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及其影像特征
遥感影像的判读
![遥感影像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1182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c.png)
覆盖范围和分辨率
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所需的精 度,选择合适的覆盖范围和空间
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时相选择
根据目标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 时相的遥感影像,以获取最佳的
监测效果。
注意影像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关注遥感影像的时间分辨率,即影像 获取的频率,以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到 目标的变化。
空间分辨率
地物空间特征
总结词
地物空间特征是指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纹理、结构等。
详细描述
地物空间特征是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地物在空间分布和形态上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表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
识别,可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地物动态特征
水体动态监测
通过遥感影像监测水体的 水位、流速和流向等信息, 及时发现水灾和污染等灾 害。
水生态系统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水生生 物种类、数量和水域环境 等信息,为水生态保护和 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05 遥感影像判读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类型
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影 像类型,如光学影像、雷达影像
遥感影像判读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有助于 深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影像判读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结合,将进 一步推动遥感影像判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物类型与种植面积
农业资源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识别不同作物的光谱特 征和种植面积,分析农业种植结构和 发展趋势。
通过遥感影像调查农业土地资源、水 资源和农业设施等信息,为农业规划 和生产提供支持。
最全的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
![最全的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9989f7e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8.png)
最全的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遥感基础与应⽤——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XX级2班学号:201XXXXX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时间:2013-4-29常见的资源遥感卫星及其数据前⾔: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造卫星。
⽤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
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数年。
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某指定地域进⾏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线电波传输到地⾯站,地⾯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和⼯作。
常见的遥感卫星有美国陆地卫星、法国SPOT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等。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Landsat)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系列。
卫星作⽤是美国⽤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按传感器可分为三类:1.RBVRBV是陆地卫星1~3号上携带的⼀套传感器,其全称是反束光导管摄像仪,简称RBV.在Lansat-1,Lansat-2上有三个波段:RBV1波段:蓝绿波段,波长范围是0.475µm~0.575µm;RBV2波段:红黄波段,波长范围是0.580µm~0.680µm;RBV3波段:红外波段,波长范围是0.690µm~0.830µm;在Lansat-3上RBV改成两台并列式,只有⼀个全⾊⼯作波段0.505µm~0.705µm,Lansat-1,Lansat-2的RBV的空间分辨率为80m,⽽Lansat-3上的RBV全⾊图像分辨率为40m。
犹豫RBV的图像质量不如MSS,故从Landsat-4开始取消了这种传感器。
Landsat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介绍
![Landsat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5e53c0e844769eae009ed3d.png)
Landsat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简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计划最早始于1967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受早期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所提供的地球资源观测的鼓舞,开始在理论上进行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系列的可行性研究。
1972年7月23日,第一颗陆地卫星(Landsat_1)成功发射,后来发射的这一系列卫星都带有陆地卫星(Landsat)的名称。
到1999年,共成功发射了六颗陆地卫星,它们分别命名为陆地卫星1到陆地卫星5以及陆地卫星7,其中陆地卫星6的发射失败了。
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83o到南纬83o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数据更新周期为16天(Landsat 1~3的周期为18天),空间分辨率为30米(RBV和MSS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
目前,中国区域内的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见图1)可以通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免费获得()。
Landsat 陆地卫星在波段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水、植物、土壤、岩石等不同地物在波段反射率敏感度上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扩充了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范围。
在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的一系列应用中,计算植被指数和针对Landsat ETM off影像的条带修复为最常用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两个应用。
因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基于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1)基于Landsat 数据的多种植被指数提取。
2)对Landsat ETM SLC-off影像数据的条带修复。
图1 Landsat 遥感影像中国区示意图数据特征(1)数据基本特征Landsat陆地卫星包含了五种类型的传感器,分别是反束光摄像机(RBV),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成像仪(TM),增强专题成像仪(ETM)以及增强专题成像仪+(ETM+),各传感器拍摄影像的基本特征如下:(2)数据主要参数Landsat陆地卫星携带的传感器,在南北向的扫描范围大约为179km,东西向的扫描范围大约为183km,数据输出格式是GeoTIFF,采取三次卷积的取样方式,地图投影为UTM-WGS84南极洲极地投影。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2ede95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b.png)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徐涵秋;唐菲【摘要】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1)新增的卷云波段有助于区别点云和高反射地物;(2)卷云波段设计的波长范围位于粘土矿物光谱反射的强吸收带,有利于土壤与建筑不透水面信息的区别;(3)新增的深蓝波段有助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监测;(4)全色影像波长范围的收窄有利于该影像上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别;(5)辐射分辨率的提高可避免极亮/极暗区的灰度过饱和现象,这对反射率极低的水体的细微特征识别有很大帮助.显然,Landsat 8这些新增的优点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1【总页数】9页(P3249-3257)【关键词】Landsat 8;遥感;生态环境【作者】徐涵秋;唐菲【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350108;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在各种卫星遥感对地观测数据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今天,长达40年历史的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无疑仍是应用最广泛的卫星数据,它们在全球尺度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其两颗主力卫星中的Landsat 7号星的扫描行校正器于2003年5月31日发生了故障,使其实用价值大打折扣;而设计寿命只有3年的Landsat 5号星也因为近29年的超期服役而于2012年12月21日正式宣布退役[1],从而造成Landsat 40年的连续对地观测出现一度中断。
几经波折的Landsat 8卫星终于在Landsat对地连续观测中断1年4个月后,于2013年2月11日在美国加州成功发射[2]。
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9672068fa1c7aa00b52acb4b.png)
4
遥感原理
4.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 积的度量。
5.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6.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7.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 色调:地面温度的构像. ✓ 热辐射能量大,色调浅;能量小,色调深。 油膜比水辐射度低,热红外图像呈现冷异常
色调深。 厂矿、热电厂排除的循环水为工业热流,热异
常, 色调浅。 烟雾形成的冷异常,异常形态可以看出,烟雾
扩散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
44
遥感原理
✓ 形状:被探测地物与背景温度差异形成”热分布” 形状.
38
遥感原理
彩红外像片
彩红外像片 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
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 底片印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彩色红外感光片没有感蓝层,有感绿、 感红和感红外层。因此不受大气散射蓝 光的影响,像片清晰度很高,适合城市 航空摄影。
彩红外比彩色像片信息更加丰富.
39
3.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 间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 位置、相关布局等。
2
遥感原理
二、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1. 色调:
色调是地物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电磁波 强弱程度在遥感图像上的记录和反映。 显示影像的亮暗程度,通常用“灰阶” 表示。是识别地物的主要标志。
影响影像色调的主要因素有:
地物的亮度系数,物体本身颜色,地物
10
直接判读标志
(一)形状和大小:
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 自然地物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第3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c2335b60b1c59eef8c7b4e1.png)
遥感车--地面遥感平台
• 高空平台(5-10km)
航摄飞机
运七 运八
其他:里尔、双水獭、 空中国王等
遥感飞机
• 中低空(1-8Km)
航摄飞机
运十二 运五
• 其他飞机(500m)
蜜蜂3 无人机
航摄飞机
GT50 0
航天飞机
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3.1.2 遥感器与遥感图像特征参数
❖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和微波传感器,从可见光到红外区的光学波段的传感器 统称光学传感器,微波领域的传感器统称为微波传感器。
§3.1 遥感平台与遥感器
二、遥感器的分类
❖ 按工作方式分为
(1)主动方式传感器:侧视雷达、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2)被动方式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 描仪(MSS)、TM、ETM、HRV、红外扫描仪 等。
❖ 热红外像片:8~14μm。
热红外像片典型特征:热阴影;
高速运动热物体的“拖迹”;
(参见教材P144 )
受风的影响较大。
§3.2 摄影成像
3.2.4 摄影像片的种类与特点
摄影像片特点: (1) 投影方式: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方式成像; (2) 视觉感受: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像片中各种人造地物 的形状特征与图型结构清晰可辨,从航空像片上可看到地物顶 (冠)的形态; (3) 阴影:本影与落影受地物在相片上的方位影响。 详见教材P145
些情2)况利下用,数波理统段计太方多法,,分选辨择率相关太性高小,、接方收差到大的信 息的量图太像大。熵,,形方成差海大量,数信据息量,大反。而会“掩盖”地物
辐射特性,不利于快速探测和识别地物。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6a5c653d15abe23482f4db5.png)
一、遥感图像特征
(4)地面分辨率的计算
摄影方式:
Rg Rs f H
Rs: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 分辨率,单位线对/mm
6.5km/s,在扫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正好向前移动474m,因此扫描线正
好衔接。
0.5~0.6μm 0.6~0.7μm
扫描方向
.m 1
m
2
...k m 3
...m 4
5
0.7~0.8μm
0.8~1.1μm
卫
星
10.4~12.6μm 前 进
方
向
6
成像板
一、遥感图像特征
一般来说: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其识别 物体的能力越强。但实际上每一目标在图像上的可 分辨程度,不完全决定于空间分辨率的具体值,而 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亮度、结 构的相对差有关(反差)。例如MSS的空间分辨率 为79m,但是宽仅10-20m的铁路,公路,当它们通 过沙漠、水域、草原等背景光谱较单调或与道路光 谱差异大的地区,往往清晰可辨。
一、遥感图像特征
(3)瞬时视场(IFOV)
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
毫弧度(mrad)。
S
S ➢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f
f ➢IFOV取决于遥感器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大小。
➢一个瞬S:时探视测场元内件的的信边息长,表示一个像元。
➢在任何H:一遥个感给平定台的的瞬航时高视场内,往往包含着不止一种地面H
Landsat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介绍
![Landsat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ffa072831b765ce04081439.png)
Landsat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简介“地球资源技术卫星”计划最早始于1967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受早期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所提供的地球资源观测的鼓舞,开始在理论上进行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系列的可行性研究。
1972年7月23日,第一颗陆地卫星(Landsat_1)成功发射,后来发射的这一系列卫星都带有陆地卫星(Landsat)的名称。
到1999年,共成功发射了六颗陆地卫星,它们分别命名为陆地卫星1到陆地卫星5以及陆地卫星7,其中陆地卫星6的发射失败了。
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83o到南纬83o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数据更新周期为16天(Landsat 1~3的周期为18天),空间分辨率为30米(RBV和MSS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为80米)。
目前,中国区域内的Landsat陆地卫星系列遥感影像数据(见图1)可以通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QQ电子网免费获得()。
Landsat 陆地卫星在波段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水、植物、土壤、岩石等不同地物在波段反射率敏感度上的差异,从而有效地扩充了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范围。
在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的一系列应用中,计算植被指数和针对Landsat ETM off影像的条带修复为最常用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两个应用。
因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基于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1)基于Landsat 数据的多种植被指数提取。
2)对Landsat ETM SLC-off影像数据的条带修复。
图1 Landsat 遥感影像中国区示意图数据特征(1)数据基本特征Landsat陆地卫星包含了五种类型的传感器,分别是反束光摄像机(RBV),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成像仪(TM),增强专题成像仪(ETM)以及增强专题成像仪+(ETM+),各传感器拍摄影像的基本特征如下:(2)数据主要参数Landsat陆地卫星携带的传感器,在南北向的扫描范围大约为179km,东西向的扫描范围大约为183km,数据输出格式是GeoTIFF,采取三次卷积的取样方式,地图投影为UTM-WGS84南极洲极地投影。
遥感卫星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
![遥感卫星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e34a9762b160b4e767fcfa3.png)
光电过程-辐射数据定量
胶片探测范围较窄
电子格式范围较广
多系统分离采集-可比性差 光谱波段同时采集-可比性强
一、多光谱扫描成像
• 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 多光谱扫描成像系统 可分为光学机械扫描和推扫式扫描两种主 要类型。
光学机械扫描 optical- mechanical scanning
推扫式扫描 push- broom scanning
第三章 传感器及其成像方式
聊城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第一节 传感器的分类
• 传感器 ( sensor) , 也称敏感器或探测器, 是 收集、 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 仪器。
– 传感器探测电磁波波段的响应能力 – 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的几何特性 – 传感器获取地物电磁波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
输出器(扩展5)
感色性---感光片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线敏 感的程度和范围 由乳剂中加入的光谱增感剂的性质决定
①.盲片色 只含AgBr和少量AgI 未加光谱增感剂 0.34~0.5μm
②.正色片 在色盲乳剂中加入正(绿)色增感剂 0.34~0.58μm(在0.5~0.52μm处略有下降)
③.全色片 在色盲乳剂中加入多种光谱增感剂 0.34~0.72μm(对0.5~0.52μm的绿光感光度稍低)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如何下载卫星遥感影像?
Landsat 8 OLI_TIRS 卫星影像
• 2013 年2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成功发射Landsat-8卫星。 Landsat-8卫星上携带两个传感器,分别是OLI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和TIRS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
遥感成像原理和遥感成像特征
![遥感成像原理和遥感成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f898dbf1eb91a37f0115c9a.png)
可编辑版
传感器类型
• 按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 按工作波段分:可见光、红外、微波 •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被动
可编辑版
成
被动式
像
传
感
器
主动式
光学摄影类型
框幅摄影机 缝隙摄影机 全景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
光电成像类型
成像光谱仪 测视雷达 全景雷可达编辑版
TV摄影机 扫描仪 电荷耦合器件CCD
目标物
一、航空遥感
• 平台:气球、飞机 • 特点:1.空间分辨率高,信息容量大;
2.灵活性大,适用于一些专题地图研究; 3.是各种星载遥感仪器的先行检验者; 4.信息获取方便; 5.(缺)受天气条件限制大,观测范围收到限制, 遥感数据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不如航天遥感。
可编辑版
二、航天遥感
• 平台:人造地球卫星、探测火箭、宇宙飞船、
可编辑版
卫星名称 Landsat-1 Landsat-2 Landsat-3 Landsat-4 Landsat-5 Landsat-6
Landsat-7
发射时间 72. 7. 23 75. 1. 22 78. 3. 5 82. 7. 16 84. 3. 1 93. 10. 5
99. 4. 23
传感器 RBV MSS RBV MSS RBV MSS MSS TM MSS TM
• 轨道特征:中等高度,圆形,近极地,太阳同步,可 重复轨道
• 数据产品:图象产品、CCT磁带
可编辑版
多功能平台
太阳能电池板
HRV
卫星名称 SPOT-1 SPOT-2 SPOT-3 SPOT-4 SPOT-5
运动方向
发射时间 86.2.22 90.1.22 90.9.26 98.3.24 02.5.4
0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0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53df2ee2bd960590c677c6.png)
3.1.2 俯角和照射带宽度
俯角是雷达波束与飞行平面间的夹角。其 与后向散射强度密切相关,俯角大,雷达回波 强。
雷达波束在其距离方向上对应于一定的俯 角范围,在这一范围内,雷达波束照射的地面 宽度为照射带宽度。图像的近距点对应波束的 俯角大,回波强;远距点对应于波束的俯角小, 回波强度小。
3.1.3 极化方式
按照航摄倾角分类
垂直航空摄影 倾斜航空摄影:立体感强
3. 航空摄影的分类
按摄影实施方式分类
单片摄影 航线摄影 航向重叠:60-53%
面积摄影 (多航线摄影)
航向重叠:60-53%
旁向重叠:30-15%
3. 航空摄影的分类
按感光片和所用波段分类
普通黑白摄影:0.38-0.76μm 黑白红外摄影:0.38-1.3μm 天然彩色摄影:0.38-0.76μm 彩色红外摄影:0.38-1.3μm 多光谱摄影: 通常蓝、绿、红及近红四 个波段
3.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因素
雷达回波强度可简单理解为雷达图像上各 种地物的灰度值,雷达回波强度与后向散射系 数直接相关,而后向散射系数受到雷达遥感系 统参数和地表特性的影响。
3.1 雷达遥感系统参数
3.1.1 波长或频率 雷达遥感波长的长短,决定了表面粗糙度 的大小和入射波穿透深度的能力。 当波长为1cm时,大多数表面都被认为是粗 糙面,穿透能力可以忽略不计;而波长接近1m 时,则很少有显得粗糙的,对潮湿土壤的穿透 能力为0.3m,而对干燥土壤则为1m或1m以上。
4.3
像点位移
4.1 像片的投影
(1)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 航片是中心投影:摄影光线 交于同一点 地图是正射投影:即摄影光 线平行且垂直投影面。
遥感导论_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2
![遥感导论_3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2](https://img.taocdn.com/s3/m/d03ae6050740be1e650e9a46.png)
32
微波遥感传感器分类
1、雷达(侧视雷达):成像
主动方式
2、微波高度计:不成像 3、微波散射计:不成像
1、微波辐射计:成像
被动方式
2、微波散射计:不成像
微波散射计:测量地物的散射或反射特性 微波高度计:测量目标物与遥感平台间的距离,从而准确得知地表高度变化,
海浪的高度等参数。 微波辐射计:微波辐射计主要用于探测地面各点的亮度温度并生成亮度温度图 像.由于地面物体都具有发射微波的能力,其发射强度与自身的亮度温度有关。通 33 过扫描接收这些信号并换算成对应的亮度温度图,对地面物体状况的探测很有意义
• 把探测器按扫描方向阵列式排列来感应地面响 应,以替代机械的真扫描。即通过仪器中的广 角光学系统(平面反射镜)采集地面辐射能, 并聚焦投射到焦平面的阵列探测元件上。这些 光电元件同时感应地面响应,同时采光,同时 转换为电信号,同时成像。
8
常用探测元件是电荷藕合器件CCD: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在这种器件 上受光或电激作用产生电荷靠电子和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以产生输出 电信号。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可做成集成度非 常高的组合件。
•典型实例: 加拿大CASI (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0.385-0.9μm:288个波段
主要高光谱仪器
AVIRIS (Airborne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0.4-2.5) (美国NASA JPL)(224个波段) CASI(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288个 波段)(加拿大) EO-1 (Hyperion)(卫星) HYDICE(Hyperspectral Digital Image Collection Experiment) (206波段) HYMAP (128波段) (澳大利亚)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卫星)(36波段)
遥感卫星影像介绍
![遥感卫星影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5169af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a.png)
遥感卫星影像介绍QuickBird快鸟卫星介绍快鸟卫星技术参数- -空间分辨率是相对于时间分辨率⽽⾔的。
时间分辨率多⽤于仪器时基线性的分辨能⼒;由⼏何空间引起的分辨率称为空间分辨率。
因为射线胶⽚照相检测或实时成像检测多在静⽌状态下进⾏,不涉及时间分辨率问题,所以在实时成像检测技术中所⾔分辨率就是指空间分辨率。
发射时间:2001年10⽉18⽇运载⽕箭:Delta Ⅱ发射地点: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轨道⾼度及倾⾓:450 km 98°太阳同步重访周期:1~3.5天视⾓:沿轨道⽅向和垂直轨道⽅向均可调整轨道周期:93.4分钟每轨拍摄:约57景幅宽&图像⼤⼩:主要景幅宽星下点为16.5 km 可达到的地⾯宽度544 km(中⼼点为卫星地⾯轨道,最⼤倾⾓30°)定位精度:圆误差23 m;线性误差17 m(⽆地⾯控制点)传感器分辨率&光谱波段:全⾊星下点61 cm⿊⽩:445~990 nm多光谱星下点2.44 m 蓝450~520 nm 绿520~600 nm红630~690 nm近红外760~900 nm数据编码⽅式:11 bit/s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三轴稳定/恒星跟踪稳定/惯性平台/飞轮/GPS星上存储器:128 Gbit/s卫星设计寿命:7年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10⽉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星下点分辨率0.61⽶产品分辨率:全⾊0.61-0.72⽶,多光谱2.44-2.88⽶产品类型:全⾊、多光谱、全⾊+多光谱(捆绑)、三波段融合(任意三个多光谱波段与全⾊波段融合产⽣的0.61⽶数据)、四波段融合(四个多光谱段与全⾊波段融合成的0.61⽶数据)全⾊波段,多光谱波段号:蓝、绿、红、近红外景宽16.5公⾥,景⾯积272平⽅公⾥。
此订单按⾯积购买。
QB数据05年最新价格表(单位:元/平⽅公⾥)说明:(全⾊0.61⽶分辨率,多光谱为2.44⽶分辨率)1、基础产品(1B)的最⼩定单(包括存档数据与编程接收数据)为1景;2、标准产品(2A)中存档数据的最⼩定单为25 Km2;3、标准产品(2A)中普通编程接收数据的最⼩定单为64 Km2;4、捆绑模式数据是指该产品包括全部5个波段的原始数据(1全⾊波段+4多光谱波段);5、所有编程接收订单的云量覆盖规范都是⼩于20%;6、编程接收订单中的“侧视⾓度”选项只有两个选择:a) 0 — 15度范围;b) 0 — 25度范围, 这两个选择没有价格上的差异。
遥感卫星及其运行特点_图文
![遥感卫星及其运行特点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bbf5e53186bceb19e8bbb7.png)
Goals
Help to improve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our planet
Objectives Principal missions Launchers
Explore Earth's resources; detect and forecast phenomena involving climatology and oceanography; monitor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henomena
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 且方向 也与之一致。
• 按照轨道倾角的不同, • 地球同步轨道分为
– 极地轨道 – 倾斜轨道 – 静止轨道
• 太阳同步轨道 ( sun synchronous orbit )
20世纪60年代
1970 —1977 年 1978 年—
美国的泰诺斯 ( TIROS) 、
波段6、7、8:78米 波段9:156米 无 8.80°
ZY-1 02C
GF-1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参数
参数
指标
轨道类型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轨道高度
645km(标称值)
倾角
98.0506°
降交点地方时
10:30 AM
侧摆能力(滚动)
±25°,机动25°的时间≦200s,具 有应急侧摆(滚动)±35°的能力
31 457 10:30AM±30min 7.535 6.838
卫星辐亮度产品
植被指数产品 去相关拉伸产品
地表反射率产品 土海地洋覆油盖污地与染表土监温地测度变产产化品品产品
冰雪覆盖监测产品
卫星海洋探测的历史早于海洋卫星的历史!
遥感影像判读
![遥感影像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014344a98271fe910ef93d.png)
实习一卫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一、实习目的目视判读是卫星图像应用的最基本方法,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时,训练样本的选择以及自动分类决策等,也都需要目视判读作为基础。
了解卫星遥感影像的波段特性以及对应的地物波谱特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从影像中目视解译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居民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土地利用类型。
二、原理与方法原理地物光谱特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粗)在以遥感图像中识别地物和现象的属性及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变化规律时,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它们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变化。
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上即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物质成分、内部结构、表面光滑程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风化程度、表面含水量及色泽等差别。
这就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基础和依据。
方法(一)直接判定法在卫星图像上直接判定一般是依据其色调标志和图型标志进行直接判定,色调(或色彩)标志在卫星图像直接判定中的重要性,对色调分析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图形或图像特征,即“色”要附于一定的“形”上,色调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可能判定识别地物。
(二)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卫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与地面已知资料或实地进行对比。
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物和现象的对应关系,总结判读经验,发现图像异常,以便从卫星图像上提取更多信息,使判读成果更为准确可靠。
(三)逻辑推理法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判读时更多的是应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法的判读,即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专业知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和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
卫星图像的视域宽广,能显示较大区域的地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
根据地物和现象在自然界中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规律,运用逻辑推理法,就能从易被人们忽视,或难于发现的潜在的或微小的图像差异中,寻找出识别地物的依据,从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
![遥感卫星影像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6d19cb5ef7ba0d4b733b27.png)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解译遥感卫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是遥感图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
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
解译者利用其中某些标志能直接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和状况;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楚其它不易在遥感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例如根据植被、地貌与土壤的关系,识别土壤的类型和分布等。
(1)形状:指目标物在影像上所呈现的特殊形状,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顶部或平面形状。
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
地物在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性质等的影响。
(2)大小:指地物形状,面积或体积在影像上的尺寸。
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影像上的地物在实地的大小。
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如在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路。
(3)阴影: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现的影子。
阴影的长度、形状和方向受到太阳高度角、地形起伏、阳光照射方向、目标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影响,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
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
(4)色调:指影像上黑白深浅的程度,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大小或地物波谱特征的综合反映。
色调用灰阶(灰度)表示,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会有很大差别;同一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成像时间和季节的差异,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地物的色调也会不同。
(5)颜色: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黑白影像上的色调,它也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大小的综合反映,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彩色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以突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
(6)纹理:也叫影像结构,是指与色调配合看上去平滑或粗糙的纹理的粗细程度,即图像上目标物表面的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W
E
W
E
W
E
S 赤道地区
S 中纬地区
S 北极圈地区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② Landsat图像的空间信息
●图像获取的时间
图像获取时间是指获取图像信息的地方时间, Landsat轨道是与太阳同步轨道,通过赤道的平 均太阳时为上午9时45分左右,实际上通过中纬 度地区都在上午9-10时左右。这种近乎一致的 光照条件,使全球范围内相同的地物具有相似的 色调和灰度值,同时能形成立体感最强的阴影, 便于互相对比,进行一致的分类和识别。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① 遥感测试系统
遥感测试系统主要进行基础理论、观测试 验和应用研究工作:
★进行卫星和航空遥感的模拟试验; ★试验遥感仪器设备的性能; ★测试研究地物波谱特性;
★标定、校准试验研究;
★试验和改进遥感图像分析处理技术,进行 解译理论和方法研究。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② 星载系统
星载系统是卫星遥感的核心部件,按照控 制中心的指令进行工作,主要接收来自地面各 种地物的电磁辐射信息,同时收集各地面数据 收集站发送的信息,然后将这两种信息再发回 地面数据接收站。星载系统主要包括平台服务 系统和有效载荷两个分系统。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② Landsat图像的空间信息
●图像的重叠 ★航向重叠 图像航向重叠是图像沿卫星运 行方向的重叠。RBV由于25秒的固定的曝光时间 间隔,便形成了固定的 26公里(14%)的航向重 叠区域。 MSS 和 TM 是连续扫描成像,相邻图像 的航向重叠是地面处理分幅时,采用使扫描电子 束分开,产生两次重复扫描,即相邻两像幅各扫 一次的方法,产生重叠影像。 MSS 航向重叠 9% , TM为5%。
●RBV Landsat1、2上的RBV由3台同类型的电视摄 像机组成,分3个波段,波长分别为0.475 ~ 0.575μm,0.58-0.68μm,0.69-0.83μm,覆盖地面 185*185km2的区域。RBV由于发生技术故障,所 获图像很少。 Landsat3的RBV用2台宽波段(0.505~ 0.750μm)摄像机,提供分辨率40m的全色图像。 两台仪器并列,同时获取98*98km2的相邻区域, 其旁向重叠13km。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内容提要:
介绍卫星遥感技术系统,Landsat、SPOT 和CBERS等陆地遥感卫星,气象卫星,以及 卫星遥感技术新发展。
重点和难点:
各种卫星的运行特征、传感器成像方式、 影像的空间信息与光谱特性,高空间分辨率 和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大致包括遥感测试系统、星载 系统和地面控制—处理系统三个子系统。 遥感测试系统是卫星遥感系统的基础,主要进行 地物波谱和传感器波段的研究,新型传感器的研制试 验,遥感数据辐射校正及综合光谱信息研究。 星载系统包括遥感卫星平台及传感器,是遥感信 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监 测卫星的工作状况,及时向卫星发射各种指令,指挥 星体和传感器的工作,并负责数据的接受和处理。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Landsat 卫星原名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ERTS
(Earth Resource Technology Satellite),是由美 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发射的用来获取 地球表面图像的一种遥感平台,以观察陆地环 境和资源为主。到目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③ Landsat图像的光谱特性
●MSS MSS 扫描宽度 185km ,地面分辨率 80m 。扫 描镜每振动一次,有6条扫描线同时覆盖4个光谱 带,约扫地面宽474m,扫描一张图像需 390次, 包含 2340 行扫描线,每行扫描线为 3240 个像元 (相邻像元有 12 - 13m 重叠),则 MSS 图像一景 的总数据量约为 30 兆字节( 3240 像元 *2340 行 *4 个波段),辐射分辨率分别为 64(MSS7),128 (MSS4—6)级。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① Landsat的运行特征
●卫星运行与太阳同步 为了保证传感器在不变条件下进行探测,并 保证卫星运行周期,要求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 即卫星轨道相对于地球的角进动,与太阳相对于 地球的角进动相等,也就是卫星通过任意纬度的 地方时基本是不变的。要实现与太阳同步,卫星 运行的轨道必须西移,轨道倾角要大于90°,使 两条相邻轨道之间的距离与该运行时段内太阳由 东向西移动的距离相等。
③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
●站网
★跟踪站 跟踪星体,不断对星体进行观测, 将测得的卫星轨道数据及时提供给控制中心, 以计算星体空间轨道及其变化,控制卫星的运 行。分为固定型和流动型两种。
★接收站 主要指挥和控制星体工作和接收星 体传送下来的遥感图像信息及其有关数据(如 卫星姿态参数)。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② 星载系统
●平台服务分系统 由各种控制和服务性 仪器组成,以保障星体正 常运行和工作。 ★控制星体姿态 ★通讯联系和数据管理 ★调整轨道 ★监测仪器工作状态 ★电源供应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② 星载系统
●有效载荷分系统
有效载荷分系统包括传感器和其他专用设 备如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 等星上遥感装置,是星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经编码、调制、变频和功放,由天线 发射出射频信号,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 被地面站接收。
降交点时间(过赤道平均太阳时)t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② Landsat图像的空间信息
●图像经纬度
卫星图像地理坐标的经纬度根据成像时间、 卫星姿态和运行方向等因素,由数据处理机构通 过确定卫星的轨道位置在地球表面投影的方法, 用计算机求得,注记在像幅四周,间隔为30´, 纬度60°以上地区,采用1°间隔。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① Landsat的运行特征
●采用可重复中高度回归轨道
重复周期是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回 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即对全球覆盖一遍 所需的时间。Landsat的运行周期98-103.26分, 每天围绕地球14圈,形成14条间隔2875km、宽度 185km的条带。Landsat1~3的重复周期为18天, Landsat4~7为16天。轨道的重复回归性有利于对 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变化作动态监测。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① 遥感测试系统
●遥感试验区
★定标校准站 用于对传感器和遥感数据进行定 标校准,分为几何校准站和辐射校准站两类。 ★普通观测站和遥测数据收集站 人工或自动观 测收集温度、湿度、雨量、风速等环境数据, 直接或通过卫星发送给地面站,为遥感图像的 分析处理和校正提供参考和依据。
项目 轨道高度 轨道倾角 运行周期 长半轴 重复周期 偏移系数 在赤道上相邻轨道间距离 成象宽度 在赤道上相邻轨道间重叠度 H i T α D d 卫星编号 Landsat1~3 915 km 99.125° 103.26 min 7285.438 km 9:42 am 18 天(251 圈) -1 159 km 185 km 26km(14%) Landsat4/5,7 705 km 98.22° 98.9 min 7083.465 km 9:45 am 16 天(233 圈) -7 172 km 185 km 13km(7%)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③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 心。星体从发射时起,直到在空间连续运转, 地面一直需要有庞大的系统来指挥、控制、保 障和配合它的工作。地面系统通常由站网、空 间控制中心、遥感数据处理与管理中心组成。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③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
●站网
★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 为了利用有限 的地面接收站,保证卫星数据的实时发送,启 用两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1 卫星遥感技术系统简介
③ 地面控制——处理系统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② Landsat图像的空间信息
●图像的分辨率 Mss:航高920km,瞬时视场角0.086m弧度,分 辨率79.12m,RBV:孔径45mm,分辨率21m。
卫星编号 1 ,2 3 1 ~7 3 4 ,5 4 ,5 7 7 7 传感器及波段编号 RBV:1,2,3 RBV:全色波段 MSS:4,5,6,7 MSS:8 TM:1,2,3,4,5,7 TM:6 ETM :1,2,3,4,5,7 ETM :6 ETM :全色波段(Pan)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② Landsat图像的空间信息
●图像的投影
★RBV RBV是透镜成像,属于中心投影。
★MSS、TM和ETM+ 扫描成像,属多中 心投影,且投影中心是动态的。因卫星高度很大, 视场角很小,可近似地看作是垂直投影,当要求 不太严格时,可以当作地形略图使用;在较大比 例尺制图中,应考虑投影变形的影响,必须进行 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
卫星遥感及其影像
2 Landsat卫星及其影像
① Landsat的运行特征
●采用可重复中高度回归轨道
Landsat要求对地面有较高的分辨率,同时 又有较长的寿命,以便于地球资源调查与制图, 所以采取中高度轨道(500—10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