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评课稿3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历史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报告。
二、活动内容1.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两位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教学。
两位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
2. 评课环节在观摩完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评课环节。
大家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三、评课结果1.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同时,教师们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关键知识点。
2. 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两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多样,不仅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展示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热烈。
教师们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锻炼。
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
建议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部分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课堂秩序较差。
建议教师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教研评课(3篇)
第1篇一、引言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历史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评课活动。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探讨,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共同探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本次评课活动的总结。
二、评课内容1. 评课对象:本次评课对象为我校七年级历史教师,共评课3节。
2. 评课内容:评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
三、评课过程1. 教师自评:每位教师分别对所授课进行自评,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2. 同行评议:其他教师针对每位教师的自评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3. 集体讨论:针对评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4. 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评课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评课结果1. 教学目标明确:三位教师均能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 教学内容充实:教师们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实、有趣。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提问、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流畅:教师们能够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紧凑、有序,保证了教学效果。
5.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本次评课活动,教师们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改进建议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加强课堂互动: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教材分析: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4.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教学效果。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评课稿(精选3篇)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评课稿(精选3篇)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评课稿篇1授课人:授课班级:七(1)班听课教师:政史地组全体教师评课人:政史地组全体教师主评人:评课地点:政教处评课内容:本课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重点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导学案设计符合洋思教学模式,课堂上从大的方向上讲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下边我简单谈谈我的看法:优点:1、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内容正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照本宣科,把课本上的答案搬下来让学生答,而是精心设计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4、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能大胆质疑。
5、时间控制合理。
6、能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特别是最后对本节课的小结,既梳理了本课知识,又为前后知识的联系做了铺垫。
建议:1、当堂训练的两个问答题题可改为:①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有何意义?这样既照应了学习目标,突出了重点,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2、文景之治不是课标要求,它只是为下了一节《汉朝的大一统》做铺垫,只需让学生了解一下,可不做要求。
3、适当引导学生看看文中的地图和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这堂探究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整堂课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进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评课稿篇2一、教学设计方面:1、本课的重难点把握的较好。
讲重点时用了充足的时间,讲的比较透。
七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
七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是七年级历史的第一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这一章节对于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知识点丰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把握:授课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十分准确,能够清晰地阐述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脉络。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情境。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
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前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确保了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时间安排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十分合理,既保证了每个知识点的充分讲解,也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种紧凑的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难点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特别强调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通过举例、图解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四、课程效果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参与热情。
他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掌握扎实: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脉络,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也能够很好地消化吸收。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
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初中历史万能评课稿篇一:初中历史评课稿篇一:历史评课稿历史评课稿:《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课题: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授课人:李建磊地点:乔集中学八(8)班教室教学过程简介:优点:1、把任务分到各组,通过预习提出了一些预习题目;2、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提问;3、老师的讲解弥补了学生准备的不足。
不足:1、老师讲解过多;2、黑板没能充分利用:只用了三小块,还是写的一些预习题。
建议:李老师是新参与进来的实验老师,还需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摸索历史及其它副科教学如何使用好杜郎口模式。
这也是我校课改实验小组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1、从本课我发现师生没有充分的课外参考材料,几乎就拿一个课本说事,也只照本宣科,用书上的文本讲讲,问问,念念,画画。
如何走出课本,高于课本,我想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的相关内容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象本节课中介绍英雄事迹和历史大事件的内容,可建议小组采用表演、小品、诗歌、演讲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加以再现。
2、如何准备更多的丰富材料,老师可利用卫星ip教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或指导学生进行收集。
我校现有条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我们需要的是有这种意识。
3、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家学英雄的高尚情怀,书上的课后资料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如影视欣赏《甲午战争》。
4、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的材料和题目可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每节课都把黑板充分利用好,也是副科提高教学效率的可行之道。
5、这也给信息技术课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应该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科老师也应就自己本学科的特点与信息技术课老师搞好沟通初中历史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通过设置9个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考试形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
初中历史课评议(四篇)
初中历史课评议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级和初三年级____个班的历史课,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初中历史教研课评课(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组织了一次初中历史教研课。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报告。
二、教研课背景本次教研课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研课由我校历史教师张老师主讲,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三、教研课评析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本节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明确,有助于教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丰富张老师在本节课中,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丰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4. 教学过程严谨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从历史背景的介绍到抗日战争的过程,再到抗日战争的影响,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5.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调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改进建议1. 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张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历史资料的运用,如图片、视频、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2. 加强学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关注学生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拓展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本次初中历史教研课,张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初中历史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评课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观摩、交流、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的1.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 促进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深入理解。
三、活动过程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活动邀请了两位优秀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第一位教师讲授的是《抗日战争》,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
第二位教师讲授的是《三国演义》,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评课环节在课堂教学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环节。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2)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4)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四、活动总结1. 课堂教学观摩环节,两位教师的教学展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巧妙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课堂氛围,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 评课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
通过评课,大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3. 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通过研讨,大家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中学历史评课稿万能模板5篇
中学历史评课稿万能模板5篇
1.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学历史课的评课稿,旨在帮助教师拟定一份完整、有条理的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
- 理解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
- 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研究;
- 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 历史与时代变迁。
4.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 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视听辅助教学;
- 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历史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5. 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日常作业与课堂互动;
- 课堂小组合作项目的成果评价;
- 期中期末考试及历史探究报告的评阅。
以上是本中学历史评课稿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希望本课程能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份参考,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成效。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历史教研课的评课(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教研课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研课评课,旨在对本次历史教研课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讲授新课(1)抗日战争的爆发原因教师通过讲解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历史事件,分析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如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等,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3)抗日战争的影响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对国内外的影响,如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抗日战争的历史精神传承下去。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本次教研课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发现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3. 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本次教研课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方面本次教研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学内容方面本次教研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但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影响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精选12篇)
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精选12篇)初中历史示范课评议篇120____年11月19日---22日,我有幸到____参加了____省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对于这次外出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非常珍惜。
接到通知,我就根据优质课的讲课内容,我自己把这些内容设计了一遍,看看自己与人家有多大差距,差距到底是什么,我们自身的“武功” 到了何种境地,做到心中有数,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我用心去领略了全省各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许多教师的教学艺术风采,放眼观看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省级历史教学优质课。
教师们以创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们时常被他们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
他们的课堂教学,启迪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我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一下:先谈收获:一、教学理念新1.论从史来,历史味更浓。
我们的历史课要上成历史,要有历史的特点。
如,济南二中,董艺老师设计的《匈奴兴起与汉的合战》,汉初出示了一段材料,学生得出国力弱,被迫和亲,而汉武帝时又出示一段材料,得出结论国力强盛,具备武力解决匈奴关系的资本。
这样例子很多,真是口说无凭,有史为证。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多鼓励,又恰到好处,学生受鼓励,其他学生受激发。
鼓励学生的方式也多样。
有的老师真的情不自禁给学生鼓掌。
3.挖掘历史故事,凸显历史课堂的故事性、趣味性。
二、教学模式值得学习整堂课用板块结构,设计合理、科学。
例如莱州西城中学吴丽红老师,《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四个板块,第一漫漫丝绸路。
第二铮铮英雄行。
第三悠悠驼铃声。
第四绵绵古道情。
聊城莘县一中张玉莹老师的《血肉筑长城》第一民族怒吼,第二东方欲晓,第三凯旋之歌,第四以史为鉴。
三、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注重实效。
初中历史评课稿范文(共7篇)
篇一: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初中历史说课稿:《戊戌变法》各位评委专家: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方法、过程三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把握。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
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
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
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
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
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初中历史的评课稿
初中历史的评课稿
初中历史的评课稿
1、详略得当。
这一节课有两框的内容,如果力量平均分配,就是没有重点。
这一节课陈老师详埃及,略两河流域,从对人类的影响来讲,埃及的金字塔等对现在存在着影响以及学生的熟悉程度相对于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要大,所以这样处理是合理的。
古代埃及文明这部分的内容重点落在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这是非常合理的,体现了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主题。
2、论从史出,具有思想性。
这节课的内容是距离学生久远,这样的内容教学让学生对现象进行想象,推测,然后展示实物或者材料进行证实。
这一节课中古代埃及进行农业生产所需什么,由学生根据知识经验进行推断是水,那么古埃及有没有水呢?通过文字材料《赞美尼罗河》进行论证,这节课好多问题的解决都贯彻了论从史出的.思想。
3、注重读图,提升能力。
这节课主要特点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首先展示亚非地形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然后根据图例分析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发源于大河。
然后根据图片,描述古代埃及的生产情况。
然后展示图片:问:哪些自然环境与农业有关,接着展示卫星图片,说明尼罗河泛滥的情况,经过分析说明这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4、条理清晰,点拨合理。
这节课从分析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村落城市兴起———手工业商业发展——国家兴起(文明的标志)。
学习埃及的自然环境,通过读图,以问题驱动,期间不断给予点拨,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学目的。
古人云:大礼不辞小让。
本节课如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那么就更好了。
七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
七年级历史评课稿范文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XX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展示我的七年级历史课堂。
本节课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一、课前准备在开始上课之前,我提前准备了一些课前导入的材料,如图片、视频和实物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起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课堂导入在上课之初,我通过展示一幅画面,让学生们观察画面中的一些物品,引导他们猜测这些物品的用途和历史背景。
随后,我播放了一个视频,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知识讲解接下来,我通过PPT和板书的形式,对四大发明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将重点放在每个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者、原理和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上。
同时,我也穿插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发明。
四、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发明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小组展示。
学生们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收集资料,并且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了小组展示。
五、展示和总结在小组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发明。
其他同学则进行提问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四大发明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表达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总结起来,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们对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我的课堂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宝贵的意见,谢谢!。
初中历史优秀评课稿
初中历史优秀评课稿评课背景本次评课的主题是初中历史课程的优质教学活动。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评课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并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
评课内容本次评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历史教学的设计、展示和评价展开。
我们选取了数个优秀的历史教学案例,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教学设计优秀的历史教学活动应该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步骤。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对于历史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历史教学活动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材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一节优质历史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秀的历史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个案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课结论通过对多个优秀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明确知道自己在研究中的方向和目标。
2. 选择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教学材料,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积极、和谐的研究环境。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评课的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些优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历史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历史初中示范课评课发言稿
历史初中示范课评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评审的是一节历史初中示范课,这是一节充满教学活力和思维激发的课程。
在这节课中,老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表现,成功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学生反应等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评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安排合理。
教师以“古代中国的山水画”为主题,围绕山水画的起源、特点、发展等方面展开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使历史知识得以生动地传达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通过设置问题、展示范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方面的启发。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是一份值得称赞的设计方案。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巧妙地结合了直观教学、讨论交流、互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选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在实物展示环节,教师还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优点。
再次,课堂管理得当,学生的课堂表现良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得当,营造了一个秩序井然、活跃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自觉听从指挥,课堂纪律良好。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展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管理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也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初中历史教研组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初中历史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及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教师提供改进方向。
3.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增强初中历史教研组的凝聚力,推动教研组工作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三节初中历史课,分别为:八年级上册《秦汉的统一与巩固》、九年级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和九年级下册《隋唐盛世》。
2. 教师自评展示课后,三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自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3.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环节,其他教师针对三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优点和不足,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4. 教研组讨论教研组讨论环节,全体成员针对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自评和同行评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四、活动总结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课堂教学展示的三位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们能够准确把握教材,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联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自评三位授课教师在自评环节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体现了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
3.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环节,教师们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教研组讨论教研组讨论环节,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足等。
教研活动历史评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历史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以“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旨在通过历史评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历史教研组长主持,邀请了一位知名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在场的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课堂展示随后,由我校三位历史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展示。
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历史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以下是三位教师课堂展示的简要概述:(1)教师A:以“抗日战争”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教师B:以“唐朝盛世”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历史风貌。
(3)教师C: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科技的兴趣。
3. 评课环节在课堂展示结束后,进入评课环节。
首先,由专家对三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进行点评。
专家认为,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专家也指出了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提问不够深入、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
接下来,由在场的其他教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进行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值得学习。
同时,针对专家提出的不足之处,教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初中历史教研员的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历史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旨在通过观摩、交流、反思,共同探讨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报告。
二、课堂观察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中,各授课教师均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某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达成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丰富各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丰富多样,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如某教师在讲授《秦朝统一六国》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解析、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灵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如某教师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教学评价合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较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如某教师在讲授《唐朝的繁荣》一课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优点与不足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合理。
(2)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2. 不足(1)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够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
(2)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3)课堂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历史教研评课(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传承民族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历史教研评课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评课的总结。
二、评课内容本次教研评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2. 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3.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4. 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5. 教师教学素养与课堂管理三、评课过程1.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1)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明确目标为: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述、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2. 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1)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化,便于学生理解。
如在讲述《秦朝统一六国》这一课时,教师将六国并立、秦国崛起等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
(2)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如在讲述《三国演义》这一课时,教师结合原著,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3.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1)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述《唐朝盛世》这一课时,教师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唐朝盛世的原因。
(2)教师注重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如在讲述《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地图、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
4. 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1)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踊跃。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5. 教师教学素养与课堂管理(1)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课堂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
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落实较好。
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这一目标是不是在复习课中都不能设计和实现呢?
二、教学内容
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
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
课堂中选取了许多相关习题材料,非常贴切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复习课中联系了“日本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及启示”和“日俄改革的相同点”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学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
值得商榷之处:复习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这也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所在。
三、教学过程
亮点:
1、课堂导入简洁、自然。
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复习佳境。
2、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采取调查学生情况的方式,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复习空间和时间。
3、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课本上“动脑筋想一想”这块内容中的材料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相对较难的,课本所指示的是让学生直接解释其表达的观点,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难。
两位老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利用很多针对性的问题将各个材料承接起来,问题贯穿材料始终,层层突破,非常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相关问题,合理地运用了教材资源。
5、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还注重课堂起伏,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活力。
比方说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变换,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6、“你做史学家”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归纳概括性问题:“17-19世纪大西洋沿岸的重大革命?”、“针对日本的崛起你有什么启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这些问题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反应更积极热烈,课堂气
氛热闹而不失和谐。
值得商榷之处:
课堂中设计了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在教师里巡视,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值得商榷之处:在复习课上,教师怎么样才能对学生的复习情况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课堂自主互助复习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能自主的选择复习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终整体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学习了两位老师的复习课之后,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
(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