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相对贫困的现象。
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进行农村相对贫困的差异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苏省农村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是江苏省的传统农业区。
在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发展水平低等方面。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苏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机会,农民就业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
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
相对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产出难以提高。
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苏北地区与苏中、苏南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农业发展潜力有限。
苏中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苏中地区的工业发达,但农业产业仍占有一定比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
苏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苏中地区的农业收入较低。
虽然苏中地区的农业产出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中间环节利益过大,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苏中地区的农民素质差。
相对于苏北和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农民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苏南地区存在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6 0
5O 4O
- 2 馨 0 T = 7
l O O
l 78 l 9 l 9 l 9 l 9 2 02 20 5 9 90 93 96 99 0 0
年来 , 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的城市化过程, 并对 影响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因素作了大量的研究 ; 然而 , 由于 目 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特殊的转型期 , 前 再加上区域 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状况 , 使得我国的城市化研究犹为复 杂 。已有研究多是从 国家整体角度对城市化水平及特征 进行相关分析 , 也有部分是从省区层面进行 的分析 , 但是 研究内容大多为对某一省 区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 和对未来城市化规模的预测 , 较少涉及对该省区城市化
区差异 。 苏南、 从 苏中、 苏北三大 区 的城 市化水平的差异入手 , 域 重点分析 了 关指标 的地 区差异 , 用 Pn a 模 型对 相 并运 ad D t a 这种地 区差异的成因进行 了计量 分析 , 出了具有 一定意义的结论。 得
、
关键词 : 市化水平 ; 区差异 ; 城 地 计量分析 ; 苏 江
的增长速度上,98 20 年间全国的平均增长率 为 3 17 - 07 . 2% , 2 相比之下江苏省的年平均增长率则大得多, 达到 了
收稿 日期 :09— 1 4 20 0 —0
展梯度 。然而, 相对于苏南和苏中的差距而言, 苏中和苏
北之间的差距要明显小得多。
作者简介 : (92 , , 唐震 18 一)男 安徽巢湖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农业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江西农 业学报
2 0 2 ( ) 17~10 09,1 3 :5 6
A t r utreJa g i caAgi l a in x c u
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原因探析
缩小 或者维持不 变 。
() - N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的原因分析
1 . 设施 的投 入建设 和完善 基础 基础 设施 的不健全 , 投资环 境差 , 成长期 以来苏 是造 北地 区落后于苏 南地 区的一个 主要 客观 因素 。 近几 年来 , 苏北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 , 逐步完善了交通网络 , 改善了投资环境。20 年 6 08 月,江苏省 目前跨度最大的跨铁路大桥——徐州和平大 桥正式通车; 淮安民用机场, 总投资 4 6 . 亿元 , 4 已于 2 1 00 年建成通航;江苏最大的陆海通道——洋口港的正式通 航使江苏告别 了连云港以南上千公里海岸线无深水大港
和 实施也给 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带来机 遇。 为进一步缩小 苏南 苏北地 区经济发展 的差距 , 应继续加 强苏北地 区的基础设施建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第一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实证分析
整体的竞争 力 , 即该产 业 以相 对其他 区域 产业 以更
收 稿 日期 : 0 7 9 7 2 0 —0 —0 力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教育 厅 高 校 哲学 社 会 科 学研 究 项 目“ 源型 欠 发 达 地 区县 域 经 济 发展 战略 研 究 ”o SD 9o 1 江 资 (6J 7 o4 ) 作 者简 介 : 鑫 明 (9 5 )男 , 苏 泰 兴 人 , 苏 科 技 大 学副 教 授 , 冯 16一 , 江 江 主要 从 事 经 济 学研 究 。
维普资讯
第 8卷第 2期 江苏科技大学学 报( 会科 学版) 社 Vo・ No2 l8 ・ 20 0 8年 6月 Jun l f i g u Unv ri fS i c n cn lg ( oi c n eE io ) o ra o a s ies y o c ne a d Teh 。o y S ca S i c dt n jn t e l e i Jn 0 8 u ・2 0
维普资讯
6 O
江 苏 科技 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2O O 8年
评价模型 。因子分 析法 的基 本思 想是 根 据相 关性 大小把变量 分组 , 得 同组 间 的变量 相 关性 较 高 , 使 不 同组之 间变量 的相 关性 较低 。每组 变 量代 表一 个基本结构 , 这个基 本 结构 称 为公共 因子 , 于所 对
文 章 编 号 :1 7 — 0 5 ( 0 8) 2 0 5 — 0 63 4320 0— 09 4
第一 产业竞争 力 比较研究
~
苏 南 、 中、 苏 苏北 地 区的实 证分 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经济发达,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较小。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江苏省内部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
本文将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进行分析。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苏南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苏南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交通便利,拥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农田灌溉便利,农作物种植条件较好。
二是苏南地区农业结构较为合理。
苏南地区的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为主,例如太湖大闸蟹、稻米、蔬菜等,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条较长,可获得较高的农民收入。
三是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展较为顺利,农村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较好,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二是苏中地区农业结构较为单一。
苏中地区主要以稻米种植为主,农作物种植品种相对较少,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农民收入较苏南地区为低。
苏北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相对较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苏北地区地理条件较差。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农田灌溉条件差,农作物种植条件较差。
二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相对于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贫困人口较多。
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较为明显。
苏南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较高。
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区域间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需要加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
国务院上世纪苏南苏北苏中模式
摘要:
1.国务院与苏南苏北苏中模式的关系
2.苏南苏北苏中模式的特点
3.我国对其他地区的推广和借鉴
4.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正文:
一、国务院与苏南苏北苏中模式的关系
上世纪,我国国务院对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这些地区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全国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
二、苏南苏北苏中模式的特点
1.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导,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2.苏北模式:以农业现代化为主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苏中模式: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
三、我国对其他地区的推广和借鉴
国务院将苏南苏北苏中模式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广东省的珠江模式等,都是根据苏南苏北苏中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发展起来的。
四、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苏南苏北苏中模式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江苏努力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198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发展方针。
1994年确立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思想,明确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1997)、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工程(1998)、启动“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1999)。
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新的区域发展态势,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方针,以因应形势的变化。
但是江苏省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明显。
三大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00.511.522.533.544.551978198519901992199419962001200320052007苏南苏中苏北三.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经验分析
短期 还 是 长 期来 看 ,D 对 大连 经 济 发 展 的 拉 动 FI 作用 都是 显 著 的 。杜 江 等 ( 0 4 的研究 表 明 , 20 ) 在
F I 东部 区域 经济 的 影 响 中更 为 重要 的是 对 经 D对
20 0 9年 第 2期
区域 经 济
的解 决 。三 是在 进行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时 , 其
小是一 样 的 。
、
观 点综 述
沈坤 荣 和 耿 强 (0 1 认 为 F I 域 非 均 衡 20 ) D 区 分 布加 剧 了区域 非均衡 发展 。魏后 凯 ( 0 2 分析 20 )
了 18 9 5年 到 1 9 9 9年 F I 据 后 得 出结 论 : D数 东部
上述 文 献 采 用 的方 法 大都 是 回归 分 析 和 格
二者 间存 在 长期稳 定 的关 系 。并在 滞后 两期 的 条 件下 , 济增 长是 F I 经 D 的格 兰杰 原 因 , D 不 是经 FI 济 增 长 的格 兰杰 原 因 。黄 志勇 、 承 明( 0 8 分 许 20 ) 析 了上 海 F I D 在上 海 产业 和 行业 内的 分布 特 点 ,
改 革开 放 特别 是 9 0年 代 以来 ,江 苏利 用 外 资 取得 长足 发展 。由 19 9 5年 的 4 . 75 3亿 美元增 至 20 0 7年 的 2 8 2亿 美 元 ,其 中 ,苏 南 地 区 由 1. 9 4. 01 4亿 美 元 增 至 179 4. 7亿 美 元 ;苏 中地 区 由 46 . 6亿美 元 增至 4 .3 美 元 ;苏 北地 区 由 27 7 亿 4 . 3
发 达 地 区 与西 部 落后 地 区之 间 的 G P增 长 率 的 D 差 异 , 约有 9 %是 由外 商 直接 投 资 引起 的 。李 大 0 竹 宁 (0 3 定 量 分 析 了 F I 20 ) D 与上 海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结 果 显示 , D 存 量 与上 海 G P总量 之 间 FI D 存 在 明显 的线 性关 系 , F I 进 了上海 的经 济 即 D促
开发区经济增长要素分析及发展建议——基于苏南、苏中、苏北的面板证据
0 引 言
建 立经 济 开 发 区并 形 成 产 业 聚 集 是 目前 多 数 发 展 中国家 作 为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 带 动就业 、 促 进 出 口和提 高税 收 的主 要方 式 。江 苏开 发 区从 南 到北 、 从东 到 西地呈 现 出迅速 发 展 、 互相牵引的态势。由
长 的主要 因素 , 通过 对比分析得 出三个地 区在发展 方式上 的异 同以及各 影响要 素对 不 同地 区经济增 长的贡献 率。
结果表 明, 自主创新和开放 水平能够大力带动江 苏省所有地 区的开发 区经济 , 苏北 的发展要 义在 于加 大环境 保护 力度 , 苏 中的发展 重点在 于提 高集约水平 , 苏南的发展模式较 为成 熟 , 应 着重提 高管理水平 。
的浙 江 省 开 发 区 的 转 型 升 级 之 路 。 孙 亚 南 ( 2 0 1 2 ) [ 3 J 从 开 发 区企 业 人 驻 动 机 的 角 度 分 析 了开 发 区的发展 现状 和 问题 , 从 三个 阶段 推 导 出 江苏 省
于受到土地规划和资源禀赋等方面 的约束 , 这种开 发区狂潮逐 渐从接 近饱和的江苏南部 向江苏北部
经济发展。
庄 宇
孙亚南
开发 区经济增长要素分析及发展建议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1 . 3 非常态 视 角
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牺牲 了开发区的长远利益 , 这
种 非可持 续 发 展 模 式 必 然 不 利 于 经 济 实 力 的 持 续 提 升 。经 济 和环境 应 该 协 调发 展 , 这样 才 能 促 进 经 济 的可持 续发 展 ( 吉亚辉 和 张营周 , 2 0 0 6 ) ¨ 。
苏南、苏中、苏北 2
海岸带面积宽广,有利于发展海洋产业
滩涂资源丰富,可开发余地大,对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 济发展有很大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长江过江快速通道(p201图)
铁路交通:京沪、陇海、宁芜、新长、宁启、海洋、沪通 、淮扬镇8条
城市化发展对策: 1、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并举 2、重组城镇空间结构,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3、培植新经济增长极,推进长江两岸城市一体化发展
4、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推动苏中人口城市化进程
苏中崛起的策略:
1、加强与苏南和上海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的地位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苏北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仍欠合理 2、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体系尚不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初显,性别结构失衡
Green
苏南
新苏南模式 总体特征:
1、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工业化与城市化互
动
2、民营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增长呈现外资、民资并 举格局 3、富民与强市兼顾,县域经济独具特色
苏中
江苏农业最早开拓的地区是苏南的太湖平原,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
江苏的工业也在苏南起步,纺织、丝绸、陶瓷、食品、工 艺品等都很发达
苏中
区位优势明显
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会处的“黄金十字通道”
滨江临海,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两
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腹地广阔,市场巨大
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20个县。
苏南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便捷发达的交通 3、良好的发展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前沿地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
江苏省市域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徐程洁 金陵科技学院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其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并且分别从地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对江苏省在不同时间上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旨在展示江苏省经济差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
关键词:江苏省;地级尺度;区域尺度;经济差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82-02引言现如今,江苏省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86.2亿元,占全国10.2%,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然而江苏省内部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
当然,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差异为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内在赶超动力,但另一方面,区域间过大的经济差距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因此,对江苏省进行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利用指标体系评价综合实力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来源于1997年、2007年、201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的数据,并借鉴参考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选择江苏省13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GDP、人均GDP、人口和人口密度这四项指标作为计算基础,并且按照空间地理位置,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江苏省经济的绝对与相对差异。
其中,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的实际差异,测量指标有平均值、标准差等;相对差异是用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间的差异,反映的是发展速度的差异,测量指标有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
[2]本文选择以平均值和最值来测量绝对差异,以变异系数来测量相对差异。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i=1,2,…,n) (1)式中:V 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i是第i i项指标的平均数。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又是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
形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巨大差距的原因很复杂,有地理区位因素,也有人文历史因素,有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也有政策制度的设计偏差。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大视野确定发展战略,小角度选择发展路径,逐步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对江苏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对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江苏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太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苏南地区快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取得了竞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而苏北地区伴随着资源的流失,逐渐丧失了地域竞争力。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比较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这种不平衡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影响江苏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及江苏经济发展非均衡现状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针对均衡发展战略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赫希曼、辛格、罗斯托等。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资源,平衡增长是不现实的,投资只能有选择地在若干地区进行,其他地区通过利用这些地区投资带来的外部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不发达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投资若干重点区域和战略部门,当这些地区和部门发展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时,就可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J·G·威廉姆森的区域成长理论指出,区域成长是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过程。
他对20世纪50年代24个国家有关区域差异的国际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理论假说: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即倾向不均衡成长。
随着经济成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会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成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即倾向均衡成长。
区域经济成长从不平衡到相对均衡的演变过程是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 一 样本及指标 的选取 本文样本即江苏省的 1 个 主要城市 ,包 括苏南的南京市 、 3 无锡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中的南通 市 、 苏 扬州市 、 泰州 市以及 苏 北的徐 州市 、 连云港市 、 安市、 淮 盐城市 和宿迁 市。 根据全 面性原
+092 . 6X6 —0.71 0 X7+ 3 X 8 . 0.53 +0733 +0. X 1 X9 042 0+071 X 11 . 9 +062 . 0X1 2 F3 91 X 1 83 X2+ 051 3 07 =0. 1 +0. 5 0. X —0. 2X4 —0.83 0 X5— 3 X6 0.38 + 94 0. 6X7 —0.5 0 4X8+ 03 X9+ 0 0. 5 0.4X 1 0+0.49 1 +038 X 1 1 X . 2 2 1
章 一 鸣
上表表示 的是旋转后 的主成分提取结果 , 根据该 表 , 我们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1 F 主要 由 X 、 4 X 、 、 0 3 X 、 5X8X1 来解 释 , 称为经 济发展总量 因子 ;2主要 由 X 、 9 X1 、 2来解释 , F 6X 、 1X1 称为结构 及科技文 化因子 ;3主要 由 X1X F 、 2和 X 7来解 释 ,可称为基础
则、 有效性原则 、 可比性原 则 、 可操作性原则 、 整体完备性原则这
五个原 则 , 参考众 多文献 , 本文一共选取 了 x : 1 土地面积 ; 2 从 X : 业人员 ; 3 地 区生产 总值 ;4 固定资产 投资 ; 5 地方 财政 收 X: X : X : 入 ; 6 第三产 业 比重 ; 7 农林 牧 渔总产值 ; 8 工 业总 产值 ; X : X: X: X : 9 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 0 进 出 口总额 ; 1 专 业技 术人 X1 : X1 : 员 ; 2 卫生机构数 1 个指标 。 X1 : 2 ( ) 二 因子分 析在评价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 1多指标评价模 型的建立 。 . 利用 S S P S软件 中的 F C O A T R功 能对 江苏省 1 3个城市 的 1 个 指标 值进行因子分析 ,并得 出相 2 关计算结果 。 需要说 明的是 , 为了消除数据悬殊过大造成 的噪音 影 响, 笔者在输入 指标 时尽量将其 同时放大或缩小 , 使每一个数 据都保 留小数点前一位 , 小数点后一位至两位 , 这样有助于使 因 子分析的结果更为简洁可靠。 ( ) 1 旋转后 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境内分布着大量的农村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资源分布的差异,江苏省的农村地区存在着相对贫困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省内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平原,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条件良好。
苏中地区位于苏南与苏北之间,地势较高,气候略干燥,土壤瘠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
苏北地区位于淮河以北,地势平坦,气温较低,土地贫瘠,农村地区面临更大的发展困难。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苏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高。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农村相对贫困产生了影响。
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资收入较高,居民生活水平较好。
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为生,收入较低,相对贫困程度较高。
苏中地区处于两者之间,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农村相对贫困情况也较为平均。
农业资源的利用差异也是造成江苏省农村相对贫困差异的原因之一。
苏南地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较高。
苏北地区土地贫瘠,适宜种植小麦、谷子等粮食作物,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苏中地区由于地处平均地段,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农民收入也相对较高。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的差异主要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农业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农村贫困差距,应当注重加强苏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改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91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任慧玲(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摘 要:江苏省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城乡居民贫富差距问题也很突出。
通过比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福利等方面情况,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苏中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三个地区居民贫富差距明显。
针对造成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政策、经济、农业等影响因素,提出缩小江苏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对策: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苏南;苏北;苏中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8-0091-03 [作者简介]任慧玲(1981-),女,河南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贫富差距形成中非市场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3SJD790033)的阶段成果之一。
江苏省地处中国沿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国各省区市前列,但是城乡贫富差距问题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本文主要从消费、收入、福利三个方面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一、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现状苏南地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苏中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三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苏南地区的GDP总值占全省的60%左右,苏中和苏北地区的GDP总值各占全省的20%左右。
(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较2000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800元,到2015年已经达到371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3205元上升到2015年的16257元,可见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城市, 其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 18.02, 排 在 第 二 位 。其 得 分 与 苏 州 相 比 , 只 有 主 成 分 F2 的得分高于苏州, 其他两个主成分得分均低于苏州。南京 是江苏的政 治 、经 济 、文 教 、科 研 、交 通 和 通 讯 中 心 , 因 此 其产业结构以及科技文化水平在 13 个城市中最高, 但其 经 济 总 量 、基 础 设 施 、从 业 人 员 以 及 居 民 生 活 水 平 等 方 面 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603
- 7.173E- 02
X5
.845
.512
- 8.327E- 02
X6
- 5.243E- 02
.926
- .338
X7
- .216
- 7.116E- 02
.946
X8
.924
.353
- 5.445E- 02
X9
.660
.733
3.531E- 02
X10
.988
4.167E- 02
4.030E- 02
16.20 3
11.21 11.39 5.90
9.32
6
14.85
苏南
37.14 21.99 11.97 24.81 1
6.25
7.83
4.51
5.89
11
10.61 10.68 13.29 10.55 4
6.82
8.16
8.75
7.19
8 7.95
苏中
5.50
7.00
7.98
6.12
9
8.11
8.84
3.2 3.3 4.1 2.9 5.1 5.7 10.0 9.1 9.5 4.5 4.9 5.5
GOVERNMENT·关注政府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文 / 缪维维 章一鸣
改革开放 20 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很 快,全 省 各 项 经 济 指 标 都 居 全 国 领 先 水 平 。但 是 ,由 于 历 史 沿 革 、地 理 位 置 、经 济 政 策 以 及 思 想 观 念 等 原 因 ,江 苏 省 各 地 区 却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发 展 态 势 。苏 南 、苏 中 、苏 北 三 个 地 区 分 别 属 于 较 发 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差 距 , 实 现 地 区 间 的 协 调 发 展 不 仅 具 有 重 要 的 政 治 、经 济 、社 会 意 义, 而且也是江苏省整体经济步入新的台阶的客观需要。
X11
.637
.719
.149
X12
.523
.620
.382
Initial Eigen- values
Compon ent Total 1 7.338 2 2.754 3 1.128
表 2 Tota l Va ria nce Expla ine d( 完全变量解释)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15.98 9.57
5
4.09
5.73
9.46
5.50
12
3.97
4.90
12.61 5.93
10 6.82
苏北
5.72
6.15
20.28 8.77
7
1.99
3.41
11.08 4.32
13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镇江市 南通市 扬州市 泰州市 徐州市 连云港 淮安市 盐城市 宿迁市
表 4 近三年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上表表示的是旋转后的主成分提取结果, 根据该表, 我们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F1 主要由 X3、X4、X5、X8、X10 来解释, 称为经 济发展总量因子; F2 主要由 X6、X9、X11、X12 来 解 释 , 称 为 结 构 及科 技 文 化 因 子 ; F3 主 要 由 X1、X2 和 X7 来 解 释 , 可 称 为 基 础 因子。
22 经济论坛 2008·2
平远高于苏中和苏北, 而苏中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北要好一些。 因 此 可 以 看 出 , 苏 南 、苏 中 和 苏 北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性 较 突 出 , 而这些差异的存在, 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全省综合实力的 提高。
3.近 三 年 来 江 苏 省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评 价 。 ( 1) 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7.4 8.9 10.6 8.1 9.5 10.7 12.9 12.8 13.3 8.4 9.3 10.5
4.9 5.6 6.8 5.3 7.3 8.2 9.0 8.5 8.7 5.6 6.4 7.2
3.9 4.5 5.5 4.3 6.4 7.0 8.3 7.6 8.0 4.8 5.4 6.1
5.9 7.0 8.1 6.4 7.9 8.8 15.6 15.2 16.0 7.9 8.7 9.6
一 、江 苏 省 各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评 价 ( 一) 样本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样本即江苏省的 13 个主要城市, 包括苏南的南京市、 无 锡 市 、常 州 市 、苏 州 市 ; 苏 中 的 南 通 市 、扬 州 市 、泰 州 市 以 及 苏 北 的 徐 州 市 、连 云 港 市 、淮 安 市 、盐 城 市 和 宿 迁 市 。根 据 全 面 性 原 则 、有 效 性 原 则 、可 比 性 原 则 、可 操 作 性 原 则 、整 体 完 备 性 原 则 这 五个原则, 参考众多文献, 本文一共选取了 X1: 土地面积; X2: 从 业 人 员 ; X3: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X4: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 X5: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 X6: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 X7: 农 林 牧 渔 总 产 值 ; X8: 工 业 总 产 值 ; X9: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 X10: 进 出 口 总 额 ; X11: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X12: 卫生机构数 12 个指标。 ( 二) 因子分析在评价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 1.多指标评价模型的建立。利用 SPSS 软 件 中 的 FACTOR 功 能对江苏省 13 个城市的 12 个指标值进行因子分析, 并得出相 关计算结果。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消除数据悬殊过大造成的噪音 影响, 笔者在输入指标时尽量将其同时放大或缩小, 使每一个数 据都保留小数点前一位, 小数点后一位至两位, 这样有助于使因 子分析的结果更为简洁可靠。 ( 1) 旋转后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GOVERNMENT·关注政府
2004 年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镇江市 南通市 扬州市 泰州市 徐州市 连云港 淮安市 盐城市 宿迁市
表 3 2004 年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分表
F1
F2
F3
W
排名 苏南、苏中、苏北平均得分
23.64 21.01 8.88
18.02 2
22.10 18.57 6.73
( 2) 经济发展评价模型。 表 2 反映的是旋转前和旋转后因子方差的贡献率, 表明旋 转后特征值大于 1 的主成分有 3 个, 其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为 93.508%。F1 的 贡 献 率 为 43.122%, F2 的 贡 献 率 为 27.689%, F3 的贡献率为 22.697%。由 各 因 子 及 其 贡 献 率 即 可 得 出 经 济 发 展 水平得分的计算表达式 W=0.431F1+ 0.277F2+ 0.227F3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和完全变量解释表中的有关 数据,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可建立公式 1。 F1=0.077X1+0.282X2+0.891X3+0.765X4+0.845X5- 0.052X6 - 0.216X7+0.924X8+0.66X9+0.988X10+0.637X11+0.523X12 F2=- 0.221X1+0.195X2+0.426X3+0.603X4+0.512X5 +0.926X6- 0.071X7+0.353X8+0.733X9+0.042X10+0.719X11 +0.620X12 F3=0.911X1+0.835X2+0.051X3- 0.072X4- 0.083X5- 0.338X6 +0.946X7- 0.054X8+0.035X9+0.04X10+0.149X11+0.382X12 经济发展水平得分计算公式,公式 2。 W=0.431F1+ 0.277F2+ 0.227F3 其中, W 为特定公司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F1、F2、F3 为主 成分, 计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时首先将要计算的公司的 12 个财 务 指 标 计 算 值 代 入 公 式 1, 再 将 公 式 1 的 计 算 结 果 F1、F2、F3 的值代入公式 2, 计算出公司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2.2004 年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上 表 即 利 用 因 子 分 析 结 果 计 算 得 出 的 江 苏 省 13 个 城 市 的 经济发展水平得分, 从得分情况来看, 大概可以建立如下的经济 发 展 水 平 判 断 标 准 : ≤5,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落 后 ;( 5,15)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一 般 ;( 15,20)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较 好 ; ≥20,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高。 上表所示, 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一的是苏州市, 其综合经济 发展水平得分为 24.81 分。其得分高的主要原因是其主成分 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