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3d949f5335a8103d22029.png)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c842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6.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河流的知识,对于河流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江的开发利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长江的开发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价值,掌握长江的开发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母亲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保护河流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长江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母亲河。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资源:相关的地理教材、参考书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已学的河流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价值,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找出长江的开发利用情况,并简要介绍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效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长江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长江的开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长江的开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815b3b10a6f524ccbf858b.png)
《长江的开发》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图能够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其干流河段的特征。
3、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和治理措施。
(二)能力目标1、能结合相关图表资料,分析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会分析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原因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探究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及治理措施三、学法指导:图表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四、知识点击: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2、长江流域面积:东西直线距离约3000千米,南北宽度除江源与三角洲地区外,一般约1千米,流域面积约180多万平方千米,居我国第一。
3、水量: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水量大。
其年径流量为10000亿立方米,占我国河流入海总量的42%,相当于珠江的3倍,黄河的近20倍,是我国流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4、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突出特征:上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5、从唐古拉山至入海口落差达6600米,而从从唐古拉山至上游的宜宾就达6100米,得出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极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6、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7、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河道到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可绕地球赤道2圈,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是全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
长江运量也十分的大,货运量占60%,长江航线具有巨大的运输价值,据专家估计,几千千米的长江干线运输能力相当于4条至6条同等长度铁路的运输能力;长江流域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伴随着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江航运将形成更可观的货源市场,运输需求和潜力十分巨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3cd0713bd64783e09122bac.png)
(二)合作研讨(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合作交流)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试解释长江综合治理的措施?★★★
3、近年来,长江含沙量不断增多,原因?措施?
49页2题:4、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杻纽工程。最大的是 。
(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城市);B.(支流) ;F.(湖泊);
(6)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宜宾以下航运便利,被誉为“”。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4.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
(1)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
支流:AB湖泊:C D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E
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份是,兼跨长江下中游的省份是,(在图形中填注)长江有两个称号、★
长江流经的省区: 11个省区。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
长江干流的四大工业中心城市、、、。记住位置★
3.结合教材45页的文字部分,长江为什么称为我国最大的河流?★
4学习53页的教材,长江从源头到,从经过降落到,河道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过重庆,深切形成三峡。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河段,尤其是从源头至,水能资源最丰富。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
课题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
课型
预习展示课
执笔人
审核人
级部审核
学习时间
第周第导学稿
教师寄语
认真做、 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难点)
2.长江水能的开发、长江中下游洪水成因、长江航道水运条件优越的原因。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认定目标,预习感知( 自学课本44--49页, 将内容加以学习并记忆, 用铅笔在课本上标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2876e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1.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长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掌握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长江治理与开发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措施。
2.难点:长江流域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治理与开发的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教材、学习笔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投影仪展示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8cced90c22590102029da3.png)
长江的开发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2、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流域景观图的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课文P74页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2、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3、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4、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展示中国政区图、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各河段的名称?通天河、金沙江、长江、川江、峡江、荆江、扬子江;3、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3、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75页;看课文P74页图找到答案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指出各段落差多少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ffd0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f.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2a48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2.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我国在长江开发与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他们对长江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长江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关爱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长江开发与治理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3.准备长江开发与治理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1e95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8.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91f15602768e9951e738c4.png)
《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经地区经济和交通地位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河流。
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与上海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教材主要通过长江概况、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来展现长江的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识记长江的概况(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2)读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各段特征。
(3)了解对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1、长江概况。
2、长江的利用开发教学难点:长江水能资源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读图思考。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软件制作工具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分析、自学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对知识高度提炼后,再向外辐射,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导课: 播放《长江之歌》雄壮的旋律,深情的赞歌,生动形象地表达广大人民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
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一、长江概况[读图]“长江水系图”。
读图思考: 要求:⑴找出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及流经的省区,对照地图说出名称,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⑵读我国地形区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展示各地形区的图片);⑶看图说出长江南北岸主要的支流。
上中下游的划分。
转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过渡: 长江的长度6300千米居世界第三,流量第三,是世界第三大河。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 学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b0c5c5022aaea998f0fbe.png)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学习目标】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重点】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过程】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阅读课本44-45页内容和图2.34完成: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以及注入的海洋。
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3、读图2.34找出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线宜昌、湖口,找出它们所在的省区4、看地图册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5、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6、读课文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在上图中填出三峡水电站、葛州坝水电站。
7、阅读课文和图2.36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进行分析。
8、说明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中的地位。
9、阅读课本47页图3.37,国家对川江河段如何进行治理,效益怎样?10、阅读课本图2.38,国家如何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进行治理。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归纳长江的水系特征。
2、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3、归纳长江开发的主要内容。
4、归纳长江的治理内容和治理措施。
完成课本48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A.龙羊峡B.葛洲坝C.三门峡D.丹江口2、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A.四川盆地地区B.长江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3、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A.长江B.珠江C. 松花江D.京杭运河4、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A. 黑龙江B. 黄河C. 长江D.珠江5、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A.治沙B.防洪C.减淤D.灌溉6、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是()A.西藏自治区、四川省B.四川省、青海省C.甘肃省、陕西省D.湖北省、河南省8、跨长江中下游和省区是()A.湖北省B.江西省C.江苏省D.湖南省二、综合应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_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44ac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e.png)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长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3)长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3.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长江开发与治理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4)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的壮丽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江产生直观、生动的认识。
2.教学内容:
(1)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支流分布等基本情况;
(2)展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经济产业、交通设施等,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教学内容:
(1)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
(2)长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长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教学目的:
(1)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长江、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3.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长江这条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关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的开发》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的开发》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ccbb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a.png)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学习目标】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重点】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过程】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阅读课本44-45页内容和图2.34完成: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以及注入的海洋。
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3、读图2.34找出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线宜昌、湖口,找出它们所在的省区4、看地图册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5、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6、读课文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在上图中填出三峡水电站、葛州坝水电站。
7、阅读课文和图2.36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进行分析。
8、说明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中的地位。
9、阅读课本47页图3.37,国家对川江河段如何进行治理,效益怎样?10、阅读课本图2.38,国家如何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进行治理。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归纳长江的水系特征。
2、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3、归纳长江开发的主要内容。
4、归纳长江的治理内容和治理措施。
完成课本48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A.龙羊峡B.葛洲坝C.三门峡D.丹江口2、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A.四川盆地地区B.长江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3、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A.长江B.珠江C. 松花江D.京杭运河4、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A. 黑龙江B. 黄河C. 长江D.珠江5、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A.治沙B.防洪C.减淤D.灌溉6、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段是()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是()A.西藏自治区、四川省B.四川省、青海省C.甘肃省、陕西省D.湖北省、河南省8、跨长江中下游和省区是()A.湖北省B.江西省C.江苏省D.湖南省二、综合应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_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2db2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6.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最长河流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江的自然地理特征、流域内的经济产业分布以及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对长江流域的综合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地形等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江作为一条流经我国多个省份的河流,其复杂性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此外,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提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经济产业分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江的壮丽和独特。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长江流域城市或地区为例,分析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
3.讨论教学法:学生就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长江流域的图片、地图、案例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江的自然特征,如源头、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8ab905ed630b1c59eeb58f.png)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
孙欣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江概况(发源地、注入海、干流长度、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掌握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查阅相关的地图,了解长江概况,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运用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长江,保护长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2、难点: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分析;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
【学习目标】
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重点】
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
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学习过程】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
阅读课本44-45页内容和图2.34完成:
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以及注入的海洋。
2、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3、读图2.34找出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线宜昌、湖口,找出
它们所在的省区
4、看地图册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5、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
乌江、湘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
6、读课文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
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在上图中填出三峡水电站、葛州坝水电站。
7、阅读课文和图2.36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进行分析。
8、说明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中的地位。
9、阅读课本47页图3.37,国家对川江河段如何进行治理,效益怎样?
10、阅读课本图2.38,国家如何对“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进行治理。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1、归纳长江的水系特征。
2、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3、归纳长江开发的主要内容。
4、归纳长江的治理内容和治理措施。
完成课本48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
()
A.龙羊峡
B.葛洲坝
C.三门峡
D.丹江口
2、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A.四川盆地地区
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
3、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
A.长江
B.珠江
C. 松花江
D.京
4、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 黑龙江
B. 黄河
C. 长江
D.珠
江
5、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治沙
B.防洪
C.减淤
D.灌
溉
6、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是()
A.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B.四川省、青海省
C.甘肃省、陕西省
D.湖北省、河南省
8、跨长江中下游和省区是
()
A.湖北省
B.江西省
C.江苏省
D.湖南省
二、综合应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_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2)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 ________ 地区,因为这里地势_________ 、水流 _______、泥沙 _______、排水 _________ ,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