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目的:对我院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作出分析。
方法:通过对我院08到13年的收治患者109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回顾和跟踪分析。
结果:其中这些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73例,而感染者中因肥胖感染的占据8.3%,因营养欠佳的感染者占据12.5%,因病室污染的感染者占据12.5%,而因手术时间过长而感染的患者占据8.3%,然而因为对于其他疾病没做到及时预防的占据16.6%,因切口消毒不好的感染者占据18.7%,因缝合引发的感染者占据10.4%,而因手术伤口换药不及时带来的感染者占据12.5%。
结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感染就要做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做好手术室消毒、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主刀医生专业缝合、避免伤口缝合感染,做好这些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几率。
标签: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刀;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引言我们给患者妇产科腹部手术时,其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腹部手术伤口感染。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其次伤口感染后不仅给患者的精神造成很大打击,同时也对伤口的良好愈合也带来较大困难。
有时候严重的可以造成宫腔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这就给我们原本就已经很紧张的医患雪上加霜。
甚至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很大经济损失[1]。
至此,笔者就08年到13年我院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下原因及其对策。
1 针对我院的08年到13年的资料分析与方法1.1 选取一般资料做出分析,其中选取我院的08年到13年我院的109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73例患者的资料做出针对性分析得出。
一般年龄在22~45的患者中,其中平均年龄大概在33.5岁。
这些人群中有子宫切除的手术有21例患者,因为宫外孕灶清除术的有12例患者,然而因为剖宫产术的患者就有11例,而因为卵巢囊肿切除的手术的就有12例,由于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有6例。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常见问题之一。
手术后切口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的费用,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及预防十分重要。
一、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因素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因素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治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在手术操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部位的消毒工作。
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手术器械不洁净,手术用具不完整等情况,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二、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个体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诸如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慢性疾病史、手术前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等,都会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产生影响。
医务人员在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三、院内环境因素院内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情况也对手术后切口感染产生影响。
在手术室、病房、手术工具、麻醉器具等场所都需要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以保证手术后切口的无菌状态。
医院应当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以免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理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
四、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也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产生重要影响。
术前、术中及术后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但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科学合理,使用过多、过猛的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甚至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五、术后伤口管理手术后伤口的管理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在术后应当定期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检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发现异常则应及时处理。
患者自身也要做好术后伤口的保护工作,避免不当的伤口接触和破坏。
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控制中,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手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和操作质量,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手术用具的完整和洁净。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定义及分类 (4)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5)3.1 医源性因素 (5)3.1.1 手术操作不当 (7)3.1.2 无菌操作不严格 (8)3.1.3 患者自身因素 (9)3.2 物理性因素 (10)3.2.1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 (11)3.2.2 手术环境污染 (12)3.3 生物性因素 (14)3.3.2 病毒感染 (16)3.3.3 寄生虫感染 (16)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8)4.1 加强术前准备 (19)4.1.1 严格筛查患者 (20)4.1.2 消毒与灭菌 (21)4.2 优化手术操作 (22)4.2.1 规范手术流程 (23)4.2.2 提高手术技能 (24)4.3 严密术后管理 (25)4.3.1 观察伤口情况 (27)4.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4.3.3 加强患者护理 (28)五、结论 (30)5.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综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技巧、患者身体状况、术后护理等。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无菌操作规范的普及,大多数手术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论文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探析摘要: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探析【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62-01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和挽救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
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其中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就是常见的一种,其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而且会影响医疗工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
1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1.1患者自身因素1.1.1肥胖及糖尿病: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率最高可达13.5%。
因腹壁脂肪过厚影响术野的暴露和操作,难以避免缝合缺陷,容易导致脂肪液化、坏死或渗血等,使切口修复延迟而导致感染。
因此,对肥胖患者多选择下腹沿脂肪横褶行横切口,切开脂肪层时可用手撕开,可以减少血管断裂而影响脂肪血液循环;脂肪缝合时避免多次操作或用手、钳等破坏脂肪细胞,造成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同时注意关闭皮下脂肪,勿留死腔,减少感染发生。
糖尿病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慢性病,白细胞趋化性(改变切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功能而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和末梢循环功能衰竭可导致切口不愈合或感染。
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7%。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应在孕期、术前、术中及术后纠正血糖水平,有助于切口愈合。
1.1.2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影响切口愈合而导致感染,其感染发生率可达16.6%。
妊娠晚期每日所需蛋白质为60~80g,哺乳期则增加为65~85g,围手术期所需的蛋白质应高于此量。
此外,贫血是引起切口愈合常见的因素。
因此,在孕期时应注意补充铁剂,对孕妇进行孕养指导,合理、均衡摄取营养素,对于一些微量元素也不能忽略,如维生素a可以增加单核细胞的数量、稳定白细胞内的溶酶体,维持正常炎性反应。
切口感染文档

切口感染简介切口感染是指手术或其他创口因外界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感染。
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对于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非常重要。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讨论切口感染的原因、症状、预防以及处理方法。
原因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的微生物进入切口,导致创口发炎和感染。
以下是一些导致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1.非洁净手术过程:如果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不达标,那么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可能进入创口。
2.使用不洁手术器械:使用没有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的手术器械可能导致创口感染。
3.患者体内有其他感染:如果患者体内存在其他感染源(如尿道感染或肺部感染),那么感染可能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传播到创口。
症状切口感染的症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创口处红肿:创口周围出现红肿是切口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
2.疼痛:创口感染可能导致创口周围的疼痛或灼热感。
3.分泌物增多:感染创口可能会有渗出物增多,如脓液或血液。
4.创口裂开或延迟愈合:切口感染可能导致创口边缘开裂或愈合时间延长。
5.发热:如果感染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切口感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保持手术环境清洁:手术室应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规范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洗手、穿戴手术服并正确使用无菌手套。
3.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应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4.患者预防性用药: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以考虑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创口敷料可以保持创口干燥和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
处理方法如果出现切口感染,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1.清洁创口:创口应该被轻轻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以杀灭细菌。
2.使用抗生素: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开具适当的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
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及对策分析

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上述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无脓毒血症及坏死病例,住院时间3~14d,平均8.7d,均好转出院。
结论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操作不当、抗感染措施不合理等原因为造成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做出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对策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并可能发生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
不但给病人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且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腹部手术临床手术中比例较大,由于切口面积大、暴露不彻底等原因导致腹部切口术后感染增加[1]。
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15~84岁,平均42.5岁;手术种类包括肝胆手术、胃肠道手术、阑尾手术、妇科手术等。
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1.2诊断标准按照我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制定的感染病灶诊断标准进行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感染切口包括表浅、深部及腔隙感染三种。
1.3治疗方法术后2~3天发现切口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有积液感甚至波动感时,立即拆除最可疑处的l~2针缝线,用小血管钳探查皮下层:发现脓性渗出物,立即开放全部感染创面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包括脂肪,筋膜、肌肉和切门边缘部分正常皮肤)至创面完全新鲜,彻底止血,然后分别用碘伏,双氧水浸泡切口2~3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取冲洗液2ml作普通细菌和厌氧细菌培养。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症状通常为腹部疼痛和发热,而治疗方法则是通过切除阑尾。
但是,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
本文将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器械的感染:手术器械没有经过彻底的消毒,或者手术器械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某些污染,都可能导致切口感染。
2.手术者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来操作,导致手术器械受到了污染,从而引发感染。
3.切口周围的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存在一些细菌或病原体,那么手术后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在切口周围繁殖,并引发感染。
此外,即使没有存在细菌或病原体,手术后也可能会通过外部渠道进入细菌,导致感染。
二、治疗对策1.手术器械消毒的严格执行:手术器械的消毒是防止感染的最基本措施。
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全面消毒,以保证无菌操作。
2.手术者无菌操作规范: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佩戴洁净衣物、口罩和手套,防止身体的污染。
3.术后切口敷贴:手术后,医生会进行切口敷贴。
而医生在敷贴时需要注意更换洁净敷料,以保证切口周围的干净和无细菌。
4.使用抗生素药物:当发生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清除细菌和防止感染蔓延。
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但也需要遵循医嘱进行使用。
5.切口内部治疗:手术后,医生需要进行切口内部清理,以清除感染细菌。
此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感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灌注等。
总之,在预防和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时,医生需要执行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在进行切口敷贴时及时更换洁净敷料,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控制感染,并对切口进行内部清理等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确保患者手术后的恢复。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随之而来的切口感染已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对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手术前因素1.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切口感染的风险越高,由于免疫力下降、营养状况不良等原因。
另外,肥胖患者、营养不良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2.患者疾病状况: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疾病可以影响患者免疫力和代谢水平,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3.手术部位:如果手术部位较为复杂、或手术过程较长,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4.手术方式: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的切口感染率较高,而采用微创技术的切口感染率较低。
5.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清洁、患者体位等方面,以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1.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2.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必须严格符合消毒、灭菌标准,避免使用污染的器械。
3.手术技能:手术者的经验和技能对于手术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生,手术感染的发生率会较低。
4.手术创口管理:手术创口必须进行严格的操作、清洁,同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缝合方式,以减少创口愈合的时间和感染的风险。
③术后管理因素1.引流:适当引流对于避免伤口积液和感染意义重大。
2.抗生素使用: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切口感染,但过度使用会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3.伤口护理:适当的伤口护理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包括换药、清创等,患者自身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于外科医生而言,必须重视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等各方面的细节,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和临床护理论文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和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导致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对其预防的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间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2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我院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条件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两组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与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同一病房病人较多、基础代谢值、手术时间、夏季手术以及进行备皮到开始手术的时间等因素有关。
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腹部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7-01外科手术中腹部的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引起手术切后不愈合或者愈合的伤口裂开等,更有甚者会导致全身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发生死亡,这一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本文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进行外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方法[1]。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间进行外科手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2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年龄均在19-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7.3岁,同时选取我院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均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6.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以及手术的硬件设备没有明显不同,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将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房条件、手术季节、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以及备皮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其护理方面的预防方法。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

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常见的感染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还将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分析普通外科中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感染原因1.外科医护人员的操作:医疗人员操作不当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消毒以杀灭手术室内的微生物,包括切割工具、手术灯等工具设备的消毒。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来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污染。
2.术中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部分血液的流失,当血液积聚在切口周围时,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最佳场所。
3.患者免疫系统: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因此患者更容易感染。
4.手术时钟: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为手术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感染症状1.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感染症状之一,患者的体温可能高达39℃甚至更高。
2.红肿:手术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红肿现象,这是因为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3.疼痛:切口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这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4.流脓:如果切口周围的组织感染严重,则会分泌脓液,这是感染症状的一个典型表现。
5.出血:如果感染引起切口周围的血管破裂,则可能会引起出血。
三、治疗方法1.消毒:如果感染很轻微,可以通过消毒来治疗。
医护人员应该对切口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充分的消毒,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
2.手术:如果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通常涉及到旧切口的重新切开,清除感染并重新缝合。
3.抗生素: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感染。
这些药物应该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敏感性来选择。
4.氧疗:氧疗可以提高切口周围组织的氧气含量,从而促进细胞再生和愈合。
总之,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它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来避免和治疗,但作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切口发生感染,是现代医院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口愈合受阻,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免疫功能等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2.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细致程度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是否感染。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和手术器械的消毒操作非常重要。
此外,手术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感染。
3.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的空气质量、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都是决定因素。
二、临床治疗分析1. 预防措施(1)提高患者个人卫生意识:医生要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个人卫生宣教,指导患者在手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期的个人卫生保健工作。
(2)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检查,保证手术前患者体内没有任何潜在感染灶的存在。
此外,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难度选择适当的消毒技巧和器具。
(3)手术操作的规范化:医生和护士要做到手术无菌操作,遵守无菌原则。
手术室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清除手术室内的各种垃圾和污秽物。
2. 感染治疗(1)抗感染治疗:当手术切口感染已经出现时,及时采取抗生素治疗是很重要的。
在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2)伤口处理与修复:对感染性伤口要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局部脓肿的形成。
对严重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伤口引流和病灶清创,重建受损的组织。
(3)控制全身症状:手术切口感染后,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的控制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中药汤剂等方法来缓解全身症状。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PDCA

Action阶段
针对PDCA过程中实施的有效措施,经 过组织处理后形成规范化文件,作为医护 人员以后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施效果
对我科2015年开腹手术实施PDCA管理,第 一季度切口愈合不良率2.48%,<3%,明显 降低了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率,并且能 尽早发现切口感染病因,尽早处理,明显 改善了预后情况。
Plan阶段
监测时间:2014年、2015年、2016年 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 2、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3、医生手术操作技巧欠佳。 4、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够强,消毒欠到位, 手卫生欠佳。
患者因素
术前准备
肥胖
基础 疾病
女性生 皮肤 理结构 消毒
手卫生
阴道消毒
备皮时 间过长
1、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 3、积极控制术前感染。 4、充分做好阴道消毒。 5、缩短术前备皮时间,避免皮肤损伤。
Do阶段
手术操作
1、手术室环境消毒管理。 2、手卫生消毒管理。 3、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4、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5、手术切口注意保护,注意电刀的使用方法。 6、阴道残端严格消毒。 7、手术切口缝合技巧。
0
例数, 25 例数, 23 例数, 1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实施效果
530
手术例数, 520 520
愈合不良比例, 5.18%
510
6.00% 5.00%
500
490 手术例数, 482
480
470
460
愈合不良比例, 4.23%
4.00%
3.00% 手术例数, 465
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目前 , 内外 均 较 注 重 脑 卒 中患 者 特 别 是 重 症 脑 卒 中 患 国
( 收稿 日期 :09—1 2 ) 20 2— 4 ( 文编辑 本 崔 兰英 )
者的监护 , 以帮助及 时和准 确地选 择最 佳治疗 方 案。一些 研 究资料显示 , 加强对重症 脑卒 中患者 的护理 可 以显著 降低 死
[ ] 李 梅香. 血管病 后 偏瘫 的康复 护 理 [ ] 康 复与 疗养 杂志 , 1 脑 J.
1 9 1 3 :0 . 95,0( ) 1 8
[ ] 霍春暖. 2 脑卒 中偏瘫患者 的早期康 复护理 [ ] 军医进修学院学 J. 4 小 结
报 ,9 8,9 4 :8 2 5 19 1 ( )2 4— 8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患者年 龄 、 重指 数 对感 染影 响 情况 的 比较采 用 检 体
验 , 术 时 间 对 感 染 影 响 情 况 的 比较 采 用 Wi oo 手 l xn检 验 。 仅 c
=
0. 05
2 结
果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患 者 2 0例 , 14例 , 16例 。年龄 1 7 4 男 2 女 1 3~ 1岁 。 其 中≥6 O岁 5 , 6 3例 < 0岁 17例 。胆道手术 6 8 1例 , 肠道 手术
情况 , 患者在切 口感染后均进行过科学 的护理 。结果 :4 20例患者 中共有 1 例患者 出现切 口感染 , 1 感染率 为 4 5 %。不 同年 龄、 .8 手术时间 、 体重 指数差别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 ( O 0 ) P< .5 。结论 : 普外科患 者腹部切 口处感染原 因与患者年龄、 手术时问 、 肥胖 、 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 关 , 可通过 缩短手术时间、 强卫生管理与肥胖患者护理 、 加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加强患者的营养 支持等各方面措施来降低患者腹部术 后切 口的感染率 。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第7页
•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长久、联合、大
剂量使用抗生素,至细菌耐药、病人抵抗 力下反而易引发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第8页
• 1.3.5 手术前皮肤准备不科学、手术后切口护理不
规范。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肤清洁护理,只是单 纯刮毛,而且还用尖锐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 或剪刀剪。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 尤其是手卫生观念差。经常可见医生换药不洗手、 不戴口罩帽子。另外,有换药室无水设施、无消 毒办法。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放置混乱。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第16页
• 2.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强调术前30分钟使
用抗生素,术后按标准及时停药,不超时、 不超量。
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第17页
• 手术室是人流与物流聚集,污物与无菌物品并存
之地,感染起源多,渠道多,是院内感染重点部 门,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是确保手 术成功两个相辅相成要素。手术无菌技术包括范 围很广,在任何一个规范、良好手术中,外科无 菌技术要求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手术 人员必须严格恪守无菌操作程序和相关规章制度。 同时,只要我们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精神,认真 学习并恪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 学习医疗新知识、 新动态、专心分析各种感染隐患,制订有效办法 并落到实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完全能够控制在 允许范围内甚至更低水平。
• 2.2 制订详细方法
2.2.1 针对病人本身原因,首先建立术前访视制度, 天天专员访视病人,做好术前宣传教育工作,消 除病人因担心、焦虑情绪,做好沐浴、清洁皮肤 指导。另首先,重点阅读病历,了解病人全身情 况,对本身免疫力较低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 与患者及其主管医生沟通,对病人全身情况给予 调整、使其到达耐受手术最正确状态。
128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肥 切 口4 5例 , 类 切 口 8 I I 3例 ; 尿 病 患 者 5 糖 6例 , 胖 患 者 5 肥 8例 ; 糖 尿病 、 胖 等 合 并 症 对 切 口感 染有 一定 的影 响 。 但 是 这 部 分 内
同 时发 现 伤 口感 染 患 者 与病 房 环 境 、 毒 程 度 等 因素 存 在 一 定 的 消 相 关 性 。根 据 以上 数 据 可 知 , 患者 年 龄 、 术 时 间 、 术 切 口方 式 手 手 容 均 为 患者 自身 属 性 和 手术 操 作 中 的 因素 , 示 临 床 那 些 患 者 出 提 现 术后 感 染 的几 率 较 大 . 要 进 行 密 切 的 观察 及 采 取 相 应 的 预 防 需
【 要 】目的 对 我 院腹 部手 术后 切 口感 染 的患 者 进 行 调 查 , 析 其 感 染 的原 因 , 探 讨 感 染 的预 防措 施 。 方 法 对 我 院 2 1 摘 分 并 00
年 3月 0 1 3月 腹 部 手 术 后 出现 切 口感 染 疑 似 患 者 的 病 历 进 行 回顾 性 研 究 , 所 有 研 究 对 象进 行 细 菌 学 检 查 , 2 1 年 对 根据 研 究 结 果 对 患 者 出现 感 染 的 原 因进 行 分 析 , 针 对 原 因探 讨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经 细 菌 学 检 查 发 现 在 调 查 的 2 3 并 1 6例 疑 似 切 口感 染 患 者 中发 生 切 口感 染 的 1 8例 , 染 率 为 59 %。对 患 者 感 染 的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现 切 口感 染 与 患 者 年 龄 、 术 时 间 、 2 感 . 9 发 手 手
M口 AL目口 T口 工N 目医 检 l E工 L 口A 口Y E E 学 验 A B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本院存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剖宫产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
护理人员对两组产妇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总结造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术后血压水平、术后随机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故而,上述指标可视为引起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论: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术后血压水平、术后随机血糖水平均可作为诱发产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护理需从尽量减少手术用时、术后使用缩宫素止血、口服药物等策略改善产妇血压及血糖过高的问题,以将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值。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护理策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逐渐成为妇产科常见的问题。
产妇可能会出现红肿胀痛、发热、伤口有分泌物渗出等症状,不但延长产妇的住院时间,而且损害产妇身心健康[1-2]。
目前临床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尚未统一,基于此,本文将我院存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产妇及同期进行剖宫产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进行分析,总结造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9月到2022年9月本院存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剖宫产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30~38岁,平均(35.42±2.16)岁,产后体重57~76kg,平均(63.87±9.29)kg。
对照组年龄28~37岁,平均(35.10±2.86)岁,产后体重55~78kg,平均(64.36±8.40)kg。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对比研究可顺利开展。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83例原因分析

2 22 手 术 切 口的缝 合技 术 : 组 显示 有 经 验 主刀 医师 缝 合 .. 本 切 口的感 染 率 为 3 5 % , 由 非 主 刀 医 师 ( 修 医 生 或 实 习 .2 而 进 学生) 缝合 的切 口感 染 发 生 率 升 高 ( 14 % ) 表 面上 与 缝 合 1.0 ,
酶 活性 下 降 , 加 术后 感 染 的机 会 。实 验 研 究 证 明 , 烟 者 的 增 吸 红细 胞 免 疫 增 强 因子 降 低 , 抑 制 因 子则 增 强 , 明 吸 烟 对 红 而 说 细胞 免 疫 功 能 自身 的调 控 能 力 亦有 影 响 。吸 烟过 程 中 长期 缺
氧刺 激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增 高 , 细 胞 生 成 增 多 , 液 黏 稠 度 增 红 血
大, 血液 流 速 减 慢 , 细胞 运 送 免 疫 复 合 物 到 肝 、 处 理 减 慢 , 红 脾 至血 中免 疫 复合 物 含 量 增 多 , 细 胞 膜 上 的 受 体 空 位 减 少 及 红
活性 降 低 ; 成 继 发 性 红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低 下 。在 调 查 中也 发 形 现, 多数 发 生 切 口感 染 的 吸 烟 者 为 吸 烟 时 间 长 、 量 大 的病 烟 员 。突 然戒 烟 后 呼 吸道 分 泌 物骤 增 , 能 及 时 完 全 排 出 , 并 未 易 发 肺 部 感 染 , 后 咳嗽 切 口反 复 弛张 影 响 愈 合 。因 此 , 部 手 术 腹
斜 疝 修 补 术 、 腹 探查 术 , 剖 均采 用 全 麻 或 硬 膜 外 麻 。其 中 肥 胖
4 8例 , 营养 状 况 差 ( 蛋 白血 症 )0例 , 术 历 时 > 9例 , 低 2 手 3h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育龙网核心提示: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 65%~17 65%[1],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探讨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2年1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 65%~17 65%[1],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探讨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2年10月一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腹部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82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杆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10月一2005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病人1522例,病种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破裂修补术、肝移植、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剖腹探查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破裂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肝癌切除术等。
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
发生切口感染82例,其中肥胖47例、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22例,手术历时>3h39例,术中使用电刀1209例,非主刀医师缝合61例,非早期进食69例,术后剧烈咳嗽16例、术前长期吸烟(有长期吸烟史,术前2周仍未戒烟)70例,关腹前未清创69例。
1杆2结果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本组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2例,切口感染率5. 39%由表1可见,发现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与营养状况、清创缝合、手术时间、营养情况、缝合技术及术前是否吸烟有关,与年龄大小、病房条件及麻醉方式无直接相关。
表1手术病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调查结果[略]3讨论3. 1细菌来源和抗生素使用腹壁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常为内源性,目前革兰阴性菌感染已占外科感染的主导地位,上消化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长期接受抗酸抑酸剂治疗的病人,革兰阳性菌受抑制,逐渐演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因此,在普外腹部手术术后预防腹壁切口感染方面,选择抗生素时经验性常规联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类,其中14岁以下不用或慎用甲硝唑,对这两类抗生素耐药菌相对较少,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非凡是在术前全身使用,可明显减少血液中的细菌浓度与生长速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所有污染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术前30min静脉给药在切开腹壁切口时,组织中已保持了较高的抗生素浓度,相反在术后,含有细菌的血液已渗入腹壁切口及手术创野中,再使用抗生素,对这部分细菌就没有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因此,尽早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已得到共识。
3. 2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及其对策3. 2丰下1营养状况本组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组感染率6. 69%肥胖组感染率26. 1%正常组感染率仅1. 27%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不但会影响到手术本身,而且对手术后的切口愈合也有影响;营养差的患者术后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使其不能或不愿摄入食物,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营养需要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术中、术后出血,使原本营养状况更加恶化。
当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时,脾脏等淋巴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分布、功能等都会发生不利正常免疫的改变,导致术后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切口感染;肥胖患者也易发生切口感染,机体内的脂类能够影响细胞膜磷脂酸的构成,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脾细胞内亚油酸的水平与IL拟2受体a链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这些说明脂肪组织可以影响免疫功能[3],肥胖对T细胞的数量种类及功能有影响[4],而这些影响在肥胖者中尤为突出;此外肥胖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相对不肥胖组术后血供差,易于发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腔等,高体质量,术后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早期肠外营养很难达到机体所需元素,诸多因素致使肥胖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
3杆2杆2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本组显示有经验主刀医师缝合切口的感染率为3. 53%而由非主刀医师(进修医生或实习学生)缝合的切口,切口感染发生率升高(11。
39% ,表面上与缝合人员有关,其实质是与缝合技术有关,在切口缝合过程中,假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合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极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沾染的机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可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使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等。
3肝2杆3吸烟与术后咳嗽有吸烟者术后咳嗽发生率为18. 32%对照组仅1. 05%有吸烟史且术前未戒烟(术前2周以上)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长期吸烟者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免疫球蛋白浓度和溶菌酶活性下降,NK细胞计数减少,CD4+/CD8+匕例下降,从而改变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5],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实验研究证实,吸烟还可影响红细胞免疫[6],吸烟者的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降低,而抑制因子则增强,说明吸烟对红细胞免疫功能自身的调控能力亦有影响。
吸烟过程中长期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增高,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流速减慢,红细胞运送免疫复合物到肝、脾处理减慢,至血中免疫复合物含量增多,红细胞膜上的C3b受体空位减少及活性降低,形成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7]。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多数发生切口感染的吸烟者为吸烟时间长、烟量大的病员。
忽然戒烟后呼吸道分泌物骤增未能及时完全排出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咳嗽切口反复弛张影响愈合。
因此,腹部手术病人应在术前2周戒烟,术后护理要合理翻身拍背咳痰,雾化吸入化痰;术后使用多头腹带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3杆2杆4早期进食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数小时(6~12h )即可恢复。
肠道是机体一个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是机体应激时的中心器官之一。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甚为重要,手术创伤可造成肠黏膜分泌减少,肠道定向蠕动停滞,致使机械屏障损伤。
创伤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可刺激胃肠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分泌,降低高分解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8]。
创伤后早期肠道营养在维护肠黏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防止肠道菌群紊乱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阻止创伤后高代谢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防治肠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我们体会术后应尽量早期下床活动,有的病例在术后24h内、肠鸣音尚未恢复前予以少量米汤,可得到显著疗效。
本组发病率仅为 1 . 56%可见早期进食在术后病情恢复及预防切口感染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3杆2杆5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长短能明显影响切口感染率,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四周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机会增加,加之长时间的牵拉,使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加重组织的损伤,降低组织的抵御力[9]。
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术中钳夹、挤压等机械因素,易发生脂肪层氧化分解,引起无菌性炎症而液化,影响切口愈合。
因此凡是腹腔内有感染的手术,腹壁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要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3杆2杆6腹壁切口清创缝合影响脏器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联系,切口的感染的程度与切口细菌的数量和活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切口的清创缝合尤其必要。
首先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减少细菌的数量,肠管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而且大多数是以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关腹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壁切口,在冲洗切口时,应用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液,前者分解时释放出初生态氧而起杀菌作用,尤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更换器械,重新消毒切口四周皮肤,更换皮巾,手术人员更换手套,修剪腹膜外脂肪及皮下脂肪组织,非凡是因手术牵拉、钳夹等原因而致的无生气的脂肪组织,对预防切口感染也是重要的一步,并严密止血,然后常规缝合腹壁各层,在缝合脂肪层时动作要轻,避免钳夹脂肪组织,不要结扎过紧,防止脂肪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尽管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已处理了切口,对已侵入切口组织内的细菌仍不能完全杀死,有实验证实,用已冲洗后的切口组织做培养仍有细菌生长。
因此不修剪切口污染组织非凡是无生气的脂肪组织,术后仍可导致切口液化甚至感染。
3杆2杆7切口使用电刀电刀的发明确实是医学上一大进步,在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上发挥很大作用。
电刀、电凝使用原理是瞬间电流达到局部切割及电凝作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切、凝同时局部高电流极易造成组织烧灼伤。
手术中对手术野较多出血点反复电灼止血也易造成组织细胞严重损伤。
切脂肪层时,由于脂肪组织供血较差,对热敏感,反复电凝后易产生液化坏死,导致切口液化、延期愈合。
使用电切、电凝时要快速利落,不可随意加大功率反复电灼。
严格按电刀调节程序进行操作,输出功率调至达到术中止血为目的,当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手术部位的局部高温,可向四周及深层组织传导,可能造成邻近组织损伤,电凝引起血管栓塞同时也影响切口血液供给。
我们在不使用电刀情况下,手术刀开腹纱布压迫止血,较粗血管缝线结扎,同样可达到止血效果。
3. 3预防切口感染的其他措施腹腔引流管不从原切口引出,尽量减少腹腔及脏器内容物污染切口的机会,禁忌腹腔引流管从原切口引出,引流管从原切口引出时,引流液可同时污染切口各层组织,造成切口感染,引流管从腹壁要另戳口引出,并且不要与原切口过近,防止与原切口有潜在的相通层次,以免引起原切口感染;对于肥胖患者及手术时间较长有液化倾向者,要注重观察,必要时切口撑开检查。
术后切口渗液较多,可拆开缝线数针,高渗盐水冲洗,放置引流条,尽量不要全拆缝线,以免延长愈合时间,待渗液减少后,肉芽组织新鲜,可二期愈合。
同时可配合静脉滴注丹参,以改善微循环障碍,提高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脂肪层的血液循环,提高脂肪组织的细胞活性,加快渗液吸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切口感染与凝血功能也有一定关系,低凝有出血倾向,血是细菌良好培养基,切口渗血,易引起切口感染;而高凝易引起血管栓塞,对切口愈合不利,因此我们认为术后24h可适当抗凝治疗。
另外,提高患者的反抗力,纠正营养不良、贫血,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不用或慎用类固醇激素,均有利于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