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
大学生思想网络舆论论文

大学生思想网络舆论论文一、影响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网络舆论机制1.学校网络信息的放大机制将现实凸显于网络,使两者产生互动,能持续增强网络信息传播的逐渐放大效果。
校园网络作为学生讨论,传播信息的集中营,不但会即时更新社会上突发性的新奇事件,还会反映出现实中个人的生活矛盾纠纷等信息[3]。
由此可见,校园网络的放大机制能够全面的体现出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生活态度,引发更多使用者的注重。
2.学校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效应常在校园BBS中,都会设有“十大热门话题”等类似栏目。
此类栏目已然成为了大学生注重时事,猎取热点信息的最佳途径。
凡是能够在十大热门话题栏目中录入的问题或事件,一般都会最快速度地在校园中传播,成为学生业余时间重点讨论对象。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会被收录呢?通常要看它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回帖。
换句话说就是一篇帖子虽然没有很多回帖,但是其回复时间相对较为集中,也就能够视为学校十大热门话题。
实践证明,部分学生能够具有目的性的组织来回复某一话题,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此种行为就是利用了媒介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效应。
3.信息在学生群体中的“二级传播”效应人们一般会认为利用校园BBS在校园传播热点信息能够看成是特别的信息二级传播。
通常发生在校园BBS中活跃群体间的信息传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此之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讨论属于一级传播,它被归属于群体传播以及人际传播的范围之内。
而上文所提及到的二级传播,指的是一级传播完成之后,通过校园BBS传播给大学生,此传播对于那些仅仅扫瞄网站而不发表评论的学生来说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个传播通常被归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范围内。
所以校园BBS所具备的“二级传播”实质上是根据BBS自身具备的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以及人际传播模式所决定的。
4.校园BBS中存有的“沉默的螺旋”现象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德国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曾指出,其存有一种“沉默螺旋”的现象。
当某一具体的时事热点产生后,校园BBS中最为活跃的用者通常都会积极的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此时他们的相关评论就会随着其实践的传播以及表现给其他的使用者。
作为大学生对不良网络风气有什么看法作文

作为大学生对不良网络风气有什么看法作文哎呀,现在的网络风气真是越来越糟糕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对这种不良风气深感痛心疾首。
每天打开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种社交平台,总能看到一些不堪入目的内容,让人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
我觉得网络上的谣言满天飞,简直就是“谣言止于智者”的反面。
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关于明星的八卦新闻,明明是假的,却还有人信以为真。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谣言就像病毒,一旦传播开来,就很难控制。
”我们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一些东西。
网络暴力也是令人痛心的一大问题。
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人在网络上恶意攻击别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也破坏了网络的良好氛围。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用文明的语言进行交流。
就像那句话说的:“善待他人,就是
善待自己。
”
网络上的低俗内容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和视频,让我感到恶心。
这种内容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审美观,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沉迷于这些低俗的内容。
我也明白,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言论自由就肆意侮辱他人。
我们应该学会理性讨论问题,而不是用恶毒的言辞攻击别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理性对待不同意见,才能共同进步。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让我们摒弃那些不良风气,用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网络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力极大的社会和政治力量。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网络舆情几乎是无孔不入的,成为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监控与维护的意义、策略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信息获取和传播速度较快的群体,他们通常对敏感话题和热点事件有着较强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频率较高,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言论和观点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影响到更多的人。
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网络舆情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控大学生网络舆情,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和反映,从而为学校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不良舆情,避免矛盾激化和事件升级,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较为客观的舆情数据,帮助其做出科学决策,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那么,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呢?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利用人工和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及早发现并处理一些潜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采取有效的舆情引导和宣传工作,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表达观点,避免一些不良的舆情事件发生。
学校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网络使用习惯和平和积极的网络态度。
学校还可以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中,发挥自身的舆情引导和监控作用,扩大正面的舆情影响,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的工作,需要校园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工作,将其纳入校园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和保障这项工作的开展。
理性看待网络舆论作文800

理性看待网络舆论作文800
网上的说法那么多,我们该怎么看待呢?说实话,有时候真是
挺头疼的。
别盲目跟风啊,你得有自己的判断。
看到网上说什么就信什么,那不傻吗?得想想,这个消息来源可靠吗?背后有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当然啦,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网上啥人都有,啥观点都有。
就算你不认同,也没必要去攻击别人。
大家和和气气地讨论,
不也挺好的吗?
而且啊,作为网络上的一份子,咱们也得有点责任感。
看到虚
假信息、恶意攻击,不能坐视不理。
举报一下,或者至少别转发,
也算是为网络环境做点贡献了。
说到底,看待网络舆论,就像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一样。
得
用脑子想想,别一股脑儿接受。
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这样,网
络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当代青年该如何应对网络舆论作文

当代青年该如何应对网络舆论作文
哎,这网络舆论啊,真的像洪水猛兽一样,让人头疼。
咱们得
学会怎么应对才行。
首先,别轻信那些网络上的消息。
现在的网络,信息多得让人
眼花缭乱,你得有一双火眼金睛来分辨真假。
别看到什么就信什么,多比较几个来源,这样才能知道哪个更接近真相。
还有啊,得尊重别人的想法。
网上嘛,什么人都有,想法也是
五花八门。
遇到跟自己不同的观点,别急着怼,试着去理解对方。
这样大家才能和平共处,网络世界才会更和谐。
当然啦,咱们也得传播点正能量。
网上那么多负能量,看着都
让人心情压抑。
咱们得做点啥,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好。
比如分享点
正能量文章,或者参与点公益活动,这样也能让自己开心点,何乐
而不为呢?
还有别忘了保护自己。
网络上虽然方便,但也隐藏着风险。
千
万别随便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总之,
上网得小心点儿,别让自己陷入麻烦。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摘要:本文致力于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对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网络平台上产生的舆情对高校的声誉和正常运营造成了重大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以及案例分析,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对策,旨在为高校提供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建议。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高校需要积极应对。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与对策,为高校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议。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挑战与对策。
第二章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2.1 舆情产生的复杂性网络舆情的产生涉及多个因素,如舆情事件的性质、受众的特点、传播途径等。
高校需要认识到舆情产生的复杂性,积极应对。
2.2 舆情传播的迅速性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不良舆情可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全国甚至全球。
高校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和管理网络舆情。
2.3 舆情对高校声誉的影响网络舆情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直接影响,一旦发生舆情事件,高校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声誉受损。
2.4 舆情引发的社会关注舆情事件容易引发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高校应该及时回应,并公开透明地处理网络舆情。
第三章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3.1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高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动态。
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高校能够预测可能的网络舆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高校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网络舆情并作出处理。
建立专门的舆情管理团队,提前制定应对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舆情对高校声誉的影响。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舆论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公众的言论。
意思是人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是不同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学生作文篇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也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活跃在荧屏上。
网络舆论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的言论和观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在让这个社会更公开化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舆论监督传递正能量网络给全民撑起了一个监督平台,通过网络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的动态,而舆论便成了我们保障社会动态趋于和谐、传递社会社会正能量的手段。
在20xx年雅安地震时,消息通过网络瞬间传遍全国。
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为那些身处困境的同胞送去物资,送去鼓励与祝福。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通过网络监督国家政策的执行,百姓发表言论,与温总理一对一问答,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国家的民主。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反腐倡廉后,百姓的网络舆论更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权谋私的现象接二连三被曝光,使社会风气得到净化。
这些让我们真正的感觉到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社会变得公开化,百姓参与其中使社会更加民主,更加和谐。
舆论造谣盲目跟帖危害多在网络舆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利处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其危害。
大多数的网民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网络舆论中,每个人的声音汇总成了网络舆论。
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人被抓获。
在前不久因《爸爸去哪儿》走红的湖南著名主持人李湘一家也被网络谣言中伤,年仅四岁的孩子需要的是快乐健康的童年,却被舆论中伤。
因为网络的虚拟性,用户用ID隐藏着身份,网民的言论、尖锐、迅速。
不难发现,构成网络舆论中的'多数言论是非理性的、偏激的,甚至很多谩骂的声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舆情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舆情论文一、征求意见很多大学生自己遇到事情缺乏主见,或者对一些事情不很了解的时候,他们可能通过百度、贴吧发一些问题,以征求大家的意见与看法,譬如即将实习的大学生对一些实习单位不了解,他就会在网上发一些提问,以征求大家的解答。
大学生做事热情高,思想活跃,但由于每天都基本上呆在学校,社会阅历不够成熟,遇到事情,缺乏理性的分析及鉴别,容易被一些言论与行为所迷惑,通过网络宣泄自己一些不满的情绪,甚至有些人还比较极端,发布一些过激的言论,这种人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随着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到现在海内外月活跃用户总数已近4亿,特别是站在网络信息的最前沿,大学生现在一遇到事情,就喜欢拍拍照,立即通过微信发布自己的言论,以晒晒自己的喜怒哀乐,以便引起别人的共鸣。
二、高校网络舆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受到挑战大部分高校采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一般以灌输式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开放与自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需要形式新颖与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占主导的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教师,造成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不够深入,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对信息的选择也更加的自由,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的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
,形成与学生积极互动的双向主导模式的转变。
三、网络舆情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方法(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的运用,还熟悉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对高校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完善学院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真正起到对学院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作用;其次要加强辅导员的素质提升。
作为大学生对不良网络风气有什么看法作文

作为大学生对不良网络风气有什么看法作文哎呀,现在的网络风气真是让人头疼啊!你说咱们这些大学生,每天对着电脑、手机,一会儿刷微博,一会儿玩游戏,时间长了,难免会被一些不良网络风气所侵蚀。
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对这些不良风气说“不”,让我们的网络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我觉得我们要自觉抵制网络暴力。
现在网络上,有些人喜欢在网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别人进行恶意攻击。
这种行为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不要被别人的言语所伤害。
如果我们自己受到了网络暴力,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抵制网络谣言。
现在的网络上,谣言满天飞,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谣言就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国。
这不仅会误导人们的思想,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一些信息。
遇到可疑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进行核实,比如查阅权威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等。
我们要抵制网络成瘾。
现在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影响到身体健康。
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适当地上网娱乐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我们要抵制低俗内容。
现在的网络上,有些视频、图片等内容过于低俗,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自觉抵制这些内容,选择正能量的网络文化,让网络空间充满阳光和希望。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抵抗力,不被不良网络风气所侵蚀。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让我们的青春更加美好!。
网络舆论的议论文

网络舆论的议论文网络舆论的议论文网络舆论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每个人的生活。
每一条信息可能是一个“事件”。
现在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舆论的议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舆论的议论文1Let's pour out all the secrets in the big platform of the internet......The prefaceThe Internet is a world where everyone is not strange, because there is no limit.There are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on the Internet, old people, children,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Some use the Internet to do a variety of things, such as "online business", "online stocks", "online chat.""......A load of。
And what I'm going to say is to attract global - online chat".Nowadays teenagers are very fond of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but what makes people wonder is why they are so attracted to them. "The answer is" sincerity.Because net friend is more sincere than friend in reality.A friend in real life is lacking in sincerity, and sometimes your best friend is the first one to betray you at the critical moment.In the Internet, you'll never see the word "betrayal" in two words.Although the Internet is a virtual world, where you can spit out the truth,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someone who will betray you.Maybe some people say, "the Internet is deceptive."".But some people prefer to be cheated by the Internet rather than be cheated by their friends because it is a bad feeling.I believe - the Internet never goes down.I believe - as long as there is a network, our souls will not be lonely.I love the Internet, close to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world, let me fly......网络舆论的议论文2On Even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Guo Meimei Scandal” which has aroused national fury and mistrust toward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in 2011? However, it was just a start of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China in changing the society. Now, nearly every day or two, there will be a new event heatedly commented by Chinese netizens through online facilities.Actuall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the co-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factors. For one thing, the highly developed internet has brought the explosion of information to everybody’s life. Each piece of information can potentially be an “event”. For another thing,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has grown stronger in minds of Chinese people. Network is the democratic outlet where their free speech can be fully realized.Now, network public opinion has become the constructive power for a better society, which has been acknowledged by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With overwhelming influence and massive power, it will help a lot in constructing Chinese social equity, including improving Chinese democracy, promoting anti-corruption; bring in judicial fairness, and etc.。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引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着网络舆论的兴起,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和观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网络舆论的积极价值1.1 开放的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变得更加迅速方便。
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网络舆论,大学生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声音,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1.2 民主参与网络舆论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民主参与。
大学生通过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讨论和决策。
这种参与感和影响力使得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自己的作用。
1.3 实现公共监督网络舆论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揭露各种不法行为和不公平现象,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这种公共监督可以迫使相关方面改正错误,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2. 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2.1 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舆论中不乏虚假信息的传播。
大学生对此存在担忧,因为虚假信息会误导公众,并产生不良后果。
有些人会故意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来达到某种目的,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利益造成威胁。
2.2 负能量的传播网络舆论中经常存在负能量的传播现象,如网络暴力、恶意攻击等。
这种负能量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舆论抱有厌恶和回避的态度,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3 隐私泄露和网络谩骂网络舆论带来了隐私泄露和网络谩骂等问题。
大学生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在网络上容易受到他人的攻击和侵犯。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多以保护自己为主,不愿意过多参与和表达个人观点。
3.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3.1 加强信息辨析能力面对虚假信息的传播,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信息辨析能力。
要学会分辨真伪信息,提高辨别力,从而避免被误导和误导他人。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二)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二)引言概述:网络舆论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舆论的看法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网络舆论的认识和理解。
正文: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1.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塑造1.1.1 网络舆论的广泛传播加剧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1.1.2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1.1.3 网络舆论让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1.2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冲击1.2.1 网络舆论的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误导1.2.2 网络舆论的暴力言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威胁1.2.3 网络舆论的冷嘲热讽对大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二、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2.1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认同感2.1.1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平台2.1.2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2.1.3 大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舆论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话题2.2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批判态度2.2.1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审美疲劳2.2.2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2.2.3 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过度强调个人情绪和情感三、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形成原因3.1 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3.1.1 社会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更加依赖网络舆论3.1.2 社会对网络舆论权威性的认同度影响了大学生的接受程度3.1.3 社会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影响了大学生的看法形成3.2 个人成长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3.2.1 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影响了对网络舆论的看法3.2.2 大学生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决定了对网络舆论的态度3.2.3 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个人特点影响了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四、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4.1 提高网络素养,培养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4.1.1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判断能力4.1.2 民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管,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4.1.3 增加网络舆论知识的普及,提升大学生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4.2 增强自身价值观念的稳定性和多元化4.2.1 清晰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避免受到网络舆论的干扰4.2.2 增加与不同观点和价值观念的接触,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4.2.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阅历和对价值观念的思考五、总结: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也存在负面的冲击。
论文:网络舆情1(精选5篇)

论文:网络舆情1(精选5篇)第一篇:论文: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网络成为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最大限度的消解其负面影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本文从网络舆论的现状和特点入手,随后进一步分析了网络舆论面临的复杂形势,最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网络舆论、预警、规范。
正文:一、网络舆论的现状和特点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网络媒体已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微博、社区、空间等。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互通便捷,具备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新闻点评和博客,可以立即发表意见,没有障碍,思想表达更加自由。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对事物的看法。
如“三鹿毒奶粉事件”,“我爸爸是李刚”,“上海学生援交”等事件一经在网络披露后,都能迅速引起全国乃至世界舆论的关注,成为舆论焦点。
2,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方面由于,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另一方面,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网上与网下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比如,2010年2月28日,一部被认为是广西某市烟草局局长的日记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被各大网站疯传。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溯源及对策【摘要】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参与者和传播者,在网络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道德失范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心理原因、社会文化环境对其影响、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建设的对策,包括建立教育机制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
文章指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建设是当务之急,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加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心理原因、社会文化环境、网络道德教育、教育机制、网络道德规范、必要性、发展趋势、展望1. 引言1.1 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主要参与者,也面临着道德失范的风险。
在网络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对他人言论的尊重和理解,频繁涉及人身攻击、谣言传播等不当行为,导致网络舆论失序和负面情绪蔓延。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也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包括恶意造谣、恶意攻击、人身羞辱等,这些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和公序良俗。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
大学生网络舆论道德失范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其心理原因和社会影响,才能有效制定对策,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1.2 大学生网络舆论影响力的特点1. 群体影响力: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往往能够快速传播,并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他们可以聚集其他青年群体,形成一股庞大的网络舆论力量。
2. 观念更新速度快:大学生是一个年轻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
他们在网络舆论中更容易引领潮流,影响其他人的思想和态度。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网络舆情对校园的稳定和秩序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年轻人群体的一部分,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度较高,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
网络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也导致了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在网络上的迅速传播,甚至对校园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大学校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网络舆情监控和校园稳定维护体系。
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被不良信息和舆情所误导。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网络安全讲座、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学校应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机构或部门,负责监控、收集和分析校园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监控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校园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舆情。
监控机构还可以与校园内的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渠道,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网络舆情。
学校还应制定相关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和制度,明确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学校可以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规范,监督和指导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在制定规范和制度时,要遵循信息公开和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既保护大学生言论自由的权益,又防止网络舆情对校园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学校还可以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工作。
可以开展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预测和处置潜在的网络舆情风险。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模型,量化网络舆情的风险程度,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处置效率。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大学校园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机构,制定相关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和制度,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工作。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

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网络舆情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稳定。
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校园稳定维护变得愈发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1. 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者和触发者之一,他们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程度较高,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信息,而且他们的行为对其他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也非常大。
2. 网络舆情的多元化网络舆情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热点、校园事件、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
这种多元化不仅带来了信息的丰富性,也增加了舆情事件的复杂性和影响力。
3. 舆情事件的快速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舆情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网络平台迅速传播信息,导致舆情的爆发和扩散更加迅速。
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往往带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他们对校园事务的关注点不同,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也各异,这给舆情监控和处理带来了挑战。
1. 维护校园稳定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校园的稳定,一些虚假信息、不良传言甚至谣言的传播会导致学生情绪波动,甚至引发校园事件,严重影响校园的秩序和稳定。
2. 促进校园和谐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情绪波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疏导学生情绪,缓解矛盾和冲突,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3. 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可以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素质和舆情意识,使他们能够理性看待网络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和不良行为。
4. 保护学生权益大学生网络舆情中不乏一些人为炒作和黑色传言,这些都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形象造成影响。
通过网络舆情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不良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 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控体系大学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包括专门的监控团队、监控系统和渠道,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一)2024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一)引言概述:本文就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展开探讨。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形式,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网络舆论的态度和观点。
正文内容: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2.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3.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言论表达的自由度和勇气的挑战4.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5.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社交活动的影响二、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态度和观点1.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认同和支持2.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质疑和反思3.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信任程度4.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参与意愿和行动5.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期望和改进建议三、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的原因分析1. 大学生受教育背景的影响2. 大学生个人经历和遭遇的影响3. 大学生对媒体的认知和理解4.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事件的观察和衡量5. 大学生对自身权益和利益的关注四、大学生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1. 培养正确的网络舆论认知和判断能力2. 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 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5.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实践五、总结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舆论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这些看法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对媒体的认知等。
为了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大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增强表达能力,并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同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实践也是应对网络舆论挑战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

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阻滞因素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既有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不明,职能交错。
高校里承担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有很多,譬如学校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大学生社团、辅导员等,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工作存有交叉和混同,往往辅导员给学生做过工作之后,学校宣传部门等又组织学生接受教育,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感和烦躁感。
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构,而组织的缺失造成职能上的混乱,导致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中“各自为政”、“各立山头”,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各部门的引导工作会继而增加工作成本,造成效率低下。
而往往网络舆论爆发迅猛,如果不能快速加以准确引导,会使校方错失最佳处理时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此外,很少有学校会制定网络舆论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章程规定、人员配置和职责说明,如果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爆发,没有清晰快速的应对机制,会给下一步的引导和解决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第二,引导方式简单直接。
在校园网络舆论出现危机时,校方一般采取的是删帖、封闭ID、临时关闭网站或帖吧禁止发言等,以“堵”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例如2012年5月18日,山东临沂大学多名学生发帖称自己在学校饮水或用餐后出现胃痛、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学校医务室出现大规模排队就医的状况,而事件出现后,学校团委发通知让学生删帖,并称“违者将追究责任”。
当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不满时,学校不是虚心接受,而是害怕事态扩大,造成恶劣影响,这种思维是万万不能有的。
网络危机出现后,高校领导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的强硬措施,忽略了与学生或当事者的沟通、交流和疏导,也没有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实行反省,造成不满情绪持续积压和发酵,甚至出现失控局面。
第三,引导水平亟待提升。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主要通过学校老师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来完成,所以相对应负责人员的个人素质也是影响引导结果的重要部分。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

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论文网络舆情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影响、原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舆论信息,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
网络舆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社会稳定,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一些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2. 影响个人生活,网络舆情的传播也会对个人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一些负面舆情可能会对个人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3. 影响政府决策,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络舆情事件可能会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干预,导致政策调整和决策变化。
网络舆情的原因。
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有其特定的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也因此得以迅速传播,引发舆情事件。
2. 匿名性和虚假信息,在网络上,一些人可以通过匿名身份发布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导致舆情事件的发生。
这些信息可能会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良情绪。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舆情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一些煽动性言论和负面信息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
网络舆情的治理措施。
针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应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网络舆情传播的规范和标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秩序。
2. 强化舆情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事件,防止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3. 提升网络素养,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抵御虚假信息和不良舆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阻滞因素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既有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不明,职能交错。
高校里承担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有很多,譬如学校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大学生社团、辅导员等,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工作存有交叉和混同,往往辅导员给学生做过工作之后,学校宣传部门等又组织学生接受教育,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感和烦躁感。
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构,而组织的缺失造成职能上的混乱,导致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中“各自为政”、“各立山头”,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各部门的引导工作会继而增加工作成本,造成效率低下。
而往往网络舆论爆发迅猛,如果不能快速加以准确引导,会使校方错失最佳处理时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此外,很少有学校会制定网络舆论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章程规定、人员配置和职责说明,如果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爆发,没有清晰快速的应对机制,会给下一步的引导和解决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第二,引导方式简单直接。
在校园网络舆论出现危机时,校方一般采取的是删帖、封闭ID、临时关闭网站或帖吧禁止发言等,以“堵”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例如2012年5月18日,山东临沂大学多名学生发帖称自己在学校饮水或用餐后出现胃痛、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学校医务室出现大规模排队就医的状况,而事件出现后,学校团委发通知让学生删帖,并称“违者将追究责任”。
当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不满时,学校不是虚心接受,而是害怕事态扩大,造成恶劣影响,这种思维是万万不能有的。
网络危机出现后,高校领导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的强硬措施,忽略了与学生或当事者的沟通、交流和疏导,也没有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实行反省,造成不满情绪持续积压和发酵,甚至出现失控局面。
第三,引导水平亟待提升。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主要通过学校老师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来完成,所以相对应负责人员的个人素质也是影响引导结果的重要部分。
要引导网络,首先要熟悉网络。
与大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新生事物不同,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利用电脑网络编辑文本、下载资料阶段,既不会使用QQ,也没有注册微博,对学校来说,就缺少了注重校园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而这个版块往往是学生网络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这种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能未雨绸缪,无法提前识别危机事件,无法快速制定应对方案,而这正是处理危机事件最关键的“取胜点”。
很多高校在危机事件出现之后才开始商量对策,错失了阻断危机发生的黄金时机。
第四,校园官方网站效用不强。
网络早已取代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媒介成为大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首要途径,但是在校园范围内,其信息传播仍然主要仰仗校园广播、海报、期刊等,学校的官方网站更新缓慢、实用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更新速度快、贴近学生生活、直观性强等特点,浪费了网络的资源优势。
除了选课、申请缓考等事项,学生一般不会访问本校或者本学院的官方网站,如何将校园官网建设成综合性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网站是高校管理者理应思考的问题。
校园的官方网站是一个学校的权威信息发布部门,在危机时刻应该发挥稳定人心、披露真实权威信息的角色,理应重点建设。
很多高校顺应形势开通微博,但是开通之后没有信息发布,成为“僵尸帐号”,如何利用新媒体也是当前高校理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五,大学生舆论中从众和跟风行为。
因为大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在整个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成为引导的带动者,有的却成为了被带动者。
带动者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在网络舆论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追随者把信息带动者的观点作为事实去相信、传播。
信息的带动者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能传播一些正面消息,促动网络舆论的准确引导,又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一些负面情绪和内容,从而阻滞网络舆论的准确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被带动者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一味地从众和跟风,并没有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网络平台体现出来,也没有客观地去看待网络事件的发展,使网络舆论引导失去了准确的方向。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与对策今后网络舆论引导中我们要坚持以下理念。
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坚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对学生人格与信仰的充分塑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融入和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念,在舆论引导中从学生的身心、愿望和需求去引导和规劝。
另一方面,培育浩然正气的理念。
当有人问最早提出“浩然正气”概念的古代思想家孟子何为浩然正气时,他的回答却是:“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孔子也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对大学生实行网络舆论引导中,首先要培育他们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一种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勇气,只有具有了浩然正气,大学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才能维护事件的真相,不传谣、不造谣,客观、真实的评价问题和事态。
在上述理念之下,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以下路径。
第一,建立技术支持屏障。
对大学生登陆身份的鉴别、信息过滤。
通过技术上的屏蔽、过滤关卡,对大学生网络环境清洁净化,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侵害,为控制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失范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要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地监管,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信息或舆论,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络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和传播。
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确保学生表达渠道的通畅。
造成校园网络不良舆论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的不通畅,所以,要想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舒缓大学生的情绪,相关部门必须做到尊重和维护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构建起畅通的利益表达的渠道,同时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和学生实行沟通交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学生利益诉求纳入学校管理的重心。
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构建起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并且想方设法拓宽沟通的渠道,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媒体,社团等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高校还应该要保障网络沟通渠道的畅通,让学生知道在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的时候,有迹可循。
所以学校应该设置一些意见投诉箱,或者公开网络信箱,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向学校相关的部门反映问题。
而学校即时有效地对学生的问题实行回复和解答并保持持续的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好的舒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是要建立相对应的网络预警机制。
大学生网络舆论预警主要是通过对网络舆论的持续监控,在对舆论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处于即将发生的临界点的时候发布的警告信息,相关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并执行,同时相关部门应该调动相关的应急资源和人员来应对快要发生的危机。
通过对过去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事件发生之前到危机结束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危机发生的痕迹,所以对于网络的持续性的监督,有利于危机的解除。
第二,做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防护伞。
我国对公民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要求,也对大学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使他们明白自己“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
发挥大学的“教养功能”。
教养功能的发挥真正“有助于人们在保持尊严、施展水平的同时履行生活职责所需的知识、修养、表达水平、性格、风度以及各种相当均衡和成熟的品质”。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够进入的世界……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够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多么奇异,却不必受到压制从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
所以高校首先必须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自律教育,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然后要结合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不被噪音、杂音、谣言影响,从心底里自觉抵制虚假、非法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和崇高情感、意志以及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理解,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准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伴随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面对就业和人才竞争的压力,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只注重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利益,只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
所以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只求权利而不尽义务的态度,只追求目的和结果不考虑方式方法,片面强调出发点是好的,而不管过程如何,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心中没有底线。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学校和网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并举报网络中的不良内容和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自觉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此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将成为网络的一座无形长城。
起到夯实网络的文明基础,抑制和解决相对应的道德问题的作用”。
如高校应根据网络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等。
第三,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队伍的构建。
在校园网络危机事件里面,参与到事件中来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完整了解事件的真相甚至完全不了解真相的,他们通过论坛等方式,通过别人的评论来实行判断,而发布消息或者评论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他们也许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者甚至是恶意地发布信息来造成混乱。
而绝大多数人通过这样的信息或者评论来对事件实行判断,是不客观的,是很容易受到欺骗和煽动的。
所以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起一支网络评论队伍。
通过权威的渠道,发出真实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种不同的声音的分析来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一方面要招募“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或者是在某些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受学生的追捧。
一旦发生网络舆论危机,能够通过这些意见领袖来发出官方的声音,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官方话语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学校能够找一些善于文字或者讲话的教师或者相关专业的专家来作为意见领袖。
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班导师作用和教师的合力。
现在,辅导员、班导师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展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
毋容置疑,在高校对大学生实行舆论引导,政工干部、辅导员、班导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一些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就会表现出漠视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种狭隘的理解必然造成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