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稻田养鱼规划方案 (3)

稻田养鱼规划方案背景与意义稻田养鱼,又称“稻田-鱼田养殖”,是利用水稻田水域进行鱼、虾、蟹等生物的养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养殖的产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稻田养鱼首先可以在节约土地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农田水资源,发挥稻田的多功能性,提高水稻、鱼类、虾、蟹等农产品生产的综合效益。
其次,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完善高产优质水稻全产业链。
同时,稻田养鱼产生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稻田养鱼规划方案1. 稻田的选择在选择稻田时,必须选择有稳定水源的、水质好的、水深在1米以上的稻田。
同时,还需考虑周边环境,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以及周边蓄水情况等。
若周边的农田治理不当,则可能会污染稻田水质,导致鱼虾的死亡。
2. 养殖物种的选择在选择养殖物种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水质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易销售等具有优势的水产种类。
比如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可以选择养殖鳟鱼等冷淡水鱼类。
在水质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养殖虾、蟹类等。
3. 布置养殖池塘在布置养殖池塘时,应该合理安排密度,防止过度密集养殖导致水质污染。
池塘的大小和深度根据养殖物种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假如挖深度1米,宽度3米的池塘,1亩的水稻田可以布置20个池塘。
池塘之间应该留下一定的空隙,便于打捞等作业。
同时在池塘的四周种植防护绿化,预防风吹日晒,在池塘周围布置观赏设施,可以形成一定的生态效益。
4. 水质养护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该进行定期换水、投放水质调节剂、草鱼塘底层放苗、增施有机肥、消毒等养护工作,保证水的质量达到标准,并且把握好鱼类的摄食量与池塘水量的变化关系,以避免过度喂食造成水质染污、死鱼等问题。
结论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种养结合的新型养殖方式,实现了水稻与养殖生物共生,不仅有效地使用了资源,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农田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还可以
有效地利用农田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
下面将介绍稻田养鱼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在进行稻田养鱼时,需要选择适合养鱼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水稻生长周期短、耐淹水能力强的品种,如早熟水稻或淹水稻等。
这样可以保证水稻在养鱼的同时也能正常生长,不会因为养鱼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合理布置养鱼区域。
稻田养鱼的养鱼区域一般布置在水稻田的低洼地带,利用稻田的水体进行养殖。
在布置养鱼区域时,需要考虑到水流通畅、水质清洁、鱼类生长环境等因素,保证养鱼的效果和水稻的生长不受影响。
再次,选择适合的鱼类。
在稻田养鱼中,一般选择适合水稻田环境的鱼类进行
养殖,如鲫鱼、鲤鱼、鳊鱼等,这些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稻田养鱼的环境。
此外,合理投喂和管理。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合理
投喂饲料,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同时,需要定期清理养鱼区域的杂草和杂物,保持养鱼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合理收获和利用。
在水稻成熟收割后,需要及时清理养鱼区域,将养殖
的鱼类进行合理的收获和利用。
可以将养殖的鱼类进行销售,也可以作为农户自家的食用鱼类,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稻田养鱼是一种有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的养殖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合理布置养鱼区域、选择适合的鱼类、合理投喂和管理,以及合理收获和利用,可以使稻田养鱼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版)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射洪县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全县辖30个乡镇,总人口104万人,农业人口80万人,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
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水面7.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3.2万亩。
2011年水产品产量6500吨,渔业产值1。
3亿元。
全县有水稻田面积18。
5万亩,其中囤水田4。
4万亩,为稻田养鱼开发具备了有利条件。
二、稻田养鱼现状我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因沿袭传统的养殖方式,鱼产量不高,品质没有突破,全县稻田养鱼多年徘徊在1万亩左右,亩产不足50斤,稻田养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养殖技术相当落后。
目前我县稻田养鱼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有的养殖户甚至让其自生自灭地生长,导致产量少、质量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养殖规模小.由于农村生产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因此许多农户的水田较为分散,且面积不大,各家各户没有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联合起来养殖,导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农户甚至亏本,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稻田养鱼积极性. (三)资金缺乏,推广手段单一,政府引导较少.1、近年来,县财政未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水产发展,特别是稻田养鱼的补助资金根本没有,而农户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种苗等原因而无法进行稻田养鱼,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较少,导致这几年的养殖面积增长缓慢。
2、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只能停留在办培训班和稻田田间指导的形式进行技术推广,根本不能进行办示范,推广手段单一,对提高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和提高水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稻田养鱼的前景分析近年来,我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寻找可以发展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目前在农业社会中还没有哪项生产方式能像稻田养鱼那样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效果显著;稻田养鱼在不额外占用耕地情况下,既能稳定粮食生产,又能提供优质水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稻渔项目实施方案稻渔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稻渔项目是一种融合了稻田和渔业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效果。
该项目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农业产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于2023年推广稻渔项目,实现更高效的农业生产。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水产品产量;2.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污染;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步骤1.选址调查:根据土地规模、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实施稻渔项目的农田。
2.改造农田:将选定的农田进行改造,包括清理杂草、修剪枝叶、疏凿水渠等工作,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完善。
3.养殖鱼类:在改造后的农田中放养适宜的鱼类,如鲤鱼、鳜鱼等。
养殖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以及观察水质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4.管理农田:在稻田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工作。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
5.收获:稻渔项目实现了农田的双重收益,稻米和鱼类可以同时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和方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6.销售和推广:将项目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可以通过线下农产品市场、线上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也要加强项目的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四、项目保障措施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通过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户对稻渔项目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经验分享。
2.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与农业部门、金融机构等的合作,为稻渔项目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3.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稻渔项目的生产效益。
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进行实地试验和示范。
4.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稻渔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农田和鱼类养殖过程的监测和执法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范文(6篇)第一篇: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
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并拍打结实;同时挖鱼沟、鱼溜或鱼坑,并设置鱼栅。
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
稻田养鱼后应保持较高水层,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
此外,在施用化肥、农药和烤田、耘草时,应充分考虑到鱼类生长的要求,可分片间隔施放,以免影响鱼类生长。
折叠实用技术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
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又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在有适口的动物性食料时,它先吃动物性的后吃草料,如芜萍与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鱼先吃孑孓后吃芜萍。
体长10cm以后,转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为主。
目前稻田里所知的常见杂草有30-50种,其中轮叶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芦苇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没在水中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茎叶都是草鱼最喜吃的天然饵料。
可是在没有喜食型的草料时,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摄食,即所谓迫食型草料。
此外,商品饲料草鱼也很喜食。
草鱼在幼鱼阶段,完全以动物食料为生,体长1cm左右的鱼苗,食物主要还是以小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长达夏花鱼种时,就逐步转入草食性了。
草鱼种,其肠内主要食物组成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动物和昆虫占20%-40%。
据报导,取食红虫(枝角类)的夏花草鱼生长甚快,其日增重率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为7.3%-8.2%;取食豆饼的最慢,为4.9%。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鱼长大,杂草长出来,即被草鱼吃掉,其除草既经常又彻底。
稻田养鱼的营销策划方案

稻田养鱼的营销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市场分析稻田养鱼是一种特殊的养殖方式,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养殖鱼类和稻谷,实现农田的高效利用。
近年来,稻田养鱼逐渐受到了农民和投资者的关注,其独特的养殖模式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备受青睐。
市场分析:1. 稳定需求:鱼类是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鱼类的需求稳定。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高蛋白食物的需求增加,稻田养鱼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 环保需求:稻田养鱼采用适应稻田生态环境的养殖方式,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追求。
此外,稻田养鱼还可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具备很高的环保性,符合现代消费者的价值观。
3. 地域优势: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的稻田分布为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如广东、福建等地区,农民对稻田养鱼有一定认知,并且稻田养鱼已经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兴产业。
4. 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也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促进了稻田养鱼行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赋能,为稻田养鱼的规模化、高效化养殖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项目定位和目标项目定位:稻田养鱼项目主要面向现代都市农业、农民和投资者,提供一种方便、环保、健康的农产品养殖模式。
目标:1. 实现规模化养殖,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项目。
2. 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动农田的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4. 建立稻田养鱼品牌,拓展市场份额。
三、营销策略和推广渠道1. 线上推广:(1)建立稻田养鱼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稻田养鱼的新闻、饮食健康知识、种植技巧等内容,提高稻田养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与知名农业服务平台合作,进行在线推广。
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定向推送稻田养鱼消息和产品,提高用户粘性和购买意愿。
(3)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展稻田养鱼的实况直播,向用户展示稻田养鱼的魅力和优势,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和农户。
(4)利用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提供便捷的购买通道,实现线上线下的互通。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

村级稻花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需求日益增长。
稻鱼共作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循环、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决定在我村开展稻花鱼项目。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农田与养殖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 提供优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内容1. 稻田养鱼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通过灌溉水体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鱼类粪便可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生态养殖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保持水体清洁,提高鱼类养殖的环境质量。
合理配置养殖密度,保证鱼类生长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3. 产销一体化建立稻花鱼产销对接机制,通过合作社、市场等渠道,将优质的稻花鱼产品销售到城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项目实施步骤1. 选址规划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宜开展稻花鱼项目的村庄,并进行规划设计。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稻田、鱼塘,配置水利设施,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和养殖水源。
3. 种植养殖在稻田中放养鱼苗,建立稻田与鱼塘的生态循环。
4. 生产管理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合理投放饲料,定期清理鱼塘,保持水体清洁。
5. 产品销售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市场,宣传推广稻花鱼产品。
五、项目预期效益1. 农业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田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 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社会效益: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项目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相关扶持政策,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2. 技术指导: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养殖管理技术指导。
3. 市场对接:与商业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七、项目风险应对1. 自然灾害: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规避自然灾害风险。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实施方案稻田养鱼实施方案一、概述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来养殖鱼类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该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提供额外的农产品,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稻田养鱼实施方案。
二、项目计划1.选址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养鱼场地,稻田应保持良好的水质,拥有丰富的微生物和浮游动植物资源,并且能够确保水资源的供应。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水稻生长环境的鱼类品种,如草鱼、鲢鱼、鳙鱼等。
这些品种在稻田环境中适应性较强,容易养殖,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稻田改造对选定的稻田进行适当的改造,包括加设养殖池、修建鱼塘、改善水质等。
合理规划稻田空间,确保养鱼和种植水稻的协调发展。
4.养殖技术掌握鱼类养殖的基本技术,包括饲料投喂、饲养密度控制、养殖周期掌握等。
合理调控水质,保持水体清洁,注重鱼类健康养殖。
5.疫病防治加强鱼类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处理病死鱼,保证养鱼场的健康和稳定。
三、经济效益稻田养鱼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农产品,还能够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通过合理经营和市场销售,不仅可以实现鱼类的高额产值,还可以促进稻田的二次增值,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四、社会效益稻田养鱼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和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的环境污染。
同时,养鱼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环保意义稻田养鱼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加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环境,减少农田的污染物负荷。
同时,鱼类对水稻的营养会产生有益影响,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六、风险控制在稻田养鱼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水质恶化和鱼类疫病的传播。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稻田养鱼的正常运营。
七、总结稻田养鱼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经营方式。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能够实现农田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稻田生态养鱼是一种将稻田与养鱼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共存,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稻田生态养鱼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鱼。
要选择水质清澈、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稻田,这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要确保稻田附近没有化工厂、垃圾堆放点等对水质有污染的因素。
其次,进行合理的水产养殖布局。
可以在稻田中间挖掘一定大小的鱼塘,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空间供鱼类生长。
在稻田的四周设置鱼塘,利用水稻田的灌溉水和雨水来养殖鱼类,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
接着,选择适宜的鱼类进行养殖。
在稻田中可以选择适合生长在水稻田中的鱼类,比如鲫鱼、鲤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对水质要求不高,能够适应稻田的环境,而且它们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然后,合理管理稻田和鱼类。
在养鱼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水稻的生长,不要过度捕捞和投喂,避免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定期清理鱼塘和稻田,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进行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水质、控制水温、饲料配比等,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管理水平,确保稻田生态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稻田生态养鱼实施方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和生态保护。
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推广稻田生态养鱼,为农民增加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稻鱼共生项目基础实施方案

稻鱼共生项目基础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稻鱼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在稻田中引入鱼类,实现稻田与鱼塘的共生,促进水稻和鱼类的生长,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稻鱼共生项目基础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广和应用这一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通过稻鱼共生项目,实现水稻和鱼类的双丰收,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 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引入鱼类,优化稻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稻鱼共生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项目内容1. 确定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鱼类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和鱼类品种,确保二者能够良好共生。
2. 合理规划稻田和鱼塘的布局。
在农田中合理划分稻田和鱼塘的位置和面积,确保二者之间的水流和养分循环,最大程度地促进稻鱼共生。
3.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施肥、灌溉和农药使用,优化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质,为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4. 加强管理和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的稻鱼共生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稻鱼共生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项目保障1. 资金支持。
加大对稻鱼共生项目的资金投入,用于品种选育、技术推广、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等方面。
2.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稻鱼共生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推动项目的健康发展。
3. 技术支持。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稻鱼共生项目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
五、项目推进1.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稻鱼共生项目的意义和效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推动项目的广泛开展。
2. 示范推广。
选取一些典型的稻鱼共生示范田,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稻田养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还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稻田养鱼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现有的稻田基础上,实施养鱼项目,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田的产出,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项目实施方案1. 稻田选择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养鱼项目,首先要考虑稻田的水源情况,水质是否适合鱼类生长;其次要考虑稻田的地理位置,是否便于管理和养殖;最后要考虑稻田的土壤质量,是否适合鱼类生长。
2. 鱼类选择在稻田养鱼项目中,选择适宜的鱼类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适合在稻田中养殖的鱼类有鲫鱼、鲤鱼、青鱼等,这些鱼类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生长快。
3. 稻田管理在稻田养鱼项目中,稻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保证稻田的水质清洁,适宜鱼类生长;其次要合理施肥,提高稻田的产量;最后要做好稻田的防治工作,防止病虫害对鱼类的影响。
4. 养殖技术在稻田养鱼项目中,养殖技术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要做好鱼苗的选育工作,保证鱼苗的质量;要合理投喂,控制饲料的用量,保证鱼类的生长;要定期清理稻田,保持稻田的通风透光,保证鱼类的生长环境。
四、项目效益通过稻田养鱼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农田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农田的产出;可以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项目风险稻田养鱼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天气变化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质污染对鱼类健康的影响,病虫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等。
稻田养鱼可行性分析报告

稻田养鱼可行性分析报告稻田养鱼作为一种集农业和养殖业于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稻田养鱼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市场需求、农田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得出了稻田养鱼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正文】一、市场需求分析稻田养鱼所生产的鱼类属于绿色、健康的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稻田养鱼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鱼类需求量远远超过供应量,稻田养鱼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已经有许多农户将稻田养鱼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通过销售鱼类来增加收入。
二、农田资源利用率分析传统稻田养鱼模式是将鱼苗放入水田中,让鱼类与稻作共生共长。
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一方面,稻田养鱼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对农户的收入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通过稻田养鱼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环境的污染,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稻田养鱼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农田养分,促进稻作的生长。
三、生态环境保护分析稻田养鱼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农田面临的许多问题。
首先,稻田养鱼可以降低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稻田养鱼可以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稻田养鱼还可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总体而言,稻田养鱼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提高。
四、技术和管理问题稻田养鱼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首先,鱼苗的选育和养殖技术必须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其次,稻田养鱼需要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以保持稻田的适宜生长环境。
同时,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是促进稻田养鱼发展的关键。
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对稻田养鱼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论】稻田养鱼作为一种集农业和养殖业于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市场需求、农田资源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稻田养鱼是可行的、有利于农户增收和环境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稻田综合养殖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稻田综合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c4127f7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41.png)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稻田综合养殖同一处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方式——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一直以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庄稼人所推崇的耕作方式。
如何另辟蹊径,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潜力,给农民增收多加一道先天屏障?事实上,在我国江浙地区,稻田养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在四川,这种情况算得上是稀罕事。
近年来,我市蓬溪县、射洪县大力探索和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新模式,把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生态画卷沿袭下来,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方式。
稻田养鱼变成“香饽饽”金秋时节,稻香鱼肥。
一场短暂的秋雨过后,蓬溪县明月镇村民庞先阳一大早就起床,赶紧跑到自家地里看鱼。
庞先阳的2亩田里都蓄满了水,只见上百条红色的鱼在空荡的田埂间缓慢游动着,不时有鱼从水面跃出再落入水中,激荡起阵阵水声。
庞先阳告诉记者,稻田里养的都是红田鱼,每斤能卖到20元,养得好的话一亩能产400斤,一亩田能赚上几千块钱,再加上种庄稼赚到的钱,一亩地基本能达到1万元,有时甚至能超过万元。
“稻田养鱼的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挣钱稳当!”记者了解到,实行稻田养鱼,不仅能提高鱼肉的品质,还有助于稻田松土,鱼类分泌物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在减少水稻施药量的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水稻的产量和稻田的亩产值。
亩产值达万元,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蓬溪县结合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小农水等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对常乐镇拱市村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区进行了进排水系、田埂加高加固、拦鱼设施、鱼沟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稻-鱼”模式亩增稻谷44.12公斤,亩增鱼54.5公斤,亩新增产值2256.04元;“稻-鳅”模式亩增稻谷34.91公斤,亩增鱼131.89公斤,亩新增产值5857.42元。
如今,蓬溪县按照“协会+企业+农户”联营的“产、供、销”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红田鱼,在槐花等乡镇进行稻田综合种养试验初获成功。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实施计划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实施计划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互利共生,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目标与预期效益(一)目标1、在一定面积的稻田中,成功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确保水稻和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2、建立可持续的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
3、提高农田的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增加水稻和水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减少农田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3、社会效益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
三、种养场地选择与准备(一)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的稻田作为稻渔综合种养场地。
稻田面积以 5 10 亩为宜,便于管理和操作。
(二)田块改造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以 50 80 厘米为宜,宽度以 30 50 厘米为宜,确保田埂坚固不漏水。
2、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坑,鱼沟宽 50 80 厘米,深 30 50 厘米,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5% 8%,深度以 80 100 厘米为宜。
鱼沟和鱼坑的布局要合理,便于鱼类的活动和觅食。
3、安装进排水设施,进水口和出水口要设置过滤网,防止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稻田。
(三)消毒与施肥在稻田改造完成后,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每亩用生石灰 50 70 千克化水全田泼洒,消毒 7 10 天后,施入基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 800 千克,复合肥 20 30 千克。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稻田养鱼是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将稻田的利用率提高,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稻谷产量。
因此,本项目旨在推广和实施稻田养鱼项目,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稻田养鱼项目,农民可以增加一种经济来源,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2. 改善土壤环境:鱼类在稻田中可以促进水体循环,减少水体污染,对稻田土壤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 提高稻谷产量:稻田养鱼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供充足的氮源,促进稻谷生长。
三、项目内容1. 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为了确保稻田养鱼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将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包括鱼类养殖知识、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方面的培训。
2. 选择适宜的鱼类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稻田的水体条件,我们将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如鲤鱼、草鱼等。
3. 稻田改造与布局:为了适应稻田养鱼的需求,我们将对部分稻田进行改造,增设鱼塘和水道,以便鱼类生活和游动,同时也要注意水体的流通,保持水质清洁。
4. 定期监测和管理:我们将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测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及时采取管理措施,确保稻田养鱼项目顺利进行。
5. 宣传推广与市场对接:我们将加强对稻田养鱼项目的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同时积极寻找市场渠道,确保养殖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四、项目计划与时间表1. 第一阶段(月份):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选择适宜的鱼类品种,稻田改造与布局,建立监测系统。
2. 第二阶段(月份):推广宣传,市场对接,稻田养鱼项目实施。
3. 第三阶段(月份):定期检测和管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项目预算1. 培训费用:包括培训专业人员和农民的交通费、食宿费,培训材料费等。
2. 设备和材料费用:鱼塘建设所需的设备、鱼苗购买费用等。
3. 监测系统建设费用: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器材的购置和安装费用。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
二、项目目标1、提高稻田的综合产出效益,实现稻谷和水产品的双丰收。
2、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项目实施地点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实施地点,面积不少于_____亩。
四、项目实施内容1、稻田改造开挖鱼沟、鱼坑:在稻田四周及中间开挖鱼沟,宽_____米,深_____米;在稻田一角开挖鱼坑,面积为稻田面积的_____%,深_____米。
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至_____米以上,加宽至_____米以上,并夯实加固,防止漏水和垮塌。
安装进排水设施:在稻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过滤网和控制闸,保证进排水顺畅和水质安全。
2、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虫的水稻品种,如_____等。
水产品种: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水产品种,如鲤鱼、鲫鱼、泥鳅、小龙虾等。
3、种苗投放水稻种植:按照当地的水稻种植季节和技术要求,进行育秧、插秧等作业。
水产品投放:在水稻插秧后_____天左右,投放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水产品种苗。
投放密度根据品种和稻田条件而定,一般鲤鱼每亩投放_____尾,鲫鱼每亩投放_____尾,泥鳅每亩投放_____尾,小龙虾每亩投放_____尾。
4、田间管理水位管理:根据水稻和水产品的生长需要,合理调节稻田水位。
水稻生长前期,水位保持在_____厘米左右;水稻分蘖期,水位保持在_____厘米左右;水稻孕穗期至灌浆期,水位保持在_____厘米左右;水产品生长旺季,水位保持在_____厘米以上。
施肥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稻田养鱼工作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引入鱼类,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养分,实现稻田与鱼类的共生共存。
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因此,稻田养鱼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稻田产量,通过鱼类的排泄物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稻谷生长,提高产量。
2. 增加农民收入,引入养鱼业务,提供农民额外的经济来源。
3.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养鱼品种,选择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如鲫鱼、鲤鱼等,根据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进行选择。
2. 确定养殖区域,选择适合养鱼的稻田,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同时要考虑到稻田排水排污的便利性。
3. 准备养殖设施,根据养鱼品种和稻田情况,准备养鱼所需的设施,如鱼塘、鱼网、饲料等。
4. 合理投放鱼苗,根据养鱼区域的大小和稻田的种植情况,合理投放鱼苗,控制鱼类的密度,避免过度捕食稻田中的害虫。
5. 定期管理养殖,定期清理鱼塘,更换水源,合理投放饲料,及时发现并处理鱼类疾病。
6. 收获和销售,根据养鱼品种和稻田收成情况,合理安排收获和销售工作,确保养鱼和稻田种植的良好收益。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稻田养鱼业的发展,提供补贴和技术指导。
2. 技术支持,农业部门应加强对稻田养鱼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养鱼技术水平。
3. 市场支持,相关部门应开拓养鱼产品的销售渠道,保障农民的产品销路。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稻田产量,通过对比养鱼前后的稻田产量,评估养鱼对稻田产量的影响。
2. 农民收入,统计养鱼业务的收入情况,评估养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 生态环境,监测稻田养鱼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质、土壤肥力等。
六、总结。
稻田养鱼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稻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稻田养鱼的可行性报告

稻田养鱼的可行性报告
一、背景介绍
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农业与现代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在稻田内引入适
宜的淡水鱼类,利用稻田的生态系统实现稻鱼共生,可以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水产业的发展。
二、稻田养鱼的优势
1.资源共享:稻田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鱼类可以在其中寻找食物,
稻田也能得到鱼类排泄物的有机肥料。
2.生态平衡:稻鱼共生能够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减少害虫数量,提
高稻田生产力。
3.经济效益:稻鱼共生不仅可以增加农田收益,还能带动当地水产养
殖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
三、技术要点
1.水体管理:保持稻田水质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定期换水和通风。
2.饲料供应:合理选择鱼类饲料,注意饲养密度,避免饲料过量造成
水体污染。
3.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水质、观察鱼类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四、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稻田养鱼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
多的关注。
稻田养鱼不仅可以提高农田收益,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风险与挑战
1.环境污染:若不注意水质管理,容易导致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造
成危害。
2.市场波动:养殖规模扩大后,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需要制定
灵活的经营策略。
六、结论
稻田养鱼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当地水产业的发展。
然而,要想取得长期稳定的效益,需要农户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培训,以及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稻田养鱼是一种集水稻种植与养殖鱼类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传统上,稻田仅用于水稻种植,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稻田养鱼逐渐兴起。
稻田养鱼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的水资源和养鱼的有机肥料,使稻田生态更加稳定和富饶。
本实施方案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稻田养鱼项目,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项目目标1.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养鱼的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
2. 提供健康食材:稻田养鱼能够提供新鲜、健康的鱼类食材,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
3.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稻田养鱼,能够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质。
三、项目实施步骤1. 选址与准备:a. 选择适宜的稻田:选择水源丰富、水质好、土壤优良的稻田作为养鱼基地。
b. 准备设施与设备:清理稻田,建立格子池或网箱,配置鱼苗投放装置和通风设备。
2. 鱼苗投放:a. 选择适宜的鱼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鱼种,如草鱼、鳙鱼等。
b. 根据稻田面积和水质状况确定鱼苗的投放数量和频率。
c. 投放鱼苗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平衡,避免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
3. 养殖管理:a. 控制水质状况: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温度和pH值。
b. 饲料管理:根据鱼类的饮食习性和生长需求,科学配置合适的饲料,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c. 病害防治:定期巡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稻田养鱼的健康生长。
4. 种植管理:a. 合理施肥:根据稻田肥力状况,科学施加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保持水质的生态平衡。
b.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处理稻田的病虫害问题,保证水稻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5. 产销一体化:a. 建立稻田养鱼的销售渠道,如与农场、超市、酒店等合作,将养殖的鱼类产品销售出去。
b. 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农民的合理利益,同时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四、风险与挑战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对稻田养鱼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如气温升高、干旱等。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项目实施方案稻田养鱼是一种将养殖鱼类与稻田种植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稻田水田中富含的养分,实现了鱼类和稻谷的双重收益。
下面是稻田养鱼项目的实施方案:1.选址:选择一片有利于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的土地。
首先要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其次,要保证周围环境没有重工业、农药污染等危害产业的存在。
2.构建水体系统:首先,建设水稻田,铺设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
其次,将水稻田的一部分改造成鱼塘,建造鱼塘池坝,并确保水体流动通畅。
最后,引入养殖鱼类的种苗,进行养殖。
3.种植与养殖:在水稻田中进行常规的稻谷种植工作,包括耕种、施肥、除虫等。
在鱼塘中,选择合适的鱼类进行养殖,如鲤鱼、鳙鱼等。
合理进行鱼类饲养管理,保证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4.饲料供应:饲养鱼类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
可以根据鱼类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饲料,如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
也可以适当添加商业鱼饲料,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
5.病害防治: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疾病防治工作。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等手段,控制鱼类的病害发生。
6.经济收益:稻田养鱼项目能够实现稻谷和鱼类的双重收益。
在稻谷收获之后,可以将鱼塘中的鱼类捕捞出来,进行市场销售。
同时,鱼塘中的鱼类排泄物也会作为有机肥料施入稻田,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7.环境保护:稻田养鱼项目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一方面,鱼类的生活习性会帮助水稻田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另一方面,稻田养鱼项目可以减少鱼塘污染和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8.政策支持:为了推动稻田养鱼项目的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稻田养鱼项目,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推动稻田养鱼项目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稻田生态养鱼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全县辖30个乡镇,总人口104万人,农业人口80万人,是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
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水面
7.2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3.2万亩。
2011年水产品产量6500吨,渔业产值
1.3亿元。
全县有xx面积
18.5万亩,其中囤水田
4.4万亩,为稻田养鱼开发具备了有利条件。
二、稻田养鱼现状
我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因沿袭传统的养殖方式,鱼产量不高,品质没有突破,全县稻田养鱼多年徘徊在1万亩左右,亩产不足50斤,稻田养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一)养殖技术相当落后。
目前我县稻田养鱼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技术手段较为落后,有的养殖户甚至让其自生自灭地生长,导致产量少、质量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养殖规模小。
由于农村生产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因此许多农户的水田较为分散,且面积不大,各家各户没有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联合起来养殖,导致技术水平参差不
齐,有些农户甚至亏本,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稻田养鱼积极性。
(三)资金缺乏,推广手段单一,政府引导较少。
1、近年来,县财政未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水产发展,特别是稻田养鱼的补助资金根本没有,而农户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种苗等原因而无法进行稻田养鱼,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较少,导致这几年的养殖面积增长缓慢。
2、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只能停留在办培训班和稻田田间指导的形式进行技术推广,根本不能进行办示范,推广手段单一,对提高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和提高水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稻田养鱼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寻找可以发展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目前在农业社会中还没有哪项生产方式能像稻田养鱼那样简单易行,投入少、见效快、效果显著;稻田养鱼在不额外占用耕地情况下,既能稳定粮食生产,又能提供优质水产品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稻鱼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提高土地综合效益,而且可以辐射到千家万户,适合当地群众发展,是当地兴农富民的好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一水两用,一地两收”的有效资源,以提高稻田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突破口,以稻田渔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鱼,集政策、资金、科技、服务的优势,确保稻田生态养鱼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稻田养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总体目标
全县规划三年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高产示范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
2012年全县发展稻田养鱼1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1000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250吨,产值500万元。
2013年全县新增稻田养鱼面积2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4000亩;稻田养鱼总面积达到3万亩,示范片面积达到5000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1000吨,产值2000万元。
2014年全县新增稻田养鱼7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5000亩;稻田养鱼总面积达到10万亩,示范片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稻田养鱼产量5000吨,产值1亿元。
五、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发展稻田养鱼是一项颇具效益的系统工程,更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有效生产方式。
为切实加强对稻田养鱼工作的领导,县成立发展稻田养鱼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务局,主要负责全县稻田养鱼的规划制定、协调服务、督促检查、政策兑现等工作。
各乡(镇)成
立相应组织机构,责任到人,确实把稻田养鱼作为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方式和有力措施,真正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加快稻田养鱼先进技术的推广
1、建设稻田工程,提高养鱼产量。
原有养鱼稻田要做好鱼沟、鱼凼的修复工作,新增的稻田养鱼田块要在栽秧前及时建设,因地制宜地开挖鱼沟和鱼凼,有条件的可用水泥砂浆修建永久鱼凼。
2、稻田养鱼与有机稻种植相结合。
两者相得益彰,生产出的稻米香纯,稻鱼甘美,产品竞争力增强。
(三)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示范片建设
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乡(镇)要选择集中成片,水源条件较好的稻田进行示范片建设,每个乡镇稻田养殖示范片建设最少要在50亩以上,重点乡镇
示范片建设最少要在100亩以上,示范片建设要求鱼产量亩产60公斤以上,亩产值1200元。
(四)加强政府的技术指导和对外宣传引导工作
1、积极做好稻田养鱼的技术指导工作。
利用办培训班和示范片建设等形式,引导养殖户正确进行稻田养鱼,特别是技术方面,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2、各部门要做好项目产前、中、后期服务。
搞好产品营销和渔需物质供给,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掌握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稻田养鱼,发展订单渔业,做到规划合理,管
理到位。
逐渐提高稻鱼品质质量,确保稻田养鱼成为真正的生态食品。
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五)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政策,促进发展
为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扶持,制定激励措施,引导他们进行稻田养鱼,对发展稻田养鱼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凡稻田采取标准化沟凼式养殖,并对凼使用砖、水泥浇砌等永久性硬化措施,而且深度达
0.8米以上的,按每平方米坑凼标准进行补助,同时投放鱼种进行差额补贴。
(六)引导农户成立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
稻田养鱼涉及千家万户,政府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解决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采取“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户组建稻田养鱼专业合作社,引导和辐射农民走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道路,力争3年内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万亩的奋斗目标。
附件:
《xx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规划表》
二0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xx发展稻田养鱼面积规划表序号乡xx2012年
其中示范
面积
片面积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4005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013年2014年其中示范面积片面积01青岗镇
2仁和镇
3大渝镇
4太乙镇
5洋溪镇
6曹碑镇
7明星镇8官升镇9万林乡10涪西镇11金华镇12天仙镇13复兴镇14金家镇15广兴镇16沱牌镇17太兴乡18陈古镇19香山镇20瞿河乡21金鹤乡22东岳乡23文升乡24潼射镇25凤来镇26双溪乡27太和镇
28玉太乡29青堤乡30伏河乡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