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热应力计算.xls
直埋热力管道计算表-2020
L=
20.00
20.00
△L'= △Lp= △L=
26.86 2.01 26.86
MPa ℃ ℃ ℃ m m N
MPa
合格 L≤
m N N m
m m mm mm mm
环向应力 管道屈服温差
温差取值,当t1-t0>△ Ty时,取t1-t0=△Ty 过渡段最大长度 过渡段最小长度 锚固段的轴向力
内压、热胀应力的当 量应力变化范围
结果一: (lc1=lc2=lcm)
N=
805376.92
N
结果二: (lc1≠lc2)
n1=77
m
U=
3.72
Q=
63264.52
B=
2827987.48
N1=
774265.48
N
N2=
747970.82
N
σbt+σpt≤3[σ] 水平转角管段的计算 臂长 平均计算臂长 弯头两侧等臂长时轴 向力
不等臂长lc1侧轴向力 不等臂长lc2侧轴向力
90.07
两过渡段管线总长 左侧活动端的伸缩阻 力右侧活动端的伸缩阻 力 驻点左侧过渡段长度
设计布置的管段长度 管段长度取值 弹性状态管段热伸长 量过渡段塑性压缩变形 量 管段热伸长量
结果:
强度满足要求
5.水平转角管段弯头的升温轴向力
lc1=
70.00
m
lc2=
9.00
m
lcm=
39.50
m
lc1≠lc2时,N值取结果二:N1、N2
2.直管道的轴向力
σt= △Ty= t1-t0=
29.43 116.76 115.00 115.00
Lmax= Lmin= Na=
管道的热应力计算
6、4、4波纹补偿器
横向型补偿器可吸收横向(径向)位移,主要有大 拉杆横向型、铰链横向型与万向铰链型
角向型可吸收角向位移,主要有单向角向型与 万向角向型
另外:单侧与双侧补偿;压力平衡型与压力不平 衡型;矩形与圆形
图6-7 轴向波纹补偿器使用情况 1-固定支架;2-波纹补偿器
轴向
6、4、4波纹补偿器
算方型补偿器得弹性力,确定对固定支架产生 得水平推力得大小; ⑷对方型补偿器进行应力验算。
6、4、1方型补偿器
6、4、1、1减刚系数:弯管刚度降低得系数
K h 1.65
弯管尺 寸系数
(当h≤1)
h
R
rp2
K 1 12h2 (当h> 1) 10 12h2
rp
Dw
2
6、4、1、2方型补偿器值得确定方法
⑴额定许用应力 。它取决于管材得强度特性,它 就是应力验算中最基本得一个许用应力值。常用钢 管额定许用应力见表6-2
⑵许用外载综合应力 w 。在热力管道强度计算中, 如只考虑外部荷载引起得综合应力,则不应大于规 定得许用外载综合应力值 。w
w 0.87
1.2
zs
2
zs
PDw s C 2s C
主要包括得应力有:
– ⑴由于管道内得流体压力(简称内压力)作用所产生 得应力;
– ⑵管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得应力。 – ⑶供热管道由于热胀与冷缩所产生得应力。
应力验算:计算供热管道在各种负荷得作用下所产生
得应力,校核其就是否超过管材得许用应力
许用应力分类:
许用应力分为:额定许用应力 [;外] 载许用综合应 力 ;许w 用合成应力 与许h 用补偿弯曲应力 等。 bw
管道的热应力计算
管道应力计算
3 推力计算
3.1 管道截面二次距
cm4
3.2 温度综合系数
3.3 管形系数
3.4 X向推力
N
3.5 Y向推力
N
3.6 合力
N
3.7 弯曲应力
Mpa
平面L型(90度)自然补偿推力和应力计算 符号或公式
数据
Do S L1; T1 T2
σ;取决于管道的材料和使用温度,见工业金属 管道设计规范
159.00 4.50 30.00
参数 1 基本参数 1.1 管道外径
管道壁厚 1.2 长臂长度L1 1.3 工作温度 1.4 环境温度 1.5 线性膨胀系数
1.6 钢管许用应力
平面L型(90度)自然补偿推力和应力计算 单位源自mm mm m °C °C /°C
Mpa
2 短臂必要长度计算
2.1 △L1
mm
2.2 短臂必要长度L2
m
2.3
120.00 0.00
0.00001266
105.00000000
△L1=L1*a*(T1-T2) L2min=1.1SQRT(△L1*Do/300) L2取值
I;动力管道设计手册,表9-4 C; L1/L2;用以在表9-5查Kx,Ky等 Kx Ky Kb Fx=9.8Kx*C*I/L1/L1 Fy=9.8Ky*C*I/L1/L1 F=SQRT(Fx*Fx+Fy*Fy) σb=0.098*Kb*C*Do/L1
45.576 5.41 5.00
652 0.288
6 52 16 825 106 33 111 12.34
第15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eq
eq
o
S - a
式中
——内压折算应力,MPa; S ——管子最小实测壁厚,mm;
二、管道支吊架的跨距的计算
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管道支吊架的跨距, 以节约供热管线的投资费用。管道支吊架的最大跨距(允许跨距), 通常按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来确定。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对于地下敷设和室内的供热管道,外载荷重是管道的重量(对蒸汽 管包括管子荷保温结构的重量,对水管还要加上水的重量)。对于室外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q值还应该考虑风载荷的影响。 (二)按刚度条件确定管道支吊架允许跨距 管道在一定的跨距下总有一定的挠度。根据对挠度的限制而确定支吊架 的允许间距,称为按刚度条件确定的支吊架允许跨距。 对具有一定坡度i的管道,如要求管道挠曲时不出现反坡,以防止最 低点处积水排不出或避免在蒸汽管道启动时产生水击,就要保证管道挠曲 后产生的最大角应变不大于管道的坡度(见图15-2管线1所示)。管道在 一定跨距下总有一定的挠度,由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挠度不应超过支吊架跨 距的0.005(当输水,放水坡度i=0.002时)。对于连续敷设均布载荷的水平直 管支吊架最大允许跨距,供热工程中大多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直管计算壁厚Sc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式中
c———直管壁厚负偏差的附加值, mm;
如已知管壁厚度,进行应力验算时,由内压力产生的折算应力不得大 于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即:
eq
t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三、应力分类
1.一次应力 其特点是无自限性,始终随内压力或外载增 加而增大。当超过某一限度时,将使管道变形增加直至破 坏。内压力或外载力产生的应力属一次应力。 2.二次应力 由于变形受约束或结构各部分间变形协调而 引起的应力。主要特征是部分材料产生小变形或进入屈服 后,变形协调即得到满足,变形不再继续发展,应力不再 增加,即它具有自限性。管道由热胀、冷缩和其它位移作 用产生的应力认为属二次应力。 3.峰值应力 由结构形状的局部突变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集 中。其基本特征是不引起任何显著变形,但它是材料疲劳 破坏的主要原因。
2.管道内压力作用在环形端面上产生的推力
管道内压力作用在波纹管环面上产生的推力Ph, 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Ph=P.A N (14-13) 式中 P-管道内压力,Pa; ’ . . A-有效面积,m2,近似以波纹半波高为直径计算出的 圆面积,同样可从产品样本中查出。 为使轴向波纹管补偿器严格地按管线轴线热胀或 冷缩,补偿器应靠近一个固定支座(架)设置,并设置 导向支座。导向支座宜采用整体箍住管子的型式,以 控制横向位移。
(2)弹性力的计算方法
“弹性中心法”对方型补偿器进行应力验算时的弹性力:
Pty=0 E-管道钢材20℃时的弹性模数,N/m2; I-管道断面的惯性矩,m4; · Ixo-折算管段对x0轴的线惯性矩,m3. 弹性中心坐标(x0 y0) X0=0, y0=(l2+2R)(l2+l3+3.14RKr)/Lzh
二、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在确保安全运行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动支座的间距,
以节约供热管线的投资费用。允许间距按强度条件和刚度 条件两中情况考虑
《供热工程》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与作用力计算
安定性分析方法
该理论进行应力分类,温度应力的强度条件为不出现循环塑 性变形的安定性条件
反映了钢材塑性变形和破坏的关系,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潜力 对于运行温度在85~150oC 的直埋管道,直管段一般可不设 置补偿器,也不预热
当固定支座设置在两个不同管径间的不平衡轴向力:
Pch PF1 F2
N
当固定支座设置计 对在波算有纹截管面堵补积板偿,的器对端,于头F套为筒、波补或纹偿有管器补弯,偿F器为的以有套效筒面补积偿,
管以及阀门的管器 近段外 似,套 以管 波内的 纹压内 半产径 波生为 高的直 为径 直轴计 径向算 计力的算:圆出面的积圆Pn面积PF
管道中因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变形,热胀变形不能完全释放, 产生了较大的轴向力和轴向应力,属于二次应力 如果二次应力超过了极限状态,管道只会产生有限的塑性交 形,但会造成钢管内部结构一定程度的损伤;循环往复的塑 性变形会使管道发生破损
15.3.2 直埋热水管道的荷载
土壤轴向摩擦力
轴向摩擦力的计算
F 管道g单位土H长土壤度壤密轴摩度D2向擦管,k 摩系顶kDg擦数覆/k力,土管m,与深道3N管度保/道,m护N保m层/护的m层外材径质,和m回填土类型有关
15.3.2 直埋热水管道的荷载
温度
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T1)取用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下的热网 计算供水温度
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T2),对于全年运行的管网取30oC ; 对于只在供暖期运行的管网,取10 oC
计算安装温度(T0),对于冷安装取安装时当地可能出现的最 低温度;对于预热安装取预热温度
L
L1
第 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式中
3
Lmax =0.19
100Et Ii0 q
q——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载荷,N/m,q=管材重+保温重+附加重; Et——在计算温度下钢材弹性模量,MPa ; I——管道截面二次距,cm4 ; io——管道放水坡度, io≥0.002。
a ——考虑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 mm;
——许用应力的修正系数。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取用哪种公式计算与所选管子的生产工艺有关。对于无缝
钢管,当采用热轧生产控制外径时,可按外径公式确定最小壁厚;
当采用锻制生产或挤压生产控制内径时,可按内径公式确定最小
壁厚。对于有纵缝焊接钢管和螺旋焊缝钢管,亦按管子外径公式
确定最小壁厚。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直管计算壁厚Sc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式中
c———直管壁厚负偏差的附加值, mm;
如已知管壁厚度,进行应力验算时,由内压力产生的折算应力不得大 于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即:
一 方形补偿器
方形补偿器是应用很普遍的供热管道补偿器。进行管道的强度计算时, 通常需要确定:
1.方形补偿器所补偿的伸长量 2.选择方形补偿器的形式和几何尺寸; 3.根据方形补偿器的几何尺寸和热伸长量,进行应力验算。 验算最不利断面上的应力不超过规定的许用应力范围,并计算方形 补偿器的弹性力,从而确定对固定支座产生的水平推力的大小。
eq t
第十五章 供热管道的应力计算
§15-2 管壁厚度及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
管道应力计算.xls
Na
[αE(t1-t0)-νσt]A106(管道工作 207846 循环最高温度下)
45 当不能满足42的条件时,管系中不应有锚固段存在
46
左侧活动端对管道伸缩 的阻力
Ff1
10000
47
右侧活动端对管道伸缩 的阻力
Ff2
5000
48 驻点左侧过渡段长度
l1
[L-(Ff1-Ff2)/Fmin]/2
33.74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5
4 75 0.054
5 弯头壁厚
δb
6 弯头的实际曲率半径
R
弯头的计算曲率半径
Rc
7
焊制弯头扇形节夹角之 半
α
焊制弯头扇形节中心线 长度
T
8 弯头的尺寸系数
λ
9 光滑弯头的柔性系数
K
10 焊制弯头的柔性系数
K
11 直管横截面的惯性矩
Ip
12 弯头横截面的惯性矩
Ib
13 土壤横向压缩反力系数 C
l1≥2.3/К
16
Cm
1/(1+KКRcφ(Ip/Ib))
17
Z
18 轴向应力
Nb
19
水平转角管段的过渡段 最大长度
lt.max
Atg2(φ/2)/(2К3Ip(1+Cm)) [αE(t1-t2)-νσt]A106
(Z2+(2Z/Fmin)Na)0.5-Z
20
水平转角管段的过渡段 最小长度
lt.min
△lp
α(t1-△Ty-t0)(L-Lmin)
-0.0084
管段伸长量
△l [α(t1-t0)-FminL/(2EA106)]L-△ 0.05501 lp
管道应力计算
PX,=A,αEJΔt/107L12=A,/L12·αEJΔt/107(Kg)
PY,=B,αEJΔt/107L12=B,/L12·αEJΔt/107(Kg)
我们所需要计算的管道L1为4.65m,L2为11.2m,L2/L1=2.4,夹角为φ为0。
式中:根据图10-10查得A=15,B=3.3
热力管道计算书
原始数据
序号
名称
单位
符号
数据
1
计算压力
Kg/cm2
Pjs
8
2
计算温度
℃
tjs
175
3
计算安装温度
℃
tas
20
4
管子材料
/
/
20号钢
5
管子外径
cm
Dw
15.9
6
管子内径
cm
Dn
14.7
7
管子壁厚
cm
S
0.6
8
弯管弯曲半径
mm
R
650
9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
Cm/m.℃
αt
11.92×10-4
10
钢材在20℃时的弹性模数
Kg/cm2
Eto
2.02×106
11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弹性模数
Kg/cm2
Et
1.8×106
12
环向焊缝系数
/
φ
0.91
13
钢材在20℃时的基本许用应力
Kg/mm2
〔σ〕2j0\
13.67
14
钢材在计算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
Kg/mm2
〔σ〕tj
13.67
计算数据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课件
计算结果可靠性要求
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如弹性应力分析、塑性应力分析等
边界条件:准确设定管道的边界条 件,如温度、压力、位移等
Part T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e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 概述
应力计算的意义
确保供热管道的安全运行 提高供热管道的使用寿命 降低供热管道的维护成本 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重要性
确保供热管道的安全运行 防止管道破裂、泄漏等事故发生 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降低供热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02 P P T 课 件 介 绍 04 供 热 管 道 应 力 计 算 方 法 06 供 热 管 道 应 力 计 算 结 果 分
析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PPT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目的:介绍供热管道应力计 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题:《供热管道应力计算》
内容:包括供热管道应力计 算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THANKS
汇报人:PPT
实例分析等
适用人群:供热管道设计、 施工、维护等相关人员
课件目的
介绍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提供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实例和案 例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具体步骤 和注意事项
帮助学员掌握供热管道应力计算的 技能和技巧
课件内容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概述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方法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案例分析 供热管道应力计算软件介绍
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excel表格
标题:深度剖析: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excel表格在工程设计与建设中,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管道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而在实际操作中,使用Excel表格来进行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这一方法,探讨其优势、局限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使用。
1. Excel表格的优势在进行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时,Excel表格具有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通过公式和函数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Excel表格具有良好的数据可视化能力,能够直观展现各项参数和计算结果,便于工程师进行分析和比较。
Excel表格还可以实现数据自动更新和批量计算,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和工作量。
2. 如何编写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excel表格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excel表格,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所需的各项参数,如管道材质、环境温度、介质温度、保温材料等。
需要根据热传导理论和相关计算公式,将这些参数转化为Excel 表格所需的数据格式,并编写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务必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 Excel表格的局限性然而,Excel表格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复杂的管道结构和多变的工况条件,Excel表格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精确计算的需求。
Excel表格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图表时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卡顿和崩溃。
Excel表格的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也存在一定风险,容易受到恶意篡改和泄露。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使用Excel表格进行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工程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Excel表格的局限性,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计算工具和方法,以期更好地应对工程实践中的复杂情况。
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保温管道热损失计算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使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加热蒸汽管道应力计算
Table of ContentsLISTING OF STATIC LOAD CASES FOR THIS ANALYSIS (2)Displacements : 3 (OPE) W+T1+P1+H (3)Displacements : 4 (SUS) W+P1+H (9)Displacements : 5 (EXP) L5=L3-L4 (15)Restraints : 3 (OPE) W+T1+P1+H (21)Restraints : 4 (SUS) W+P1+H (24)Restraints : 5 (EXP) L5=L3-L4 (27)Stresses : 3 (OPE) W+T1+P1+H (30)Stresses : 4 (SUS) W+P1+H (47)Stresses : 5 (EXP) L5=L3-L4 (64)HANGER REPORT ((TABLE DATA FROM DESIGN RUNS)) (81)LISTING OF STATIC LOAD CASES FOR THIS ANALYSIS1 (HGR) CASE NOT ACTIVE2 (HGR) CASE NOT ACTIVE3 (OPE) W+T1+P1+H4 (SUS) W+P1+H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 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ACEMENTS REPORT: Nodal Moveme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RESTRAINTS REPORT: Loads On RestraintsCASE 5 (EXP) L5=L3-L4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Piping Code: B31.1 = B31.1 -2007, December 7, 2007 NO CODE STRESS CHECK PROCESSED: LOADCASE 3 (OPE) W+T1+P1+HHighest Stresses: (KPa )OPE Stress Ratio (%): 0.0 @Node 1090OPE Stress: 256571.5 Allowable: 0.0Axial Stress: 13464.2 @Node 1100Bending Stress: 233813.4 @Node 1090Torsion Stress: 22575.9 @Node 1979Hoop Stress: 28350.0 @Node 11003D Max Intensity: 241836.1 @Node 1090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3 (OPE) W+T1+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4 (SUS) W+P1+HPiping Code: B31.1 = B31.1 -2007, December 7, 2007 NO CODE STRESS CHECK PROCESSED: LOADCASE 4 (SUS) W+P1+HHighest Stresses: (KPa )CodeStress Ratio (%): 0.0 @Node 1540Code Stress: 30998.8 Allowable: 0.0Axial Stress: 14087.7 @Node 1100Bending Stress: 31526.2 @Node 1540Torsion Stress: 1506.9 @Node 1979Hoop Stress: 28350.0 @Node 11003D Max Intensity: 38860.4 @Node 1540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4 (SUS) W+P1+HDISPLACEMENTS REPDISPLACEDISPLRRSTRESSES REPORT: Stresses on ElementsCASE 4 (SUS) W+P1+H。
管道热应力计算公式
管道热应力计算公式
管道热应力计算的公式包括不同部分,主要取决于管道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以及温度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道热应力计算公式:1.长直管道的热应力计算(Laplace公式):σ= α* E * ΔT * (L
/ D) 其中,σ是热应力(单位:Pa)α是线膨胀系数(单位:1/°C)E 是弹性模量(单位:Pa)ΔT 是温度变化(单位:°C)L 是管道长度(单位:m)D 是管道直径(单位:m)
2.弯曲管道的热应力计算(Birch-Murnaghan公式):σ= α* E
* Θ* (R / r)^2 其中,σ是热应力(单位:Pa)α是线膨胀系数(单位:1/°C)E 是弹性模量(单位:Pa)Θ是温度变化(单位:°C)R 是管道外曲率半径(单位:m)r 是管道内曲率半径(单位:m)
3.管道法兰连接处的热应力计算(Koves方法):σ= α* E * Δ
T * (L / t) 其中,σ是热应力(单位:Pa)α是线膨胀系数(单位:1/°C)E 是弹性模量(单位:Pa)ΔT 是温度变化(单位:°C)L 是管道长度(单位:m)t 是管道壁厚度(单位:m)。
管道热应力计算.x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名称
管壁厚度的计算
1 管子外径
2 管子壁厚
3 保温层厚度
4
保温管外壳与土壤之间 的摩擦系数
5
保温管外壳与土壤之间 的最大摩擦系数
6
保温管外壳与土壤之间 的最小摩擦系数
7 管顶覆土深度
8 预制保温管外壳的外径
9 土壤密度
10
轴线方向每米管道的摩 擦力
11
钢管基本需用应力修正 系数
1.3 0.3 0.1
37.5
1.2E-05 176000 215.8 119.41
95 15
31 温差
△t1
t1-t0
80
32 计算温差
△t 当t1-t0〉△Ty时为△Ty,反之为△t1 80
33 钢管管壁的横截面积
A
π/4(D02-Di2)
0.00131
34 管道的最大单长摩擦力 Fmax
πρgμmax(H+Dc/2)Dc
3961.54
35 管道的最小单长摩擦力 Fmin
πρgμmin(H+Dc/2)Dc
1980.77
36 过渡段最大长度
Lmax
37 过渡段最小长度
Lmin
38 设计布置的过渡段长度 L
[αE(t1-t0)-νσt]A106/Fmin [αE(t1-t0)-νσt]A106/Fmax
给定
104.93 52.47
M
公式见附录C.1.2-2
22 弯头轴向力
弯头轴向力当 lc1=lc2=lcm时
N
公式见附录C.1.3-2
当lc1≠lc2时
B
公式见附录C.1.3-5
Q
公式见附录C.1.3-6
U
公式见附录C.1.3-7
n1
(lc1-lc2)/(lc1+lc2)
n2
(lc2-lc1)/(lc1+lc2)
14
与土壤特性和管道刚度 有关的参数
К
给定 给定 光滑弯头按附录C.3 单斜接缝焊制弯头按附录C.3 给定
稀缝焊制弯头 rbm(1+ctgα)/2 给定
密缝焊制弯头 (T×ctgα)/2 Rcδb/rbm2 1.65/λ 1.52/λ5/6
按4.1.6选取 (DcC/(4EIp106))0.25
15
l1≥2.3/К
16
Cm
1/(1+KКRcφ(Ip/Ib))
17
Z
18 轴向应力
Nb
19
水平转角管段的过渡段 最大长度
lt.max
Atg2(φ/2)/(2К3Ip(1+Cm)) [αE(t1-t2)-νσt]A106
(Z2+(2Z/Fmin)Na)0.5-Z
20
水平转角管段的过渡段 最小长度
lt.min
49 管段伸长量
△l
49.1 t1-t0≤△Ty或L≤Lmin,整个过渡段处于弹性状态工作时
管段伸长量
△l [α(t1-t0)-FminL/(2EA106)]L
49.2 t1-t0>△Ty且L≥Lmin,管段中部分进入塑性状态工作时
设计布置的管段长度
L
根据条件判断
0.04665 70
过渡段的塑性压缩变形 量
Na
[αE(t1-t0)-νσt]A106(管道工作 207846 循环最高温度下)
45 当不能满足42的条件时,管系中不应有锚固段存在
46
左侧活动端对管道伸缩 的阻力
Ff1
10000
47
右侧活动端对管道伸缩 的阻力
Ff2
5000
48 驻点左侧过渡段长度
l1
[L-(Ff1-Ff2)/Fmin]/2
33.74
(Z2+(Z/Fmin)Nb)0.5-Z
21 水平转角管段弯头弯矩变化范围计算
lc1
水平转角管段的计算臂 长
lc2
当l1≥l2≥lt,取lc1=lc2=lt 当l1≥lt≥l2,取lc1=lt,lc2=l2 当lt≥l1≥l2,取lc1=l1,lc2=l2
平均计算臂长
lcm
(lc1+lc2)/2
转角管段的弯矩变化范 围
查表4.1.5(高密度聚乙烯与中沙) 0.4
查表4.1.5(高密度聚乙烯与中沙) 0.2
查表3.1.2(φ108×4) Dw+2tb 给定
0.6 0.158 3000
πρgμ(H+Dc/2)Dc
2971.15
查表4.2.2-1,无缝钢管20
给定 按计算压力
按计算温度查表B.0.1
PdD0/(2[σ]ψ+Pd) 查表4.2.3(按负偏差10%)
12 管道的计算压力
13 管道的计算温度
14 基本许用应力
15 管道理论计算壁厚 16 管道壁厚负偏差系数 17 管道壁厚附加值
18 管道计算壁厚 19 管道取用壁厚
20
直管段的轴向力和热伸长
21 屈服极限增强系数 22 泊松系数
23 钢管内径
24
钢管内压引起的环向应 力
25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
26 弹性模量
27 屈服极限最小值
28 管道的屈服温差
29 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
30 管道计算安装温度
符号
D0 t tb
μ
μmax
μmin H Dc ρ
F
ψ
Pd td [σ ] δt χ B δc δ
n ν Di σt α E σs △Ty t1 t0
公式
数值
给定 给定 给定
0.108 0.004 0.025
查表4.1.5(高密度聚乙烯与中沙) 0.3
70
39 40 过渡段长度判断
[3[σ]-σt]A106/(1.6Fmax)
75.18
满足要 求
41 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 t2
全年运行的管网
30
42
内压、热胀应力的当量 应力
σj
(1-ν)σt-αE(t2-t1)
164.67
43 直管段的当量应力验算
σj≤3[σ]
满足要 求
44 锚固段内的轴向应力
△lp
α(t1-△Ty-t0)(L-Lmin)
-0.0084
管段伸长量
△l [α(t1-t0)-FminL/(2EA106)]L-△ 0.05501 lp
判断
△l
根据条件判断
0.04665
转弯管段的应力验算
一 直埋水平转角管段计算
1 长臂长度
l1
2 短臂长度
l2
3 长短臂之间夹角
φ
4 弯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 rbm
χδt δt+B 给定
1.00
3 236
134.1
0.00119 0.167 0.0002 0.00139 0.004 满足要
求
给定 钢材 D0-2t
PdDi/(2δ)
按计算温度查表B.0.2 按计算温度查表B.0.2 按计算温度查表B.0.1 [nσs-(1-ν)σt]/(αE)
热网计算工作温度 安装时当地的最低温度
给定
给定 给定 给定
5
4 75 0.054
5 弯头壁厚
δb
6 弯头的实际曲率半径
R
弯头的计算曲率半径
Rc
7
焊制弯头扇形节夹角之 半
α
Hale Waihona Puke 焊制弯头扇形节中心线 长度
T
8 弯头的尺寸系数
λ
9 光滑弯头的柔性系数
K
10 焊制弯头的柔性系数
K
11 直管横截面的惯性矩
Ip
12 弯头横截面的惯性矩
Ib
13 土壤横向压缩反力系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