616.3亿美元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 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 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产品 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出口。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1、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发展 2、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 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迅猛发展 6、加工贸易快速发展 7、沿海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基地 8、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与展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与展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与展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回顾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回顾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大陆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物品、文化和技术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贸易范围逐渐扩大,与东南亚、亚洲邻国以及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在近代历史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

例如,清朝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此外,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也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和进口额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额不断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率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2. 贸易结构升级: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提高。

3. 贸易伙伴多元化: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渐多元化,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都有所提高。

中国与亚洲邻国、欧洲主要经济体以及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4. 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未来展望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展望:1. 加强创新能力:中国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2. 拓展贸易伙伴:中国应积极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条与世界互通有无的大国,对外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涵盖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包括明清时期的“海禁”、清朝时期的“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的“种票调节”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自由贸易。

“海禁”时期(1368-1842年)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对海外贸易的“海禁”政策。

自明代初年开始,中国明文规定中国商人禁止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并设立了“海禁”制度。

这个制度对货物以及商人的进出口全面禁止。

即使有些私人出海,还是会受到海盗的威胁,难以成功运输物品。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重大的限制,尤其是清朝后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通商口岸”时期(1842-1911年)随着英国的侵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不得不向英国开放贸易口岸。

这样,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英国人开始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开展其商业活动。

即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使中国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对外贸易,这种制度开始生成“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形式,例如天津、上海、南京和汉口等城市,这些城市在这个时期都建立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口岸。

虽然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但是还是开展了一定的贸易业务。

“种票调节”时期(1911-1949年)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非常混乱和动荡的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贸易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917年,清朝末期《税则》禁止了对货币的发行和稳定性的维护,使得货币不稳定、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

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开展一项名为“种票调节”的政策,以稳定货币价格和促进贸易。

该政策是根据外汇调配和国内外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以便于在外国和内地之间进行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贸易开始在国内取得了更加稳定的市场,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一·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

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

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家统制的基础上,对私营进出口商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即设立了中央贸易部,内设国外贸易司,1952年9月又专设了对外贸易部。

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制定了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把全国的对外贸易置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0年~1957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本着“积极协作、平等互利、实事求是”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苏联、东欧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对医治我国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贸易和使用苏联政府贷款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等骨干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1951年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我国同时还逐步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祖国内地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和努力开拓对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历史纪录一、早期对外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可追溯到早期的商周时期。

在商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与西方亚洲和中亚地区的商贸往来,例如与西方亚洲的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等地进行商品交换,获得金属、玉石、象牙等物品。

在周代,商代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延续,同时新增了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

在秦汉时期,古代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加强了与南方各族的贸易,通过水运途径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等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西方,带动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二、唐宋时期的繁荣贸易唐宋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鼎盛时期。

唐朝开启了中国与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阿拉伯等地加强了贸易往来,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也从这些地区进口了大量的草料、石油、黄金等商品。

唐朝还积极开拓海上贸易,并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进行了频繁的商品交流。

宋朝继承唐朝的贸易传统,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欧洲进行了密切的贸易合作,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畅销一时,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衰落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衰落。

明朝时期开始,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政策,限制了商人的活动自由,加重了贸易的税收负担。

清朝时期,由于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清朝进行了关闭海禁的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地位受到压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状态。

四、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现代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后。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但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政策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包括设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的管制,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198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并于198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逐渐深入。

二、迅猛增长期(1990年-2000年)1990年代初,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实施开放政策。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为中国融入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1997年,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三、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时期(2001年-2010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承诺逐步实现市场经济地位,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全面开放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加工贸易模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快速增加,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大亮点。

四、全球经济危机后的调整时期(2010年-202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但国内市场需求的崛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引擎。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了贸易伙伴。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倡导,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发展回顾1.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对外贸易的大门。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对较低,主要是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

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中国开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度和力度,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2.进入WTO后的腾飞时期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逐步遵守,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出口量稳步增长,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多边贸易合作的积极参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谈判,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加强与各国的双边贸易合作,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

4.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日益频繁。

这种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展望未来1.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多重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这需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2.发展趋势在面临挑战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对外贸易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也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内外贸协同发展,不再只是简单追求贸易规模的增长,而更注重增强自身的贸易竞争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时期,这时中国已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并在近代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面临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

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被外国占据,贸易方式不公平。

中国遭受着经济剥削和贫困的困境。

20世纪中叶,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以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也开始迅速增长,中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出口和进口都得到了增加。

21世纪初,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出口的产品也由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和产业的升级。

中国还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同时,中国还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被压迫到积极主动开放的转变,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和合作,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开放初期的受制于人到现在的世界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进步,成为了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回顾,同时探讨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展望。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其后的外贸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1. 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实力薄弱,对外贸易水平甚低。

1978年,我国出口总额不足20亿美元,进口总额约为63亿美元。

直到80年代初,我国对外贸易才有了初步起色,出口和进口总额都有了明显增长。

2. 融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通过加入WTO,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出口和进口规模大幅增长。

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3. 跨境电商的崛起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额为3.56亿美元,2018年增长至167.29亿美元,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上述历史阶段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壮大和成熟,让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转型升级期,整体形势依然向好,但也存在一些新的挑战。

1. 贸易总额居全球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已经超过4.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传统外贸面临压力受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外贸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出口和进口增速放缓,贸易结构调整面临一定压力。

跨境电商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外贸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加强贸易合作,推动跨境电商、自由贸易园区等新业态的发展,构建更加开放、灵活、便利的贸易体系。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回顾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几个阶段的特点。

首先是起步阶段(1978-1990年)。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外贸政策相对封闭。

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强与外国的贸易往来,我国外贸逐渐扩大。

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亿美元,而到199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2060亿美元,增长了10倍以上。

其次是迅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

这一时期,我国外贸增速迅猛,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国际贸易体制变化、国内外需求的增加、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推动都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增长阶段(2001-2010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105亿美元,超过法国、意大利等传统贸易强国,进入世界贸易第四位。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318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最近的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结构性调整的需求,我国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等措施,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对外贸易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给我国外贸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外贸结构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资源依赖型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情况仍严重,需要进一步调整升级。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亟待提高。

我国外贸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内需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将为对外贸易提供新的机遇。

中国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西汉时期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时期。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甘肃、新疆运往西亚各国,并进一步出口到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与古罗马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唐朝时期,经济文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陆路贸易异常繁荣,由于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贸易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宋朝时期,水路贸易规模发展迅速,超过了陆路贸易。

第二阶段是在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也由此丧失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对外贸易。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经济贸易主导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对外贸易开始艰难起步。

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力量。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讲课稿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讲课稿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四、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至今)
•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8) •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1979-
至今)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1977)
1. 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营的外贸经营。 2. 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增长较快 a.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阶段(1950-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及其相关事 物均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 行,不得直接与中国其他商人进行贸易。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 背景 1. 中英贸易数额大,中英贸易呈顺差 2. 英向中国运销鸦片 3. 虎门硝烟 4. 鸦片战争 5. 南京条约 • 朝贡制度转变为条约制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 18世纪后期: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 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外 企高级主管和地区总代理)
• 买办与洋行之间既是雇佣关系也是商业代 理关系。
三、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19261948年)
• 关税自主协定 • 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 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控制、垄断中国 对外贸易。
专题: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
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78-2007年,对外贸易增 长10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自秦朝开始,中国便成为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港口,并割让香港给英国。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的经济薄弱和科技滞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艰难时期。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不仅受到列强的压迫,还遭遇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破坏。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这得益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的投资。

但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是作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供应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这些措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出口产品种类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中国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化,中国对外贸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作为原材料供应国到现在的全球贸易巨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早在古代,中国就与世界各地展开了贸易活动。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贸易、近代贸易、改革开放以及现代贸易等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一、古代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与东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地区的商人进行了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陆绢、瓷器等商品成为了世界的珍宝。

同时,中国也从外部世界引进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国内经济和文化。

二、近代贸易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封闭政策的痛苦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后,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限制。

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出廉价商品,而对中国的商品进行限制和征税,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篇章。

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更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国际地位。

四、现代贸易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国之一,贸易总额居全球前列。

中国积极拓展贸易伙伴,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保持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制造业、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中国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自由化进程,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描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广州等。

这些地区受到政策的特殊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推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但规模还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也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

中国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此时,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第三阶段:“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至今)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这一倡议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推动贸易便利化等举措,中国加强了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联系。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更多的国家签署贸易协议。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阶段:数字贸易的崛起(近年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

这些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使得中国商品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贸易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
重点点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
作者:湖南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成炳衡转贴自:
《高考》第12期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
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史实构建:
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

与此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
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

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

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
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

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

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

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3)原因分析:中国封建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国家;封建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国与近邻和世界各国关系友好,相互往来频繁;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和政策,
决定了中国政府开展的外贸活动依附于外交活动,不能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需要。

2.清朝前期闭关自守政策之下的洋行贸易,
买办经济产生。

清朝前期,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而当时的中国,没有正确应对强弱差距,发展社会经济,而是害怕西方先进的思想技术的传入,消极地抵御外国的侵略,在广州设立十三洋行,通过买办与西方国家进行有限的商贸往来,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赞成了中国的落后。

二、中国近代的外贸活动
1.中国市场不断开放,近代外贸活动不断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划定,中国市场不断向列强开放,外国商品和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中国
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2.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经济的顽强抵抗。

西
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
“协商关税”,控制了我国关税权;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我国贸易主权;攫取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控制我国海关大权。

中国国门形同虚设。

列强凭借取得的特权,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加紧输出商品,抢夺我国廉价的原料和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更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民族经济利益,造成中国民族经济畸形发展,但客观上又为我国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们在经济市场上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艰难的竞争,客观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扩张,但由于先天的不
足,中国在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

3.官僚资本,中国经济的畸形儿,勾结帝国主义,压制民族经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封建官僚买办资本,即官僚资本产生,它以四大家族为代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它控制工商业,独占金融,操纵中外贸易,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里不断膨胀,成为二战后美国侵华的工具;1949年被人民政府没收为国营经济。

三、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封锁,
发展对外经济
1)、为了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新中国
在外交上“一边倒”,在经济上,积极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这也给当时中国的外贸体制打下了深深的计划经济体
制的烙印。

2)、为活跃国民经济,引进中国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新中国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国际自由港,既大力发展与香港的经贸往来,同时以香港为中转站,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
活动,这对当时中国弥补经济的不足,争取
更多的外汇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中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发展国际反帝统一战线,中国尽己所能,大力援助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这对中国冲破重重阻碍,重返联合国,跻身世界政治大舞台,发挥了积极作用。

2、1978年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

为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将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逐渐向世界敞开了中国国门,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加入APEC、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协调发展。

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外贸政策,主动开放,积极发展,严格规范所有外贸行为,既尊重外国风俗习惯,遵守他国法律和世界贸易规则,又不允许外商破坏中国法律,干
涉中国内政。

四、几点启示
从中国外贸发展史可以看出,当中国社会制度先进、国力强盛时,总会采取积极主动的外贸政策,拉动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微时,总想闭关自守,自我封闭、自我孤立,最终日益衰落、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开明,外贸活动的发达,是一个国家走向
兴盛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